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歧视语微探

时间:2022-01-29 05:47:14

英语歧视语微探

【摘要】语言是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发明,人们利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构建人类社会,所以说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但语言绝不仅仅是一项交流的工具,它也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歧视现象能够在语言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歧视语。

【关键词】歧视语 英语 跨文化沟通

一、引言

根据Luvell Anderson和Ernie Lepore的观点来讲,slurring words对应的中文应该是歧视语。在这里我们要与贬义词(pejoratives)有所区分,贬义词在Dictionary上的定义为:A pejorative (also term of abuse,term of disparagement,or derogatory term) is a word or grammatical form of expression that expresses contempt,criticism,hostility,disregard and/or disrespect.意思是表达一种轻蔑、批评或者不尊重的情感态度。而歧视语(slurring words)根据Luvell Anderson和Ernie Lepore的定义是:Slurs are expressions that target groups on the basis of race,nationality,religion,gender,sexual orientation,immigrant status and sundry other demographics。所以说贬义词和歧视语是有所区别的:二者的词义范围不一定重合,使用时所针对的对象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前者一般是针对个人,而后者多用于代指一个群体,且后者所产生的语言效果更令人不快。例如,“retard”作为一个贬义词,可以骂一个人弱智,而“nigger”针对的却是整个黑人群体。

二、歧视语的类别

根据歧视语的出发点不同,歧视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种族歧视。(1)美国人或白色人种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对非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统称为N-word,例如nigger、nig和NASA(North American Street Ape的缩写);对整个亚裔,有banana之称,表示那些只是皮肤属于亚洲人的黄色,而所受教育和思维特点都是美国式的;针对中国人有chink、Chinaman;针对日本人有nip/nipper(由日本的前称Nippon缩写或引申而来);针对菲律宾人有Filipino,更具侮辱性的是flip;对西班牙裔,有spic,spik等,来源于“no spik English”等等。(2)有色人种对于白人的歧视用语,如gringo,主要是在拉美国家使用,用来指来自于英语国家的白人,来源于西语“griego”;Guizi(鬼子),主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使用,常用来指军事侵略的敌人,如“美国鬼子”,与之相似的是gwilo(鬼佬),主要是在中国的南方和香港使用;Honky,是美国黑人对白人的侮辱性词语,来源于“hunky”,是20世纪50年代黑人对于匈牙利劳工的辱蔑用词,等等。

2.国籍歧视。对德国人,有boche、和kraut等,前者指顽固不化的意思,后者是泡菜的意思,与中国人称韩国人“棒子”类似;葡萄牙人有dago之称,或许来源于西班牙的人名Diego;对阿拉伯国家的有dune coon,程度同nigger;对苏格兰人有jock,主要是英格兰对苏格兰人的一种侮辱用词;对爱尔兰人有mack或mick,来源于其前缀“mc”,意指“son of”;对阿根廷人,有argie,阿根廷人对此很忌讳,等等。

3.宗教歧视。对犹太人,有heeb、hebe,来源于“Hebrew”,和kike,源于初登美国大陆时的犹太文盲签名时用“O”来代替“X”,因为犹太人认为“X”是基督徒的象征;对穆斯林,有raghead,来源于很多穆斯林都会戴头巾,等等。

4.性别、性取向歧视。性别歧视主要对女性比较常见,多与性有关,cunt、bitch以及pussy等便属于这一类;性取向歧视随着同性恋渐渐地为大众所知也出现了很多歧视语,对同性恋群体的有queer、molly and tommy,对男同性恋者有faggot、twink等,对女同性恋者有dyke,意指具有显著男性特征的女同性恋者。

三、歧视语的语法特征

总体上讲,歧视语是无法使用否定、转述、语气、元否定以及替换等语法形式来消除其歧视影响。

1.歧视语无法通过否定形式消解。即尽管我们对一个黑人使用“he is not a nigger”来表达否定的意思,但是这种否定的形式仍无法消解对于黑人的歧视。

2.歧视语无法通过转述来消解。即使转述者A引用B的话语 “he said he is a nigger”,虽然转述者没有说自己认为“he is a nigger”,但是这种表达里还是隐含了转述者对于黑人的歧视。

3.歧视语在不同族群间无法通过语气和上下文消解。即使一个黑人和白人是朋友,该白人开玩笑说:“you niggers are stronger than us”,也同样无法抹去歧视的意味。

4.歧视语无法通过元否定消解。例如,“he is a nigger,but I mean no offense”。即使通过元否定来解释自己并不存在冒犯的想法,但是这仍然是对黑人的一种歧视。

5.歧视语和其他非歧视同指用语无法替换。即“nigger”和“black people”虽同指黑人,但是二者却完全不能替换。

四、歧视语失去歧视色彩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歧视语一旦出现,就会造成对一方的歧视,因为歧视语基本上都是用于族群之间、具有不同地位的群体之间,所以其歧视意味毋庸置疑,但是如果在族群内部,因为族群内部的个体拥有平等的地位和背景,不排除群体内部为了达到特殊的语用目的而使用“歧视语”,进而在长期的内部使用中,歧视语就逐渐失去其歧视含义,从而在族群内部不具有歧视含义。

五、结论

尽管歧视语可以在族群内部得以消解歧视意味,但是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避免使用歧视语,毕竟它是属于一种社会禁忌,不应该出现在文明社会中。一旦人们使用了歧视语,不管上下文如何或者使用了何种语法方式进行否定,其歧视内涵是不会得以消解,所以,为了避免在跨文化沟通中不必要的麻烦与误解,我们无论如何都应避免使用歧视语。

上一篇: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高三学生如何快速提高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