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土化教学启示

时间:2022-03-07 08:08:50

英语本土化教学启示

作者简介: 闫锐(1984―),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大学讲师。

[摘 要] 英语的中国本土化指已经在中国产生的英语变体,也指中国本土文化对英语的移入和影响。学习英语是为了能使中国人很好地与国际接轨并便于交流。因此,没有必要处处参照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及其行为模式,中国人完全可以在学习英语时,通过引入中国本土文化来增进对英语的理解,从而提高英语能力。英语的本土化教学的引入,不仅能够提高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理解,同时对英语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定位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本土化;英语教学;中国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1)05-014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74[本刊网址] http://www.省略

引 言

英语本土化是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语言学家Kachru在描述众多英语变体时,总结了“制度型变体”的特征,同时也对英语的中国本土化的界定提供了线索。在全球化环境下,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实际上具有两个方面的本土化:一是语言的本土化,二是应用环境的本土化。从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使英语成为了国际流工具,然而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及应用环境的不同,也产生了英语的本土化。这里重点指的是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即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张毅(2004)曾说中国英语作为体现中国历史文化,政治现实等特色的表达形式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英语在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语言形式和内容均发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变,成为了一种新的变体,体现在众多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中。这也恰恰反映了未来英语教学的方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应该围绕英语的中国本土化的要求,这样才能使英语学习者学以致用,树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而且也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原因

英语的本土化现象的出现有着特殊的原因。现对其原因进行概括:

第一,英语的交际功能促使本土化的出现。陈原(1982)曾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换句话说,在交际过程中对于汉语,英语的移入是必需的和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尚未产生与中国文化想适应的中国本族英语之前。一般来说,只要英语结构合理,表达习惯顺畅并具有可理解性,中国人都是能接受的,从而英语开始渐渐成为中国人表达词汇的单位。在这种过程中,一种潜在的制约因素就是人们的交际需要。

第二,汉语造词及构词模式促使英语本土化的出现。因为词汇具有相似性原则,所以可以以现在的词语结构模式为标准,比照相同语素的词的结构创造新词,这些词语之间彼此具有相似性。以collar为例,collar意为领子;而英语中white―collar,blue―collar分别指的是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中国人在翻译的时候根据本土化特征,翻译为白领和蓝领;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人觉得领子与颜色应该有关系,而且领子和颜色结合起来以后代表了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基于这种联系,社会上有出现了灰领,金领等词,其构词方法参照英语的这种规律。

二、英语的中国本土化表现

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具体来说就是中国英语。中国英语已经成了能够体现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代名词。当然,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和中国式英语(Chinglish)是不一样的。通常,中国英语是指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单词或词组,例如Tofu(豆腐),Hot Pot(火锅),Kong fu(功夫),Confucian Culture(儒家文化)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单词好多都已被外国人接受,有的已被列入英语词典;而中国式英语具体表现为典型错误的词语搭配、词语的误用、多余的词的使用、某些词语的缺位、错误的句子结构及习惯表达等等。因此,我们应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多接触中国英语。

中国英语主要具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第一,句子层面来说―句式较短,关系词少,修饰词繁多;第二,词汇层面来说―中国英语里有很多有中国特色,并且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对等的英语词,如Iron Bowl,Gang of Four,Tai Ji,Jiao Zi等;第三,在语音层面上―中国英语虽然不影响表达,但是听起来就有一种明显的“外国味”。例如,中国人说话的时候喜欢以元音结尾(zou ba;qu bu qu),说英语的时候,也会习惯加上这样的元音(t―te,b―bo)。

另外,英译汉时也出现了中国英语,例如,经汉语的语音结构改造,用本地语言现成的音节来读的沙发(sofa);为了使汉字音义兼备,然后循音命名,从而达到望文生义的效果,百事(Pepsi),不仅音同而且暗含事事顺心;保龄球(bowling),要青春永驻,就来打保龄球;可口可乐(Coca―Cola),可口并能产生快乐,从而跟可口可乐公司的理念相吻合。

三、英语的中国本土化的人文影响

中国英语是一种必然的变体,符合英语规范,在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及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及国际话语权,对国际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在对外交流时,表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理念,并传播中国文化,而不是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来表达自己,从而丧失了中国人的文化身份。Block(2004)说过,学习和使用英语只是有助于他们以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开阔的视野参与国际交流,即所谓的“全球性思维,地方”。这才是学习英语的目的。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语言需要文化来使之丰富和进步。因此,英语需承载中国的文化语言,来使英语的文化多元化。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英语文化,同时也要学习本国及其他的文化来促进英语学习。这样才能够深入学习多元的文化,而增进对别国文化的理解和宽容。

四、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对教学的启示

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渐渐会影响到中国的英语教学及学习内容和方法。教授英语时,适当加入中国本土化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归属感,同时也使非本族人的英语教师的地位和影响得到加强。中国人学习英语时,没必要当蹩脚的模仿者,或为自己达不到“本族人”那样的水平并觉得英语具有中国腔而难过,应该正确看待英语的中国本土化。

英语的中国本土化对教学的启示,表现在教师、教学、教材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层面上。目前,很多大学及重点市中学都聘用了外教来上口语课,写作或是文学课等,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然而研究发现,一段教学之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很多外教并非教育出身,教学能力和技巧不够,有的甚至工作态度不认真,使学生在兴趣之后,慢慢地有了厌倦感。另外,由于外教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缺乏,在上课的时候,他们只是介绍自己国家的一些事,使生在虚拟的交流环境中展开,缺乏真实性。因此,中国籍英语教师有着自己的优势,通晓英语国家和中国的文化,授课的时候,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交流,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多文化学习。

第二,教学层面上。教学过程中,交流方式很重要,但是如果能与可理解性的输入结合起来,会使学习更加有效[。换句话说,在有可理解性输入的情况下,学习者必须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在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中组合,来进行交际,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因为英语课堂在中国,但交际的情景绝却多数虚拟设在英美,这样就不能给学生们的输入、输出提供有意义的环境。因此,教师应该使学生能够在本土化的课本中找到可用的素材,来保证理解性输入;然后把背诵和交流结合起来;同时,选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用之前掌握的大量的本地化的语料进行交际联系。

第三,教材层面上。要想解决英语教学的效果,根本是解决教材的本土化问题。目前,很多课本非常国际化,但缺乏本地化,通常以英美国家的生活为背景,而没有兼顾中国本土化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现阶段,比较适合中国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应该在英语本族语的语言规范下,并部分选取英美国家作者创造的能反映他们国家风土人情的,但同时也要兼顾一些中国特色的,即中国本土化的材料,来丰富英语运用能力,并且也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参考文献:

[1]Kachru,B.B.(ed.).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s[C].Urbana,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2.

[2]Block,D.Globalization and Language Teaching[J].ELT Journal,2004,58(1): 75-76.

[3]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2.

[4]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37-41.

[5]张毅.谈标准英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集美大学校报,2004(3):72.

[6]邹为诚.语言输入的机会和条件[J].外语界,2000(1).

上一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探究 下一篇:英语广告语言文体特征分析――以Newsweek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