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研究

时间:2022-02-15 01:12:21

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小额贷款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审查、评价、定价和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运行机制,然后运用博弈均衡的思想构建了一个信用风险模型,得到小额贷款业务的违约率与贷款本金、利率、贷款客户的生产收益率以及违约的信用惩罚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防范与管理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博弈均衡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1 小额贷款概念界定

小额贷款是指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持续有效地向那些具有一定偿债能力但从未或很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微小经济体(包括贫困农户、城市个体工商户等非法人机构)所提供的一种额度小、期限短、利率较高、可分期付款、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持续性贷款服务。[1]小额贷款的宗旨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使其脱离贫困,走向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运行机制

2.1 以关系型信贷和软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审查机制

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是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小额贷款,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首先,小额贷款属于关系型信贷,银行主要通过与贷款企业或业主的多方面接触和长期交流获得基本信息以作出贷款决策。在关系型信贷机制下,当次交易所获取的信息不足以支持小额贷款的决策,还需要通过持续交易来获得连续性的信息,并从连续性信息中分离出可靠信息;其次,小额贷款决策所参照的信息是软信息,在直接信息难以获取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只能通过客户的业务关系渠道和非业务关系渠道等间接渠道收集客户经营状况、管理能力、社会信誉、人际关系等难以量化的软信息,软信息管理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和间接性等特征。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审查不够直接和精细,但以关系型信贷和软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审查机制仍是有一定效果的,它有利于增进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银行与客户间长期隐形契约的形成。

2.2 以社会资本和道德风险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

普通信贷主要以贷款对象的财务信息和担保情况作为信用风险评价的核心,而小额贷款则不具备实施财务和担保评价的条件,因为其贷款对象为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非法人机构,这些机构不具备规范的财务报表,也没有相应的担保物。为了有效评价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则需要对业主个人的信用水平、资产实力、社会关系、经营管理能力等进行深入考察。

首先,要强调道德风险评价。由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经营主体流动频繁,风险意识薄弱,管理能力不足,小额贷款的道德风险较大,业主社会声誉、生活习性、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都可能成为其生产经营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信贷审核人员要着重考察业主的道德风险。

其次,要强调社会资本评价。业主的社会资本主要体现为其社交关系网络,内部信任与合作等社会资源。站在银行的角度,如果业主所处的社交网络内部关系紧密,相互信任,资源丰富,且能形成有效的隐形约束,则其社会资本便越多,可以对贷款的信用风险形成补偿。因此,信贷审核人员要尤其重视对业主的社会资本评价。

2.3 以定价指标为主要工具的不完全信用风险定价机制

普通信贷以量化模型为工具,对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完全定价,其定价方法较为科学、合理。而小额贷款却难以采用完全的风险定价方法,主要受制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决定因素比普通信贷更为复杂,且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渗透,各自的权重难以确定;二是小额贷款的风险因素主要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评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利用量化模型进行精确测算。

鉴于上述原因,以定价指标为核心的不完全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在小额贷款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定价指标有净资产贷款比、存款贷款比以及存款贷款积数比等。这些定价指标测算值越高,业主的偿还贷款能力越强,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越低,贷款利率也应该越低。不完全信用风险定价方法简单易行,其测算结果也体现了一定的风险评估效果,但这种方法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其定价结果难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2.4 以内生化和动态激励为手段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的普通信贷主要采用外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银行与客户互为外部主体,而且信贷行为一般是非连续性的,每一次信贷交易的成本都取决于当次信用评价的结果。而对于贷款对象更为分散,经营管理更加灵活,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的小额贷款而言,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必须建立以内生化和动态激励为手段的管理机制。

首先,将银企合作关系进行内化,建立内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银行将客户的利益内生于其社会群体中,以提高其违约的机会成本,利用利益关联性和社会约束力来有效防范和管理客户的信用风险。

其次,从银行与客户的长期连续易出发,建立动态激励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可采用额度累进、利率递减的正向激励方法,或额度减少、利率提高,甚至是取消信贷额度的反向激励方法,动态激励贷款对象采取合作策略,注重自身社会信誉的维护,有利于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

3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

本部分运用博弈均衡分析的思想建立一个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模型。下面以商业银行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作为博弈均衡分析的两方参与人,作出如下假设:商业银行与城镇个体工商户在信贷市场上进行小额贷款交易,城镇个体工商户有意向商业银行借款来扩大生产规模,商业银行有充裕资金欲发展其为客户。假如借贷关系成立,城镇个体工商户将从商业银行获得一笔小额贷款 ,假设贷款利率为 ,城镇个体工商户利用贷款资金进行投资和生产的收益率为 。商业银行有放贷和拒贷两种策略选择,而城镇个体工商户有还贷和违约两种策略选择,进一步假设个体工商户违约概率为 ,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为 ,违约的信用惩罚为 。双方博弈均衡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观察以上博弈支付矩阵,当违约的信用惩罚 不足以对个体工商户的不诚信行为形成有效约束时,即满足 时,个体工商户出于利益最大化,便会选择违约,拒不偿还贷款,而银行在预期到这一结果的情况下,当然是拒绝放贷,所以形成了小额贷款市场上的囚徒困境,商业银行和个体工商户难以达成帕累托最优的相互合作策略,这一结果显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有效发展,也不利于解决城镇化建设中个体工商户的生存问题。

如果商业银行决策放贷的概率为 ,拒绝贷款的概率为 ,那么个体工商户的效用函数为: (1)

效用最大化,即 ,得 (2)

上式便是基于博弈均衡分析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模型,该模型揭示了影响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基本因素,用贷款违约率表示的信用风险指标 与贷款本金 和贷款利率 正相关,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收益率 和信用惩罚 负相关。也就是说,贷款本金越多,贷款利率越高,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越高;个体工商户的生产收益率越高,信用惩罚措施越严厉,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越低。

4 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积极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既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依靠,也是各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品种,实施金融创新的一项手段。但小额贷款独有的业务特点和运行机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结合博弈均衡模型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防范与管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建议。

4.1 开发多种小额贷款品种,提供多种贷款担保方式,更全面地服务小额贷款客户

为更好地扶植农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可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创新小额贷款业务品种,如中信银行已研发包括种子贷、互助贷、POS贷等新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同时,提供包括抵押、质押、保证和信用等多种担保方式,不断扩大担保品的适用范围,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授信需求。

4.2 充分进行贷前调查,提高信贷员风险防控能力

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资格的审核是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往往缺乏详实的财务信息,给银行的贷前调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 在严格遵照信贷业务管理规范的同时,信贷调查员要善于扑捉借款人的各项信息,如借款人的道德品质、经营情况、管理能力、社会关系等,从而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例如中信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主要考察实际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经营情况,通过专项管理,包括调查、审查、放款、贷后管理和产品设计等多个环节防范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4.3 建立高效专业的清收队伍,合理计收逾期贷款利息,使客户充分了解违约的潜在损失

本文的信用风险模型表明,商业银行对违约客户的处罚力度越大,客户在衡量得失利弊后,选择违约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采取严格的贷款违约惩罚措施,自动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组织培训一支专业的清收队伍,并在借款者中形成一定影响力,使得借款人违约的潜在损失不可估量,一次违约不仅要付出高昂罚金,更有可能使所有银行不再与其合作。因此,在信贷关系存续期间,使借款人充分认识违约行为给自己造成的严重损失,对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大有裨益。

4.4 积极发展小额循环贷款,适度实行优惠利率

从信用风险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额贷款金额越大,利率越高,客户的违约率越高。所以,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小额循环贷款业务,不仅可以降低借贷双方就同一贷款产品多次申请、审批的成本,合同期限内随借随贷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促使借款人更加重视长期经营收益,避免短期行为。由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为避免“柠檬市场”的局面,银行有必要以降低利率的方式对优质客户予以激励,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1]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上)[J].银行家,2005(12).

[3]黄毅.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下)[J].银行家,2006(1).

[4]吕坤,富航,于振利.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博弈分析[J].财经界,2012.

[5]陶永诚.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正规化的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1).

[6]胡娟.探究银行小额信用贷款的问题与策略[J].中国外资,2012(3).

上一篇:土地地籍管理的完善问题研究 下一篇:《吕氏春秋》与《管子》农学思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