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学中化学观察\探究能力及学生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2-10-20 05:30:20

论化学教学中化学观察\探究能力及学生品质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利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并从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有效教学理念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有效教学的理念来源,后来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把反复练习的方式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忽略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培养。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不强,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被调动积极性,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家长担心,给学生另找家庭教师补课,如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学生负担过重。所以实现课堂教学中多向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中,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仅是单纯的学习者,而且具有自己的思想、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是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物,自主观察,自主探究以及思考。另外在教学的有效性下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特点,而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做到真正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学家断言:任何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文学家如此,生物学家如此,化学家也是如此。一切都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最好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的理性飞跃。所以化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并进行合理地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为了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既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又能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被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化学乐园。如:在教学“能量变化”中学生质疑,不用火柴能把酒精灯点着吗?为此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消除“让学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要求背实验”、“学生实验可做可不做”的错误看法。其次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人人都会做实验。如条件许可,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机会。再次,要重视实验中的操作指导: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正确步骤,规范操作动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给学生观察的各种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多实验,多观察,应该让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这样学生既可以随时进行试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题目,或做感兴趣的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做自创性实验(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自己设计的实验)。在加强学生实验教学以后,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化学的体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习惯是实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老师可以这样讲课《新课标苏教版化学必修一(化学金属制品的防护)》“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我提出的合金是混合物,但为什么它会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终,学生们在讨论与争辩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始终坚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命令者。教师应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从而让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雄厚的多媒体计算机知识。能够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总之,观察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是观察的延续和升华。观察能力提高,能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融观察、探究于一体,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武.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化学教学论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

[2]鲍正荣.化学教学论素质教育目标导学教改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0(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高级职业中学 高中)

上一篇:发挥练习诊断功能,有效矫治教学常见病 下一篇: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