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改善病患免疫功能的探讨

时间:2023-03-06 11:54:46

艾灸改善病患免疫功能的探讨

摘要:探究艾灸联合督脉灸改善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从我院肿瘤科抽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化疗的60例癌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督脉灸干预。两组均观察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3+细胞、CD4+细胞、NK细胞、CD4+/CD8+)、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及生存质量(QLQ-C30)评分。结果:两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临床分期等研究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督脉灸能够有效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癌症;艾灸;督脉灸;化疗;免疫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从我院肿瘤科抽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化疗的60例癌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为两组,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纳入标准:①均经活检或曾行外科手术符合《实用肿瘤内科学:肿瘤内科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恶性肿瘤;②临床分期Ⅱ-Ⅳ期,均接受化疗;③自我意识清楚能正常表达,理解沟通无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②预计生存期限<6个月;③对艾灸与督脉灸不耐受者;④临床资料缺失。两组患者研究资料比较,见表1。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注射用胸腺法新(规格:1.6mg),取本品1.6mg以1mL注射用水溶解后立即皮下注射,2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督脉灸调节。①艾灸:在患者化疗后1周,使用艾灸治疗仪,以神阙穴为中心,双侧足三里,悬钟穴,使用艾绒,灸至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且感到温热而无灼痛感为最佳。②督脉灸:仰卧位,露出背部,患者平躺在督脉灸床上,床中间凹槽处放置艾条,点燃艾条,从温度探头观察温度。艾灸与督脉灸均配合化疗疗程同时进行,化疗前3天开始,1次/d,连续一周。观察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评价。时间为治疗前后,通过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检测CD3+细胞、CD4+细胞、NK细胞、CD4+/CD8+的水平。(2)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评价。指标为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离心后待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配套试剂盒检测,时间为治疗前后。(3)生存质量评分评价。运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称为QLQ-C30)评价,量表含6个维度,即总体健康、躯体、情绪功能、认知、角色、社会,其中每一维度满分100分,量表总分为6个维度评分平均值,分值高生存质量高[5]。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述;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及百分位数M(P25,P75)表述。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率进行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研究资料比较两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临床分期等研究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

两组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

治疗前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含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含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见表3。2.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通过表4可以看出,两组QLQ-C30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QLQ-C30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属于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肿瘤科多以化疗等方式延续癌症患者生命,但化疗后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等。胸腺法新属于常用化疗后免疫调节剂,在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方面效果确切,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6]。中医外治疗法近年来在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其中艾灸属于常用手段,有文献报道艾灸足三里在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提升方面有显著效果[7]。督脉灸可发挥固本培元的功效。因而本次研究着重探究艾灸联合督脉灸调节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力的效果,旨在为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调节提供新思路。肿瘤病灶虽在局部位置,多波及脏腑,表现为气血亏虚、全身虚弱、形神衰败等,因而肿瘤患者化疗后应以扶正作为治疗原则。人体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一个整体,脏腑、经络及关节相互内联,通过刺激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效。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与NK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亚群”,是参与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是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而来,正常情况下,各淋巴细胞亚群保持一定的数量与比例,互相作用,稳定调节,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而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间功能、数量出现异常改变时,机体出现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失调,诱导疾病产生,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过高、过低均提示免疫功能紊乱。CD3+细胞升高提示机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期;而降低则提示机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减低,多见于癌症、放化疗过程等。CD4+细胞属诱导性T细胞,增高提示体内伴有细胞等病原菌感染;降低则多见于恶性肿瘤、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等。CD8+细胞发挥抑制T细胞的作用,当CD4+/CD8+比值偏低,则表示CD4+细胞减少或(和)CD8+细胞增加,多半是由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多见于累及T细胞的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等,当体内CD4+细胞水平低下、CD8+细胞水平增多会加速肿瘤增殖,可能影响肿瘤转归。NK细胞是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指标偏低提示免疫功能低下,多见于病毒感染、中晚期恶性肿瘤等。艾灸可发挥扶正祛邪、益气养血、健脾补气的作用,艾灸通过艾条的药理作用、温热效应,经腧穴传导至人体,以此起到扶阳固本、散结化瘀的功效[8]。因艾灸对免疫系统有调节、保护的作用,艾灸属于应激刺激,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癌症患者免疫系统产生作用,加之对人体而言,艾绒相当于类抗原,能激活T细胞及其亚群,以此充分发挥细胞介导免疫功能的正性作用[9]。因而艾灸在免疫功能改善方面有显著效果。督脉属于“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即督领周身阳气,统率诸阳经络,通过灸法能培本补虚、温通经络、固脱回阳、消肿散结、行气活血、祛散寒邪。督脉灸通过大椎穴等,激发人体正气,因督脉穴多位于腰背部,背为阳,通过艾条的温热作用,发挥抗病驱邪、升阳固脱之效,且能调理督脉,活血化瘀,固本培元,进而发挥免疫功能的调节、改善作用。从督脉论治疗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不仅发挥培本补虚的作用,还能桩周身阳气、正气,恢复癌症患者因化疗日渐损伤的脏腑与经络的生理功能,进一步调节免疫功能。本次研究在癌症患者化疗后通过艾灸联合督脉灸调节免疫力,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杨学红等[10]研究结果近似,上述结果表明癌症患者化疗后通过艾灸联合督脉灸治疗后,能显著改善免疫功能低下情况,提升预后生存质量。综上所述,癌症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联合督脉灸干预,能有效T细胞亚群指标CD3+细胞、CD4+细胞、NK细胞、CD4+/CD8+提升,进一步提升调节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M、IgG,能辅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钰杰,崔瑶,朱琰琰,等.化疗对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TAP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11):9-12.

[2]韦巧玲,庞永慧,左红群,等.艾灸联合免疫肠内营养对新辅助化疗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5):541-545.

[3]侯堃,张秦,邵培培,等.益肾通督合剂结合督脉灸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腰椎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1):146-149.

[4]汪娟,陈涛.辛夷汤结合督脉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复发情况影响研究[J].四川中医,2021,39(11):196-199.

[5]丁凯凯.艾灸足三里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5):684-685.

[6]梁欣妍,黄迪.抗肿瘤化疗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50(10):1068-1081.

[7]任旭春.督脉灸改善肺癌癌性疲乏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0):38-41.

[8]蓝怡,王健.艾灸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用穴规律探讨[J].中医学报,2019,34(1):214-217.

[9]游小晴.艾灸督脉配肺俞对痰湿蕴肺型肺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60.

[10]杨学红,刘叶荣,何清,等.艾灸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7,30(7):111-113.

作者:莫嘉铭 单位:佛山市中医院

上一篇:人体解剖学综合教学体系与实践 下一篇:CLO3D软件在服装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