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复兴可能性

时间:2022-03-02 06:25:15

谈到儒家文化复兴的可能性的问题,必然涉及到何为复兴?复兴到底是什么概念,要复兴成什么样?若复兴到周朝那样,或者任何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历史上的朝代,都是不大可能的,复兴儒家文化的目标一定不能不切实际、不结合当今社会文化胡乱规定。剩下的基本上就是复兴的道路问题了,通过什么手段去复兴儒家文化。复兴只是一个基本的汉语词语,重点还是在所定目标和道路问题上,下面就谈一谈个人的浅薄之见。

复兴一般指曾经兴盛过一段时期,但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衰落了,再一次兴盛才叫复兴,譬如花开又花落,当来年的春风再度唤醒鲜花之时,此花既是“复兴”了。复兴的目标即把儒家文化这朵花孕育成什么样,是与百花同争艳,与各家思想平等交流碰撞,抑或是独领,独尊一家一派?儒家文化的复兴方法,在于找到这阵春风,它到底存在吗?如果存在,它可以从多个方向角度吹来么?若不存在,可以造出来么?

讨论儒家文化的复兴目标之前,可以先简单看一下儒家文化的内容,按先秦之后的儒者所言,可归纳为内圣外王,那么我们说复兴儒家文化,就有几个模式了:内圣外王一起全部复兴,单复兴内圣,单复兴外王,内圣外王各取一部分适用当今情况的以复兴,单就内圣中的一部分复兴,单就外王中的一部分复兴。另外还有儒家文化的复兴范围,是只在中国或东亚、东南亚等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地区复兴,还是希望在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全球范围内复兴。其中中国范围内又可细分为以儒家文化为传统精神支柱的汉族及汉化民族地区和不以儒家文化为精神支柱的少数民族地区。

根据这几种模式组合,儒家文化的复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复兴成传统中国社会的礼乐制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此种是内圣外王全部一起复兴,一如当年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的社会现象,想极力恢复周政一般。2.复兴先秦的儒家思想,并圆融儒家文化内部各家各派的说法,融为一炉,以此修养自心。此种是单复兴内圣。3.力图全面透彻的理解、阐明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并结合当今社会的情况,把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应用到社会中,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和规则,使当局和大众能够接受。此种是内圣外王各取一部分合理的复兴。

如果儒家文化的复兴目标是指恢复传统中国社会的礼乐制度,显然是很渺茫的,孔子在社会巨变中也想恢复纯粹的周朝制度,可是终究没有成功,后来历朝历代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地恢复,未全用周制。自清末以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国越来越不可能摆脱世界,不管是政治、文化、经济还是军事,全球大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当代中国各个方面必然受到西方的影响,礼制本来就是为了明尊卑之别,长幼之序,以期更好的维护社会持续,唤醒人内心中的道德观念,倘若生搬硬套,反不能达到礼的作用,贻害无穷。由此可见,想全面复兴内圣外王或全面复兴外王是不合当今局势的,不管在国内外都不可行。

那么全面复兴内圣是否可行呢?以后,儒家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国人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但有些人对其还是有信心的,社会各层对儒家文化褒贬不一。前面已说,当今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上也受到西方的极大影响,当今中国人虽经过千年的儒家文化的熏陶,保留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但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压力的增加等多种原因,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夹杂着现代和传统,与历史上的情况大相径庭,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即使在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保存的较好,也是杂糅了现代的生活习惯、道德观念、意识形态。因而想单纯的全面复兴内圣,在国内外范围是不可行的。

取外王中的核心精华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复兴可能么?笔者认为,一种文化想要复兴,一定不能只是在技术层面谈问题,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内涵和精神,儒家外王本来其内核就是内圣,不能脱离内圣的宗旨而单论外王。所以外王在某些地方或许可以对当今社会建设有贡献,单论外王不仅有违儒家的初衷,而且它只是在技术层面上立足,立志不高,虽一段时期能兴盛,但不能长久。一定要连同内圣一起,才算全面。

那么剩下的就是取内圣中的核心精华,结合当今情况进行复兴;在内圣外王中各取一部分核心精华,结合当今情况进行复兴两种模式了。前者只在学术上、道德上、精神上、修养、心性上进行;而后者多出了具体的制度建设问题。这两种情况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不走极端,实事求是。前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可能复兴,后者在全球范围内复兴比较难一点,而在中国范围内还有可能的。

下面看看具体的复兴道路、方法。

1.可否把儒家文化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在新闻杂志上,随处可见民主、平等、人权等字眼,但每个民族各有其传统,有其对普世价值的理解。其中的关键还会涉及到国家利益,如大肆宣扬普世价值的美国,其言行并不一致,未能知行合一,为了自己国家利益,打着平等民主的旗号,四处挑动战争,为了自身利益本来无可厚非,可怜的是普世价值这样美好的一个词汇却成为一块遮羞布。例如以儒家所说大同世界作为普世价值进行宣传,那么现实里的各个国家,都可以打着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口号,排除异己,把阻碍人类幸福的帽子戴在与其有矛盾的国家头上,从而名正言顺的发动战争。

2.上文引出了把儒家文化与其他文化平等看待,多多交流的道路。那么主要交流的对象想必是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了。这是极为可行的,只是需要注意,不能失去儒家的核心,不要胡乱吸收糟粕即可,在吸收交流时,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自成一家,新儒家的先辈们都做过类似的工作。如何能不丧失自我呢?这又需要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思维方式的全面解析了。

3.分清中西方思维方式,透彻了解中西方文化,批判其腐朽一面,建立民族自信。批判儒家文化的人们基本上认为儒家文化没有逻辑、模糊不清,不成系统,其实这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学术上的分别,不能以西方思维看待中国传统思维,二者不能说一高一低,中国传统思维更能把握宏观,应对复杂的问题,而西方思维胜在细微,学科分化,但其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屡屡不能估计正确,典型的如西方经济学并未能很好解决实际的经融危机问题。所以深入了解多种文化,了解其运作的思维方式,不妄自菲薄,建立自信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复兴才有可能。

综述之,复兴儒家文化的精华,是很有可能的,并且合乎实际的,并非玄谈,更多是要靠大众的努力,齐心同人,一来不当学霸,二来也不危害社会,有何不可?世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勉之勉之。

上一篇:浅析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下一篇:两地黄花愁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