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4-03-27 17:51:33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法等,探索中国梦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路径。首先,要统筹政府与市场调控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使其符合新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其次,强化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科学化的训练理论与训练手段,统筹政府、市场、体育企业协调发展,使其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健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提高竞技体育社会服务的功能,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起到抛砖迎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梦 竞技体育 发展研究

自党的十以来,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以,国家富强应该蕴含着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梦的实现应该与中国梦的实现一脉相承。这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文环境、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务院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使得群众对竞技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更为关注。此外,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合理以及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健全依然阻碍着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

一、中国梦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后奥运时代迈入体育强国的历史时期,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创新社会下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富强的中国梦,使得群众对我国当前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管理模式存有巨大的争议,现行的竞技体育发展路径显然难以满足中国梦背景下新型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要求。具体表现在,首先,政府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失灵,对竞技体育的管理权力过于集中,严重的阻碍了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其次,国内现有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令人堪忧,发展不平衡,市场成熟度不够,很难拉动大众参加体育健身消费。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厘清“体教结合”的深刻含义,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各自发展,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发展,对后备人才的培养缺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消耗大及成材率比较低的现状。

二、中国梦的提出为竞技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中国梦的提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航标,结合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可以推断出我国竞技体育未来的发展路径理应如此。当前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然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为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必会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竞技体育资源。

三、中国梦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

(一)强化学校教育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竞技体育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在很大程度上与“体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正是我国学校教育与竞技体育的完美融合。竞技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激烈的竞争意识与追求更高更快的完美竞技表现极大的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创新性。所以说,在后奥运时代,进一步强化与完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于我国竞技体育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不断创新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努力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在后奥运时代要想实现我国竞技体育骄人战绩的可持续发展并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中国梦,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不断的提升体育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大对竞技体育科学化投入的力度,同时,竞技体育也要不失时机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与之更好的结合,从而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加强对科技的投入,保持竞技体育的辉煌发展。

(三)审时度势的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建议将主要精力集中到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选拔上。加大对中小学及业余体校后备人才的培养与指导,拓宽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鼓励退役运动员到各个中小学或业余体校担任兼职教练或者自主兴办健身俱乐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坚持依法治体,不断完善各项体育法规,努力杜绝运动员年龄造假现象的发生,构建公开、公正的后备人才选拔制度,让更多优秀的青少年有机会参与到更高水平的专业训练中。

四、结束语

党的十以来,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成为指引我国竞技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奋斗目标。所以在迈向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针对我国现有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机遇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统筹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支持新型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其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协调发展,为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张富文.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9,32.

[2] 汲智勇.关于体育强国认识的演变历程与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9,28.

[3] http:///xsdw/lanmuall.php?page=2&c_id=117.

[4] 尹维增,万发达,张德利.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竞技体育发展的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2

摘 要 构建和谐背景下体育价值取向是当前大众体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它不仅能够引导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还为竞技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能够促进个体体育健康科学的发展。本研究以和谐为背景,以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探讨体育价值取向发展。

关键词 体育价值取向 和谐视阈

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了我国现代文明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其更深层次的表现为人们整体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价值取向是当前体育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对社会个体体育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还能引导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1]。价值观作为思想的灵魂,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每一次跨越都是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果,体育作为一种古老文化,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从原始的竞技比赛到现在的健康生活方式,体育态度已经成为当今流行的价值观念,当前社会追求的和谐,是全社会各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结合在一起共同发展,大众体育价值取向不仅能引导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而且也对社会健康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体育价值取向是主体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体育需求进行选择时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是人们对体育物质和体育精神的追求意向。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可以引导大众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建立坚持身心统一,个体与社会兼顾的发展局面;健康的体育价值取向有助于社会体育资源的科学分配,引导社会对体育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资源调控,同时,还可以引导体育产业在社会监督下健康发展,规范体育市场秩序,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竞技体育价值取向

竞技体育对于国家来说,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体现国家实力和凝聚民族团结力的作用,体现了一定的政治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自身能力和个性的外现,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主要方式;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竞技体育的激烈、拼搏、优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竞技体育的成功可以促进国民体育意识、国民体质、体育产业等各方面的发展,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体育发展方向的导引,是我国学与训的协调发展、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的协调发展、专业与业余训练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价值取向从长远来看是一种战略体育价值目标,是彰显我国在国际体育地位的基础。

二、大众体育价值取向

大众体育是整个社会体育的基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众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众体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化社会推进的动力。在当前我国群众体育基础相对薄弱,体育资源分配还尚未合理,体育价值取向就显得格外重要,直接引导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观景,促使大众体育需求不断增加,丰富现代人的生活内容,加快现代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体育的社会覆盖面,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体育价值取向更是引导大众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将终身体育锻炼形成现代生活方式主流。

学校体育价值取向

和谐背景下学校体育如何发展,当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偏弱的现象,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取向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体育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闲娱乐体育”、“快乐体育”之理念精髓,丰富和发扬学校体育的人文精神。学校体育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体育价值取向培养,改变学生的体育认知结构,形成体育价值观和终身体育思想,使学校的体育驾驭更好的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竞技体育能够带动和鼓舞人们激情投身于体育活动,促进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大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普及发展又有利于社会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从而源源不断的为竞技体育输送优秀的后备力量,为竞技体育向更高水平发展打下基础。这个良性循环的实现依靠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但是,在我国,竞技体育作为体育领域最高层次的水平,由于其强大的政治功能一直都备受政府重视,长期受到特殊“关照”而优先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更是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大国的实力。但是,在这种举国体制中,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个别运动员及教练员的个人素质偏低,大众体育资源匮乏,学生体质日益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出现了我国是否为体育强国的辩论,竞技体育的过度增长而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发育不足的局面。要想我国体育和谐发展,就必须遵循三者协调发展的原则,因为这三者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志坚.和谐社会条件下体育价值取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1-2.

[2] 李如松,刘国富,胡森林.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9):14-16.

[3] 廖年忠.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35.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特征;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高速发展,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在网络普及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以便利、快捷、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优势,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信息获取途径。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体并没有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消亡,而是迎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与新媒体融合共生。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的传播特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媒介融合概述

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传播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就认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受到各种新媒介的冲击,并且,这种困扰在未来也不会减弱,为了自身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必将与新的新闻传播媒介相互融合、相互合作。事实证明,美国学者的预测是正确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与新媒介共存,各自发挥优势和作用,吸引着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所以,媒介融合既不是传统媒介的消逝,也不是新媒介的独存,而是新旧媒介的和谐共生。

2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

2.1竞技体育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竞技体育以其场面壮观、紧张、充满悬念等引人注目的特点,成为体育媒体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体育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其以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为载体,突破了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将竞技体育报道广泛传播。其通过电视或网络视频传播,完整呈现了激烈的对抗场面和紧张的对抗过程,凭借优质的画面效果,俘获了众多热爱体育人士的心。

2.2体育新闻传播的娱乐化倾向明显

面对媒体种类繁多、媒体数量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如何在压力中站稳步伐,成为许多新闻传播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随着现代生活娱乐化特征的凸显,新闻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的商业化运作力度,逐渐向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趋势发展。从本质上来说,体育就是一种娱乐项目,体育精神与娱乐精神相互融合,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可以使体育赛事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戏剧性,更受人们的喜爱。

2.3传播方式丰富多样,传播内容丰富多彩

由于社会上的人群年龄层次、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他们对于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也不尽相同。新闻传播媒体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其传播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多样化。现代体育新闻传播媒介更加重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与观众互动交流,电视网络新闻传播视听节目将图片、文字、动画融于一体,克服了传统电视传播浅白表达的缺陷,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因而更受人群的喜爱。

3媒介融合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3.1体育新闻传播与现代化技术紧密结合

体育新闻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不同时代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发展水平。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表现形式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播方式层出不穷。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不仅能够提高体育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还能使体育传播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3.2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化

商业利益的主要来源是消费者,随着消费者地位的提高,新闻传播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新闻传播也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传统的体育新闻传播媒介重视传播者的权威性,传播内容受传播者控制;在现代这个消费主义蔓延的社会,重视受众的观点和意见,关注并满足受众的需要,在新闻传播领域越来越成为共识,体育新闻传播媒介也正在秉持并倡导这一理念。

4结语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各种新闻传播媒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并渗入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普遍重视体育发展,中国也逐渐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体育及其相关的新闻传播不断发展,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对于体育娱乐和体育健身知识的需要。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体育新闻传播的方向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顾若兵,张卓.北京奥运新媒体的实践及对体育新闻传播的未来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9(5).

[2]孟建,赵元珂.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J].新闻传播,2007(2).

[3]殷勤.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科技教育;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虚拟机器人;虚实结合

中小学生机器人活动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这一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和科技素养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发展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同时,也可为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储备人才。

在国外,最早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由美国人狄恩卡门(Dean Kamen)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协助下创办,在1992年举办了首届竞赛。随后几年,各类机器人竞赛活动在多个国家得到快速发展,逐渐从大学延伸到中小学。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诞生了多达几十种面向中小学生的机器人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世界机器人奥运会”(World Robot Olympiad)2004年在新加坡举办了首届活动,活动的参与对像为16~19岁的青少年,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0多人参加了竞赛。该竞赛作为年度活动,每届均由不同城市承办,最近的一届活动(第十届)在2013年由印尼的雅加达承办。我国的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教育自2000年左右兴起。2001年,中国科协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竞赛”,2003年,教育部将“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竞赛”纳入到“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自此开始,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举办的竞赛为引导,各机器人生产厂商推动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开始进入中小学校。目前各省市每年定期举办的青少机器人竞赛有电教和科协等多个系列的活动,开展了擂台、灭火、足球、VEX、FLL、创意等项目,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

现有的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模式分析

现有的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从技术手段上,可划分成实体机器人竞赛和虚拟机器人竞赛两类。实体机器人竞赛是指主要依靠机器人的实体设备开展活动,目前的擂台、FLL、VEX等项目均属于实体机器人竞赛;虚拟机器人竞赛是指利用仿真软件开展机器人竞赛活动,学生通过电脑,在仿真系统中设计程序,模拟实物机器人的功能,完成指定的任务,目前我国已开展了虚拟智能校车、虚拟灭火、3D搜救等多个项目的虚拟机器人竞赛活动。这两种活动模式各有其优势,也各有不足。

1.实体机器人活动模式的优劣

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实体机器人设备的设计、组装,并通过程序设计使机器人完成指定的任务。可以学习到机器人的结构和基本原理、组装机器人的基本方法、计算机程序设计等知识与技能,还可以培养科技实践能力和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是目前开展中小学机器人活动的主要优势。

但现有的实体机器人活动存在明显的弊端:①成本问题,由各厂商设计的机器人组件价格昂贵格且互不兼容,并频繁地对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对参与的学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直接限制了活动的参与面;②公平性的问题,现有的实体机器人竞赛受到成本和时间的限制,不要求学生进行现场组装和程序设计,学生只需把组装好的机器人拿到现场参赛即可,这一漏洞使不少机器人厂商为了商业利益,直接为学生提供组装和程序设计服务,致使这一活动成了学校间拼设备和厂商间角力的舞台;③创新性问题,由于实体机器人活动高度依赖其硬件设备和场地的物理条件,在项目设计的灵活性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一些项目的内容近十年没有变化,其程序的思路与结构每年都大致接近,造成了活动的创新性较差。

2.虚拟机器人活动模式的优劣

虚拟机器人活动作为器人科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功能延伸,目前已经有虚拟智能校车、虚拟3D搜救、虚拟灭火、虚拟火炬传递等多个项目,与实体机器人竞赛相比,具有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极易推广和使用等优势。尤其突出的是,虚拟机器人由于其依靠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活动,在项目设计上有很大的活动性,一些实体机器人限于物理条件无法实现的项目,可以用虚拟机器人来实现。

但虚拟机器人活动也有其“先天的不足”:在一个纯虚拟的环境中,学生只能在一个人工设定的系统下去研究问题,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验证自己的设计思路,难以进行探索性学习;所有的“设备”和“环境”都处于理想化状态,学生难以体会和理解现实环境下的各种差异性;在虚拟组装机器人的过程中,学生也无法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主要设计思路

笔者根据多年组织广州市中小学机器人活动的实践,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一种新型的“虚实结合”中小学机器人竞赛活动模式(以下简称“‘虚实结合’活动”),把虚、实两种机器人活动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运用虚拟仿真机器人系统和实体机器人开展活动,这样既可以利用虚拟机器人活动的经济性和灵活性强优势,又能发挥实体机器人活动实践性强的长处,从而更好地推广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活动。笔者认为,“‘虚实结合’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三个主要原则。

1.整合性原则

“‘虚实结合’活动”要实现虚拟环节和实体环节的有机整合,在这两个环节间应该实现“三个统一”:任务统一、程序统一、场景统一。任务统一是指在虚拟环节和实体环节采用同一任务要求、采用同一评分标准;程序统一是指在虚拟仿真运行的程序和下载到实体机器人上运行的应是同一个程序,程序必须具有兼容性;环境统一是指仿真运行场景和实体运行环境的任务元素和运行路线是相同的。通过“三个统一”,体现了虚、实两个环节是同一个活动任务的两种验证方式,保证了活动的整体性。

2.公平性原则

机器人教育活动的公平性和经济性是息息相关的,为了避免这一项目沦为拼财力、拼设备的“烧钱”游戏,在竞赛活动当天用到的软、硬件要由主办方免费提供,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练习所用的设备也必须严格控制其成本;同时,在竞赛当天只向学生提供被拆散的机器人组件,要求学生现场组装,也可避免过去出现的由公司技术人员或指导教师代劳的现象,以体现活动的公平性。

3.教育性原则

机器人竞赛作为一种科技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包括制定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设计程序、组装机器人、在虚拟场景和实体场地进行验证等环节) 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笔者对照中小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对其进行了分类描述: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机器人的结构与基本原理,理解传感器的原理与性能;掌握组装机器人的基本技术;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完整的机器人控制程序。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竞赛任务要求,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能通过组装机器人和运用图形化编程以完成竞赛任务;能通过在虚拟场景和实体场地的验证情况,总结和修正自己的技术方案。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在机器人竞赛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打破对机器人的神秘感;培养以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技术可行性分析

要实现上述的活动设计思路,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系统,可以实现虚拟机器人和实体机器人的程序与硬件的相互兼容。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多年来,一直和有关公司合作,在做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2008年开始,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和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政府投资立项的方式,设计开发出一套在技术上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该系统已经实现了仿真3D组装、图形化编程(如图1)、3D场景设计、3D仿真演示(如图2)等功能,并基于这一平台,连续四年在广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竞赛活动。

在2013年初的“易时代”3D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2.1.2版上,已经实现了虚拟机器人模型(如图3)与“洛奇”实体机器人(如下页图4)互相配套、程序在虚拟系统和实体机器人互相兼容的功能,其程序中的传感器函数,可同时读取虚拟传感器和实体传感器的数据,数据输出函数,也可以同时输出到虚拟端口和实体端口。这一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虚实结合”机器人竞赛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践过程

笔者作为主要策划者,经过充分的准备,在2013年5月26日开展了首次广州市中小学“虚实结合”机器人竞赛活动。活动的具体规则如下:

1.基本要求

参与的学生以两人组队的方式参加活动,主办方免费提供虚拟机器人平台、多套实体机器人零件、及包含任务元素的虚拟场景(如图5)和实体场地(如图6)。要求参赛学生在规定时间通过组装机器人和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按规定的路线行进、绕开障碍物、到达终点等任务。最后由裁判组根据项目的评分规则,对每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判。

2.任务环节

学生两人一队参加活动,通过分工合作参与四个环节的活动:①机器人组装,根据任务要求,在90分钟以内,使用主办方提供的机器人零件现场组装机器人。②程序设计,根据任务要求,在90分钟以内,现场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③仿真运行,把程序导入到虚拟场景下运行,在理想状态下检验运行效果。④实体运行,把程序加载到实体机器人上,在实体场地上检验运行效果。

3.活动的评价标准

每队的分值包括虚拟分和实体分两部分,各占总分50%,每部分又分别包含时间分(即完成任务的时间)和功能分(即完成指定动作所得的分数,如通过路口、通过弯道、经过直道的数量与情况等),总分较高者为优。

来自广州市25所学校的29支队伍分小、初、高三个组别参加了当天的活动。活动受到参赛师生的普遍好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对“虚实结合”项目的教育性和科学性进行了初步的检验,活动还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南方电视台和信息时报对此进行了采访和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反思与结论

在开展中小学“虚实结合”机器人活动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待改进问题,一是“虚实结合”所用的系统还停留在较低的仿真水平,对实体机器人中最常用的多自由度机械臂、多线程竞赛还没能完全实现,这直接制约了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二是配套的实体机器人的功能与虚拟仿真系统差异过大,造成了不少程序在虚拟场景和实体中运行的效果完全不同;三是目前的评价指标仅对程序运行的情况进行评价,没有把协作情况、装配水平、设计创新等过程性的因素考虑在内,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待加强。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媒介融合模式;体育新闻;传播分析

在现代社会,各类媒介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元化的信息网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媒体格局开始出现变革,媒介融合时代到来。在我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一跃成为了体育强国,人们的体育观念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于体育健身知识、体育娱乐知识也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本文即将针对我国体育新闻的传播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1.1竞技体育的兴起

竞技体育一直都是体育媒体关注的核心,以紧张激烈、充满悬念的场景吸引着受众的关注,纵观现阶段的体育媒体,无一不将竞技体育新闻作为报道的重点。以电视媒介为例,可以将体育竞技的过程、对抗场面清晰形象的展示出来,竞技体育赛事已经成为电视转播的重点,从各类付费体育频道的兴起也可以看出竞技体育的地位。此外,在电子竞技的兴起下,体育新闻中也开始出现关于电子竞技的内容,在未来阶段下,体育新闻的内容也会不断的丰富,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会更加充实。

1.2娱乐化倾向

虽然体育新闻的受众是固定的,但是众多体育节目还是希望用新颖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在当前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各个体育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表现出深刻的商业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娱乐化倾向也成为了体育新闻的发展新趋势。从本质上而言,体育就是娱乐,体育精神与娱乐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现阶段的体育新闻与国家荣辱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反而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娱乐模式。

1.3内容更加丰富

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下,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多元,新闻媒介受众差异也越来越大,在一般的家庭中,电视依然是人们的主要选择,而年轻人则更加青睐于网络等新媒体,媒体之间的竞争开始加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赢得一席之地,各个媒体都应用了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利用丰富的内容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体育直播节目中,各个媒体也开始推广在线提问、现场连接、视频交流的模式,给受众带来了多元化的体验。

二、媒介融合模式下体育新闻的传播趋势

2.1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体育新闻传播模式的发展印证了科技的变革,在新媒体融合模式下,网络技术得到了普及性应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丰富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模式,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体育新闻的报道深度与报道广度。从某种层面而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在受众与体育新闻之间搭建起了桥梁,观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可以随时参与互动,并利用微博、微信等沟通工具来传递信息,让体育新闻表现出了多元化特征。

2.2传播渠道的创新

美国著名的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曾经提出关于“补偿性媒介”的概念,他认为,任何媒介的演进都是基于受众的理性选择,是对传统媒介的补偿或者补救。随着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推广,受众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体育新闻的报道也实现了“社交化”,每一个用户都可以利用社交媒体来关注体育赛事。社交媒体既完善了传统的主流媒体,也影响着体育新闻的传播,以CCTV5为例,就以“5+”的品牌定位来创新新闻报道方式,打造出了集齐PC端、手机、巴士、飞机、PAD、IPTV、户外大屏的跨平台体育赛事直播体验,满足了受众的互动需求。

2.3体育传播理念的转向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原来越激烈,体育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也意识到,体育传播过程的核心是受众。传播者不再位于权威地位,而应该以信息的采集者、制作者和者的形式出现,体现出一种与受众平等的地位,而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已经实现了自主选择。同时,体育传播的模式也在逐渐被打破,传统的从“传播者到受众”的形式已经体现出了与时代的不适应,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下,以受众为中心,关注受众的意见和看法,重视受众的需求,一个新的传播模式逐渐形成,现代传媒开始以“受众为中心”,围绕着受众进行体育传播。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体育传播人的职能已经发生变化,体育信息的者和受众之间没有明显界限,体育受众对于信息个性化、移动化和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体育媒体在制作内容时,要细分受众,根据不同信息载体受众的需求,制作出针对性的内容,满足体育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佳妮.媒体融合时代呈现的视听盛宴--从2010世界杯报道说起[J].新闻界.2010(04)

[2]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6

论文摘要: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下简称“南传体育”)是广西少数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绣球、龙舟、花炮丫炮龙等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融入当地旅游、经济开发当中,它们作为一项特色资源产业,逐步走向区内外市场。文章分析了“南传体育”现状、前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局限和不足,对促进“南传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南宁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居住着壮、汉、瑶、苗、松佬、侗、满、毛南、土家、黎、水、京等5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85 %(其中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7.14%)。抛绣球、穿板鞋、踩高跷、赛龙舟、舞龙狮、抢花炮等是“南传体育”活动的典型代表,集中反映了南宁市少数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习俗。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代表、凝练和积淀,“南传体育”活动已经渗透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且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对“南传体育”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全面了解南宁市传统体育的基本现状,把握工作重点,为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对发展“南传体育”和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南传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1.1“南传体育”运动会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除了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之外,各省市的民运会也此起彼伏。“南传体育”运动会是南宁市委、市政府确定每4年举办一次的全市民族体育盛会,自1985年举办南宁市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己成功举办了9届。运动会共设置珍珠球、毽球、投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射弩和武术等项目(8个竞赛项目和1个表演项目),是展现“南传体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1.2南宁市中小学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08年11月l日在南宁民族沛鸿中学江南校区举办的南宁市首届中小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标志着保护和挖掘南宁市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进人实质阶段,对传统体育活动的继承和推广有着重要的作用。

1.3南宁市及各级乡镇定期举办的各种民风民俗体育活动

在南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城镇“南传体育”活动也日益增多。自1985年开始举办南宁市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珍珠球、投绣球、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射弩每年必有,并且参与“南传体育”项目的地区每年都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一方面南宁市民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热情逐渐增强,“南传体育”运动渐渐得到重视,深得民众的喜爱。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各地的民族传统节假日庆典越办越大,许多“南传体育”活动也为城市居民参与和观赏的首选,如龙狮舞、抛绣球、抢花炮等。“南传体育”活动的开展大大活跃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友好与团结,已成为南宁市民从事健身活动的至爱,而且越来越多的南宁市民参与到“南传体育”活动。

2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

南宁市各乡镇目前频繁开展的“南传体育”运动,绝大多数是作为民族传统节假日活动庆典的一部分,并不是作为一项体育赛事独自展开。而民族传统文化及生活习惯的不可复制J胜,也制约了“南传体育”活动的影响力(如宾阳的“舞炮龙”是灯酒节庆典的一部分,春节那马镇的“抢花炮”作为开年活动的一个部分开展,武鸣“投绣球”作为“三月三歌好”活动的一部分开展等)。要成功打造以“南传体育”为品牌的体育产业,还有众多的问题巫待解决。

2.1“南传体育”发展与改革

纵观世界体育史的进程,不少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体育发展而来的。与时俱进是现代体育的精神,几乎当今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都在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中。我们在保护“南传体育”的同时,也要大力地发展和提高其运动水平和技能,使运动训练、比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面貌为之一新。

(1)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竞技性。目前,南宁市开展的各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竞技性不强,由于缺少强度对抗,南宁市各地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培养的积极性不高,各项运动成绩提高缓慢,竞技水平停滞不前。

(2)培养更多“南传体育”的人才,不断提高“南传体育”各项运动的技术水平,使“南传体育”的比赛更具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南传体育”事业,从而推动“南传体育”进人快速的变革时期。

(3)推广“南传体育”项目,使之融人大众闲暇娱乐生活中。修改其与时代特征不相符合的规则(如少数民族服饰、场地器材等),让更多的群众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

(4)学校是体育的摇篮,也是民族传统体育从民间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从欧美各种球类活动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贻拳道,多种民族体育项目都以学校体育为中介,完成了向高水平竞技项目发展的过程。绚丽多彩的“南传体育”在学校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让学生倍感亲切,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它方便向大众推荐,使大众容易接受,并积极进行“南传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2.2大力提高“南传体育”科技水平

体育运动是科技的橱窗。目前,各种科学技术大量运用于体育领域,各项体育运动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运动成绩得以不断提高。

(1)我们在继承“南传体育”的同时,必须运用科学技术去研究“南传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振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体育运动实践。科学技术研究与运动实践的结合点就是训练,现在“南传体育”的许多训练方法还是过去的“经验训练法”,而现代体育的运动技术、训练方法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用科学技术提高“南传体育”训练方法,必将促使“南传体育”技术水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是“南传体育”工作人员目前面对的艰巨任务。

(2)运动器材的改进对现代体育运动成绩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科技的运动器材装备可以大幅提高各项运动成绩,发展运动技能。南宁市历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各项运动项目所使用的器材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并且不少器材并不统一规范,如板鞋竞速中的板鞋在比赛中常常会引发摔倒造成各种损伤,如果引进滑雪踏板装置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打陀螺中的陀螺还是以硬木制成,如果使用人工合成材质,就可以使陀螺旋转更平稳持久。高脚竞速、射弩、抢花炮等项目的运动器材、装备也都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2.3“南传体育”的巨大商机

2.3.1“南传体育”产业的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南宁市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体育运动群体消费能力偏低,相应的南宁市的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发展缓慢,致使历史悠久的“南传体育”几乎滞步不前。就“南传体育”产业发展而言,体育市场培育及体育产品研制开发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2.3.2“南传体育”市场的形成

2003年6月27日,原南宁地区撤销,横县、宾阳、上林、马山和隆安等5县划归南宁市。“大南宁”横空出世,南宁市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高,“南传体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繁荣发展。每4年举办一届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形成制度,并且运动会的规模和水平也逐年得到扩大和提高,南宁及各县区先后建设“南传体育”训练基地,为培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积蓄少数民族体育后备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南传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市场。

2.3.3“南传体育”产业的商机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定期开展,以及“南传体育”在各中小学的推广和普及,南宁市“南传体育”的体育人口及体育消费快速增加,南宁市的“南传体育”市场已经基本形成。2008年制定的楠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以及2010年国家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卿,为“南传体育”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从竞技体育到体育用品,从体育到体育设施,由体育市场催生的体育产业,日益显示出其朝阳产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前景。在巨大的市场驱动下,一个包含体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用品、体育设施、体育传播、体育广告、体育材料等若干行业的体育产业正在迅速形成。它业已并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产业经营方面的经验和模式,打造以“南传体育”作为品牌,以南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核心,对一系列的“南传体育”赛事进行商业运作,大力发展体育用品生产、大众健身服务等行业,即可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完整体育产业链。

3结语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7

一、示范建设为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建设计划,2010年5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项目验收。三年建设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提供了强劲的动力,继续凝心聚力、乘势发展是全院上下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学院“十二五”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示范建设启动以来,学院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建设国家重点专业5个;部级精品课程10门;部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5个,部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高校教学名师5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

办学思路更加清晰。 “为北京现代制造、城市建设、电子信息、安全生产以及现代服务等领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校企互动、产教对接、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已形成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机电、通信、建筑、测量、安全管理等5个重点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

校企合作深入开展。构建了“学院+科技园区”、“专业+大型企业”、“专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专业+校办企业”、“专业+行业协会”5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与2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构筑了校企合作管理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教学改革持续推进。积极探索“工程实践不断线”、“3C+D双证融通”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多样化订单培养。与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正大集团、首创轮胎、北京飞机维修公司、神华集团等15家大企业建立订单合作关系,每年订单人数达到当年招生数的1/3。出台《项目化教学管理办法》等措施,推动“学做合一”项目化教学改革,已有106门课程实现项目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和学训一体的要求,改造和建设学训一体楼,建成129个学训一体实训室,形成了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校办企业型等多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基本满足学生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社会培训与服务需要。同时,建立23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实施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工程,实行“双薪制”鼓励教师企业实践,开展职业教育综合能力培训与测评等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家教授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教学团队。

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近三年为北京西部地区企业开展51项、1.72万余人次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已成为北京西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发挥国家安全生产培训二级资质的优势,依托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为北京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煤炭企业培训2658人次,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矿山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三年共开发新产品16种,申请专利9项,完成煤矿安全生产、工程测量等技术服务项目110余项。

作为示范院校,在继续深化和完善已取得改革成果的同时,要“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发挥引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将校企合作引向深入,实现产教融合。在融合中,助力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拓展服务范围实现持续改革。学院地处北京市石景山区,我们“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产教融合中实现示范建设成果的巩固与提升。

二、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服务石景山区“一个科技园区、两个休闲旅游区、三个产业基地、六个商务功能区”(一二三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使学院成为促进石景山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助推器。

对接数字娱乐产业,做精计算机动漫专业群,为石景山区打造CRD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围绕石景山区“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与数字娱乐龙头企业威运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建NICC国际动画学院暨全国动漫人才实训基地,共同开设计算机动漫专业,共建既能满足研发、生产,又能满足学生实训的产学一体的实训基地;联合中国动漫游戏城、搜狐畅游等文化创意类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中国动漫文化企业联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需要;围绕游戏动漫产业链,拓展计算机动漫专业群,实现产业链与教学链融合,为石景山区打造“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做强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专业群,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发展提供高端技能人才。围绕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重点加强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通信技术、电子信息等专业建设,提高中高端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培养与相关产业链的契合度,促进专业与产业深度对接。依托数控专业,与企业合作成立“多轴数控机床高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针对多轴数控机床高端技能人才急缺的状况,开展数控4轴和5轴机床的操作、编程和维修人才培训,校企共同组织技能竞赛,教师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保证教学与生产的融合。成立“逆向工程技术培养培训中心”。根据北京相关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与中关村石景山园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智启维恩科技公司联合进行专业共建,使高端技能人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与智翔集团合作,打造“北京西部嵌入式卓越工程师实训中心”,服务嵌入式产业外包。实训中心以嵌入式主流实训平台FPGA以及ARM核为载体,改革嵌入式人才教育,提升师资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主动性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石景山区在新一轮信息经济竞争环境下,产业技能人才教育的制高点。

对接现代服务业,做优现代服务业专业群,为石景山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首都高端产业综合区”建设提供高端技能人才支撑。成立“京西商务和旅游职教联盟”。以联盟为载体,在联盟框架下,组建不同形态的校企合作联合体,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开展人员培训,搭建业内校企合作平台,促进联盟内企业之间交流。依托企业,申办旅游会展专业。满足石景山区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产业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依托首钢高端会展服务项目,通过与励展博览集团签署专业共建合作协议,开设契合石景山区发展要求的旅游会展专业。与银建汽车修理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检测与技术服务专业。与石景山区的北京银建汽车修理有限公司进一步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钣金与喷漆实训基地”,共同举办“银建杯”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合作开发“双人快修”等项目。

三、深化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验,探索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化。按照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试验》项目要求,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2个专业进行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改革试点,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分级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专业领域分级标准,探索职业教育分级证书、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在新的制度框架下,推广“知识+技能”的考核方式,探索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探索中、高职课程相贯通,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互认与衔接的办学机制;探索在企业对员工实施弹性学制学历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符合国际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人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引入德国工商联合会职业资格体系,进行IHK职业资格证书的联合培养,培养适应国际化大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探索引入英国NVQ职业资格证书,在汽车维修、建筑工程、酒店管理等专业推广,推进国际国内资格证书的互通互认。培养符合国际职业标准要求的技能人才,满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要。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市民终身学习中心。一方面,以学院承担的工程测量部级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先导,整合行业企业的有效资源,推动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机电一体化、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法律文秘专业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满足学习者多样化需求,以资源库建设深化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建设“网络学习中心”。扩大社会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巩固培训成果,为在校生和各类培训人员构建网络与远程教学平台,提供网络在线课程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将教学、互动、交流、评价融为一体,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

深化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扩大订单规模,提高订单培养的人才质量。按照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融入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大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改革。

四、借力产教融合,拓展服务范围实现持续改革

1.在行业企业主导下,组织学院技能竞赛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思想指导下,探索“将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这一新的课题。学院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全员参与学院技能竞赛。

竞赛坚持“三个结合”,把握“两项原则”。 “三个结合”就是在行业企业主导下,竞赛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相结合,项目与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内容与专业课程和日常教学相结合。检验教学目标和内容与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两项原则”即普适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普适性原则:学院技能竞赛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完整的技能竞赛过程。这有别于参加全国大赛、北京市竞赛或行业大赛,是一种非选拔性竞赛。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促进自主学习。协调性原则:实现学院技能竞赛与课堂教学的协调统一,成为日常教学的有益促进和补充。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育崇尚技能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立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评价方式转变。

竞赛力求行业企业的充分参与。坚持行业企业主导,从竞赛项目的选择、确定,到竞赛的命题、评价标准制定,均体现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标准,努力争取企业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实现企业从策划组织到具体实施的全程指导;通过邀请行业企业参与,吸引企业来校选拔毕业生,使技能竞赛成为人才招聘会的新载体,促进学生就业的新平台。

2.建立行业企业充分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吸引企业入校,建立集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学生实训和教师实践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改革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开展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根据合作企业生产实际,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柔性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社会机构等第三方人员组成的社会评价机制,深入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在融合发展中,拓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广度

在产教融合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围绕石景山区及北京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合校内外资源,结合自身实力和行业企业需要,系统规划和设计服务项目。加强与区域内特别是中关村石景山园企业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成立机电、信息、测绘与勘探、建筑、安全等5个技术应用服务中心,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中心和京西经济咨询中心,创建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京西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现役和复转军人提供教育培训。学院与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和共同发起“强军育才接力工程”,着眼官兵“回到部队用得上,退役以后有特长”的现实需要,义务为驻区部队现役官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计算机操作、汽车维修、汽车营销、通信和速录技术等5大类12项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石景山区城乡退役士兵免费提供高职教育与技能培训。第一期已完成500人培训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篇8

随着2008年8月的临近,“在中华大地上举办体育的世界盛会”的梦想终于要变成现实了。从第一届到第二,从1896年到2008年,一个世纪还有会,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来说,这样的等待似乎漫长了一些。但是,敦煌壁画中那一个个被凝固的精彩瞬间却骄傲地昭示世人,中华民族走向这一辉煌时刻的脚步从未停息过……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希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而来,而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最早由祭祀众神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而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同样,在古希腊,寻求神灵的庇护和拥有强壮勇猛的武士,也被认为是每一个城邦的立国之本。因此,祭神和比武竞技就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国民教育的关键部分。古希腊城邦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城邦间的激烈竞争,带来了古希腊竞技体育的繁荣。战车赛,站立式摔跤,拳斗,赛跑,标枪。铁饼、跳跃、格斗、射箭等成为古希腊人最常见的运动形式。斯巴达和雅典先后成为繁荣时期希腊体育的代表,并孕育、产生了古代竞技体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样,“体育”一词,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是“舶来品”。 其引入中国,是在19世纪80年代,由一批“洋务运动”后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翻译过来,最初译为“体操”,之后才译成“体育”。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体育”一词,但是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活动,体育却是从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被泛称为“百戏”“角抵”等等。

“你方唱罢我登场”――也许是时间上的巧合吧,就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被中断前夜的公元366年,在连接中华文明与古希腊、罗马文明,西亚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丝绸之路”的敦煌绿洲上,诞生了敦煌石窟。28年后,古希腊体育盛会不再、辉煌不再。而在此后长达1000多年的时光里,在敦煌,却不断地上演着与古希腊体育盛典相似的一幕幕场景。时至今日,那些凝固在石窟墙壁上的热闹场景和精彩瞬间,仍令我们心驰神往,令我们叹为观止!

敦煌石窟经过从公元4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一千多年不间断的开凿,留下了近5000平方米的壁画。敦煌壁画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画廊,还是形象展示中国古代体育史料的“大观园”。壁画中保存了生活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古代各民族那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场景,包括竞技类的射箭、摔跤,相扑、体操,技巧,游泳,跳水、跳跃,举重、棋艺,投掷,马术、马球、击剑,以及健身养生类的对弈、气功、武术和杂技玩耍、智力游戏等活动场景的画面,内容几乎涵盖现代体育的各个门类。这些形象的体育史料一直吸引着众多体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目光,其中,长期致力于敦煌体育史料发掘和整理的李重申教授还著有《敦煌古代体育文化》一书。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的是,通过这些画面,特别是其中许多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比赛项目相似或相关的竞技类体育活动画面,我们似乎还可以找寻出中国古代体育与古代奥林匹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某种历史“机缘”。

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歌辞《杖前飞,马球》中,就有描述古代打马球的场景和技艺的诗句。马球又称“波罗球”,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盛极一时的竞技运动项目。在汉唐时期,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热衷于骑射,马球等马术娱乐活动。有学者称其为游牧文化的骑术和农耕文化的球技的结合。在地近西域的古代敦煌地方,这一项目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上面歌辞所描写的马球比赛时间为仲春时节,地点为林间,有包括仕女在内的观众。球队分青,红两队,服饰有绯紫衣,锦衣两种。可见双方队员的马匹,球帽,衣服款式、球杖,马球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从歌辞来看,比赛的激烈性和观赏性都很强。敦煌壁画中的相关画面也印证了歌辞。在开凿于公元861~865年间的莫高窟第156窟中所绘“张议潮出行图”上,就有身穿圆领、窄袖,团窠锦子的打马球衣者,而在其后五代时期所开的第100窟的“曹议金出行图”中,还可见手执球杖的供奉官。

在敦煌壁画中,表现与马相关运动的画面还有马伎(马术),骑射的画面。公元前680年的古代奥运会曾设有马车比赛,但马术比赛进入奥运会,则始于1900年。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分为花样骑术(盛装舞步赛)、障碍赛和三日赛三项。其中,花样骑术要求骑手和马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动作,最后以骑手完成动作的姿势、风度、技巧难度来评分。在莫高窟五代时期的第61窟绘有长幅佛传屏风画,其中绘有六幅表现马伎(马术)的场景。画面上有的骑手直立马背,手举铁排板或双弓,任马疾驰如飞而始终平衡自若;有的表演马肚藏身俯身捡物、马背翻跟斗,“燕”式马上单腿站立一连串惊险的动作。这些画面,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马伎表演中技巧性与竞技性并重的特点,这一点,也正是现代马术运动所追求的。故有研究中国体育史的学者认为,这些文字和形象资料表明,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古代敦煌马术,马伎正由单纯的娱乐功能向具有竞技意义上的体育文化形态迈进。

在北周时期的第290窟窟顶人字披上,描绘了站立射箭的场面。这是表现佛传故事中所讲的释迦太子年轻时学艺的情景之一。画面上,三位射手在射棚里一字排开,正拉满了弓瞄准着前方的七面鼓形箭靶。射棚前共四个人在旁观看,身份又似裁判。另有一人骑马飞奔,身份好像拾箭报靶数的人。这幅画面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生动地描绘出1600余年前射箭比赛的真实场景。从画面上还可看出,此时已有箭靶,靶架,箭棚,说明此时射箭比赛的设备已较齐备,规则也颇完善。而重叠吊挂的鼓形箭靶表明,比赛中,不但要求射手射得准,而且还要有力量。画面中三人同台比赛所体现出的竞争意识、重叠吊挂的鼓形箭靶所追求的精确度与力量感的高度统一,以及周围场景所烘托出的现场氛围,堪与现代奥运会“室外射准射箭”项目相媲美。

敦煌壁画中有关古代体育文化的画面,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面对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形象,谁还能说中国近代积贫积弱时代的“东亚病夫”形象能代表中国体育、能代表中国人?

“你容忍所有的一切,因为那场景让你终生难忘。”这出自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之口的名句,是对古希腊奥运精神的高度概括。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每一项活动都是献给宙斯的。但事实是,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盛会,还是文化的庆典,也是众人的狂欢节。的确,古希腊奥运会不仅有紧张刺激的竞技比赛,也有演说,诗歌朗诵会,还有各种幻术、杂技,歌舞表演,亦有各地的美味佳肴。它不仅是体育的盛会,还是文化的盛会。友谊的盛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政治对手间的勾心斗角,城邦之间的残酷杀戮,都暂时偃旗息鼓,一切以竞争、友谊和文化为先。今天的《奥林匹克》也指出,奥林

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那么,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信念,在敦煌古代体育中是否也体现出来了呢?

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敦煌一直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华夏文明经由这里传向西方,西方文明也经由这里传入中原,并因此而造就了敦煌文化以中国汉晋文化为土壤,充分吸收来自西域、印度甚至遥远的希腊,罗马文化元素后形成的“融汇中西、兼容并蓄”的多元化特征。透过敦煌壁画,我们可以发现,敦煌文化的这一特征,在敦煌古代体育文化中也充分地表现出来了。第249窟中的倒立者为一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很可能来自西域、中亚,而同窟中“骑马反身射虎”的画面在距今约3000年的古代亚述人的浮雕中亦可找到相似的例子。前述第290窟壁画中射箭,摔跤的人物,也全部都是身穿圆领小袖褶,下着小口裤的打扮,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典型服饰。在第156窟出行图中,还有许多人身着吐蕃民族服饰。

实际上,敦煌古代体育文化的多元性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特征。在前述莫高窟156窟的出行图中,以百戏、舞蹈,奏乐为先导,后为仪仗,既有藏族传统舞蹈,又有汉地民间顶竿、杂耍表演;既有仪容整齐的仪仗对列,又有身着马球服装的马球手和骑马奔跑的骑士们,使得原本要祭祀神灵的出行队伍,反而更多地显示出节日般的欢乐、和谐的气息。

更令我们惊奇的是,敦煌壁画中的许多古代体育竞技画面,还表达了中国古代体育中追求人体自身力量及潜能发展至极限的强烈愿望,如前述第290窟的“一箭穿七{铁)鼓”“手掷大象(于城外)”,以及第61窟“左右开弓”的动作。虽然这些动作想象的成份居多,但其表达出的愿望,却与现代奥运会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精神境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透过敦煌壁画,我们发现,原来我们与“体育”一词所代表的一切早就有缘,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展现的一切,也并非“相见恨晚”;同时,我们也更真切地感受到,敦煌古代体育乃至中国古代体育体现出的“尊重多元化”的境界,以及追求打破人体自身发展极限的理想,都与奥林匹克运动所一贯倡导的竞争、友谊和相互理解的原则,精神竟是如此契合!

在莫高窟晚唐时期的第85窟窟顶西披《弥勒经变》画面中,绘有一幅迎亲的队伍。走在队伍最前方的,是一位高举火炬的火炬手。熊熊燃烧的火炬,仿佛向女方家传递着男方家寻求相互理解、友爱及亲善的强烈信息,表达着对建立和谐,温馨家庭的热切希望。面对着敦煌壁画中这1000年前的火炬手和他手中的火炬,我们不由得联想到了今天的奥运火炬。理解、友谊与和谐,同样不正是我们传递奥运火炬和举办奥运会所要追求的梦想么?

上一篇: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的区别范文 下一篇: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