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快速建设中的城市用地管理研究

时间:2022-02-27 04:31:48

城市化快速建设中的城市用地管理研究

[摘要]: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事实,但是不同的国家由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因素的不同,其呈现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也会出现一定的出入。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用地管理进行了论述,从中分析了其显存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建设;城市用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土地利用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经济量的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也开始急剧的增加。不断快速发展的城市对土地的数量以及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生活的用地设施开始出现了不断萎缩的尽头,如农田、绿地以及城市交通道路的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尤其是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几乎是超常规的发展,造成了对城市化建设用地需求的急剧膨胀。很显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也会相应的增加以及用地的规模与数量的要求 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即人口多而资源少势必影响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城市土地是以粗放型模式无序扩张的。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进程的城市用地管理出现了 许多不利的问题。新形势下的城市用地管理必须转变其自身的模式,以顺应经济增长的形式,变革城市土地编制规划,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制订用地管理的相关对策,来推动我国现行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其提高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利用率。

一、城市化建设中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编制评价体系调控力弱

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规划质量主要通过实体性的规定来控制,但程序性的控制却相对缺乏[1]。一般来说规划在形成之后,均需面对评审以考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相关专家对其作出评判往往是直接而有效的,但是在评审工作之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与规划初衷有出入的,效果往往不尽理想,对其实施效果也并不作出跟踪性的评价反馈,就是说缺乏反馈机制。这是因为规划专家与规划实施者、管理者是分离且缺乏交流沟通的,专家所关注的是城市政府领导的真正意图,而非真正立足于城市规划科学性方面的,对规划的可行性方面缺乏足够的探讨和关注,换句话说他们追求的市一劳永逸性的终极蓝图,直接导致了规划与实施效果的不相符,也会导致规划专家与管理者的矛盾出现以及责任的模糊性与相互推诿,严重影响城市化建设中城市用地的科学性使用。

(二)规划与实践未能有效接轨

由于规划设计的专家往往着眼于远期目标、终极目标,所以往往忽视阶段性的目标,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对现实状况的有力分析,对于现阶段急需的目标未能给予有效而明确的说明,规划师们对于现状分析和发展前景的理解不到位,直接导致规划蓝图的科学性的降低。同时,《城市规划法》又规定了规划在五年后就要给予修正、修编,因此城市规划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而且我们知道每一轮编制都会被新一轮的规划所代替,其结构均会有所不同。而且规划始终是蓝图性的,也就是说是宏观的,在细节上未能给予足够的明示,这也会在实践实施过程中出现与规划不相符的情形,也就是说自规划设计的开始直至实施的整个系列环节中各种有悖规划蓝图的可能性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三)规划编制主体忽视社会公众

规划管理部门一般都会流行这样一句话:“市长才是城市的总规划师”。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窥见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地位,其实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政体来决定的,我国是一个集权性的国家,政府在国家各项事务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地位是凌驾于其他社会主体的。也就是说相关专家和市政领导是整个规划的主体,而社会公众被排除了规划事务管理之外,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群众,城市规划与建设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他们是生活在其中的主体,对自己周围的环境的认识了解与要求是非常清楚的,毕竟市政建设也好,其他建设也好,都是服务于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所以说社会公众也应该被纳入到规划主体之内,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与现实实践的结合是最为紧密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有关专家的现实实践的不足,以保证制定更为科学化的蓝图方案。

(四)城市用地规模的失控和失衡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的有机系统,城市用地规模和功能布局所依赖的自变量往往难以预测,从而规划总趋于滞后和被动”用地规模超过人口规模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二产业的用地归农的不断拓展是城市用地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在规模达到一定成度后,接踵而至的市人口的增加,这直接导致城市区域内外来居民入住人口的增加,而且急需大量的基础设施设备,这些相应的设施设备也是需要占用城市用地的,种种情况的交叠会形成造成用地规模无节制的非科学性的增长,导致用地规模的失控。而且无论是居民区还是基本生活的设施区还是工业园区都会有相应的变化,在市场调控下往往导致相互之间的分布布局以及内在的失衡。再加上城市用地监管的不得力,使得计划外的土地违建、乱搭乱建现象等十分猖獗,就会出现用地上系列问题。

二、加强城市用地管理,促进城市化进程

(一)完善规划编制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

要重视执行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以作为城市规划编制过程的一个参照[2]。针对目前规划标准的不统一以及蓝图方案出现不统一的情况,政府要有所行动,出台相应的规划标准以及成果标准,以规章制度的形式给予权威性的指导,对于其他相关的技术指标国家政府要组织相关专家来制定相关的标准,如道路方面、绿地方面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的标准,给予指导帮助。毕竟各级政府较国家方面来说更熟悉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所以大范围的标准指导下,还要有针对性发的本地的技术标准的指导等作为参照。

(二)加强近期建设与终极目标的联系

在我国规划编制体系中,用人均用地指标确定总用地,并且我国的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即具有法定性。这一制度的出台确定了总用地规模的规定依据,这样政府可以藉此掌握一定量的弹性土地以备不时之需。重视近期规划建设,这样做可以把远期目标分为不同阶段来进行,以近期建设规划来确定未来一定时间的城市用地。

(三)城市用地紧凑高效利用

这一措施的提出是为了平衡城市用地的失调,城市扩张规模的类型应该加以转变,由粗放型的模式转为集约型模式,它可以使得我们提高土地利用率,把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高度的集约化利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建设用地的集中归置,可以使得建设用地形成聚集效应,而且在公共设施方面可以达到共享,有效保证城市化建设中的建设规模,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于由此而来的多余空间,我们可以用于生态建设,以提供健康的生态生活环境。土地利用也可以仿效这种高效模式,只有这样城市化进程中竞争力才可以得以提升。它不但指空间的集中集聚,也指在空间上的结构的合理组合,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

结 语

城市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历史时期,使得这一任务更为艰巨。城市化进程中的管理,尤其是用地管理更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我们要针对现实实践问题提供有指向性的规划与实施操作流程、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创造辉煌、不断的提升城市竞争力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晓蓓、伍炜.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机制初探倡[J].城市规划,2006(11):45.

[2] 吴立胜.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无锡城市用地管理[D].城市规划与设计,2007:52.

上一篇:小区配套施工监理要点浅析 下一篇:沥青路面早期裂缝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