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应彰显人文精神

时间:2022-02-15 08:29:06

课堂教学应彰显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困扰,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如,课堂文化的缺失、主体价值得不到重视、课堂“对话”流于形式,课堂教学轻过程重结果、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不力以及个性培养得不到充分关注等。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种种倾向及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全面而又深入的思考。那么,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呢?出路在于人文精神的回归,其关键是课堂文化的重建。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可分为三个层次: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以人为本”的教育,将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个性化。它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自己体会人生道理和文化价值;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它鼓励学生自己求知、自己探索、自己去澄清、自己去判断价值,从探索和澄清中获得知识和成就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在人本主义教育内涵中,不仅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并且倡导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培养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有效交流、和谐共处。

人文课堂是彰显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人文课堂寄托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关怀和助推,代表着学生的时间与权利的返还,预示着真诚合作与倾心交流,充盈着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是充满师生智慧的“磁场”。因此,新时期的教育必须追求人文课堂。

首先,要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走出“目标单一、方式死板、过程僵化”的固有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充分张扬、发展,以培养丰富多彩的个性人格,让课堂闪耀出人文精神的光芒: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搭建平台,让学生的眼亮起来;创设情景,让学生的脑动起来;适时鼓励,让学生的手举起来;平等交流,让学生的嘴动起来;积极评价,让学生的脸笑起来。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及学习需求,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课堂“对话”,力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拥有想象、创造的和谐氛围。在课堂上,有了师生个性的张扬、真诚平等的“对话”,师生的思想才会在交流碰撞中闪光,在融合汇聚中得到升华,才会使课堂折射出人文精神的光芒。

其次,要注重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学应该承认和尊重学生个别心理、能力、兴趣、思维特点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师要善于提炼教学特色,用教学文化个性引领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堂是教师展示教学特色的舞台,教师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是教师的一张名片,是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专业知识及专业精神的综合体现。教师讲究品位,讲究教育艺术,注意传授方法的生动形象,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节奏有序,挖掘美的因子,渗入美的因素,以美的魅力吸引学生,如春风化雨般地传授,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个优秀教师有思想、有智慧、有个性、有激情、有文化的体现。学生喜欢有特色的教师,同时也会潜移默化中去模仿他所喜欢的教师的行为。

再次,要重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会共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被当今教育界列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是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重要内涵。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目前在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唯我独尊,自私任性,不善于与同学交往,因此通过参加合作学习来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探索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即人们对未知的事物有认知的欲望,想了解其“是什么”,或想了解已知事物的现状即“怎么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追究其来龙去脉,了解它“为什么会是这样”。探究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对外部世界有较强的探究心理,会时常闪烁出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上的“琴弦”,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老师及同伴和谐合作、共同探究,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学习乐趣、洋溢个性色彩、彰显人文精神的活动过程。

上一篇:“四心”当好一名幼儿教师 下一篇: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