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28 08:01:38

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教育强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思维创造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看成绩,更要看学生是否能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并且能否改进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波斯纳曾经提出过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而现代的认知心理学也认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检查、校正以及强化过程自始至终的贯穿着教师的“反思”行为。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意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依据自己本身的教学过程,将自己当成研究的对象,思考自己教学的观念,对自己教学的行为和决策等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不断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活动。因此,教学反思也被称为“反思性教学”。从认知的角度上来看,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身认知的过程;从建构主义方向上来看,反思教学还是教师主动地进行构建认知结构。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但要对自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进行相应的感知,还要对自身所认知和教学的实践操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实际上反思教学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双重的角色,它既是教师教学的实践者又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估者。它使教师扮演着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角色。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方法

1.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主要就是针对学生有可能在本课中会出现的问题或疑惑而进行的教学性反思。这种反思方法所针对的是将要讲授课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在进行反思性教学设计时,我们还要反思新课标和教材中所要表达的精神实质,从而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来大胆地对现有教材进行增、减、换以及拓展和整合等活动。我们只有进行了课前的反思活动,才能够使即将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成为一个有意义、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活动。

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课的课前,最好是通过相应的反思活动来预测学生在即将开展的学习当中,对函数的单调性概念这节课将会有哪些难点和疑惑。进而针对这些难点和疑惑来科学而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并概括、归纳出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等问题。例如我们基于上述的反思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以下设计:

(1)设计出某一天的气温变化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气温在哪段时间内是逐步升高或是下降的?

第二、我们能用什么数学语言来描绘上述时段内的气温变化特征?

(2)提出问题:对于任意的a1,a2∈[5,18],当a1

2.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反复检验教学行为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清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与合作,教师能否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节奏,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课中反思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课堂驾驭意识,善于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及时、有效地调控和把握。这样有助于师生的有效互动,扎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的内容主要是反思这一节课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的得失,并从中肯定自己所表现出的优点,同时也探索和解决自己在刚刚结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地将其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在教《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就要复习上一节课中椭圆的标准方程,从而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椭圆方程的研究,进一步得到椭圆的几何性质,接下来讲解两道例题,并同时练习两道相应的题目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最终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具体题目的练习而更加深入的掌握本节课中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点。

进行课后反思是一种传统而典型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的结构紧凑和完整,最终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在上述的教学实例中,我们会发现教师并没有体现出新课标中相应的教学理念,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十分落后,并没有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主体性与合作性。教学的设计也不够科学并没有创新意识,使得教学的氛围和效果只能达到中等的水平。经过反思,本节课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设计和修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思考如何去建立或运用椭圆的方程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其次,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几个方面去让学生去探究椭圆的相关性质,使每组中的学生都能够单独的进行思考,再集中交流。并派出代表进行叙述,教师要给予及时地补充和纠正;最后师生要一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总之,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主动地将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上一篇: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下一篇: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