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产范文

时间:2023-03-04 11:51:19

集体资产

集体资产范文第1篇

1.资产管理不规范

(1)家底不清,产权不明,无资产台账。调查发现,集体资产中向村级企业进行的投资,有的以现金方式注入,有的以固定资产方式投入,但都只能从企业财务账上看得到支出,却看不到资产如何管理、使用的记录;集体经济组织有多少资产也无登记,在企业注销时却未作任何资产处置,集体资产不了了之;村投资修建的房产,产权却登记在村办公司,而该公司性质不明确。

(2)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不规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农田水利、道路建设、房屋建设等日渐增多,鱼塘、村办企业、“四荒”地等也实行了承包经营,但在发包和出租过程中,存在着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上交承包费用的方式不规范等现象。据调查,有些集体资产的发包未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有的是个别人说了算,承包费的标准也不一样,干部亲属承包的低一些。

(3)专项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主要表现在专项资金未实行专户储存,没有用于发展生产,而是用于行政管理费、公益事业费等开支,甚至用于干部报酬或被平调使用,在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上尤为突出。征地补偿费应该主要用于被征土地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上。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村非但没有将村集体所获得的征地补偿费合理分配给农民,甚至连村民小组和农户应该得到的补偿也雁过拔毛,使村民利益受到极大侵害。

(4)应收账款使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大部分村没有制订应收应付款管理制度,以至于应收款沉淀,甚至形成呆死账。调查发现,某村2004年2月底应收账款余额中,有60%为企业占用;有25%左右为个别村民占用,且占用时间在5年以上,致使村集体资金难收回。

(5)收支失衡,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挥霍浪费严重。农村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职能削弱后,大多数村在资金使用上主要包括干部报酬、管理费用、福利费用以及一些其它支出,生产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有的村根本就没有生产性开支,费用开支上无计划,挥霍浪费严重。

2.财务管理不规范

(1)费用审批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第一,审批不符合有关程序规定,有些开支不经集体研究,大额开支不经理财小组讨论,个别人说了算。第二,审批手续不全,有的有经办人无审批人、有的有审批人无经办人、有的甚至无经办人也无审批人、有的自用自批。第三,报销凭证不规范,收据、自制单据、白条入账的现象大量存在。

(2)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账务处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第一,账簿尤其是明细账设置不全。调查中,有的村应收款和承包及内部往来科目设置了明细账,其它科目都只是在摘要栏中作了记录,时间长了,业务多了,不易核对,容易发生错误。第二,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第三,账务处理错误。村级会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经常是以收抵支,差额入账,不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账务处理。第四,会计出纳对账不及时,相互监督不力,凭证传递不规范,有的村会计和出纳甚至长期不对账,出了问题相互推诿指责。第五,工作不认真,有少记、多记、漏记及随意调账等现象发生。

(3)会计档案管理不善,财务资料保存不完整。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许多村会计档案出现霉烂、鼠啃、虫蛀、遗失等情况。

(4)会计工作交接不规范。更换财务人员时,有的财务人员交出的会计资料不全,甚至不交会计资料,新任会计只好重新建账。造成村集体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不连续,会计也就只知道自己工作阶段的经济业务,对以前发生的就不闻不问,使集体利益蒙受损失。

3.缺乏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

(1)财务公开不规范。第一,公开的内容不完整、不细致、不具体,重大支出不做专项公布,搞选择性公开,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则公开不细。第二,公开的形式不规范。有的村财务公开在无遮拦的墙壁上用粉笔书写,一场雨后就模糊不清;有的公布在村民不经常去的地方,或者公布地点不确定。第三,公开的时间不规范。一般村级财务至少每季度应公布1次,且有相对固定的时间,但有的村没有按照要求执行,公开的时间随意、长短随意,上级来检查就公开,不检查就不公开。

(2)缺乏民主理财。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的要求,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切身利益的重要财务事项,如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集体收益的使用、村干部报酬、“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建筑承包方案等,都必须经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依照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民主决策。但目前相当一部分村干部仍置民主理财于不顾,少数人说了算,或个别人说了算,使集体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监控。

(3)审计监督不力。基层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方面做得不够,使得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违法、违纪案件。有的乡(镇)虽然在村级财务审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多数流于形式。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1.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是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思想根源

各级政府部门和村干部,对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是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思想根源。一方面,乡(镇)干部普遍存在重完成任务、轻监督管理的片面思想,只要村干部想办法完成各种任务就行了。另一方面,有的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不多占冒领,用不着监督,个别甚至错误地认为,监督就是整干部,致使监督工作停留在形式上。

2.规章制度不健全,是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内在原因

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财务预决算、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票据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等方面制度不健全,是造成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内在原因。有的村甚至在现金、银行存款和票据管理等方面也无具体规定,债权债务无管理办法,财务开支审批权限不明确。在对某村的调查中,我们从未见到财务预算方案,年终决算方案也演变为干部报酬发放方案,出纳、会计都可以收取、坐支现金。

3.会计队伍不稳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是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客观因素

会计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差,也是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有的村财会人员由村主要干部指定,任人唯亲的现象难以杜绝。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一些村主要干部为了开支能“顺手”,使用亲近者为会计,不惜把业务熟练的会计人员撤换下来。更换财会人员也不报乡镇农经部门审批,造成有的村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差,难以胜任工作。另一方面,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由于干部报酬低,年轻人又不愿意干,致使会计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

4.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是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挡箭牌”

目前仍然有部分村集体无民主理财小组,或者理财小组如同虚设。有的村理财小组成员碍于情面,或者怕得罪村干部,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民主理财流于形式;有的村理财小组不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村主要干部确定,这样一来,理财小组反而成为掩盖不合理收支的“挡箭牌”。

5.查处力度不大,乡镇监管乏力,是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庇护伞”

集体资产范文第2篇

一、从坚持反腐倡廉看,必需要加强监管

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联社系统,过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浪费集体资产的现象,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请客送礼等,一些职工群众有意见。党的十召开以后,党中央做出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根据市经信委党委的要求,市、区(县)联社都制定了贯彻落实的措施,强调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向基层单位转嫁负担;严禁奢侈浪费,严禁公款大吃大喝和公款旅游。强调领导干部要严格教育、从严要求配偶、子女、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利用职权为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这些措施制定实施以后,目前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真正做到“抓铁有痕,踏石有印”,除了靠党员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以外,还要靠日常的监管,及时制止不符合规章制度事件发生,对已经发生的要及时处置,以儆效尤。

二、近几年市联社加强集体资产监管的做法与问题

近几年来,市联社按照全国总社确定的“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的功能定位,深入调查研究,在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协调解困、扶助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及措施,促进了城镇集体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厘清责权。城镇集体企业资产名义上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现实中却存在产权不明———“你有我有,大家都没有”,无法真正体现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由此还带来权责不清,企业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三资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兴起。城镇集体企业的经营日益萎缩,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市联社在各级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明晰产权为核心,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采取置换、转让等措施予以盘活;对有一定生存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引进外来资本等多种形式进行改制。在改革中,集体企业的产权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单一的集体资产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有经过改革的集体企业,有股份制合作企业和集体联营企业,也有集体与非公经济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租赁、承包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建构,各级联社和企业普遍组建了理事(董事)会和监事会等,不同范围的集体资产所有者组建了资产管理部门。各级联社和企业向投资企业派出董事、监事,实行全程跟踪。每年将集体资产运行情况向理事(董事)会、监事会报告,做到集体资产运作到哪里,资产所有者的人员监管到哪里。

2.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在企业投资主体和资产结构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如何搞好集体资产监管,确保资产所有者权益,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市联社按照国务院《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法规要求,从制度着手,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一是建立健全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权制度、所有者权益制度等,从制度上明确产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建立健全联社和企业资产授权经营和投资回报机制,努力使集体资产投资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有更高的回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制定城镇工业集体资产投资管理规定、三重一大事项规定、财务预决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等一系列运行制度,做到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决策;四是对区(县)联社开展年度工作业绩评价,对联社全资和控股企业每年签订的经济责任书进行经济审计和对经营者进行考核奖惩;五是对侵犯集体资产的行为,通过法律等途径进行维权,确保集体资产不受损失。

3.盯住存量,管好增量。加强监管的目的是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论是存量资产,还是增量资产,都要分别加强监管。对存量资产首先是保证不流失,特别是在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置换转让过程中,集体存量资产不能随意低估、贱卖,集体企业不能轻易解体成为私人企业。其次是开发和盘活,促使其增值。对增量资产首先在利润分成、收入分配等方面进行监管,防止产生新的流失、浪费和侵吞等现象。最后是促使其快速增长,蛋糕越做越大。通过盯住存量,管好增量,市联社系统的集体资产不仅没有流失,还大大增强了发展能力,实现了保值增值。尤其是近几年,市、区(县)联社抓住上海高速推进城市化、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积极参与当地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大力发展房产、商贸、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嘉定区联社每年投资几千万元,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商贸旅游项目、大学生实验园区、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2012年区联社净资产比2007年翻了一番。市联社虽然在集体资产监管中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似乎成为了“弱势群体”,它既没有国有经济实力足,也没有私营经济活力足。以工业总产值为例,集体经济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据《2012年上海经济年鉴》统计,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1987.44亿,其中集体经济243.19亿,占比0.76%,而在2000年占比6.63%,2005年占比1.82%,2010年占比0.86%,集体经济占比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经营管理者受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认为集体所有制经济已经落伍,只能让其自生自灭,因此不去主动加强监管。二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投入、轻监管的现象,影响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管。这几年,联社系统的企业普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企业普遍加大投入力度,注重项目开发和产业转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领导人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抓投入、抓开发上,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资产的监管。有的甚至认为,项目开发是硬任务,可以体现工作业绩和水平,一定要着力抓好;资产监管工作抓得紧不紧,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反映不出工作业绩,因此有意无意地放松了监管。三是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影响了对集体资产的监管。首先,从检查考核来看,设立的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奖励的力度都是围绕着经营业绩来进行,包括产值、利润的增长幅度,新项目的开发、科技投入等,基本不涉及资产的监管工作。其次,从机构设置来看,主抓集体资产监管的监事会在区(县)联社中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监事会的如何真正发挥作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最后,缺乏精于监管的人才。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急需各种人才,特别是深谙市场竞争技能,又熟悉集体经济特性的领军人物。目前,联社系统的人才总体偏少,受各种条件限制,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难度都比较大,不可避免地影响了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市联社系统集体资产监管的设想

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市联社系统集体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对于日益庞大的集体资产搞好监管,防止流失并促进其保值增值,已经成为市和区县两级联社不可忽视的、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

1.从新的角度审视城镇集体经济,提高对集体资产监管的自觉性。集体经济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如果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框框来衡量,目前城镇集体经济的体量在缩小,集体经济的社会作用似乎在减弱。但如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标准来重新审视,城镇集体经济不是在逐渐消亡,而是仍然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活力。一是集体经济占比下降,但绝对额大幅度增加,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市联社系统这几年发展情况看,原先传统意义上的“纯”的集体企业消失了,全额控股的企业少了,集体资产在企业中占的比例相对下降了,但是从集体资产的绝对值来看,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具体数据在本文第一部分已提及)。二是集体经济的产权形式多样化,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市联社系统的集体经济已经逐步成为新型的集体经济。具体表现为: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多元化,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成为了独立的市场主体,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很大程度上已经解决了“产权不清、经营不活、分配不灵”等弊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三是集体经济的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从传统手工业、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市联社系统的集体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创新转型,淘汰了一批工艺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和企业。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取得多项国家专利;实行品牌战略,多个品牌成为行业龙头品牌,有的进入航天等尖端领域;开拓房地产、工业园区租赁服务和小额贷款金融服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四是在增加就业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市联社系统目前有在职职工1.8万余人,每年新增工作岗位200多个。此外,全系统有离退休职工、托管人员5~6万人,因改制等原因积累的矛盾比较多,每逢政策调整,涉及的个人利益也必须及时调整,每年用在这方面的费用达9000多万元,全系统配备了150多人从事维稳工作。2012年尽管经济形势严峻,但是全系统就业岗位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上升10%以上。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集体经济经过改革和创新,已经逐步成为新型的集体经济,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且继续承担着社会责任。可以预见,今后集体经济还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对此,我们要充满信心,进一步增强对集体资产监管的自觉性,促进其发展。

2.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建立集体资产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集体资产的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先夯实基础性工作。一是清产核资,搞清家底。清产核资就是对集体企业拥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摸清集体资产的“家底”,做到账、卡、物、现金等齐全、准确、一致。前几年,市联社系统许多企业曾经开展过清产核资,界定集体资产的产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资产的规模又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开展清产核资,摸清当前集体资产的家底。从联社系统看,要重点开展四查:一查资金,是否存在多支少收,借支挪用、白条抵库等现象,分清责任,分类处理;二查资产,对集体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应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评估,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三查合同,查清合同的承包金额、期限、履约情况,对有悖法律法规或显失公允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变动调整;四查债权债务,摸清债权债务的实际情形。通过清产核资,为今后的集体资产监管打好基础。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健全统计体系。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加强资产日常监管的主要途径。但目前联社系统许多集体企业的财务管理亟待解决以下问题:财务组织结构及财务人员的配备不够科学合理,管理观念及方法落后,财务信息分析体系不够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及业绩考核都存在问题,预测、控制、分析等工作未能到位,资金的利用也欠合理。因此要花大力气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推动资产监管的有效进行。同时还要完善城镇集体经济的统计体系和制度,对涉及的企业数、人员数、资产数,按照不同的时段,进行快速全面的反映、分析和比较,为加强集体资产监管提供有效的依据。三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集体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联社系统的企业存在多种隶属关系、多种产权形式,市、区联社要根据这种现实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首先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监管规章制度;其次是抓典型抓示范,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向系统内的各类企业作示范推广;最后是检查落实监管制度执行情况,针对有些企业执行监管制度缺乏力度,存在着把制度挂在墙上、留在纸上、说在嘴上,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的现象,督促企业通过自查,年终考核检查、评比奖惩等方法促进监管制度落到实处。四是建立和完善监事会班子,落实监管责任人员。监事会是经济体内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监督机构。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大部分集体资产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各级联社作为出资人和管理者,如何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如何整肃财务纪律、严密内部控制,都必须由监事会来监督实施。目前,各级联社及企业的监事会班子还不够健全,监事会作用发挥还没有全部到位。有些企业的监事会成员和理事会成员相互兼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混淆了两个班子的职能。有些企业监事会照顾性地安排即将退休的人员担任,缺乏实施监督的专业人才。为了从组织上保证监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健全监事会,应建而未建的,要指导他们全部建立;对已经建立监事会的,要帮助他们明确监管的职能定位,学习监事会的工作理论和政策法规知识,提高监事队伍工作水平。针对目前监事会存在的人员年龄老化、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要着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把一批懂得会计核算、懂得财务审计、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工作责任心强的中青年人才充实到监事会中。

3.明确重点监管的内容,增强对集体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集体资产监管工作面广量大,必须突出重点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从联社系统看,除了重点抓好财务核算审计监管外,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企业产权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的监管。集体企业产权改制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根据以往的教训,在改制过程中极易发生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有的甚至把几十年积累的家底毁于一旦,因此特别要加强监管。要通过调查研究,对改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监督性的意见和建议;要对改制企业存量资产的价值评估进行核实;要对改制后集体资产所占的份额和预期收益等是否能够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进行监管。二是抓好企业领导的业绩考核和离任审计。企业领导对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主要责任,为了防止在企业领导中出现冲动投资、盲目担保、铺张浪费、违法乱纪等现象给集体资产带来损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管。日常的监管结合业绩考核来进行,主要由上级部门组织人员进行考核,听取本企业监事会和职工的意见,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企业领导离任时要依法进行离任审计。三是抓好参股企业经营分配的监管。目前,联社系统一部分集体资产的产权形式是对外投资入股,联社不参与入股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是通过股权分红取得资产收益。从实际运作看,如果不加强监管,这一部分资产的安全性存在较大的风险。今后要加强资产代表的选派,全程跟踪参股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分配状况,及时发现风险和漏洞,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确保入股资金的安全。四是抓好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监管。从联社系统看,重大经营决策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规划及其实施办法;企业对外投资(借款)及企业购置大型固定资产和大额支出、股权转让等;企业重组改制、职工安置方案等;企业拟从事股票、期货、证券等高风险业务;企业变更主营业务、转让核心技术和著名品牌等。对重大经营决策进行监管要坚持实行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市区两级联社和系统内各企业要建立健全重大经营事项决策制度,保证科学、民主决策。按照议事规则应由集体讨论决策的事项,由决策层进行表决,表决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属于集体决策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追究决策层的责任。属于个人越权审批、擅自决策,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追究个人的责任。通过有效的监管,努力从源头上确保集体资产的安全,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集体资产范文第3篇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制度不一定都能落实到位。”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经管站科长张克新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管部门,经管站对农村集体资产负有清查职责。在清查中,大小贪污案件屡见不鲜,“有的数额涉及上千万之巨”。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到2009年底山东省98%的村实行了财务公开,95%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80%的乡镇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制,90%的乡镇成立了农村审计机构。但这些看上去乐观的数据还没有起到杜绝村干部的作用,仅去年一年,山东省就发现涉及农村集体资产问题资金“3482万元,查处贪污案件83件。

农村集体资产何以监管难?早有专家指出,监管难缘于“集体”概念的模糊。用农民的话说,所谓的“集体所有”就是“都有,人人都没有”。农村集体产糨亟待清晰。

7月底,农业部在石家庄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议,要求把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集体清产核资,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前提。清产核资要求各省在三年内完成。

“这也是山东省自身的需求,”张克新说。9月底,山东省农业厅在泰安召开会议,公布将用三年时间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并在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等经济发达村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

上一次全面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是在十多年前的1998年。与当年相比,如今的人们更关注清查之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改革目标是什么?

界定“集体”,量化到人

在济南市农业局经管处长范培忠看来,清查农村集体“三资”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一回事。“必须搞清楚到底有多少资产,资产情况到底如何,才能探讨集体产权怎么改法。”

目前,济南市还处于传达省农业厅在泰安讲话精神的阶段,大部分村庄干部尚不知清查村产的消息。“如果要逐镇逐村清查,必须有一个统一方案,目前我们还在等省里的意见,不然清查报告上来,标准不统一也没有用。”范培忠说。

据本刊记者了解,山东省有些地区甚至是市级政府在部署传达清查村产政策。省农业厅目前正在准备向省政府申请,但对于此次清产核资尚没有一份具体的权威指导意见出台。

难处在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界定,这成了清产核资的首要问题。

根据《土地法》第八条,“集体”共有三种解释: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而在“集体”概念之外,还有“集体所有”,这种“集体产权”的概念同样也是模糊的。

“有些时候,可能要用到第三方机构才能界定。”张克新说。但他认为,在实践中,依靠一直是农村集体资产监督者的经管站来对集体资产作界定还是可行的。

“即便有些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村改居’,但其属于集体的资产一直是由经管站在监督。”张克新说,事实上在城郊村、城中村地区,清查村集体资产、实行集体产权改革早已开始。

经过集体产权改革,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大都建立了股份公司。而其中还有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叫股份经济合作社,它并非公司,但可以在工商部门注册。“与公司的区别就是,它是一个每个人都有股份的集体。”张克新说。至于这些股权是否可以自由流动,目前由村组织自己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清查资产,量化到人。

经过这一过程的集体产权,就变成了家庭或个人产权,集体产权在实际上已经退出。然而,由于村改居之后,这些地区目前所有的公共建设仍然由集体资金支撑,所以大多数村集体仍然保留了部分集体产权。

消灭村庄干部牟利空间

“这次清查与1998年有何不同?那就是更多地采取了民主管理的方式。”张克新说。山东省近年来对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做了大量工作。“每一笔开支,都会有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的才可以入账报销。”正是基于村级会计委托制、农村审计机构等制度的建立,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进行清产核资才成为可能。

在泰安市满庄镇已经建起了900多平米的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达十余人。满庄镇每个村的开支、账务,都要到这个服务中心登记。这些做法对于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明确权属,建立台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清查集体资产,难免要涉及财务问题。张克新说,对村干部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考验。更重要的是,如能在民主公开的前提下实现村产清理,落实产权改革,将更大限度地消灭村干部牟利空间。

由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模糊,农民对于集体资产,尤其是农村资源状况大都一头雾水,但法律却赋予村委会对村集体资产具有相当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村干部可以无偿或象征性地有偿使用集体资产,进行经营性活动,风险由“集体”承担,利益归村干部个人。这也是为什么村委会可以不依赖村民的支持,甚至在与村民利益竞争或对立的结构中仍然生存的原因。

而在集体产权改革中,量化到个人的集体资产,其产权得以明确界定,村干部再想要无偿使用难度极大。

2008年底完成村改居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的济南天桥区泺口街道南徐社区,目前就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南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全广对记者说,现在每个村民都成了股东,每年要开两三次股东大会,日常经营活动由村民选出的五名成员组成理事会统一管理。

南徐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全都由村里担负,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内容只有一个一租赁村产。“以前还有几家企业,但都关了。”张全广说。股份经济合作社虽然在经营决策权、独立核算、内部管理选择权等方面接轨于独立的市场主体,但大都没有充分的法人资格,在经济活动中一开始就已先天不足。再加上公平性的股份量化导致了新“大锅饭”的出现,经营者缺乏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为全体股东谋利的动力。

集体产权改革尚无终极目标

“清查村产并非最终目的,我们一直在想清查之后的集体产权改革目标是什么。”济南市农业局经管处科长梁亮对记者说。在他看来,集体产权改革的目的势必是要盘活集体经济,以支撑村级组织建设。农业税废除以来,由于经费紧张,农村组织建设在不少地区成了虚设。

目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常采用的社区股份合作制,仅仅是将集体经营性净资产加以量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量化到户的集体资产股权主要作为分红的依据,如果无法出售,就和一般意义上的股权有很大区别。股东到底有多少自主的处分权?如何界定?至今尚无规范。

这样一种不成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实践中并不能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随着城乡社会的日益融合,纯企业型市场主体将成为发展方向。集体产权也就面临着更为现实的挑战。

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社区股份合作制真正实现公司化,那么集体产权的概念是不是越来越小?范培忠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但这个过程非常复杂。

集体资产范文第4篇

一、集体资产的界定及乡镇企业倒闭的原因

1.集体资产的界定

集体资产是农村集体资产的简称,是指归乡、镇、村、组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资产。具体包括: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未利用地等自然资源;集体经济组织投资投劳形成的建筑物、农田水利、电力、乡村道路、机械、交通工具、通讯、文教、卫生、体育等设施;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积累资金和债权;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兴办或出资兼并的企业资产,在联营、股份制、合资、合作等企业中按照协议享有的资产份额;集体经济组织兴办企业、从事公益事业、投资投劳、入股或者联营所形成的新增资产;有关单位和个人无偿资助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出资购买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依法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资产。

2.乡镇企业倒闭的原因

据国家发改委的调查统计,过去我国有4千多万家村办或乡镇办企业,而今只剩下2千多万家了。这就是说,有近一半乡镇企业因经营难以为继而倒闭,究其原因具体如下:一是有些乡镇企业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二是大部分乡镇企业缺少完善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三是尚未建立健全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企业效益差时,职工的积极性随之丧失殆尽;企业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感,考虑更長远的发展,还有的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有些农村的“村官”心术不正,私欲膨脹,利用撑控乡镇企业业的职务之便,或公然或秘密地攫取公共资产,直至把企业家底掏空,这是造成许多乡镇企业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案例分析——对大蒲村集体资产流失的分析

1.大蒲村集体资产的基本情况

座落在渤海之滨的大蒲村,全村6百多户2千多口人,该村凭着优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党的富民政策,可谓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个村几乎家家有渔船,村民除下海捕捞收入外,村里还兴办有船舶修造、建港、养殖、加油站、宾馆、酒店等十多个集体企业,尤其是旅游业搞得更是红红火火,村民每年都能从村办集体企业中获取可喜的红利。然而那年春天,当倾其毕生心血为村民造福、德高望众的老支书病逝后,在村委会改选时,一位“曹”姓大家族的头面人物老K,采取哄骗、欺诈和恐吓等极卑劣的手叚,终于坐上了村中的头一把“交椅”。常言道,邪恶一旦得势,百姓必然遭殃。老K撑权后,他以“改革”和竞争上岗为名,把村办企业的厂长(经理)和企业重要部门诸如采购、销售、财务等负责人一律撤掉,取而代之的是他的亲属、族亲和效忠他的心腹。就在老K的逆行其道下,各个企业经营效绩每况愈下,只几年功夫,累计亏损高达上千万元,致使村民再也不能从村办企业中得到半点实恵。更为险恶的是,在拖欠银行贷款上千万元的情况下,未召开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也未对全村的现有资产进行整体评估,老K以“债转股”为名,把全村的有效资产包括供渔船停靠的码头、货场、港池、加油站、船舶修造厂、渔需物资公司、水厂(包括水塔、机泵、管道、深水井等)、饭店、旅馆等自行作价,抵顶了欠老K等人的近2千万元的债务。尤其是公然违反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在用资产抵债中,竞然将囯家划拨的土地上百亩也用于抵顶老K等人的债务。对用村集体资产未抵项完的剩余债务,老K又玩了一个障眼法--另起炉灶成立了一个“股份公司”,这就是所谓的“债转股”,而这个股份公司的最大股东就是老K和他的亲属。由于全村的有效资产都落到了个人名下,因而,渔民出海捕捞的海鲜,不但强行被老K控制的渔业加工厂低价收购,且渔船停靠码头还要缴纳高额停靠费;村民们在这片祖辈生息的土地上从事各行各业的收入,都要给老K缴纳名目繁多的费用;昔日村民合力建起的豪华宾馆、酒楼,如今成了老K等个人藏污纳逅攫取暴利的工具;更有甚者,村民从被抵债出去的土地上路过,也要缴纳过路费。面对村里的资产被人鲸呑和瓜分、村民的合法权益被剥夺殆尽,村民们自然是气恨难平,于是联名上访告状。

2.大蒲村集体资产被瓜分的方式

我们通过对老K控制的十几家村办企业司法会计检查,基本查清了老K等人利用职务的便利鲸吞和瓜分公共财产的事实。

第一,借“鸡”生蛋、虚列债务,谋取个人非法利益。

大蒲村最早挂牌成立的是一个实业总公司,后来才陸续设立了多家非独立法人机构的经济实体。总公司本身没有经营业务,其职能主要负责对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监管、协调和提供资金支持,也就是说,只有总公司才有资格从银行获取贷款。审计结果表明,老K用集体资产作抵押从金融机构取得的低息贷款,而后又将资金借给他人,当然借款者都是他的亲属或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人,随后,这些借款人再以投资或集资用于建港工程为名又将钱借给企业,企业将贷到的款项借给他人,不收资金占用费或利息,而他人将借到的款项投入企业却享有年利率45%的回报且按利滚利支付其高额利息。仅此一项,老K等人采取借“鸡”生蛋的手段谋取非法利益近5百余万元。更为可恶的是,老K雇用的财务人员均是他的亲属或心腹,于是与之合谋采取虚列债务套取资金。其作案手法是,一是老K等人明明没向企业投入资金,而会计却人为的虚列应付款。如,我们在审查总公司财务账时,发现“应付款”挂账从老K借款50万元并将现金存入银行,会计凭证后只附一張借据,未有现金存入银行的进账单;再一审查银行对账单,也没有此笔存款记录。后经办案人员向出纳调查取证,老K向企业投款纯属子须乌有,其目的就是想套取企业财产;再如,在审计中我们还发现一笔经济事项,即某航道处使用老K柴油30吨、价款70余万元。会计在账务处理时:一方面增加对某航道处的债权,一方面增加欠老K的债务。经分析我们认为:若柴油归老K个人所有,某航道处使用他的柴油,老K可直接向对方索要油款,完全没必要从企业过账。再者,记账凭证后附的所用柴油发生时间为1998年,而直到2002年企业“债转股”时才入账,且白条上又没有天津某航道处使用老K柴油的签字和盖章。后经调查表明,这又是一宗老K与会计合谋乘“债转股”之机虚列债务套取更多的集体资产。

第二,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致使大量工程款流失。

老K的儿子是个包工头,大蒲村改建码头或其他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不经招投标,完全交由儿子一手承建。于是就出现了种种怪事:每个工程项目不编制工程预算,承建方与施工方也不莶定施工合同或协议,工程峻工后,也不经具有工程造价资质的中介机构审核就付款,而且施工方索要多少工程款就付多少。几年來,企业拨付老K儿子各项工程款达2千余万元,所付工程款未取得一張正式发票,而均以白条入账。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我们在审查老K儿子撑控的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时,他们竞将老K等人的投资款和外部借款上百万元和按45%偿付的利息近60万元均列入工程结算成本,致使工程造价严重失实,而高估冒算或虚列的工程款全落入了个人的腰包。

笫三,损公肥私,骗取公款。

所谓骗取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便利,编造虚假的财务收支用途,将公共财产编归己有的贪污(侵占)手段。审计结果表明,老K等人为达到骗取更多的集体资产,可谓是费尽心机:一是他利用从北京私购的一本假发票,随意填列未实际发生的财务支出事项报销套取公款;二是采用填列虚假人名或分别填写金额的手法,制作虚假的工资、奖金、补贴的报销表套取现金;三是老K利用妻子承包村里的一个饭店,肆无忌弹地帮妻子敛财,几年來,该村几家企业列入管理费用的业务招待费支出达3百余万元,而赖以下账的报销凭据均为老K等人支取现金的白条。后经审查老K妻子承(下转第219页)(上接第215页)包的饭店收入,企业付给饭店的上百万业务招待费支出,该饭店账面上并未有记录。后经查明,老K利用妻子承包的饭店,虚报冒领,贪污公款。俗话说:鱼为诱饵而呑钩,人为贪婪而落网,老K等人对集体资产的巧取豪夺,终于落了个啷珰入狱的下场。

三、结论

诚然,在我国的乡镇办、村办企业中,象老K这样的腐败“村官”虽是极个别人,但是他影响极坏,对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必须加大监督和打击力度。由此我们想到,老K等人为什么敢那样疯狂地鲸呑和瓜分集体资产,除了缺乏对权力监督外,财务管理松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大多是从农村选派來的,要说搞农业无疑是内行,可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他们往往是门外汉。因此,财务把关不严,公款私存,挪用或贪污公共财务的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有的业务不熟,很多人对会计法和会计准则都不了解,因此,账目不清,信息失真,有的法制观念淡薄者,怕丢“饭碗”,于是,置财务制度于不顾,弃会计监督于一旁,成了乡镇企业领导弄虚作假和侵占公共财务的附庸,只要领导说的就遵旨照办,也有的从中捞得一点油水。因此,作为乡镇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认真重新全方位、深层次地审视自身,并根据乡镇企业的自身特点,探索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堵塞各种漏洞,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化。同时,无论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或其他经济实体的“当家人”,时刻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制、自励”,要守得住清贪,经得住诱惑,顶得住歪风,管得住小节,常修为人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只有这样,才能铸就闪亮人生,才会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拥戴。

参考文献

[1]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S].2001.

[2]王福涛.关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的初浅认识[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

作者简介:

郭宏(1972—),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

集体资产范文第5篇

同年11月8日,刘大伟职务犯罪一案一审宣判。这名村官因拿村集体所有房骗取拆迁补偿款317余万、挪用村集体资金4700余万、侵吞村企股权千万等,被法院以贪污罪、单位行贿罪、职务侵占罪等6个罪名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30万元,人民币500万元。刘大伟通过什么手段将集体资产装进自己腰包?为寻求庇护又向哪些官员行贿呢?透过这一案件,又有哪些农村问题值得反思呢?

乡企起家脱管受益

淮北市烈山乡距离淮北市主城区约有五六公里。20世纪80年代,在乡镇政府创办企业的浪潮中,烈山乡人民政府创办了建材厂、竹藤厂、商业公司等多个乡办企业。1965年1月1日出生的刘大伟,任建材厂经理。1996年,烈山镇政府决定将农机厂、竹藤厂、建材公司、商业供销公司、煤炭公司五家镇办企业合并成“淮北市正伟物资有限责任公司”。为此,烈山镇人民政府还专门召开了公司筹备会,通过了公司总章程、董事会组成人员等,其中刘大伟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余四人为董事。这一年,刘大伟刚刚30出头。

在当上公司总经理的第二年,刘大伟与烈山镇政府签订了租赁合同。合同载明,淮北市正伟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性质为集体所有制,烈山镇政府将正伟公司租赁给刘大伟,租期5年,租金每年8万元,承租期满后正伟公司返还给烈山镇政府。为防范法律风险,烈山镇政府还专门请淮北市公证处,对租赁一事进行了公证,公证书编号为淮证(经)字第1235号。承包正伟物资有限公司第二年,刘大伟注册成立了淮北市正伟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加油站,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分公司。该加油站前身为淮北市烈山煤炭公司供应站加油站,所占用土地为烈山镇人民政府划拨。承包正伟物资有限公司不久,刘大伟还用公司经营收入在供销社的地块上“大兴土木”,盖起了一幢8间3层拐角楼作为正伟家具厂展示厅。同时,还在家具厂院内建设了5间2层半楼房和5间砖瓦房。这些房屋所用土地也均属烈山镇人民政府所有。

刘大伟虽与镇政府约定每年付租金8万元,但事实上,刘大伟支付了一两年租金后,就未再交过。对此,时任烈山镇镇长的周向众回忆说:“刘大伟曾交给镇政府一两年租金,后来就不交了,但正伟公司并没有卖给刘大伟,产权仍属烈山镇集体所有。”2002年租赁期满后,刘大伟并未与镇政府续签租赁合同,但也无人要求其返还正伟公司,正伟公司便一直延续由刘大伟管理。这让刘大伟白捡一个公司。

八年后,时间来到2010年。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淮北市烈山区人民政府决定建设国购汽车城,需征收拆迁该区宿丁路旁的相关建筑物,同时决定对宿丁路烈山村路段拓宽改建。拆迁涉及正伟加油站、正伟家具厂和展示厅。按理说,正伟公司属集体所有,上述建筑所用土地归国家所有,拆迁补偿事宜应与刘大伟个人无关。但是,刘大伟反倒利用拆迁狠狠地捞了一把。刘大伟能够捞一把的重要“便利条件”是,此时的刘大伟系烈山村党委委员,既是宿丁路(烈山村段)征迁工作组成员,又任领导小组副组长。除此之外,凡涉及烈山村境内的拆迁事宜,烈山镇政府全权委托给烈山村与被拆迁户商谈、签订协议和支付补偿款等具体事项,这又为刘大伟中饱私囊提供了“便利”。

行贿打通人脉关系

淮北是一座因煤矿而兴的城市,运煤的火车不时穿城而过。在国家整顿关停小煤矿之前,淮北不少村里都有村办集体煤矿,烈山村就是其中之一,该村集体所有制煤矿取名为“友谊二矿”。因拥有友谊二矿,昔日的烈山村曾是淮北首屈一指的富裕村。1998年4月,烈山村党总支、村委会研究决定,任命刘大伟为友谊二矿党支部副书记、矿长。

在管理友谊二矿过程中,刘大伟展现出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但这一过程也是刘大伟持续转移、挪用并掏空集体资产的过程。担任矿长的第二年,刘大伟通过摆平“偷采”一事,展现了自己的“能力”。1999年底,友谊二矿越界偷采杨庄煤矿的煤炭被后者发现,杨庄煤矿以越界非法开采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分别向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烈山区人民政府进行报告,请求立即制止。后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向淮北市人民政府进行报告,淮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煤炭工业局、地质矿产局先后向烈山区人民政府发函,要求烈山区政府立即组织关闭友谊二矿进行停产整顿,并责成该矿办理证照注销手续。为避免“关门”的厄运,刘大伟向烈山区原区委书记刘亚寻求了帮助。“刘亚安排烈山区政府给淮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淮北市煤炭局、淮北市地质矿产局打申请,我根据刘亚的指示签发了恳请暂缓关闭友谊二矿的文件,在刘亚的协调下,友谊二矿没有被关停,得以继续生产经营。”时任烈山区副区长,并分管工业、煤矿、安全生产等工作的贾化斌说。

为表示感谢,刘大伟在2002年至2013年期间的19个节日,每个节日均给刘亚父亲刘保珠送去现金2万元,计38万元。

煤炭开采涉及多个部门,因此需要摆平各方面关系。烈山区委原常委、烈山区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区长董海波分管煤炭、安全生产等,为感谢董海波多年对友谊二矿安全生产方面给予的关照,2009年夏天的一天,刘大伟从淮北本田4S店购买一辆19万余元的黑色本田雅阁轿车,加上牌、入户、保险共计20余万元。该车以刘大伟侄媳妇邓永红的名义入户,后刘大伟安排人将车开到烈山区政府院内交给了董海波。

玩障眼法转移资产

刘大伟通过煤矿管理“上结关系网”,同时不断谋取在村里的“政治地位”。2005年6月刘大伟担任烈山村党委委员,2011年3月任烈山村党委副书记,2011年4月任烈山村党委第一书记,2012年6月任烈山社区党委书记。为在村里拥有更多“话语权”,刘大伟将自己的亲属、亲信一一安排在了核心部门。苗思侠是刘大伟小孩的舅妈,没学过财会方面的知识,对理财也丝毫不懂。即便如此,为控制村里的钱袋子,却被刘大伟安排在“理财小组”。

友谊二矿原本属于村集体管理的集体资产,刘大伟在实际控制友谊二矿,并在村里拥有政治话语权后开始一步步侵吞集体财产。而其侵吞集体财产,主要是通过投资、股权转移等手段进行,这也令村民们眼花缭乱,不明其真相。2005年底, 友谊二矿拟与台湾钧汇鑫实业有限公司、山东临沂冠宇瓷业有限公司合作生产陶瓷,在相山宾馆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并拟注册成立淮北市惠尔普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尔普公司)。后因在经营细节等方面与刘大伟理念不同,临沂冠宇瓷业有限公司后期并未参与惠尔普公司的注册和经营活动。2006年1月5日,淮北市惠尔普建筑陶瓷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1100万元,其中友谊二矿出资490万元持股44.55%,刘大伟担任该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公司成立后因未通过环评,一直没有建厂也未实际经营。”在友谊二矿从事财务、主管会计工作的陈书良说。因此惠尔普公司实质上是一个空壳公司。

为了将集体资产转移到自己的掌控之下,刘大伟利用这个“半途而废”的公司玩起了“乾坤大挪移”。第一步,刘大伟首先将友谊二矿的集体资产不停地注入到惠尔普公司中来。2008年5月28日,在钧汇鑫公司、临沂冠宇瓷业有限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刘大伟决定将惠尔普公司注册资本增资至2000万元,由友谊二矿增资800万元持股64.5%,友谊二矿以冠宇公司名义增资100万元持股10%,钧汇鑫公司持股变更为25.5%。第二步,刘大伟用他人名义注册成立安徽金和美陶瓷有限公司,但金和美公司实际控制人系刘大伟。第三步,2012年9月26日,刘大伟安排他人伪造了惠尔普公司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等材料,将惠尔普公司中友谊二矿持有的1290万元64.5%股权、冠宇公司持有的200万元10%股权,无偿转让给其实际控制的安徽金和美陶瓷有限公司,并于同年9月29日进行了企业变更登记,从而将惠尔普公司中友谊二矿出资额为1490万元74.5%的股权侵吞。

为玩资金周转的“障眼法”,刘大伟实际控制着多个公司。对此,参与侦办案件的淮北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科科长张洪涛说:“他大概有二三十家公司,相互之间进行转账,和资金之间的交叉,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个人之间,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像我们看第一感觉好乱,但实际上经过认真梳理以后发现,他自己不乱,他的会计也不乱。复杂程度和它的难度是我从事公安工作以来,见到的第一起这么难的案子。”那么,刘大伟用什么钱注册这些公司呢? 2012年8月,刘大伟指使陈书良等人挪用惠尔普公司资金800万元,用于注册淮北市大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13年2月,刘大伟指使陈书良等人挪用惠尔普公司资金900万元,用于安徽绿意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像这样,刘大伟共挪用惠尔普公司资金4700万元,注册成立了六家公司。

见势不妙潜逃外国

渐渐地,村集体资产实际被刘大伟个人把持,集体企业经营情况如何、有多少集体资产,从不向村民公开。村民们对此并非没有疑问,但对于敢质疑他的人,刘大伟就予以蛮横打压,甚至动用黑恶势力殴打。刘大伟在村里如此横行霸道,为什么镇、区等上级部门不管不问?这是因为刘大伟与上面的关系密切,除上文提到的⒀恰⒍海波,烈山区原区委副书记陈振江、烈山镇党委原书记任启飞等人都与刘大伟关系密切,且存在着一定的利益输送。

2014年5月,安徽省委第五巡视组进驻淮北,烈山村数百名群众闻讯而来,举报刘大伟的贪腐问题,省委巡视组将线索移交淮北市纪委、烈山区纪委立案调查。嗅到大事不好的刘大伟迅速出逃美国。出逃前,刘大伟打电话给苗思侠让其将存放于友谊二矿财务科办公室的相关会计资料拉到安徽金和美陶瓷有限公司藏匿。后刘大伟又指示苗思侠将相关会计资料销毁。

2014年8月,刘大伟回国时在合肥新桥机场被警方抓获。刘大伟落网后村民们拉起横幅,燃放鞭炮烟花庆祝。

集体资产范文第6篇

为了保护和正确处置撤销建制的村、队(以下简称撤制村、队)的集体资产,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处置撤制村、队的集体资产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原则)

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原则是:

(一)尊重和维护村、队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的意愿及权利;

(二)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第四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保护)

撤制村、队的集体资产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并依法受到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平调和私分。

在依法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之前,应当进行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清查资产,界定资产所有权,重估资产价值,核实资产,登记产权。

第五条(撤制工作领导小组)

撤制村、队所在的乡、镇应当建立撤制工作领导小组,指导、规范、协调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处置工作。

第六条(撤制工作小组)

撤制村、队应当建立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撤制工作小组,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的授权,负责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界定)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包括:

(一)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山岭、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二)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农田水利设施等;

(三)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经济实体的资产及其经营性收益(包括补偿性收益),以及在其他企业中依照协议所占有的资产份额及其收益;

(四)村、队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企业依据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享受减免税优惠所形成的资产;

(五)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及其收益;

(六)村、队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经济实体依法取得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七)建设单位因征用土地依法缴纳的土地补偿费以及其他补偿费中按照规定属于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部分;

(八)其他单位和个人赠与的资产及其收益;

(九)其他依法应当属于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及其收益。

第八条(乡、镇集体资产的界定)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中由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以调拨款物等形式所形成的资产,界定为乡、镇集体资产。

第九条(其他资产的界定)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享受国家特殊减免税优惠政策所形成的资产中属于“国家扶持基金”等投资性的减免税部分,以及享受税前还贷和以税还贷等特殊优惠政策所形成的资产中属于国家税收应收未收部分,均界定为非村、队集体资产的其他资产。

第十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评估的立项申请和审批)

撤制工作小组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乡、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提交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在乡、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作出准予立项的决定后,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撤制村、队集体资产进行评估。

乡、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撤制村、队集体资产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一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评估)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评估,必须由取得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

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依法对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并提出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

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开展对撤制村、队集体资产评估业务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收费标准。

第十二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评估结果的确认)

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提出的撤制村、队集体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应当按照权属关系提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确认。

在提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确认之前,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应当报乡、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由乡、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按照权属关系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书面提出确认建议。

第十三条(资产处置统筹基金)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经评估、确认后,应当按5%至10%的比例从资产总额中提取资产处置统筹基金(以下简称统筹基金),用于解决撤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

统筹基金由撤制村、队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统筹基金提取比例的具体幅度,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四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方案的通过)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方案,应当报撤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并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者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十五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中的分配对象)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中可以享受分配的对象是,自农业合作化至批准撤制之日期间,户口在村(队)、劳动在册且参加劳动累计3年以上(含3年)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第十六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中的分配依据)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中的分配,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加劳动的时间为依据。

参加劳动时间以年度为单位计算。不满6个月的按6个月计算,满6个月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

第十七条(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顺序)

在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之前,应当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当年收益分配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分配政策执行。

第十八条(撤制村集体资产处置中的分配兑现形式)

撤制村的集体资产,在按照规定提取统筹基金后,应当主要以股权形式全部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但本办法规定可以货币形式兑现的除外。

第十九条(撤制队集体资产处置中的分配兑现形式)

撤制队的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继续组织生产的,其集体资产在按照规定提取统筹基金后,应当主要以股权形式全部量化到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但本办法规定可以货币形式兑现的除外。

撤制队集体资产总额较小,且队集体经济组织不具备组建新的经济实体条件的,其集体资产在按照规定提取统筹基金后,应当全部量化到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并以货币形式兑现。

第二十条(股权的收益、继承和转让)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依据本办法获得的股权,依法享有收益权,可以继承,也可以依法转让,但不得退股。

第二十一条(原始股金及红利)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加入合作社的原始股金,应当按照股金原额退还。

原始股金的红利分配,可以按照股金原额10倍至15倍的比例,以现金方式兑现。

第二十二条(土地补偿费的处置)

撤制队依法取得的土地补偿费,40%划归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30%上缴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上缴乡、镇集体经济组织。

撤制村依法取得的土地补偿费,50%划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50%上缴乡、镇集体经济组织。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划归撤制队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补偿费,可以股权形式或者货币形式全部量化到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

按照本条第二款规定划归撤制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补偿费,可以股权形式或者货币形式全部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

按照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上缴村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补偿费,作为村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公积金收入。

第二十三条(公益事业项目补偿费的处置)

由撤制村、队和其他经济组织、个人筹资或者投资形成的农田基本设施、给排水管线、照明及广播线路等公益事业项目,其补偿费除按照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原实际出资额全额返回外,均界定为撤制村、队集体资产。

第二十四条(村、队集体青苗、树木等补偿费的处置)

撤制村、队依法取得的青苗、树木补偿费,可以作为当年集体收入,列入当年收益分配。

第二十五条(低值易耗品补偿费的处置)

撤制村、队取得的低值易耗品补偿费或者作价变卖款,可以作为当年集体收入,列入当年收益分配。

第二十六条(乡、镇集体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处置)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中的乡、镇集体资产,由乡、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以股权形式代为持有。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中的非村、队集体资产的其他资产,企业应当单独列帐反映,并按照其占企业总资产的份额,滚动计算。

企业可以将乡、镇集体资产和非村、队集体资产的其他资产依法用于生产发展,但不得量化到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

第二十七条(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撤制工作小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的资料整理归档,并在撤制工作结束后移交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保存。

第二十八条(纠纷的协调和处理)

撤制村、队因资产界定、资产处置等引起纠纷的,由县、区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

第二十九条(经济实体)

村、队撤销建制后,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经济实体,在明确权属关系和依法改制为新的独立经济实体的基础上继续存在。

第三十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农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集体资产范文第7篇

关键字:集体资产 问题 对策

一、农村集体资产概述

农村集体资产定义为归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有的资产。属于组或生产队集体所有的资产,仍归该组成员集体所有。这是山东省近期颁布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明确界定,但其实农村集体资产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当做明确界定的资产来管理和使用,上一次我国全面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是在1998年。与当年相比,如今的人们更关注清查之后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农村集体资产的改革实为当务之急。自2009年颁布《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精神促进山东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起,截止到2012年初已经基本完成了乡镇机构的改革任务,但是农村集体资产还有好长的路要走,如何更好的发展农村集体资产,我们值得讨论。

二 、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大部分地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们的农村集体资产改革起步较晚,管理滞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没有一定的追究责任惩罚措施使得我们的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存在许多先天性的难题。

1.农村集体资产定义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清晰。

农村集体资产定义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清晰是农村集体资产存在众多问题中的基础问题。总结起来可大体概括如下:第一,一些集体在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被登记为国有资产,有些本该属于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第二,由国家、集体和农民同时出资建立的基础设施往往使集体的产权得到侵蚀,第三,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清。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资产定义不明确,产权信息不清晰所造成过的。

2.农村集体资产的资产以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集体资产的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在制度和定义不清晰的基础上存在管理的难题,资产管理方面比如家底不清,好多地方的的账簿上都没有非常清楚的反应出机子资产的详细登记;集体资产的发包和出租不规范;专项资产管理不善,使用不当;有些债权无法收回以及收支失衡等问题。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有支出签批不规范、账务处理不规范、档案管理不规范、以及工作交接不规范等问题。

3.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农村集体资产效益退化。

农村集体资产流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尽管说集体资产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持续存在的现象,但是流失的不合理性使得这一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总体来看,既有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现实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瓶颈。侵占、纠纷、圈占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生态的不稳定性。

4.部分地区现象严重,侵蚀农村集体经济良态。

由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模糊,农民对于集体资产,尤其是农村资源状况大都一头雾水,有的也不会去了解争取自己的权益。农村集体资产腐败现象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上滋生出来的,有些地方政府消极执行相关规章制度,造成了部分地区政府现象严重。近几年在网络上提出申诉的农民“冤情”,大都涉及农村集体资产。因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善而引发的上访,也一直是各级部门处理的要务之一。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但是好多制度不一定能落实到位,比如在我们农村集体资产的清查中,大小的贪污案件屡见不鲜,有的数额甚至到达数千万之巨。

5.缺乏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集体资产发展很难完善。

农村集体资产不及时民主公开,公开内容及形式也欠缺完整及规范,造成了部分集体的“暗箱操作”缺乏民主管理。另外审计监管不力,审计监督力度薄弱工作开展难度很大,知识一些问题流于形式。

三、 农村集体资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1.建立集体资产管理组织,健全产权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建立健全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确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方式,在农村集体资产经营中坚持农村的增值保值以及集体经济优先的原则,其次要界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能做出最正确的解决方案,最后要在各方面有所保障制度的实施以及维护,建立合同机制,做到及时入账,及时公开。

2.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最重要的一点要是必须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和村民的积极性,确保两方面协调运行。另外要健全集体资产的行政监督体系。实行公民参与监管,公民参与决策的村民监事会制度。

3.坚持完善资产和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管理制度。

规范资产和财务管理首先要做到公开,民主,监督。公开要做到全面。民主要做到决策,监督要做到正式。另外要建立高效的业务流程,建立功能完善的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还要建立跨部门跨组织的信息系统,切实努力做到农村集体资产的良态发展。

4.消灭干部牟利空间,严防腐败现象发生

防止腐败现象是各方面资产管理都要涉及到的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各项措施的实施相对于其他缺点是提前的,为达到这一目标,目前已经实施的集体产权改革中,量化到个人的集体资产,其产权已经得以明确界定,村干部再想要无偿使用难度极大。这是目标得以体现的重要进步。但是还是要更加严格把关,切实做到认真严肃。

5.加强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做到公正公开透明。

集体资产范文第8篇

一、充分认识做好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村级集体资产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各村所处的区域位置、拥有的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村与村之间存在集体资产总量、构成及运行质量的差异。做好集体资产的处置工作,关系到广大村民的既得利益,关系村规模调整工作能否顺畅实施,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新农村建设。为此,各村要充分认识做好集体资产处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克服各种简单的思想,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高度统一,方法稳妥有效,政策合理合法,以确保这项工作积极妥善推进。

二、正确把握村规模规模调整后集体资产处置的原则

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要按照“因村制宜,讲究方法,尊重民意,促进发展”的要求抓好这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把握以下四条原则。

(一)坚持政策稳定原则。村规模调整后,原村经济合作社与农户或有关单位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企业承包经营等合同继续有效,但要与新村签订合同,办理合同主体变更手续。原村已分配到户的大田、山林、茶山、果园、水田等,仍按原定政策保持稳定不变。严禁因新村组建而随意收回承包经营权,严禁在新村调整期间打破原有村界进行土地调整或平调。同时,要妥善处理原村在土地征用上的各种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原承包者的正当权益。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由于村规模调整的村之间资产状况存在差异,在工作中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处置方法。

(三)坚持尊重民意原则。对村规模调整中集体资产的处置,要在依法的前提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尊重村经济合作社的资产所有权和财务管理自,尊重村民的意愿,涉及资产融合等重大事项,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四)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原则。村级集体资产处置要立足于保护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革创新为理念,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提高农民群众生产水平为目标。

三、严格规范村级集体资产处置的工作程序。

为确保村规模调整平稳有序地进行,对村级集体资产的处置要按规定程序,有计划地实施。

(一)选择方案,分类处置。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根据各村人均资产占有量和资源情况,按照资产处置原则和规范程序,因村制宜,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处置。

1.村账合并:对村规模调整村之间人均占有集体净资产数量基本接近,差异不大的,或双方无大异议,合并条件的可直接把原各村的资产并入新村经济合作社。全镇村规模调整时,原则上采取本方式进行资产处置。

2.统一记账,二级核算:对村规模调整村之间人均占有集体净资产相差悬殊直接并账确有困难的实行有条件并账,在坚持新村统一管理,一支笔签字的前提下,经镇同意实行新村统一记账,二级课目核算。进行有条件并账的,超额资产定向使用,主要用于原村公益事业建设。调整前原村集体资金、资产和农户资料由新村管理,但其产权、收益权以及债权债务仍归原村村民所有,调整后新建各类公益事业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措建设资金。并在以后逐步引导实行资产完全合并。

(二)公布结果,办好移交。在新村账册合并时,要将村级集休资产核对的结果和处置情况作一次专项公布,既要公布村规模调整前后各村的资产情况,又要公布村规模调整后新村的资产情况。对在村级集体资产处置过程中形成的清产核资资料,村民代表会议及其他有关材料,整理归档,永久保存。

(三)合并账簿,规范管理。各新组建的村要针对规模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村级财务与集体资产的规范管理。

1.统一建立账薄。镇村级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要根据调整后的村对原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法,按照清产核资结果及时结束旧账,建好新账,做好会计核算。

2.统一开设账户。村规模调整后,新村统一开设银行基本结算账户。对采用“直接合并”或“统一新账,二级核算”两种资产处置方式的,要及时进行原村经济合作社的资金划转,做到一村一账户,严禁多头开户,严禁以任何理由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

3.统一财务审批。无论采用何种办法管理原村的集体资产、财务都实行统一审批,由新村按照全市现行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4.统一保管资金。在规模调整后,每个新村设一个专职报账员,负责资金的收支,财务结报等日常业务工作,将原村移交后的有关资料统一保管,村集体专用收款收据由新村统一领用、保管。

5.统一民主监督。村规模调整后,要及时选足配强监督小组成员,认真做好财务公开。

四、新村运行经费的筹集

(四)对实行二级科目核算的新村的运行经费按下列方式筹集:

1.由镇财政给予新合并村启动资金,基数是两个村合并的为万元,每增加一个村再增加万元;

2.以原村人口规模为基数,根据“均筹负担的原则,按人口筹集;

3.新村成立后的项目建设收益;

4.新村成立后的原村集体固定资产、对外出让出租,承包的原则上``纯收益不少于%比例提取;生产资料(山场、田地、水库、水塘)对外承包、出让、出租流转的原则上按纯收益不少于%比例提取;

5.新村成立后土地征用及上级对原村的项目扶持资金,原则上按不少于%比例提取;

6.上级对原属经济薄弱的村级运行经费补助及其他经济补助费用(无偿),全部作为新村的集体收入;

7.其他收入。

五、规范程序,确保村账合并有序推进。

各行政村要组织召开新村村民代表会议,研究确定资产处置方式(直接并账或二级科目核算)。如采用二级科目核算的村,对新村运行经费筹集也应进行表决,并上报镇政府。

六、对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的领导

村规模调整后村级集体资产的处置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今后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各村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我镇建立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主要领导担任。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实行班子领导分项抓,具体业务工作由镇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落实,各调整村也要建立以合作社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班子,加强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周密安排,精心实施。镇政府将制订工作计划,精心组织。采取分片包干,任务到人,各负其责,确保完成的形式,集中力量,认真抓好落实,确保8月底按时完成。

3.专项扶持。针对村级集体资产处置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凡是完成村规模调整集体资产处置,并办理好移接交手续的村,镇财政拨出商定的启动资金专款予以支持,主要用于新村启动运作经费。

集体资产范文第9篇

各管理主体管理权限、管控的侧重点不同,共同承担着对集体企业的监管任务。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不同管理主体如何忠实履责,监管职能如何进行有效分割,进而形成制度合力,决定了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运营效果。本文将从认识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性质出发,总结其运营模式,并对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未来的改革发展之路进行展望。

一、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性质

认识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性质,是合理定位其功能的基础,也是保障其规范化运作的条件。首先,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是法人实体或企业集团。它可以是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可以是集体所有制出资的公司制企业,但公司制企业所有股东均应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以保持集体资产属性的纯洁性。其次,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是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它可以有自己独立的主营业务,也可以成为纯粹的股权管理机构。再次,集体资产经营平台与集体企业是资本纽带关系,而不是行政隶属关系。它可以是母子公司体制,也可以实行总公司、分公司制。最后,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是有界的产权主体。集体资产经营平台作为集体资产的委托人、人,行使集体资产的产权代表和出资人职责。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集体资产的终极所有者后移,集体资产经营平台以受托的法人身份直接运营集体资产,但受托的集体资产是“一定范围的集体资产”,不能突破集体企业“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立法规定。

从广为诟病的集体企业产权模糊不清,到构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的集体企业出资人,对于推进集体企业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是逐步向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方向的靠拢。建立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改革举措,核心是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明晰产权主体、做实出资人的要求来规范集体企业的管理,以减少出资人缺位所造成的决策扭曲、非市场化的行政性干预过多的弊端,确保集体资产运营效率和保值增值,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运营模式

如果将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置于微观的公司治理结构下来对照分析,能够更清晰地把握不同监管主体的权责。我们通过一个示意图(见图1)来看,若将“集体资产的监管运营”这一事项看做是一个“公司”,那么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就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会或董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职能部门是股东会或董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落实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及日常管理工作。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相当于“公司”的经营层,授权对集体资产实际运营。通过这样形象的对比,可以明确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和集体资产经营平台分别行使决策、决策督导、执行的功能。

但是,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不完全是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其间主办单位的管理意志更多要通过行政手段来体现。因此,从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手段的属性来看,可以将集体资产的监管职能分为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控职能和以产权管理为主的运营职能。

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主体之间如何对行政管控、产权运营职能科学划分、协调配合,就会形成不同的集体资产经营平台运营模式。行政管控职能的核心是集权和分权的选择,运营职能的核心是市场化操作手段的应用。按照对集体企业行政管控职能和产权运营职能的不同组合程度,可以将集体资产经营平台运营模式划分为市场运营型、混合监管型、职能管控型三种模式(见图2)。

市场运营型模式以产权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运用集团化的治理模式来管控。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相当于集团母公司;职能部门行使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绩效考核等监督指导职能,在集体企业的宏观方面发挥调控作用。在这种模式下,职能部门所行使的职能更像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董事。

混合监管型模式是行政管理职能与产权运营职能折中式的监管模式,二者的作用相对均衡。从监管范围上看,部分集体企业纳入集体资产经营平台下运营,其他集体企业则受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代表主办单位行使管理权限。从监管的内容来看,职能部门行使绝大多数行政指令性或指导性职能,集体资产经营平台以企业化的操作手段行使经济管理职能。在这种模式下,职能部门和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职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在实际运营中很难分清明确的界限。

职能管控型模式是行政管控职能、产权运营职能高度统一、职能部门与集体资产经营平台“议行合一”的管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是法律意义上的出资人,职能部门和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人员“一肩双责”,往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以上三种模式各具优势,但都有一定的不足。市场运营型模式的市场化程度最高,完全按照集团公司的管控方式,减少主办单位的行政色彩。适用于集体企业治理结构比较规范、成熟的情形。职能管控型模式优点在于对集体企业管控有利,能够坚决贯彻主办单位的意志,尤其是在产业布局混乱、企业分散的情况下,更易于发挥统合支配资源的能力。适用于集体企业对主办单位的依赖性较强、市场竞争意识较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弱的情形。混合监管型模式介于二者之间,行政管控与产权运营功能的博弈能够在一定时期达成内部的均衡。混合监管型的优点在于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部分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可以纳入平台下运营;部分经营规模小、资产质量差、发展潜力小的集体企业仍以行政管理为主。在建立集体资产经营平台过程中,究竟选择哪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的自身实际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定位。

三、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改革前瞻

建立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是推进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巨大进步,为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从短期来看,随着集体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职能管控型模式、混合监管型模式的集体资产经营平台应该向市场运营型模式的方向发展,让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练,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为后续改革做好铺垫。集体企业监管的内容也应逐步向“管人、管事、管资产”有机统一的方向转变,规避多头管理带来的效率损失,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集体企业的改革历程中,集体资产经营平台毕竟是阶段性产物。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发展必然要与集体企业的改革方向相协调一致。而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是绕不开的坎,在目前的法律环境下尚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只有解决了产权模糊不清的问题,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才能为集体资产经营平台的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才能使集体企业松绑前行,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集体资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村级集体资产 现状 问题 加强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产,对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对于日益庞大的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越来越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焦点和热点。

一、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现状

(一)村级集体资产数量日益庞大。经过长年积累,村级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国家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集体的原有固定资产、各种资源溢价明显,货币资产有了明显的增加;加之国家各种政策性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等,产生了巨大的补偿资金。集体资产在数量上有了明显增加,在质量上有了明显提升,在资产结构上出现多元化趋势。

(二)村级集体资产流失严重。一是各种债权债务复杂。形成原因复杂,拖欠时间长,清欠难度大,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管护措施不到位。重点体现: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具体的资产登记、管护等方面的制度,也没有安排专门的看护人员,导致流失、损坏的现象发生;在集体土地审批上,未批就建、少批多建等现象,侵占集体土地。三是集体资产在承包、转让、租赁过程中,对集体资产不评估、低估、假评估,对集体资产作价偏低,造成集体经济受损。

(三)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滞后。伴随着集体资产存量的不断扩大,增量的不断增加,管理、规范集体资产却相对滞后。表现在:一是相关制度、规范制定的滞后。虽然各级人民政府已经制定了各种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但由于这规章制度可操作性、适应性不强,造成很多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二是村级资产管理意识滞后。由于目前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的多为村民选举产生的理财小组,理财小组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不能与庞大的村级集体资产相适应,村级资产增值、保值意识淡漠,处理村级集体资产随意性强。

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滞后的原因

(一)制度层面。随着村级集体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大,如何规范资产管理、如何提高资产经济效益、如何与民主法治进程的要求相适应,需要设计便于操作、管理完善、执行便捷、利于监督的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力争从法律层面制订更高规格、更加完备的法律,约束管理人行为,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人员素质。现有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者,多为村民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但理财小组的成员,综合素质较低,并不能正确行使管理的权利,发挥管理的效用,致使集体资产损耗。村组集体成员普遍的民主理财意识淡薄,对集体资产的关注度、关心度不够,不关注长远利益,只看重当前利益和眼前利益。

(三)监督层面。对现有集体资产管理人的资产经管、使用、处置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强,自主定价权、自由裁量权得不到有效控制。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形同虚设,村务、财务公开不规范,不实行民主理财, 使集体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监控,造成决策失误,使集体资产受损。

三、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规范,制定相关法律。要尽快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行立法, 以法的形式明确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规范集体资产的营运、出售、登记、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凡涉及集体资产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资产管理公开制度,坚决执行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确保资产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的满足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将资产管理行为置于阳光下运行,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中。同时,制定完善监督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坚决和严厉的打击。

(二)认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资产数量和结构。要改变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尽快进行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相关会计账务,进行正规核算;要建立详细、全面的资产台账和流水帐,明晰各种资产的权属,记录资产的流转和处理过程;要对侵占、挪用集体资产的行为和人员进行坚决制止,全面进行清缴。

(三)创新机制,不断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要树立科学理财的观念,以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对村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管理好集体资产;要引入科学的资产管理方法,对价值优势明显、经济价值高的资产处理,要进行科学评估,确保资产交易、资产变买的公平;要探索记账制,不断拓宽记账制的范围,科学、规范的进行集体资产会计核算;要加强货币资金科学管理,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投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敏感性强,任务艰巨,亟需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和落实工作措施等方式加以整体推进。因此,一方面应当依托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应当着力推进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经营管理、民主监督等行为,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多管齐下,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真正纳入依法有序的轨道,实现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裕惠:加大管理力度让法律守护农村集体资产[J].福建改革,2000.4

上一篇: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清产核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