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08 03:20:19

情感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因此有两个因素就成为我们考察的对象,第一是那个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史的经纬线。”其实,我们人类的教学活动,又何尝不是用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

曾经有人做过一份关于“我最喜欢的老师”的调查,结果显示:84.3%的学生认为“只要喜欢一位老师就能学好他所教的学科”,有97.8%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有幽默感、有爱心、让学生感觉像亲人一样的老师”。对于心态不够成熟、心理素质相对不稳定的中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情绪的好坏将对其掌握知识的效果及其学习成绩产生直接影响。这时对学生而言,积极地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

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情感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研究指出:当教师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达到或超过某一关键水平后,智力因素前作用就不在突出,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则日趋明显,这里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中的情感因素。

一、什么是情感教学

我国古语中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意思是学生只有在情感上去接纳教师,在人格上去尊重教师,才能听从他的教诲,模仿他的言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Rogers)提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诚实、理解和接受”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的人对受教育的人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情感教学”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这种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统一,但从现实角度上说,情感教学是对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所普遍存在的重认知因素、轻情感因素的不合理现象的一种矫正。

二、实施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基础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在朝着更便于学生接受的方向转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教师在上面写,学生在下面记”、“教师要考试,学生背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阻碍到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情感教学”要求教师以自身的品格和真诚去感染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1.时代的需要

可以说,知情交融,在人类的教学活动中比在人类一切其他活动中理应获得更为突出而典型的表现。然而,在人类漫长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情感因素的作用未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未被确立其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这不仅导致教学的种种失衡现象,使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影响现代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进入人类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一个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时代,现代教育正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更有效地培育一代新人,以适应这一时代节奏和未来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掘教学的潜能,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情感教学也就被历史地推上了现代教学改革的舞台[1]。

2.学生的需要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学生的学业成绩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人格特征、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有关。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学生对教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教师知识的要求。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

3.课程实施的需要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其实不然,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地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着的是默认的神情,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情感反映[2]。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学,使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得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

三、情感教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1.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

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学记》中所提出的“疾其师而隐其学”(即讨厌老师而不学习该老师传授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境界。

2.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3]。反之,若教师满腔热情,不断表扬与鞭策,那学生就会产生在良好刺激中获得知识和健康情感的体验。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注意这一点,并有效地发挥其积极肯定的情感来刺激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4]。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就会自觉强化这种情感,教师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指导。如此双向交流、双向反馈,必然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而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无论是心理学家的实验,还是教育教学的实践,都有力地说明,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情感教育。

四、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上运用情感的作用

1.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表。”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并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只有受到学生尊敬、爱戴,学生才确信其教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5]。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2.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呢?没有兴奋得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呢?没有唤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就会知道下一句。

3.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

教师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6]。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的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是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转化为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语言。

4.培养自身的重要素质――移情

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诱发,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教师的移情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的移情”是教师将自身的情绪或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反应[7]。移情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在教育情境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只有诱发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倾注和投入感情,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移情”的基础上,达到“移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站在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态度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集中的学生拉到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对于以后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 孟艳.论新课程理念下的情感教学.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6(3).

[2] 刘瑞芬.新课改背景下师范院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33).

[3] 柳虎.浅谈情感教学理论的几个问题.吉林教育,2007(5).

[4] 林崇德,沈德立.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第1版).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152-153.

[5] 黄婕,梁琦.情感教学让课堂更加精彩.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

[6] 杨利平.情感教学的作用探析.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6).

[7] .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内江科技,2008(1).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篇:科学教学如何克服低分率 下一篇:生成性教育现象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