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谁来升级

时间:2022-01-25 06:02:10

中国制造谁来升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的第二季度供求状况信息表明,在统计的81个城市中求人倍率约为0.74,即约4个求职者竞逐3个岗位。而就在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工人尤其供不应求。

据介绍,本季度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求人倍率最大的是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求人倍率为1.31,其次是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和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其求人倍率是1.13。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我国制造业虽已名列世界第四,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承接的基本上是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增值有限,效益较低……

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同样的配件,国内企业组装的手表却达不到瑞士产品的质量;国内组装的汽车与原装车还是有差距……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势前,这种差距向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制造”,谁来升级?

“不是设计问题,是制造问题”

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有两个故事引起代表们的极大兴趣:我国的火箭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20世纪90年代几次发射失败,主要原因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制造问题。原来是火箭发动机的焊接点承受不了上天后的高压,是技师研究解决了这个难题,从而保证了卫星成功上天。我国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制成功是世界级尖端技术的突破,其谱仪线圈为世界最大的线圈之一,在许多科研单位无法制作的情况下,也是由工人技师大胆创新,在短时间内将其制作成功的。

以上的故事提醒我们: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同样离不开千百万应用型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型的技术工人。技术工人尤如产业链条上的连接钮: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需要职工提高技术水平和掌握新的技能;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更需要加快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复合技能的现代技工。

“有米”难寻“巧妇”

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个现实:“中国制造”,缺乏大批的升级者。

杭州汽轮机厂需要260名数控技工,参加十多场招聘会,月薪提到6000元,还招不到合适人选……这种现象在全国屡见不鲜。当我们满怀信心地突破了企业竞争发展的一个“瓶颈”――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却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谁来合格地运用这些技术和设备。

显然,许多企业竞争面临的难题已经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有米”难寻“巧妇”!这决不是危言耸听。目前全国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我国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只有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甚远。武汉、太原、沈阳、重庆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城市,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技工“断层”现象。广州对80家企业的专项调查表明,真正受过正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术工人只有27.7%。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上海最近做的一项职工素质调查显示:高级技工仅占0.9%,中级技工占45%,这很难适应上海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样,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大批新增劳动力未经任何职业教育和培训就上岗操作,这部分人要占到新增劳动力总数的30%。

一方面是我们落后的技术水平,一方面是形势的迫切呼唤。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速进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重新洗牌”,发达国家的一些制造业加快向外部转移。这是我们的机遇。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转移过来的大都是来料加工和装配等工序,加工深度不高,真正技术含量高的并不多。要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迅速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上一篇:用全球观点看东莞制造业 下一篇:高级技工身价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