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司鼓程式在《城市英雄》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28 01:43:42

传统司鼓程式在《城市英雄》中的运用

作为戏曲演出总指挥的司鼓,掌控轻重处理、节奏快慢,推动剧情的发展,渲染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逐渐固化为一套完整的程式。这套程式,在表现农耕社会生活场面,亦即在古装戏中,可谓是游刃有余,但对于现代戏而言,它们的配合仅几十年时间。传统司鼓在现代戏中如何运用,如何才能跟上时代节奏,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这是排演现代戏所要思考与努力的。

我团2006年参加湖南艺术节的现代花鼓戏《城市英雄》,在这方面就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通读剧本,听取导演阐述,与音乐设计、配器进行交流时我就感到:仅用传统花鼓戏的曲牌、乐器,以及传统司鼓的表现程式是远远不够的。《城》剧的那种城市气息,是“天下和弦”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时代气息,包括通俗、民歌、原生态等音乐元素。为展示现代城市的精神面貌,该剧在保留花鼓戏音乐为主弦的基础上,加入了通俗、民歌、原生态音乐。乐队编制以传统的花鼓戏乐队及民乐为主,西洋的管弦为辅,在打击乐器上还选用了不常用的排鼓等等。这就要求司鼓了解各种鼓的性能,把握民族鼓和西洋鼓的特点,同时掌握各种不同鼓的演奏技巧,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各种不同气氛的情景。《城》剧的音乐处理,以花鼓戏音乐为主弦突出自身特色,西洋乐烘托渲染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司鼓通过击、打、点等手法,引导音乐渲染气氛,带动全剧的展开,强化故事情节,通过传统的手法和现代的变奏相结合,突出人物的表演,点亮事件的关键点。如排鼓重点用于 “收礼品人”的间场戏上。它采用传统的鼓点,非洲手鼓的拍击法,把这个贯穿全局、折射剧情发展、反映社会现象的重要人物及其任务充分地表现出来。“收礼品人”从收废品到收礼品,又从收珠宝、玉器到收废品的过程,折射了社会腐败现象。排鼓的拍击手法用了传统的鼓点,现代的节奏,不同的出场用不同节奏,以表现“收礼品人”的忧郁、惊喜、狂妄、失落等。对“收礼品人”身份轨迹的演绎,排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较为准确地刻画了人物从“兴”到“哀”的情绪变化。

“迎接英雄”一场,司鼓上采用了“秧歌乐鼓”,灯光未亮音乐未起,锣鼓即渲染出欢迎的气氛,随着音乐灯光的起动,鼓乐一直使这种“欢迎的气氛”得以保持。虽然石本科的唱腔道出了“亦真亦幻、飘飘荡荡”的真相,然而鼓乐却展示假戏真做,真实地表现,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事件推向高潮。较之传统用法,我们采用的锣鼓更能烘托气氛,渲染情绪,把充满黑色幽默与荒诞意味的故事推向极致。

真实再现是传统司鼓常用的手法,也是传统戏曲的主要表现手段,而同时展现正反两方人物争斗、碰撞时的心理,就较为少见了。石本科与白滔德的心理碰撞到了白热化时,司鼓就面对怎样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便满足表现人物的需要。《城》剧中,司鼓选用传统戏曲中的“大溜子”、“笑钞”等点子。这些鼓点在花鼓戏中多用于表现反面人物的低沉气氛或场景,如《刘海戏金蟾》中, “笑钞”运用于“石罗汉”夺得宝珠准备吞食的道白中。这一组鼓点的出现多是压抑、低沉的,且是单线平涂式地展示。而《城》剧中的石本科与白滔德,是正反两方人物,一个正直,一个虚伪;一个用买通、威逼等办法索回证据,欲达到毁灭证据的目的,一个是悔恨、怒斥的形象,捍卫正义的尊严。这一鼓点在《城》剧中的运用,如果采用传统戏中“单线平涂”的办法,就不能准确地表现出两个不同人物矛盾冲突达到高潮时的不同思想行为。因此,我采用传统戏的“大溜子”与“笑钞”相结合来表现不同人物,表演时运用了不同的司鼓节奏以及轻重处理。如石本科,取重拍加强,强点进入,配合音乐的补充,把人物正面形象树立起来。而“白滔德”则是过强拍,压低调,在弱拍节奏中让其开口说话。这样,既突出了石本科的正义形象,又“正”压“邪”地区分出两个不同人物在同一时间的心理碰撞,这也是《城》剧最后冲向高潮时的一段精彩的表演。

总之,传统的司鼓手法与现代戏曲的表现是“纲”与“目”的关系,它们密不可分,没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现代戏曲艺术。弘扬传统艺术,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吸取传统的精华,并发扬光大,从而使戏曲艺术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上一篇:影像的人性游戏 下一篇:舞蹈的武功技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