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

时间:2022-01-30 07:49:07

儿科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门诊9 000张处方,选取其中含有抗生素的处方,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含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达824张,占所抽查处方的9.3%,药物间相互拮抗、毒性增强、副作用增多、不良反应加重、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明显。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仍然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

[关键词] 抗生素;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118-02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医药科技也随之迅速发展,临床上使用的新药越来越多,一些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抗生素的滥用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玲等[1]曾报道儿科滥用抗生素位居首位。现将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06年3月~2007年2月的门诊处方9 000张,选取其中含有抗生素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选取的9 000张处方中,含抗生素的处方达5 328张,占59.20%。其中,单用抗生素处方3 628张,占使用抗生素处方的68.09%;二联抗生素处方1 683张,占31.59%;三联抗生素处方15张,占0.28%。而不合理用药处方842张,占所查抗生素处方的15.80%,占所查处方的9.36%。药物间相互拮抗、毒性增强、副作用增多、不良反应加重、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体现出来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较明显,见表1。

表 1 不合理用药分类统计

3 讨论

3.1 常见不合理用药类型

3.1.1 药物间相互拮抗

3.1.1.1微生态制剂+抗生素:如思连康片剂与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合用。思连康含双岐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王君耀等[2]曾报道此四联活菌对抗生素均敏感,与抗生素合用时会被灭活,或者受到抑制,影响疗效。

3.1.1.2 快速杀菌+快速抑菌剂:如阿奇霉素+青霉素V钾片。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主要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由局部组织主动移至细胞内,在感染部位储存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受细菌刺激释放药物而起抗菌作用,为快速抑菌剂。青霉素V钾的作用机制为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是快速杀菌剂。两药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而使疗效降低。周森麟[3]曾报道临床需要时应先用杀菌剂2~3 d后再用抑菌剂或换成大环内酯类与头孢菌素类联用,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性会减少。

3.1.2 毒性相加阿米卡星+罗红霉素:阿米卡星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与肾毒性与卡那霉素近似。罗红霉素为一种半合成的、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耳毒性。以上两种药物共同使用容易造成患儿听力损害,据戚双双等[4]统计,在我国残疾人中约1/3为听力残疾,而且其中60%~80%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关。

3.1.3用法不当如阿奇霉素正确用法为进食前至少 1 h或进食后 2 h服用,成人0.5 g/d,一次顿服,疗程为 3 d;或首剂 0.5 g,以后0.25 g/d,疗程为 5 d。该药品单次服用 0.5 g后 2~3 h血药峰浓度约为0.4 μg/ml,其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7%~23%),消除半减期为 12~14 h。而有的成人处方中用药为每4小时1次,用法不当。目前,大多数抗菌药物应将一日所需药量分2~3次给药[5]。

3.1.4 剂量偏大或偏小4岁患儿的处方中罗红霉素用量为10 mg/(kg・次),2次/d,剂量明显偏大。正常情况下,罗红霉素儿童用量应为每次(2.5~5.0) mg/(kg・次),2次/d。剂量过大时,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极易发生。

7岁儿童的处方中克林霉素用量为3 mg/(kg・d),分3次服用,剂量明显偏小。正常情况下,儿童重症用量为8~16 mg/(kg・d),必要时可加至20 mg/(kg・d),分3~4次用,极重症时还可根据情况适当加量。

3.2 注意事项

本组研究显示,我院儿科抗生素的使用率偏高,以单药为主。尽管一直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医师也在用药时注意了此类问题,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依然存在。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①是否有用药的必要。②若必须用药,就应考虑疗效问题。在可供选择的同类药物中,应首选疗效最好的药。③药物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应尽可能选择对患者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防止滥用药物。④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提高治疗效应、减轻毒副作用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作用加大,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联合用药要以抗菌药的联用指征为依据[6-10],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来制定给药方案;药师要仔细核查处方,与临床医生沟通,共同把好处方质量关[11]。

[参考文献]

[1]唐玲,金和谦.小儿药疗63例临床分析[J].药物实践杂志,2000,18(2):106.

[2]王君耀,赵峰.3种微生态制剂与常用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7):419.

[3]周森麟.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和处理[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9,8(1):55-57.

[4]戚双双,王增寿,蒋剑梅.儿科门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6,12(2):56-57.

[5]王艳丽,李丁民.抗生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处方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4):98-99.

[6]李淑兰,张微,牟欣.儿科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8,14(2):23-24.

[7]崔洁,李志光,罗立勤,等.194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医药导报,2002,21(12):813.

[8]杨亲萍,徐盈.118例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费用及疗效分析[J].中国药房,2002,13(5):281.

[9]夏国俊.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8-49.

[10]王晓宁.儿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现状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30.

[11]肖永红.临床抗生素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128.

(收稿日期:2008-12-10)

上一篇:循证护理干预在慢性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治疗中的... 下一篇:耳鼻喉科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