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艾森克人格调查及心理健康管理

时间:2022-02-25 05:04:27

冠心病患者艾森克人格调查及心理健康管理

【摘要】 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特质,探索心理健康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查冠心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102例。结果 冠心病组的N(神经质)分显著高于健康组(P

【关键词】

冠心病;艾森克个性问卷;心理健康管理

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的病前人格结构是冠心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本研究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1]对102例冠心病患者及102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测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冠心病组为2006年1月至10月在一汽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共计102例。其中男52例,女50例,年龄29~73岁。职业包括工人、干部、教师、技术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既往无精神病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健康对照组为同一时间段来自一汽集团生活区的健康志愿者,共计102例,其中男53例,女49例,年龄28~65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等一般情况与冠心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测量工具采用龚耀先修订的EPQ,对全部研究对象测量E(内外向)、P(精神质)、N(神经质)、L(掩饰性)四个维度变量,将所得粗分转化为标准分,然后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分别求出两组对象四项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艾森克人格特质测量结果见表1。

冠心病组的N(神经质)分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E(内外向)分、P(精神质)分、L(掩饰性)分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N(神经质)分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高神经质是冠心病患者的人格特质。

高神经质个体在情绪上倾向于过度反应,情绪不稳定,常常对很小的挫折和问题有很强的情绪反应,并且很难恢复过来,更容易兴奋、生气和抑郁[2]。相反,低神经质个体很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

高神经质个体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应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部分,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并没有比健康人经历更多的应激事件,而是由于其自主性的过度反应可能更容易将情感障碍转换为躯体症状[3]。

研究证明,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其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加以控制[4]。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就是运用健康管理学理念,使个体能够达到和保持心理活动处于相对较高水平,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的一系列活动[5],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保健和必要的心理治疗,如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压力、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6]、调节自身的生理状态。最终使高神经质个体学会情绪控制,降低应激反应,不断完善人格结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冠心病发生,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湖南医学院,1986:1-49.

[2] Jerry M Burger//陈会昌.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82.

[3] Phillip L Rice//胡佩诚.健康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74-275.

[4] 李星明,黄建始.冠心病风险评估理论与方法进展.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1):38-40.

[5] 曹连元,邸晓兰.心理健康管理概述.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5):309-312.

[6] 赵锋,王培玉,高文斌.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心理评估与干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2):110-112.

上一篇:导入PDCA对骨科围术期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甲状腺手术致神经损伤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