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习惯 掌握方法 学以致用

时间:2022-03-14 02:42:35

培养习惯 掌握方法 学以致用

在老师座谈时,很多老师都会提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复习阅读时该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有效?他们都觉得,在学期(学年)期末考试前,虽然做了许多阅读练习题,可一拿到试卷,很多学生还是无从下手、错误百出。其实这就是阅读复习方向的问题。就阅读来讲,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几道题目,而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系统地提升。笔者结合以往小学期末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对小学第三学段期末阅读复习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培养习惯,激发兴趣

在以往各种考试中,阅读考查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往往是因为他们审题不清,答非所问,或偏离主题,不知所云。而这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习惯不好。有的学生一看到阅读就开始做题,对文章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就需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让学生做到三读:一读出文章的基本内涵。看到一篇文章时,先把阅读题放在一边,浏览全文,知其大意,再找准重点语段,揣摩文章表达的中心和蕴含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二有目的地读。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所设计的练习来有目的地阅读文章,练习中一些基本的知识可以边读边做,审题要清,书写要规范。三有深度地读。对于文章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中心语段,要再读。这时的读是针对练习中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进行的,通过反复地读,达到阅读的有效性。这样的读,要在阅读训练中贯穿始终,若“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亚里士多德)。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中,这样的阅读需持之以恒。

二、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学生答题没有掌握技巧,答题不全面,这也是阅读题失分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熟读课标,把握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对平时阅读考查中常见的题型要有敏锐的意识,因为这种题型折射出命题者对阅读教学考查的内容。在小学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核心能力就是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抓文章重点语句、语段的能力、领悟具有言外之意句子的能力、联系生活来领会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有这四方面:(1)积累词语。如文中哪句话你最喜欢,为什么?(2)内容理解。如文中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语段的理解。(3)注重应用。如比喻、拟人、排比句式的模仿,想象文中的人物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概括标题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等。(4)考查学法。如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教师心中对这些考查内容要了如指掌,这时就可以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如关于词语的理解与作用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考查能力的角度来讲,命题中出现的词语理解,一般不是要学生读懂这个词语的表面意思,而是要理解该词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关键作用。因此,在阅读复习中,词语理解的重点应该放在解决理解词语在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意思,体会这些关键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例如,在阅读测试中曾有这样一道题: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而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选自《跨越百年的美丽》)“定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定格”强调了什么?

从实际阅读考查情况来看,学生完成词语理解与作用分析方面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是:能够回答出词语的表面意思、一般的意思,但不能够准确地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思,不能够很好地领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定格”,电影镜头运用的技巧手法之一。其表现为银幕上映出的活动影像骤然停止在某一画面上。在这里,定格显然是个比喻。作者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什么意思呢?随着报告的结束, 居里夫人的形象在历史上骤然停止,在每个人的心中不再动。这是表面意思,而深刻的含义呢?是说居里夫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历史地位随着报告结束,就像电影画面定格一样,一下子被历史牢牢记住,被每个人牢牢记住,永远不能忘却!这是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颂!所以我们复习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练习“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词语在文中所表达的独特的意思”。就像“定格”一词的理解,通过增删掉改的方法,如把“定格”这个词删掉或换一个词来试试表达效果,看看这个词在这句话中、这段话中,甚至全文中,写了人或事物怎样的具体特点,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思想,来体会这个词不是别的词语、别的写法所能表达的意思。让学生在一次次练习中,感悟一些基本的规律,提升阅读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当学生进行了不断的阅读训练后,就要让他们把这种能力拓展延伸,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第一,课内外结合。如学生看到一篇文章时,应结合课内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懂得该怎么去读,从文中捕捉哪些信息,提炼出自己怎样的观点。第二,注重运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选择阅读内容,设计题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功能,让学生出题、测验,站在不同的角度,体验不同的角色,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结合,如“读了一篇文章后,你有什么体会,写一写”;模仿文章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写一篇类似的习作等。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在写作中放飞自己的心灵,这样的阅读,酣畅淋漓。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阅读的复习,归根结底就是学生自读、自悟、自得的过程,这样的阅读复习才是有效的。

上一篇: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之我见 下一篇: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