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时间:2022-02-07 11:53:06

高中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通过以主题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呈放射状地表现出各级主题的相互关系,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时,应注重知识呈现整体性、层次隶属清晰化、绘制过程多维度。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9501

高中地理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其重要内容是地理环境,而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χ识进行有机整合。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知识呈现整体性,统揽全局

地理的知识点非常琐碎,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各部分的联系与知识脉络,形成较为深刻的记忆。因此,想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效果,应当注重思维导图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关注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

比如在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内容进行教学时,在课本内容教学完毕后,我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这一章节脉络,强化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使其形成深刻的记忆。首先从整体出发,确定这一章的中心主题是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然后衍生出来的知识是农业的区位和农业地域形成,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大知识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例如,“农业的区位”包括的知识点有区位含义、主要区位因素、区位选择的实质和区位因素的变化,其中主要的区位因素又分为自然因素(如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人口、农业技术等)。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会涉及每一处细节,引导学生回顾所有的知识点。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复习与回顾,将众多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把握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层次隶属清晰化,意义构建

思维导图应当做到层次分明、隶属清晰化,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与整理,完成意义构建。在制作思维导图时要注重层次分明、隶属关系清楚明晰。

比如我在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出了教学内容的框架体系,提供了问题式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具有层次性、递进性和启发性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学习与探究。如下图所示,我使用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线条来显示概念间不同的层次及关系,使整个思维导图看起来像一棵大树,大树的枝干、分枝、树杈、树叶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主题和知识点,节点分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及层次关系进行地理知识的阅读与学习,快速收集与整理地理信息。

三、绘制过程多维度,碰撞思维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每个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视角,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搜集整理课本中的信息并进一步消化吸收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完善认知结构。

比如在对《人口的变化》这一章的内容结束教学后,我让学生们分小组绘制出这一章的思维导图。我通过观察发现,各组的成果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从形式上看,各组的表达方式均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小组的思维导图呈树状,有的小组的呈风车状,还有的小组画了一条章鱼,用各小标题表示章鱼的触腕,非常具有新意。从内容上看,有的小组的思维导图比较完整清晰,有的小组在细节上有所欠缺。紧接着我让各小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完善各自的思维导图。例如,某小组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将人口的空间变化影响因素直接分成了若干小的分支,包括气候、水资源、文化、经济发展等,经过与其他小组的相互比较及沟通交流后,发现这样的分级过于粗糙,应当首先将影响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然后再向下细分。最终各小组通过参考他人的特色之处并弥补内容上的不足,展现出了更理想的成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时,应当注重知识呈现整体性、层次隶属清晰化、绘制过程多维度,通过适时、适当地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地理素养。

上一篇:对0―3岁婴儿早期教育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谈幼儿语言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