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2-25 01:40:22

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分析

摘 要:民间借贷是农村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其规范发展对农村金融生态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发展民间借贷机构在小额贷款业务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利率定价过高、缔约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首先从正反两方面讨论了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农村金融生态良性发展的建议,促使民间借贷最终形成一个规范有序、竞争高效的融资市场。

关键词:民间借贷;金融生态;策略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民间借贷利率等许多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例如《南方金融》2009年第9期刊登的陈晨的《规范广州民间借贷市场的思考》,他通过对广州地区民间借贷市场运作模式的典型性调查,发现民间借贷机构在小额贷款业务方面其特有的优势。

二、 农村民间借贷的特征

(1)借贷规模大,发生率高

近年来,民间借贷在农村地区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户和农村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途径。据郭沛(2004)对我国农村民间借贷规模的估算,1997年至2002年,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规模依次为1802.07、2 473.01、2622.38、2573.97,2708.75和2750.3l亿元[1]。

(2)借贷契约不规范

民间借贷一般少有规范的契约保证,随意性较大。根据笔者对安徽宿松县108户农户的调查:108户农户86笔借贷中,无任何借贷契约的55笔,占到总借贷笔数的63.9%;有简单借条的20笔。占到总借贷笔数的23.3%;有正式借贷合同的仅11笔,占到总借贷笔数的12.8%,即使正式的借贷合同,条款也相当简单,主要包括借款人、贷款人、担保人、借款利息和借款额度,没有涉及偿还期限,担保责任、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

(3)借贷活动分散、隐蔽

民间借贷的形式多样,主要存在于正规金融没有覆盖的角落,所以借贷活动非常分散,没有人能够比较精确和系统地知道民间借贷的规模,因此也没有人能完整地评价它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民间借贷游离于合法和非法的边缘,所以它还具有隐蔽性。

三、民间借贷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利弊分析

1、正面影响

(1)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

民间借贷通常以亲缘,地缘、乡缘关系为依托,凭借对借款人经济状况、还贷能力和道德品格的了解,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和人员范围中进行,属于典型的“熟人社会”借贷。借贷双方只有保持良好的信誉,才能够在“熟人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长久获得“熟人”的信任与支持。

(2)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

民间借贷的发展,分流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存款,这在以存定贷、存为基础”的金融经营背景下,增加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压力,有助于正规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改善金融服务。反过来,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改善也促使民间借贷把较高的借贷利率降下来,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负面影响

(1)高利率与资金流向的失调性

少数富裕人员已逐步脱离经营活动。成为了专门的“食利阶层”。这部分人早年大多从事过个体经营活动,积累了大量富余资金,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已逐步退出了原从事的经营活动,而且他们往往在当地有着相当的势力,对当地农户有着相当的了解,有实力借出资本,同时又有能力保证收回资金。

(2)扰乱了金融秩序

民间借贷属于典型的关系型借贷,没有建立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审计稽核等必要的制度,不提取存款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缺乏对贷款贷前、贷中、贷后的调查与监控,运作程序与金融管理的基本要求格格不入,影响了金融管理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导致金融纠纷频发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信贷活动,处于监管“真空”,一旦发生道德风险、借款人欠款不还,极易引发金融纠纷。一方面,由于借贷程序太随意、契约不规范,借款人如若违约,资金贷放者难以凭借有效的借贷证据索要本息,导致纠纷频发。另一方面,由于借贷利率过高,超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有关“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规定,借款人会以“无力偿还”为由拒绝支付高额利息,在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索要高息的情况下,资金贷放者会寻求暴力手段追索债务,致使亲朋反目、乡邻结怨,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 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建议

1、 对民间金融的政策应由单方面打压向疏堵并举方式过渡

具体而言,就是在赋予民间借贷以合法性地位的基础上,实行“疏”、“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规范化运作的金融机构。

2、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括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为规避此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借贷协议上标注的利率都会低于法律规定上限,而实际利息往往在放款时提前一次性扣除。故从法律上对民间借贷中介合法性地位进行明确,对民间借贷中介的性质、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等问题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严格限制和取缔非法的民间中介组织和活动。通过细则规定,使得放贷人和借款人以及中介的行为都有法律明文可依。

3、 依法加大金融监管力度,防范借贷风险

金融监管部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对非法民间借贷行为进行打击和取缔,净化农村金融市场。首先,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督促借贷双方签订内容完整、合乎标准的借贷贷合同,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其次,实行民间借贷登记制度,要求借贷双方就借贷金额、期限、利率等事项到有关部门公开登记。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民间借贷活动从“地下”转为“地上”, 增强民间借贷市场的透明度,而且有利于监管当局及时把握民间借贷的规模、利率水平和发展动向,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沛.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规模估算[J].中国农村观察,2010(4).

[2]吴志远.对我国金融生态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9(11).

[3]曾建中.从金融生态失衡透视民间借贷的再度活跃[J].海南金融,2010 (5).

[4]张晓艳.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应规范民间借贷[J].生态经济,2008(1).

[5]陈晨.规范广州民间借贷市场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9(9).

[6]辛宪.论民间借贷中介经营中的法律模糊空间[J].商场现代化,2009(7).

上一篇:新税法下工资 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 下一篇:有关企业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