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时间:2022-03-11 03:23:22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摘 要: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结合我国资源环境现状,指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产业结构优化

一、我国资源环境现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所谓产业结构,就是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其中,技术经济联系从质的角度规定了各产业之间的组合关系,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比例关系则从量的方面反映了各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系统中的地位,是各产业经济活动的外在表象。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

不同的产业结构状态实质上代表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状态,代表着不同的资源利用率。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是以一定的资源量为限定条件,根据不同产业的技术水平,将可分配资源在这些产业之间分配,使各产业最终的产出最大。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环境污染是一种结构性污染。如果产业结构是在环境容量的约束下形成的,则产业结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比较小。反之,很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不利影响。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与生态系统相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的,只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带来了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多数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总量不足,人均占有少;大宗矿产禀赋不佳,开发利用成本高;国内后备资源不足,供应能力增长困难;重要矿产品特别是石油储备不足,难以应付突发事件,资源安全缺乏保障。同时,工业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环境,涉及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恶化等方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二、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加快,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升高,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增加。工业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轻重工业的增长日趋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金融、保险服务得到较快发展。传统的第三产业,如运输、邮电业和商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农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产品结构有较大变化。传统的谷物、豆类等粮食作物的耕种面积总体上在下降,而蔬菜、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提高。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由过去单一的粮食为主开始向粮食为主、积极发展多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但是,经济作物的品种结构仍有待升级,水果、花卉等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种植业所占比重还微乎其微,农产品深加工业刚刚起步。我国农产品由于包装差、化肥农药超标、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强,资源产出率不高。

2、第二产业比重过高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使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边界。而且,在我国工业内部,高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所占比重较高。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507448.22亿元,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209302.15万吨标准煤,其中工业内部主要产业的产值比重及能源消耗比重如下表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内部结构十分不合理,采掘业和原材料加工工业所占比重较高,而它们是能源资源高密集度的部门,对资源要求高且对环境污染大。同时,废弃资源和废弃材料回收加工工业等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则发展缓慢,所占比重低。

3、第三产业结构待优化

我国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第三产业的比重过低,常年徘徊不前。近几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虽然较为迅速,从2005年40.5%的产值比重上升到2009年的43.4%,但是与发达国家相同时期相比仍偏低。另一个问题是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中增长比较快的主要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等传统产业, 金融业等新兴产业虽发展较快, 但还不是主导产业。相形之下, 垃圾回收中介、旧货信息产业等相关循环经济信息服务产业则处于起步阶段。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对策

1、合理布局农业,推进现代化建设

合理配置土地、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调整农业区域布局,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品种、品质结构和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区域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化。通过向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向农民购买农机具提供补贴、建立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区等措施,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和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从根本上减少第一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以企业为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循环经济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企业层面、区域层面和社会层面。我国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应该主要从企业和区域的层面着手发展清洁生产。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强制企业回收废弃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广生态工业园区。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要确定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海外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促进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支持条件具备的科研院所并入产业龙头企业。

3、加快服务业发展,完善行业标准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需求潜力大的一些服务行业如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家政服务、零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打破对电信、金融、铁路、航空、广播电视等行业的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准许新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参与市场竞争,以利于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扶持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服务业大公司和大集团,创出服务名牌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加快制定和实施行业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制定市场准入标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加快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和服务标准的制定,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林.产业经济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魏梅.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江苏环境科技,2008(2):75-78

上一篇:浅析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房地产价格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