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造精神

时间:2022-03-03 04:30:13

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造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作为中学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就是本人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几点看法。

一、打开思路,抓住三个“什么”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打好基础知识,抓好历史概念体系。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和特征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它体现历史事物的核心性内容,揭示历史事物的性质和意义,并作概括性的评价。历史概念包括历史人物概念、历史事件概念等等。所以,在教学中不但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本质进行深入分析,而且要对各种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历史概念体系,形成有机联系的历史知识结构,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特征与内在规律。

其次要解决“为什么?”,即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背景、原因、性质、意义等内容。如我们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从政治制度看,清政府处在封建社会末期,是腐朽的封建制度,英国处在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升阶段;从经济上看,英国从19世纪上半期已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尚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英国已是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生产,而中国尚处在手工工场阶段,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英国;从科学技术、军事装备看,英国军队使用先进的后膛装弹的来复枪和火炮,而清军则是使用大刀长矛和铜炮,武器装备大为逊色等等。引导学生从矛盾双方的各个方面对比分析,这个问题就理解的比较全面透彻了。

第三要解决“说明什么?”,即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作用以及掌握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如学习、辛亥革命后对我们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无论是走改良的道路还是辛亥革命的道路,无论是建立君主立体还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都是行不通的,挽救民族危亡、振兴民族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上。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使学生具有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要不断创新,首先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有了不断创新的欲望,才能进行有意识、有意义的创新活动,也才可能达到创新的目的。中国具有几千年辉煌灿烂的文化,对于这些,中学生总是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的幼稚,甚至是无意义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是一种对好奇心的满足。他们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来认识这个世界的。所以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教师都不要简单的禁止和否定。以免打退他们的创新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题,引导学生分析,开拓学生思路。

教师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要体现教学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并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深度,还要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教材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习并思考问题,不仅能促进其把握方向,便于掌握重点难点,落实基础知识,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我在《鸦片战争》一章的教学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叫鸦片战争?为何鸦片与战争联系在一起?鸦片战争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状况如何?鸦片输入有何危害?林则徐禁烟采取了哪些措施?你对林则徐有何评价?鸦片战争分哪两个阶段?中国爱国军民与清政府腐朽官僚在英国侵略者面前采取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鸦片战争的必然结果是什么?联系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论述它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影响,我还出了两道思考题:①联系鸦片战争前后政治经济形势与革命任务的变化,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②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何在?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如果能让学生对教材分类扼要概括,宏观把握,就能思路清晰,同时,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体系化,解答问题也就能自觉地把史实与史论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习路径多途并举,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在选择具体学习路径时多途并举,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事实上,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学生能够在选择学习路径时多途并举,才能提高学生持久的自主创新学习方法的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或者学会多少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欲达此目的,就必须要求教师切实加强学法指导。传统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等均揭示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之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才谈得上初步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学生是否具有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不同历史现象和事件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例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单元,从表面上看,各节的内容相对独立,但每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却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得到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因此只有切实做到引导学生采取联系的方法分析、思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创见

历史教师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兴趣和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思索,质疑问难,发表创见。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问“为什么?”“对不对?”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看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如学习商鞅变法时,我就启发学生:你对变法中的“禁止弃农经商”有何看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对其中的重视农业应予肯定,因我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应以农业为基础,但反对经商,会妨碍经济发展,对生产力发展不利。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上就是本人在十几年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总结,不足之处请指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

上一篇:论化学教学中化学观察\探究能力及学生品质的培... 下一篇:以情促知,让和谐的音符流淌在小学英语课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