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观察

时间:2022-03-12 01:01:42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观察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方法。方法 以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探究这些因素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并根据研究结果探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项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高危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165-02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分泌性代谢失衡疾病对人体各个器官、各种机能的损伤都极大,且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患者发病后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并发症[1]。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终生接受治疗,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该研究以该院10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共有106例糖尿病患者在该院接受治疗,其中57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为观察组,男29例,女28例,其中有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38例,视网膜病变的13例,其他并发症的6例。以49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重点查看过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检测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的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

1.4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相关数据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对两组的数据比较结果采用t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高危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对所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与糖尿病并发症呈正相关关系(P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究其原因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极高[2]。上文以该院单纯糖尿病患者和合并其他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高危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3.1 高危因素分析

结果数据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水平、进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3.2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根据以上对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护理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及病程设置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于过度肥胖患者要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肥计划。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在忍受着强烈病痛的同时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糖尿病不能治愈,恐惧治疗,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7]。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心声,理解患者的苦闷心情,耐心的安抚患者,给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例子,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可以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此外还要做好患者家人的教育工作,需要的时候家属要多陪伴患者。

用药护理: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用大量药物,科学掌握每种药物使用作用的条件,合理使用药物对病情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牢固掌握各种药物的治疗机理及使用后的反应情况,并指导患者科学使用药物,并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做科学的处理,还要向患者宣教相关病情知识和服药治疗知识,培养患者病情管理能力。

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对饮食要求极高,必须控制饮食,禁止摄入糖类食物。要求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病情。以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教会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而不是盲目节食。

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状况及一些日常的健康常识能够更有效的促进治疗,坚定患者的治疗信心。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诫患者一些日常注意事项,并教授一些有益于病情缓解的和对糖尿病控制有益行为、做法,引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识。

运动护理:科学的运动能够有效的促进代谢,平衡血糖水平和平均动脉压,促进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激发患者的运动意识和潜能,帮助患者制定符合自身的运动计划,并长期坚持,可以是散步也可以是跑步,或是其他的运动方式。

综上所述,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平均动脉压水平都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平衡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平均动脉压、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惠,佟丽芳,郑福伟,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4:1643-1645.

[2] 李伟芳.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研究[J].郑州大学,2015.

[3] 汤世国,谭兴容.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4076-4078.

[4] 姚瀚鑫.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清、尿液微量元素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

[5] 刘洁,王战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

[6] 杨玮.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93-1595.

[7] 林丽,王俊.综合性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血糖达标及急性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109-111.

(收稿日期:2016-07-06)

上一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探究 下一篇:5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