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

时间:2022-02-04 03:35:21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39-01

长期以来,由于学制等多种原因的限制,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各自以自己学段为基础进行作文教学研究,使中学作文教学在整体上缺少有机的衔接,存在着明显的系统性缺陷。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初中不知道高中要干什么,要求初中做好什么准备;高中不知道初中做了什么,要求高中继续做好什么”。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警示我们:加强作文教学衔接已是刻不容缓,以新课标的理念强化中学作文教学衔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推进中学作文教学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这表明初高中教学之间有重要的衔接空间,自然初高中作文教学之间也存在的衔接与联系。

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整个初高中作文教学系统中坚持做到以学生作文的各个环节以及作文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连接为手段,解决初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实现促进中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研读新《课程标准》是做好衔接工作的重要保证

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分析比较可以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和高中阶段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是有质的变化的。例如,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做到“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初中阶段,我们重视文体训练,而进入高中后,新课改的精神却要求我们淡化文体训练。这似乎是矛盾的,但从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却并不矛盾。如果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基本掌握了文体训练的要点,形成了文体写作的一般能力,那么到了高中阶段,让他们比较自由的写作,正是为了有序地发展他们的写作能力。但是,如果初中生在初中阶段没有达到“基本掌握文体训练的要点,形成了文体写作的一般能力”的写作教学目标,高中阶段又没有解决好文体训练的衔接问题,作文教学中仅是简单地淡化文体训练,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利于推进新《课程标准》。

所以,要针对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阶段的不同要求,在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引导,积累写作素材。材料的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由于学科的增多,高考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因此高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特别是对现有素材的分类梳理,如对高中语文教材或者阅读习题中遇到的相关资料的归类整理;也可以对学生初中阶段的素材进一步挖掘新意。另外,可以通过设立图书角,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对于经典优美的段落的摘抄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2.积极转变教学想思,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积累写作素材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变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为开放式的作文教学。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高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与大自然和社会的接触机会,有目的地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获得新的信息。其次是学会观察生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有目的地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为学生提供观察生活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3.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生写作要实现由初中阶段写作的一般能力到写作的特殊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一是创设写作情境,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动力。命题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难易程度适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文题,既为作文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提供了可能,也为其的产生提供了积极的动力。比如通过想象类题目把他们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世界,更美好的未来。二是培育思维方法,让学生体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快乐。如联想能力的培养,教师给学生暗示一种情境或提供一个画面,然后让学生借助想象写成一个片断或一篇文章。

4.作文训练,回归文体

自从高考作文命题采取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之后,学生作文文体淡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文体训练。文体训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知道典型的文体结构。记叙文的典型结构是什么,什么是倒叙,什么是插叙,什么是细节描写,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运用。议论文的写作要有论点、论据,以及如何安排论证,甚至论证的结构都可以跟学生交代清楚。文体明确了,结构知道怎么安排了,再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充实文章的内容,好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二、找准“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过渡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可界定为在学习者‘由独立的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层次’与较高的‘透过在成人引导或在具有更多能力的同伴合作下的问题解决,所决定的潜在发展’层次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之外的教学对学习者来说是困难的,收效甚微的,而降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教学将是枯燥乏味的。只有适合学习者“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才是有效的、良好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每次写作训练中都有话可说,避免写作训练要求过分高出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尴尬局面。具体说,教师首先必须考虑学生完成写作训练的可能性;其次还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完成写作训练的写作指导;最后,在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修改中的问题做出示范性的修改指导,促进学生在修改训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效应。

三、树立整体性教学理念,强化衔接的自觉意识

初中、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中学作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必须从整体发展的高度对待各自的教学实践工作,更新教学理念,强化衔接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作文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所以,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全面语文素养出发,形成放眼学生未来发展的先进教育思想,树立中学(初中、高中)作文教学“一盘棋”的教学理念,通盘考虑,分学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产生有效的语文教学效果。

教学中,一是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二是要善于把握衔接的关键要素,三是要遵循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发展的连续性规律科学地衔接。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把握方向、实现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另外,还要加强初中、高中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教学衔接的自觉意识。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坚持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目标的理念,走以顺利“衔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持续发展的写作教学之路,实现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和实践运用的有机“衔接”。

上一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浅谈通过词义辨析更好地促进双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