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02 16:18:29

竞技体育前景

竞技体育前景篇1

【关键词】情境 竞赛 情景 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我校烹饪专业在项目教学中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以情感教育为重心,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入职业情境、技能竞赛、知识情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融情于境,境中育情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激发乐学乐业情感。校园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优美的校园环境时时刻刻发挥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会使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乐趣。总之,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我们要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乐学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要做到“学海无涯乐作舟”,才能在学的大海中不断遨游向前。通过乐学可以延伸到乐业,乐事,甚至乐人生。

2.创造酒店岗位情境,培育学生爱岗敬业情感。中职烹饪专业项目化教学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模块进行开发与设计,充分利用学校实训中心进行合理设计,再现酒店厨房岗位情境。通过情境模拟,创造与现实工作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了解岗位能力和岗位职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

3.打造创业团队情境,激发学生团队创业情感。创业团队情境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建立优势互补的学习团队,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创业项目的学习模式。烹饪学习的形式要从团队创作向团队创业转变。教学中组建创业团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

“融情于境”,让学生的职业理想涌动在职业学习中,让学习的激情涌动在课堂学习中。“境中育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萌发乐业情感,培养爱岗敬业情感,激发团队创业情感。

二、融技于竞,竞中培技

1.自我竞赛,提高技艺。烹饪技能学习注重的是方法和技巧。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改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战胜自己,才是真正自强的人。如在学习月季花雕刻时,学生可以自己竞赛,当一朵花雕刻好后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刻下一朵月季花时要不断吸取教训,改正不足加以完善,雕刻好后要进行比较,不断地提高。通过不断自我比赛、自我评价、自我超越,可以使学习充满挑战和激情,真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师生竞赛,切磋技艺。中国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它告诉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超越老师,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之一。同时,在竞赛中教师素质的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会潜移默化的提升。

3.技能大赛,展示技艺。随着技能大赛体制的逐渐完善,形成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校级竞赛多个层次,为学生搭建展示技艺的平台。将技能竞赛的体系融入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展示技艺、展示自我,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对打造高效的课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融知于景,景中拓知

1.虚景传知——绘声绘色,寓教于乐。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烹饪项目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虚拟形式,绘声绘色地把专业知识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可以发挥寓教于乐的学习优势,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实景感知——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在烹饪项目化教学中,我们根据知识目标培养要求,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各种实践环节设计,可以让学生体验烹饪制作情景。烹饪教学中能够把简单的原料教出不平庸的知识,将复杂的流程梳理成操作规律知识,将深奥的原理剖析成易懂的常识,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体验中感受烹饪的文化内涵。

烹饪是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爱上知识的学习,把知识融入情景中,使单调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使深奥的技术变得简洁明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魅力无穷。

结论:在项目化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情境,改变学习方法,整合学习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提升,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伟.浅谈教学中的激励艺术[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7.

竞技体育前景篇2

【关键词】河北省;体育产业;现状;发展前景;机遇

引言

体育产业属于上游产业,它的关联产业很多,可以带动机械、纺织、电子、建筑、营养食品等等的制造业发展,也能够影响到保险、旅游、博彩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产值高,影响大。竞技体育是项具有国际化的体育产业,突破国界的束缚,竞技体育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全球性的经济活动。体育产业中的赞助业、体育彩票、体育活动经营等产业有助于聚集社会的闲散资金发展全民体育和竞技水平,对推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调研和文献查阅,首先阐述了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并且针对目前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特征,就其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面临的机遇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以期推动河北省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进而带动河北省经济的发展,给广大体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

1 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河北省体育俱乐部目前的发展现状。据体育局统计,河北省今年来共吸纳体育赞助资金747万元,同时还简称了河北保定女子乒乓球俱乐部、河北华威制药厂女子排球俱乐部等共计20多家省级体育俱乐部,对体育竞技市场进行了探索,为体育的无形资产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置。

1.2 河北省体育用品的制造行业发展现状。根据统计,河北省目前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有97家,涉及到各类体育用品、体育器材的制造和生产。像保定的长成合成橡胶有限公司、沧州的盐山津盐体育器材制造厂、飞尔达体育运动装备公司以及定州先锋体育器材制造公司等在国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目前体育用品制造业整体态势分布不均匀,而且相对规模不大。

1.3 河北省体育彩票行业的发展现状。根据河北省彩票中心的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河北省共销售体育彩票达50.63亿元,上缴的公益基金超过了12.5亿元,个人所得税也达到了1.5亿元,这在全国体彩销售中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虽然2012年有所下降,但是还是位于全国前十。

1.4 河北省体育健身馆的发展现状。从全国来看,我国目前有11个省建有20多个大型的健身场馆,各种健身途径超过1500种。河北省的体育健身馆的发展也非常完善,在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石家庄、沧州、邯郸等都已经建成全面体育的健身场馆。

1.5 河北省体育业产值的现状。自1999年,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体育产业2007-2012年发展规划》以来,河北的体育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2年,河北体育产业的产值为55亿元,占第三产业总产值的2%。根据预测,2013年底,河北省的体育经营业收入将超过65亿元,能够为国家带来5.3亿元的税收,为18万人提供就业岗位。但是河北省的体育产业相对于发达地区的浙江、广东等沿海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 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和前景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产业政策支持作为保证、体育产业向着竞赛表演市场发展、体育产业市场向着开放化发展以及体育产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四个方面出发,对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1 产业政策支持作为保证

早在1999年,河北省政府就制定了河北省未来五年的体育发展规划。2000年,河北政府制定出台的《河北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体育产业成为河北第三产业中的一个重点。2003年8越,河北政府下发的《关于进步加强新时期体育工作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体育产业的多样化、多元化,从多渠道去开拓体育产业的市场,并制定体育产业的目标。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河北省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政策较为宽松。

2.2 体育产业向着竞赛表演市场发展

从目前情况来看,体育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主要是竞技表演。竞技表演的市场发展会对健身娱乐、体育媒体、体育博彩、体育广告、无形资产等市场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中国,体育市场中介环节相对薄弱,而外国的中介集团或者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对中国体育市场进行了大面积的占领和垄断,这对河北省乃至全国的体育产业未来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2.3 体育产业市场向着开放化发展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河北省要发展体育产业就要以更开放的姿态加入到全球化国际竞争中。体育产业不仅要加强体育的竞技水平,还要改革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通过创新体制,打破垄断,降低壁垒,提高体育的竞争力,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4 体育产业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体育行业要注重体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多注重对中介人才和体育中介组织的培养。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去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人才,提高体育相关人员的职业水平。目前河北省内体育专业人才不多,而且都经验不足,并不具备与国际中介集团抗争的实力,所以政府要多进行保护以及重视人才的培养。

3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认清当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其遇到的问题,并且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寻求适合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对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景进行预测,进而推动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河北省经济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维宪,安殿英.加入WTO对河北省体育产业的影响[J].经济论坛. 2003(8):63-64.

[2] 王玉扩,郭化林,张炳森等.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0(1):58-59.

竞技体育前景篇3

关键词:文化安全 民族体育文化产业 风险 对策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期,国家安全工作进入敏感期。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从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在结构来看,国家文化安全由意识形态安全、公共文化安全、民族文化安全构成。深入考察文化安全视阈下的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从而提出维护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培育和提升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对策。[1]

一、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

全球化凸现了国家文化利益的战略地位,也加剧了国家间对文化利益的诉求与争夺,这是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现的全球化根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由于当今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这一观点也揭示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动和国际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复杂变化给我国文化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2]

经济全球化也加速了体育的全球化。这种发展趋势既促进了全球民族体育文化之间相互交流、交锋、交融的历史进程, 又导致了全球多元体育文化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风险也随之而来。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加速, 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着在原始农耕文明条件下所产生和适应的许多民族体育文化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如村寨、建筑、风俗等环境被破坏, 一些赋有民族体育文化的习俗、记忆、符号、技艺和礼仪等被漠视并逐渐消亡, 即使是最封闭、最古朴的村寨也充满了现代气息, 很多民族体育文化项目早已成为昨日黄花。例如,在我国古代,很多少数民族的恋爱、婚姻习俗就是以体育文化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倾诉的, 如拉祜族的射松鼠、苗族的“花山节”登山、布依族的“跳月”等等。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许多这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已被人们所冷落和遗忘。另外, 随着如奥运会、世界杯等世界赛事的盛行, 以及国际国内体育职业化发展,这使得许多新兴现代体育项目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爱好。现在即使是处于最边缘、最封闭、最富有原生态的民族农村地区, 青少年儿童喜欢的大多也都是一些如篮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台球等现代体育活动,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上, 也很难再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或游戏。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和提升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在促进世界文化竞争中的作用, 是维护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安全的重要选择。

二、文化安全视阈下发展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基本对策

第一,加强我国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建设。为了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发展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提升其竞争力,当务之急是加强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建设。这一建设的关键是创新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因此, 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中消费者心理,从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中精挑细选出特色鲜明的项目进行创新,使之在市场上适销对路。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和原材料来提升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注重把现代体育、音乐、舞蹈等元素融于民族体育文化中, 加大现代文化和高科技技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度, 提高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娱乐性、审美性、竞技性、观赏性和健身性等, 增强和提升民族体育文化项目在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使现代文化和高科技技术与传统文化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

第二,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当前,加快民族体育体育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特别是培养一些既具备现代体育经营管理能力, 又掌握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人才, 是促进当前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和培育与提升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化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要通过人才队伍建设, 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体育产业人才的急需,又要保证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长期有效供给,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用好人才, 管理好人才, 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三,推进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制度保障建设。政府应加强对居民体育公共服务的产品供给和激励机制建设, 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全民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在此基础上,鼓励、支持和引进其他非公有制投资主体进入该产业并成为独立产业体, 促进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企业及企业群的蓬勃发展,推动体育产业迅速发展, 培育和提升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我们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还要积极面向和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促进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安全。[3]

参考文献:

[1]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2]张世威、袁革、陈邦权:《文化安全视域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竞技体育前景篇4

论文摘要:假日体育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将体育旅游业和体育服务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体育产业系统,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

1 引言

“假日体育”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假日体育”引导市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体育市场的扩展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不断带来新的生机和商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假日体育”奠定了经济基础。体育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是拓展体育事业的最佳组合。新时期体育的“全景”在丰富,“界面”在扩展,对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工作者应站在体育之外思考体育、研究体育、发展体育。随着国家实行“双休日”、法定长假的延长,“假日体育经济”的出现,以此拉动内需,启动消费,为“假日体育”奠定了借鉴基础。假日体育经济是以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体育休闲产业系统。假日体育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体育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体育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2 假日体育消费与休闲体育产业的两个支柱

休闲体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体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体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消遣等休闲体育要求,被人们称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体育休闲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体育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体育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体育休闲还表现在体育教育、体育科技、体育文博等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体育旅游服务业和体育服务业等休闲体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体育消费的最好去处。

2.1 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体育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体育旅游这种休闲体育消费把体育旅游情结、体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群的喜爱。

2.1.1 生态体育旅游

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已经成为国际上近年新兴的热点旅游项目。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生态体育旅游,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体育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近几年,广东省清远市通过举办全国漂流大赛、全国龙舟锦标赛、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及成功申报全国“漂流之乡”,开创了生态体育品牌的先河。清远的生态体育资源异常丰富,为了把生态体育 资源的效益最大化,该市把以往功效比较单一的游乐项目,揉进体育运动的内容,使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发展体育结合起来,达到游乐与体育共同促进发展的目的。由于成本分摊,还有效降低了项目开发的成本。纯民族、原生态的体育项目已经作为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在昆明市逐步推广,昆明市石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相映成趣,进一步推动昆明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通过展示原生态的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增加昆明的体育旅游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昆明石林观光游览。

2.1.2 农闲体育旅游

农闲体育旅游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体育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举办草墩象棋大盘赛、象棋车轮战2人对弈10人、民族射箭、射驽、打弹弓、民族高跷竞速(双拐)赛、滚铁环绕标杆赛、草地排球赛、吊秋、磨担秋、空海模型表演、草地嗒嗒球赛、竹筏划水夺标赛、拉牛车比赛、老虎抱蛋、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体育文化习俗、体育舞蹈等。第二,耕作体验型体育旅游: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第三,主题教育型体育旅游: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人力划船、脚踏船、碰碰船、龙舟、船上垂钓;拖曳式降落伞;游艇;游泳;环水库徒步、自行车旅行;岸边垂钓;滑翔;滑草;果树迷宫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第四,疗养修身型体育旅游: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全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2.1.3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

我国有丰富的滨海体育旅游资源,滨海地带跨越温带以及压热带和热带3个温度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和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1996年滨海体育旅游者为520.8万人,到2000年已达1114.3万人。据初步调查,截止2005年12月31日,我国滨海景点150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有国务院公布的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胜区、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和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在我国1500多处滨海旅游景点中,滨海沙滩100多处。按资源类型分,具有273处主要景点,其中有45处海岸景点、15处最主要的岛屿的景点、8处奇特景点、19处比较重要的生态景点、5处海底景点、62处比较著名的山岳景点、以及119处比较有名的人文景点。目前以开发或部分开发的滨海人文景点、海岸景点、奇物景点和山丘景点共350处,大约占全部可开发景点的23.5%,2000年主要沿海城市接待海外体育旅游者达1330余万人。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根据海洋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争取到2030年使各类滨海体育旅游景点基本开发出来,使滨海体育旅游景点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现代化。在全国锦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海岛上形成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技术先进的海滨浴场、海上娱乐场、滨海旅游度假区;使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在产业规模、接待水平、创汇能力等方面跻身世界滨海体育旅游发达国家的行列。

2.2 体育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和体育中介业。在体育服务业中,健身娱乐业的规模在发达地区都超过了60%。而且中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平均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7.38%,潜力巨大。

2.2.1 体育健身娱乐业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基础性本体产业,也是支柱性的本体产业,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两大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加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研究刻不容缓,也是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需要。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以体育娱乐项目为中介,为参与活动者提供各种满足人们的健身娱乐需要劳务的第三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应该以体育技术、物质资料和资金为基本要素。因而体育健身娱乐业应该为实现体育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和提供体育健身娱乐劳务的行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第三产业的一般特点,如非实物性,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时性,非储备性,非转移性,严格被制约性等;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劳动本身的依赖性。劳务领域的特点之一是主要依靠劳动者本身的作用,依靠劳动者的“手艺”和思维能力。在体育健身娱乐业,对劳动者本身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劳务人员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消费者自己的技术、技巧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态度以及体育指导人员的指导能力都是这种依赖性的体现。第二,健身娱乐性。体育娱乐不象竞技那样对参加者技术要求过高,也不象一般的身体锻炼枯燥无味,体育娱乐融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在健身中娱乐,在娱乐中健身,是人们促进身体健康,满足身心享受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说体育娱乐讲究自娱自乐。第三,可替代性。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同一产业的产品成具有相同的性质,或者是同类产品。不同健身娱乐项目劳务的使用价值相同,即满足相同的健身娱乐的需要,因而在体育劳务内部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如徒手运动与到消费性场所运动之间,普通场所与高档场所之间以及不同项目之间都具有替代性。此外,一般的文化消费品需求弹性大,与体育劳务也存在替代关系。第四,趋众性。体育娱乐的趋众性是指体育健身娱乐产品具有大众的社会理想、民族习性以及他们的接受水平、期待视野、审美情趣的这一种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体育自身娱乐产品要最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其具体表现是,有意识地选取大众感兴趣的项目和内容,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赢得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此外,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说,“有些物品从一角度看是私人物品,从另一角度看是公共物品”。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出就属于这种物品,因而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出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涌现的一个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情趣为核心价值的新兴服务市场。它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活动社会化、产业化、消费化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动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

现代意义上的健身娱乐市场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市场的供给主体是各种类型的俱乐部,从此“俱乐部”和“会员制”构成了现代健身娱乐市场的最活跃主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巨大,这种休闲体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在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一枝独秀,在调查省市体育服务业的结果中,各项经济统计指标均超过体育服务业总体的50%以上,充分体现了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一跨世纪宏伟事业的成果。比如2002年北京市以健身娱乐业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共创收41.15亿元,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经营项目主要集中在游泳、保龄球、台球、乒乓球、网球、健美及棋类。同时北京市有关部门还在郊区县开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如滑雪、漂流、蹦极、划船、钓鱼、滑翔、远足登山等体育活动。截止到2005年,北京市的健身场所就已经达到了8000家,这还远远不够,今后我国还将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在政府政策放宽的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监管,像《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就对健身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规范,以避免健身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做到科学健身。

2.2.2 体育竞赛表演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是指各商业性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经营活动。要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鼓励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力争赞助费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试办奖励性竞猜活动,使竞赛活动增强娱乐性。借鉴国内外举办商业赛事的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发展竞赛产业的重点是竞技表演业和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主要包括:在训运动员参加的各类高水平商业性竞赛;退役优秀运动员从事的经营性体育表演。 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是指具有丰富经验的竞赛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组织编排以及场地器材等方式的劳务输出的服务行业。竞技表演业和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是现代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竞技表演业和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对当前我国训练竞赛体制改革,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竞赛表演产业,培育竞赛市场的过程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竞赛产业的规划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成立竞赛实体,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竞赛经营活动,为竞赛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确保竞赛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竞赛市场管理,引导竞赛产业和竞赛市场的健康发展。体育竞赛管理要走向法制化轨道。全国性竞赛将实施举办竞赛许可证制度。举办竞赛的许可证是从事竞赛产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凭证,任何从事竞赛产业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经所属体育行政部门批准,获得举办竞赛的许可证方可从事竞赛经营活动。

2.2.3 体育培训业

目前我国体育培训业逐步系统化、专业化,体育健身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许多高校和建设俱乐部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开设课外体育兴趣班和俱乐部体育健身活动,对学生和社会体育人员进行培训服务。有的高校开设身体素质辅导班,重点为体育差生进行培训与指导。许多高校面向社会、开办少儿游泳、足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训练班。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运动队培训及承办运动会等服务。例如,北京奥运之星体育培训中心是由首都体育学院的专项教师牵头,由各项目体育研究生具体负责的专业体育培训机构。中心主要从事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培训,现业务已经拓展到篮球、拓展培训、体育中考高考的赛前训练和辅导等项目。所聘教练员均为网球专业研究生,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资格证书,理论水平高,技术全面,教学经验丰富。此中心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数十期各项目的培训班,为数百名学员提供了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在北京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体育培训机构,并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体育培训业的超级航母。为丰富大中小学生业余生活,奥运之星体育培训中心应广大家长要求,特开办青少年网球班,在培训班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网球技战术,掌握正确的运动习惯,还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各项身体素质,进一步培养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十五”期间,江苏省体育培训业发展迅猛,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5.58万人,健身辅导站6000多个,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以提高人的体育技能为目的的各类体育培训班受到普遍欢迎。各地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的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

2.2.4 体育用品销售业

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体育用品销售业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大连市大港区体育用品的销售,绝大部分集中在体育用品专营商店中,有的也分布在大、中、小型百货商场(店)中。据调查,2005年末全区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达63个,从业人员436人,资产合计4821万元;2005年销售总额达到790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016万元,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了康威、李宁、健捷文体等经营规模较大的专营体育用品销售单位,销售品种包括体育服装、鞋帽、棋牌、球类、体育用具、健身器械等种类。同时,大港区许多商场(店)也兼营体育用品业务,其中一商友谊大港店就设有专门经营体育用品的部门。随着居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器材、服装等用品正在逐渐步入家庭。2005年海南体育用品销售业实现增加值0.13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6.5%。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品牌服装等体育用品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快速发展,形形的体育用品专卖店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拥有各种专营、兼营体育用品商店达到3亿多家。2003年底,江苏省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单位共有1300多家,从业人员为1.17万人,创造增加值10.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4%、14.66%。其中:专营体育用品销售单位数为700多家,创造增加值为4.21亿元,占体育用品销售业38.61%;其他体育用品销售单位数为650多家,创造增加值为11.62亿元,分别占体育用品销售业73.40%。目前,我我国体育用品业以制造为主、服务为辅,行业发展主要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知名企业较少,企业营销规模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振兴我国体育用品业,积极引导,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共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2.5 体育中介业

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在于体育中介巾场的发育程度,体育中介市场的发育程度又取决于职业体育市场的发育状况。我国的体育中介产业是近年来随着部分体育项目职业化改革的实践而开始起步的。休育产业的出现,从发展规律看,自然就要求体育市场的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快速的介入。体育中介产业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是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产物。而且体育经纪人在激励体育消费、繁荣和规范体育市场、以及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体育经纪人的成长,就没有体育市场的繁荣。当今世界各国在全球体育市场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经纪人素质的竞争,没有一流的体育经纪人队伍,就不会有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后发国家,我们必须加快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为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大发展,提供不町或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2003年,体育中介产业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已经展开。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从此,我国体育中介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将有了专门的培养基地。

3 假日体育消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体育经济,使体育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体育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体育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3.1 体育旅游产业水平不高

外出体育旅游是假日体育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体育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体育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体育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证。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体育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体育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体育休闲内涵。再次,各体育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体育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

3.2 体育消费者消费不成熟

一是体育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体育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体育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体育消费途径。二是体育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体育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3 休闲体育产业尚未开发

假日体育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体育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体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体育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体育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体育文化素质和专业体育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体育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参考文献:

[1] 刘晓. 我国假日经济与促进体育消费关系之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20-22.

[2] 林永革. 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5):26-28.

竞技体育前景篇5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思路

自2010年,我国教育部门颁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明确提出“将改革创新视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倡地方院校进行大胆实践及探索”,主张高职院校以改革体制机制为核心,深化关键环节及重要领域的改革进程,搭建完整的质量改革评价及考试招生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及方法的作用,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1]。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减轻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有力措施,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改变社会民生现状,真正意义上做到彻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由此可见,产教融合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发展职业教育及优化教学模式。鉴于此,该文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思路”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1促进产业发展

从本质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是有机整合现代产业体系及高职教育满足市场化接轨要求的过程。同时,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不仅能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复合型人才,更是加快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手段,换而言之培养兼顾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能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及发展现代化产业,符合产教融合市场化的要求[2]。此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现代服务行业及发展文化产业设计行业均无法脱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团队的支持。由此可见,加快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进程,方可实现产教融合市场化接轨的目标,培养出更多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所需要的高层次新型技术技能人才[3]。同时,除熟练掌握新型理论知识外,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必须灵活运用新型技术手段及了解新型设备的基本构造,进一步加快劳动力结构转型升级,真正意义上做到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任务。有研究资料显示,我国短期内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及新阶段,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及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支持,否则无法实现市场化融合的目标,说明产教融合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具备重要的实践作用。

1.2创新教学理念

名言有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球范围内国际间竞争以科技实力竞争为核心内容,而科技实力竞争的本质为人才竞争。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个国家迎来全新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大力推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国家战略,以达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例如:大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及健全教育体系,将其视为发展国家实体经济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力手段,有助于保持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不只是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更是国家实现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的重要平台,尤其是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能优化其专业课程。

1.3深化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间结合不密切的问题,尤其是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不相适应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而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彻底解决产教间不相融合的问题。同时,适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例无法脱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进程的支持,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能转变职业教育层次及类型,持续优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出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及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意义上做到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各个领域及社会经济产业链条[4]。此外,目前我国就业形势相对严峻,而建设全覆盖的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能实现再就业的目标。

2产教融合背景下建设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思路分析

2.1面向市场需求的实现

由于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建设无法脱离面向人才市场需求的支持,客观上要求相关高职院校立足于人才市场的基本情况,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使高职教育体系突出人才培养面向市场的特色,方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以某地区涉农院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其占据全国涉农高职院校排名较前年,包含极其特殊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及系统化教育理念,把握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核心,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扩大其市场发展前景,持续输送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此外,充分发挥农业实训教学科研基地的作用,大力推行方向定岗、平台教学及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注重整合师资力量

一般说来,教师不止肩负着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职责,更是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精神支持者。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大力建设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不得放松师资力量管理,着重强调合理整合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例如:以某高职院校为例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期间侧重于突出“整合师资力量及面向人才培养”的特色,调动教师团队及科研人才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逐一打造出动画分镜、现代汽车故障诊断、鞋类生产工艺及皮鞋结构设计等精品课程,真正意义上做到迎合时展潮流,向社会及市场输送更多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2.3加快课程改革的推行

产教融合市场化无法脱离高职教育改变课程内容的支持,而改革成败直接决定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建设可行性。由此可见,相关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化高职教育体系建设进程期间不得实行单一某一项改革,尽量实行整体化改革手段,包括面向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面向人才培养的师资整合及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等。例如:以面向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为例,将教材改革与教育体系、培养对象及师资力量相结合,促使课程改革符合产教融合市场化的要求。同时,秉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进程,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形成高教性、区域性及实践性的基础发展思路。

3结语

竞技体育前景篇6

体育报道中的“唯竞技体育现象”

从广义上讲,体育应包括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三个部分。我国在1995年分别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强调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及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切实执行体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前,我国广大新闻媒体对体育的报道,往往根据体育项目的普及程度、项目的特点以及体育报道带来的商业价值等方面来选择报道的内容,这样导致我国体育报道中竞技体育完全占主导而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被忽视的不平衡现象。

报刊“唯竞技体育现象”由来已久。自19世纪30年代以后,报刊便成为大众传播媒介,虽然电视、互联网的兴起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报刊以其自身的特点依然占据大众传播的主流。笔者对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多家报纸做出的调查数据显示,竞技体育新闻平均比率为83.56%,社会体育新闻平均比率为12.35%,而学校体育新闻则只有4.09%。因此,我们可以部分地观测到,“唯竞技体育现象”在报刊媒介中已经较为明显。

电视“唯竞技体育现象”表现突出。有关学者专门对体育新闻节目做过调查,发现在2006年的最后一周(12月25日至31日)中,cctv-5的体育新闻咨询节目《体育新闻》共播出134条新闻,其中竞技体育新闻为114条,占85.1%;其他诸如场馆建设、国际国内体育新闻评选等方面的13条,占9.7%;社会体育方面的只有7条,占5.2%。虽然其中并没有提到学校体育的占有情况,但是我们从百分比中可以看出其占有量不超过5%。

网络“唯竞技体育现象”发展到极端。相关数据显示,新华网、搜狐网和人民网中,所有链接都是竞技体育内容,没有任何链接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关。另外,笔者对多家新闻网站作出比较分析,除了“虎扑nba”有两条关于学校体育的新闻以外,其他所有新闻全部是竞技体育新闻。可见在网络媒体中,“唯竞技体育现象”已经占据主导位置。

从以上对三大媒体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竞技体育占据各媒体体育报道的绝对分量,有些媒体甚至将体育理解为竞技体育。因此,在我国整个媒介中“唯竞技体育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唯竞技体育现象”背景分析

竞技体育的泛娱乐化特性。竞技体育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它经历着由玩耍游戏竞技体育的演变过程,可见其最初便具有娱乐功能。目前我国体育大众传播的娱乐化倾向,在某种意义上是竞技体育泛娱乐化的文化景观。围绕着竞技赛事,强调的是体育故事、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传播挖掘;在传播符号的运用上,将语言符号的轻松诙谐、非语言符号的“夸张软化”等引入其中。加之竞技体育较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具有更强的激烈性、丰富性和悬念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宠儿。从早期的德国体育娱乐节目《夺标》到当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篮球公园》、《全明星猜想》等,处处可见体育娱乐化的印迹,这已经成为媒介传播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文化视野中的图景之一。

社会和媒体对体育认识的缺位。从受众的信息需求来看,竞技体育也比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更具有优势。受众通常关注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如对于足球迷来说,欧洲的五大联赛和世界杯显然要比某高校或社区举行的足球赛更具吸引力。体育新闻的受众多数为中青年男性,这一群体的心理更倾向于对抗性、竞争性和直观性,因此拥有这些特性的竞技体育对他们的吸引力将远远超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

除此以外,高收视率的广告收益和社会效益使各电视台盲目追随竞技体育而忽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媒介的报道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又误导了受众对体育及体育报道的认识,片面将竞技体育等同于体育,收视热情偏重于体育赛事等,因此形成了“唯竞技体育现象”的恶性循环。

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我国曾一度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及学校体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虽然以推动大众体育发展为目的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获得发展空间,但受到诸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步伐仍远远落后于竞技体育,从而在体育报道中自然会出现“唯竞技体育现象”。

解决“唯竞技体育现象”的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认识,加大政府和社会扶持力度。

倡导体育明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让一些知名的体育运动员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活动,如让体育明星参加社区体育比赛的揭幕式,参与社会体育比赛,到学校给学生上体育课等。

加大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投入。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城乡社区及学校体育设施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政府必须加大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投入,加大建设群众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力度,加大对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经费支持。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只有在有场地和有经费的前提下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给媒体提供足够多的新闻素材。

第二,创新报道机制,提升体育传媒工作者职业素养。

加强地方台对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报道。地方台应加强对本地的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和大众身边体育事件的报道,让群众广泛参与到社区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之中,形成积极参与广泛报道吸引眼球持续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开辟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专栏。可借鉴美国体育报道方式,设置针对学校体育报道的记者队伍,开设专门的学校体育专版。在多数的美国媒体中,报道中学、大学的篮球联赛、棒球联赛等,甚至辟出专版刊登学校体育的成绩和纪录已经成为媒介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我国在这点上,更应结合地区实际,构建专业性强、报道机制完善的传播体系。

改变传统的体育报道方式。体育传媒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鲜的、有趣的并能吸引大众的方式来报道体育新闻,转变以往单一的、套路化的报道方式。如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插入一些健身小方法或小窍门,结合群众和学生在实践中的运用,让群众学到日常的一些锻炼方法,使之在无形中关注到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认识到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是媒介经营遵循的客观规律。因此,充分发挥媒介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功能显得尤为突出。应使受众在满足欣赏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的同时,获得充分的社会体育方面的相关信息,以此培养受众科学全面的体育观,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

第三,丰富科研内涵,探索科学持续的报道理念。

体育实践活动离不开相关理论指导。目前存在的竞技体育报道占据主体,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报道相对弱化的现象,与学术界缺少这方面的研究和倡导也有一定关系。笔者在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时发现,涉及此类问题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缺少对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社会属性和传播现状的分析研究。因此,提高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寻求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大力倡导体育报道均衡化,形成报道观念和报道方式双项提升优势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版。

4.胡斌毅:《数字的魅力——北京奥运电视收视率分析》,《当代电视》,2008

(9)。

5.薛文婷:《体育新闻不等于竞技体育新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6)。

竞技体育前景篇7

关键词:奥运竞技体育;中国武术;生态类型;文化生存力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5-0051-04

文化人类学家们认为,生态类型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不可低估。生态类型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文化思想,造成了不同体育以及体育文化理念。

近年来,武术界不止一个学者从不同角度谈论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东方体育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其宏大、成熟、显扬,足以和西方体育大系统分庭抗礼;而中国武术是可与西方体育大系统相媲美、相抗礼的东方体育大系统的典型代表。

研究试图从生态类型发展的角度,在对比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的源起、现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武术在未来的文化生存能力。

1 产生于不同生态类型环境下的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对比

1.1 农耕文明环境下的中国武术

在农耕文明社会里,人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农业,人们与土地、自然紧密联系,依靠人力耕作,其收获主要受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人类从自然中获取维持生活所必需的食物、衣物和简单的工具。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华夏民族地处平原,这使得人与自然直接的、统一的关系被保存下来,自然界被看作是同人类生活不可分割、天然联系到一起的东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传统哲学更强调“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独特性,其文化传统由于具有久远的发展渊源和宽厚的社会存在基础,而呈现出巨大的惯性和社会裹抉力。其显型文化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体育内容的选择。而其隐形文化则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强大的内在制约作用,几乎影响到人们所有的选择和行为标准,因而全面地制约着中国传统体育的目的、地位、作用、内容以及方式方法。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中国武术带有明显的农耕社会络印,由于人们习惯于和谐,宁静及相对德定的生活方式,而不热衷于带有冒险、冲突和对抗性质的竞争活动,因此在中国占主要地位的不是竞技运动,而是注重自然、和谐、统一,讲究“内外兼修”、“养练结合”的中国武术。

“天人合一”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整体思维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整体思维,从事物发展的全面性考虑来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天人合一”就是把人置于自然之中,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与自然相对,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更强,没有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无从谈起。中华思维乃至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就是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尊崇自然、注重现实人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定位,重现实、轻鬼神和不追求彼岸世界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基调,由社会生活出发,引申出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思考,进而把对自然本质的认知和体察作为人类安身立命的价值依据。认识自然,依靠自然,讴歌自然,始终如一地与自然为邻为友,相感相通,和谐相处。从某种程度而言,整个中华文化正是在这一价值和道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因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伦理的总理念,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

中国这种“天人合一”传统文化这种注重和谐的特点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反映,具体到武术中,不仅强调练习时间、场所与大自然一致,而且更强调运动中自身的整体和谐、形神兼备。现在最常见的武术的概念“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别强调了武术“内外兼修”的特点。实际上,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对概念明确了内涵、外延及其上属概念就很完整了,其它无须赘述,但为什么对武术的概念却多余的加了一个“内外兼修”呢?其实,这里并非画蛇添足,而是着重强调,特别指出“内外兼修”是武术相对其它体育项目最突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内外兼修”也是中国各种传统文化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武术的“内外兼修”从整体而言指“德艺双修”,单从技术角度讲,即通常所说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其传统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1.2 工业文明环境下兴起的现代奥运竞技体育

产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一直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革命的完成,这一阶段主要以16世纪人文精神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萌芽为主要表征,形成了17世纪以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与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相比,工业文明的发展显得非常迅速,伴随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一次次飞跃,社会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8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第一台纺织机和蒸汽机的运转,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尤其是第三次产业革命是生产机械化、机电化向电子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飞跃,生产力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奥运竞技体育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它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奥运竞技体育为什么间断了1500多年呢?

这是由于西方文化决定的。西方文化的源头可追朔到奥运竞技体育的发源地一古希腊。希腊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背靠品都斯山脉,面对地中海。贫瘠的土地,海洋和山地恶劣的环境,促使古希腊人只有不断地抗争大自然,才能生存延续。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古希腊人与自然界之间那种原始的、不可分割的统一观念被打破,所以其哲学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斗争,人与人之间的对抗、竞争。“争天斗地”、“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对其最恰当的描述。在这种强调“天人对立”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通过竞技对抗,不断超越对手,挖掘自身运动极限的奥运竞技体育。

欧洲奴隶社会前期,古希腊曾创造了古代文化的高峰,公元前6世纪,古代奥运会发展到了黄金时期,但由于欧洲历史的动荡多变,随古希腊被马其顿征服及后来的罗马入侵,希腊文明逐渐衰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古罗马文化又兴盛起来,约两个世纪后,随罗马帝国的东西分裂,它也逐渐衰

落,后来,古奥运会也被强行禁止。公元476年,欧洲大陆随西罗马的灭亡、封建社会的开端,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体育运动受到严重摧残,发展极为缓慢,西方体育尚处在散乱无序的状态之中。欧洲随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后,西方文化及其近代体育呈上升发展的趋势,随着历史发展到19世纪,西方列强正是由于近代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而逐强盛,通过其竞争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一一侵略扩张,将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文化推向全世界。竞技体育也借此东风得到了世界性的发展,在法国教育家顾拜旦的不懈努力和精心筹划下,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奥运竞技体育是在西方文化中孕育出来的,西方文化的“天人对立”可以说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天人对立”认为,只有人才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的裁判者,自然界是没有价值的,其价值是以人的需要为前提的。这与奥运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追求精神基本一致,奥运竞技体育的核心和灵魂是竞争竞技,征服、战胜是其直接目标。

2 现阶段中国武术与奥运竞技体育文化生存力对比

2.1 现阶段中国武术的文化生存力

对“需要”理论的科学阐述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完成的。马克思认为,人类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人类社会的经济状况、生存环境及社会生活条件,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规定着人的需要。所以,需要是人类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并且它还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农耕文明环境,无疑是支撑武术不断成熟、发展的沃土,是促成中国武术文化性价值的不断充实和完善的社会基础。因此,在我国古代社会,武术用于用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修身、健身、娱乐的文化价值是相当实际与突出的。中国武术正是依托我国农耕文明相对较为稳定、休闲的社会背景而发展壮大。其价值体系、传承方式都非常适合我国的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环境背景,武术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是其它运动项目所无可替代的。

然而,明清两代,是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当封闭国门,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时,远在西端的欧亚大陆,新兴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正悄然兴起。“产业革命催化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宗法农业社会的中国也在劫难逃。中西方的冲突已成为不可避免之势。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以血与火的形式把中国文化推入了一个蜕变与新生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场冲突中,中国本分部分文化本位被丢失、被遗弃。中国武术文化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工业文明社会。

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建立,直接挑战武术价值取向,武术的那种言传身授、坐以论道等低效率的传承方式,以及武术运动注重和谐、注重过程等相对休闲的文化价值。例如:中国武术技击,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艰苦磨练才见成效,太浪费功夫,不适合现在事事讲求效率优先的快节奏的商品经济时代;再者,中国武术的许多技法极易致人伤残,又易被武德低的人所利用干违法之事,所以武术的技击功能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加之近代以来西方体育不断地倾销、我国国情的衰微、武术发展战略的一再失误,中国武术的生存方式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其生存的沃土正在日益地与其原始形态相脱离。另外,加之西方体育文化冲击,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整体上,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今天我们讨论武术文化的生存危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比较西方体育快速的发展而言。可以说,西方体育不仅仅是占领、更多地是抢占了中国武术市场的问题。

2.2 现阶段奥运竞技体育的文化生存力

奥运竞技体育,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更是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纵观奥运,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参赛国仅有13个,参赛人数仅为311人,比赛项目只有9个。巨额的大会开支甚至一度使奥运会面临难产的尴尬境地。然而,2004年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参赛代表团队发展到202个,几乎吸引了世界所有的国家和民族,参赛人数多达11000人,记者21500人,志愿者6万人,申请志愿者多达16万人。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奥林匹克运动从一个小规模的国际性运动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力量之一。原因是,工业文明环境下的西方竞技体育经济全球化带动的体育文化全球化。高度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是奥运竞技体育发展巨大成功的重要秘诀,然而,其并不局限于此,面对每一次比赛赛场内外激动人心的时刻,精明的西方人都不会放过,并不断的加以发挥和充实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不可否认,近代以来奥运竞技体育的发展是非常成功的。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探索中,奥运竞技体育,不论是从运动形式、产业形态还是文化理念上,都迅速地蔓延到世界各地,并为世界各个民族所接受、所推崇。这种工业文明环境下的体育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体育文化全球化趋势,是我们所无法抵制和避免的。

然而,就西方价值观念而言,它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关系上,这种价值观念过分强调“天人对立”,是个人主义放大的社会,排斥其他文化。表现在体育中就是通过人际问的争斗,永远争取第一,争取超越别人,显示出“我”的价值和能力,优胜劣汰,以打败他人为荣、为乐。这种价值观念由于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和金钱,最终会导致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和拜金主义等丑恶现象盛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毫无情份,精神生活变得空虚,人体运动中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却被忽略了。西方社会这种过分强调个性张扬,竞新求异,不畏极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对立的文化本质,以及运动员不择手段追逐巨额奖金,充当活广告等对物质享受方面的贪婪,使赛场演化出了一幕幕贿赂裁判、服用禁药、弄虚作假等严重背离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异化现象。而一旦这些行为失去伦理道德的制约和法律的管制,就极易造成人格的严重扭曲变形,导致个人或社会道德的衰败。正如顾拜旦所言:“竞争日益激烈,带来了越来越多腐败的危险。不加约束的竞争会给公正竞赛带来巨大的危险,造成了盲目的举动和猜疑,嫉妒、虚荣和不信任引起的糟糕气氛。这在社会各领域均可看到。体育运动也不可避免”。在体育运动异化产生的原因上,过分的竞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有竞争就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就会有两者之间的不平等。由于西方体育鼓励竞争,提倡超越对手,常常将竞技场上的佼佼者视为偶像,称之为英雄。因此运动员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过分追求竞技的胜负,竞争就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赛场变成了战场,两者之间的不平等也就越尖锐,从而造成人们从体育运动中被异化出去的现象。西方竞技体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正在困扰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

3 未来中国武术的文化生存力

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这是人类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代,人类缺乏科学知识,更无得心应手的工具器械,面对

强大的自然力,人类往往是束手无策,甚至是束手持毙,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的侵袭,人类不得不奋起抗争。于是就有了“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等哲学观念。这是时代的产物,无可厚非,从客观效果看,这种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智慧和才能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必须看到,当人类的力量,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力量提高到了当今的高度时,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讯经显示出对环境和资源巨大的支配力和破坏力。“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这种形势下,势必有一种更先进的文明――生态文明的出现。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从哲学上说是天人和谐、均衡、统一的宇宙观。同时,它又是辩证地从宏观、从整体上来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是东方哲人深邃智慧之结晶,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在现代武术体系中,中国武术完整地继承了这一特点。这种整体和谐已经超越了一般体育项目所讲的协调,它不仅是一种技术要领,更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理论,而支持这种理论的正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

生态文明环境下反映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与中国武术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表现的天人和谐、均衡、统一的宇宙观不谋而合。所以笔者认为:生态文明环境背景下正潜在着东方文化及中国武术发展的积极因素,是新的平衡的源泉,保证了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天人合一”高扬人和自然协调一致的致思方式和价值取向,而这是西方单纯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致思路径望尘莫及的。“天人合一”不仅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论”顽症的一剂良药,而且也是从现代文明过渡到后现代文明的哲学桥梁。随经济实力的增长,物质财富的丰富,当人们将难以承受由于过分强调竞争对抗而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开始厌恶那些为了现实功利而进行的片面追求比赛成绩,不顾人身健康的竞技体育时,将由以前一味强调竞争、对抗意识转变为向往自然、和谐、统一的体育。

4 结论

4.1 农耕文明环境下产生了中国武术,工业文明环境下兴起的现代奥运竞技体育;

4.2 现阶段在与外来文化冲突中,部分中国武术的文化本位被丢失、被遗弃;现阶段奥运竞技体育文化全球化趋势明显,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竞技体育前景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背景;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身体素质来决定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使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激发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在玩中提高体育素质能力,进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一、激发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1.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其个性和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学策略和教学要求不能一概而论。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标准,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体育的热情。比如在跑步测试的过程中,根据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3组,对于每一组的要求也不同,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将跑步的距离或时间要求高一些,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一组要求低一些,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类教学和测验,使达标率大大提高,学生在成功中享受体育课的兴趣。

2.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天性好动,所以对体育课非常喜欢和期待,但

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较为广泛,对于有趣的事物比较热衷,单一的体育课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体育热情降低。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趣味性的小游戏,丢手绢、踢毽子比赛、蒙眼抓人等都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在欢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身体素质。

3.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争强好胜心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一种方法手段,因此通过有竞争力的锻炼方式,能够突破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说,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分为4个队伍,进行50米的短跑比赛,听到哨声的那一刻学生既紧张又激动,争先恐后地向前奔跑,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一名。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提高了学生的比赛热情和竞争意识,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时代的发展中,采用不同的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符合现代学生的兴趣和认知,通^融入新媒体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景教学法,能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意义。

现如今的新媒体技术越来越高端,可以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投影仪展开运动馆室内教学,通过动画视频,展现动画中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情景模拟的兴趣。比如说,在《熊出没》这部动画中,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展开羽毛球的对决,可以据此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羽毛球的趣味练习,这样的多媒体情景教学法,能够让每位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欲望。

2.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拿篮球举例,将学生分为4组,然后各组开始进行传球小游戏,不能让球落地,不能踢球,只能用手进行传球,分开一段距离站,轮流进行传球,看哪个组传到的人数最多,并且没有落地,就给哪个组小红花进行表彰。这样的趣味游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而且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认真热情都激发出来了,让学生在玩耍中、欢笑中进行力量练习、肢体协调练习、平衡练习和精准度练习等,有效地提高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3.竞争意识教学法,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适度教学。小学生在这个年纪大多争强好胜,那么可以运用竞争比赛的教学模式,达到锻炼体质的目的。通过分组短跑成绩排名的方式刺激学生的竞技心理,会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也能通过运动达到体育竞技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提高自身能力,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好的身体素质。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依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度的教学内容,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在体育课上的互动性,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把学生作为体育课程的中心,体育教师则担任协助角色,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提高体育课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中成长,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浅谈小学快乐体育教学的几种方法[J].学周刊,2017(8).

上一篇:诚信公司企业文化范文 下一篇:老人托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