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6:32:57

国内外形势论文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60-02

2004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织管理,教育部于2011年1月19日又印发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其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育教学要点来组织教学。[2]然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经过多年建设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未能跟上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步伐,其课程规范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基于此,拟以《通知》和《标准》为依据,来讨论“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化

合理化的教学内容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学编选适宜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才能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目的。

目前,教育部已经加强了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建设。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并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将教学要点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与此同时,教育部在每年两期“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聘请国内专家就相关专题作报告,从而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素材。此外,教育部还组织编写制作了及时反映国内外形势最新动态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含VCD)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可以说,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教育部已经有了很好的指导和规范,各高等学校应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合理取舍。

笔者认为,就具体内容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涉及:国内外时事政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国内外形势与发展趋势、始业教育、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行业形势教育、就业指导等。就理论形态来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二是国际与国内形势教育;三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等政策教育。

二、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打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专兼职结合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即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为主体,以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及方法论来分析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主要由学校相关领导、行政党群职能部门领导、院系党总支书记及学校辅导员教师组成。最后,“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多学科性、宽领域性、广范围性的特点要求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兼职队伍,根据形势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做形势与政策讲座,不断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安排的常态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教学安排常态化,即教学任务有计划、教学活动有场所、教学时间有保障。首先,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公布教学计划进程表,并纳入学籍管理。“形势与政策”课应该合理规划学分和学时,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进程表来规范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4]其次,教学活动有场所。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境、多功能报告厅等。应该依托学校和教师资源,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大礼堂、专门教室集中观看专题影视,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考察,引导学生到企业或社区进行专题调查,加强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最后,教学时间有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时间。建立定期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提前安排好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时间,使教学时间得以保障。

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一是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形势与政策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宏观性等特点,要从宏观上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系统讲授。针对社会形势的热点以及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还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并且建立定期形势报告会制度,与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互补。

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就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先进集体领导干部等到学校给大学生做形势政策的报告和讲座。“走出去”就是授课教师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要求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本地的经济社会实际情况,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实践考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对于“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内容,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系统的学习,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课外讨论、交流,特别是数字化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观有重大影响,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

四是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要联系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收看电视、读书看报、座谈和网络学习等,引导学生自主关注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补充作用。

五、教学考查的科学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必要环节是采取科学的考核方式,即将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与撰写专题论文、报告会心得、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形式相结合。

第一,传统的综合性试题考查。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作业考核和命题考核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分析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及理解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考查学生宏观把握“形势与政策”课基础理论的情况。

第二,专题论文考核。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理论内容给出选题范围,鼓励并指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论文撰写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撰写论文。

第三,报告会心得体会考核。在学生听取报告会前,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记录“形势与政策”报告会的主题、思路、报告方法、切入点、解决的实际问题等。报告心得体会考核,可以综合了解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

第四,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考核。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社区、农村、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用实证的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考察过程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调研报告。

六、教学管理的制度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制定和落实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即以制度作保障,以管理作依托,对整个“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保证教学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一,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管理。一是建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讲课质量评估制度,规范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通过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强教学保障管理。包括: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建立教材建设的质量制度;建立教育经费的投入制度;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建立实践教学制度等等。

第三,加强考试环节管理,即构建完整的“形势与政策”课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细化考试环节,避免考试考核的随意化。这就要求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原则、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建立试卷考核、论文考核、实践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察制度。

七、教学研究的专业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驱动力量是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化,有利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

教育教学研究是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既有利于教师把科研成果直接转变为教学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不仅能够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而且能够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应该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活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素质,以达到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目的。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开展科学研究,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必要保障,如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学科建设体系规划中,设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项目等等。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构建一套成熟稳定的综合性机制与结构性范型。[5]只有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教学安排的常态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考查的科学化和教学管理的制度化,才能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真正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N].人民日报,2004-12-1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EB/OL].[1998-08-16]..

[3]文军.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

[4]王包泉,袁本文.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全覆盖、不断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

作者简介:汤卫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38-02

一、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1.是正确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本平台。“形势与教育”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类型,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提出的重要举措,因此,它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包括艺术类高职院校强化人才培养适切性,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本平台。

2.是有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价值起点。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我国艺术类行业的高素质人才,由于艺术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很容易使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模糊和偏差,而“形势与政策”课则正迎合了这一问题,从价值观、世界观、国际国内政策发展形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规正,使艺术院校的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标准。

3.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教育手段。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并非仅是让学生关注热点问题,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分析力与判断力等基本素质相对偏弱一点,艺术类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容易在分析、判断、立场上出现歧义。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可以使他们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把握形势与政策的意识,把握分析与判断形势的正确方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效促进人生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艺术院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设想与思考

(一)思想认识上,树立人文性和成就性的基本理念

在艺术类院校,包括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形势与政策课一般只被看作辅助课程,有些院校甚至只是走走形式而已。但是,基于形势与政策课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首先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形成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担当责任,为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努力。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形势与政策课在艺术类院校的重要地位,这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不及时把握,就很有可能使人才培养陷于功利,人才素质无法有效保证。

(二)师资队伍建设上,遵循专业性和稳定性的根本原则

目前,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师资素质与课程要求也不相匹配,有些院校仅是让一些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老师进行辅、业余性的带教,或者干脆由辅导员、班主任以班会课的形式带过。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业性与稳定性方面急需予以完善。

1.专业性。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科学的判断力、要有开拓的思路和宽阔的视野。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以保证形势与政策课取得实效。针对艺术院校的特征,教师要加强艺术审美的修养和艺术化教学手法的研究,把枯燥的形势与政策课以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2.稳定性。要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形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平时,要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除常规性的培训外,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此外,还要在人员编制的归属、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应有的关心。通过多项稳定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建设。

(三)教学内容上,把握时效性和艺术性的关键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必须遵循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等一些基本原则。教学内容应紧贴国内外政治形势、政策法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可列举一些时事性的大事或社会热点的事例,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还应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艺术院校的就业形势等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的方式体现出来,如将作品“搬”上“讲台”,让学生去品味和领悟艺术作品创作背景、创意主题、艺术风格,从中获取教益。当前,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学生“一窝蜂”进入艺术领域学习,但实际上就业岗位却十分有限,即便开设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难度也大。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必须要对当前的艺术类院校就业形势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警醒。此外,在教材的选择上,不必拘泥于形式化的限定教材,可搜索一些时事性资料、图片、音像等,自编成适宜于艺术院校学生的教材。

(四)教学方法上,强调自由性和生活化的实践形式

对于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而言,符合时代特点、紧跟时代潮流也是艺术创作与演绎的源泉,形势与政策教育更是让学生面对现实、对当前国内外的时事、政治、政策的变化进行正确认识的矫正过程。

1.强化教学形式的自由性。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决定了学校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式教授、活动式学习和实践性体验等。可采取课堂讲授、主题报告会、专题讲座或参观学习等方式,如采用专题讨论和实践教育教学等,这种较为宽松和自由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空间。更贴近艺术院校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心理特点,实效可能更容易体现。

2.注重生活化的实践学习方法。实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道德是人创造出来的,是主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人为”的一种东西。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实质也是学生道德品质、价值判断逐步提升的过程。通过让艺术院校的学生“走进生活”,比如,让学生参观一些有现实意义的展览会等,或让学生亲身参与一些主题活动,体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动态。在活动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让学生在各种环境中适应并形成主体意识和判断方法,帮助他们在与环境及各种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克服一些突发的和即定的困难,从中接受锻炼,促进成长。

(五)教学管理上,注重运用制度化和人性化的调节手段

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要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重点,注重体制与机制的健全和系统性工程的构建。

1.合理确定教学制度。由于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时间相当集中的单元制形式,且学生个性较为鲜明,因此,按部就班的教学制度缺乏协调性,建议“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安排,可采用“总量控制,时间自定”的方式确定。即可以确定每学期安排16个学时,但无需分解固定在每一个星期,可根据时事热点、形势新化等实际,作适时安排,只需保证总量即可。在学分确定上,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3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

2.有效实施资源管理。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结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编写教学参考资料,如讲义型教材、微型教材等,可以采用出版校本期刊的方法,如每月出版一期。根据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点,建立独特的艺术类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资源库,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教学资料,并且常编常新。

3.积极强化人性化考核。在考核制度上,可采用人性化且实效性的考评手段,并逐步健全考核评估体系。可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之和。考核工作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比如,由教务部门统一命题、统一出试卷,考核内容为在所列题目中选做几题。考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教学需求,与当前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并充分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认识国情、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要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基于艺术院校学生的特殊性,还可以采用自由度相对较高的“活动式”、“项目式”考核方法,比如,通过完成一个时事性的项目的调研,或是组织一次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评。

参考文献

[1]陈潮光.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长效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5期.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

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是要培养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完善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研社[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培养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加强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独立学院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把握形势,增强信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地位日益凸显。放眼世界,国际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想不断涌现。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社会现象千差万别,只靠大学生很难把握形势,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学会冷静、全面地看待社会热点、敏感话题,鉴定信念,端正人生态度。

二是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意识形态的侵蚀,敌对势力策反活动无孔不入,西方各种利用合法外衣实现政治目的的渗透增多,识别和应对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各种社会思想、社会势力犬牙交错,此消彼长。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它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学生,用中国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与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是提高素质,自觉成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但稳定性差、易动摇、思辨能力较差。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习,一方面能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形势变化,具备洞察形势科学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高瞻性的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最终是要大学生用自己所学原理理论为自我发展、自我成才服务。

二、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一)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

不少独立学院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来看。过分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不够,更谈不上对它的研究和思考。同时,部分独立学院各部T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部门过多,且没有统一明确的工作分工和管理责任。

(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不少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上课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院系书记,他们或是理论知识完备,或是学生工作经验丰富,或是管理经验居多,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他们琐事较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教学内容陈乏。部分老师教学时实际案例较少,空话套话较多,讲解缺少深度和广度,也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空乏,上课基本流于形式。三、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惯于理论灌输,不问学生需求,一味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交流,使课堂枯燥无味。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教学时间没保障,部分高校课时安排不够,这间接导致学生和任课老师不重视的怪现象。二、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该课程组织以年级为主,安排大班教学。三、考核方式不合理,成绩考核以期末小论文为主,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思考的很少。但提交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基本上以网上查询为主,随意拼凑或找本书抄一篇小论文蒙混过关,导致雷同的论文比比皆是。

(四)学生学习认知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与意义,独立学院大学生并不否认,但学生学习认知不高,认同感不强,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缺乏主导价值观,功利性很强。二、觉得大学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一般任务,无需过于认真。三、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新闻和上网等途径关注国内外新闻,不一定要通过课堂的课程学习就能学习到多方面的信息;四、一些学生纪律性不强,宁愿花大量时间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兼职、课外活动上。五、即使按时上课的学生有些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或迫于上课老师的点名才去上课,导致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三、加强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措施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应采取有效措施从大学生自身学习和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制度

1.认识到位,健全组织,保障到位

独立学院需要坚持把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要务,服从服务于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能否树立正确的信仰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发展。当前部分大学生仍然处于信仰的迷茫期,没有明确的信仰追求,存在着诸多迷茫与困惑;也有些学生信仰不够坚定,没有形成强大的内部驱动力。从学生角度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信念,约束自我。

2.加强师资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升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素质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师资结构建设。要坚持走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教师相结合的道路。再次,加强师资培训建设和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学习、进修。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的特点,合理安排老师的工作量。

(二)加强教学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很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党总支等学生团体,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如支教、三下乡等。

(三)优化课程设置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设计好形势与政策课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合理安排课程

首先是学时有保障。严格按照要求,满足学习的学时要求。其次是课时能保证。安排合理恰当的上课时间、上课形式。再次是教学有成效。结合小班教学,以自然班为单位安排课程。

2.充实课堂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形式感发展而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一是要选择好教材,收集参考资料,建立资料库;二是每次授课的选题一定要精心安排,重点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有重大影的、全社会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多样化、网络化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增强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适当组织学生收看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形势。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在教学中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1.课堂讨论

一是在写论文基础上,确定专题,由论文优秀者发言进行讨论;二是教师拟定讨论题,由学生选定或者教师指定发言者,要求事先做好提纲。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可以即兴发言,作补充或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来给予评分。

2.参观考察

有机会地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实际进行学习、参观考察和调研活动。考察前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布置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后,对考察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写成调查报告或学习体会,召开讨论会、交流会,教师通过参观考察结果给予评分。

3.撰写论文

由学生在教师指定的选题范围内选作一题,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和说明问题。教师通过论文的撰写情况给鱼评分。

(五)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构建学习模式

针对学生学习认知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突破传统学习模式困境,构建起学生培养自我学习意识,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首先,要形成学习需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至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需要的补充学习,也可以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转变学习动机。将消极被动型的学习动机向求知进取型和兴趣爱好型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与思考,学会放远眼光,在主观意识上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参考文献:

[1]许青.关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二期:138―141.

[2]宋修静,牛志强.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94―96.

[3] 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实证研究,2007(19:52-56.

[4] 刘怀.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效性的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102-105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4篇

《太平洋学报》(CN:11-3152/K)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太平洋学报》常设栏目:政治与法律、经济与社会、海洋强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根据国内外形势需要,今后我刊将更注重理论研究深入的论文,仍以国际政治为主,并全面向海洋方面的内容倾斜,努力在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打造独具海洋特色的期刊。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 考核方式 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按、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要求,在各个高校所开设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是对学生进行关于国内外形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起着引导大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很重视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建设,而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却流于形式,过于简单,笔者认为,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本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除了要重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推陈出新外,还应更加重视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目前“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就“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总结看,有如下几种。

1、采用以闭卷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该考核方式就是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来综合评定成绩,且卷面成绩比重较大。卷面内容以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为主,要求学生闭卷完成。这种考核形式是以期末闭卷书面考核为主。在实际考核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平时听课并不认真,甚至有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他人的表现,但在考试之前,临时突击,抄背别人笔记,掌握基本知识,结果卷面分数很高,但实际并不具备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形势、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的学生平时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但因理论知识没有背好而成绩很低。所以,这种考核模式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很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得高分的现象。

2、采用开放式综合论述为主的方式

即采用命题论文成绩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命题论文成绩比重较大。主要是根据教学范围,确定若干问题,布置论文写作要求,由学生任意选择一题撰写小论文。小论文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确实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检验和促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且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杂务多,学生往往投机取巧,且这种方式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显得过于容易。从网上下载些资料拼接成一篇小论文,更有甚者连复制粘贴的工作也不愿做,直接打印完事。“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

3、采用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

主要针对通过课堂教学已经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基于其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只通过新闻媒体难以准确了解社会真实现状;而且许多大学生长期习惯背诵、记忆,但不会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习惯武断地下结论;此外,有的大学生长期不写信,也不写文章,致使部分大学生写作水平低下。基于上述原因而采取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避免了教学的空洞,达到“教”“学”“用”的充分结合。二是这种方式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使学生有动力、有压力、有机会接触并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社会调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三是这种考核方式既充满挑战,也富有乐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青年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调研报告周期较长,调研对象较难联系,经费问题等。同时,这种方式考核涉及面不广,容易造成偏重一个问题而忽略了其他问题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际考查能力,但是,由于作业完成有时间规定,即在期末,难免会出现有的同学为完成作业而应付差事,调查不够深入,且只是由个体来进行的调查,得到的观点难免会出现片面性,不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而与社会主流相背。

4、采用教与考是分离的考核方式

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与考是分离的。一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考核的所谓公正、公平和准确,大多建立了试题库,“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考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离状态。“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考核模式在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这是一门多领域、多方位、变化性强的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社科司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每学期规定新的专题,所以教学内容每学期都将不同。还有很多院校根据自己院校的所谓“客观情况”,计划授课课时少,且设置非常的分散。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平均每学期16个学时,考核通过本科记2个学分,专科记1个学分。较短的授课时间,造成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上仅限于表面化,很难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许多对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匆匆而过,由于学期间隔周期长,对以往的教学内容逐渐的遗忘,这就对最终的考核带来极大的困难,势必造成学生在考核中应付差事。

综上所述这些考核方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单一性。即考核形式呆板固定,一般只是采用闭卷笔试或者开卷做作业的方式,在内容上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偏重书本知识、记忆性知识和共性知识的再现。第二,终结性。即一次考试定成绩。目前不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成绩是一次考试的结果,即使有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者的综合,也是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很高,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实际上是由期末考试成绩所决定。第三,分离性。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与考是分离的。一些高校片面追求考核的所谓公正、公平和准确,大多建立了试题库,“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考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离状态。

“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考核模式在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创新

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但是该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传统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方法,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考核模式进行创新。

1、考核的方式

1)《形势与政策》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这是一门多领域、多方位、变化性强的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社科司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每学期规定新的专题,所以教学内容每学期都将不同。

2)计划授课课时少,且设置非常的分散。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平均每学期16个学时,考核通过本科记2个学分,专科记1个学分。各高校部按这一要求展开教学,但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我院该课程的设置只有16个学时,且分布在四个学期,每学期4课时来进行,较短的授课时间,造成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上仅限于表面化,很难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许多对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匆匆而过,由于学期间隔周期长,对以往的教学内容逐渐的遗忘,这就对最终的考核带来极大的困难,势必造成学生在考核中应付差事。

鉴于该课程以上特点,所以不宜采取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而采取开放式考核,以期末撰写论文,并结合平时成绩来确定最终成绩,成绩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等。

2、考核的组织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期末撰写论文,由听课学生就听课内容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要求1000-1200字,独立完成。

3、成绩评定

1)成绩构成。

出勤+一年级期末作业+二年级期末论文。

2)论文成绩评价标准

(1)所有同学的作业都必须是手写稿,打印稿不予给分。

(2)字数为1000-1200字,作业字数未到达1000字的同学将不予及格。

(3)作业必须有标题,及摘要、关键词(注:摘要和关键词部分不计入1000字当中)、参考文献。

(4)作业上交时未写姓名、班级、学号而导致成绩无法上网登统的,由学生自己承担相应后果。

(5)论文上交时间为最后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结课后一周内,统一交到授课教师处进行评阅。未上交作业或者未按规定时间上交作业视为缺考,有特殊情况无法及时上交作业需有正式的相关证明,否则超过规定时间教师将不再收取作业。

3)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缺课、迟到影响平时成绩,缺课2次本门课不合格。平时成绩不合格者,判定本门课程不合格。

4、成绩登统注意事项

上课出勤、一年级期末作业、二年级期末论文都合格者,成绩记为:合格;其中之一未达要求者,成绩记为:不合格,成绩不合格者需继续进行补修。

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是能够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也能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够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本文属院级重点资助课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与探索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001

参考文献

[1]史明艳.对高职《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35-37.

[2]石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考核创新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49-51.

[3]陆锦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55):45-48.

[4]郭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内容择取与讲授环节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2,2(74):172-173.

[5]杨萍.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的改革[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28(2):131-134.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研究热点;学科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工商管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非常关注在新形势下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方向与热点并进行有益的探索,这对提高我国工商管理研究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研究人员把握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以及促进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界较有影响的期刊都是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扩大和提高我国工商管理学学科的知名度和影响。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趋势,综合考虑国际上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工商管理研究领域分为3部分:职能管理领域、应用领域、综合领域?在探讨各分支的热点及重点时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的分类方法将工商管理分为11个类别心1。

1本文对国内外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

内容、热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距,旨在促进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国内一些学者作过类似统计,本文工作的特点和创新之处在于:①选用的期刊范围。国内外管理学科期刊种类繁多,选择的期刊只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不能完全囊括管理科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本文和前者选择的期刊存在着交叉,同时也存在不同,所以二者可以互相借鉴和补充。②统计的时间范围。本文统计年限为1995年1月一2005年12月。覆盖年限较长且反映了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③管理学学科分类代码。本文为自然科学基金委2004年最新编制的管理学学科分类代码。④增加了国内外各研究领域的纵向详细统计和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确定各个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非常关键。本文通过阅读在近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国内外期刊上相关综述性的文章以及其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工商管理各分支的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能够反映各研究领域的主要关键词,然后通过关键词、题目、摘要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管理学界主要学术期刊1995一2005年发表的文章进行检索,以此得到各年度不同领域发表文章的数量,并在对摘要和相关文章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各个分支研究重点的变化和特点。

2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热点分析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历程。

工商管理的研究在国外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体系。本文在综合工商管理各分支核心刊物的基础上,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O.5的50种期刊在1995—2005年发表的论文作为检索目标,通过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趋势及热点,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文献重复引用的现象我们采用了逐篇检索的方式。

从国外的检索结果来看1995—2005年间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上升趋势比较明显,而企业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文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等方向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图l中还可以看出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和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理论是国外工商管理研究较多的分支,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面对运作管理觑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蛊源管理——斗一信息忤理与应用一一非企赢业利文组化织管理一市场营销——_一企业理论一一企企业业技臆术略管管理理?一项目管理图l1995—2005年工商管理各分支在国外主要期刊对比更加成熟的客户、如何通过资本运作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竞争力等工商管理的基本研究领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因而理论界相关的研究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我们认为战略管理也是很热门的分支,但考虑到企业对战略规划的保密性,公开发表的文献相对较少。

在对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得出了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热点。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历程。

在选择国内工商管理期刊时主要参考了以下相关资料: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学界20种重要学术期刊,②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点期刊目录,④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根据上述资料选出国内工商管理研究领域的40种主要学术期刊。

本文以40种期刊发表文献的关键词、题目以及摘要为检索目标,通过逐篇检索的方式,得出了国内1995~2005年工商管理研究的趋势及热点问题。

从的走势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日趋活跃,每个分支的文献数量都呈较快上升状态,其中尤以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理论发展更快。一方面国内近年来逐步从以政府为主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以企业为主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面临着诸多不适应现象,这是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另一方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在1996年设立管理科学部,随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教育部在1998年都先后将管理学从其他学科中分列出来,成为与理学、工学、经济学等并列的学科,这些事件都表明了工商管理正逐步为科学界、政府部门和社会认可,开始走向成熟。

从横向来看,企业运作管理是国内研究最多的分支,该分支无论在文献数量还是发展速度上都远高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中国加入wT0以后,对外开放度逐步加大,宽松的政策环境、低成本的劳动力以及巨大的需求正在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作为市场重要组成的企业对提高运作效率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因而企业运作管理成为理论界追逐的焦点。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劳动力、原材料的竞争,更大程度上体现在资本、管理水平的竞争,这些都成为近年来中国工商管理研究非常活跃的分支。同时市场营销和企业理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技术是企业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目前国内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因此每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技术,预计未来企业技术管理也将成为工商管理研究的热门。

3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趋势比较1)数量分析。

为了使结果具有可比性,将国内、国外发表文章分别以100%为基数,以各年度文献数量与总量的比值作为研究对象,得出了1995—2005年中外工商管理发展对比图(见图3)。图中表明,国外工商管理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各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于稳定,新领域的进入和旧领域的淡出之间平稳过渡;而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则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发表文章的比重由1995年的3%增长到1995—2∞5年国内外工商管理发展年的16%。

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得出了国内外工商管理各分支研究内容的对比图。图中表明,国外研究较多的分支有企业运作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理论,而国内研究较多的是企业运作管理、企业理论、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说明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不仅在文章数量上有大幅增长,而且热点分支的研究也接近于国外。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应用国际化的视野研究国内工商管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外相比最大的不足是研究方法和理论深度上还有较大差距。

2)国内外工商管理热点问题比较。

总体来看,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外主要研究领域在国内均有涉及,但是具体到一些热点问题还存在较大差异。①企业运作管理是国内外关注最多的分支。最近10年以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新兴技术对企业原有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挑战,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供应链管理方式(横向一体化)应运而生,与此相对应引发了一系列的研究热点。国外目前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整个供应链或者物流链的管理和控制,相关的研究热点有闭环供应链、配送中心、敏捷制造、精益生产、业务流程重组等;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优化和企业运作效率的改善方面,相关的研究有供应链建模方法、存货制度、柔性制造系统、作业调度、牛鞭效应、全面质量管理等。从研究侧重点来看表明中国企业运作管理水平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中国理论研究还不能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②市场营销是国内外差距较大的分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进入全面的买方市场,而企业面对的是成熟的消费者群体,这一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最近10年发表的文章来看,国外在传统的品牌营销、渠道策略、广告促销等研究方面趋于稳定,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一对一营销、客户资产、客户生命周期、体验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成为研究较多的热点;从国内情况来看,发表文章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广告、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另外在理论界也引入了一些新兴的营销概念,比如绿色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等,但相关文章题目和摘要表明,多数新兴的营销理念为介绍和综述性的,与实际联系的较少。③项目管理是国内起步较晚的研究内容,分析国内外项目管理领域发表文章的题目和摘要认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复杂项目的集群管理、全球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侧重于对项目的整体运作;而国内的检索结果表明项目的融资、安全施工、进度安排等方面发表文章较多,从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来看更侧重于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④技术管理、信息管理是国内外差距较小的分支。结合检索结果及对部分文献的阅读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紧密的一些热点也处于先进水平,例如国企改革、中小企业成长机理。

4提高我国工商管理水平的建议

课题组在总结研究最近10年来国内外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对加快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做出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1)从文章题目、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来看,国内比国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比如绿色营销、核心竞争力、跨国并购等领域的研究首先在国外形成热点,随后我国学者将相关理念引入并加以研究。国内在一些我国独有的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有特色,而多数管理理论则是在引进和消化西方文化及其管理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往往是国外形成热点后国内再引入。国内的管理学者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相关的热点持续深入地加以研究,这将有助于我国管理学科的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管理学各分支问相互渗透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又一特点。

论文的检索过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新技术对组织结构和商务模式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创新机制设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与营销结合的服务运作管理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的相互作用机制等。

3)国内外工商管理在研究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存在差别。

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引进和介绍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新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管理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研究应更多地关注管理实践,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强调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国内多是思辨研究,定性分析的较多,定量研究和试验性成果少。

4)分析所检索文章的题目、摘要及部分文章内容认为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理论性和学术性论文少于应用性、经验性的论文。

这表明工商管理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理论方法为主的阶段,缺乏结合我国实际的自主性学术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5)与国外相比国内工商管理学科有些分支没有自己的核心刊物。

比如企业文化、非营利组织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只能发表在一些综合性或者以其他领域为主的期刊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国内应加强期刊建设,建立相应的案例库和数据平台,为管理学学术交流提供很好的平台。

6)基于主题词检索对国内外的统计分析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形势政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要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要经常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形势政策教育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形势政策教育对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维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形势政策教育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灵活性比较大,变动大,不容易把握。概括起来,我认为形势政策教育有以下特点:

一、政策性强

形势政策教育,顾名思义,是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进行宣讲。宣传党的政策。讲形势的目的是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使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因此可以这样说,政策性是形势政策教育的生命。它从当前变化发展着的形势出发,让学生了解当前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背景,教育广大青年学子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珍惜改革开放成果,自觉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例如在宣讲建国55周年的巨大成就时,要重点宣讲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们国家发生的举世瞩目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还介绍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大学生中唱响祖国颂、改革开放颂、社会主义颂。

二、思想性强

如果说政策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那么思想性就是其灵魂。形势政策教育一定要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重要的是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促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真正做到人脑人心。例如,讲到时。要重点联系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伟大战略构想、“一国两制”的有关论述和关于和平解决的“八点主张”。对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都要力争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突出其政治思想性,使其真正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和渠道之一。

三、时代性强

时代性主要是说形势政策教育的时效性,形势政策教育一定要把最新的国内外形势及其发展动态告诉给学生。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息息相关,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方便、更快捷。形势政策教育的时代性可以理解为一个“新”字,这是其又一显著标志。例如讲伊拉克局势问题,不仅要把正在发展变化的事态告诉给学生,而且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分析预测它的发展趋势。这就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生动性。这也是形势政策教育富有生机和活力、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毋庸讳言,形势政策教育正是因其政策性强、思想性强、时代性强等特点,所以讲授要求也较高,难度比较大,对宣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要做好形势政策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系:

一、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形势政策教育政策性强、思想性强、理论性强,不好讲,讲不好,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纯粹的从理论到理论,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讲得太多了,学生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厌烦情绪。所以要坚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但同时也要避免另外一种错误倾向,只讲事实,不讲理论,就事论事,不善于分析、判断、归纳、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这就减弱了形势政策教育的战斗性,使其失去了灵魂。所以形势政策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实际,植根于现实,不能只搞空头的理论;同时,本课程一定要高于现实,不能就事论事,而应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在实际教育中,应多方收集资料,并尽可能地把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如在学习、宣讲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时,我着重讲授“从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执政水平的提高”,并编写有关宣讲材料发给学生。

二、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形势政策教育无庸置疑地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更是思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形势政策教育本身具有政策性、政治思想性,就是教书与育人二合一的体现。教书与育人,教书是起点,是传授知识、加强思想建设的手段;育人是其目的,是落脚点与归宿。这二者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想中存在一些问题,一部分同学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我在宣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争取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

三、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形势政策教育,毫无疑问,要传道、授业、解惑,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国内外的形势发展千变万化,我们不可能帮助学生去分析、了解所有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是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去认识纷繁复杂的形势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例如,在分析目前中日关系现状时,特别是日本篡改教科书等问题时,同学们群情激愤,我们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效果很好。

四、要把集中讲授与分组讨论结合起来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8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经济学家协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欧洲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我国存在着复杂且多样性的社会矛盾,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挑战。

如今,我国已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达4000美元。伴随着高等教育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大范围的争议局面就愈发明显;而国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均导致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社会上的不满情绪被放大。因此,出现在住房、腐败、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等问题上的矛盾成了此阶段的主要矛盾,呈现出多样性、激烈化、全面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矛盾被激化。但事实上,社会矛盾的激化正是下一轮改革的推动力。

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金融危机过后,依靠吸引外资以及出口这条路在我国显然已走不通。

由于我国在全球劳动分工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当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的表现非常突出之时,这就值得全球各类经济体反思: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确实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担忧,因此中国在国际上承受的压力迅速增大。而中国在外贸领域遇到的一系列摩擦和矛盾,都是因依赖于过去吸引投资用于出口所带来的。此模式若继续延续,势必会造成更大的国际矛盾。因此,利益的多元化,不仅要求中国妥善解决沿海及内地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要将产能充分利用,不断满足各类利益诉求,而非单纯考虑出口带来的利益。

30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依靠不断地改革,抓住每个时期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而取得了成就。如今,面对国内社会矛盾和国际压力,中国仍然需要进行改革。改革就是大规模的制度变迁,改革不是革命,不是把整个制度,而是在不改变现有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进行制度的改善,这是改革的本质。

当前,国内外形势较30年前有了巨大变化,因此,此轮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呈现新的特点:改革的方向和技术路线不明确、多元化导致社会争议增多、改革机制不同,以及以民生推动为主线。

中国过去改革的经验证明,改革需要经过一系列过渡性的制度安排方可成功。如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不能走回头路,而需要实施新的开放战略,即“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包括资本走出去与形而上的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就是要在全球范围之内配置资源,谋划解决我国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粮食的难题。当然,这不仅需要资本,还需要有国际化管理的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胸怀。其次,形而上学的走出去,就是思想、意识要走出去。在全球规则发生变化的时代,不仅需要人才、生意走出去,还需要让研究走出去。

此外,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学术的、理念的和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而我国的教育在国际化上还没有完全转向,如何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评判现行的国际制度,教育年轻人学会辩论,学会去说服别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亟须要做的。

同时,如何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制度制订过程中的讨论,关系到中国能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在国际上站得起来的大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订,在国际范围内据理力争,树立中国的理念,这是我国下一步要下大力气做的。

倘若要让国际社会承认中国名副其实的大国地位,就需要做到中国人在国际上具有发言权并具有绝对的说服力,同时,独特的管理方式、改革办法以及社会管理体制也是我们追求大国地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在国家全面复兴的过程当中,总结经验,营造新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在国际上具有感召力的新的价值观、新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术界作为改革先锋与带头人,在新改革、新开放过程中认真研究中国复杂、独特的经济现象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世界经济形势。为什么中国的货币总量世界第一,而人均GDP仍旧很低;为什么农民工可以进城务工,而不能得到长期的居住权,其子女不能在城市就读;为什么老百姓如此看重的土地和住房,却被一部分人当作投资、炒作的幌子一再囤积,诸如此类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并不都是简单地用市场经济的原则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切合国内当前经济形势的研究。同时,对于西方投资银行是否可以实行自营业务,利弊何在;资本该不该要管制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9篇

(一)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课程定位模糊等原因,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在师资队伍、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等软硬件方面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直接影响到教师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授课的师资力量明显薄弱。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多为党政干部且以兼职为主,他们本身有比较繁重的行政工作,在精力投入方面无法得到保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运行机制不合理,授课模式“重师轻生”

目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组织运行方式不够合理,大部分都是采取大课堂、专题报告的教学模式,互动很少,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和诉求,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通过课程改革前的问卷调查了解到,84%的学生不喜欢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原因是在于课程的授课模式不合理,让他们感到毫无兴趣。此外,关于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研究,李小琳、段素梅、严莹、孙洪艳均提到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授课模式存在仅课堂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知识接受效果差等问题。

(三)授课内容单调乏味,考核评价陈旧单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往多采用大班授课或专题讲座,授课内容多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忽视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特点,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与当前国内外形势、国家政策脱离,没有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相对落后。目前的考核形式大多是命题考查,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完成一篇论文或报告。然而,学生所交论文大多“移花接木”,罕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探究并理解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这种单调僵化的考核形式缺乏科学的评分依据,随意性较大,不能客观、准确地衡量学生对形势政策的分析能力与理解程度,更难以有效引导、调动学生关心国际形势、分析国家政策的积极性。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探索实践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部分高校开始积极探索、实践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借鉴。从2010年开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了改革,围绕设定的主题开展互动式教学,改革后,已有五届本科生,700多人次参与了这一课程,累计开展讨论课40多讲。改革后的课程模式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这一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乐于参与、持续受益的优质课程,也成为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现将其改革做法总结如下:

(一)丰富课程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主题

课程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对授课内容进行丰富:一是把课题的选择方向从一味的思想政治话题转向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授课内容的选择权,即在授课教师团队拟定的大课题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子课题进行研究。如“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大讨论”、“深浅纵谈城镇化”、“历届三中全会政策效果的评估研究”等讨论选题。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授课内容的选择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与专业知识背景,这样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理性并客观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如“解析现阶段通货膨胀成因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金砖四国经济增长模式与发展路径的异同分析”、“2012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解读”等讨论选题。

(二)改革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改革后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准备到课堂内容展示,再到课堂问答交流,学生成为了课程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围绕时事热点,选择恰当的讨论选题,通过由浅入深地递进式选题设计,实现了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引导课堂讨论,营造出开放、活跃、平等的课堂交流氛围;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们的展示、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此外,在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十分注重、提倡团队学习。在专业优先、兼顾兴趣的原则下,学生自由组建成为8-10人的学习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资料查找、数据分析、成果展示等学习任务,在实践中提升自主探究和协作创新的能力。在团队学习和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既分工明确又独立自主,互相配合互相学习,这种基于学习团队的教学模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题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动手实践、团队协作和组织策划能力。

(三)优化授课形式:学习团队作品展示

课程改革以授课形式作为切入点,鼓励学生采用情景展示、辩论赛、话剧、新闻会、相声、小品等情境式展示方式,以课程作品讨论作为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中心,通过生动和鲜活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兴趣,构建“以学生为本,启发互动”的授课形式。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依旧坚持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实际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北航经管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通过探索并实践多种展示方式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加强课程的趣味性,也为学生的展示交流提供了平台和空间。

(四)加强课程延续性:优秀成果转化发表

网络学习协作平台是北航经管学院形式与政策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网络学习协作平台,学生们可以在网上交流探究问题、解决办法与心得体会,分享课题研究成果,网络平台有效促进了“互帮互助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与此同时,学院刊物《观愿》还专门开辟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优秀论文板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教师还指导学生将其研究成果凝练成为主题明确、思路清晰、论证严谨的学术论文,并发表在相关刊物上。从北航经管学院的课程评价结果看,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评分从改革前年平均分72上升到改革后年的93分,在必修课中排名第三;其中,针对“开课必要性”一题,选择“十分有必要”的同学从12%上升到了97%。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生累计在各类期刊公开8篇,参加学术竞赛获奖多达31人次。此外,在学生的课程总结中,“喜爱”、“收获”、“感谢”成为了高频词汇,表明了学生对改革后课程具有很高的认同度。总体看来,北航经管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分别从丰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授课形势与加强课程延续性四个方面入手,以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全面、立体、综合的改革,从而有效提升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体系建设是巩固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首要前提

高校要充分意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强、易于操作的教学计划,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过程监督机制,确保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高校应制定健全、明晰的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和要求,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学校党委应明确课程的总体方向并发挥导向作用,同时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教务部门应在学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形势与政策这一公共必修课的突出地位,重视师资引育和课程教学研究,并对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学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应充分发掘资源,对课程的讲座报告、实践教育等环节提供支持;网络信息部门应在课程网站建设、课程信息、讲座报告宣传、成果转化推介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二)师资队伍建设是巩固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应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把教师质量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理想信念,确保课程教学的主旋律和正能量。此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政策性、时效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势必要求教师自觉关心国内外时事要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其次,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培育和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政治觉悟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高校应从政策上引导、鼓励更多地专任教师愿意投身该课程的教学科研活动,并对其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另一方面,针对校内师资队伍的不足,高校应安排专门的经费,从校外引进相关的专家、学者,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兼职教师,从而形成引育结合、专兼相辅的师资建设格局。

(三)模式与内容创新是巩固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核心动力

首先,高校应尝试互动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说教、照本宣科的陈旧模式,只有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讨论,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让学生在理论上知晓、在情理上认同、在实际中践行的教学效果。其次,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从而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践教育,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世界,开阔视野,亲身感受社会形势,实地调研政策效果,从而唤起学生的内心共鸣,真正理解、认同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最后,高校应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依据时事变化,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使得教学内容紧密契合当下的国内外实际,从而引导学生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国内外形势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形势与政策 教学创新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特殊性,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自1987年起,教育部决定在普通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教育必修课。2004年和教育部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强调,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纷纷贯穿和落实相关要求和精神,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大学生仅靠个人努力,难以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判断是非、准确把握方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面临的挑战,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问题,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幸福感,明确历史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因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够顺利推进,意义深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过时或者不是学生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和问题,讲授深度不够,导致学生上课不专业、不用心,反而更愿意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咨询,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单向理论灌输现象比较突出,教学模式单一,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不少教师教学欠缺方法和技巧,习惯于照本宣科,缺少丰富的影音图像等多媒体素材。而任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其本身已有繁琐的本职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很多任课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然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甚至是没有培训,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讲授得不够深刻,剖析得不够精辟。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措施

1.明确教学管理体制,规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全面组织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动态性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要求。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前都会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对各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考核上,既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又应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考核,避免使用单一的开、闭卷考试或单纯论文撰写形式,而将理论知识考试和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考核中,增加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评分[1]。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调查显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92%的学生选择参观考察、基层走访等,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实践[2]。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课时少、对象广,应当适当地将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真实感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成效,帮助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

3.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学习动力差。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3]。尽管有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因为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法枯燥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但这不代表学生不愿意了解时局,李静瑞的调查表明,有85.7%的男生和67.67%的女生在通过不同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形势与政策[4]。因此,要创新教学内容,仅靠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还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教学任务,充分调研,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紧扣大学生最关心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

4.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以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本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已不符合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采用形势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形式代替传统课堂讲授,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杰出人物、成功人士等做专题报告。同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方法上,变教为导,适当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由任课老师选定专题,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制作课件、备课、登台讲解,也可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影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重视网络舆论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开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平台,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形势与政策相关基本理论的宣传、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评析、人物访谈等,同时,开设问卷调查、论坛、群聊等,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施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学内容具有多变性,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当前高校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主要以辅导员兼职为主。然而多数辅导员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专业水平有限,并且日常工作事务繁琐,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开展学习。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培训制度,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构建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另外,将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感兴趣领域,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或专题集中精力钻研,而同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定期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深度,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研水平。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全面剖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拓思路,积极创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3.

[2]陈国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1):68-71.

[3]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上一篇:历史地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历史与社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