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04:52:40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应该突出专业和英语的结合,英语作为工具为专业服务。通过前几年的教学实践,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重点不突出:研究生英语过度强调专业词汇的掌握、英语长句的翻译,具体表现在采用陈旧范文式的教学。2)教学方式单一化: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以教师为主、研究生为辅,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最终导致研究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较低,普遍反映收获不大。3)教材内容的固定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固定的教材内容完全不能反映出这种变化的趋势,也不利用拓展其专业知识面。4)师资队伍薄弱:考虑该课程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安排一位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来授课,但每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的多样化需求。5)僵化的考核形式:研究生的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口语和英语交流能力,也有违将英语作为工具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宗旨。

二突出服务专业教育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上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训练研究生的朗读与准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通过大量的科技论文分析来让研究生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达到提高准确理解与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与参考文献的实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料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规范化和时间性,相关教学资料直接取自国际知名大学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部分内容和科技论文,参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内容节选)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内容节选)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现有6人,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经历,所有成员均从事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科研与教学),课堂教学分为6讲(每讲含4学时),研究生专题讲座(6学时),共计30学时。其内容与安排:1)科技文献翻译理论与方法;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系统专题;3)现代通信技术前沿专题;4)计算机通信网络前沿专题;5)英语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6)英语科技精读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专题讲解,结合专业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并相互提问。面向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它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英语科技文献的框架结构。以具体SCI检索英语论文为例,分析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从而引出论文的一般结构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组织研讨IMRaD结构的逻辑性分别与问题(why、what、how)之间是如何相互体现的?2)研讨如何丰富论文框架中的内容?以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为手段,以论文题目为向导,自我思考和回答论文的创新点,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提出各种组织论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备好所需的支撑材料(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3)研讨具体的写作技巧讲解,包含题目、摘要、引言和结果等部分如何写作,如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多使用现在时,引言中是否有足够的篇幅对论点和问题进行说明,来表示它们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课堂翻转变

研究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促成改变。1)在每讲当中,就是大约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其余时间留给有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专题报告,并且参考文献必须来自于IEEE的SCI检索论文(学校已购IEEE数据库)。这无形当中要求研究生将课后的功课做足,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借签国际会议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贴论文海报,使研究生之间提前熟悉报告内容,每个研究生做3~5分钟的presentation,即研究报告进展,报告后进入提问环节。在模拟国际会议期间,要求全程英语交流,该部分成绩计入总成绩。

四创新考核方式

传统考试考核方法没有体现出研究生应用能力素质,考虑到专业英语课程涉及听、说、读、写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在考核当中,试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presentation占总成绩的20%,英语科技论文写作占总成绩的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参考度。通过考核方式转变,强化英语作为工具服务于专业、科研的教学宗旨,同样也促进研究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极大地拓展了研究生的“四种能力”培养。6结束语教学团队既重视课程的教学,又重视教学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通过近几年硕士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回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为每年研究生发表SCI或EI检索论文数量较改革前增加近30%。2)通过专题讲座和文献的精读,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使毕业论文的质量有所提高。3)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极大地促进听、说、读、写多个方面的能力培养。4)通过科技文献案例教学,部分研究生和国外知名高校教授建立了学术探讨关系,并赴国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长句多、复句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特点之二是非限定动词尤其是分词使用频繁,常用形式主语和形式宾语、名词结构和被动语态使用频繁,复杂长句多,复合句多,每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大[3].例如:Gasabsorp-tionisanoperationinwhichagasmixtureiscontac-tedwithaliquidforthepurposesofpreferentiallydis-solvingoneormorecomponentsofthegasandtopro-videasolutionoftheseintheliquid.可译为气体吸收是这样一种操作:让气体混合物与液体接触,以使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优先溶解在液体中,并提供由这些组分和液体所形成的溶液.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学习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化学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化学专业的大学生选择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为了掌握国内外科学研究发展的最新趋势,研究生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为了提高课题组的国际知名度和个人毕业需要,研究生需要发表英文文章.没有考取研究生的化学系的学生有一部分迈入了化工公司的行列,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化工公司都有国际贸易,工作中能否看懂化学试剂的英文名字,能否与外国人流利的口头和邮件交流是这份工作的必备条件.所以不管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工作还是考研,在校阶段开展和学习化学化工专业英语都是有必要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提高阅读能力简单英语文章的阅读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专业英语文章的阅读是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大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会掌握专业英语术语多、合成新词多、前后缀多、缩略词多和非限定动词、名词结构、被动语态使用频繁等特点,并了解翻译英文文献时可以用顺译法、倒译法、分译法[4].通过专业英语翻译练习,大学生可以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以及广泛阅读各类英文文章的能力.在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仔细讲解了科技英语长句的特点和翻译技巧,这些教学内容为大学生日后考取研究生和阅读科技英语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英语论文的写作是每个研究生必须掌握的能力.由于科技专业英语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科技英语的写作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艺术性.而且专业英语的写作要注重逻辑思维,讲究语言上的规范,表达上的准确和文章的流畅性、确切性,也要注重明确、通顺、简练[5].专业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学生要积极地记背英语单词和习惯用法,注意平时积累.专业英语的写作可以选择写长句,如果学习了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之后,学生对化学词汇、长句子结构、反应方程式的表达以及专业英语文献的框架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会使专业英语的写作由青涩变得轻松.一篇完整的专业英语文献要包括:title题目、authorandaddress作者和通信地址、abstract摘要、keywords关键词、introduction引言、experimental实验步骤、resultsanddiscussion结果和讨论、conclusion结论、ac-knowledgement致谢、reference引用文献这几大块[6].所以英语专业文章的写作可以采用填框式写作法,这对初次写作英语论文的学生来说目标清晰,容易下手,降低了写作难度.英语论文的写作离不开长句,在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了专业英语长句和化学方程式的写作练习.这些教学内容为学生日后科技英语写作打下了初步基础.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之改进

感官与思维相结合教学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词汇量大,化合物英语名称及命名规则部分就需要6~10个课时才能讲完讲透,而且内容琐碎、枯燥,缺少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学好专业英语需要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我们在教材以外,配合使用图片、原版的有关的英语短片,给予学生原汁原味的英语熏陶,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思维保持活跃,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我们在讲用电纺丝技术合成聚合物纤维时,实验的合成步骤复杂,学生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觉得抽象、难懂,我们就播放了电纺丝技术合成聚合物纤维的视频短片,我们将短片分段反复播放,由于有生动的画面形象,学生能够理解这段英语的大致意思,然后我们屏蔽英语原声,对学生按段进行分组,用英语来描述短片展示的过程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对用电纺丝技术合成聚合物纤维的实验步骤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感官与思维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在化学化工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学生的参与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为了避免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用刚学会的词语和词组搭配进行回答,强化学生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难度,由浅入深,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是培养互动式课堂教学氛围的重点[8].例如,在讲了无机化合物的命名之后,设计了一段对话:三位顾客来到一个化学化工试剂仪器商店里要买进行酸碱滴定实验的基本仪器和试剂,在这段对话中,他们会用到hydrochloricacid(盐酸)、sodiumhydroxide(氢氧化钠)、beaker(烧杯)、geiserburette(酸式滴定管)、mohrburette(碱式滴定管)、plasticsqueezebottle(洗瓶)、medi-cinedropper(胶头滴管)等词语.除此之外,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分组小比赛,以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的荣誉感促使学生积极准备,以比赛中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以故事或幽默短小笑话形式讲述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枯燥、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此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故事或幽默短小笑话作为课堂调节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9].例如,在讲无机化合物的命名时,我们讲了下面的故事:promethium(Pm,钷)来自希腊神话中上天偷火种献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比喻从原子反应堆产物里得到的钷,标志着人类进入原子时代.再如,tantalum(Ta,钽),niobium(Nb,铌)分别取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坦塔罗斯(Tanta-lus)及女神尼奥波(Niobe,坦塔罗斯神的女儿),比喻钽金属具有英雄的特征,能够抵抗酸碱的侵蚀以及铌、钽性质相似,矿物伴生,犹如父女一样亲密[10].这些化学小故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信心.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双语教学;民族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19-02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流合作日益频繁。而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技术的更新非常快。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要提高创新水平,必须跟踪、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开发更多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何全方位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对民族院校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通信类人才的目标,通信工程类专业加大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国际化的内涵有所忽视。要适应通信类企业国际化的需要,以培养通信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通信工程专业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国际化人才的内涵,放眼全球,积极开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视野[1-2]。本文根据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总结和分析了民族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改进教学的几点方法,以及切实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大于60%,有不少学生来自新疆、等偏远地区。这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基本上都是“哑巴英语”,英语水平较低。而来自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比较高。这样就造成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远。如何能两者兼顾,这是我们双语教学要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二)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

通信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学生们更多的是重视专业技术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英语这种语言工具,学习兴趣不大;认为英语在以后的工作中没有用的也大有人在。殊不知,大量的优秀仿真软件、前沿科技论文、芯片数据手册和优秀教材等都是用英文撰写的,如果没有通信专业词汇,很难读懂这些文献,也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学习了。而且,很多跨国公司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如果想进入跨国公司,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技能来考量的。因此,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双语教师匮乏

一个优秀的双语教师队伍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很多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只精通专业课,并不具备英语授课的能力。而其他问题,如双语课程的选择问题、英语教材的选择问题以及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问题等,也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

二、改进通信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结合民族院校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探索。

(一)增加专业英语课时,丰富课程内容

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大三上、下两个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每学期32个学时,增加了教学时间,加大了教学力度。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族院校来说,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工作中常用的英文技术标准、手册及芯片资料等内容的阅读能力培养上[3]。从每种类型的英文资料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学生认真讲解,达到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相应文献的目的。还补充了关于英文摘要、论文、求职信、简历等实用文体的写作技巧相关内容,满足了学生了解先进的通信技术又不乏实用性的需求[4-5]。为了方便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查找文献,我们还介绍了如何使用网上外文数据库检索文献和阅读英文文献的技巧等。

在“专业英语”的课堂上,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状况。教师作为引导者,主要讲解一些翻译、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作为主体,要参与进去,真正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去完成相应的任务。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捕捉新技术发展潮流的能力,我们开展了English oral presentation(英语口头报告)的活动。每一名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与通信相关的题目,自己查阅文献,用英语制作PPT并作口头报告,每个口头报告的时间是5分钟左右。其次,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翻译能力,我们开展了小组翻译的活动。教师从期刊、会议等数据库下载比较前沿和热门的科技论文,每组翻译一篇。学生抽签决定分组,5―6人一组,自己选出组长,由组长分配翻译任务并统稿,最后提交翻译好的论文,从小组中选出一名学生作一个英语汇报,向所有同学介绍这篇论文的内容。同组的同学会获得相同的分数。采用了这些方法之后,学生们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了,感兴趣了,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二)采用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

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差距过大,有的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很强,而有的学生连单词量都很小,我们采用了双语课程教学和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6-7]。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开设了电路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等双语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选用英文教材,课上完全是英语授课。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其他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中文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单词量,我们在所有的专业课上都采用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方法,每堂课给出3―5个跟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英语单词,讲解这些单词的含义。这样,在有语境的情况下,学生单词背得更快、记得更牢。而且,在专业课程中穿插英语知识,学生更容易感兴趣,教学效果很好。这种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方法适用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而且对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也不高,易于执行。另外,我们还编写了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教材(已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里面包含了所有专业课程所需要的英语词汇,中英文对照,既可以作为课堂双语教学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在这本书里面,我们还精心编写了如何撰写英语实验报告、英文论文摘要、英语论文等内容,并附有例文,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三)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

对于民族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设置了很多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设立了工作室,还组织了不少院级、校级的创新竞赛。在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也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在实验课上,我们鼓励有能力的学生用英语撰写实验报告,可以只写一篇或几篇英语实验报告,其余的用中文来写;也可以所有的实验报告都用英文来写。写英语实验报告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设计和实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设计完成一件产品,实现一定的功能。我们鼓励学生用英语来撰写产品说明书或实结报告。同样,用英语撰写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在工作室里,每一名指导教师可以指导5―6名学生,这些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我们在每一个工作室里定期开展seminar,如每一个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由学生用英语做PPT并作口头报告,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这项活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有外国专家学者参观工作室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能够用比较流利的英语介绍工作室的现状和自己的工作,并与外国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四)积极开展英语竞赛

我们在各种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英语小论文、英语实验报告的写作和科技文献的翻译,学生除了在该门课能获得加分之外,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竞赛评比。每一年学校都分别举办英语小论文、英语实验报告和科技文献翻译等英语竞赛,并评比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对于比赛获奖的英语小论文和科技文献翻译,将它们整理之后在校内出版。在学生报考研究生和找工作的过程中,这些出版的论文集可以证明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学生的面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在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采取双语教学改革实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所提高,知识面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外语水平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认为在考取研究生的面试和找工作的面试中,双语教学的成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玲,成运,刘建闽.关于在通信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9,(5).

[2]胡昊然,钱萌.通信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12,(4).

[3]罗婵,马宗方.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4).

[4]吴志敏,代玲莉.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

[5]央金卓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英

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6]李晓梅,刘玉彬,刘振天.试析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J].黑龙江

高教研究,2013,(8).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程数学;教学改革

1 工程数学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量不断增大,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数学系列课程是继高等数学之后又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主要包括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几乎所有的工科专业都要开设工程数学,如:电子技术、通信、机械设计、地质、能源等[1]。学习工程数学为工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所以工程数学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2 工程数学改革的必要性

2.1 存在问题

首先,授课时,从数学到数学的多,联系专业实例的少,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学生只记住相关知识,单纯应付考试,未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如果是单纯应付考试的教学,学生会因为单一的目标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工程数学本来与专业知识联系很紧密,但由于学生并未先接触专业知识所以并不十分明确工程数学的重要性,因为无法了解工程数学的魅力,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动力。当真正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工程数学的底子相对薄弱。最后,教师教学方法大部分比较传统,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还要做相应的改革。

2.2 必要性

时代的发展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式随之发生改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感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高等教育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2]。工程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的改革迫在眉睫。

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工程数学的主要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工程数学的特色和重要基础作用等等新问题又不断出现,这些都使得工程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 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凡是数学类课程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知识系统概念、公式、定理等多且繁杂,学生记忆难度较高;其次,学生认识不清楚工程数学课程和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再加上工程数学课课时较少,以为工程数学无关紧要,对工程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最后,教师单一的讲授方式,学生被动学习,致使教学效果不够好,学生一但开始觉得学不懂,很容易失去信心和兴趣。针对这些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可以采用多次重复循环联系法。包括几个要点:每次上课先复结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下课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讲授完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当堂做练习,并布置课后练习,每次作业批改并在课堂上讲解作业,课程的一章内容结束给学生小结,并上一次习题课,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做完后教师批改,相当于一次小测验。经过几次课堂和课后的练习及习题讲解,相信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记忆应该会比较深刻。

2)在工程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入本门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的应用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工程数学知识和专业课之间的紧密联系,知道工程数学课的重要性[3-5]。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 其主要的专业课程包括《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与工程数学知识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如《信号分析与处理》这门课程, 变量的变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号分析手段。如傅里叶级数、傅立叶变换等等, 是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中, 从而将时域中的信号分解成若干独立的部分。这门课程主要是运用了复变函数的知识以及高等数学里面的级数相关知识。在设计教案和安排作业等环节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工程数学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知识的联系, 增进学生对两个学科之间的认识和理解,也给学生足够的动力去重视这样的基础课程。

3)加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力度。为了减少学生被动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更多时候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多参杂一些教学专题演讲,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资料,做报告;另外还可以加强数学课程中的计算机应用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学生活动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和教师一起交流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的,最终让学生摆脱盲目学习到无心学习的恶性循环。

3.2 将专业英语知识带入工程数学课堂

学生英语学习时间较长,但看专业英语论文的时候,或自己写英文论文的能力仍然不强,学习的英语知识无用武之地。所以我觉得在除英语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加入一定量的相关英语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英语知识的接触,对提高学生英文水平也很有帮助,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英文。

参考文献:

[1] 梁少辉.工程数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 2012(21):139-140.

[2] 魏玉华.工程数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 考试, 2011(53):21-22.

[3] 温静,张斌,刘继发,尹秀玲.创新工程数学教学教法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0): 18-20.

[4] 李西洋.工程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 107-109.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模拟会议;口头报告;科技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77-05

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是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国际化视野下,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单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具备实际运用科技英语的能力,以满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鉴于此,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然而,阅读、写作科技英语论文,特别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对于许多研究生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究其原因是日常极少使用科技英语。以笔者所在的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硕士研究生的英语课程包括外语学院教师教授的144学时的“基础英语”和本学院专业课教师讲授的18学时的《专业英语》。可见,研究生所获得的交流技能与学时数未成正比,表明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形式需要改进。在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里提到,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翻译机械工程领域的英语文献和资料,掌握科技英语的表达方法,并加强学生的专业英语听、写作和说的能力”。这一教学目的严重滞后于研究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需求。同时,笔者所在学院机械工程领域研究生来自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过程装备与控制等不同专业,若仍采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即以科技英语文献材料为载体,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产生诸多问题。首先,因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很难兼顾广度与深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不平衡,教师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与实践性强的《专业英语》课程不适应。笔者所在的课程组藉着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自担任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以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课程中融合“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藉着“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这种实用性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熟悉国际学术会议流程,并在这种情景中使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信心被建立。本文组织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详细介绍实施“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具体方案;第四部分总结实施教学改革以来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五部分为结论。

一、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自身的认知结构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学习者通过其个体对某知识单元以往的经验,进行解释,从而由此知识种获得自己的内部表述,这样就内化了新的知识单元。探索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正是建基于这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专业英语》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模式取代了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教师灌输式和填鸭式讲授模式。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学习模式代替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样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这种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中起到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在学生的任何一个学习阶段以及就业后都会用到,也是中国研究生十分欠缺的。口头报告也是一项重要的可移植技能,如商务环境中的产品推介,在不同场合名字不同而已。在中国的教育中,由于教学资源不足,从小学到大学本科阶段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是教学班级编制中学生人数偏多,这就导致采取口头报告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主流形式,只能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偶尔采用。到了研究生阶段,相比以前的教育阶段而言,学生人数大幅下降,尤其是到了研究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之后,研究生有众多的课程可以选择,班级规模随之缩小,这样就可以采用小班授课,这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实行口头报告式教学创造了条件。因此,把对口头报告的了解与训练引入到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中,可使学生的口头报告训练转化为国际交流技能。

2.需求分析。研究生使用英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每一个专业领域中,一般都需要检索阅读新近发表的英文文献,从而熟悉自己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这里主要涉及到运用“读”的技能。二是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之后,完成此研究还需要最重要的一步,即将研究结果整理好并撰写英文科技论文,这里主要涉及到使用‘写’的能力。三是将自己所撰写的英文科技论文投稿到个人的研究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上,论文被录用后,需要参加学术会议,并参会做英文口头报告或墙报交流,报告结束后与同行专家用英文进行交流,这里主要是使用“听”和“说”的能力。绝大多数同学经历过大学四、六级英语以及考研英语,具备读写能力。但长期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较弱。为了确定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程的需求性,我们在课程开课之初进行了随机访谈,对象主要是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经数据统计后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这门课程时学习动机非常明确,都是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写作和交流技能得以提高,可为以后在工作中运用科技英语奠定基础。其中89%的学生提到他们选修该课的目的是为了撰写论文和学术交流,而这当中73%的学生提到他们的动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全面综合素质,而无明显学习动力仅仅只是为了修满学分的学生占2%。然而,部分同学错误以为中文写作加上金山快译或者百度翻译等就等同于专业英语写作。对于这部分同学,因着没有很有效的练习,在真正撰写英文科技论文时,他们显得无从下手;导致他们所撰写的英文科技论文语法和表达混乱,用词不当,逻辑混乱,前后矛盾。对于专业英语交流他们也会误以为只要提前预备好即可。以上需求分析结果表明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专业英语》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必需的前期准备课程。专业英语写作与交流能力也是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必备的一种语言应用技能,必须通过学生本人的不断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无法仅靠教师的讲解灌输培养。只有学生分享部分课堂时间,在各项语言实践活动中都能有积极参与的心态,不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如此,学生才有望全面提高其综合应用科技英语的能力。

3.教学模式的特点。基于多媒体教学和网络信息化的特点,笔者在《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藉着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是获得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真实自然且有意义的活动获得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模式具有交互式和任务型等特点。(1)交互式教学模式。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下实现的交互活动有三个层面,即学习者与机器间的交互、同学之间的交互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上在先修课程文献检索中所积累的知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在科技文献数据库中进行信息检索,然后泛读进行文献筛选,找出所需精文献后进行精读,完成文献综述型科技论文或课题背景下的研究进展型论文。并通过我们所建设的课程网站,学生注册用户后,可在网上递交论文及其所撰写的英文科技论文的摘要及全文,从而实现了人机交互。在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过程中,通过课程网站、QQ交流群、微博等交流平台,教师可将教学安排和学习要求给学生;通过这些交流方式,学生也可把自己对学习专业英语的需求和建议反馈给教师。这样,学生的需求和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予以充分考虑,从而就教学内容的安排及其难易程度及时进行调整。比如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体现专业英语的时效性,使课堂得以丰富,在科技文献的具体案例讲解时,我们尝试就最新发表在机械工程领域的权威期刊的英文科技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并依据这样的具体案例,使学生阅读专业英语的技巧和写作能力得到培养,这得益于通过案例呈现了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框架结构,和学生一起学习并分析文中的用词和表达及逻辑与推理,讲解文中的数据展示方法和分析结果的思路。同学之间的交互过程主要体现在同学们在小组讨论时观点的交流和碰撞、需要团结与协作完成小组作业以及评阅其他小组成员或自己小组成员的论文等过程中。比如以写作摘要为例,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基于建构在领会摘要写作格式和语言的基础上,在课后写作自己的英文科技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利用课外时间小组成员可通过聚集在一起就各自的论文进行相互讨论和修改,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也可通过网络进行,经过协作和讨论多次后,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学生就能掌握。基于相同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写作讨论和修改后,论文的各个部分可完成,从而形成一篇具有完整结构的论文,并最终定稿。然后学生基于所完成的书面论文,准备发言提纲,并就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上如何进行论文的交流发言进行准备。藉着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逐渐扩大协作学习的范围,且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活动的始终都在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协作过程中离不开交流这一最基本的环节,经过这样的实践后对写作专业英语论文学生就不会再有畏惧心理,这奠定了学生日后发展的基础。实践结果证明,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建构从而学习理论知识与这种三个层面的互动(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人机互动)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实际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得到培养。(2)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学习以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围绕各自在研究生阶段所要开展的课题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该模式有利于学生在模拟真实的项目中建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实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该模式指导下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在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课堂背景下,学生通过完成各项目,亲历国际会议的各环节,获得直观体验,全面锻炼英语听说读写译及跨文化交流等各项技能。

据此理念,我们取消了期末考试,而是设计一次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并围绕这个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制定了以下评估项目:项目①: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如学生进行文献检索,主要来源是具有权威性的英文科技文献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等,然后根据所检索文献的不同类型进行泛读或精读,从而进行信息加工;项目②:参与组织和筹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项目③:参加模拟国际学术会议;项目④:制作墙报(Poster)的效果;项目⑤: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结束后的学生自评。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后就自然完成了考试。项目驱动式教学最强调的是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主要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它的优势主要为合作式语言学习取代个体语言学习、培养实际能力代替获取书本知识、实践多项技能取代训练单项语言技能,体现了课堂语言教学的真实性和社会化。

二、课堂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至今已连续4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举办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以下简称模拟会议)4届,实践效果较好。模拟会议的操作过程包括会前准备、会议进行、会下交流和会后总结。

1.会前准备。实践表明,会前准备对模拟会议是否成功影响很大。在举办一次模拟会议之前,需要三个方面的预备工作,一是平时阶段的不断预备,二是模拟会议临近时的筹备,三是模拟会议举办时的最后预备。(1)常态化工作。为了使所举办的模拟会议达到良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准备就是牢固掌握《专业英语》的知识点及重要的词汇量。在模拟会议当中,学生能够进行一个综合训练,同时也能体现和提升学生使用专业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平时就让学生能够重视这种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以下几点认真仔细讲解给学生,并提出相应的要求以此进行经常性实践。第一将国际学术会议的具体活动内容、会议相关信息和获取渠道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以此查找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信息。第二将会议论文内容、格式要求、语言特点、投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尤其是专业学术论文的主体结构和写作技巧等认真详细地讲授给同学,并要求学生在撰写自己提交大会的论文摘要(300字左右)和全文(2000字左右)时,应结合各自已经在开展的或将要开展的课题。第三给学生讲解报告学术论文时如何开场与结束,让学生掌握交流学术论文时如何进行逻辑展开,避免照搬书面学术论文的框架,学生还应熟悉口头表达时的基本方法,这些都离不开学生在日常进行经常性实践。同时要求学生依据其所撰写的书面论文,预备论文交流时的提纲,并在会下进行会议论文宣读的模拟训练。第四向学生讲授如何就发言人的报告进行即席发问,作为报告人如何就这些问题进行回应,如果遇到问题无法回答时如何委婉地予以回避;同时会议主持人,由所安排的学生轮流担任,并要求他们对会议中的常用句式、术语、组织会议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工作等熟稔于心。所有这些内容讲授和实践,都是为能够顺利举办模拟国际会议进行准备。此外,在每学期的第一讲课中教师就要明确地提出期末将安排一次模拟会议,以此作为考查学生在本学期中综合训练成果。这样学生在本学期的各阶段学习中会产生压力并一直为此进行准备。(2)近期准备。近期准备可在课程进行约一半时开始,主要是成立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及会议主持组。由于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来自三个不同的专业,同学们的研究方向共通性较小,这样我们所组织的模拟会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跨学科特点,因此全班按专业方向分为6~7个小组。组委会一般由各组组长组成;学术委员会则由每组推举1名同学组成;会议主持组有4~6人,由学生自愿报名结合教师协调组成。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及会议主持组均有1名负责人,由选举产生,负责人负责安排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协作、控制各自小组的工作进度,并适时联络其他小组的负责人就有关事宜进行协调与衔接。表1总结了各组的职责。模拟会议的总策划由主讲教师担任,并具体负责制订评分标准、审定会议议程、讲评会议活动等。为达到真实效果,模拟会议的基本程序完全依据实际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的流程。(3)临场准备。临场准备比较简单,在正式开始模拟会议的前一天,由组委会负责对场地进行布置,保证会议场地可正常使用,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调试到位,准备饮料(会间休息时饮用),最后确定大会议程等。

2.会议举行。正式开始会议后,由主持人发言宣布会议开始,然后开幕词由所邀请的学生扮演“嘉宾”致辞,接着主持人简单扼要地就2~3位主题发言人得情况进行介绍,邀请他们就共性较大、普适性较强的题目做15分钟左右的大会发言,并对观众的即席发问进行答辩。茶歇10分钟以后,开始分组会议报告。1~2名主持人配置在每个分会场,分会场的发言人报告论文并回答听众的提问,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最后,主持人邀请“嘉宾”致闭幕词,并宣布会议闭幕。从模拟会议顺利举办的角度来看,需要着重的工作有三方面:(1)主持人在会议中的发言。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交流活动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主持讨论会。所以在开始一场模式会议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介绍会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和主要责任。如整个会议的程序应在事先有充分的了解,所主持分会的发言顺序、发言人姓名、讲题都应熟记于心,通过宣布的信号就发言的时间进行控制。同时要求会议主持人应把握几个要素:一是掌握时间、催促发言、协调分歧、活跃气氛、维持秩序和总结归纳;二是训练主持人学习如何宣布开会、介绍和感谢发言人、问答讨论的组织、宣布中途休会或会议结束等一般程序。最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检索和练习,事先准备模拟会议的开幕词和闭幕词以及主持的句式和用语。以此能够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和技能[8]。(2)论文报告人的发言。国际会议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就是依据学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做报告,这也是模拟会议中的核心活动。因此,在模拟会议之前,教师就要分享在做研究报告时如何调整心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控制语速和语调。指导学生开场方法、逻辑展开方法、修正口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等,以及如何制作高质量的ppt。(3)即席发问与答辩。论文报告人做完学术报告后,一般应在所分配的交流时间里预留2~3分钟时间进行现场的问答和讨论。模拟会议在这一阶段可主要就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是听众在听完报告后会提问,二是报告人在听懂听众的提问后要善答问。为考察和训练报告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临变处理能力,要求听众根据一般性问题、异议性问题、资料性问题等类型积极提问。对于2~3分钟的即席发问与答辩过程,虽然时间很短,但学生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听又要说,既要思又要辩,这样问答双方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策略水平、临场经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可集中地被反映出来,因此也是作为一个重点在模拟会议中予以训练和考察。

3.会下交流。在实际的国际学术会议中,由于报告人做报告的时间有限,所以一般都会在会后安排许多实质性的交流活动,这种会后交流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而模拟会议毕竟只是《专业英语》课程的一部分,不可能连续几天开展。所以,会后交流这一环节如何才能安排好就很值得商讨。我们现在的做法为会间交谈及课外交往专门安排出专用时间。模拟会议的会间休息(Coffee Break),我们会准备一些茶点,意在制造出一种融洽轻松的环境。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交流中,例如选择交谈话题应如何操作,怎样加深话题,以及怎样进一步联系等,与评委、来宾或不同专业的同学深入交流。会议交流中有准备的宣讲与这种自由的交谈特点不同。通过这种交谈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其使用英语表达学术思想、交换专业信息的能力,同时他们与专业同行沟通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在实践中可得到提高。会议结束后,许多学生仍是兴致勃勃,因此颇受学生欢迎的是模拟会议的会下交流,同学们利用会下交流在课外继续交流、交往,使课外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为了配合模拟会议的活动,一些交流活动我们进行组织等,例如开展“English Corner”(英语角活动)等。

4.会后总结。举办模拟会议的宗旨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客观评价学生语言交流的效果。因此,在整个模拟会议中,我们重点的是在于评判和指导学生的会上做报告和会后交流的表达等,包含了模拟会议现场的评分、利用最后一节课进行集中讲评以及学生在模拟会议结束后的自我小结这三个方面。(1)现场评价。模拟会议举办时,有关专业导师、教授、主讲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会被专门邀请,一个评判小组就此形成。设计评分表,如表2所示,量化指标可避免主观随意性。而对于参与组委会、学术委员会和主持的同学根据表现进行评定,最多可有20分的附加分。评委评分之后,交专门工作人员汇总并排出名次,这名次就作为评定该生参加《专业英语》课程的一项学习成绩。(2)集中讲评。根据主讲教师在模拟会议举行当时的现场考察和实况记载,结合评委的评分和现场的评价,主讲教师在最后一节课开设专题,就模拟会议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表现,给予综合讲评。在教师的讲评中,最主要是评述不理想之处,侧重共性问题,避免指名道姓、举个例。使全体与会学生能举一反三,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进一步有所提高。结合单独通信,可较为直接地指出个别学生的不足之处。(3)自我小结。模拟会议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网站提交自我小结报告。学生重点就参加模拟会议的主要收获、体会和心得,以及改进模拟会议需要的意见和建议等形成自我小结报告。衡量举办该场模拟会议的效果、价值和意义都可建基于学生的自我小结。这也成为评价举办模拟会议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信息反馈渠道。

综上,模拟会议会后的这些总结工作能给此项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既得益于有特邀评委的协助,需要主讲教师的主持,更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模拟会议的效果及建议

1.模拟会议的效果与评价。截至2014年6月,我们已举办了4届模拟会议,参加会议的学生达160人,受到较广泛的好评。如同学反映说,参加学习《专业英语》课程时,特别是利用模拟会议的机会进行实践训练,学会了使用科技英语如何就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参加会议与组织会议的程序也熟悉了,体会了国际会议的氛围,总之获益良多。还有同学提到模拟会议口头报告帮助自己找到在演讲时的不足,是很好的经验积累。也有同学评价说将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论文写作和交流有机结合,专业而实用。据数据调查并统计发现,研究生通过模拟会议的练习,在3年时间里,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或在国际会议上做学术报告的同学占学习这门课程的全部学生的比例已至少有10%。通过对学习专业英语课程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共收到45份数据,统计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教学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益这一观点所有学生都赞同。其中73%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对个人今后的工作及科研有直接的帮助;7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反映真实情境,有很好的锻炼作用;15%的学生认为会努力争取机会参加国际会议交流,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将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中,融合基于项目的模拟会议,有利于把学生的真实需求与英语教学直接对接,不只是获取语言知识,更可获得语言技能,从而在实践中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将深刻理解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且不只在简单的英语交流层次上有这种理解,而是结合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既对英语语言产生深切感受,又能向更高更深层次在本专业的研究上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被拓展,学生探求、研究问题的能力被提升。

2.现存问题与改进意见。虽然模拟会议受到比较普遍的好评,但改进还需不断持续以不断更新。从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与一般的英语课相比,包括举办模拟会议在内的《专业英语》课程都具有语言技能综合、交流信息密集的特征,那么这门课要上好就有相当的难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投入其中;二是模拟会议的交流内容变为学术交流,不再是日常对话,这极大地挑战教师的知识面。要能讲授该门课程得心应手,教师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是必须的,还应当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的丰富经验,从而对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及科研情况有充分了解;三是有些学生欠缺基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甚至很少开口,觉得难为情,这给顺利开展本课程带来挑战;四是与一般的英语课相比,举办模拟会议增加了许多实践活动,活动经费就必不可少。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实际问题,笔者提出的建议如下:首先,对于教学过程授课教师应不断反思,自身的知识面教师不断拓展,学生不同专业领域的国际会议教师应多渠道关注并尽可能参加;在教学过程中,可同时协同相关专家共同参与。其次,在《专业英语》课程开设之前,可建议学生学习或选修公共演讲课,学生基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演讲技巧应形成良好的基础。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也可帮助他们适当操练常用句型,使他们的畏难情绪被克服,从而保证在模拟会议中他们有话可说,敢于开口踏出第一步,这样必然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为后续进步奠定良好开端。

实践表明,模拟会议利于调动学生构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基本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尤其是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和提高科技英语写作和学术英语交流技能,从而克服学生话语构建能力方面出现的僵化现象。“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体现在模拟会议的考核方式中,学生将来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工作所需的语言交际技能从中大获裨益。这种考核融合了“考”、“教”、“用”,在这样的考试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以重构。由于学生对这种形式的考核有很高的关注度,学生在此过程中的热情和能量教师可充分“利用”,从而寓“教”于“考”。因此,举办模拟会议对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译的英语综合语言技能,对学生使用英语作为交流媒介的效果进行全面考察而言,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事件表明,本文介绍的经验做法在较大范围内具备推广价值。

致谢:

本文作者在此感谢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四届全体研究生在研究生《专业英语》课堂上对于模拟会议口头报告教学方法改革的配合。

参考文献:

[1]苑洪亮,王怀民.探索开拓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空间的途径和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90-91.

[2]李代禧,刘媛.《科技英语》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3):110-112.

[3]Dupuy BC.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an it help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00,33(2):205-223.

[4]宋国治,杨云辉,王作为.结合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口头报告的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C].The 3rd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2012:1-4.

[5]梁文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模拟国际会议[J].消费导刊,2008,(3):18-19.

[6]梁砾文.项目驱动模式下的博士生公共英语教学――“博士研究生国际会议英语”课程的组织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2009,(5):100-103.

[7]张燕,章国英,李平,等.应用型课程“医学国际会议英语”的考核方式设计[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1498-1500.

[8]胡庚申.“语言+交流”(双外)教学法的具体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6):30-34.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最早记录使用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简称EAP)这一术语似乎是在1974年。在英国留学的海外学生为了能适应大学的专业课往往要参加学术英语培训课程。这样的需求使学术英语教学得以迅速发展。1975年在伯明翰大学举办了有关在英国接受高等教育海外留学生英语语言问题的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取名为《学术英语》。“EAP通常被定义为以帮助学习者用英语学习或从事研究为目标的英语教学。”。“学术英语指的是不仅仅以教授英语为目的,而且为学生的主流专业课程做准备的一种英语教学活动”。1989年英国学术英语讲师协会BALEAP(TheBritishAssociationofLecturesin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的成立标志着学术英语教学职业化的确立。英国学者哈钦森和沃特斯指出学术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通常发生在英语为外语的教学环境中。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大学英语学习已基本掌握基础英语。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作为本科阶段英语教学的延伸,完全具备了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条件。该课程有助于学生逐步过渡到能读懂相关专业英语资料及用英语表达自己学术观点。

2学术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国家教委早在1992年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中就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然而多年来研究生的英语教学并未与他们从事的专业学习直接挂钩,他们主要靠自己阅读英文学术文献和技术资料,遇到许多问题,所写的英文论文摘要和论文中错误较多。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以需为本”,针对研究生的需求培养研究生在本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

(1)现有英语教师能力结构的缺陷。比较好的方法就是直接用英语讲授专业课。这一教学模式能增加学习者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机会,能够提高专业英语的能力,可以做到英语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然而,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用英语讲授专业课重点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这要求师生双方不仅要有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用英语互相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但目前我国工科大学绝大多数研究生在入学时英语水平未能达到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或顺利阅读英文文献的水平。学术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向专业英语发展的机会,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读懂英文的专业文献,听懂英语学术讲座,能撰写论文或硕士论文英语摘要,并尝试着用英语撰写报告或学术论文。然而,教授学术英语的教师应不仅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目前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外语学院英美文学或英语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优势是英语语言功底扎实,语言表达流畅,完全能胜任英语基础教学,但学术英语要涉及到一些难懂的专业知识,讲授这样的课他们会感到信心不足。

(2)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课堂组织困境。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顾及到众多不同的专业,一个英语教学班中往往有好几个专业学生。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独特知识结构、英语专用词汇和惯用术语。在学术领域,隔行如隔山,例如,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要弄通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要比学习软件工程的研究生学会本专业的英语难得多。但英语与专业学科内容的结合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具备跟踪本专业本领域最新进展的能力,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这对英语教师来说则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研究生所学专业太多,教材内容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模式

解决上述的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不宜操之过急。科菲认为学术英语可分为两类,共核(commoncore)学术英语及特定学科(subject-specific)学术英语。布鲁把这两类描述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和特殊学术英语ESAP(EnglishforSpecificAcademicPurposes)。前者以所有学术交流中英语的共同特征为研究对象,后者则是以某一学术领域的题材为内容。根据在某工科大学从2011年起开始的硕士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我们提出以下的学术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分两阶段来组织、开展学术英语教学。

(1)共核学术英语教学。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上学期,注重共核学术英语的教学。选取一些专业性不太强的文章,内容包括专业文献综述和现代科技发展等融入到第一学年上学期读写译和视听说课程中。之所以选取这类文章是因为研究生现有的英语水平还达不到阅读或讨论英语纯学术性的文章。教学中所选用的材料虽然专业性不强但内容新颖,包涵有科技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术英语教学注重分析英语语言在表述专业学科知识中的特性。熟谙英语的专家学者在阅读学术文献时注重的是内容,但对于刚接触学术英语不久的研究生来说,不仅应读懂文献内容还要研究学习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句子和段落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组合形成一个逻辑的整体。如果在阅读英语资料时能留意语言结构,注意积累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就会迅速提高用英语进行学术表达的能力。英语教师丰富的语言知识使他们很容易把握学术文章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甚至在不十分熟悉专业的情况下也能帮助科研工作者修改英语论文。虽然他们难以做到用英语去讲授专业性强的文章,但经过努力他们还是可以讲授专业性不强的学术英语,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满足他们今后专业发展的需要,为今后顺利步入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做好铺垫。

(2)特定学科学术英语教学。第二阶段为第一学年下学期,教学转向特定学科学术英语,为研究生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科技翻译》和《国际会议交流英语》选修课。学生根据所学相近专业分班,例如,计算机,数学,通信工程,导航等。专业性强的《科技英语阅读及写作》课可以由具有不同专业背景、或者挑选科技素养相对较好的教师讲授。他们不仅熟谙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和前沿发展,而且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教学所选的论文摘要及学术论文均来自一流的国际刊物。通过向专业教师及高年级研究生咨询,保证所选的教学资料符合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

(3)学术英语教师的职责。虽然学术英语学时少、任务重,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教师只要讲清学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就可以了。直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不用思考就能明白课文,看似省时省力,但实际上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机会,不利于发展分析思维的能力,容易养成一种惰性。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并预测学生在语法或术语理解上可能会遇到的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预习,通过课堂交流练习的形式,例如,演讲、问答、辩论来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用实例说明因论文不符合写作规范,用词或语法错误导致内容表达不清,结果被出版单位退稿要求重新修改,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修改意见。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对问题做出反应,使他们始终沉浸在浓厚的学术英语氛围中,确保它们准确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等误解。教学中应该强调学生课下大量阅读英文文献。其实,要学会用英语撰写论文摘要或学术论文仅靠教师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十分有限,一个研究生如果不读上几十篇相关的英文文献是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论文来。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是学习论文写作最好的范例,学生在阅读了这样的论文后在写作时就可以模仿论文观点的组织与表达,篇章结构的安排、论文摘要、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的格式,从模仿范文逐步走向独立创作。例如,我们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数十篇英文论文摘要,梳理出常用的表达方式及篇章结构,了解英文论文摘要的特点及书写规范,提高了他们写作英文论文摘要的能力。学术英语阅读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读学写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4结语

读懂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并能用英语口头或笔头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是研究生在专业学习和科研中的基本要求。因此,研究生英语教学应突出学术性、科技性的实用性,将专业知识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分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比较符合研究生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因贪多求快、食而不化而破坏学习机制的现象发生。学术英语的教与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都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工科大学尽快转变观念,课程设置要跟上时展的需要。目前不少高校教授研究生英语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学术英语的重要性,部分工科大学的英语教师甚至确定了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自学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注意积累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英语而且对所选的学科专业有所了解,逐渐从外行变为内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质量,为工科大学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前列奠定夯实的基础。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功利性;从众性;心理;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徐林菊(1984-),女,河南卫辉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助教。(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264-02

基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力系统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电力设备趋于国际化。电力行业加大了对电力专业掌握科技英语人才的需求,要求他们具备专业英语翻译、读懂电力设备英文说明书以及电力沟通等相关能力。因此,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具备电力专业英语知识对未来电力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针对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了学生的功利性、从众性心理,探析了电力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

一、电力专业英语学生的学习态度

文献[1-3]指出目前课堂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为:存在教学模式单一、任课教师不专业、考核方式不合理、使用教材不合适、讲授内容不新颖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专业英语学习现状差的原因包括: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电力专业英语不够重视,教学时数较少;教师对电力专业英语备课不足;学生课堂状态较差等。本文针对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态度,分析了学生学习电力专业英语的现状。

通常电力专业英语在大三的下半学期授课,而此时学生比较重视学习电力专业课程和考研知识,出现了部分学生翘课,或上课学习其他课程的现象。在电力专业英语课堂上,学生不带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不学习电力专业英语知识,而是将电力专业英语课堂作为其他专业课程和考研补助学习的时间,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打闹,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些现象都充分表明学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二、功利性、从众性心理

1.学生的功利性心理

《辞源》中功利解释为“功名利欲”,文献[4]认为功利是眼前的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功利化则是将功利追求或物质利益视为唯一的价值与行为标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从找工作的角度考虑,认为电力专业英语似乎对找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专业英语,应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学生从考研的角度考虑,专业英语对考研作用不大,从而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英语,且将专业英语课堂作为考研学英语的学习时间。学生从学分的角度考虑,选择电力专业英语就是为了增加相应的学分,认为专业英语通常为考查课,很容易得到相应的学分是选修电力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原因。

2.学生的从众性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大学生的从众性指的是人们在群众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是与大家安危同在的选择。学生在电力专业英语课堂上,认为大部分学生都在学习考研或专业主要课程,所以自己也不注意听讲专业英语知识,随波逐流;或者抱着教师如果批评,大家都会受到惩罚的心理而不去认真学习专业英语。

三、与学生心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从众性心理,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专业英语的正确的价值观,强调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其主动性。

1.树立学习专业英语的正确价值观

(1)从学生工作就业的心理出发。在电力专业英语的第一堂课向同学强调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性。第一,在发电厂或变电站中工作,需要操作相应的电力设备,而部分设备的开关是由英文表示的,因此读懂相应的英文很重要。第二,在国内智能电网的发展中,智能设备的研发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参考借鉴国外已研制出来的先进设备。而这些设备通常附带英文说明书,需要具备读懂英文说明书和按说明书操作的能力。第三,电力系统趋向智能化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国际之间必然会相互学习先进技术。国际的学术交流通常以英语为工具,除了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知识以外,电力专业英语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学生具备电力专业英语能力对从事电力事业来说十分重要。

学习电力专业英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读懂设备的英文说明书以及操作和注意事项。因此,学生需掌握电力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科技英语应用的能力,以及电力专业英语表达、听说、读写、交流的能力。

(2)从学生考研的心理出发。电力专业英语是学生继续深造的基础,在EI、SCI期刊发表电力科技英语论文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电力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资料的交流主要靠使用英语获得最新的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和最新学科研究动向。在申报国家奖项、专利申请时也需要用英语表达。因此,应使学生树立起学习专业英语的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盲目性和从众性的学习。

2.新颖的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解专业课相关的电力英语知识外,还应把使用国内外电力系统最新发展状态等相关资料,电力设备的英语说明书,EI或SCI等相关期刊上的文章作为课堂学习内容。

以电力系统最新发展的状态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相关的先进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电力专业英语介绍新兴事物。

给学生提供电力设备的英语说明书,指导学生使用电力专业英语表达电力设备的说明,读懂电力设备的英文说明书。这与学生毕业从事相关电力专业接近,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力专业英语的兴趣。

学生考研继续深造,在EI或SCI等相关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电力专业英语的词汇、句子结构的正确表达非常重要。在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上,给学生提取EI或SCI文章作为例子,强调不能临时从谷歌或CNKI翻译上随便提取词汇,说明那些英语专业词汇表达是不通用的;给学生讲解相关的专业词汇和相关专业英语文献的表达方法,使专业英语文章变成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不是中文的翻译。另外,文章的写法要符合科技英语文章的语法特点,强调科技英语文章的语法是符合英语通用的语法特点,语法的学习同样适应于一些考研的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语法表达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3.与学生心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大三学生想更多地学到满足工作和考研的相关知识,因此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增加与电力专业工作和考研知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1)电力专业英语学习实践的互动性。可以设定具体的电力应聘英语场景,分角色练习专业英语的表达。教师可以作为电力招聘者,而学生可以作为应聘者,用英语提问学生相关的电力知识内容;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特别是对电力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互动,并在互动中学到了相关的电力英语知识,满足了学生特定的学习心理需求。

要求学生制作关于电力设备的PPT,在课堂时间用电力专业英语介绍电力设备,且要求其他学生对所讲PPT进行提问,与所讲PPT的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对重要的电力专业术语、电力设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进行点评。加深学生对电力英语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电力专业英语实践能力。

设置电力行业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分成两组,用英语思考、分析问题。然后让两组学生用电力专业英语来解决问题,并且分析解决方法的异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电力相关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用电力专业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水平。电力专业英语学习实践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满足了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克服了从众性的心理,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2)课堂全程贯穿电力专业知识点的讲解。课堂全程贯穿电力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强调电力专业词汇、科技电力英语语法特点、电力专业英语的翻译与表达、科技电力专业英语的写作方法等。

给学生放映相关的国外电力专业的英文表达讲座。要求学生仔细听讲座的英文表达,然后请学生用英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所听到的电力英语术语有哪些?英文讲座所要传递的电力信息是什么?是怎样用电力相关术语传递电力信息的?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将电力专业英语知识点渗透到课堂之上。

以SCI或EI的相关电力文章作为课堂内容,讲解电力专业英语写作的要素、写作的表达方法和语法特点。满足找工作和考研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对于文章中所涉及的长难句子的理解,先为学生讲解电力英语词汇与语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句子、阅读理解、准确翻译的能力。从每组学生中选出两个学生进行翻译,翻译过后,让其他同学对这两位同学翻译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

竞争性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电力专业英语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电力专业英语相关的知识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四、结束语

本文从学生心理角度探析了电力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学生因自身生存的需求学习专业英语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从众性。因此,在电力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需要,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将电力专业英语的知识点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电力专业英语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灿.电力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和考核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152-153.

[2]王雅宁.电力院校通信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8,(22):205-206.

[3]兰海燕,杜刚.电力类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组织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89-190.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字:科技英语翻译;科技英语文体特点;ESP教学;科技英语翻译语料库;

一、引言

科技全球化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中国与国外进行科技交流的频繁与密切,科技英语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科技成就的纽带。科技文体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被广泛应用于科技论文、科技著作和实验报告等各种文章中,已经成为各国进行科学技术交流的基本工具。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对国内和国际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国家高度重视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及科技英语翻译素质的提升,但是我国科技英语翻译依然任重道远。

二、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科技英语是英语的一种语体,一般是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英语。科技英语在内容、使用领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语言使用习惯,词汇、句法、修辞等方面独具特色,使其有别于一般文体。这使得科技英语专业性很强,被视为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具其独特性。科技英语翻译要求注重事实,逻辑关系清晰突出,文字简洁明了,数据精密准确,体现科技英语文体的科学、准确、严谨、客观的特征。

三、 科技英语翻译近十年研究现状

1. 研究重点

作者借助中国知网,对2003至2012年,以科技英语翻译为主题的相关文章进行模糊检索。收集文献共计1258篇,其中硕博论文76篇。其中13种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 (2010-2011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为标准) 38篇。从文献发文量来看,过去的10年间,我国科技英语翻译研究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具体年份的文献发文量详情(见图1)。

图 1 2003-2012年科技英语翻译发文量统计图

近十年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如下六个角度:

(1)科技翻译理论研究;

(2)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3)科技英语翻译文体特点的研究等;

(4)专业英语领域的科技英语翻译;

(5)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6)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科技英语翻译。从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维度来看,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呈现多元化,研究方向广泛,研究主题多样等特点。详情(见图2)

2.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研究

郑淑明(2011)指出了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是用实例分析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建立在以牺牲形式对等为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更侧重于语义对等的翻译策略。邹照兰 (2010)在“辩证逻辑学派方法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阐述了辩证逻辑学派的本质论,并通过例证及解释具体操作方法,研究了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以及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等四种辩证逻辑学派的方法论,以说明从事科技英语翻译时,深究其语言现象下辩证逻辑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王皓(2011)在“变译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中指出:“变译”指的是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而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是非完整性翻译。除上述理论之外,近十年来,已经涉及到翻译理论有功能对等理论,关联理论,图示理论,翻译补偿理论等。总体而言:科技英语翻译理论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角度,逐步发展到多学科交叉研究,不仅丰富了科技英语翻译的理论,而且为科技英语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注入了新的内容,提供与拓宽了新的视角;能够很好的结合科技英语翻译的实际需要。特别显示出翻译理论对于实践重要的指导作用。

3. 科技英语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研究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翻译过程可以定义为理解原文并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即语言使用的过程。因此翻译质量的优劣,翻译水平的高低与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密不可分。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不难得出,忠实和通顺是评价一篇科技英语翻译好坏的标准。李慧(2012)指出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处理,既要照顾到生物医学文体的特点,又要保持原文风格。李江春(2011)强调指出刘重德译学思想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启示。刘重德的“信、达、切”原则大多颇为推崇阐述为:信--信于内容,达--达如其分;切--切合风格。刘重德的“信、达、切”原则很好的阐释了忠实和通顺这两个标准。目前仍有众多的科技英语翻译论文关注与翻译的方法与策略,除了经典的汉译英,英汉互译策略外,人们对于方法的探讨日益细化。结合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注重多重翻译策略相结合。

4. 科技英语翻译文体特征的研究

科技英语文体特征既表现在词汇层,也表现在句法层。句法特征主要体现在:复杂长句多,名词化结构,被动语态频繁使用,隐喻方面。由图2 可以看出对于科技英语文体特征的研究颇为关注,如下进行具体阐述:

1)词汇层面相关文章共有129篇

词汇是翻译的基础。词义的确定对于翻译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科技词汇具有数量大、专业面广、增长速度快的特点。近十年来科技英语词汇的研究主要是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科技英语词汇的分类讨论:魏汝尧 (2009) 指出:科技英语所使用的词汇可以分为三种,即专业词汇、半专业词汇、普通词汇。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内,其具体含义呈现专业化的特点;

(2)科技英语词汇的来源与构词方式:鲍彬(2012)分析科技英语词汇中的类比现象;

(3)科技英语翻译术语研究:彭警(2011)进行科技新词语翻译的理论研究,试从语言学、翻译学、美学角度来分析科技新词语的特点、翻译原则以及翻译方法";

(4)综合角度研究科技英语词汇:王晓凤(2011)拟从认知心理和范畴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科技词汇的语言形式,试图找到科技词汇的范畴化动因及其范畴化过程中的语义认知特征。科技英语的词汇研究多元化,角度新颖,除传统规律的总结之外,从更新角度探索词汇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复杂长句多。由于科技英语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因此科技英语中的长句通常是一个句子中有几个并列的从句或分句,这些从句或分句之间相互依附,相互制约,形成了语言结构层次多,成分复杂,修饰语多的长句,这无疑会造成理解和翻译上的困难。因此,对科技工作者来说,科技英语长句的翻译就显得越发重要。对于长句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综述科技英语句法的特征,刘亚娜(2011)分析科技英语中长句的句法结构及翻译;

2、从某一具体角度探析长句:余高峰(2012)探析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技巧

3,研究某一具体的句子,如定语从句等: 蒲筱梅(2010)研究了科技英语定语从句汉译的句法重构。整个关句子的研究角度细化。

3)名词化结构

R. Quirk(1973:27)在《当代英语语法》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中说:“人们会发现,科技文献中的语言与语法关系更为复杂,分句经常‘名词化’”。R. Quirk(1973:48)还提出:“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在科技英语中,因长句内涵丰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严谨,但名词优势在于可以使表达比较简洁,造句比较灵活,行文比较自然,也便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张莹 (2012) 将结合诸多例证,从顺应论的角度着手,讨论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语体中的功能,以期为名词化结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评价方法。名词化研究共70篇,主要研究方法都是从多个角度相结合进行研究,而非孤立研究名词化。

4)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 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句子使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可以更客观、准确地描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符合了科技英语讲究准确概念、客观内容、逻辑论证、规范语言的特点。因此较多采用被动语态。关于被动语态的研究共有38篇。相关研究与其他角度进行结合,研究内容深入。林春(2012 )“信、达、切”三字原则下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

5) 隐喻

据统计有69篇文章从隐喻角度来研究科技英语翻译。科技语篇既要求句子能包容大量信息, 又要求语言简练。语法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充分展现了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郭建红(2010) 探讨了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修辞目前从修辞角度来研究科技英语翻译还处在初级阶段,90%的文章仅是就隐喻一种修辞方法进行研究。

5. 专业科技英语领域的研究

专业科技英语占237篇,涵盖了船舶工程、航空航天、民航、船检、计算机、网络、信息、机械、建筑、煤炭、医学、农业、企业、林业、轻化工程、应用化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专业、化工、环境卫生、环境专业、机电、自动化、轮机、电气、机制工艺、轧制机械、水电工程、通信工程、矿业、冶金、有色冶金工程、石油地质、土木工程、热能、材料科学与工程、模具、水产科技、海洋科技、军事、制药工程、物流、电力、学科馆员、水利、园艺学、车辆工程、管理科学、GIS专业、制冷与空调专业、涂料工艺学、蜂学、包装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个人防护用品专业、药学、生物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动物医学、光学与电子学、合成氨工业、分子生物学、金融工程、商贸、电子商务、法律等67个专业的专业英语翻译研究。并且学者对于某一专业的研究,不仅局限于简单介绍,已经发展为与某一具体角度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具体,角度细化,对于教学等实际需要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邱大平(2012)与孙建成(2011)分别结合实例从词汇、句法方面的特征入手,详细阐述和分析了船舶工程专业与建筑工程专业汉英翻译的具体过程,探讨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郝雪婧(2010)研究了煤炭工业英语的特点。而煤炭工业英语属于科技英语范畴,涉及范围广、专业多,包括地质、采矿、机械、水利、农业、化工、冶炼、电力、运输、能源开发以及环保等各个专业, 文本内容形式涉及学术论文、技术报告、产品说明、法律条文、合同文本等, 具有文体质朴、陈述客观、言简意赅和形式规范的特征。陈玉莲 (2011)从模具领域缩略语类别多,交叉学科专业术语多,定义各种工艺过程的句型多,特殊句型多以及图表、符号、公式多等五个方面来探讨模具英语语言特点,提出翻译策略。冷冰冰 (2011)针对机制工艺英语的难点进行探讨,提出 “追求术语准确”、“把握英汉差异”、“重视逻辑分析”和 “建立批判意识”四个翻译策略。

6.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

对于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1) 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即教材的编译,韩子满 (2007) 提出要编写过程中,应保持现有教材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并力求创新,使教材充分体现科技翻译的特色,以符合新形势下科技翻译教学的需要;

2)科技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针

3)建设科技英语翻译语料库,便于相关译者与学生进行学习;

4)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置等。

7.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科技英语翻译

据统计,近年来相关科技英语翻译论文中涉及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进行研究的文章共8篇。3篇关于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介绍。任维平(2003)结合金山词霸软件的优势,指出金山词霸能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提供应用技巧;启耀文(2009)综述了多媒体技术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高飞雁(2009)讨论了计算机网络辅助下的科技英语翻译。其中关于TRADOS软件的相关研究的硕士论文5篇。郭传辉(2011)从匹配度角度对TRADOS翻译科技英语的译文质量进行测评,验证了 TRADOS 用于科技英语翻译的可靠程度;李伟(2012)结合自身实践,讨论了TRADOS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优缺点;阎珊(2012)从TRADOS软件应用、谷歌翻译、电脑词典软件与网络词典这三个方面,探讨现代化多种翻译工具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闫冰(2012)以一组契约/章程类文本翻译为案例,介绍了TRADOS如何在促进译者快速学习和提高翻译产出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左庆昭(2012)研究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英汉科技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机辅翻译软件对英汉科技翻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受试人员对该类软件的态度和评价。从现代科技角度研究科技英语翻译十分活跃,研究集中在硕士论文中,多是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方面,并且对于TRADOS的各种研究颇受重视,其他多媒体的工具涉及较少。翻译产业的迅猛发展,翻译市场的巨大需求使现代化的翻译工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合理运用此类工具能够优化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效率。笔者认为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前景广阔,此方面的研究应引起高度重视。TRADOS 可广泛地应用于科技英语的翻译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译者应该学习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翻译工具,提升翻译能力与水平。

四、评述

第一、研究方向广泛、研究内容多样化、研究角度多元化、研究手段现代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研究方向方面:从2003年到2012年,关于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主题涵盖了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技英语翻译的人才培养,科技英语翻译的课程设置,教材编译,语料库与科技英语翻译,现代科技与科技英语翻译,专业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科技英语翻译原则与方法等其他应用型研究;

2、研究的翻译形式有口译和笔译,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笔译和口译中,笔译研究占主导,但口译研究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3、研究对象既有学生也有教师、译者和译员,既有英语专业学生也有非英语专业学生、高职高专和社会成员。

4、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得增多;

5、研究角度涉及多领域、多学科,专业领域的科技英语分工细化;

6、科技英语翻译的文本形式多样化,从单纯的科技英语翻译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的赘述深入到其他科技英语文本形式的研究,诸如科技英语论文,科技英语标题,产品说明书等;

7、研究手段现代化。目前传统的纯人工翻译己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翻译或辅助翻译颇受亲睐。译员常用的包括各种电子词典、机器翻译软件及机辅网站等。这些工具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质量,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翻译时日后研究的热点领域。

第二、ESP教学的困境及发展趋势。ESP教学是培养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目前我国大学ESP 教学与研究现状不容乐观,问题较多。首先,整体上对于ESP 教学的定位不明确,教学大纲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其次,相应的ESP 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再者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ESP 教材混乱,缺乏体系,各高校大家教材多数是由教师个人资料的累积构成;此外,学生缺乏科技英语翻译实践的机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未来ESP教学的发展应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修订教材、改革考试项目等方面入手。加快 ESP 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教材编译应该汇聚国内外的ESP专家学者,兼顾出版实用性与时效性,加大教材的高科技信息容量。教师和学生作为ESP教学的双主体不容忽视。一方面,强化 ESP 师资力量,提供ESP教师更多的对外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建议安排一些能够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翻译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合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广泛交流与共享,强化学习效果。

第三、建立专业语料库,利用专业语料库和通用语料库以及语料库工具查找专业术语及短语。专业语料库不但是学生翻译时的主要工具,而且可以使学生很快了解核心术语,以及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的规律与特点。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根据科技发展,实时更新,动态发展该语料库。语料库可以帮助学生获悉真实语境下某个词的使用实例,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帮助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去发现与加深我们对语言及其规律的认识。教学生使用与建立语料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翻译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因此,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建立专业语料库,会使用语料库工具,并会用语料库解决翻译中的问题。

五、结语

科技英语作为中国对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信息比重大、质量高,传播速度快,篇幅短,针对性强。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应在考虑不同需求及侧重点时选用不同译法,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科技英语翻译在翻译市场上占据着很大比重。本文对于2003至2012年科技英语翻译发展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能够让学者更清晰了解研究现状与研究动态。希望本文对相关研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R.Quirk.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London: Longman, 1973.

[2]鲍彬.科技英语词汇中的类比现象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55 - 56.

[3]陈玉莲,模具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11(5): 4, 10-12.

[4]高飞雁, 刍议计算机网络辅助下的科技英语翻译[J]. 科技信息, 2009:534.

[5] 郭传辉. TRADOS翻译科技英语的质量测评[D].重庆:重庆大学, 2011.

[6]郭建红, 论科技英语名词化隐喻:语篇功能和认知效果[J]. 外国语文, 2010(4): 76 - 78.

[7]韩子满,论新科技英汉翻译教材的编写[J]. 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5): 51 - 55.

[8]郝雪婧, 煤炭工业英语的特点及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10(11): 12 - 15.

[9]扈耀文, 多媒体技术在科技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 2009: 197 - 199.

[10]冷冰冰.机制工艺英语的翻译难点及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11(8): 12 - 15.

[11]李慧.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12(5): 8 - 11.

[12]李江春.刘重德译学思想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启示[J]. 中国科技翻译, 2011(2): 33 - 36.

[13]李伟. Trados辅助翻译软件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D]. 上海: 华中师范大学,2012.

[14]林春,郭滨.“信、达、切”三字原则下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翻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44 - 345, 403.

[15]刘亚娜.科技英语中长句的句法结构及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130 - 132.

[16]彭警.科技英语新词语的翻译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17]蒲筱梅,科技英语定语从句汉译的句法重构[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8): 91 - 93.

[18]邱大平,刘光亚. 船舶工程专业英语特点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 2012(5): 1 - 4.

[19]孙建成, 韩颖, 刘占省. 建筑工程专业汉英翻译方法和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 2011(2): 13 - 16.

[20]任维平, 金山词霸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技巧[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8):63 - 64.

[21]王皓.变译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翻译2011(5): 60 - 62.

[22]王晓凤,张建伟. 科技词汇的范畴化动因及其语义认知与翻译[J]. 科技英语翻译, 2011.

[23]魏汝尧,李丹. 科技英语(EST)理论与实践初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4]闫冰, TRADOS在促进译者快速学习和提高翻译产出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25]阎姗.多种翻译工具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运用[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26]张莹,郭滨.对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的顺应性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69 - 371.

[27]余高峰.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技巧探析[J].中国科技翻译, 2012(8): 1 - 3.

[28]郑淑明,曹慧.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科技英语汉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2011(11): 18 - 20.

[29]邹照兰.辩证逻辑学派方法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翻译, 2010(8): 10 - 12.

[30]左庆昭,机辅翻译软件在英汉科技文本翻译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山东大学, 2012.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9篇

Abstract: The challenge of the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ests for postgraduate English level, thus the post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also needs further reform and perf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cademic English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in our college and to equip them with academic English skills match their education, the postgraduates' academic English learning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se, we carries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postgraduate academic English. In this paper,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evaluation system, creating learning platform, teachers' training and practice effect are summarized.

关键词: 研究生英语;学术英语;需求分析;课程体系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nglish;academic English;requirements analysis;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179-02

0 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声音依然微弱,究其原因,这并非是单纯学术研究水平问题所造成的,英语能力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用英语撰写论文、发表演讲、参加讨论的能力依然薄弱,这无疑成为制约中国学者国际话语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后备军,如何尽快提高他们在学术英语方面的写作、文献阅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基于此种背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能力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1 我国高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现状及突出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通常都是开设一年的研究生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依然是强化研究生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语言技能,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本科时类似,即对词汇、语法、课文结构进行反复的操练,教学内容不外乎是一般话题的听说、写作,普通英文题材的阅读,与研究生的专业、学术方面关联不大。教学内容的重复和教学手段的单一使研究生们普遍感到厌倦与懈怠,同时也导致研究生普遍缺乏专业相关的学术能力和素质,具体表现在无法用英语准确地翻译自己学位论文的摘要、学术会议上听不懂专业学术报告、无法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英语这门课程对研究生来说,只是为了拿学分拿学位而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拓展或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如何在通过仅开设一年的研究生英语课程后,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长期以来研究生英语一直被视为一门素质课程,英语本身很强的工具性特点却被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主要目的是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提高国际竞争力,只培养研究生一般的听说读写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要用英语来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让学生结合专业学习英语,也就是说要提高他们用英语开展学术研究和专业工作的能力[1]。而我国现行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长期坚持基础教育,教学重点一直是强化研究生的一般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根据研究生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拓宽他们的学术视野,提升他们专业学习及科研的能力,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社会和研究生自身的需求。

2 学术英语课程建设

2.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基于需求分析[2]。为了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从通用英语向学术英语转变,首先,认真征求了各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深入到研究生及其导师中了解他们对英语的需求,并根据对我校2014级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教改小组的教师对原有的研究生基础英语课程体系进行了彻底地改革,进行了学术英语教学的试验。第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硕士研究生读写译》和《硕士研究生视听说》两门课程,教学素材主要包括符合医学学科特点的专业文献综述、经典的国际期刊以及医学科普类范文等一些专业性不太强的文章,让研究生熟悉并掌握在专业知识领域中带有特色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所选材料大多反映医学领域中的前沿信息和最新研究进展,符合医学研究生的专业需求,这样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一学年下学期开设《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英文专业文献阅读》等课程,研究生可以从中任选两门进行学习。整个课程设置涵盖了学术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使用的学术论文均来自医学专业领域的知名国际学术刊物或会议,逐步提高研究生用英语作为工具来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2.2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是决定学术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部分。大部分研究生由于多年基础英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也就是说初步具备了运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因为我们以研究生的专业需求为中心,采用TBLT教学法、CBI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其学术英语水平,并鼓励他们把学到的学术英语知识用于自己的专业实践。《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鼓励每位研究生选取自己专业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进行翻译,每周翻译一部分。学生们翻译的论文既可以是自己导师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权威人士所撰写的关于医学专业的最新发展论文,也可以是自己正在撰写未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学生们自己结成学习小组,首先由组间成员相互批改每次的翻译,然后再交由任课教师进一步进行修改。课堂上教师集中讲解学生存在的典型错误,同时倾听学生在自己写作或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中出现的问题等。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但可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于大家提出的都是自己容易犯的错误,所以大家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学习兴趣高涨。《国际学术交流英语》课程教学中,让研究生自己模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全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查找会议信息,进行投稿,与会方通信联系等,课堂上学生借助PPT用英语宣读论文,即席对与论文相关的问题进行答辩,讨论交流等。通过这些实际演练,学生们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每个环节印象深刻,学术英语应用能力极大提高,而且提高了自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信心。

2.3 评估体系 对研究生的评定采取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70%,测试内容与学术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题型多样灵活,包括与医学话题相关的词汇、完形填空、阅读试题,医学英语论文标题优化、英汉摘要互译、社会医学热点问题写作等,综合考察研究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学术英语的能力水平。学生课堂上的发言,为学习小组成员批改作业的认真程度,模拟国际会议交流时的展示等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同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评估学术英语课程是否满足了研究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和期望,鼓励研究生对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利用专业软件分析研究生期末试卷的成绩,更准确地了解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的进步程度,从而对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绩效作出精准的评价。

2.4 创建学习平台 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3]。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可以引导他们利用网络上的学术英语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任课教师和同学的反馈及时反省、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同时,为了配合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教改小组的成员创建研究生外语学习网络平台,及时补充教学资源,主要包括:①学术英语听力学习中心。为研究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包括专题研讨、讲座和专业公开课的文字及音视频材料;②学术英语写作辅导中心。提供各种在线的学术写作课程,为研究生提供多方面的写作辅导,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学习;③学术英语资源共享中心。将学术英语的课程资源放置在共享中心,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同时增加学生讨论专区,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共性的问题。

2.5 师资培养 师资力量不足是学术英语教学建设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师都是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但是学术英语教学要求英语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英语功底,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学术英语涉及专业知识,即使是一般性的文献综述都有一定的难度,基础英语教师讲授学术英语课程无疑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研究生英语教学从基础英语到学术英语的顺利过渡,学术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根据研究生对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需求和期望,去各医学专业学院认真听专业课程,并且积极与各专业学院沟通交流,尝试编写了具备医学院校特色,并受到研究生好评的学术英语教材。通过编写教材,任课教师不但熟悉了医学学术英语的特点及其特定表达,更重要的是为学术英语课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与医学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积极主动参与他们的专业学术研讨活动,学术英语任课教师尝试将医学专业课程授课时用到的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学术英语读写译的课堂教学中,不但使研究生的学术英语能力提高,也极大提高了任课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术英语课程的顺利开展证明,具备扎实英语语言功底的基础英语教师只要勇于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找好切入点,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定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并完全胜任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3 结语

本项课程改革在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研究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研究生在医学专业方面的学术英语读写译能力,教学效果反响良好。实践证明,以研究生专业内容为依托的学术英语课程体系,不仅符合未来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有利于提升研究生专业学习及科研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科技人才。但是由于我校改革研究生英语教学,开展学术英语教学的时间不长,因此在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师资队伍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尽管在教改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困难,相信经过我们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未来一定会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学术英语教学队伍,为医学研究生将来从事科研与交流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 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2]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通信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CBI;ESP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23-04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到全国英语四、六级统考的影响,教学的重点长期集中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重点的EGP(通用英语)课程上,而四级后的英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变得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今天的高校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英语语言知识,传统的EGP课程中重复的语言知识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缺乏学习动力[2];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大学生在完成EGP课程学习后不进行后续英语学习,他们毕业时英语语言水平将大幅下降,并且他们所学的EGP课程的内容也将难以满足专业工作或学习研究对英语的要求。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的专业英语(Subject based English)和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的教学需求,更加重视培养大学生将英语语言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人才[3]。为了将各种学科知识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融合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ESP(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逐渐进入了英语教育者的视野,成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ESP课程在将学科知识和英语结合起来的同时,也给教育者带来了疑惑,是将课程内容翻译成英语来上专业课,还是通过用英语上课来学习点专业知识呢?从ESP课程的背景、内容和特征来看,ESP课程的使命既不是单纯的教授专业知识,也不是学习语言本身,而是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用英语作为工具来从事专业工作或进行相应专业科目的学习或研究的能力[4]。基于ESP课程教学的特点,源自美国的CBI教学(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理念主张为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视语言为内容的载体,将获取信息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综合运用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是适合于ESP课程的教学理念。本研究以CBI作为ESP教学指导理念,结合当前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构建网络视频学习平台、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和课堂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英语教学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一、ESP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ESP 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简称,译为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通过将英语和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某一领域内的英语语言技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5]。ESP课程的出现和形成与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交往不断扩大,在一些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需求随之增加,著名的语言学家Halliday在1964年首次提出了ESP 这一概念[6]。到了60年代后期,ESP教学理念在西方逐渐形成,并在全球的二语教学中被广泛接受。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由于应对全球化经济格局的需要, ESP教学成为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学开始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加入ESP课程,如金融英语、商务英语、管理英语、工程英语、医学英语等。通过对这些课程的性质分析,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从事某领域专业工作的能力,如涉外的接待、编写英文资料或报告等。这部分课程属于EOP(行业英语)课程,它们是ESP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EOP(行业英语)课程通常通过使用英文原版的专业教材,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或由中国教师用英文授课,为学生模拟出相应领域中涉外工作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实践能力。由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于EOP的需求增长明显,因此许多教育者和高校将ESP教学局限于EOP课程这一范围。ESP课程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它与某领域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但是这并不表示ESP课程等同于EOP课程,只为培养行业工作中的英语交际能力服务。Hutchinson 和Waters曾指出ESP课程应该包含培养行业交际能力的EOP课程,也应该包含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和研究能力的EAP(学术英语)课程[7]。从ESP教学的目的和社会需求来看,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大学培养的人才有强烈的出国深造或开展研究工作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开展专业学习和研究的学术英语能力也是我国高校ESP课程的任务之一。蔡基刚教授甚至认为EAP教学应当超越其他英语教学,成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EAP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8]。

EAP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活动提供所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其层次的不同,又可分为EGSP(一般学术英语)和ESAP(专业学术英语)[9]。EGSP课程侧重于教授学生参与学术活动所需的语言技巧,如学术听力、笔记速记、学术阅读等技能。涉及ESAP的语言技能看似简单,但是它们是运用英语开展学习和研究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英语教育中缺少的一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许多中国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刚到国外深造时,都会遇到听不懂老师说什么,读不懂专业文献的问题。ESAP课程则主要指不同学科的专业学术英语,如医学学术英语、计算机学术英语、工程学学术英语等,其主要的内容是学习专业术语和专业的学术交际语言。许多中国学生或学者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却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英语论文来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与国内 ESAP教学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联。

从ESP课程内容来看,无论是EOP, 还是ESAP或ESGP, 它们关注的中心不是语言本身,也不是语言的使用技巧,而是获得语言使用技巧的能力。这就要求ESP教学从语言使用的“目标情境”着手, 分析出交际所需的语言技能,通过语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ESP教学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应当尽可能地贴近或再现“目标情境”[10]。从ESP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不是语言知识点和学科知识点的获得,而是运用知识点的交际过程,因此课程的教学应当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实践,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应侧重于他们学习的过程。

二、CBI理念指导下的ESP教学特点

CBI是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简称,译为以内容为依托的语言教学,是一种通过学科内容教学达到外语学习目的的教学理念。CBI教学理念源自于20世纪加拿大在二语教学中尝试的“浸入式语言教学”(Immersion Education),此教学法获得成功后,美、英、澳等西方国家陆续试验推广,使之演变成CBI教学法。在ESP教学中运用CBI理念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二语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Krashen关于二语习得假说(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的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二语学习主要依靠两种途径,一是“learning”(学习),通过有意识的主动学习,来掌握相关的语言规则;二是“acquisition” (习得),通过在潜意识中构筑语言系统,从而完成二语的学习过程[11]。在使用二语交际过程中,交际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语言的习得而不是学习。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又进一步指出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意义的内容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二语的习得。CBI 教学模式将语言和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把英语学习的焦点从传统的单纯的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转移到通过学习真实的学科内容来掌握语言交际技能上来,更加注重语言教学中的“习得”,更加有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建构理论也为CBI用于ESP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知识构建的重要因素,将新知识的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 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12]。在运用CBI教学理念过程中,学科内容教学的引入,为语言学习带来了新的知识,避免了传统的EGP课程中教学围绕固定的知识点炒冷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弊端。同时这些学科知识又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联系,从而有利于ESP课程的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

运用CBI理念指导ESP课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ESP教学选择真实的材料,使教学传达有意义的信息,提高参加ESP课程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的效果。(2)教学围绕学科内容,开展语言应用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在“目标情境”中语言交际能力。(3)教学评价注重实践的过程和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语言知识点的掌握。运用CBI理念来指导ESP教学从理论上来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中,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充分发挥CBI理念的优点。放眼今天的世界,网络的功能和作用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在网络环境中,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凭借网络迅捷的交流沟通手段,以及其他先进的功能,能够有效地发挥CBI理念的优点,提高ESP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ESP“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网络视频学习平台

网络是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研究人员就如何使用网络来支持英语教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多种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这些平台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资源[13]。国内现有的四个主要的英语教学平台,“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新时代交互英语”,“大学体验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都是针对EGP教学而开发的,平台采用了单元式的设计,为传统教材的各单元补充教学资源,并且这些平台本身都是封闭的系统,无法根据ESP教学的需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为了使用网络来辅助ESP教学,就必须建立一个符合ESP教学需求的学习平台。ESP的教学涉及众多的科目,所以ESP学习平台不能采用单元式的结构来堆砌资源,而应当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按照不同科目的ESP教学需求,自由地添加学习资源。从CBI理念出发,ESP课程需要给学习者提供的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真实的学习材料,换言之就是英文的原版教材或学习素材。然而就当前国内出版界引进的原版教材而言,其数量和范围远远无法满足ESP教学的需求。另外作为ESP教学的主要力量的语言教师在讲解学科知识的时候必然无法达到专业教师的程度,不利于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于这些问题,网络资源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MOOC(慕课)逐渐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它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14]。这些MOOC课程与早期的公共课视频不

同,它们的基本特点是公开、免费、学科丰富。以著名的MOOC提供者Coursera公司为例,它联合了33 所世界著名高校,向全球68万名注册用户免费提供43门课程。除此之外,在世界范围内还有数十家公司和学术机构在为全球的学生们提供着数以百计的MOOC课程。用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免费获得相关专业的英文授课视频资料,这不仅为ESP课程供应了真实的教学素材,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聆听到大师的精辟讲解,减轻语言教师的压力和负担。ESP课程的教师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直接提供MOOC的视频,也可以提供视频的链接,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可以随时进行视频学习。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对教学视频做进一步的加工,根据不同的专业知识点,将课程视频截取成更短的片段,以微课的形式在网上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查找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二)创设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

教学中的评估环节是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15]。在传统的EGP教学中,语言知识点的获得是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评估主要采取以测试为形式的总结性评估。在CBI理念指导下的ESP教学与传统语言教学不同,它更加重视交际技能和实践能力,以测试为形式的总结性评估很难全面反映学习和教学的效果。此外,ESP课程的评估不是以“证明”为目的,而是为了通过评估找出问题,“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评估应当更加重视形成性评估,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师生互动、学习过程评价等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估[16]。然而,在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ESP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往往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针对每个学生完成形成性评估。

网络不仅能提供学习资源,还可以为ESP教学充当评估的平台。传统的语言教学平台的评估功能主要是完成总结性评估,也就是以测试的形式进行评估。而现在ESP教学需要在传统的教学评估平台基础上建立一个新型的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能够完成以下的评估任务:(1)对学生在网络视频学习平台上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为教师调整视频学习素材和学习任务提供参考信息。(2)对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为教师调整课堂教学和作业任务提供参考信息。(3)通过网络平台的通信功能,如电子邮箱、论坛或在线聊天功能,定时与学生就学习中的问题开展交流,及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和困惑等信息,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反馈。(4)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分并给予质性的评价,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5)学生在平台上对各个阶段的学习作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分析,掌握学生的动态,从学习者内部发掘教学需求,从而更加精确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或调整。

(三)强化课堂实践教学

在ESP教学中,大量使用了网络来辅助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必不可少。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师生互动,这为再现语言使用的“目标情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主要是讲解知识点,占据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用于听课的时间也占据了学生活动的主要部分,导致学生参与实践和师生互动严重缺乏。在CBI理念指导下的ESP课堂教学中,借助网络视频学习平台和网络形成性平台,教师和学生将知识点的教与学放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开展汇报展示,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等各种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安排组织课堂实践活动,给予评价和建议,管理课堂秩序。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调动各种资源保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体现出了CBI教学理念的核心思想。

(四)ESP“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在CBI理念指导下,本研究提出为ESP课程构建网络视频学习平台、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如图1)。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介绍ESP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学习过程,布置学生在网络视频学习平台上完成指定部分的专业知识学习,并在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上定时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

图1

其次,学生根据教师指示,自主完成视频学习,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通过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向教师反馈学习进度,参与讨论和交流。在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运用相关知识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完成课堂教学实践后,教师布置学生在网络形成性平台上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开展自评和互评。教师通过网络形成性平台对学生的学习作形成性评估,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学习,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课堂实践教学和网络视频学习作相应的调整,使其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相应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网络视频学习平台、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和课堂实践教学三者相辅相成,从不同方面充分发挥了CBI理念指导教学的各种优点,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ESP课程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一环正在快速发展。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围绕课本教学和知识点学习展开,难以适应ESP课程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借用CBI理念指导ESP课程教学,并结合当前大学外语教学的网络环境,提出构建网络视频学习平台、网络形成性评估平台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基于理论研究的教学模式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检验其合理性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使用网络来支持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技术上和经费保障上的问题,需要结合技术部门和行政部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蒙.CBI与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

2006,(2).

[2]戴炜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洪卫.ESP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8.

[5]程小川.关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的调查

及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11).

[6]Halliday,M.A.K.,Angus McIntosh,Peter Strevens.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New York:John Wiley,1964.

[7]Hutchinson,T.& A,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

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9]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0]严玲.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的“双主”模式[J].现代

传播,2010,(11).

[11]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

1982.

[12]雷春林.内容教学法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J].外语

电化教学,2006,(6).

[13]逯行,孙立会.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三角教学”模

型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0).

[14][英]斯蒂芬・哈格德.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

2014,(5).

[15]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Stufflebeam.D.L,Foley,W.J,Gephart,W.J,Guba,E.

G,Hammond,R.L,Merriman,H.O.Educational evalua-

tion and decision making[M].Itasca:Peacock

上一篇:计算机英语的论文范文 下一篇:英语专业导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