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生涯二十年

时间:2022-02-24 12:30:40

如果副县长放下讲稿,抓住“发展效益农业”这个中心介绍报告内容,汇报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可惜这位年轻的副县长还不具备临场发挥、归纳总结的本事,秘书也只能急得手心冒汗却无法施以援手。

不堪回首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我在公社里担任代课教师。

当时在公社拿得了“大材料”的寥寥无几,党委有材料找到我,于是学校就得为我这个代课教师找个“临时代课的”,让我到镇里忙上几天。就在这时,县里的一次宣传会议救了我的驾。去参加会议的是一位姓石的党委副书记,刚提拔上来,干好工作的心气很旺。因为通讯报道抓得不好,挨了批评,他抱怨镇上没有这方面人才。县广播站的同志将了他一军:“李云亭是优秀通讯员,你们不给他机会写稿。他要转干了,我们就调来当编辑。”因为不是正式干部,进不了党政机关,石副书记一句话,就把我调到“教育革命办公室”,仍然挣37元的代课金。

工作环境变了,拿大材料的机会多了。我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出色完成工作,但是现实中却往往事与愿违。在一次筹备教育工作会议时,我负责起草领导讲话稿。为了摸清各村小学情况,我骑着自行车起早贪黑地跑。哪所学校有危房,哪个大队拖欠教师工资,哪所学校加重学生负担,我都了如指掌。在支部书记的讲话稿中,我用很长篇幅指出了问题,还点名批评了一个大队。可能在台上念稿的党委书记事先没看讲稿,会议进行中,领导才想起来要核实情况:“小李子这么写,我就这么念,是真的吗?”会后这位支部书记找到我,骂我个狗血喷头。

干活难哪,我盼望有一个名副其实的“秘书名分”。

机会终于来了。1983年初,县党政机关又一次进行机构改革。领导到位后,政府办公室要配备四名秘书,我是人选之一。当时我刚刚转为正式教师,从县教师进修学校转到教育局任秘书。后来我才知道,为了把我调进政府办公室,主管政务的副主任在县长面前巧妙周旋:他在完成一份县长讲话稿时,没改好就递给了县长,县长很不满意。他借机说道:“调不上来秘书。”按惯例调进政府办的秘书都是党员,我那时只是个“积极分子”。他对县长说:“选中的人还没入党。”县长同意不是党员也可调入。这位副主任是从教育口出来的,深知老局长的厉害,怕碰钉子,又对县长说:“选中的人在教育局,局长不放啊!”县长当即拨通局长的电话说:“让你那里的李云亭来当秘书,明天报到。”局长接完电话目瞪口呆,以为我和县长是亲戚关系,想不放我也不行了。

秘书有三怕

在县政府当秘书,我一干就是十来年,没想到县政府机关的秘书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我和同行们归纳为秘书有三怕。

一怕领导不讲理。领导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真有水平不高却很难伺候的。那时我们写出的讲话稿给领导送审都是“手抄本”。有的领导上台念稿之前要检查有无涂改,哪怕你只改了一个词,他也要问:“你这是初稿啊?”也让你去重抄一遍。一次我在领导讲话稿用了个“亟待解决”,领导熟悉稿子时点着“亟”字问我:“这是什么字?”我告诉他读音,他又问什么意思。我告诉他:字典上解释是“急迫地”。他说:“有现成的急字你不用,怎么非用个古字呢?”提笔就改成了“急”。印材料的工作人员不知“急待解决”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为是秘书笔误,重新改回了“亟待解决”。

那天领导在台上念稿时突然停下来了,原来他又忘了“亟”字读音。旁边有人告诉他,他恍然大悟,接着脸色突变:“想起来了,我说小李,你真固执,我已经改对了,你怎么又改错啦?”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做秘书的只有自认吃亏。

二怕领导不“懂行”。写完了稿子还得教给领导怎样念,一不留神就“前功尽弃”,这是秘书们最操心、最上火的事情。有一年换届选举后领导岗位上补充一批新人,县委要求分管领导向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思路。政府办秘书班子配合副县长行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我的家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土地面积大、粮食产量高,但是农民并没从粮食高产中获得高收入,是黑龙江省七个贫困县之一。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在报告中提出了要解决“高产穷县”问题,必须让农民当土地的家,发展效益农业,让农民增产增收。

调查报告完工后,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到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不承想,会议临时限定汇报时间40分钟,而副县长手中那份报告照稿念至少也要90分钟,怎么办?副县长明显紧张了,“隔二片三”地念完了,让所有参会人员不得要领。

如果副县长放下讲稿,抓住“发展效益农业”这个中心介绍报告内容,汇报效果肯定要好得多。可这位年轻的副县长还不具备临场发挥、归纳总结的本事。秘书科长坐在旁听席上急出一头汗,看看还有3分钟时间,他站起来据理力争,想挽回败局:“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不发展效益农业,农民不可能发家致富。迟早要走这条路,早觉悟早主动,晚觉悟肯定被动……”他的话没讲完就被制止了,理由是常委会议不是自由辩论的场所。我们“发展效益农业”的意见被否决了,5年之后这个思路才被人们重新提起。从这样一件小事上看,领导不懂行真是害死人。

三怕领导派急活。秘书起早贪黑,没完没了地写,不是他们有创作机关应用文的欲望,实在是身不由己。领导的思想汇报、述职报告,无论大小场合,只要讲话就得“照稿念”,你就得不断地准备讲话稿。

一次,一位副县长要参加基层的一个年终表彰会,本来临场讲讲就可以了,却要求准备讲稿。我给他写了5页稿纸,他用手一捏,说:“就整这么几张纸糊弄我?”没办法我又重写。时间太紧,午饭也没时间吃了。同事老王急中生智,他拿出一本稿纸,说“用这个抄一遍就成。”抄写完毕交给领导,领导满意地说:“这还差不多。”于是带着稿子,坐上小车乐颠颠地开会去了。其实,我原来用的是每页360字的稿纸,后来只是改用150字的重抄一遍呈递上去,急火攻心,当秘书的没有急智是完成不好工作的。

为了应付紧急任务,也让我的秘书同行“减轻劳动强度”,我曾经编写的一篇《万能讲话稿》在同行间流传:灭鼠动员会上用的领导讲话稿,改几个字就可以在灭蟑螂会上用;上一年用过的领导讲话稿,改个时间和人名,还可以拿出来用。我也知道用“万能讲话稿”糊弄人对不起领导信任,但领导靠“照稿念”应付基层不也同样对不起人民群众吗?

峰回路转,终于盼来了一任新县委书记,对“照稿念”当头棒喝,我的秘书生涯也开始出现了一缕曙光。不久,我写了一篇《让“照稿念”的没嗑摸》对书记的做法大加赞赏,发表在《黑龙江日报》上,文章中这样写道:“向上级汇报工作,是常有的事情,虽然没写到岗位责任制里面,但谁不知道自己干的事应该自己心中有数。而我们有些领导同志用惯了现成的,离开了别人的汇报稿,连党员数、耕地面积或产值、财政收入都说不上来。怪不得领导汇报之前,秘书们得连开夜车。”

新书记带头不念稿的举措解放了一大批秘书,有的秘书提拔为乡镇党委书记,有的担任局长,我也很幸运地当上了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从此告别了长达二十年的秘书生涯。

(作者系黑龙江省绥化市会展办主任)

上一篇: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 下一篇: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