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养生范文

时间:2023-03-07 14:41:36

穴位养生

穴位养生范文第1篇

贴敷的方法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极其重视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变胃肠吃药为皮“吃药”,不会损伤脾胃,不会增加脾胃负担,副作用很小,特别适合体质虚弱的老人、小孩。

穴位贴敷也是特别值得大家了解的一种防病、治病的方法。给穴位“吃药”的治病方法很多人都贴过膏药,什么活血止痛膏、筋骨贴、狗皮膏药,即使没用过,也应该听说过。市面上的膏药,大多是祛风湿、活血止痛的,贴的部位也多是病患部位。像关节疼痛的地方、跌打损伤的地方等,这跟穴位贴敷既相似,又有一定的区别。我所说的穴位贴敷,主要是把做好的药膏贴或敷在穴位上,对穴位进行刺激,比如三伏贴、脐疗。因为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能够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濡养筋骨关节,所以药物通过穴位进入经络、脏腑发挥药理作用,能够对全身进行调节,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内病外治”这个词大家应该听说过,主要说的是中药。人生病了需要吃药,把中药吃进肚子里治病,是“中药内治”,是让肠胃吸收药物成分治病。外治呢,恰恰相反,是让皮“吃药”,让药物通过皮的吸收、渗透进入体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穴位贴敷主要是把药物贴敷在穴位上,所以它是内病外治的―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帛书》到避孕药贴贴敷的方法由来已久,历代医家都极其重视贴敷疗法。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对穴位贴敷进行了深^研究,发现它不仅在治疗常见疾病上有独特的优势,还可以治疗哮喘、气管炎、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其他疑难病种。

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本身就能够通过温热刺激、机械物理刺激加速血液循环。如果再加上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就更强。

人们很聪明,把穴位贴敷与现代科学结合,创造了很多新的贴敷方式。比如艾灸,它的原理就是利用温热刺激穴位,从而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在家自己用艾条灸穴位,有些人觉得麻烦。怎么办呢?人们就用穴位贴敷的方法,把药贴上加入化学发热剂,贴到穴位E后,不用管它,自然发热,又舒服又方便,还能起到艾灸的效果。

自己做穴位贴敷

怎么做穴位贴敷呢?方法再简单不过了。

把从药店抓来的中药按比例搭配好,然后研碎成颗粒或者粉末,直接把这些粉末撒在普通的黑膏药上贴敷,或者直接把粉末撤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这样就完成了穴位贴敷的工作。也可以在研碎的中药粉末里加入面粉、蜂蜜等黏稠物,把中药调成泥状,把药泥贴敷在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包扎起来。或者把研碎的药粉加入鸡蛋清、醋、白酒等调成糊状,涂抹在穴位上,然后用胶布包扎好。还可以把药粉加入醋、白酒、凡士林、蜂蜜等熬制成药膏,把药膏贴在穴位上后用胶布包扎。总之,方法多样,完全可以灵活掌握。只要能把中药固定在穴位上,你使什么招儿都行。

穴位养生范文第2篇

胆经为多气少血之经,肝经为少气多血之经,分别应于子时(23:00-1:00)、丑时(1:00-3:00),而这两个时辰正合于西医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因而,春季三月养生的穴位重点以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为主。

(一)肝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腰痛不能伸,面色晦暗,咽干,胸部感觉被东西堵住一样,腹泻,呕吐,遗尿或尿不出,疝气或胸腹部两胁肋疼痛。

(二)胆经有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头痛,腮痛,脖子下锁骨窝中肿痛,腋窝肿,出汗大寒颤,胸胁肋、大腿外侧、膝和小腿外侧、外踝前及各关节疼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

(三)肝胆相照,百病不扰,据资料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差不多都存在以下肝胆经严重的毛病:

1.腰腿痛,落枕,睡觉时腿老抽筋,夜里经常痛醒,白天没有进行过量运动也这样。

2.眼突然花,看不清东西(视力减退),头昏、双胁下灼热,舌头红,口干,苔少。

3.老打嗝、恶心想吐、吃下东西很快不舒服。

4.不明原因的全身酸痛。

5.莫名其妙地为一点小事发火,没精神也要发(无因发火)。

以上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得到纠正的话,不久就会发展成西医检查后认定的:脂肪肝、高血脂、慢性肝炎、胆囊炎、视网膜脱落、浅表性胃炎等。

(四)春季穴位养生选择

春季为多风季节,拍打胆经利枢机,因此胆经上一般选择风池、肩井、风市三个穴位。

坚持每天按揉两侧太冲、鱼际、太溪和尺泽,可充分保肝护体。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坚持每晚睡前一次按揉双侧阳陵泉、承山和三阴交3分钟。两周左右症状既可缓解或消除。

(五)穴位养生具体操作方法

1.首先,每天坚持按揉、叩拍打胆经上风池、肩井、风市穴。

按揉双侧风池穴,5分钟。

推按揉颈双侧胆经,从风池至肩井,3分钟。

用掌或拳眼叩拍打双侧肩井穴,各36次。

稍微下蹲,用掌拍打双下肢风市穴,各36次。

2.其次,每天按揉两侧太冲、鱼际和太溪,不拘时间,每穴3分钟。

具体方法:早起先按揉肝经上的太冲,肺经上的鱼际和肾经上的太溪3分钟,晚睡前用热水泡脚,然后依次按揉鱼际、太冲、太溪穴,每次每穴3分钟,再加按肺经上的尺泽穴。

穴位养生范文第3篇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朵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耳穴,全身器官组织在这里都有特定的反射区。人体各器官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某一个部位出现痛敏感、皮肤变形、变色、电特性改变等反应。每日给耳朵做做按摩,相当于给全身做按摩。

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就好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腹部及主躯干在中间。具体就是,与头面部相对应的穴位在耳垂部位,与上肢相对应的穴位在耳舟(耳轮里面凹陷的部位),与下肢和躯干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耳朵最外部弯折的部分),与内脏相对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耳孔上面稍平坦区)。

(1)耳部常规保健按摩

手摩耳轮: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症状。

提拉耳屏、耳垂:双手食指放在耳屏内后侧,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缓解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症状。

提拉耳尖: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郭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2)耳穴按摩治疗几种常见病

感冒:食指揉按耳甲腔周围的肺区。还可以用食指和拇指配合,对揉耳屏,刺激耳穴的鼻喉区。

胃炎:用食指按压耳轮脚,刺激耳穴的胃区,同时用拇指按压耳背上耳轮脚后区相应部位,再用两指对捏耳甲腔,刺激耳穴的脾区。

便秘:用食指揉按耳甲艇下半部分。刺激大肠与小肠区,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对捏耳屏上端的耳轮处,刺激直肠区。

失眠: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揉按耳甲区中央的心区,三角窝尖端的神门区,以及对耳屏下端的皮质下区。

痤疮:食指和拇指对揉耳垂中部,刺激面颊区;揉耳背下方,刺激肺区;揉耳舟上方刺激荨麻疹点。

月经不调:食指和拇指对揉三角窝,刺激内生殖器区,再用食指和拇指对揉屏间切迹,刺激内分泌区;然后用拇指与食指,揉按对耳屏,刺激卵巢穴。

2.躯体穴位按摩治疗慢性病

(1)颈椎病:按摩大杼穴

防治颈椎病可以按摩大杼穴。将手搭在脖子上,会摸到颈部下方明显隆起的骨头尖,这就是第七颈椎的标志,再往下的一个骨头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从第一胸椎棘突下骨头缝之间旁开大约两横指的肌肉凹陷处就是大杼穴。经常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

(2)视疲劳:按摩承泣穴

无论是因为脾胃失调所致的眼病,还是过度用眼导致的视疲劳,都可通过按摩承泣穴来缓解。经常按摩承泣穴,可使眼部气血旺盛,充分滋养。按压此穴周边的睛明、瞳子髎等穴位对眼睛也大有裨益。

(3)腰酸背痛:按摩腰眼穴

腰眼穴位于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开3~4寸的凹陷处。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还具有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功效。此处按摩方法较多,可选择揉腰法。即两手握拳,用拇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亦可叩击腰骶部,即双手握空拳,以拳眼用力,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由腕部发力,力度轻一点,从上至下,反复叩击15-30次。

穴位养生范文第4篇

我们在讲督脉的腰阳关的时候,已经讲过,关元就是元阴元阳出入的地方。元就是元气、天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关则是枢纽、机关,开合之处,这里主要是关闭、关藏、闭藏的意思。

关元穴在脐下三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大家大概都听说过一个养生的方法叫腹式呼吸,也叫深呼吸。我们在郊外玩的时候,碰到一朵开得很鲜艳的小花,会情不自禁地上前深吸一口,这就是深呼吸。这种呼吸有什么好处呢?呼吸就是人体与天体进行气体的交换,深呼吸就是将自然界的真气吸入丹田,让丹田内贮存更多的元气,元气充足,人体当然更加强健。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古书上说:每年春夏季节交替的时候,艾灸关元千壮,长久坚持,人就不再害怕寒冷暑热。尤其是人到了一定年龄以后,更要加倍注意,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元气也会逐渐减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的体质在下降。这个度怎么掌握呢?根据年龄来说,人到三十岁的时候,可以三年一灸,一次灸三百壮;上了五十岁,就二年灸一次;到了六十岁,就一年灸一次,这样坚持下来,健康长寿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明白,艾灸关元穴能够保健长寿的原因。其实非常好理解,关元,关藏的是我们人体的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本的肾气,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减少。但是我们艾灸关元的话,可以刺激肾气的活跃,补充肾气,相当于在往我们的健康银行里贮存肾气,防止它的快速消耗。

所以,艾灸不方便的话,也不妨时常按摩关元穴,前提是一定要让手指热起来,不要用冷冰冰的手去刺激腹部的皮肤。尤其是女性,一定要注意下腹部的保暖。但是,由于关元和子宫等靠得很近,所以未婚未育的女性不能乱灸关元穴,因为那样很可能造成不孕症。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意识到,凡在是腰部的穴位,不管是腹部还是后背的穴位,都非常重要。这是因为腰部是肾所在的位置,所以这些穴位和肾气或多或少有关联。所以,我们即使平时没有办法来刺激这些穴位的话,也一定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保持腰部的温度。腰部是人体当中最容易长肉的地方之一,这其实就是身体在自主调控,因为它要有更重要的职责――保护肾。所以,对于腹部和腰这一块,我们一个不变的养生法则就是保暖。

穴位一点通: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将大拇指之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的中间关节为准,这个宽度就是三寸,以它为准,四指下面的地方就是关元穴。

春夏季节交替:四季春夏秋冬季节分明,不同的季节气候有不同的表现。风寒暑燥湿火等六大因素也会随之变换,人体的内外气机也必然随着发生不同的变化。

人体阳气在春夏季节是最旺的,这时候艾灸关元穴,能够顺应天时,培补人体的元气,增强人体免疫力,避免季节性的疾病发生。

将艾绒捏成一个拇指头大小的圆锥体就是一壮。灸三壮就是连续在同一穴位上烧上三个类似的艾柱。

气 海――精力不济,艾灸气海

气就是人体呼吸出入的气息,也就是元气与其他各种气,如宗气、卫气、营气等等。海就是海洋,意喻广大深远,无边无际。气海,简单地理解就是气息的海洋。

大家都知道,气在中医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身体当中有好几处纳气的地方,譬如膻中,别名就是上气海。我们这讲的气海是指下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在线,当脐中下1.5寸。两处气海一个在胸腔,一个在腹腔,循环相应,周流不息,就好像海水升腾为云,又降为雨露这样一个天地之气的循环过程。如果这个循环出现问题,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

著名的裴廷辅老中医就曾经用这个气机循环的道理治好了一位呃咯(呃逆、打嗝)病人,他先针灸病人的膻中穴,打开气行的道路,然后再针刺气海穴,使上逆的气正常下行,呃咯当时就好了。

其实这个原理并不难懂,就像大禹治水,最重要的是疏通道路,让无处排放的水能够顺利进入大海,不至于泛滥成灾。

气海与两肾相连,肾属水,水在身为阴,“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必须得阴阳相济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人们吃饭、呼吸、睡眠,一切动静,无不是在调停人体的水火阴阳。所以,古代的养生家认为,必须让心火下降肾脏,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江海。这样,阴水得到阳火的照射,就能够化生云气,上达心肺,滋润身体,形成水升火降,通体安泰的局面。当身体处于一种和谐循环的状态当中的时候,邪气自然不得近身,人也就不会得病。这种感觉就好像《西游记》里面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悟空为唐僧划的那一个圈圈一样,在外面为人体支起一个保护罩。

古语说:“冬不炉,夏不扇。”强调冬天不要过分依赖炉火,那样会伤害人体闭藏的阳气;而夏天不要过度使用扇子,适当让身体出些汗,这也是不让体内阴气收敛太过的方法。一句话,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体阴阳相协,水火相济。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用柳公度的话来说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是不让情绪大喜大怒,影响元气。但是人在生活中,怎么可能没有七情六欲呢?要做到这个几乎不可能,所以退而求其次,使气海穴常保持温暖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气海和关元穴在我们的下腹部,就像一对好姐妹一样,共同保护着我们的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实际上,现代实验室的实验也证实了,艾灸气海对于免疫球蛋白有明显的增加。可见,从微观和宏观来说,气海穴都是极其有作用的一个穴位。

刺激这个穴的时候,要求我们和呼吸结合起来,先排空大小便,换上宽松的衣服,放松腹部。然后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下压,同时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六秒钟之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地重复,可以很好地填精补肾,让人每天都有饱满的精力。

中医说气是一个大概念,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元气前面讲过,是先天精气所化,需要后天营养的补充,藏于肾。

宗气,是肺吸入的自然界气体和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膻中。

营气和卫气都由水谷精微化生,营气是其中比较有营养的一部分,行于脉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周身。卫气是其中比较强悍的一部分,行于脉外,遍及周身,防身护体,就好像边疆的战士一样。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卫气行于外,为阳,所以也称卫阳。而营气也称营阴。

穴位一点通:

穴位养生范文第5篇

陶道――调理气血治眩晕

在讲陶道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任脉上的璇玑,璇玑与陶道是两两相对,前后呼应的。璇玑在天文学中代表的是北斗星的枢纽,北斗星是一直在转着的。这里借来比喻任督二脉气血运行的过程,如同羊角一般,经过身柱,到达百会,然后经过前额,与任脉相接,然后再进入督脉,这样一个循环不息的过程。

在占人看来,物体旋转最快的莫过于“陶钧”,所以用陶来称呼这个穴。去陶吧玩过的人可能知道,未成陶器的泥胚开始是放在一个平盘上的,这个平盘和下面的机轮一起组成一个转盘机。只要踏动机轮(当然现在是电动的了),平盘就会旋转,然后人工用手将这些泥胚拉成各种形状。

古人认为,天道循环,周而复始就和这陶钧一样,万事万物就在这不停的循环过程中被创造出来。这就和人体的气血一样,要不停地循环运转,才能使阴阳调谐,不偏不倚。

陶钧在中间旋转,牵动四旁,这样必然会产生风,所以陶道右下边的穴就是风门穴。由于陶道是调节整个大气循环的,所以它站的位置非常高,治疗的病症也多是从整体出发,而不是局部。说简单一点,它的作用就是当人体的气血运行出现问题,比如身体太冷了,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的时候,起一个调节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医讲人体的疾病,离不开气血二字,多数不是气血不足,就是气血不畅,所以说这个穴的作用非常大,而且使用范围非常广,几乎人体的问题都可以派上用场。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刺激它可以调整人体的免疫力,使人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

陶是指陶冶,引申为治疗,道就是道路。在古代,陶钧还有治国的意思。上面说过,陶道是掌控大局的,但它又不是君主之位。我们可以想一下,不是君主,却行使着君主的职权来掌控大局,而且位置要非常高,这是什么?对了,宰相。就和人体的肺一样,陶道在穴位中的位置就相当于宰相,也就是相辅之官,是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是君主的左膀右臂,古人说“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意思就在这里。

事实上,这个穴除了调节人体大气血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作用也和肺有关,就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实验也发现,按揉陶道能够显著地改善肺功能,这也算是一种同命相怜的意思吧。患有慢支的人,或者经常咳嗽,自觉肺功能不太好的人,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100次,每天两次,效果良好。气血。

气血 气在人体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作用;血在人体有营养、滋润脏腑及各组织器官的作用。气、血生成之后,在体内循行不已,以发挥其各种正常的生理作用。当气血的生成、运行等发生异常时,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大椎――祛除外邪治感冒

现在很流行一种治疗方法,叫做天灸。天灸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伏天的时候,在人体几个大的穴位上施灸,这个方法对于那些体寒,免疫力差的人来说,非常有效。原因就是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足的时候,这时候补阳效果最好。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古人将人体的阳气比作天上的太阳,三伏天施灸,就相当于模拟天上的太阳,给那些身体里面缺少阳气的人再造一个“小太阳”。

在天灸当中,大椎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是阳面,所以大椎堪称阳中之阳。而且,它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

如果这样讲,你就以为大椎穴仅仅是补阳的,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大椎在第七颈椎下,古人排序,认为这是脊骨中的老大,我们摸后背会发现,这里比其他地方的脊骨要大要凸起一些,正因为此,所以称之为大椎。既然是老大,当然要起带头作用,一碗水端平,所以,它的作用不限于补阳,当阴阳相争的时候,刺激大椎,可以使阴阳平和。就像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大,大椎穴在其间起着中正调和的作用。

穴位养生范文第6篇

――慢性鼻炎

古诗中很喜欢歌颂月亮,却不知道星星也一样很美丽。如果大家见过夏天的郊区的夜空,就会发现,群星闪耀的夜空绝对不逊色于月朗星稀的夜晚。而且,一样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非常漂亮。我们的上星穴就是这样一个高高在上、默默无闻地照耀着人体的穴位。

上,既代表头部,也有上升的意思,星则是指精,也就是万事万物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正所谓“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这里也代表是阳精聚集的地方。这个穴高居头部,光芒四射,所以,又被称为明堂、神堂。大家可以想一下,当我们为某一个问题苦苦思索的时候,是不是会习惯性地托腮上视,这就是人体下意识地与头脑结合,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思想是很迷茫的,犹如黑夜,而上星穴则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点我们前进的方向。所以,当我们感到头晕目眩,上焦阴沉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刺激上星穴来调理。

这个穴还有一个作用很显著,那就是治疗慢性鼻炎。中医说,鼻通天气,简单地理解就是,人体呼气和吸气都是取之天、还之天,而鼻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呼吸器官,所以说鼻通天气。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50次,每天三次,效果良好。

上焦

中医将人体分成上、中、下三焦,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肚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肚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上焦位于上部,主要功能是输布水谷精气,温养肌肤、骨节,调节全身。

――主中气下陷,脾气不足

百会穴非常好找,就在我们的头顶,两个耳朵尖的连线的中点处就是。最早的时候,百会穴也叫昆仑,因为从中国的地势来讲,昆仑是群山之首,尤如世界屋脊,所有的山脉河流,多由昆仑披沥而下。取昆仑之名,意喻此穴位和昆仑山脉一样,俯临大地。(因为与脚后跟的昆仑穴同名,因此取消了这一名字。)

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它在人的头顶,高高在上,人体的手足三阳经和督脉在这里会合,就好像电视剧里面的华山论剑一样,各路英雄豪杰汇聚于此,所以中医说百会是“诸阳之会”。更兼四周经穴密布,大有百脉朝宗,君临天下之势。

中医说脑为元神之府,我们可以将其比作京城。天子脚下,能人异士很多,但从来也是是非纷起之地。百会穴寄居此地,自然要负起保障一方安宁的作用。所以,但凡脑部的疾病,如头痛脑热等,都可以找百会穴。但百会穴俯瞰众生,肯定也不止调理脑部疾病这一方面的功能,对于人体最重要的血液循环,百会穴也是可以调理的,有研究发现,将一块砭石放在百会穴,微循环监视器上就可以看到,血流速度能够增加20%以上。所以,有高血压或者低血压的患者,可以请教医生,通过刺激百会穴来调理血压。

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50次,每天三次,效果良好。

――改善大脑供血和代谢

我们知道,中医有“六淫”之说,也就是六邪,这当中,以“风”为首。所以,中医很注意这个“风”,也将人体当中很多和风有关的穴位命名为“风”,如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等等,这些风穴基本是风邪最容易侵袭的地方,所以,一定要严加注意,尤其是在春天和冬天风邪最猖狂的时候。

在这些风穴当中,尤以风府为最。风是指风邪,而府,我们知道在过去是指衙门的意思,风府穴就是统领风穴的衙门。在人体当中,风邪侵袭人体,首先找的就是风穴的衙门,所以古人说“风府,受风要处也。”

风府穴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风穴都在上半身,以头部居多。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头居上部,而风性轻扬,最容易被侵袭。北方人一到冬天,都会戴上厚厚的帽子,围着厚厚的围巾,其实这是最传统,也是最简单的防止风邪侵袭、维护健康的方法。其实不光冬天,夏天也要注意,晚上睡觉,头颈部位一定不要朝着风口,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后脑勺对着空调。

上面说过,一些捣乱分子最喜欢找衙门闹事,而最容易解决问题的也是衙门,因为他们力量强大。人体当中也是这样,风府穴最容易招致风邪,但治疗和风有关的疾病,也是首选此穴。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50次,每天三次,效果良好。

实验证明,按揉风府可以调节血压和胃酸分泌,可以使血液凝固程度显著降低,有利于脑出血部位的血块溶解、吸收。

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穴位养生范文第7篇

通过保健拔罐可以使中老年人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再配合饮食的调节,情绪的调适,加强锻炼,劳逸结合,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即使到了衰老期,仍可保持身体健壮、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下面,就来为你介绍9个常用的拔罐养生的穴位:

一、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二、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四、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五、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七、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L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八、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九、合谷

穴位养生范文第8篇

灵 台――修心养性

说到灵台,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耳熟。确实,在今天的甘肃平凉就有一个灵台县,这个地方在古代也是丝绸之路的支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著名的古迹――古灵台就坐落在这里。传说古灵台是周文王为了庆祝征服密须国而建筑的,后来这里就是周文王观天祭天,使自己的王权神圣化的一个地方。

中医将五脏六腑也按照其职能范围给予了一定的职位。这当中,与周文王相提并论的当属心,称“心为君主之官”。而灵台的“灵”就是指神灵,也就是心,而“台”则是指台基、高台,号令之处,灵台顾名思义就是君主宣德布政的地方。像这样的地方,我们知道,一定是要干净、清净,外人轻易不能入内的。所以, 古人说“灵台者,心也,清畅,故忧患不能入。”

可能很多人已经想到了,这个穴的作用就是修心养性,专治神志病的。古籍中说:“灵台无动谓之清,一念不起谓之净。”现在的人天天忙于追逐功名利禄,心很少有清净的时候,所以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情绪病,如失眠、忧郁症等困扰,物质生活虽然很丰富,却感受不到幸福,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心”。而灵台穴就是心这个君主行使它的职能的地方。所以,当我们的情绪不对,心情不好的时候,都要先想想,是不是把灵台打扫干净了?因为只有灵台纤毫不染,心才能专心致志地行使它的职能。

所以,时常感觉情绪不对,比如忧郁、经常想哭,或者脾气很大、老想发火的人,不妨对灵台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100次,每天两次,效果良好。

五脏六腑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为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脏为阴,腑为阳。

神道――情绪压抑

从灵台往上走一点,在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就是神道,神道再往右齐平的地方就是心俞,心俞也就是心脏的俞穴。中医说,心藏神,为君主之官。灵台是心脏行使职权的地方,那么神道可想而知是心神出入的通道,看名字也知道,神指精神,也就是胸中的神气,道是道路,心神从心俞出来,从这里通往灵台,去布政宣德。

去过故宫、天坛的人都知道,在殿与殿之间的那条主干道都用红地毯铺起来了,即使不铺起来,也一定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的。神道也是这样,心神仰仗督脉的阳气从这里通过,所以这里容不得半点悲哀、忧愁等阴郁的气息。所以,《铜人》中说这个穴位专治“恍惚悲愁、健忘惊悸”。

看起来,神道和灵台有些相似,都是和心有关的,但也有不同。灵台穴主要是修心养性,对于各种情绪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神道则主要治疗情绪压抑等忧郁型的疾病。而且,这个穴专门治疗情绪、心理上的问题,对于生理所导致的疾病并没有多大的疗效。

经常感到苦闷、压抑、情绪低落的人,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100次,每天2~3次,效果良好。

古人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意思是说神道如日如心,地位高贵……

铜人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简称,宋・王惟一撰。书中详述了手足三阴三阳经和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

身柱 ――增强身体免疫力

身柱,身就不用说了,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这个“柱”字,柱在古代是指楹柱,就是在房子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如果这个支柱一倒,这个房子也会跟着倒塌。身柱在人体中的位置也是这样的,它在后背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的地方,两个肩胛骨的中间,上接头部,下面和腰背相连。我们在说一个人负担重的时候,总喜欢说他“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其实就是突出他在家里的重要性。身柱也就是我们人体的“顶梁柱”, 要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能好好地工作,不出问题,一定要照顾好身柱穴。

日本人对身柱推崇有加,称之为“小儿百病之灸点”,意思就是说身柱穴对小儿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早在1938年,日本针灸学家代田文志就曾为长野县的小学生集体灸身柱穴,这些身体虚弱、动辄感冒、消化不良的孩子,一个多月以后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半年之后基本都痊愈了,这事当时在日本引起了轰动,以至于日本很多小学都效法施行。

其实,身柱能治疗的疾病很多,如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肺气不足产生的哮喘,脾气虚弱导致的下陷脱肛等,都属于正气先虚,督脉的阳气无法上升所致的,在治疗上,最重要的就是扶正祛邪,补足正气。

具体的做法:每次按摩100次,每天2 ~ 3次,效果良好。

正气

穴位养生范文第9篇

取准穴位是穴位养生基础

王国玮指出:近年来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基本都有养生的栏目,应该说中华五千年中医养生智慧在今天又一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欢与认可。但是,要想掌握养生的要领,还真的要下一番功夫。一般来说,电视、书本上面的穴位图都是给懂医学知识的人看的,如果不是学医的人,只是通过这种观察就在自己身体上取穴,容易找不准,就是学中医的,如果长期没做针灸医生,取穴也不一定准。所以,取准穴位是穴位养生的基础。每个穴位都有一定的位置,寻找穴位位置的方法称为“取穴方法”,穴位养生疗效的好坏与取穴准确与否密切相关。

临床上,一般有三种取穴方法:

1 人体体表标志取穴法。就是依据人体表面特征部位作为标志,用来选取穴位的方法,如五官、毛发、脐窝、骨骼突起及孔隙、肌肉隆起等。

2 骨度分寸法。可谓是最精确的取穴方法,就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也就是把这段距离划成十二个等分,取穴就以这为标准。

3 手指同身寸法。这是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标准来取穴的定位方法。有中指同身寸,以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手指同身寸法一般应用在较短距离的测量,不适合较长距离的测量。

穴位养生有远近取穴之分

中医的穴位养生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采用的,如果你不懂得中医,则很难取得较好的疗效。穴位养生有“近部取穴”与“远部取穴”之分,“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选取穴位,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均可应用,也就是取痛点和痛点附近的穴位,越近效果越好。例如,眼病取眼睛附近的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穴等;鼻病取鼻子周围的迎香、巨髎穴;胃痛取胃旁中脘穴等。背部、胸部的穴位还能治疗相近的内脏疾病呢。“远部取穴”就是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取穴,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例如胃脘疼痛可取腿上的足三里穴,腰背部疾病可通过腿部的委中穴治疗,心胸问题找手臂上的内关穴,面部疾患选取手上的合谷穴,久痢脱肛则取头顶的百会穴等,都是应用按经络取穴的原理。

穴位养生有利有弊因人而异

王国玮告诉人们:穴位养生不是只有好,没有弊,这跟每个人对中医基础掌握程度、采用的方法和个体差异有关。比如,针刺、按摩、艾灸、拔罐、刮痧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但不是哪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为此,要因人而异。

1 针刺:适用范围广,病种涵盖内、外、妇、儿、伤科等绝大多数的疾病,但是针刺有时可能会痛,许多患者为此惧针,很容易在操作中出现滞针,而且针刺常常需要一个疗程,不是针刺1、2次就会有明显的效果,最主要的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不能随意自己给自己进行针灸养生,否则很容易出现意外。

2 艾灸:虽然适应症也很广,但艾灸较温性,适合寒症、虚症病人,热性病人用后适得其反,所以,需要辨证。为此,究竟自己是属于那一种体质,最好还是去看一看中医,有助于对症治疗和保健。

3 拔罐:最适合实症、热症、瘀血症者,但虚症、寒症者宜慎用。

4 穴位按摩:又称指针,这是老百姓最为喜欢的,即以手指代替针刺,这里边也有一些误区。比如,每个人的手法不同,按摩时间长短不一样,其效果也有差异。穴位按摩时最好采取点按法或点揉法,要注意刺激力度应先从轻到重,持续点按半分钟左右,再从重到轻。也可以在点按时,加上揉动的手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不足是许多人不能坚持,所以,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穴位养生范文第10篇

但是,人体300多个穴位,认识和学习起来又谈何容易!只要你留意过医院或书店里的人体穴位挂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穴位点和离奇古怪的名称,一看就足以让你头大。买上一套这样的图,恐怕对你学习也帮助不大,因为在你还没看之前,首先就被它吓住了,你肯轻易投资买一套连自己也没有把握的挂图吗?不过,有一款人体穴位3D模型软件“穴位3D”可帮你速成。这是一款显示三维人体穴位的免费软件,其中包括12正经及其全部309个穴位。软件立体感强,形态逼真,它可以作为你快速掌握人体穴位的得力助手。不花钱的东西你不妨可以试试!软件虽然很直观,但如果你对经络和穴位没有一个基本认识,那么使用起来还是有点不知何去何从。下面,就让我带你,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看看如何用这款软件掌握我们人体的经络和穴位。

穴位3D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有一点比较特殊之处需要说明一下。启动人体穴位3D模型软件,可以看到读取模型过程,该过程需要用户稍等片刻,该界面类似于DOS界面。此时如果黑色的类似于DOS的读取模型窗口仍然保留在屏幕上,请不要关闭。如果关闭该窗口会关闭整个程序,因此,需要将其保留在屏幕上(图1)。

模型读取完毕,可以看到一个3D人体模型出现在屏幕上。

一、多路出击,各个击破

穴位在经络图上密密麻麻,穴位难找是很多刚刚学习中医的朋友面临的共同问题。其实,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只需根据一些中医针灸入门书籍(或网上搜),找到要找的那个穴位所在的经络就好办了。

具体定位方法是,在软件界面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十二经络菜单,你可以通过选择经络菜单,任意选择查看人体12经络所包含的穴位分布位置(图2)。图3是选择“手太阴肺经”后查看到的穴位(图3)。

在查看经络所包含的穴位时,将鼠标移动到任意一个穴位的红点处,就可以在界面下侧看到有关该穴位的简要介绍(图4)。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该穴位的细节内容,在该穴位处单击鼠标左键,就会弹出该穴位的详细资料介绍(图5)。

你可以按照十二经络的分组,一条一条地学习,逐个突破每条经络上的穴位,这样学起来就不会如入茫茫大海了。分12个阶段学习,就不觉得任务重,细水长流,自然而然,就会马到成功。

二、名称定位,现学现用

你或许还不知道那么多穴位的具置。例如,看到一本书说合谷穴按摩可以治疗某种疾病,但你连合谷穴在哪里也不知道。这时,这个软件就可发挥作用。你只需在软件界面左下角提供的查询位置输入欲查询的穴位的拼音全拼,然后单击回车键,即可查询到该穴位。例如,要查询“合谷”穴,因此输入hegu,在屏幕上显示的是大写“合谷”的全拼。查到穴位后,软件会用红色点标出该穴位在人体模型上的位置,点击这个红点就可以看到此穴位的详细描述了。

三、看清穴位,掌握窍门

你千万别以为屏幕上的三维人体图是一成不变的。其实,它可以按照你的意愿来改变位置和大小,以便你可以看得更清楚。在3D人体模型上按住鼠标左键随意旋转人体模型,以便于详细查看人体周身的经络以及穴位。同时按住Ctrl键并用鼠标左键拖动,就可以随意移动人体模型到窗口的任意位置。按键盘上的逗号键缩小模型,按半角句号键放大模型,按左斜杠键将模型恢复到原始状态。

上一篇:艾灸疗法范文 下一篇:美学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