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过程中的心理教育

时间:2022-03-13 10:32:49

中学体育过程中的心理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当代中学生心理进行干预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1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和面临的问题是:学生因心理素质差,课堂中反复出现的多种心理障碍,严重的阻碍和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认真研究教学实践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健康心理进行培养,将会达到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

1.1心理的不成熟性。中学阶段经受长时间的学习、升学等方面的压力。据研究,不良的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呈相关关系。中学生的心理还不稳定,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如内向、心胸狭窄、抑郁、自卑等等,所处环境难以适应的同学多数与他人格格不入,遇事偏激,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

1.2学习环境的改变。进入中学后,有些住宿学校的学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过宿舍群体生活。多个人以上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秘密,生活上处处协调,不能随心所欲,时间、卫生和生活习惯都会产生摩擦。这就不可避免地在同学间发生矛盾,影响同学间的友谊,产生心理负担。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的导致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1.3人际关系的困扰。人际关系在中学生活中始终都有重要影响。中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处理与周围同学、老师以及家庭、亲人、朋友之间的关系。由于家庭教育和中学教育的部分原因,部分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不敢交往,不愿甚至不能交往的现象。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封闭,对同学不信任,怀有戒备感,隔绝了与同学的交往,进而导致不良心理的产生。

2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2.1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可以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激励作用。体育竞技运动的本质特点就是在于“竞争”,在于追求卓越性(优胜)的这种努力。个人和个人、集体和集体的竞争使体育竞技运动和竞争处于不可分离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有两个以上的人都想达到同一目标,且都认为自己有成功的机会时,就会发生竞争。而体育的竞赛活动是靠规则提供对等的条件进行竞争的,以体验其过程和结果的乐趣。根据竞争的结果可以把学习的目标具体化,使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更加明确。在从事体育竞赛活动时,自己给自己定任务,乐于向这个任务挑战,并通过这种自身的开发而感到喜悦。[2]

2.2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可以促进中学生团队意识的提高。体育运动既有个人进行的,也有集体进行的。在一个集体中都有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每个成员都要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协作。也就是说,在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都要分担任务,要抑制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要负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是团结全队共同奋斗的重要条件之一。真正团结一致取得良好成绩的团队,是通过技术协作而达到心理上协作的团队,也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互相协作,从而在体育运动中互相协作,共同达到团队目标。

2.3体育运动能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体育运动是一种互动的活动,中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特别是体育竟赛中,按照项目竞赛规则共同参与,在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特长的同时,又相互配合协助,共同享受获胜的喜悦和忍受失败的辛酸,共同体会体育活动的无限乐趣和体育文化的内涵。

3中学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对策

3.1因材施教,加强心理教育的针对性。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集体接力等项目;优柔寡断的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等项目的锻炼;急躁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太极拳、慢跑、远距离的步行等;缺乏信心的学生可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等。[3]

3.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需要。多样化是指体育教师所能展示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富于变化的方法,而多样化需要通过多选择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以学生作为主体,把学生的主体需要摆在突出位置上,让学生在各自擅长的项目中找到运动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能。

3.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集体意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设置复杂程度不同的困难条件和障碍,使学生在渐进中不断挑战自我,认可自我,增强自信和抗击苦难的程度。日久天长的经受这种压力锻炼,再加上体育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我们的同学就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面对一切来自于社会家庭的压力,形成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状态。[4]

4结论。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现代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使我们更意识到体育教育工作的任重道远。[10]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体育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充分运用体育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心理及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 王智广,王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5.

[2] 王莹侠.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常州信息职技术学院学报, 2008,10.

[3] 吴继南.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7,9.

[4] 何剑康,余贞凯.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时代教育刊,2006,12.

上一篇: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 下一篇:浅议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