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范文

时间:2023-03-15 05:49:13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范文第1篇

灸法

艾灸取穴 湿疹部位、足三里穴、涌泉穴、合谷穴。

快速定位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偏外侧1横指处;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合谷穴,一手的拇指第1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见图1~3。

操作 湿疹部位、合谷穴用温和灸,每次每处灸15~20 min,1次/d。足三里、涌泉两穴用艾灸罐灸,40 min/次,1次/d。

治疗原理 艾灸能补充人体的纯阳之气,这种纯阳之气是湿邪的克星。灸湿疹部位能直达病灶,驱邪外出;灸足三里穴具有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的作用;灸涌泉穴有明显的补肾阳作用,肾阳充足则气化作用正常,水液从膀胱排㈩,不会羁留于人体转化成湿邪;灸合谷穴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

辅助疗法

放血疗法 艾灸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效果会更明显。上肢的湿疹可以选择曲泽穴(图4)放血加艾灸治疗,下肢的湿疹可以选择血海穴(图5)放血治疗,应用一次性放血针放血。

注:曲泽穴位于人体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血海穴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甘肃村医中医小技术

便秘

肉桂、丁香各等分,共研粉加醋拌匀贴肚脐或服苁蓉通便液治老年便秘。气虚者六君九或香砂六君九。肾虚肠燥:济川煎。菊粉即洋姜粉2~4小勺冲水喝,1次/d。吃韭菜包子饺子。按摩大肠经、肺经。

牙齿松动外治

五倍子、干地龙各15g,研粉备用。先把生姜切片擦松动的牙龈,再取少量药粉敷上。5d冉止咬硬物。每次叩齿36下,4次/d。每次按摩上下牙龈各9下至微微能吸出血吐掉,2次/d。

骨折后长骨头方

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各50g,木通、杜仲、羌活、生川乌、生草乌各30 g,瓜蒌、透骨草、鸡血藤各20 g,红花100 g,共研粉。取2个月小鸡带毛炸肉酱,与黄酒及药粉拌匀外敷患处,每天换药。

滴虫性阴道炎

椿树根皮、蛇床子各25 g,蒲公英20 g,枳实12 g,水煎去渣,坐浴,每次30 min。

老年性阴道炎

艾灸疗法范文第2篇

灸法

艾灸取穴 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

快速定位 肾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腹中线上。见图1~3。

操作 双罐艾灸罐灸肾俞、命门两穴,30 min/次,2次/d。关元穴可用双眼艾灸盒或温和灸,每次艾灸时间≥30 min,3次/d。

治疗原理 本病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肾俞、命门、关元3穴合用具有升举阳气、培阳同本、调畅气机的作用,对内分泌功能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辅助疗法

点压足太阳膀胱经 在肝俞、肾俞、脾俞、三焦俞等穴位稍停片刻,再沿经络继续按揉,见图4。以上操作1~2次/d。

按摩督脉 由上而下推擦督脉5遍,再以督脉为中线,用手掌大鱼际分别向左右两旁推擦>10遍。以上操作1~2次/d。

饮食疗法 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用大火煮沸后,改以小火煮到豆熟。依个人喜好,加盐或糖调味皆可。绿豆与百合富含多种维生素,能有效地祛除黑色素。

小提示

做好以下几点对黄褐斑治疗大有帮助。

应去医院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疾病痊愈了,黄褐斑也就消失了。

要增强营养,多吃蔬菜、水果。

做好防紫外线的措施,但应慎用各种化妆品。

注意调节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保证充足的睡眠。

声明:本栏目刊登内容经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独家授权。

药物调脂三大误区

1.只有血脂高的人才需要药物调脂

有些人,如伴发冠心病、糖尿病或者有卒中史的患者,即使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也需要服用调脂药物进行控制。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值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1 mmol/L以下,而非检验单上的正常值。

2.有高脂血症,仅靠药物治疗

目前公众对胆固醇高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渐有所认知,人们对自身胆固醇的重视度有所上升,但是现今有些人寄希望于仅仅使用调脂药物来控制血脂。要知道,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石,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合理的。

3.监测到血脂达标后就停药

高脂血症或者合并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患者,血脂正常后不可立即停药,除少数人能够通过严格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长期控制目标血脂,绝大部分人需要长期服用调脂药,一旦停药血脂可能会迅速回升。

艾灸疗法范文第3篇

【取 穴】

太溪,三阴交,曲泉,血海。

【操作方法】

使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个体耐受而定,使皮肤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选择回环灸或雀啄灸。火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肾精亏虚型高血压,其症状表现为:头昏耳鸣、视物模糊、听力减退、面色淡白、食欲低下、腰膝酸软无力,甚则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滑精、下降,老年人则夜尿频多,尿后余沥,舌质多淡白,脉虚弱。

【方法说明】

太溪为肾经经气所注之输土穴,肾脏原气所过和溜止足少阴经之原穴,为肾脉之根,先天元气之所发,能调节肾脏之元阴元阳,为回阳九针之一。功专“滋阴”,为滋阴之要穴,善治一切阴虚精亏之证。三阴交虽为脾经之穴,但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健脾之中,又有补阳之力,益气升阳之中,又能滋补肝肾之阴,凡有关经血胎产和子宫精室各证及肝、脾、肾三经之证关于血分者,统能治之,有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固精官等作用,为生殖系统疾病常用穴之一。曲泉为足厥阴肝经经气所入之合水穴,功如闸门,能调节肝经之气血,而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凡肝郁血瘀所致诸疾,皆可治之。血海为脾经之腧穴,顾名思义,可知本穴为血之海,有导血归海之效,能扶脾统血,养血活血,清血分热,调理血室,为治疗血证之要穴,凡血证以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经脉病,本穴皆能治之。故而,本方具有补肾益精的治疗效果。

肾阳不足型艾灸疗法

【取 穴】

命门,神阙,关元,足三里。

【操作方法】

使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个体耐受而定,使皮肤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选择回环灸或雀啄灸。火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型高血压,其症状表现:头晕目眩,耳鸣如蝉,面色不华或面容黧黑,腰酸痛,腿痿软,甚则四肢不温,形寒畏冷,阳痿尿频,舌质淡嫩,脉象沉弱。

【方法说明】

命门具有补肾气,调节肾中阴阳的作用。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之所系,生命之根蒂,重灸之从阴救阳,能温补元阳,回阳救逆,常用于治疗阳气虚衰或阳气暴脱所致各种脱证。关元为元气之所藏,三焦之气所出,肾问动气之所发,乃十二经脉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呼吸之门,三焦之源,是全身各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原始动力,生命之根本。故补之灸之能温肾壮阳,培元固本,大补元气,主治脏腑虚惫,诸虚百损,凡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脏腑阳气虚衰,阴寒内盛,真阳欲脱之证,皆可治之。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合主逆气而泄,气血调和,血压下降。故而,本方具有温肾补阳的治疗效果。

阴阳两虚型艾灸疗法

方一:艾条温和灸

【取 穴】

至阳,脾俞,肾俞,三阴交,涌泉穴。

【操作方法】

使用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穴位,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远近视个体耐受而定,使皮肤有温热舒适而无灼痛感,选择回环灸或雀啄灸。火力要温和、缓慢而能持久,以达温阳之效,每穴灸10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其症状表现:头痛目空,眩晕耳鸣,精神萎靡,健忘少寐,气短心悸,腰膝酸软,行走轻浮,无力支撑,下肢浮肿,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红或肿胖而边有齿印,脉沉细或弦细。

【方法说明】

至阳为督脉脉气之所发,阳气至极,“至阳赫赫”,因穴居上、中焦交界之处,背部阴阳交关之地,故上可从阳引阴,振奋胸中之阳气,助胸阳以消阴翳,治疗胸痹;下可调脾脏,祛湿退黄。脾俞为脾脏精气输注于背部之处,内应于脾,治中主守,功在于“升”和“运”,具有补脾温中、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化湿降逆之功。肾俞为肾之精气输注之处,性喜温,为人身至虚之地,功专补肾,为补肾之专穴,强身健体之要穴,既能补肾滋阴,填精益髓,强筋壮腰,明目聪耳,又能温补肾阳,补肾培元,涩精止带,化气行水。三阴交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三经交会之穴,寓藏着肝、脾、肾三脏之阴阳,既能补脾养血,又能补肾固精,滋阴柔肝。功专直补三阴,善守而不走,临床常与滋阴养血,补气助阳之腧穴配伍应用,以加强其功能。涌泉穴为肾经井穴、根穴、本部,也就是原气升发之地。灸涌泉穴既可补益肾气,调节阴阳平衡而固本,也可引实火下行,虚火亦引火归源。故而,本方具有阴阳气血双补的治疗效果。

方二:艾炷隔姜灸

【取 穴】

主穴:肾俞、关元、气海、百会、风池、三阴交。

配穴:①偏阴虚而心悸失眠者加神门;②咽干舌燥者,加太溪,③偏阳虚而下肢浮肿者,加阴陵泉;④便溏者,加足三里。

【操作方法】

采用艾炷隔姜灸法:每次选2~4穴,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或半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5~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适应范围】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型。症见头晕目花,心悸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夜间多尿。若偏阴虚者,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弦数,若偏阳虚者,有畏寒肢冷,尿清便溏,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方法说明】

本型为阴阳两虚之证。故取肾俞、关元、气海补益肾阴肾阳,三阴交补肾益阴,百会平肝熄风,安脑宁神,风池疏泄浮阳,安脑定痛,神门清心安神,太溪滋阴清火;阴陵泉利尿消肿,足三里能强壮脾胃功能,能增强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如此诸穴协用,以滋阴助阳,俾阴平阳秘,对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痰浊上扰型艾灸疗法

【取 穴】

百会、风池、印堂、中脘、曲池、丰隆。

【操作方法】

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选2~4穴,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

【适应范围】

适用于痰浊上扰型高血压。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眩晕,头胀如蒙,胸脘痞满,呕恶痰涎,纳呆心悸,肢体困重。舌苔白腻,脉弦滑。

【方法说明】本型由于中焦痰浊挟肝气上犯,清空受扰。因此取曲池,丰隆泻痰蠲湿以治其标,取中脘健胃运脾以治痰浊之本,百会、风池、印堂平肝熄风,疏泄浮阳,安脑定痛;足三里和胃降逆,内关以宽胸理膈。诸穴合用,以起平肝泄浊之效。这些穴位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艾灸疗法

方一:艾灸涌泉穴

【取 穴】

涌泉穴。

【操作方法】

患者均采取平卧位,两侧同时进行,灸的距离一般在1~2厘米之间,按患者对热度敏感的成都而异。灸的时间一律为15分钟。每日灸1次,连灸1个星期。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方法说明】

根据中医理论的研究,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以肝阳上亢及肝肾阴虚为主。因此,肾经在髙血压的发病机制上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当肾阴不足时,一方面会波及肝阳心火及冲任而形成阴虚阳亢;另一方面会波及肾阳而形成阴阳两虚。肾阴不足以灸补肾经涌泉穴则可达到滋阴潜阳或育阴助阳的目的,相应地可使血压下降。

方二:艾灸足三里

【取 穴】

足三里。

【操作方法】

用艾条悬灸足三里30分钟,以局部湿热潮红为度。

【适应范围】

本法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方法说明】

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多为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合主逆气而泄,气血调和,血压下降。

肝火亢盛型艾灸疗法

【取 穴】

风池、肝俞、太冲、行间,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采用艾炷灸法。每次选1~3穴,每穴灸3~5壮,艾炷如麦粒大,隔日灸治1次,3次为1疗程。若起泡,谨访感染。

【适应范围】

本方适用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症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法说明】

艾灸疗法范文第4篇

家庭艾灸比医师操作更为有利,因为更易获得小儿的合作,同时能加强亲子之情。父母只要掌握了艾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便可以为孩子做保健灸了。

艾灸的基本方法

家庭常用的灸法有艾炷隔物灸和艾条悬起灸。

艾炷隔物灸 就是将姜片等物搁置于艾炷和皮肤之间,使艾炷不致于直接在皮肤上烧灼。火力温和,易于接受。搁置之物可用姜片、蒜、盐等。此法需要被施灸者保持一定的姿势,所以,比较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

艾条悬起灸是将艾条点然后悬垂于穴位上方施灸。

温和灸:艾条点燃的一端悬垂于穴位上方施灸,让艾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3cm,以孩子感觉温热而无灼痛为宜,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操作时,家长可将另一手的手指,放置施灸部位附近,用家长的手指来感知局部的温热状态,以免烫伤孩子的皮肤。若热了就将艾条远离皮肤一点;若不热,则可以距离皮肤再近一点,根据手指的感觉调整艾条的高度。

雀啄灸:艾条点燃后,于所灸穴位上方,作一上一下的连续移动,接近穴位约1.5cm处,立即拿开,如此反复,状如鸟雀啄食。这种方法会比较快地感受到热的感觉。施灸前,首先要得到孩子的配合,家长操作时也要集中精力,避免烫伤皮肤。

回旋灸:点燃艾条,使之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做圆形移动,可以使穴位周围较大范围产生温热感觉。

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法的操作比较简单,家庭操作也方便,是一种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的家庭保健方法。但作为一种专业的中医治疗方法,仍有许多事项需要家长注意:

1、要专心致志并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艾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取得孩子的配合

若孩子不愿意进行艾灸,家长不要强迫他,可以先在自己身上施灸,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艾灸没有痛苦。只有取得孩子的配合,施灸的部位保持不动,才能取得疗效。

3、避免烫伤

孩子的皮肤很细很嫩,家长要细心体会施灸部位的温热感,及时调整艾条的高度,以免施灸过量皮肤起泡。

4、找准穴位

一方面要注意舒适、自然,同时一定要适合艾灸的需要,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5、注意防火

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6、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可用小艾炷进行艾灸,或减短艾灸的时间,以后再加大剂量,切忌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每月一招

身柱灸――小儿百病之灸点

我的孩子今年6岁,经常感冒、腹泻,咳嗽起来没完没了,西药中药都用过,收效甚微,6岁的孩子看起来像4岁,个头就是不长,瘦弱,面无血色,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孩子的状况得到改善?

――林林妈

针对以上孩子病况,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身柱灸.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个椎骨)棘突下,取穴时,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头,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家长将艾条点燃后,置于距穴位皮肤2~3厘米处缓慢施灸。由于小儿不会准确地反映灼热程度,故要施灸者细心观察,以皮肤红晕为度,艾火的距离可随时稍加变动,以不烧伤而又达到目的为原则。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开始可间日1次,10次以后,可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

你的孩子加灸穴位:

风门穴――每周灸2次,每次10~15分钟;

命门、天枢穴――每次10分钟,隔日1次,连续灸30次;

肺俞穴――每次每穴灸10分钟,隔日1次,连续灸10~15次。

身柱穴作用为何如此神奇?

身柱也就是我们人体的“顶梁柱”,为督脉之脉气所发,接近肺脏,属督脉经,通于脑髓。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对小儿有强身保健作用,是临床健全神经系统、促进大脑发育,增强智能,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小儿诸症的灸治主穴。

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也证明,身柱穴对于调整机体免疫力有重要影响。艾灸身柱穴可促进髓质分泌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有类似交感神经的作用,可促进机体重要器官和组织血行旺盛,致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变了血液成分,加强免疫力,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答疑嘉宾:

林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婷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链接: 日本风靡灸身柱灸

艾灸疗法范文第5篇

中医认为,阳痿的病机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命门火衰,恣情,或少年时过频,损伤肾气,宗筋失养;或惊恐,伤肾,思虑太过,暴怒悲悔等情绪大起大落,耗损肾精而成阳痿。即《类证治裁》所说:“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泻精,斫丧太过,或思虑伤神,或恐惧伤肾”,从而导致阳痿。二是湿热下注,酗酒伤身,或饮食过于厚味,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浊下注,宗筋驰纵而发阳痿,但此类阳痿较少见,如张景岳曾说:“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只有之耳”。

这里推荐一种艾灸疗法:先点燃一支檀香,把艾绒搓成像筷子大小,约三厘米长,在檀香上引燃,置于需要灸的穴位上(火头离皮肤约四毫米,这样就不会炀伤皮肤),当感到灼热难当后移开。此法操作简单方便,不损伤皮肤,无感染危险。

[1]命门火衰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关元、肾俞、太溪

〖方义〗命门火衰,肾阳不足之阳痿,取命门、肾俞、太溪补肾壮阳;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穴,补之能壮人身之元气,培元固本壮阳;心俞、神门、三阴交补益心脾。

[2]湿热下注

〖主证〗萎弱不能,兼见口干或渴,小便热赤,下肢竣困,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处方〗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方义〗湿热下注所致阳痿,病由脾被湿困,郁久化热,故取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中极清下焦之湿热;足三里以助脾利湿。

艾灸治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前列腺炎性改变,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本病多因寒湿瘀阻,气滞血瘀,败精阻滞所致,属中医“精浊”、“劳淋”范畴。

中医艾灸法治疗此病疗效较好,无痛苦,且易操作。现介绍如下。

〖常用穴位〗中极、会阴穴。

〖方法〗先仰卧或坐位取中极穴,用艾条悬灸20~30分钟后,再俯卧屈膝(膝胸位),使会充分暴露,以此穴为中点,用艾条悬灸,由尾骨尖开始,越过,经会阴沿阴囊后中线至其尽处,来回灸20~30分钟。灸至局部皮肤红润而不灼热能耐受为度,每天一次,严重者每天2~3次,10天为一疗程,中间休息2~3天,再做下一疗程,连续2~4个疗程。

艾灸疗法范文第6篇

赛华佗箱疗是一种自然疗法,它通过无烟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药性(化学作用),随着艾火的热力(物理作用)透入刺激穴位,通过经络、神经、体液、免疫机能等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机能体系而作用于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保健之效用。它具有的优点: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安全、无副作用、效果显著。

赛华佗箱疗馆选址非常方便,社区、低楼层家庭均可,特别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诊所增设项目,效益非常明显,现有的足疗店、按摩店、药店、美容院、健康体验中心等也都可以开设。

现在加入赛华佗箱疗馆只需6980元,所有设备均由总部赠送(加送赛华佗刮烫疗法及全套设备),赛华佗箱疗确切的理疗效果适合在所有地域开设:城市、县城、乡镇、农村均可达到理想的投资回报。估计每天接待10-20人,人均消费20元。合计200-400元,每月合计收入6000-12000元。

特大喜讯:总部研究决定在全国免费招募5-10个地区赛华佗箱疗馆商,发展箱疗新模式,新模式采取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诊所等联营的方法,开展的原则是商低投入,联营单位无风险引进箱疗项目,欢迎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商加入我们的赛华佗箱疗推广队伍。

详情请特别咨询宋先生:13998209966,QQ:595271697。

“赛华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仅需3680元

项目概述:为了缓解大家的就业压力,便于大家自主创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大家的创业激情,经赛华佗总部研究决定:推出“赛华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项目。

投资收益:投资少,仅需3680元即可创业,成本回收快,2―3个月即可收回成本;收益分析:平均每个顾客消费8-12元,每天接待20-30个顾客,每天营业额160-360元,每天的费用是80-100元(包括房租、员工的工资、水电费等),每天的纯利润是80-160元,每月的纯利润即2400-4800元。

市场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况且社会已步入老龄化,所以健康就成为人们最关心问题。“赛华佗――巧博士一元按摩店”的推出,刚好找准市场切入点。只需花一块钱就能享受良好的按摩服务,普通百姓消费得起,也乐于消费。每个都市、乡村都有庞大的消费人群,市场前景广阔,这是小本创业者的一个全新商机。加盟费仅需3680元,总部赠送整套设备,免费培训技术。

该项目经营灵活,有无店面均可经营。若开店,选址非常方便,社区、公园、夜市、广场、低楼层均可,现有的足疗店、按摩店、洗浴中心、药店、美容院、美发店、健康体验中心等也都可以开设。.经营现有项目的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可随时增加赛华佗集团其他项目,来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

凭本期杂志加盟赠送海豚按摩器1台,仅限前10名。

在赛华佗总部培训合格后,可以颁发全国通用的中级保健按摩师资格证书。

全程支持:赛华佗集团(中国)连锁有限公司大陆总部:郑州市桐柏南路238号凯旋门大厦B座2405室

艾灸疗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艾灸;恢复

中图分类号:G80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1―1529―03

运动性疲劳作为一种生理现象,一直伴随着运动实践的存在而存在。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运动员承受的负荷也越来越高。若运动员经常承受大的运动负荷而得不到恢复,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疲劳,使机体运动能力下降,影响技术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严重者可导致运动生涯的结束。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掌握合理的诊断方法,从而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对提高运动成绩,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 艾灸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理论基础

1.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早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文献就有许多有关疲劳的论述。疲劳一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明确地把因疲劳引起的症候与“虚劳病”同类论述,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是从整体观念出发,主要集中在形体疲劳、神志疲劳和脏腑疲劳三个方面,体现了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整体医学模式的思想,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疲劳症候,与内伤虚劳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肝的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消除运动性疲劳和促进恢复的主要手段是以补法为主,即“虚则补之”,对运动性疲劳整体功能态所出现的偏态进行纠正和调整,即“以平为秘”,使机体的运动能力增强,达到最佳状态,进而实现抗运动性疲劳的目的。

1.2传统中医艾灸疗法 灸疗是传统中医一种疗法,是利用易点燃的材料和某些药物,烧灼穴位,凭借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机体的生理失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灸疗是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劳动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实践的结晶,它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一些疑难病症更有确切的疗效,这使它具有“重症速效,难症神效,常见病久效”的鲜明特点,现代研究也表明了灸疗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在古代,关于灸疗疗效神奇就有很多记载,如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灵枢・官能》也说“针所不宜,灸之所宜”的记载,总之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活血逐痹,补虚助阳,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蔺云桂认为运动员的体力要求,第一是持久,第二是疲劳恢复快,第三是爆发力强,灸法对此三项具有较好的作用,并对大小白鼠做游泳实验、对人群进行握力、拉力实验的结果都表明艾灸对运动员具有良好保健作用;梁飞认为针灸在大强度长时间持续运动中令受试者机体保持良好的运动能力,且能较好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因此可以把这项技术推广到田径、游泳等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去。

1.3艾灸疗法治疗运动性疲劳的合理性 艾灸疗法作为传统保健疗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用于治疗各科虚症。唐代孙思邈推崇“一切病皆灸三里”,灸法治疗保健的关键在于“扶正以祛邪”,灸法扶正固本的作用一直为历代医家重视和证实。现代研究表明,艾灸足三里穴能提高竞走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对维持运动员良好的机能状态,提高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艾灸能减轻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肾脏等组织细胞的损伤,对心、肝、肾、骨骼肌具有保护作用;艾灸能提高运动训练大鼠肌糖原和肝糖元水平,保证大强度运动时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唐供应,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艾灸还可以提高耐力性训练大鼠血清睾酮水平,使血清睾酮的下降得到缓解,表明艾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由于运动造成的内分泌紊乱。

2 艾灸疗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相关研究

2.1艾灸对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大量实验表明剧烈运动后,体内自由基的生成与消除遭到破坏,产生自由基的能力加强,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受到抑制,自由基明显增多。多余的自由基与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使透明质酸和胶原体降解,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组织损伤。伴随此反应过程还产生许多有害的次生自由基和毒性产物,形成多级自由基连锁反应,是引发运动性疲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消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是促进疲劳恢复的重要途径。高希言等用自制的细艾条悬灸小鼠的足三里、大椎、命门穴,结果发现小鼠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李丽红等报道用清艾条温和灸足三里有效降低了血清中的MDA,提高了SOD的含量。针灸足三里穴对大负荷训练后人体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实验表明:针灸足三里穴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增强红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损伤,对红细胞膜起保护作用,预防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或延缓运动性疲劳出现朱梅菊等为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小鼠运动能力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采用小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体重等一般健康状况、游泳耐力、血浆、肝脏及肌肉组织中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针灸足三里穴能改善训练小鼠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小鼠游泳耐力和血浆、肝脏、肌肉中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提示针灸足三里穴能提高小鼠运动能力。

2.2艾灸能够提高内皮素,降低一氧化氮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大负荷运动会使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减弱和内皮素-1mRNA(ET-1mRNA)表达增强,从而引起局部血管持续收缩,导致相应部位缺血缺氧,造成中枢运动疲劳。而在运动性疲劳的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起主导作用,运动时脑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升高,对改善脑血流,减少中枢疲劳有一定的作用。同时,NO含量的增加也对运动时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有着良性的影响。史曙生实验发现,艾灸神阙穴和足三里能有效提高NOS水平。方向明 研究表明艾灸豚鼠的肺俞、大椎、定喘穴可以降低豚鼠血浆中的内皮素(ET)含量,减轻哮喘症状;唐照亮等 报道用香烟型艾条温和灸肾俞可以降低血浆中ET的含量,提高NO含量。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艾灸一定的穴位可以降低运动后机体中血清内皮素的含量、提高一氧化氮含量。说明艾灸可以有效地扩张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供氧,从而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减轻运动性疲劳,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2.3通过清除乳酸促进疲劳的恢复 在激烈运动过程中,由

于机体内供氧不足,产生大量乳酸,当乳酸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肌肉则失去收缩能力,使得运动能力下降。再加上乳酸具有较强的酸性,会阻碍糖的无氧分解,使能源物质磷酸腺苷(ATP)不能快速合成,从而直接影响能量的供应。此外,过多的乳酸聚积,会降低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导致兴奋性减退,使肌肉的工作能力下降。如不及时清除多余乳酸将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因此清除机体内乳酸是促进疲劳恢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史署生实验发现,清艾条温和灸神阙穴和足三里能够有效降低体内血乳酸的含量,艾条灸可以明显降低运动时机体血清肌酸激酶的活性,明显提高机体的台阶指数,减轻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向志勇等让20名男大学生在自行车功量计上逐渐增负荷的方式踏车运动至力竭,然后随机分成针灸和自然状态下恢复两组,在运动后和恢复期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红蛋白的含量。结果针灸组血清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活性和肌红蛋白含量恢复期水平与运动后比较均显著下降,而对照组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

2.4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来消除长时间运动性疲劳长期强化训练导致的运动性疲劳往往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使生理性反应向病理性方向转化。艾灸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来影响物质代谢而消除运动性疲劳。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对免疫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它能够提高体内白细胞数,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抗体形成以增强人体防御功能,具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抗御病邪的双向调节作用。因此艾灸能够消除机体内病理性病变的诱发因素,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及其与外环境统一,提高人体对不同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防止生理性反应向病理性转化,并能促使病理性反应向良性方向发展。陈雪琼等发现用艾灸加针刺交叉刺激肾俞、委中、大肠俞、昆仑和环跳、阳陵泉、丘墟、足三里能够起到消除和减轻肌肉、关节伤痛和预防损伤的作用。此外,艾灸还可以调节物质代谢,如艾灸命门穴可以纠正阳虚小鼠的虚损,改善核酸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使肝脾DNA所含的锌由低转向正常,铜的含量降低。针灸足三里穴可以使疲劳大鼠的体重保持稳定增长,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皮质醇、下丘脑-β内啡呔含量,降低血浆一β内啡呔、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对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产生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恢复运动性疲劳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艾灸人体一定穴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物质代谢,缓解长期疲劳引起的肌肉伤痛等症状,从而达到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减缓运动疲劳的目的。

3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辩证分型及选穴原则

3.1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辩证分型 我国运动医学研究工作者根据“运动必劳其形体(筋、骨、肉),劳其脏腑和神志,必耗其大量精血、津液”的观点作为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中医对疲劳的症候分型为原则,将运动性疲劳分为形体疲劳、神志疲劳和脏腑疲劳三个类型,针对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不同分型,对其预防及修复所采用的方法可归纳为六个字:健脾、补。肾、养肝。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全身之肌肉”,肾为“先天之本”“在体为骨,主骨为生髓”,“肝主筋”,脾胃健旺就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使损伤的肌纤维基本恢复正常,增进运动员的免疫调节能力,并纠正能量代谢异常;补肾能减少机体乳酸堆积、加快乳酸清除,提高机体耐乳酸能力;因此,临床应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选穴处方,使机体恢复到最佳状态。

3.2运动性疲劳治疗配穴 从目前国内针灸抗疲劳的报道来看,足三里、关元、神阙三穴被选择的频率较高,其次为肾俞、命门等穴,其它穴位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作用还需要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腧穴共有361个,为了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可以先对“人体十八要穴”进行实验。十八要穴中,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和关元四穴应是实验首选要穴。其方义为: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有一条支脉从缺盆人体内属胃络脾,足三里是胃经之下合穴,又是全身强壮要穴,具有健补脾胃的功效;三阴交属足少阴脾经,又是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即一穴交三阴经,故能统治三阴经的病症,有着健脾、补肝、益肾的功效;中脘穴为六腑之会穴,能温补脾胃,补益气血,是治疗气血亏虚的要穴;关元属任脉,历来被作为强壮补虚的要穴,是治疗诸虚百损的首选要穴。四穴配伍应用既可健脾益气又能补肾养肝,相得益彰。

4 问题思考及展望

艾灸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艾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进一步认清艾灸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除了从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继续观察针灸对机体功能影响的效应外,还应借鉴临床和实验针灸学的思路和技术,借助基因科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2)不同学者实验时,受试对象的来源、疗程长短、测试指标等有待进一步标准化,从而便于观察艾灸疗效,同时使不同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这需要积极摸索与建立动物和人体的各种完善的运动实验模型及其标准评价程序,并筛选适用于机能评定与评价抗疲劳中医药的敏感指标;3)艾灸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疗效有待进一步增强。这需要观察不同穴位组合和不同艾灸疗法的疗效,选取最佳穴位组合和最佳艾灸疗法来提高疗效。另外可以研究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的现代灸疗仪,通过使用先进的现代灸疗仪来简化操作并提高疗效。

艾灸用来消除运动性疲劳有着深厚的中医基础,并具有合理性。随着更多学者的深入研究,艾灸有望成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

艾灸疗法范文第8篇

[摘 要] 目前,国内外在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灸对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本文对近10年来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主题词] 针灸原理;艾条灸AdvancesofStudiesonMechanismsofMoxibustionTherapyatHomeandAbroadWangLei

,LiXuewu,ZhangLi(DepartmentofAcupMoxibustionandMassage,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Abstract] Medicinalactions,physicalactions,andlocalandpointactionsofmoxibustion,

andregulatoryactionsofmoxibustiononnerveendocrineimmunonetwork,andbloodcirculationsystemandmetabolismandsoonhavewidelybee

nstudiedathomeandabroad.Althoughthemechanismsofmoxibustonhavenotbeencl

earyet,thestudiesaregoingdeepinto.Inthepresentpapertheadvancesofstudiesonmechani

smsofmoxibustiontherapyinrecenttenyearsareintroducedindetail.

[Keywords] AcupMoxMechanism;MoxaStickMoxibustion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随着艾灸疗法临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对近10年来国内外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一综述。

1 艾灸的药性作用机理

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1]。日本在施灸材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2],有研究认为艾的主要成分是精油,并对不同品质艾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3]。小林和子[4]从艾中提取出有机成分并加以鉴定,认为艾的有机成分是庚三十烷(C37H36)和儿茶酚胺系缩合型鞣酸,鞣酸在优质艾中含量甚少,在劣质艾中含量多,比较经过提取处理和未经处理的两种艾的燃烧温度时间曲线的形成时,发现如没有C37H36,艾的燃烧将发生困难。除对艾的成分方面的研究外,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聚焦艾的燃烧生成物的化学作用的研究。钟氏[1]认为,在灸疗过程中,艾叶虽然进行了燃烧,但其药性尤存。日本学者大西[5]等将艾和艾的燃烧生成物分别用甲醇提取,发现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作用,而且艾的燃烧生成物作用较强。西谷[6]通过研究认为灸疗能引起施灸局部的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这并非由灸热引起,而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生成物可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灸热由损伤的皮肤处渗透进去,起到某种治疗作用。

2 艾灸的物理作用机理

艾灸治疗疾病时产生温热效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古代医家多用艾灸治疗虚寒诸证,这些疗效与燃艾时产生的热辐射和光辐射是分不开的。有人认为,灸疗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

艾燃烧时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红外线,其辐射能谱在08μ~56μ之间,这表明燃烧艾绒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成分,且峰谱在15μ附近[7]。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波长短,能量强,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穿透机体的深度可达10mm左右,并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而为人体所吸收[8]。杨氏[8]等的研究还认为,艾灸时的红外线辐射,既可为机体细胞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必要的能量,也为能量缺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并有利于生物大分子氢键偶极子产生受激共振,从而产生"得气感";同时又可借助反馈调节机制,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

3 艾灸对施灸局部的作用

用50mg艾炷在小鼠埋有热电偶接点的皮肤上施直接灸,结果证明:艾燃烧的最高温度每次施灸均不同,其变化与测定部位有关;皮下与基层内的温度变化与表皮不同,说明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部[9]。用单壮(2mg)艾炷灸小鼠腹部也证实了这一点,结果显示: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而皮内温度仅达56℃左右[10]。温针灸刺激大鼠股二头肌,从局部皮温达42℃开始,随温度上升肌细胞间质液的pH值向碱性侧移动,这种移动仅在刺激初期发生,长时间刺激及短时间反复刺激则移动减少[2,11]。施灸30分钟后,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达顶峰,此现象与肥大细胞脱粒的经时性变化相关,这种灸热刺激与烫伤引起的过度热刺激不同,属生理性炎症反应,本质上具有维持机体稳态的功能[12]。灸刺激可诱导局部肌肉产生热休克蛋白(hsp)[13],锅岛氏[14]证明施灸可增加对PPD(含有hsp纯蛋白衍生物)有特异反应的淋巴细胞,故认为在施灸部位产生的hsp作为免疫原激活了免疫系统。

近年来,有人对灸法与局部穴位温度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刘氏[15]等就近年国外对不同灸质、灸量、灸法等对皮温的影响作了概括介绍,提示根据穴位皮温的不同,对深部病证以微小灸为主;远部病症以传统艾灸为佳;局部病宜大炷少壮;远隔病症、脏腑病宜小炷多壮等。董氏[16]等采用热敏电阻温度计与计算机联机实时处理的方法,以耐痛阈定作施灸程度,对比观察了着肤灸、隔姜灸、悬灸、聚光灸及氦氖激光灸对人体穴位皮肤温度及前4种灸法对兔穴位皮肤、皮下与肌层温度的影响,除氦氖激光灸对穴位温度影响微弱,其余灸法都明显改变穴位自皮肤至肌层的温度,并各具规律与特征,提示灸法的穴位作用乃至疗效将随灸法引起的穴位温度变化规律而改变。灸法的穴位作用机理至今不甚明了,有工作表明,灸法与温觉及多觉型感受器关系密切,灸法的退热散热作用,主要是通过多觉型感受器产生的[17]。

4 艾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艾灸在治疗免疫相关的疾病过程中,具有抗感染、抗自身免疫病、抗过敏反应、抗癌、抗痛和抗衰老等作用,这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失衡的免疫功能实现的[18],艾灸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19~21]。观察在艾灸条件下小鼠巨噬细胞(MΦ)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情况,证实艾灸能提高老年小鼠MΦ和NK细胞毒活性,说明艾灸可改善老年动物的免疫状态,提高免疫力[22]。冈琦氏[12]用碳清除率法研究发现,施灸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喻氏[23]用隔药饼灸关元、足三里、大椎和肾俞,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艾灸能明显提高老年人或动物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提高B淋巴细胞对葡萄球菌A蛋白刺激的有丝分裂活性和溶血空斑的形成,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呈良性调节作用。日本学者[24,25]使用具有荚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免疫的家兔,施灸组血清IgM抗体效价较非施灸组明显上升,故认为施灸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能力的特异性增强,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居氏[26]等给30例老年男性施行隔药饼灸,结论是艾灸后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C3、C4也同样显著提高,证明艾灸有增益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熊氏[27]等经观察认为艾灸可使老年肾虚患者OKT+3、OKT+4细胞及OKT+4/OKT+3比值明显提高,OKT+8细胞明显下降,灸疗前后差异显著。对200例老年男性用隔药饼灸治疗观察,表明艾灸后NK细胞活性显著上升,T细胞总数提高,CD+4/CD+8比例失调得以纠正[28]。艾灸神阙穴后,灸前低于正常值的CD+2、CD+4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对CD+8影响不大,故使CD+4/CD+8比值略有上升;同时还可见IgG、IgA偏低的老人,灸神阙后二者均明显提高,说明艾灸既能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29]。肖氏[30]等的观察也证实了艾灸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用Freund‘s致炎,观察艾灸肾俞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淋巴细胞功能测定表明,灸治组大鼠对ConA与IL2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高于正常组和致炎组(P

长期以来,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被认为只是运送氧和二氧化碳,自1981年Siegel等人提出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的理论后,相继受到人们的重视。丁氏[33]等观察隔药饼灸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自由基及其产物增加,使机体防御功能减弱,艾灸可提高老年人红细胞(C3b)受体活性,增强红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并能拮抗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张氏[34]以老年小鼠为实验模型,灸大椎穴研究艾灸结合皮片移植抗衰老的作用,结果首次证实了小鼠红细胞上存在对儿茶酚胺敏感的β受体cAMP系统。实验表明艾灸加皮植能显著提高老年小鼠低下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力,增强红细胞β受体的活性,提高下丘脑NE含量;结果还表明艾灸加皮植可以向上调节淋巴细胞β受体的密度,提示β受体可能也介导了艾灸加皮植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过程。杨氏[35]通过对艾灸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研究,推测艾灸的主要作用环节是在某些因子介导下对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或抑制因子的良性调节作用。

5 艾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现代研究已认识到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形成了一个相互调节的网络[18,36]。胡氏[37]观察了艾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艾灸能显著降低血清TGA、MCA结合率、TSH含量,明显升高血清T3、T4总含量,升高不同时间甲状腺摄取131Ⅰ率,降低其比值至正常,表明艾灸可促进甲状腺自身合成甲状腺激素。赵氏[38]等观察了艾灸关元对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结果表明:艾灸可明显提高老年大鼠降低的大脑皮层NE、下丘脑TRH、血清T4和脾脏IL2活性,降低老年大鼠升高的血清TRH,提示艾灸关元可不同程度调整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而达到补肾固本、延缓衰老的作用。

目前已知比较确切的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神经内分泌物质有10余种,其中βEND(β内啡肽)是现今被公认的具有广泛作用的免疫调节剂。翟氏[39]等给小鼠接种HAC癌细胞株后进行艾灸观察,提示直接灸可刺激小鼠垂体和肾上腺的增生,促进βEND的合成和分泌,提高血浆βEND水平,并且对免疫细胞、βEND受体亦有正调节作用。

5HT(5羟色胺)和组织胺是自体活性物质,对胃肠运动影响较大[40]。张氏[41]等通过观察艾炷、艾条的强弱不同刺激对家兔全血组织胺含量的变化,证实艾灸对血中组织胺含量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艾灸可能通过下列环节调节血中组胺含量,一是影响组胺合成,增高或降低组胺合成酶和降解酶的活性;二是影响组胺的释放;三是影响组胺的反馈调节作用;四是影响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刘氏[40]等的研究表明,灸刺激对健康家兔血中5HT、组织胺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脾阳虚"大鼠血中5HT、组织胺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说明机体的状态、灸质、灸量等因素不同程度影响艾灸的疗效。

6 艾灸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

艾炷全部燃尽的施灸方法,可使收缩压明显上升,但舒张压未见有意义的改变[42]。经艾灸治疗后,心脑血管功能有明显改善,同时血管外周阻力减低,血粘度下降[43]。艾灸前后对老年期高脂血症者血脂的研究表明:艾灸能明显降低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显示艾灸良好的调脂作用[44]。吴氏[45]等艾灸神阙、足三里亦取得较好的降血脂的疗效。与脂质代谢有关的载脂蛋白(Apo)包括ApoA(与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有密切关系)和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艾灸后ApoAⅠ明显升高,ApoA/ApoB的比值上升,说明艾灸在调整脂代谢、减缓血脂的异常升高、预防冠心病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6]。血液流动性和粘性是影响、控制和调节人体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以及组织器官供血的重要因素之一,艾灸可明显改善老年及老年前期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性质,这对改善微循环障碍,减轻或消除体内瘀血状况有重要意义[47]。黄氏[48]等观察了艾灸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艾灸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膜渗透脆性低于老年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变形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艾灸具有延缓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增龄性增高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延缓红细胞膜Na-K+ATP酶增龄性下降而实现的。血液流变性能较好的反映人体血瘀的轻重程度,而红细胞变形能力则反映周围微循环生理状况,红细胞变形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艾灸能有效改变血液高浓、粘、凝、聚状态,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49]。

7 艾灸调节机体代谢的作用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LPO(过氧化脂质)的含量反映了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淬灭的平衡。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LPO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SOD/LPO比值下降。艾灸可使血清LPO明显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SOD/LPO比值大幅度提高,提示灸疗后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紊乱状态有所改善[50]。王氏[51]等的研究也表明艾灸可明显降低血中LPO水平(P

在微量元素的代谢与吸收方面,丁氏[52]认为锌铜在体内呈彼此消长关系,他用艾灸纠正羟基脲造成的小鼠阳虚状态后,测定其肝脾锌铜含量,结果显示:艾灸可提高肝脾DNA中锌含量而降低铜含量。艾灸可降低血清铜含量,而提高血清锌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足三里的消化吸收,促进锌的吸收量,抑制铜的吸收量完成的[50]。王氏[53]等对老年人保健灸前后头发锰、锌、铜、钙的含量进行比较,发现灸后老年人头发中锰的增加有非常显著意义,锌、钙的增加有显著意义,铜、铁虽增加,但与灸前比较,差别不明显。

8 结语

祖国医学认为,艾灸作为一种适宜刺激,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而调节机体脏腑器官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对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灸对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关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目前国际上有4种观点[2],(1)温热刺激效应[8];(2)非特异性自体蛋白疗法学说[54];(3)非特异性应激反应[12];(4)芳香疗法[55]。国内偏重于临床治病机理的研究,而国外尤其是日本更侧重于基础的研究。目前对艾灸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艾灸的作用机理是由燃艾时所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1,36]。

9 参考文献

1 钟蓝.传统艾灸作用机理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6):46

2 赵建新,贾春生,田元祥,等.近十年日本灸法实验研究进展.中国针灸,1999;19(8):507

3 黄秋风译.关于艾的精油成分的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5):55

4 黄秋风译.艾的有机成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5):47

5 赵吉平译.艾燃烧生成物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3):60

6 黄秋风译.关于艾的燃烧生成物中含有的抗氧化作用物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5):47

7 白耀辉,林文任.艾灸与温热刺激关系的探讨.针灸学报,1991;7(4):10

8 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中国针灸,1996;16(10):17

9 黄秋风译.艾的燃烧温度与机体内的温度变化(Ⅰ)施灸局部的皮下基层内温度.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5):48

10 苏同生,朱惠玲译.单壮灸对小鼠皮肤血管及微血管通透性影响的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1):24

11 赵吉平译.针灸刺激对针刺局部的影响(3):使用pH测定器、温度传感器进行观察.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5):55

12 刘屏荣译.灸疗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9;11(5):41

13 KobayashiK.InductionofHeatShockProtein(hsp)byMoxibustion.AmJChinMed,1995;23(3~4):327

14 陆静译.运用电子灸诱导纯蛋白衍生物反应性淋巴细胞.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3):61

15 刘农虞,杨兆民.灸法对皮温的影响.江苏中医,1993;14(11):31

16 董新民,董泉声,先茂全,等.不同灸法对穴位温度影响的对比观察.中国针灸,1999;19(1):22

17 董泉声.灸法及灸法退热与穴位皮肤感受器的关系.中国学术期刊文摘,1996;2(7):115

18 陈汉平,翟道荡.关于针灸免疫思路的探讨.上海针灸杂志,1991;10(1):34

19 李京培,阎怀士.针刺抗衰老的免疫学机制研究概述.中国针灸,1991;11(6):43

20 张新庚.针灸抗衰老的研究进展.辽宁中医杂志,1989;(10):41

21 王梅.保健灸源流与发展.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6):362

22 喻国雄,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老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0;9(1):30

23 喻国雄.艾灸对老年人和老年小鼠免疫功能影响及机理探讨.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39

24 熊杰,李民摘译.灸的基础免疫学研究: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兔血清中的抗体活性的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4):63

25 熊杰译.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家兔血清中的抗体产生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1):51

26 居贤水,丁菊英,蒋和鑫,等.隔药饼灸延缓衰老的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8):29

27 熊学琼.艾灸对老年肾虚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中医研究,1992;5(4):33

28 居贤水,赵粹英,丁菊英,等.艾灸延缓衰老的临床观察.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99

29 王凤玲,李蕙,魏正岫,等.灸神阙穴对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及其全身状态的影响.中国针灸,1996;16(7):393

0 肖达,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老年人衰老见证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63

31 唐照亮,宋小鸽,侯正明,等.灸疗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针灸,1997;17(4):233

32 沙立新.艾灸关元、大椎延缓衰老及细胞免疫学机理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39

33 丁菊英,赵粹英,吴恒举,等.艾灸对老年人红细胞免疫及自由基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5;14(1):4

34 张岚.艾灸加皮植对老年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的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3):139

35 杨晓蓓.艾灸治疗难治性肺结核临床疗效和免疫学机理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5):234

36 陈汉平.关于针灸调节作用规律与机制的思考.上海针灸杂志,1992;11(1):39

37 胡国胜.艾灸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和机理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5):235

38 赵伟康,张洪度,金国琴,等.艾灸关元穴对老年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IL2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6;15(3):28

39 翟道荡,陈汉平,王瑞珍,等.直接灸免疫调节作用的β内啡呔机制.上海针灸杂志,1994;13(5):223

40 刘农虞,张京英,张蕊,等.不同灸治、灸量对动物血中5羟色胺、组织胺含量的影响.中国针灸,1995;15(5):29

41 张京英,刘农虞,杨兆民,等.不同灸法、灸量对家兔全血组胺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中国针灸,1994;14(6):27

42 贾春生译.灸法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连续施灸中经时的血压变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4):60

43 赵粹英,居贤水,吴恒举,等.艾灸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4;13(2):51

44 吴中朝,王玲玲,徐兰凤,等.艾灸对高脂血症调脂作用的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97;16(6):5

45 吴中朝,王玲玲,刘跃光,等.艾灸降血脂作用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2(5):41

46 吴中朝,王玲玲,刘跃光,等.艾灸对老年人血液载脂蛋白研究.中国针灸,1998;18(5):261

47 吴中朝,王玲玲,徐兰凤,等.艾灸对老年及老年前期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中国针灸,1996;16(11):23

48 黄诚,陈汉平,赵粹英,等.艾灸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5;14(3):130

49 张英英,赵粹英,王虹英,等.艾灸对老年人血液流变性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97;16(3):3

50 陈友强,唐立明,等.天癸灸抗衰老作用的临床观察.实用老年医学,1994;8(3):115

51 王凤玲,王晓红,王巧妹,等.灸神阙穴降脂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中国针灸,1996;16(9):29

52 丁光霞.艾灸对"阳虚"小鼠肝脾DNA中锌铜含量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1986;5(1):24

53 王玲玲,吴中朝,徐兰凤,等.保健灸对老年人头发中锰锌铜铁钙含量的影响.中国针灸,1994;14(2):35

54 陆静译.针灸疗法与免疫功能.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5;17(3):24

55 杨晋翔译.灸的芳香效果:应用热向图法探讨的结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2;14(6):54

艾灸疗法范文第9篇

灸法

艾灸取穴 委中穴、肾俞穴、腰阳关穴、腰部阿是穴(痛点)、环跳穴。

快速定位 委中穴,位于膝盖背侧两肌腱之间;肾俞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腰阳关穴,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环跳穴,位于臀部凹陷处稍向上的位置。见图1~3。

操作 肾俞、腰阳关两穴用双罐艾灸罐灸,环跳、委中两穴用单罐艾灸罐灸,腰部阿是穴用双眼艾灸盒灸,每次每穴灸30 min,1次/d。

治疗原理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灸委中穴可疏通腰背部经脉、气血,有很好的止痛及缓解症状的作用;“腰为肾之府”,灸肾俞穴可壮腰益肾;灸腰阳关穴、腰部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络及筋骨的气血,通络止痛;环跳穴是治疗本病的重要配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本病造成的下肢不适症状。

辅助疗法

电针疗法:若配合针刺来治疗本病,效果会更好。针刺采用电针的方法,取穴以腰部阿是穴、腰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命门、肾俞、复溜等穴为主,用毫针直刺2寸,在患者产生酸麻胀痛感之后,在针柄上接通电针仪,以患者肌肉微颤为度,每次通电15 min,1次/d。建议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上述操作,医生也会根据自己的治疗经验来选穴。

注:夹脊穴在背腰部,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胫骨前肌上;命门穴位子第2、3腰椎棘突间;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

小提示

艾灸疗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艾灸疗法;脾胃调理;前期糖尿病;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08-02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conditioning treatment of per-diabetes of 20 cases

WANG Lijun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conditioning treatment with moxibustion therapy rehabilitation efficacy of pre-diabetes. Methods:40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group 20 cases, early interven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plus moxibustion therapy and conditioning with the spleen and stomach function. Results: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9% and 3.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Moxibustion therapy; Stomach conditioning; Pre-diabetes; Intervention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0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1.98亿,2006年已经增长到2.46亿,预计2025年将达到3.38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我国糖尿病的防治形势严峻[1],基于目前这种严峻的形势,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治未病”始终是上医所为,而对于糖尿病来说,它的前期即前期糖尿病是正常人到糖尿患者的必经阶段。因此,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就能直接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发生。

前期糖尿病是指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或)餐后2 h血糖为7.8~11.1 mmol/L(糖耐量减低)。前期糖尿病是界于正常人与糖尿患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其转归有3种情况:①保持不变。②转化为正常人。③转化为糖尿患者。前期糖尿病,即提示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功能缺陷,而过高的血糖又会加重这种缺陷,如此恶性循环就会使糖代谢异常变得更加明显[2]。所以对前期糖尿病如果不加以监控管理和治疗,每年都会有7%~11%的前期糖尿患者转化为真正的糖尿患者。因此,治疗前期糖尿病,使其转化为正常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用艾灸方法加脾胃调理的方法治疗前期糖尿病患者20例,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在我院家庭病房体检检出的前期糖尿40例患者,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和(或)餐后血糖为7.8~11.1 mmol/L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35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34岁。治疗前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行为干预结束后再查这两项指标。

两组在年龄、性别、 血糖值、 病程、 体重 、疾病史 、家族史等基本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为6.1~7.8 mmol/L和(或)餐后血糖为7.8~11.1 mmol/L,诊断为前期糖尿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一般常规干预,主要是饮食控制,如减脂饮食;运动疗法,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不少于30 min,运动方式选择走步、慢跑、游泳等;控制体重,控制腰臀比等。

1.3.2 观察组除以上的常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疗法及有健脾作用的山药薏米芡实粉口服。

1.3.2.1 艾灸疗法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中脘、大椎、足三里、关元、神阙穴等。具体方法: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温和灸或隔姜灸,皮肤以温热发红为度,可根据自己的皮肤感受调节距离,一般1~3 cm。每日1~2次,每次40~60 min,1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2 d后继续第2轮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3.2.2 山药薏米芡实粉 健脾食物山药薏米芡实粉,山药、薏米、芡实各10 g (厌食者适当加量) ,1次/d,任意放入牛奶、豆浆、稀饭或者单独用温水冲服。1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前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评估。显效(正常化):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降低19%以上。有效: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12.25%。无效:即空腹和餐后2 h血糖下降不明显(0.62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分析。

2 结果

经过3个疗程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正常化率分别为19.0%和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mmol/L)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糖尿病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形体肥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外感六淫,毒邪侵害;长期饮酒,房劳过度”引起的脾肾两虚,淤血与痰浊(属于瘀证)。因此,补肾健脾、化痰活血是治疗糖尿病的关键[3-4],而前期糖尿病虽然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脏腑损害程度,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升高,表明有胰岛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脏腑损害与糖尿病相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5-6]。因此,对前期糖尿病的干预与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一致的。

3.2 艾灸疗法

中医认为艾叶能通十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用灸百病,表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叶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起到扶正驱邪、消瘀散结,拔毒泄热,通经活络、益气活血,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7]。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波长可达10 mm,易被机体吸收。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经络腧穴是艾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特殊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

3.3 山药薏米芡实粉

山药,入脾、肺、肾经,具有益气补脾,助消化,补虚劳的作用;薏米,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作用;而芡实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泻的作用。3种药物的协同作用使其健脾补肾除湿等效应大大增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主运化,而糖尿病属于脾病,脾胃功能失常,不能维持升降气血津液平衡,可致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的产生。因此,健脾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8]。

目前,将艾灸疗法与调理脾胃的方法结合用于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报道尚少,笔者在糖尿病前期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艾灸加健脾疗法调理脾胃功能,可进一步提高正常化率和疗效,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有很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玫.糖尿病患者医院社区互动护理模式的建立及运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03.

[2]迟家敏,汪耀,周迎生.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范晓清.糖尿病中医自诊自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丁毅.复方牛车肾气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09,45(8):81-82.

[5]杨文英.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4):401-404.

[6]王旭红,张健,张之农,等.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短期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45(12):46-47.

[7]程爵堂.艾灸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8]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2[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45-48.

上一篇:无功功率补偿范文 下一篇:穴位养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