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时间:2022-02-19 01:03:25

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当前正处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战略转移的关键时期,而民办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新模式,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加强民办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本文以烟台南山学院为例,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学生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并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民办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对策

教育是立国之本。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大学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生事物,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民办高校以其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设置等优势,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烟台南山学院自创办以来,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贯彻“三小三大”(一是“小机关、大学校”,二是“小课程、大平台”,三是“小管束、大服务”)的办学思路,经过短短几年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不断突出,已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最有影响力的高校之一。但在民办教育发展的同时,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各民办高校都存在诸多不同的问题。因此,如何针对新情况加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烟台南山学院的实际案例提出个人的思考及建议。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新特点及学生管理现状

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管理的对象的特点。中国民办高校从孕育到产生发展都处在特殊的经济、教育环境中,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因此民办院校的学生与公办院校学生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民办高校学生生源层次较低。随着大学教育的大众化,高校录取率大幅度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降,学生进入民办高校的门槛更低,生源的质量相对不好,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起点较低。

其次,学生面临各种压力,抗挫折能力差。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学校的学生普遍自律性差、心态浮躁。进入民办高校后,学生在各方面普遍没有优越性,心理较脆弱,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较差。同时,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就业压力增大,使一些同学丧失了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从而变得整天无所事事,不求上进,甚至发生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此外,学生流动性较大。民办院校由于专业设置比较灵活、学费较高、学生思想变动较大等原因,学生的转学、休学、退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的稳定性较差,流失率较大。以我院为例,某一辅导员所带的四个09级专科班共180名学生,截止目前已有7位同学办理休学或退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成绩差,难以修完规定学分,不能正常毕业;一方面是由于认为大学学习对就业没太大帮助,上学还不如提前就业。

关于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以烟台南山学院09、10级各一个班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就业管理五个方面,以满意度60%―70%,70%―80%和80%以上三个角度做了问卷调查。两个班级共计97名学生,共发放问卷97,收回有效问卷95份,通过对95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得出以下结果:

管理制度

满意度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教学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校园文化

建设 就业管理

80%以上 49人 80人 31人 61人 72人

70%―80% 40人 14人 42人 29人 21人

60%―70% 6人 1人 22人 5人 2人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就业管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做出了积极评价,同时对学校为学生就业所作的工作做出了肯定。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认为学校有待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

另外,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调查中发现,大一、大二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比大三的学生打分要高,这主要是因为大一、大二的学生举行各种活动的次数较多,因而对于班集体及学校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可度。而在就业管理方面,大三的学生由于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比较关注,因而更加了解实际情况,打分比大一、大二的学生要高。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由于辅导员工作非常繁琐,没有太多的时间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暂时未能开展普遍的心理教育。因此,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没有太多的倾诉渠道,由此导致了很多问题,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及校园建设都是不利的。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1、思想政治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

教育并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也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教育要抛砖引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扎实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的选择人生道路。制度是管理者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强正面引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有准确的定位,端正态度,通过努力的学习和锻炼来充实自己;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种制度和学生守则,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促使学生服从学校管理。

2、让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班委成员的作用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脊梁,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一个班级的窗口。大学生对于参与班级活动普遍具有积极性,辅导员应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做班级的主人。由于班级成员众多,辅导员不可能与每个学生都联系密切,遇事多与班委成员商量,通过班委多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使其成为老师与广大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若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或者个别同学出现心理问题,在辅导员不方便沟通的情况下,利用班委同学进行调节与沟通,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级性,也可解脱辅导员一些无谓的琐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3、提高辅导员素质,切实发挥学工队伍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民办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辅导员的作用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由于学校和班级事务琐碎繁多,所以辅导员不仅应该具有深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功底,而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能时刻注意灵活运用这些理论来促进学生成长。为此辅导员应注重以下工作:

首先,辅导员应该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时期是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心理变化最为活跃、复杂的时期,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思想和利益诱惑的影响。作为一名辅导员,应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应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应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辅导员还要学会赏识和表扬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辅导员应积极配合任课老师,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应配合专业导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理性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逐步实现预定的目标。

最后,辅导员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努力搭建学校与社会的桥梁。由于高校的扩招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普遍存在危机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就这要求辅导员开好就业指导班会,指导学生通过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学会推销自己。班会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市场营销基本知识、职场上的个人价值、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如何应聘等内容。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品位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任何一个学校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都非常重视。民办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各项制度还不太成熟等原因,不可能像一些老牌高校一样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所以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积极营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加大对这方面工作的探索。

总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逐步适应时展的要求,保持民办高校的特色,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实现自身卓越发展的办学之路,使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和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4月13日,教育部发.

[2]丘有阳.关于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06期.

[3]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处[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4]汪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J].江苏高等教育,2006年2期.

[5]宫明辉.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王得忠.依法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教育报,2005年.

作者简介:

李奎(1982-),男,山东兖州人,硕士,现供职于烟台南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主要从事行政及学生管理工作。

刘婧(1982-),女,山东桓台人,硕士,讲师,现供职于烟台南山学院基础教学部,主要从事数学及相关的教学工作。

上一篇: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及其价值 下一篇: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影响相关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