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优秀的班主任应注重通过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让班集体呈现出催人上进的氛围,从而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本文从“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打造班级文化,创建优秀班级。
[关键词] 和谐 班级文化 信念
有人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地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感召力。对于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群体,重要的也是一个信念的树立。优秀的班主任,应注重通过和谐的班级文化建设树立这种信念,让学生的精神生命在班级中处于一种朝气蓬勃的发展状态,让班集体呈现出催人上进的氛围。在思考与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这三个有效的载体,努力实现文化育人的班级建设目标,创建优秀班集体,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环境建设
1.创设优雅的班级环境。一个优雅的、有文化品味的班级环境,对学生起着启迪思想、感染心灵、陶冶情操、引领导向的作用。在工作中,我把“优雅”作为创设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教室里,“墙”文化成为彰显班级精神文化内涵的“活页”,成为孩子们探索自我的欢乐平台,成为班级和谐交流的文化阵地,由此生成的班级主题精神更提升着孩子们的精神境界。“新闻快递”是班级宣告栏的名字,张贴着孩子们各项竞赛的喜报、创新的想法、热心的建议等,它召唤孩子们走进“分享成功与快乐”的天地;“古往今来”是壁报园地的名字,引导学生诵古诗、习现代文;“我的座右铭”是每个孩子在课桌的一角贴上一条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以激励自己勤奋好学,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这些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以“优雅”字为核心,让普通的教室布置出了高雅的文化格调,净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学会欣赏、学会生活,拓展文化育人的空间。
2.建立学习型小组。高雅的物质环境能够给予学生心灵的熏陶,和谐的心理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包括师生之间的,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为了营造更加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受学习型组织的启发,我在学生中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学习、发展型的集体,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组建学习型小组,并群策群力,赋予小组充满童趣的名称,一个个小组制定了各自的目标、口号和规则。在这样的集体中,大家彼此当作生活的朋友,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心理依托,彼此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体现出了一个和谐健康、民主团结的集体精神风貌。
二、健全班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集体中,我们把以规章制度、规章、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陶行知说过:“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从始到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平日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为此,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人人说班级”的讨论,找出班级值得骄傲的优点,指出班级需要尽快纠正的不足。学生们各抒己见。随着学生的讨论,一则来自学生的、得到师生认可的班规诞生了:“品格似金,纪律似铁,环境整洁,情趣高雅,举止文明,关系友爱,身心健康,成绩优异”。之后,我将一张“全家福”(学生的集体照)及班规贴在黑板右侧的墙壁上,并告诉孩子们: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只要人人按班规做,我们的大家庭就是一个和谐、温馨的集体。在这样的班集体里面生活,我们会更幸福、更快乐,每个人的进步会更快。每个孩子循着班规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谁做得不够,会彼此温馨地提醒或是给予帮助。
三、开展活动
班级是学生社会化的实习基地。文化含量高的班级活动对实现学生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能在学生之间架起桥梁,使他们在活动中互相理解、互相关怀,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我注意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进行班级书法比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绘画比赛等,给所有同学以展现自己亮点的机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信心。我们还在各小队之间开展了争创“文明小队”评比活动,各小队你追我赶,充分体现了团结、互助、合作意识。同时,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并以每一次比赛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凝聚人心。孩子们在开开心心的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得到锻炼,思想受到教育,班级凝聚力也增强了。
和谐的班级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是树立班级信念的关键所在。优秀的班主任应通过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学红《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2.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建设新型班级》(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6)
3.欧阳智慧《我们班级我们的墙》(《小学德育》2010.2)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诗意 下一篇: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功能,引导后进生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