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需求论文:农业科技需求内容论述

时间:2022-02-20 07:38:38

科技需求论文:农业科技需求内容论述

作者:吴永章 杨文静 周容 查良春 鲍瑜 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从这一路径对农业科技需求内容进行了探讨,罗卫平等[5]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其农业发展科技需求,并划定了水利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技术、农机技术、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技术、食品安全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8项需求内容。王绍芳[6]则是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需求内容考虑进来,指出现代农业科技需求应当包括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以及气候应对与防灾减灾技术。农业科技体系路径这一界定方式主要是站在体系化的层面,将农业科技需求看作是一个系统,以系统构成的视角来划定需求的内容体系。如张正卓等[7]将农业科技需求体系划分为环境系统、生产系统、社会系统、信息系统、流通系统,并明确各个系统的具体需求内容。张正河[8]将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列为最为主要的内容,籍增顺[9]则将农业科技保障需求也纳入进来,此外还有推广需求、服务需求等。就第一种路径来说,是站在个体微观的层面,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基于这一路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便于指导实际工作。但由于个体需求可能存在短视效应、时滞效应、风险规避现象等,容易忽略更为重要的农业科技需求。后两种路径则是从宏观的层面进行探讨,产业发展层面路径的研究弥补了第一种路径的局限,有利于站在农业产业整体的角度把握科技需求状况。但由于缺少对科技需求体系的思考,而将科技需求同供给割裂开来。对于这一问题,农业科技体系路径提供了解决思路,但其仅仅思考体系等制度性问题,缺少同实际操作相结合,也不利于聚焦于有效需求。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视角和界定,欧阳晓光[10]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他以农业、农村、农民为纵轴,产业、区域和个人为横轴划分了不同层次的科技需求。根据他的结论,我国“三农”发展存在9种科技需求内容,每一种都对应了不同的层面和对象。。笔者赞同欧阳晓光关于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的分层分类方式,但其包含的具体内容太广、太泛,甚至囊括了诸如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内容,不容易聚焦真正的农业科技有效需求。因而有必要在这些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划定。

基于系统化的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划定

由于关于农业科技需求体系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零散,导致了农业科技需求的研究方向不甚明确,也缺少合理的标杆来对现状进行科学评价,这也是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所指出的农业科技“有体无系”问题的表征之一[11]。张桃林还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管理三大方面提出了完善农业科技体系的要求,这实际也划定了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的整体框架。在2012年出台的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大致划定了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的框架,其特点是将宏观内容与微观内容相结合,主张从整体、系统的角度设定需求内容体系。笔者在综合国家整体规划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12]、《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13]等相关政策文件和文献,提出了农业科技需求的内容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指标划定的依据在于需求内容的实现路径、层次以及对象:一级指标是站在体系与制度的层面设立,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下级指标得以实现;二级指标则是从农业产业发展角度出发;三级指标则细化到操作层面,其对象包括农民、农户、农业科研人员与机构等。详见表2。这种划定方式综合了三种路径各自的优点,实现了多维度、多视角的交叉,通过三级指标的细化,可以避免农业科技需求内容的过宽过泛,也便于聚焦有效需求。

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的后续研究

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的划定是展开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也直接影响了后续研究的成果。基于系统化的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划定有利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的深入展开。农业科技需求层次排序研究科研资源是有限的,面对众多的农业科技需求,要想以有限的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收益和发展,就需要研究农业科技需求的紧迫性。而有层次、有体系的内容体系是展开这方面研究的前提,笔者划定了三个不同层次、维度的内容指标体系,便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来探讨紧迫性问题。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基于系统化的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既包含了微观操作层面,也包含了宏观体系层面,便于从农民、农业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等多个角度实现权重赋值的全面化与科学化。农业科技需求供需均衡研究纯粹探讨农业科技需求内容,容易割裂供给同需求间的联系,如农业科技投入需求、法律服务需求、信息服务需求等,这些都是保障农业科技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的必要环节,是内容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忽略对这些内容的探讨,会使农业科技需求研究流于形式,而缺乏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而难以真正实现供需均衡。此外,层次性、系统性对内容体系进行划分,也有利于供需均衡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如对于农民个体而言,农业科技需求多集中于诸如农膜、肥料、农药、农业机械之类的农业资料与工具类技术,这类需求由于外部性较弱,更接近于一般类商品,可以通过强化知识产权收益及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实现。而就某农业发展的某一特定目标而言,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这类需求更多的是从整体效益出发,加上这类科技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个体无论是在需求还是供给上都缺乏一定的动力,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辅助政策支持实现供需均衡。对于整个农业产业及科技体系而言,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保障需求等,由于个体理性的短期效益和需求动力缺乏,这种需求只能依靠公共组织进行诉求并供给。农业科技需求体系影响因素研究站在系统的角度划定内容体系,实际上也给出了农业科技需求体系的影响因素,如农业科研投入、农业科技风险规避与补偿机制需求、农业科技知识产权需求。这些需求包含从农民个体到农业科研与管理人员,再到整个体系,通过选取其中相关因素,可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PFA)及其他方法研究农业科技需求体系的影响因素问题。

上一篇:档案监管论文:农业科技档案监管现况综述 下一篇:乡村劳力论文:乡村劳力转移与科技推广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