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责任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

时间:2022-03-01 07:39:19

加强责任教育 培养健全人格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翻开中国厚重的历史,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无不彰显着先哲圣人对国家与民族的崇高责任感。在今天的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的核心。正如总书记所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学校需要责任教育,如何将责任意识融入责任教育中去,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今天中学教育中必须探究的一个课题。

一、责任教育的构建基础

“一切为了学生”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在责任教育的构建中,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这是责任教育得以构建与有效实施的基础。没有尊重,责任就会很容易堕落为统治与占有。教师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选择、自我判断、自由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去选择应该承担或可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责任教育的构建中,还要注重“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全程教育”,将责任教育贯穿于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始终,根据不同学生已具备的责任感发展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在主体性责任教育中,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评价与激励。教师要把主体性原则与启发引导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角色,主动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使责任不断发展、升华,最终走上自我教育之路。其实,学会负责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对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

二、责任教育的构建内容

在高中阶段,责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对自己负责到对他人负责,从担负班级责任到担负人生责任,从对家庭负责到对国家负责的不断升华、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

要以对自己负责为起始点。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因为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其责任感就无从谈起。学校应引导学生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为依据,不断修正、督促自己增强责任意识,成为一个对自己言行负责的人。

要以对他人负责为成长点。对他人负责就是指对自己的同学、老师、亲友等社会交往的人负责。新世纪强调人才要具有团队精神,为了使学生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学校要教育学生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讲诚信、讲文明,有爱心,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责任、生成责任。

要以对家庭负责为基本点。要引导学生对家庭负责,就要让学生学会孝敬,学会感恩。这不仅仅是对恩情的简单回报,更是做人最为基本的一点,也是一个人良好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树立家庭责任意识,用心体谅父母的艰辛,更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

要以对学习负责为支撑点。作为一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与健康的体魄,这是他们将来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支撑点。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对学习负责,从而使他们具备能够担负更多责任的能力。

要以对社会负责为提升点。对社会负责是指对民族、国家和人民负责。要加强对学生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责任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让他们在未来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繁荣社会的责任。

三、责任教育的有效实施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自发的过程,责任教育不能靠灌输,而要靠培育与养成,是一个由学生自主构建并逐步内化的过程。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家庭社会为延伸,让学生明责任之量,践责任之行,升责任之情。

一要把责任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明责任之理。在新课程理念中,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说明责任教育涵盖在各学科之中。如语文教师可以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进学生的社会文化与价值认同,把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如崇高、正义、责任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涵养,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地理学科教育内容,加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强化学生的发展意识;生物教师可利用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大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教学,讲述中外伟人成功成才的故事,激发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校本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关注社会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新课程要使责任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做好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并懂得挖掘各学科的德育潜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让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明责任之理。

二要把责任教育与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践责任之行。责任教育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对自己的言行、承诺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这种人生态度一旦产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责任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可以开展“感动校园人物”、“校园之星”的评选,以及社区服务、五月感恩、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履行责任的亲身体验,磨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格,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也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在责任教育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在责任教育中充当着特殊教育者的角色。如优美的学校环境,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的人文精神,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都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热爱学校与集体,关心学校的发展和他人的成长。同时,结合每年的校园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寓责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三要把责任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生责任之情。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因为生活赋予了责任教育意义,是责任教育成长的田园;还因为责任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塑造的是责任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去理解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责任,并且要去主动担当它,使学生的生活成为有责任感的生活,使责任感的教育成为活生生的生活的教育。

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着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而家庭教育又是人生的第一学校,是责任教育的基础。学校要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明确学生在家里的责任,做到责任教育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孤立的责任教育是不存在的,责任教育活动存在于人类各种活动之中。因此,学校责任教育不能游离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外,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中。

总之,在进行责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以校为本,在课堂教育、主题教育、生活教育中,渗透责任意识,让学生参与责任行动,形成责任意识,养成责任行为,使责任教育沿着新课程的期望目标坚实而稳步地前进,以此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均系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

上一篇:摭谈研究性学习重点设计的内容 下一篇:港澳台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