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技术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时间:2022-03-11 11:36:42

基础护理技术考核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摘要:[目的]为了改变护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方法]在考核中采用设置合格分、小组案例考核法、角色扮演考核法、分阶段抽签考核法。[结果]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为优21人,占总人数的31.82%;良39人,占总人数的59.1%;合格5人,占总人数的7.58%;不合格1人,占总人数的1.52%。经调查,护生对本次考核改革满意度评价:满意为81.3%,一般为18.7%;80.2%护生认为自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综合能力;护理技术;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6-02

基础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是培养护生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生的培养不仅要求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更重视整体素质培养。在基础护理技术实践教学中,通过改革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护生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技能等方面得到提高。我院对2009级护理本科生进行了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的改革和实施,现报告如下。

一、考核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校2009级护理本科生66名。

2.方法。①考核内容。传统的考核是采用期末抽签考试,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护生对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护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在教学中不能对其能力、素质和创造力进行全面培养,使学生在成长、成才、成人过程中存在教育弊端。传统的教学完全抛开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多年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现象依然存在,且较为普遍,与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不相和谐,同时不利于护生对操作的熟练掌握。因此,为了调动护生动手的积极性,提高护生对操作课的兴趣,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改变以往的操作成绩60分及格,同时将操作成绩独立计分,成绩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0%,实验报告要求护生按照护理程序步骤来书写,同时要求护生写出自我感受和创新之处;二是各项操作考试成绩和期末操作成绩进行平均,所得成绩即为护生的操作成绩。②设置合格分。传统的操作成绩是60分及格,但是在操作中护生出现的错误太多,并且临床教师对护生的操作满意度不高。因此,我教研室根据护生的能力对考核合格的分值做了调整。护理本科生操作85分以下为不合格,85~89分为合格,90~94为良好,95分及以上为优秀。③小组案例考核法。小组案例考核法首先将护生随机分组,3~5人一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让护生通过分析案例,找出护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具体操作。④角色扮演考核法。在护理技术操作中,教师按照临床病人的情况设计不同案例,将护生进行随机分组,3~5人一组,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护生根据案例写出脚本,小组成员分别扮演护士、患者、家属。实验中心的老师提前把用物消毒好,表演结束后,教师所给出的成绩即为小组成绩。⑤分阶段抽签考核。将所学的护理操作项目,分为必考和抽签考核项目。必考的操作有无菌技术、生命体征、口腔护理、导尿术、灌肠术、肌内注射、静脉输液、胸外心脏按压术、吸氧法,此九项操作是在每项操作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其余的操作分为两次考核,在教学中途和期末进行,期末考核中,为了护生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包括了必考项目和抽签考核。

二、考核标准

主考教师均为基础护理教研室和护理教学示范中心教师,考核标准在依据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书的基础上,重新设置了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评分标准包括物品准备、操作过程、沟通能力及综合评价。修改后的评分标准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在评分标准中设置20分为沟通能力。

三、结果

在课程结束后,将护生的所有操作成绩平均,跟实验报告成绩计算,最后得分即为护生的操作成绩。护生的操作考核成绩为:优21人,占总人数的31.82%;良39人,占总人数的59.1%;合格5人,占总人数的7.58%;不合格1人,占总人数的1.52%。成绩呈正态分布。

四、讨论

1.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传统的考核只是护生单纯、机械地应对考核,而临床工作原本就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因此进行小组考核时,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大家一起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既各司其职又团结合作,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很好地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通过调查,80.2%护生认为自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2.体现了考试的激励及导向作用。重视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以考促教、促学。《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护生掌握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次考核的改革,不仅能提高考核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自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如果操作考核不合格,给予两次补考机会。同时,护生的操作成绩不合格,理论成绩不计分,这样也有效地避免了护生学习中出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

3.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案例考核法能够启发护生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发现问题,然后设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通过在仿真临床环境中尝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从而有助于形成质疑、灵活、自信的人格特征,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运用。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扮演患者和家属的同学会问一些关于操作的相关问题。因此,护生在考核前还需事先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分析思维能力。

4.提高护生的应变能力。在案例考核过程中,由于每个案例都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对一位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护生需考虑用物的准备、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沟通的对象等问题。护生通过分析案例,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就一项操作进行的操作,从而加深对操作目的的理解。同时在操作中,还要应对“患者”的提问,提高其应变能力。

总之,通过基础护理技术考核模式的改革,护生在操作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人施护,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促进护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科学、人际交流等方面知识,提高考核的效果及意义。通过调查,护生对本次考核改革满意度的评价:满意为81.3%,一般为18.7%。

参考文献:

[1]曹洪欣,沈胜娟,谢大勇.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与思考[J].医学教育与管理杂志,2001,(专刊):6-7.

[2]任海燕,陈雪霞,赵妤聪,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1):117-121.

[3]袁义厘.《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61.

[4]赵继军,张玲娟,石琴云,等.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创新性思维的操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4):238.

上一篇:关于在我校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探... 下一篇:物理化学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