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3-15 06:59:53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全面推进,客观地说,语文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巨大成效。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积存的语文教学的空洞乏味、脱离现实生活、强调知识概念导致的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痼疾依然存在。只有不断反思与总结,才能从得失成败的交汇点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下面,我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教师自身教学机智的提高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教学机智是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成分,是教师智慧艺术的展现。在新课程推行并深入发展的今天,重新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机智尤其意味深长。我认为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培养全新的教育理念。理念决定思想,思想指导行动。教学机智是教师灵魂深处教学观、学生观的行为外化,反映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所以只有加强教育思想建设,才能固本求源。

2.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生成许多“偶然事件”和“意外”,其实这些事件并不偶然,它与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遇事沉着,处变不惊,积极主动地找到与课程的联系,把控全局,便能成竹在胸,就能调好“育人”和全面发展的琴弦,弹出最和谐、美好的协奏曲。这正是生成教学机智的必要心理准备。

3.提高教学情境的敏感性和教学反思能力。教学情境中突发的“意外”事件,教师无法预先设计。要维持课堂动态平衡,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当机立断,准确恰当地反应。达到这一境界,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高度的课程敏感性。新课程需要教师的灵敏反应,主要是对学生心智活动和情绪反应的敏感。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机智的发挥也不能只是等待和接纳,而应是悉心敏觉。

二、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但是很长一段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不尽人意。因为语文教育有着划一性的特点,所以有的教师完全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当然也就懒得把一些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引进课堂。语文教育因而陷入了一个“鸡肋式”的尴尬局面。

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如果只是让学生在陌生的文本中认识、理解抽象事物的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吃力不讨好”的,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文化,在浓郁的氛围中感受文化。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地域文化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并积极开发与利用,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学习语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眼界越开阔,精神享受越丰富,追求美感越迫切与繁多。社会风气影响着中学生的审美观、欣赏观。如果没有正确的诱导,让社会各种思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会让部分学生迈入审美欣赏的误区。为此,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诗歌的审美欣赏。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语文教学在诗歌的析解方面,要净化学生的灵魂,纯洁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前人创设的浪漫意境中追求自身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闪光。

2.小说的审美欣赏。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它可深入细致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是学生增强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以及丰富情感世界、内心思维的最好的审美内容之一。通过对小说中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洞悉,鲜明生动的人物情感心理的感受,从而丰富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把握、对内心心理的调适。

3.散文的审美欣赏。散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而不乱,形式灵活,长于抒情,语言优美。它不仅有情韵律动的节奏美,也有形象鲜明的画面美和直觉美,更能表达和描写自然的绚丽与质朴、人性的善良与亲切、情感的纯洁与美丽。散文所写之物不只是以人物为主,也可广括景、物、事。在散文家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抒情写实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欣赏,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能够做到的。

四、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格魅力

一个民族的传统人格美是无数个体的人格形象美的凝聚和汇集,所以每个发展中的民族都十分注重各自民族的人格形象美的培养、塑造与诠释。而这之中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教学所担负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使民族传统的光辉人格在下一代的心灵中发扬光大。语文教学应担负起它应有的历史责任,真正做到“为了人的发展”,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目标。使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能够真正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完美的人格形象和人格魅力。

上一篇:将科学史与情感教育融入物理教学 下一篇:浅析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