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2 02:33:05

综合教案

综合教案范文第1篇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探索了“确定目标-自学-练习自测-精讲-随堂演练-培优补差”的学导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意识有一定促进作用。

1.确定目标

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握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整理出学生需要了解、理解、掌握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使知识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并以复合教案(学案、教案一体化)的形式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自学有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合教案的基本要求,可通过备课组讨论确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课前诊测、达标过程、例题精选、反馈检测、知识归纳、学法指导、随堂演练)、课后作业、课后得失等。

2.自学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对复合教案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等内容,根据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进行预习、自学、实验或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并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内容,把教师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能力。

3.练习自测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在复合教案上设置部分自我检测题。学生首先结合教师给出的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记忆、消化,而后进行效果检测。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哪些是疑点、易混点,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精讲

通过学生自学、实验、讨论、自我检测等一系列活动,教师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针对学生提出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精讲。在精讲时,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简单的按梳理出的知识体系进行重复,而要有重点、非重点和难点之分。对学生自学学会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疑难内容,要精讲,使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精练,言简意赅,讲到问题的精髓。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方法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多媒体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记忆达到完美的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

5.随堂演练

练习是巩固加深已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精讲完毕,要求学生对本节知识做一小结,并在头脑中迅速回顾记忆,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而后要求学生按复合教案中的随堂演练进行定时练习。教师个别辅导与监督,避免学生课外作业抄袭,提高学生的练习速度,强化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当堂收阅,找出问题及时点拨,使课堂效果进一步提高。 ‘

6.培优补差

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自学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师要认真了解教情、学情,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是指对成绩好的学生,在狠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落实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平时适当给优等生补充课外练习,并把教师选好的教学资料交给学生扩大知识面,教师定期指导和督促,使他们“吃得饱”,成绩再上新台阶。补差是指对于“吃不消”的学生,针对在授课后提出来的不理解、不消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补好基础知识的薄弱环节。但不宜贪多,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严要求、多提问、多辅导。课后个别指导,让学生处于主动状态,逐步提高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自信心,迎头赶上。

综合教案范文第2篇

一、明确需求和目标

教研活动只有适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才会受到欢迎。如何使教研活动符合教师的“胃口”?首先,兴宁区区域教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了解教师们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希望得到的帮助等,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设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习惯于“文本式”备课,注重教学内容、过程的罗列,忽略了教学方法和策略,于是我们把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一贯要求,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遵循“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的思路,以确保教研活动的高效。

二、精选内容,创新方式

有好的食材才能做出一道好菜,同样,教研活动也要有好的素材。明确活动目标后,教研员要以“精、细、准”为原则,精选活动内容。如在一次主题为“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的区域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精选了“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表述”几个研讨内容,然后再选择能较好体现研讨目标的优秀课例进行具体剖析,强化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解。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呈现方式。活动方式的选择在教研活动中很关键,同样的需求、内容、对象,选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主要采用“课例”方式,通过课例分析实现动静的转换和“听、看、讲、想、做”的结合,体现了教研活动的情境性、参与性、实践性、探究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

三、及时评估效果

效果评估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关注,是总结活动经验的有效方式,通过评估可以汇总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研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

我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评估:一是在活动过程中观测效果,如某个关于教案设计的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教师现场设计一个教案,然后通过现场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教案的评价指标,初步统计达标人数;二是活动后跟进检测,我们通过观察课堂、查看教案、抽查学生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将教师活动前后的水平状态作对比,检验教研活动的效果。

综合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篇教学法

1. 引言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把上课的重心放在语法及语言点上;教师孤立地讲解词语、语法结构,忽视了篇章。但是,语言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1]。而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用目的语来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因此,在此笔者提倡语篇教学,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就拟基于语篇教学法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第7课(单元)为示范,设计一个可行的教案,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2.语篇教学法

语篇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学不要只停留在词句分析水平上,而应在语篇水平上,从文章的层次结构以及内容上入手,“结合语言运用的环境来理解和掌握语篇,不仅要注重语言形式,更要注重语言功能”[2]。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中的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是要善于“帮助学生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不断增长学生的外部世界知识,与此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3]。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不断思考、归纳和总结中获取新的知识并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 语篇教学法的实际使用(教案设计及解释)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词汇语法学习、听力和翻译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4]。下面笔者就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2)中的第7课(单元)为示范,以语篇教学法为主要依据,设计一个科学可行的教案。

3.1 第一部分(Listen and Talk)

首先,老师让学生讨论图片,然后听Lead in的磁带并填空。由于事先的讨论使大家有了一定的背景知识,这样他们对所听材料也就有了一个“语篇轮廓”,这对他们听力的训练有积极的作用。这是一个导入的步骤,目的是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使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有个整体性认识,吸引其把注意力集中到后面的内容上。

接着是“对话”部分。老师先叫同学朗读对话,然后用communicative tasks 提供的相关句型对对话进行提问,从而使大家对这两个话题的展开有个整体语篇意识。在此基础上,老师要讲解一下communicative tasks提供的相关表达,然后让学生编对话。之后随机抽几对学生进行现场演示。这是一个情境模拟过程,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利用所学知识构造语篇(对话), 在语篇演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是一个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

3.2 第二部分(Read and Explore)

老师先让大家速读Passage A,要求大家对每个语篇的中心有个初步认识。接着老师带着大家讨论怎么就课后问题在阅读中做笔记、找文章的中心句、关键词等,并在此过程中完成阅读理解题。最后老师对每个语篇的主题和中心进行总结。然后老师结合 Language Focus,对部分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及用法进行讲解,并挑选部分题目对学生进行操练。然后老师让大家再细读一遍并谈谈自己对本课的理解及看法。阅读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因而不能逐字逐句地分析语法,而是要先完成机械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最终学生既了解了语篇中的语言知识及其实际如何运用,又了解了语篇的含义及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对语篇有了深层理解。

对于Passage A 的最后两个环节,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围绕“父亲的性格”先进行10分钟的讨论,讨论出一个框架。然后老师讲解书上提供的有用表达,接着留出15分钟让大家写作。之后老师随机挑几个小组,让其展示他们的协作“成果”,老师与全班进行讨论。这也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过程。大家在协作中互补,吸取集体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大家在协作中完成交际,发挥创造性,共同创作出一个书面语篇,先建框架再具体写作的过程使得学生有个整体语篇构建模式。

对于Passage B,老师让大家速读Passage B。在读之前,老师讲解一下本文的阅读技巧,即根据上下文来猜测陌生词的意思。这也是基于语篇的阅读技巧。接着老师让大家结合此技巧进行阅读。读完后老师让学生回答Think about it 中的问题,同时检查大家的技巧使用情况,并加以点拨。然后老师针对Language Focus中的部分词汇、短语和句子结合其在语篇中的使用稍微讲解一下。显然,在此笔者也力求学生从语篇层次入手进行阅读。

3.3 第三部分(Write and Produce)

第三部分是写作。本单元写作中用到的新句型是状语从句。老师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含有一定量的状语从句的语篇展现给大家。然后老师就该语篇讲解状语从句的使用,之后挑几道书上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接着老师让学生看书上的范文―a Family Letter,然后与大家讨论该信的整体格式和布局、写作风格及写作大意,从而使大家对家信有个整体认识。最后让大家回去写一封家信,并要求大家在写之前列出一个思路或框架,写作过程中要恰当使用状语从句。在写作的教学中,语篇教学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3.4 第四部分(culture salon)

“文化沙龙”介绍的是“父亲节”。老师先提出如下问题:When is Father’s Day?以及How did Father’s Day come?以激起大家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去看这篇短文,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文化也是影响交际的一个部分,通过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学生在交际中就有了背景文化知识,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最后,老师让大家运用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就本单元所讲的主题和主要内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作一下归纳总结,从而对本单元有个整体认识。

4. 结语

本教案是以语篇教学法为理论基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教学设计都融进了语篇教学法的理念,是语篇教学法的实际使用,力求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讨论、模拟对话、分组协作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学习的习惯,同时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本人相信在此教案设计下的教学活动定能受到学生欢迎,并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宁,雷建华.英语语篇教学模式浅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

[2]贾智勇.试论英语语篇教学与综合能力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5).

[3]郭珍梅.语篇教学法探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1, (2).

综合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教案;定位;新课堂;高效

新课程改革推行到现在,我们在《高中新课改背景下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建构了“三段六步”高效教学模式,编制和使用了学教案。“学教案”是对本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构思”(新课程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编制和使用好“学教案”,能有效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使用教材,丰富课程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使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流畅。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编制好学教案?怎样使用好学教案?怎样才能让学教案在建设高效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根本的是要给学教案定好位,精心编制,活用巧用,才能创造更高效的课堂。

一、学教案是师生合作的“桥梁”

传统教学中的教案是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使用的预案,学案是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下学生使用的预案,这两个“中心”好比两座山峰,中间隔着很难逾越的鸿沟。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这两座山峰之间架起一座桥,把“教”中心和“学”中心连接在一起,融为一体,这座桥就是具有两方面功能的学教案。学教案是为学生“学”和教师“教”而设计的学教统一、师生共用的教学方案,是师生合作学习的桥梁。它既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推手,也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点评、达标拓展”,结合学科特点,创建师生高度合作中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高效课堂的好帮手。以学教案为载体,课堂教学能变得生动活泼,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不再满堂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不再被动听、不再光接受,而是主动、积极、愉快地学,而且会学。教师通过情景活动、小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提出问题,由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体会感悟新知识的生成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现和谐的合作、充分的交流,实现课堂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角色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

二、学教案是教师“会教”的“蓝图”

学教案的编制要融入教师的智慧,要遵循低起点、小坡度的认知规律,尽量缩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跨度,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互动。在设计学教案时要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做好导趣、导法、导思、导引;引导学生会学、想学、要学、乐学、创学。

在每个备课组通用的学教案基础上,教师上课前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加以调整,上课时还要根据学生学习进程灵活操作。要时刻记住,学教案只是手段、载体,培养人才是根本目的。所以,不要为完成学教案而使用学教案,不要让学教案成了课堂的主宰;而要关注学情、关注生成、关注育人总目标、关注生命质量。

在新课堂中,教学方式力求多样化。要紧密结合教学主题,将启发演讲式、合作探究式、情景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有机统一,提炼重点、难点、考点,启发学生的即时生成与拓展,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学教案是学生学习的“抓手”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信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教案是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好帮手,它既是学生学习的“航标”,也是学生“学会”的路径,更是学生“会学”的“摆渡”。

1.学教案是学生的学习“航标”

新课程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课堂教学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因此,学教案应该是师生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对文本的有效拓展,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这就要求学教案始终是引领学生课前延伸、课内探究、课后提升的航标。要按新课程理念和“三段六步”高效课堂的要求编写学教案。要大胆突破教材框架结构,将已学知识、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课外相关资源与教材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地整合,追求生活逻辑和学科逻辑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鲜活的事例和具体的科学知识基础上,在生动的情景中展开知识联想,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

编制和使用学教案要以了解学生为前提,发展学生为目的,为学生指引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情感得到不断升华,生命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2.学教案是学生“学会”的“路径”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尤其需要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撑,在学教案的设计中与“学什么”相对应的应该由“怎么学”出招。要按“三段六步”要求设计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反思、思辨、质疑等多种学习方法的训练,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论、测、评、演、唱、跳,在课堂上真正落实,让课堂成为一方生机盎然的池塘。学教案要点燃学生探索热情的导火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正确使用学教案,要做到:课前促预习、课中重互动生成、疑难时精讲点拨、课后及时整理反馈。这就要切实发挥学教案在高效课堂中的“路线图”功能。

3.学教案是学生“会学”的“摆渡”

学教案就其实质而言,应该理解为:它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促使学生个性成长的文本。教师在编制学教案时,要对教材进行改造与整合,在激趣、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上,进行优化设计。课本上有的东西不要再大面积地搬运到学教案上,让学教案起到“脚手架”的作用,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进行学习,而不是完全脱离教材只做学教案。好好读书永远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教案的认识、编制、使用应该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追求整体设计,讲究设问艺术,善于启迪思维,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递进发展,要”具体―粗~t--gg招胜有招“,即在课堂改革的不同时期,随着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学教案的编制应该有所变化。

学教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标。学教案在课堂改革之初是必不可少的拐杖。在高效课堂的进程中,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但当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流程,有了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了,学教案就可以淡出了,甚至完全不需要了。这时高效课堂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总之,学教案是我们贯彻新课程理念,灵活实施“三段六步”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只要我们坚定新课程理念,缜密编制,活用巧用,定能让新课堂更高效。

综合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教学方法;临床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the problem embedded integrated learning, PEIL)是在“问题式学习”基础上,将基础及临床知识有机结合,不仅针对相关疾病,亦针对学生面临的考研及执业医师考试的应试技能的提高,不仅提升授课的趣味性、还会具备足够强的吸引力,以期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辽宁医学院2008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组,共60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4人。

1.2分组

将60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人;分别为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组(PEIL组,P组)和传统教学组(TT组,T组)。每组再以6人为一小组进行见习教学,分别标记为P1-P5小组、T1-T5小组。

1.3研究方法

在呼吸、循环、肾内科三个专业,共64学时见习中,由指定带教老师以专用教案为指导,分别采用传统教案和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教案,对各指定小组实施相应教学。教学时段按院内各科见习安排,P、T各小组穿插入科,不做先后指定。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过程中,针对见习内容嵌入相关思考题,问题来自执业医师或研究生考试真题或习题集,确保问题及答案严谨、权威。由于因此导致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较大,要求老师教学流程紧凑,表述清晰、准确。课程结束时另外留适量考题,供学生课下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传统教学则按大纲要求,针对重要知识点,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做广泛拓展。

1.4 教学效果评估

(1)下课提问:重要疾病设计固定问题,见习后立刻提问,共计10分。

(2)出科考试:见习结束时从题库中随机选择10道题,共计100分。

(3)教学讨论:带教老师授课后,讨论、对比两种教案及教学方式效果及感受,评价学生的教学反应。学生讨论见习感受,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评价见习收获[1]。

2 结果

2.1 提问及考试成绩

比较两种教学模式,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组的出科考试成绩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

2.2师生分别讨论

老师课后讨论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的分配。探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不同章节知识点的掌握效率及持久性。总体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的知识量,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利于持久掌握重点内容。同学感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见习过程注意力集中,知识量大,思维紧张。由于穿插有执业医师及考研问题,有吸引力。对于所留思考题,能够在课下主动查找答案,拓展知识面,加深印象。

3 讨论

20世纪后期,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在各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它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2]。我们探索的方法是在PBL基础上,针对临床见习的特点,在教学中系统嵌入与涉及问题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各种考试题,有机地整合为一次见习过程。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相比,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具有以下优越性。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见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提问、思考与回答、解决问题,将所学理论融入对实际病例的分析,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面临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 第三,能够使学生重温医学基础课程,且使其将既往理论与当前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温故面知新的感受,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念,从而更加扎实、全面、系统地领会有关疾病的完整知识体系。第四,通过学习过程中嵌入的一些考试真题,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加深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深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第五,实施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的过程,也是对带教老师再培养的一个过程,由于要求有针对性、系统地嵌入基础理论及有关试题,带教老师必然重新回顾与相关疾病有关的基础理论,能够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的新进展,通过对考题的深入研究,提高老师的理论修养及临床技能。同时对于课程节奏的合理设计[3]、教学技巧的养成及教案的精心组织[4],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会提高临床工作质量。通过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对比,感到在见习教学中,虽然两种方式都能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指定的重点内容,但在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及远期记忆方面,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法具有明显优势。分析原因在于新的教学方式下,让学生面临问题,积极主动思考,同时也认识到这些重点、考点的重要性,提升兴趣及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掌握知识的效果。这也从本组研究中的考试成绩的比较中得到验证,因此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征森,陈晶. 高等中医教育中PBL教学调查问卷的设计[J].中医药学刊,2006,24(6):1109-1110.

[2] Aldred M. J,S E Aldr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J]. J Dent Educ, 1998, 62(9):650-655.

[3] Jose-Reyes Ruiz-Gallard, Santiago Castano, Juan J. Gomez-Alday, et al. Assessing student workload 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 Relationships among teaching method, student workload and achievement[J]. A case study in Natural Science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11,27(3): 619-627.

综合教案范文第6篇

(河南省永城职业学院语言文化系英语教师,河南 永城 476600)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9-132-02

摘要:对摘要: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创新思维,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巧设疑问并鼓励提问,启发思考,引导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完善教师个性,不断学习,丰富创新思维。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通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不拘泥于英语教科书和英语教师的课堂讲解,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迫求最佳、最新知道独创立的思维。受因斯坦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一套好的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为学生选择一套针对性强、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材。笔者认为目前学林出版社出版的《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是一套经较理想的教材。《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各单元的编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板块新颖。各单元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ing,grammar共五部分组成,标题形象、富有创新和时代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2.各板块分别包含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语法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又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统一性,使学生能够获得连贯的主题内容和语言信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本套教材克服了忽视听说技能训练的弱点,加强了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用口语交际能力。而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时候,通常采用生动、直观、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进行听说训练的时候也必须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要求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维,以完成同一主题不同场景的英语听说训练。

4.本套教材把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具体体现于实用英语能力的培养之中。应用能力既指应用语言基本功的能力,更指把这些基本功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中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涉外交际能力中,因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交际方法。在具体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5.本套教材中大量的材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总之,《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为培养大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有了较好的教材,教师就应该根据不同的单元主题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案是教师备课中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教学方案与计划。教案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其规格、式样、详略等均没有统一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实。正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教师在制定教案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来体现教师本人的教学特色。要在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实施时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和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在教授《走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Unit11《Ups and Downs》时,我在教案的开头,我写到Life is full of ups and downs.让学生推测其汉语意思。然后猜出Ups and downs的意思是“起起伏伏”,进而引申出“成功与失败”之意。并且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What do you go after?2.What qualities must a successful person have?3.What qualities may lead to the failure of a man?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向学生提出这些与文章密切相关同时又带有悬颖性的问题并加以讨论,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

二、巧设疑问并鼓励提问,启发思考,引导创新思维

教育教学应从小处着手,选准突破口,寻找切入点,扎扎实实使创新教学落实到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去。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学贵乎疑”,“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求新求异。让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产生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导。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不凡的业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次上,教师通常对学生的发问有两种担忧,担忧学生提问打乱自己的教学思路,担忧学生不可预见的提问延误了教师的教学时间,导致不敢鼓励学生提问。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彻底摒弃教师“一言堂、满堂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新一个宽松和谐、具有民主气氛和探索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想敢问,让问题走进课堂。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回答和提问进行合理评价,树立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言的信心。在同等条件下,让学生比试谁提出的问题数量多、质量高,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让问题自觉地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道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三、活跃课堂气氛,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情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对英语语言的敏感性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创新思考,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与英语教师进行合作互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走出牛津-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版面丰富,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太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和动口,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在进行小组口语训练时,我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既立足于语言情景,又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会话模式,既利用语言本身的表达,又利用一些实物道具和体势语言进行交际,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活跃课堂气氛,合互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语训练,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完善教师个性,不断学习,丰富创新思维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活泼开朗、善于表情达意,宽容随和,具有较好的亲和力,应该让学生接受、爱戴和尊敬。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都更具优势。当一名让学生害怕或厌烦的英语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采,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具体表现为:对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表达不敏感,甚至不愿听课,不愿与教师或同学们合作,不愿思考,更不用说进行创新思考了。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英语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更容易去听课、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愿意去进行创新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应该有创新意识。从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体现的教学方法上。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单词讲解、语法知识的传授和书面练习上,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查字典、教会学生阅读,因为大学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就可以省出有关这方面讲解的时间,把它用于课堂活动,和学习技巧的传授。“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这样就要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操练,而语言的操练过程,也是创新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作为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没有丰富的知识,创新思维就失去了基础。除了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外,还有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扩大知识面,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丰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综合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问题式学习;产科护理;见习带教

临床见习是护生从在校学习到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过渡阶段,优秀的临床带教对护生掌握临床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至关重要,能使护生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规范的临床工作方式。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两部分,内容抽象,操作性强。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最早提出的一种自学学习模式[1],现已成为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CMC即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2],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先导,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临床医学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均以学生为主导,问题为导向。本研究将两种教学模式联合起来,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运用到临床带教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开始进入本科见习的全日制专科护生62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57名,男生5名;年龄19~22岁。按见习批次将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人,对照组32人。产科实习期为3周。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分布、在校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两组均由同一组带教老师负责。

1.2教学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教,即以教师讲授、示教为主,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体现在先“教”后“学”[3]。护生第1周先由带教老师集中授课,讲解产科理论知识,第2周开始将学生分两批带入产科病区,熟悉病区环境,由护士长指定带教老师进行临床病例讲解,观摩产科方面专科操作,带教老师根据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边实践边讲解。

1.2.2观察组

采用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CMC)与问题式学习(PBL)联合教学模式。

1.2.2.1选拔带教老师

选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带教5年以上,接受PCMC与PBL联合教学法和实践内容培训并考核合格共6人为带教老师。

1.2.2.2制定教案及教学计划

教案由参与教学的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共同编写。教案的编写参考了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PCMC与PBL联合教学教案模式、本院护理教育PCMC与PBL联合教学教案范例及相关文献。同时制订表格式带教计划,方便学生和老师参与。

1.2.2.3临床教学

具体实施方案:①分组:带教老师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5人,选组长1名,每组一位带教老师负责。②预习:到产科见习前一周,带教老师将学习任务、目标发送至学生的公共邮箱,指导学生提前预习产科相关知识。③病例选择:入科后,带教老师根据教案要求,在产科病房选择要见习的典型病例。带教老师提前与孕产妇做好沟通,再准备好患者的相关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④病史采集:通过护理体检及带教老师提供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史采集、整理,借此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⑤提出问题并集中讨论:针对病例的教学重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有讨论价值,有启发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结合病史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找出答案,做好笔记,发现并提出新的护理问题,带着问题见习。⑥理论授课:带教老师在小组讨论前以典型病例为例,讲述该疾病的基本概念、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护理要点等,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护理新进展等,以便学生更好地讨论。⑦小组讨论:由带教老师主持,针对理论课的题材,结合病例相关护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汇报与讨论,教师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点拨,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每组将讨论结果汇总成书面报告。⑧多媒体演示:小组以PPT形式展示解决的问题及掌握的知识,现场演示汇报,每组时间限制在10min内;最后带教老师一一点评,针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

1.3教学评价

见习结束前,由护理部组织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理论、操作技术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方面:①学生对老师带教教学方法的评价,共6个项目(发放问卷62份,回收62份,回收率100.00%);②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共3个项目(共发放问卷6份,回收6份,回收率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

2.3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的评价

3讨论

3.1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的弊端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将理论联系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而影响整体护理的教学质量。

3.2PCMC与PBL联合教学的意义和实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整体护理的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许多医学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由此PBL教学模式和PCMC教学模式进入了医学教育者的视线。P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占主导地位,学生要想参与到小组讨论,就必须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思考,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PBL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5]。而单纯的PBL教学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学习知识缺乏系统性,不易被全面掌握,准备自学和讨论的资料较困难。PCMC教学法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于1965年首创,并在其医学院首次试行[6]。该模式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临床思维形成,结合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见习带教中相互完善和互补,不仅可提高护生学习效率,还可提高护生的学习能力和护理操作能力[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喜欢这一临床参与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见习环节,希望参与临床病例讨论,反映了学生更喜欢主动的学习,这种带教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临床病例为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共同制作多媒体汇报成果,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此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网络教学的手段,取得了“教”与“学”双赢的效果。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灵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更形象,易于记忆,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有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要有先进的理念,明确的教学目标,专科知识全面,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8]。选择典型病例,进行问题构建,教学引导,启发学生,促进组员间交流合作,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是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是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双向交流,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

[3]陈立萍,潘玉梅,李青荷,等.PBL教学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39-2241.

[4]李文娟,袁龙梅,曾琼娥,等.互补型教学法在前列腺增生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9B):2413-2414.

[5]燕雪琴,杨玉梅,邱慧芳,等.PBL教学中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1665-1666.

[6]钱秋月,宗永忠,潘红宁.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01-503.

[7]易良,周椿.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带教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0(1):7-9.

[8]顾芹.护理案例引入PBL教学法在低年资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9):152-154.

综合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远工程;课程资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9-02

农远工程作为国家农村信息化、教育均衡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已进行了将近十年。在农远工程的帮助下,农村整体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优秀的教学资源跨越了空间的阻碍,农远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地区的学生在教学资源上与城市的学生拥有了平等的权力。但在多年的项目实施中相关建设的课程资源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远工程最大地发挥教育功效,服务于农村教师,受惠于农村儿童。(农远工程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包括政府部门提供的,教师个人购买的,学校出资购买的,校际共享的,教师之间共享的,这里的课程资源主要指国家或省市农远工程相关责任部门提供的教学资源。)

一、课程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1.“副科”建设形同虚设。笔者登录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该网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和中央电化教育馆远程教育资源服务部共同建设),查阅了课程资源栏里各科的资源状况。在各门科目中,语文、数学、英语作为主科皆按课时编写了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的详细操作步骤,最后还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参照网上的教案改进提高自己现实中的教学,解决了农村地区可能因为信息堵塞、交流封闭而导致的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陈旧的问题。但是在美术、音乐、科学三门学科的课程资源里,该网只是简单地提供了一些相关图画或视频,并没有提供相对应的课时教案。在现实农村中小学中,由于师资限制,音乐、美术、科学三门科即使开设也基本由主课老师代课,但他们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实际上他们更需要国家、地方的课程资源建设者提供详尽的、可操作的教案来指导他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副科的教学任务。通过与许多农村教师的交谈中得知,他们也想给孩子上好每一堂音乐、美术和科学课,但受限于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软硬件资源,他们更需要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课程资源来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农远工程本来可以在农村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有很大作为,可现有的课程资源中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指导,这又无形中进一步促使教师挤占副科教学时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依赖于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对孩子多元智能的开发,促进他们提高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农村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副科学科教学上与城里相比已严重落后,农远工程本可在课程资源建设中针对该问题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补强农村薄弱的副科教学,但仅从相关网站的课程资源建设来看,副科的课程资源建设仍然多流于形式化。

2.优秀教案变成了八股教案。笔者分析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上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该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点: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②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③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1]笔者认为,这篇教案的教学目标放到任何地方都适用,宽泛的教学目标无法评价,学生在该课时上完后到底收获了什么无从知晓,因此这就是个无效的教学目标。在相关教案的编制中,教学重难点、教法、作业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教案的编写代表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应是课堂实施的重要依据,农远工程实施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将重点学校重点地区的优秀教学资源输送到薄弱地区,这样农村地区的教师可以参考教育教学专家编写的教案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提升原本薄弱的教学质量,但笔者搜索到的课程资源中出现大量这样的八股教案,显然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3.课程资源和农村孩子有文化距离。在课程蕴涵的文化涵义层面,农远工程的课程资源与农村孩子的实际生活有距离。笔者先以综合实践课的课程资源举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上并没有为综合实践课程进行资源设计,于是笔者分析了四川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农远工程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案例,其包括“《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保护家乡河》、《零花钱如何花》、《小小拍卖场》、《我们身边的垃圾》、《水果拼盘的制作》、《手拉手》、《走进广告世界》、《学会感恩》、《汶川地震综合实践活动》、《春天的植物》”,[2]其中活动主题《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零花钱如何花》、《小小拍卖场》等与农村孩子现实生活太远,农村绝大多数孩子根本没有零花钱的概念,更谈不上浪费的行为和现象。《水果拼盘的制作》更是无需放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农村孩子很小就已经学会了砍柴挑水做饭等各项生活技能。笔者再以农远工程建设的英语课程资源为例,在分析了英语综合资源里的情景对话后,发现文章中时有出现一些城市化倾向很重的单词,这些单词在农村孩子的生活中完全没有概念,英语课程资源中选用的一些阅读文章也不经意间渗透着强烈的小资气息。城市化取向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既充满陌生,又难以勾起他们的生活情结。强制地要求使用农远工程的这些阅读材料反而对农村孩子造成了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丰富的乡村文化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反而被农远工程所引进的强势文化所淹没,而那些保存完好的乡村文化恰恰是未受破坏的充满道德的文化。城市的喧嚣和烦躁被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农村孩子的心灵,他们从小被这种文化教育的无根性又造成日后对家乡没有认同感,只导致他们日后无法在家乡的经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建设中出现问题的相应对策

1.学科建设均衡,激励薄弱学科资源建设。现阶段省级农远工程教学资源库的各科课程资源主要是由下属各市优秀学校提供,各重点学校结合自己学科和师资优势自行申报并提出相关学科的课程资源建设意愿,然后由市级教育技术中心进行初选和推荐,最后由省教育技术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最终复审,若教案和作品被录取,将对作者进行奖励,并由主管部门颁发证书。笔者建议在相关课程资源采集的文件中加大对弱势学科建设的政策倾斜,对音乐、美术等学科可不采用学校自行申报的办法,由市教育技术中心联合教育局直接组织全市该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跨校合作编制课程资源,还要配套相关信息技术教师,做到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通过对资源采集机制的调整,重点加强弱势学科的课程资源建设,改变过去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资源评审时常常出现的矮子里面挑将军的局面,保证相关学科资源的质量。另外,对于录用的薄弱学科课程资源的设计者也可考虑加大奖励的力度,提高奖金金额等,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各个学校都能积极申报参与薄弱学科课程资源建设的场面。

2.完善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建立科学评价制度。建立新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建设标准,提高课件教案的准入门槛,彻底遗弃八股教案。新标准应该改变过去只笼统要求文字教案有如下内容:基本信息(如项目名称,教案名称,使用范围(学科、年段),作者,作者单位,撰稿时间等);教案主体内容(如教学目标,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教学反思等)。要加强标准的科学性,使标准更符合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如教学目标中应指明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上述《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教学目标应该写成“在一课时内,孩子们能够体会并口头简单描述出鲁迅童年时的生活情趣,鲁迅的惆怅感和失落感。”充分发挥教学目标指导教学,管理教学,评价教学的作用。教案的其它各个元素也应详细具体,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农远工程资源使用者能够充分受惠于重点学校的优势资源。另外,对送审的教案作品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组织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学科专家、高校教育学教授和农村一线教师共同评审相关作品,重视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评审意见,增加公示的力度,广泛吸取群众的修改意见。改变以前只重视正确性、艺术性、技术性,转而重点考察教案和作品中运动教育教学规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的能力。

3.改变观念,加强课程资源文化地方化建设的引导。过去的观念认为教育技术中心建设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只是原材料,农村教师在使用时仍然要进行二次开发,所以课程资源地方化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事情。但统计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大多还只是拥有搜索、下载、播放教学视频等基本信息技术素养,能够自行组合相关材料、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的教师比例还很低。所以教育技术相关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城市优秀师资力量制作的农远工程课程资源应该是农村教师可以直接使用的课件和教案。省市教育技术中心在相关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和评价制度中应该形成建设内容农村化的导向。在评审关卡上增加课程资源文化的专项审查,把贴近乡土文化、符合农村实际、富有地域特色作为评选优秀教案课件的指标,从而鼓励课件和教案制作者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剔除城市化倾向太重的元素,多考虑农村的社会生活环境,增加贴近乡村生活的场景和教学内容,努力使农远工程输送的课程资源能提高孩子应对农村生活的能力。比如在秋冬季节设计一堂秋冬果树防虫的实践活动课课程资源,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生动学习并了解秋季消灭虫害的好处和方法:①诱杀灭虫;②清除残枝落叶;③耕翻园地;④药剂防治;⑤果树落叶休眠期清园。然后组织他们到果园现场实践操作。再比如针对新疆的农村中小学建设音乐学科课程资源时,考虑到该地区完好保存的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维吾尔族舞蹈教学课件,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又达到了提高孩子多元智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EB/OL].http:///xxpd/kczy/xia/yw/1/kebiao-rj.htm.

[2]四川省教育技术科研课题网[EB/OL].http://.cn/show.php?id=214&t=k.

综合教案范文第9篇

今年秋初我校由一所厂矿子校和地方小学合并而成。原来不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和老师不同的工作习惯交融碰撞在一起,既有互补,也有差异。在开学初的一次教研组活动时,围绕着“教师如何有效备课”的话题广大教师展开了热烈而具争议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备课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有效备课则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要想实现备课的有效性,必须逐步解决老师们在备课中碰到的让人困惑的问题。

备课的困惑

现将教研活动中收集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总结如下:

一、备与教不一致,为完成任务和检查而写教案。

1、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落实;

2、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突出重点与难点,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学具与教学用具的准备很不充分,没有很好的利用它们的直观性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针对超大班额中参差不齐的学生成绩,怎样分层次备课?

5、教案书写工整、漂亮,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教学计划安排与实际教学时间差异较大

1、因知识的难度不同,有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完成,需要另外增加课时;

2、因新教材内容压缩,备课时需要补充内容;

三、几大关系难以处理

1、备课是以提高素质为主,还是通过大量练习应对考试为主?

2、大班额繁重的教学任务与精心备课需要时间之间的矛盾;

3、大班额中学生过多与人人动手实验和实践之间的矛盾;

4、备课时教师心里想将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但上课时怕学生离开了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剧本”而教学目标得不到落实。

四、“走秀”现象严重

1、公开课、示范课中只知道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观赏性”,以期得到听课者的好评,却忽视了学情分析;

2、教学反思是写给领导看的,并没有结合教学实际,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活动与探究”平时不用,只有公开课上用等。

长久以来,我们的备课工作着眼点仅仅落在其外显形式,即教案的呈现形式上。以教案的书写状况、教案内容的详略程度等来鉴定教师备课的态度和质量,忽略了教案形成之前的研究、探索的思维过程。于是乎,备课即为抄教案,一系列的教案检查、评比促使教案成了出自教者手而非教者心的手抄本,中看不中用。如何改进备课,使其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我从管理者学校领导和被管理者教师两个角度做了一些思考。

备课的思考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乃至学校基层都三令五申地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改革,可如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仍然采用的是以前那套繁琐滞后的教育常规管理要求,机械、僵化的检查方式,已经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了教师们的创造潜能的发挥。教师们要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教学常规检查,按照上级要求,时常手都写麻的照抄书面教案,不仅要字迹工整美观,还必须诸要素齐全,这不是无形中浪费了教师们的大量时间吗?既加重了工作负担,又影响了备课的实效性,与教学管理的初衷简直成了大相径庭。

大多数学校管理者都制订了比较详细的备课制度,这样做在教案检查时既可有章可循,又有助于消除教师惰性避免教师囿于旧教案。管理者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忘记了被管理者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全靠制度规章来约束教师,还得考虑如何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得考虑实际情况。而事实上旧教案也有可借鉴的地方,只要教师修改得当,当然我们反对一字不变的照搬旧教案,因为不管怎么改怎么写我们备课的唯一目的是真正上好课,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目的。既然备课的目的是上好课,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者如此看重备课的书写,备课的条条框框呢?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者不走进课堂去听听老师们的课呢?要知道这才是我们的实质所在!

作为被管理者的教师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以及教学任务普遍不轻的现实背景下,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便采用了“拿来主义”的做法,机械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或教案出版物,因为,不写教案或所写教案数量不足,就会被认为是教学不认真的重要依据。所以怨声载道,牢骚满腹,能简则简,能草则草,一个目的就是图完成任务,这样的备课对教学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那我们还要不要备课呢?我想任何人都不能说教师不需要备课!我们所要淘汰的应该是重复性的、无效(低效)的抄写教案而已。那备课低效的症结又何在呢?我认为在于教师的倦怠和管理的有效性之间的差异。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任何形式的备课都会蜕化为无效、重复性的应付措施。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备课改革的根本在教师,教师改变的根结在需求,需求产生的保证在引导,所以我认为有效备课改革工作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注重自我的学习和实践,多学习其它学校备课管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以指导本校备课管理工作。

2、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对教师在备课方式、方法、课程资源、课堂教学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指导,切实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和教学研究能力。

3、备课改革不应一刀切,应综合教师教龄、所授学科、个人能力、学情诸方面因素区别对待、因人而异,不同教师可根据个人特点采取写详案或简案,备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4、学校应着眼于备课服务于教学这一基本功能,完善当前评价机制,注重检查备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检查注重课堂教学效益。

诚然,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到教学有序,上好每堂课,不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情精心设计教法与学法,肯定是不行的,但教案的编写是否可采用灵活的多元形式,根据个人需要和实际情况去设计安排,将容易忘记或散失的东西在课本、教参上批注,或摘记在卡片上,又或从网上下载资源,进行修订删减,取我所需,为我所用……备课方式,各校都在探讨。有一校采用A案、B案的形式,使我深受启发。A案上有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B案上主要写课前对这节课预设的调整,课堂教学过程中亮点及遗憾,课后的反思与感悟。当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内容时,A案可以继续使用,只写B案即可。这样做,教师们为了方便使用,就会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在完成A案的同时,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通过对B案的使用,也能促进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寻找自己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激发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一路用心备课开始自我教育的幸福之旅。

综合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教研;教研模式;中学英语

网络环境的自主开放促进我们教师学会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合作与资源共享,而我们的教研模式也应该与这个时代的背景相契合,网络教研是信息社会教育教学的必然产物,它改变了传统的教研工具使用的局限性,促进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辅助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同时创设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加快了传统教研模式与流程的变化与发展。与传统教研模式相比,网络教研模式在中学英语学科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立足校本教研,实现有效交流

校本教研通常是指,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教研的开展,不仅可以反映出本校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惑,还可以激发教研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网络教研的主力是学校的一线教师,网络教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网络教研只有关注校本教研,才能调动基础学校教师的参与度,才能赋予网络教研生命力。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有效交流:(1)把自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QQ群、博客或论坛在网上,与同行、骨干教师或专家探讨,寻求解决办法。(2)筛选出适合的解决方案,运用到实际英语教学中尝试去解决问题,将实践结果、教师的反思公布在平台上,若方案是有效的,则标记为实效方案;若方案还需调整,则继续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集群体智慧快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倦怠感和突破教学瓶颈,使每个英语教师在网络教研中都有成长的空间,都有前进的动力。

二、安装博客系统,开展“三反思两实践”

如今很多学校为了将教学活动研究与线上系统有机融合,都开展了博客,为教师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提供了平台,以我校在英语学科方面开展的“三反思两实践”(很多学校也称之为“一课三议”)为例,学期伊始,教学管理处就将每周的工作重点在平台上,教师要在公开课之前将本课教案设计上传于教研组博客,组内教师及时回复并提出建议,上课教师根据同行建议进行修改并进行第一次反思。在公开教学活动之后,听课教师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上课教师在同行的帮助下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第二次反思,并将修改后的教案重新上传教研组博客。最后,由组内另一位教师根据二次修改后的教案上课,组内成员进行第三次评议和修改,该上课教师将本次上课的最终确定的教案,反思和心得上传于博客供成员共享。这样做,能调动教研组内成员开展网络教研的积极性,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将最好、最优秀的英语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

三、联动国市区校,整合教研资源

常规的教研活动产生的影响力可能只是局限于一所学校或一个区县,教研活动也只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由固定的人数参加,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是分散的,而网络教研则改变了常规教研活动的局限性,它的覆盖面更广泛。只需要在网上交流平台上特定学科具体的交流时间,不同学校、区县、省市的该学科教师就可以同时上线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整合教研资源,我认为可以分三步来实现:(1)鼓励广大英语教师经常访问国家综合教研网,根据里面的学科设置和栏目分类,如,有的是英语教学视频专栏,里面收集了骨干或一线教师的优秀教学视频,教师可以通过UC课堂进行观摩并通过“在线交流”模式进行及时反馈;有的是中学英语理论研究专栏,里面涉及的课题研究来源广泛,可以是教师独立或合作申报的课题,可以是教研行政机构或学术团体招标下教师上交的课题,可以是新的教育理论方面的课题,也可以是针对教改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研究的课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用资源。(2)提供著名的省市域教育博客群或优秀的校级博客的链接,让广大英语教师在群里一起研习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累下来的优秀教案、课件、教育叙事、教学反思、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同时,可通过QQ流自己的学习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职业发展、专业成长中的烦恼以及班级管理、教研交流方面的体会感受等。(3)将自己在国家综合教研网和成功的省、市、校级博客群的学习心得体会及优秀的信息资源以“研究包”和“共享资源库”的方式分享在本校的校园网平台上,学校鼓励组内教师多学习研究。

上一篇:水果教案范文 下一篇:春天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