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歌唱练习的几个建议

时间:2022-02-01 05:31:56

中学生学习歌唱练习的几个建议

摘 要:唱歌是最能令人感动与陶醉的艺术之一。歌唱原为人类的一种本能,但要进一步将这种自然歌唱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声乐”,就必须进行科学的歌唱发声训练。中学生处于变声阶段,学生的音色富有“个性”,同时他们又缺乏声音优美的标准的概念。未经训练的学生不会采用头腔共鸣、高位轻声的唱法,音到了高音区会出现声嘶力竭的叫喊,他们觉得不这样唱就好像不能表达内心的感情,其实这是违背学生歌唱的特点和规律的。还有许多同学有很强的歌唱愿望,但他们都为自己“窜”不上去的低嗓音和难听的音色而“临阵脱逃”。其实,歌唱的能力是可以后天改造的,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中学生歌唱的科学发声训练,让他们满怀激情地追求美妙的声乐世界。

关键词:唱姿;呼吸;发声;嗓音保护

中学生在声乐练声过程中,鉴于本身年龄生理的特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中学生在练声过程中也要讲究练声的姿势

它和唱歌时的站姿是基本相同的。注意练声时应该是站立式的,其他方式都不适于身体呼吸、共鸣器官的正常练习。正确的练声姿势应该是:①人体自然直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使整个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②两脚如肩宽,成丁字型分开站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上,以便练声时保持重心。③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手臂的放置也可以双手合抱,放于小腹处,这样有助于使学生在呼吸时有一种“气沉丹田”的意识)。④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两眼向上或向下看和颈部收紧都会影响调节共鸣和发声点的意识。⑤脸部肌肉放松,表情大方。切忌皱眉、噘嘴、歪头等。正确的练声姿势,简言之就是“自然、放松。”

二、练声时的呼吸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说明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中学生在练声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呼吸的方法。我们平时说话一般是用胸式呼吸,用这种呼吸方式来歌唱练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学会运用胸腹式呼吸法。才能让呼吸有一定的深度,歌唱练声才有气息支持。中学生呼吸训练应注意:①吸气时切忌抬肩,此时要求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以及缓吐时的收腹感。②吸气时,不要误解为吸气越多越好。正确的吸气是很自如而流畅的,吸气应以七八分满为宜。③吸气时像打哈欠一样,就是一种很舒畅的吸气过程,同时有利于使歌唱腔体呈打开的状态。

三、练声时的发声

练声时应以发头声为主,用头声发声方法歌唱时,声带边缘部分和连接部分振动,长久歌唱不会疲劳,声音清澈干净,能保持声调准确,声音优美明亮;从口腔前方发音能传到远方,还能唱出极弱的声音,有丰富的表现力;用头声歌唱练声还可以使变声期缩短,变声后能保持良好的歌喉。训练用头声歌唱的主要方法是用轻声唱和从高音入手。因为这是必须用头声才能唱得出来的高音,从这个方向向下唱到低音,就可以尽可能的用头声来唱。此外用“呜”(u)韵练习比用“啊”(a)韵更容易获得头声,故应多用u音或由u为韵母的各音做练习。学生在练声时,老师应让学生自然地打开下腭,舌根不要隆起,保持喉头稳定(唱“呜”(u)音能很好的训练这个问题),防止和纠正挤、压、提喉等不良唱法。轻柔的唱,可以制止不少发声方法上的错误,使音色倾向统一,并且有利于集中思想和保护声带。轻声唱也有一定的力度、层次上的变化,还要注意气息的支持,这点是要注意的。此外,练声时要注意气息要往下沉,发声的动力位于腰腹部,要达到这点,可以在起声时辅以叹气的状态来发声。中学生在练声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个问题是音准问题(练声时冒调或者偏低),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缺乏严格的音准观念、呼吸急促、气息冲击过猛或不足,呼吸支点没有控制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呼吸支点的位置,加强横膈膜对气息的控制。注意气息的方向与力度,加强其稳定性,可多做些音量由强到弱的发声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听辨模仿也是解决音准问题的一个方法。

四、练声时的嗓音保护

中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正值变声期。变声期的嗓音训练要采取保护措施,实行保练结合。只保不练,往往因多用嗓、不加节制而加重变声期的生理症状(如水肿、充血、闭合不全等),造成嗓音疾患;若只强调保护而不训练,就是禁声,这种消极的养声会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声带、喉肌因长期得不到训练而不能自如的控制。其实所谓“禁声”只能在歌唱训练时禁,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是禁不了的。学生要说话、要交流,在体育活动中打球时也会大喊大叫,岂不知大声喊叫一次对声带的损伤远比歌唱训练要严重得多,积极的方法应该是帮助他们如何了解声带保护。所谓保练结合就是要根据学生变声期中嗓音状况的实际情况,合理养声,有节制的用嗓,科学的练声。保练结合,就要求教师在唱歌课或练声课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变声期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变声期的卫生常识及自我保健方法,教育学生说话、唱歌时不要大声喊叫,不要滥用嗓子。平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多喝淡盐水,以顺利通过变声期。学生在变声期时,教师应经常测试学生的音域变化情况。发声练习和练唱歌曲应控制在学生现有的音域上,不可让他们勉强唱太高或太低的音。练声时要注意控制音量和时间,宜用轻声进行短时练声,每次练声不要超过10分钟。当学生进入变声后期,各种变声症状逐渐消失,但学生的声带、喉肌比发声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学生还不能自如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发声。这时应注意进行系统的适应性发声练习。一般用“a”和“i”两个母音进行发声训练及多进行哼鸣练习,使声带的伸缩机能同时得到锻炼。每次练声后做一些声带保健练习,如“气泡音”练习、“嗦鸣”练习等,用轻微的声带颤动,来放松声带,解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声带功能的正常发展,达到积极保护嗓子的目的。

科学的发声训练是良好歌唱的基础。只有科学的发声训练才能使发声器官的功能得到正确发挥,习惯性的准确的控制声音,使声音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最后我想用英国声乐大师威廉.莎士比亚对于歌唱发声训练的概括做为本文的结尾:“用无声的呼吸把喉咙打开,开始发声就要落在准确的音上,像打哈欠样的唱着‘啊’字,吸气就好像是在激动时的模样。”

参考文献:

[1]徐小懿等/编著.《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田恩鸣/著.《科学的唱法――如何唱高音》.人民音乐出版社

[3]杨鸿年/著.《童声合唱训练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与阅读中词汇学习的... 下一篇:深化欧盟软权力研究的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