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生本对话 放飞学生灵性

时间:2022-03-09 09:21:09

引导生本对话 放飞学生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以这么说,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读懂课文必须靠自己亲历文本的全过程。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可见,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具有生命的灵性,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灵活生动地与文本对话,从中感悟、品味、想象、体验文本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达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灵性的放飞。

一、朗读,在感悟中对话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感悟则是学生内心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是在感知文本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起的。文本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蕴涵的思想感情,刺激了学生相应的情感,调动了过去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感悟。所以,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朗读或者熟读,与文本开展对话,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去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促进理性与感性的逐步统一。

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儿童诗时,可以在导读文本课题后说:“小朋友们,你们想变成什么呢?请用心读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来。”随即让学生充分自读,有的学生轻轻的读“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他说“小雨滴在绿叶上睡觉了,她睡得很舒服,要读小声些,不要把她吵醒了。”有的学生欢快的读“我想变成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他说“小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的游来游去,是很快乐的。”有的学生开心的读“我想变成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她认为蝴蝶在五颜六色的花丛中翩翩起舞,是非常开心的。还有的学生真诚的读“我看见小小的荷塘,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他的理由是“荷叶圆圆的很可爱,荷叶可以和小鱼玩耍,可以给小鱼当一柄大伞,让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动玩耍;还可以让雨点在上面跳舞、唱歌。”等等。夏天的景色是五彩斑斓的,儿童内心的感受又是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通过朗读,学生与文本互相交流,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都被激活。在与文本对话中把单调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意、读出情,在情境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质疑,在导疑中对话

科学的本质思维始于质疑,终于导疑。学生产生疑问学会思考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对话中要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课文质疑,在质疑中引发导疑的探究。在质疑与导疑的对话中,将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而自己的感悟又会被别人的发言所唤起,这样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最终使学生的认识和感悟得到不断的深化。

如教学《掌声》一课时,学生在学完课文后质疑:课文中为什么会出现十次之多的“掌声”?每一次各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可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去探究,品味文本的内涵。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导疑,孩子们明白:原来第一次是同学们为了看到腿有残疾的小英能勇敢地上台演讲,为她的勇气鼓掌;后来两次是讲掌声的变化从“热烈”到“渐渐平息”,为的是倾听小英的演讲会;第四次的“掌声”是同学们为小英成功的、精彩的演讲鼓掌;第六自然段几次的“掌声”是说同学们的掌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原来自卑的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能勇敢地面对生活;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掌声”是说每个人都需要掌声,要珍惜掌声对自己的鼓励,也要给别人以鼓励。在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走入了课文情境与小英同命运共呼吸,最终有感于心,实现了自我超越。当他们灵性自由舒展、精神活动主动活跃起来时,魅力课堂就会得到充分的彰显与提升。

三、想象,在创新中对话

想象是智慧的花朵,是思维的拓展。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白,是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留白处往往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使读者对文本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可以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如,有教师在处理《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第9册)“醉里吴音相媚好”时是这样教学的的:

接下来咱们就穿越时空的隧道,走入800多年前的这户“村居”,听听这对翁媪是如何相媚好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这一问就激起了千层浪,学生的生活积累再次激活,想象的翅膀再次腾飞。有的说,“我仿佛听到翁对媪说,老婆子,你今天看起来特别漂亮,虽然你老了,可还是这么美。”有的说,“我仿佛听到媪对翁说,老头子,你是咱们家的顶梁柱,你辛苦了。”又似乎听见翁连忙回答,“老婆子,你也辛苦了,你的手艺真好,看你织的布,多结实,我都穿了这么多年,还没有穿坏呢。”有的学生抢着说:“老头子,你更不赖呀,你和儿子搭盖的这茅屋,住着多舒服呀!”学生想象闸门的打开,需要教师不时的激趣和引导,师可适时再激励,“呵呵,这两人呀,你夸着我,我夸着你,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师唱)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着以后慢慢聊。慢慢聊,他们还会聊什么呢?”有的说,“老伴呀,咱们住的地方多美,真像住在图画中呀!”“咱们的大儿子多像你呀,那么勤劳能干!”有的学生说:“老婆子,你瞧,二儿织的鸡笼多好,他真是心灵手巧呀!”有的说,“哈哈哈,咱们的‘小无赖’多有趣,他剥莲蓬的样子太可爱了。老婆子,咱们的日子虽然不富有,看看咱们的三个孩子,多让人欣慰哦。”“是呀,老头子,咱们就好好安享晚年生活吧!”对呀,茅屋虽然低小,却充满了宁静、爱和温馨,这物质的富有怎么抵得上精神的满足呢?学生思维的火花、想像的翅膀就在翁与媪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吴侬软语中碰撞、闪耀,学生通过想像对诗词文本的内涵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有了更为丰富的感悟与探寻,他们的灵性就会在自由地逬飞,童心、童真、童趣、童智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了。

四、表演,在体验中对话

喜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把表演引进课堂更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演前阅读、理解,在演中深入体会、在演后获得真情实感。学生通过对角色本身的理解和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文本产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出浓厚兴趣,从而达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升华。在教《蚂蚁和蝈蝈》中,蚂蚁不怕炎热地搬粮食,有的背、有的拉、有的抬、有的推……,而蝈蝈悠闲的嘲笑蚂蚁时也各有自己的形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动作和形态,教师可让学生表演蚂蚁和蝈蝈的动作。由于学生很喜欢勤劳的蚂蚁,因而他们开心的表演着蚂蚁的各种动作,而通过学生开心的表演,在不只不觉中,“背、拉、推、抬”这些动词就很轻松的理解了,体会到了蚂蚁的勤快。演蝈蝈的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在表演中体会到了蝈蝈嘲笑蚂蚁的各种形态,懂得了懒惰的蝈蝈到冬天必定要挨饿的。课堂表演是促使学生对本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的有效手段。在表演中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行为,完全进入了文本情境。我们能看到学生的思维火花在闪耀、灵性在飞扬。课堂变得如此美丽,人的心灵因为丰富而感动着、充实着并兴奋着。

简言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只有搭起生本对话的平台,营造生本对话的空间,引领学生潜心体会文本,才能使学生尽情的读、大胆的说、自由的想、欢快的演,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体验文本的情感。语文课堂才能涌动生命的灵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上一篇:钱花了为什么没有好效果(六) 下一篇:“36条”法律之剑护航非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