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舞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11:10:26

专业舞蹈论文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课程,并不同程度地加大了舞蹈课程的开设比重。但各校的情况不尽相同。就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立足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充分利用本系专业的师资条件,除了在第一年必修的基础上,还在以后的两年分别设置了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课程,并且为有一定基础和有兴趣的学生还设置了较深层次内容的特色舞蹈班,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途径。

然而,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1)缺乏专业舞蹈教师,有些院校的舞蹈课是由服装表演的老师兼任。(2)缺乏合适的教材。就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使用的教材而言,国内目前尚少见有出版过一本合适的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教材。(3)开课学时偏少。从舞蹈作为一门基础课来看,大多数学校的学时安排还相对有限,加之真正实施时还会因其他活动的冲击影响而打折扣。(4)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舞蹈教育一直处于附属和依从的地位。就生源基础来看,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自身体形条件较好,但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受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的认识几近空白。(5)重视程度还不够。有些院校舞蹈课仅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对舞蹈修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所学舞蹈知识进行服装表演编创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

总之,在面对社会新时期复合性人才的需求,笔者所在的学校服装表演专业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借鉴其他专业服装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内容的编排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具有特色的教学优化体系。首先,根据学校专业办学培养复合性人才的方向和特色,对2007本科培养计划中有关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既考虑到开设具有实用意义的课程,如舞蹈基训、形体训练,又兼顾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舞蹈理论学养的提高,尽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掌握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典型素材以及编排能力。调整教学培养计划时依据“一专多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学习舞蹈走过场的误区。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形成了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板块。这些课程可分为三个学段来实施完成。第一学年为基础阶段,第二学年是提高和积累阶段,第三学年除了继续进行不同层次内容的舞蹈作品鉴赏外,学习重点则转为舞蹈编排并结合专业进行T台表演编创,达到学以致用。此外,又因本校地处江西赣南,赣南有客家风的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有着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蹈。因此在舞蹈课时,我们也增加了赣南采茶舞,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客家生活情态,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这样,不仅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在T台上能走“猫步”,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毕业后走进社会的实际需求。

我们在合理修订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而对舞蹈课教学大纲进行了妥善细致的修订: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内容是为服装表演课程奠定基础。例如根据服装表演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通过对一些有深刻主题寓意和表现手法独特的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知识学养和鉴别能力。如根据学生基础较差且大学生入校年龄在18岁以上,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比较硬,软度差)的生理特性,加上服装表演自身的专业特点,在舞蹈课上更多要求形体的训练、身体韵律和协调感的训练,而非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了解舞蹈训练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领,适度地淡化或删除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要求,培养学生利用舞蹈课所学的舞蹈知识,充分运用到服装表演当中。

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就本校服装表演专业三个学年分设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来看,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要认真思考,第一学年具体内容安排应以基础训练为主,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到了第二学年,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层次性。应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着眼于舞蹈素材的学习和舞蹈创编(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表演时不同的服装展示奠定基础。此外,还将舞蹈赏析的内容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能力。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坚持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在施教中,要尽量考虑确定某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既不能按照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内容来教学,也不能当作是业余爱好课程来对待。在教学形式上,除了集体课外,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摩优秀的演出。此外,在教学中采用鼓励欣赏、扬长避短的原则,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服装表演舞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在施教中选用合适的教材非常重要。至今,我国还鲜见有专用的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的统编教材,但我们可以借鉴高、中等院校专业舞蹈教材,也可以根据服装表演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自己编撰适合本专业实用的教学讲义。

参考文献:

[1]舞蹈论文: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开设探索.三十二路音乐网.

[2]潘志涛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师,以及一名幼师学校的班主任,笔者都深刻的认识到,教师是领头羊,老师在上课时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状态。所以,教师首先要做到,在课堂上精神愉悦,态度积极。用平等的心态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薄弱,而让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要时常用鼓励的方法促使学生上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会发现,学校中并不缺乏自信心不足但品质良好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大多数并没有上过舞台,甚至没有很正式的接触过舞蹈。这就更需要每一个教师都能用热情和耐心去引导学生们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最后爱上舞蹈。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打下一个夯实的基础。为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条件,让他们见世面、长经验、长胆量。让学生懂得舞蹈中的感情,感情是一个舞蹈的灵魂,缺了魂魄的舞蹈是不会精彩的,老师在示范的过程中要表现出感情,感染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对舞蹈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改进考试方法重视实践教学

在普遍的应试教育中,我们都会以一个学期的期末成绩为主,所以期末的舞蹈测试也就成了学生的主要成绩,这样,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不能把上课所学和考试完美的结合起来是只有期末考试的弊端,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将平时的课堂表现记为总成绩的20%,平时的测验记为30%,将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记为50%,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注重各个阶段的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有效的、综合的检验他们的舞蹈水平以及灵活运用舞蹈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成绩的设计上,鼓励学生表演自己编创的舞蹈,谁的更有新意,谁的更有创意,谁的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成绩,从而实现了实践与分数的完美结合。

三、日常管理的舞蹈教学

作为幼师学校的班主任,又介于舞蹈对于幼师专业的重要性,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舞蹈教学,比如,定期在班级举行舞蹈大赛,让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发挥自己所学,灵活应用,努力创新,谁的编排更有趣,谁的想法更打破大众的想法,就能得到一定的奖励;也可在班级晚会中,加入大量的舞蹈元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并鼓励同学积极参加校级以及以上级别的舞蹈比赛,在比赛中磨练自己,经过摔打才会被历练的更加强大。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为学生讲解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对舞蹈的爱真正发光发热。

四、小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出:推进教师专业化是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因此,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也将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追求和现实需要。同时,舞蹈是一项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爱上这样活动极其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耐心和热情投身到这项事业中,因为你教育的不只是你所教授的幼师专业学生,更是他们未来教育生涯中的幼儿,是祖国一代又一代的希望。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3篇

1.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来自的6个大区,城市学生比例较小。年龄在16—22岁之间,藏族占了90%以上,也有个别的汉族学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们张口就能唱,伸手就能跳,那来自雪域的天籁之声和让人激情澎湃的高原之舞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尤其是“锅庄舞”,这是个人民几乎人人会跳的集体舞,也是学生最爱跳的舞种。“锅庄舞”是人们茶余饭后或是聚会节庆时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一般节奏欢快悠扬,跳舞时,人们围成圆圈,根据不同的音乐段落跳出不同的动作。每当节奏欢快的锅庄音乐响起,学生们带着吆喝,围成大圈,边跳边走,动作整齐,情绪高涨,极具民族风情的表演着实让我这个内地的舞蹈老师欣喜不已。在舞蹈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在很多方面和内地学生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内地女生班的同学对古典舞的学习很感兴趣,细腻委婉的韵味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而的同学则更加喜欢节奏欢快的音乐和热情奔放的舞蹈,比如藏族的踢踏舞、蒙古舞、街舞等,这和民族豪放粗犷的性格有关。在舞蹈的表现力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与内地同学相比较,学生显得更含蓄、更羞涩,往往要在老师不停地调动和激发下才能在舞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2.舞蹈学习能力的差异

学生“能歌善舞”,不过我也发现了“善舞”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民间舞蹈比较擅长,然而随着舞蹈课程的开展,我发现学生的舞蹈学习,并不得心应手,尤其是芭蕾组合训练,和汉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无论是动作的规范性,模仿能力及音乐的理解能力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经过调查了解,同学们擅长的“锅庄舞”很多都是跟着自己的家人一起跳着学会的。几乎没有学生接受过正规的舞蹈训练。一些同学的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述的反映慢,接受能力较弱,呈现出舞蹈学习的能力较弱。在加上芭蕾组合及汉族民间舞等与舞蹈完全不同的动作韵律和舞蹈风格,使得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吃力。

3.学生个体差异

同学由于所在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在个体之间也有着较强的差异性。主要反应在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上。我发现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年龄相差较大,有的甚至相差6—7岁,来自城市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学习比较主动,课堂上和老师的互动也比较积极,而偏远地区的同学则更显羞涩,不太敢于表现自己,学习新动作也较慢一些。诸多差异性的存在,让我们无论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考虑。考虑到学生年龄和能力的差异,我降低软开度训练的要求。同学韧带普遍比较硬,课堂上同样强度的腰、腿、胯的软度训练,在班学生的身上效果甚微。考虑到课时紧张以及将来的职业需要,我觉得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软开度的训练上。所以降低学生软开度的要求,但要强调开肩的的训练,为学生提拔身姿的形成提供条件。考虑到学生的喜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民族民间舞的学习重点放在藏舞和蒙古舞上。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两个舞种的学习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对于自己民族的舞蹈的系统学习,学生更加愿意接受。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一个中等难度的民舞组合要推3—4个学时,复习巩固需要2—3个学时,这样一个学期也只能推进4个左右的组合,几乎只是一个舞种的内容,因此我的课程安排做了一个合理分配:藏族舞蹈、蒙族舞蹈、汉族民间舞各一个学期完成,维族和傣族做为简单了解一个学期内完成,幼儿舞蹈一个学期完成。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做到重难点部分多示范,边示范边做更加细致的讲解,加强练习的次数,逐步提高要求,用“小台阶、分步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习得和掌握。

二、突出专业,体现实用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以致用是关键。所以,学前中职舞蹈课程也应该体现实用二字。因此无论是舞蹈的理论知识、基本动作和组合动作以及创作舞蹈内容,都应密切联系幼儿教育和幼儿舞蹈的实际。

1.加强幼儿舞蹈的学习内容

在舞蹈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在每个民族民间舞之后都选择一个小的该民族的儿童舞让学生去学习,比如藏族儿童舞《拾青稞》、维族儿童舞《娃哈哈》、蒙族儿童舞《小骑兵》、傣族儿童舞《金孔雀,慢慢飞》、汉族儿童舞《拾豆豆》等。一方面巩固对该民族民间舞蹈基本动作、动律的掌握,另一方面也不断地让学生熟悉幼儿舞蹈的舞蹈语汇和表现方法,为后面的幼儿舞蹈系统学习做准备。

2.选编幼儿园艺术教材当中的舞蹈内容,做为学生课堂创编的作业

为了更加联系实际,体现实用性,我从购回全套幼儿园教材,并选择其中《艺术》教材中的“舞蹈”内容做为学生的创编练习作业,并且在小组创编汇报后加以点评,这样做,可以更好地“接地气”,使学生更有针对性的适应幼儿园的需要。

3.舞蹈学习,从操场到舞台

舞蹈学习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舞蹈教学,提高幼师学生的舞蹈素养和精神文明程度,陶冶美的情操,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我们利用各种节庆,竞赛,表演等活动,鼓励学生上台表演。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同学们从一开始的只会在操场上跳锅庄到后来能够自己编排出精彩的舞蹈节目在舞台上展示,甚至还进行了歌舞专场汇报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舞蹈能力在不断增加,同时组织策划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这些无疑对他们的将来的工作是个有益的锻炼。

三、贯穿情感,寓教于情

舞蹈是一门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的舞蹈是苍白的。因此在整个舞蹈教学中,我始终强调情感的投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比如,在软开度练习时,我鼓励学生们克服身体的痛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藏舞的学习中,我又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情感。在教授汉族民间舞时,让学生在音乐舞蹈中体会汉民族文化的优雅和丰富,培养学生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教学儿童舞时,让学生感受天真快乐的童心,培养热爱儿童的专业思想。同时,在对于学前中职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学生对于内地的学习环境和老师都是陌生的,师生间良好情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适应学习生活,有助于课堂上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最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学前中职班的舞蹈教学对于我来说,还在摸索阶段,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共同研究生教学的规律和方式方法,更好地为地区培养人才,为祖国的民族事业贡献力量。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二三学年以中国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首先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舞蹈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动作元素的学习和组合训练,丰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学年以舞蹈编导和作品欣赏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以编舞能力为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

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而以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组合为辅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技能技巧动作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又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艺术实践和舞蹈编导为主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是将若干单一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并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藏族的“颤踏动律”“尤子巴母”“库玛拉”综合训练组合、蒙古族的“肩部训练”“硬腕训练”“马步训练”综合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训练”“推扇训练”综合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了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训练学生时,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完成动作组合。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云南花灯的“春到茶山”组合等都富有很强的表演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掌握云南花灯“无崴不成灯”的特点。又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齐克提麦”和“摘葡萄”组合,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情达意,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头挺胸、立腰拔背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增强他们自觉投入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这和培养演员既有性质上的不同,又有要求方面的差异。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音乐专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学生,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强,精力易集中,理解记忆能力强,这些是训练中的有利因素,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快掌握动作要点和教学方法,熟练组合的连接,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藏族舞的“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后,让学生将组合中的三步一靠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述并示范,先讲上身的体态、步伐中“屈”与“伸”的连接,最后讲手臂与体态、步伐的协调配合,并反复示范——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使动作逐渐完美化。又如:在讲解维吾尔族绕腕动作时,当学生学会“绕腕”这一基本动作后,启发引导他们发展动作、延伸想象,进行时间、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创作,产生出比教学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腕动作,如三位绕腕、双摊手绕腕、右手左侧上方绕腕、左手右侧上方绕腕、转身四位绕腕等等,可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将即兴创作出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示范的“绕腕”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创编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提问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院系成立了艺术团舞蹈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形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如在排练藏族舞蹈《高原春风》时,就从藏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讲起,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舞蹈创作的感情来源等。作品将“踢踏”“旋子”“锅庄”融合在一起,丰富的舞蹈语汇,一幕幕生活场景在舞蹈中栩栩如生,每一次队形变换,仿佛如诗的画面,涌现出水草风美,牛肥马壮,在高原春风吹起的那一刻,一切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传播到千家万户。又如排练回族舞蹈《盖碗情思》时,从编舞的角度给学生讲起。该舞的编导从传统的回族舞蹈及其日常生活习俗中,精心揣摩、提炼、发展、创造了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大胆运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把传统的回族舞蹈和现代舞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回族舞蹈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舞蹈通过清新、优美的造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当代回族妇女的舞蹈形象。手捧香甜的盖碗茶,挺胸、半立脚尖、碎摇头,台步的移动及白盖头飘舞的动感运用,舞台上大幅度的穿梭调度,丰富的舞蹈语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一边排练一边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多次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编创,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苦菜花》《少女之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队型流动、演员表情变化以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最后把课堂教学、考试内容、舞蹈表演及学生创编的节目录制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能力和创编节目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1997(4)51

[3]娄钰.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论[J].舞蹈1997(5)56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5篇

高质量超额完成《大纲》教学任务,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占据重要作用的课程设置,是与专业教学和研发密切相关,相补相成。舞蹈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元性和实用性,是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成败的重要因素,更是检验我们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因此,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倡导独立自主的学习思想理念。通过独立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创新、潜能等全面发展,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角。全面培养学生学科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精堪,艺术素质过硬的综合型高素质舞蹈艺术人才。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和不实用等问题,突显不出自身优势和特色,严重影响到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认真落实执行教学大纲各项要求,学习吸取兄弟院校经验和方法之外,切实联系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发挥民族地域的优势,充分挖掘民族地区艺术特色作用,开发与创编、优化与整合资源,探索适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多元化结构体系。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区域,几千年积淀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浩如渊海,源远流长,民间舞蹈艺术种类繁多且内容丰富,气息淳朴、特色浓郁、风格独特、内涵深远,是民间艺术遗产的宝贵财富。针对广西区域壮族、苗族、瑶族、京族、侗族、水族等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种类,开设广西地方特色民间舞蹈、民间艺术采风课程,组织学生深入壮乡村屯、侗家、瑶胞和鱼家水乡的生活生产第一线感受地气,近距离接触民间舞蹈艺术,向民间艺术家、老艺人访问学习,抢救稀少濒危的艺术品种。通过系统的收集和挖掘、归纳和整理,了解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精神内核、艺术特征,亲身感受民间舞蹈艺术的内在魅力、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广泛积累丰硕的原生态材料,从中涉猎那无价的甘蜜,丰富自身营养,为学生即将走出学校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对新时期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彰显学科特色,完善教学体系

当今信息化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综合化。传统模式的男女大班或是模仿网络媒体“画葫芦”式,或是教师一个动作学生模仿一个动作等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特别是高校招生的连年扩大,学生翻倍增长,教学课时少;而教学设备的硬件和软件没有丝毫增添,师资队伍没有按生均比例配备,教学资源的匮缺或日趋陈旧而仍超负荷的工作。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不实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同或重叠,舞蹈教学与专业必修(选修)课或文化公共课之间的产生不合理的问题等,使得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调整、优化整合,展开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创新。如采取男女分组、基功组合、舞种组合、成品组合等多形式多样化、灵活机动授课。在基本功训练课中改变以往单元或阶段性的授课形式,采用两个星期为一个授新课单元的模式;而舞蹈组合和节目排练课,则单周完成一套组合,双周完成一个舞蹈节目作为教学要求;注重突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少儿舞蹈节目,以及社会阶层、厂矿和社区急需的各种舞蹈节目。有计划安排好上半段、中段、下半段的教学工作检侧,期末考试(查)验收等。这样的教学既连贯又紧凑,既有针对性又具有灵活性的实施舞蹈基本技能、组合与节目成品的排练,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彰显学科特色和优势,完善学科教学体系,是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主要手段。

三、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通过有组织的积极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收集和处理知识技能,并在自主探究和构建知识活动中获取新知识、新问题。通过认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创新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人翁。舞蹈艺术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创造思维过程,从收集材料的一度创作到舞者加工、塑造和雕琢打磨的二度创作、再到演出修改的三度创作,即创作、实践、再创作再实践过程。舞蹈艺术材料来源于生活生产劳动,若想让自己舞蹈作品构思独特,艺术特色浓郁且生命力强,就必须要坚持深入生活生产第一线,体验生产劳动多姿多彩韵味和丰富的节奏韵律,让心与物碰撞出灵感火花,升华到肢体艺术并融汇到舞蹈艺术创作当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亲身体会舞蹈肢体艺术形象的内在感官,深刻理解舞蹈肢体动作艺术表现的感觉,并通过不断思考、实践与拓展,用全新思维、多角想象、创造贴近生活并具有新意的舞蹈艺术形象。因此,我们要大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田野采风、平时观察和发现,收集和整理民间舞蹈艺术魂宝,引导广大学生借助先进创作手法与独特的民间艺术元素相结合,改编和创作新颖的韵味浓厚的舞蹈艺术作品,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关注和学习不同民族,不同舞种的艺术形式,关心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潜力和能量。同时,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团结友爱、独立创作、互相交流的学习氛围,敢于让学生发挥专长亲自策划、自编自演的能力,多以支持和肯定的点评,称赞学生艺术创新精神,艺术思维和创作亮点,关心和爱护学生艺术个性和发展空间,以平等友善、包容理解、谦虚负责的态度,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定精神,促进学生学习全面发展。

四、更新思想观念,注重艺术实践

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将教学过程当作与学生交流知识、合作探究、沟通情感的人生平台,改变过去传统的“传授者”思想,变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员,成为学生学习研讨的鼓励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一是,要解放思想,废除传统教学观念和落后管理制度,开发和运用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深入调查与分析、改革与创新;二是根据信息化社会文化大发展的要求和自身条件,不断更新人才教育方向,从长期受专业舞蹈院校教学套路影响中摆脱出来,建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论体系,注重舞蹈艺术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相结合,加强对舞蹈编导课程基础知识引入,开展实施和研讨等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规范学科教学结构体系;三是舞蹈其高度的综合了表演性、艺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课堂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都要通过“大舞台”实证验证。因此,广大学生要踊跃投身到社会的大熔炉,经受各种层次的实践和锻炼,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相结合,从中获取课堂无法学到的知识,增长个人阅历。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班级汇报晚会、毕业汇报晚会、五项全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从舞蹈表演艺术、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舞蹈技术技能水平,使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成为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栋梁。

五、实施竞争机制,强化师资建设

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大发展,要求我们改变旧的教育理念和偏、难、繁的教学内容。教师肩负着国家和民族昌盛,造就开拓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更应具备与时代精神相融汇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教学工作的本质、责任、目的、要求和特点具有独到理解。具有拓展课程领域,广集课程资源,研发课程内涵,变“教课本”为“用课本”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因此,在舞蹈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内容与方法、排练与演出、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等实践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在教师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钻研,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养,而最终体现在教师之间的竞争、教学水平的竞争。由于历史原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师队伍在人员结构、梯队建设不科学、不合理,严重阻碍了舞蹈教学向高层次发展。虽然有个别经过努力取得了部级、部级或规模较大的大型表演活动奖,技术技能、艺术表现力等堪称完美。但是,由于绝大多数的舞蹈教师从孩童起就进行舞蹈基本功练习,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甚至硕士研究生,文化课学习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和影响,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质极为贫缺和浅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较低,学术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较低,面对自己熟悉专业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这种不协调的现象不仅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综合大学的舞蹈教师乃至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师都比较突出。如何改善这一严重的问题呢?这就要求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以及教师自身,要脚踏实地、负责任的做好各环节工作,加强自学提高、进修培训、观摩取经,做好职业形象、知识结构、工作作风和态度等素质转变。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观念和探索精神,丰富和拓宽文化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博览群书,不断的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成为现代社会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六、结语

现代信息社会的飞跃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情况,充分发挥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的作用。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会学生舞蹈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处事。要持之以恒,刻苦钻研,增强文化修养。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提高舞蹈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及其大发展和大繁荣作出贡献。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6篇

从事职业高中幼教专业班舞蹈教学进二十年来,我在践行中深思,在思索中探求,感触良深如何在幼教专业班开展舞蹈创新教学,让学生在这门专业课中学有所得、得而能用,并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职教专职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这里.我想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舞蹈就是一种以模仿动作为主、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特殊动作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生动的舞蹈内容.不仅能使儿童获得愉快的情绪和美的感受.而且还能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进而锻炼优美的形态和气质.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教专业班舞蹈教学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课,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置于幼儿角度去感受艺术的美.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因此.以新的理念对待幼儿舞蹈.就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尝试。

首先,舞蹈创新教学.以情动人必不可少。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一位美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一冶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起伏,逐步地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心灵发展.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

老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舞蹈的教育中.应时时注意保护和滋润每个人的自尊心,要时常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把关爱与鼓励多多给予学生.是这门专业课教学的基本点。我们学校的幼教专业班学生多数来自山区农村.过去很多人从未上过舞台,更谈不上唱歌跳舞了。热情的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入到体会舞蹈美的心理平台.为进一步学好舞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在教学中尤为重要感情是舞蹈的基础.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感情是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上舞蹈训练课中.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内心情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随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移动.以达到寓情于舞蹈之中.在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体会情感的目的。

其次.老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学生审美的兴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时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幼儿舞蹈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比如舞蹈《摘苹果》,开始我就自编了一则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果农阿姨.要以果农阿姨的身份来表现自己.要求学生在跳这则舞蹈时有身临其境、重返童年的感觉.感觉到苹果丰收了.又身临其境地在喜摘苹果.进而产生出成就感。

第三.舞蹈教学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落实到学习和训练的实践中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体现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教学时.巧设一个引人人胜的艺术导语.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如在教学《扎西桑狼》这一舞蹈时,我用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了解吗?你们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吗?藏族人民纯朴、奔放.善于载歌载舞.特别是藏族小朋友跳起舞来体态优美,动作协调那么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体会一群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突然遇雨的情景,表达互相友爱。你们应怎样模仿他们的行为?怎么用舞蹈动作把这些展现出来呢?”这简单的一句句问话.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舞蹈技能探求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可唤起学生跃跃欲试的追求,马上产生了要手舞足蹈的愿望。此时.正是教学的良机,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中.我还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教材.设计了训练项目和标准.自编了许多体现节奏有快有慢并融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从而唤起学生不同感官的充分感受,并产生情感,进入主体角色地位.达到“教中求新、学中更新”的目的

第四,舞蹈教学课也要收集教学信息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学信息反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反馈才能实现控制因此.要使整堂舞蹈课的教学过程,从基本动作到舞蹈组合训练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渠道、准确接收学生大量的反馈信息。接收反馈越及时、越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得就越全面、越深入.从而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过程,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老师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点窍”提示.进行必要的启发和帮助。例如,我在教学“马步组合”一课时.通过示范讲解后.使学生模仿理解.再由学生自行参照挂图自由练习.掌握动作规律。我及时进行察颜观色,力图借一斑而窥全貌.果然我发现有个同学手臂动作僵直.眼神也不灵活.显然还没能掌握“眼随手动”的要领。随后我采用了这样的形式进行检测:即播放一段乐曲.让学生随音乐即兴想象表演形体动作.其中要把新课学过的“马步组合”穿插展现出来.结果有人由于动作不规范而显得拘谨.我立即进行“点拨”最后用分组竞赛评比的方式进行激励巩固.使之对本节学习的舞蹈进行强化训练,结果各组均获“优”。这就是说,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犹如从中看到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便于强化训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7篇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世纪以来,高等学校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逐步向教师教育过渡,但绝大多数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特别是课程名称和理念,继续沿袭着学科化、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舞蹈课时少,训练时间大大缩短,训练内容大大减少,教学目标难以实现。[1]P143同时,学生基础差,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进而厌学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同的舞蹈老师教学内容不一,达成的目标也不清晰,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三门必修课程为主,适当增加幼儿园班级管理、现代教育技术选修课程。其中心理学、教育学始终按照学科理论课程的体系和标准开设,教学法经过20多年演变,也成了学科教育学。甚至教育技术也成为教育技术学,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舞蹈不仅自身要掌握舞蹈,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舞蹈准确地应用到教学中。[2]P97《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基本实现了理念和课程结构特别是编制形式的变革,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理念,将学前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确立了六大学习领域,其中职前培养的学前教师教育为:1.儿童发展与学习,2.幼儿教育基础,3.幼儿活动与指导,4.幼儿园与家庭、社会,5.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6.教育实践。职后培养的课程包括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体验三类。这些学习领域和相应的课程模块,基本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化、职业化、实践化,将会引起教师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这一指引要求在舞蹈教学方面要打破教师教的痕迹,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运用,适应幼儿和相关岗位的需求。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而且能了解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特点,学会欣赏舞蹈作品,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及审美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表演技能、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组织舞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如何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分析教学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都是应该要认真思考并且,并需要尝试解决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库

根据课程整合的总体要求,结合《意见》和《标准》的要求,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前沿,面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借鉴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人舞蹈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完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等视听媒体,收集与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课程相关的资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提供丰富的舞蹈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基本功,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舞蹈创编、幼儿舞蹈、舞蹈鉴赏等多种形式的舞蹈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整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培养方案一致的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注重《标准》中课程及模块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运用能力,切实落实按需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注重课程资源专业性与多样性结合,全面性与丰富性结合。课程建设是方案开展的关键,针对目前学前专业理论性过深,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依据“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原则,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教学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强技能型课程教学,整合论性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训练、各种风格舞蹈的表演能力、舞蹈创编逐步加深难度,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和素养。形成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为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

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式,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产生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打破传统舞蹈教学仅仅是教师课堂讲解示范的模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小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改变教师课堂上一直交的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中的特长学生,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鼓励小老师在教师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推动学生兴趣小组的形成,提高学生可与学习的兴趣性和时效性;注重参与式、场景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学生入职后能力转换的培养。改革课程模式,实施分模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研讨学习,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提升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前预习备课、课堂积极引导、课后及时反思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平台,通过视频、图片、课件等多种载体展现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实训、实践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衔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指导实践的平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帮带”,舞蹈兴趣小组发挥导师作用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活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效结合,继续推进完善学生活动小组的活动,将舞蹈兴趣活动小组分为民族民间舞、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方向,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活动,一方面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巩固教师课堂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舞蹈课堂学习的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同时利用各级各类活动和比赛组织系部学生活动,提高学生活动额参与性及活动组织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在学前教育宣传月,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大型文艺演出中参加实践体验。学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教学设施和设备,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活动参与提高学生舞蹈编排、舞蹈表演,活动组织等能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教学管理方式改革———改变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制度保障

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教师进行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的的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有利于教学团队安心教书、潜心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进行实践探索。加速推进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注重教学管理规范化,常规化,系统化,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及动态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资料整理等工作,规范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科学性、进而更好的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形成规范、提高质量、注重细节、不断增强自我提高的自觉意识。健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和落实各项制度、措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必要保障。实行校、系、教研室、班级四级督导制度,坚持把日常工作规范化,提高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在规范之中抓创新,在创新之中抓提高,在提高之中抓特色,构建出一套适应技能课教学改革的现代管理模式。总之,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舞蹈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舞蹈教师必须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技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

作者:包根胜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李春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大舞台,2010,(4).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8篇

1.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在教学改革之后,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一进行实践,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作用。情景式教学法作为当今广泛应用的有效教学法之一,主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现有的器材、设备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尤其是在对重难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一些难度稍大的动作,学生很难懂,而通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去学习,加深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而且,在情景中的反复练习,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进行舞蹈创编,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2.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一定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极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法主要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为主,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主动地去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有着一定的作用。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由于整个过程中大多都是以各种舞蹈动作学习和练习为主,长时间如此势必会引起学生对舞蹈的反感,而且,经常性做一些舞蹈动作的话,也会让学生产生疲劳的现象,疲劳状态下对外部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通过情景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引入一些音乐搭配舞蹈练习,音乐可以起到舒缓人体神经的作用,减少学生的疲劳。当然,任何情景中都存在一定的休息间隙,这对缓解学生的疲劳无疑是最有效的。

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情景式教学实践中,必须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以及现有的素材等因素来创设情景,同时,还要将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1)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了解。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同时这也是创建学习情景的基础,而在此之前,必须要对学生的舞蹈基础进行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要对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舞蹈基础水平进行调查,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舞蹈水平的不同,对其做到因材施教,并将其作为创建教学情景的参考依据,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极为关键,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会不自觉地对舞蹈知识产生兴趣,而且,这也是情景式教学方式实施的关键所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来说,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等特点,再结合教材大纲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通过良好的氛围来渲染课堂气氛,从而增加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授课的感染力和直观性,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情感,并快速地进入情景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应对情景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创新

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同时还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情景教学模式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效率。

(1)对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要考虑到新形势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目标,要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进行考虑。其次,要打破传统教学目标的束缚,彻底解放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思路,拟定学生的发展计划,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的基础水平对学生展开不同的学习规划,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

(2)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过于老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实践中,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情景式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式。例如,对幼儿民族民间舞蹈作品的欣赏以及创编;让学生就自身对舞蹈的了解和掌握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经过观看后,再对其给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而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评价和建议让其他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在这个情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做学生情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旁观者和主宰者,否则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网络上搜寻一些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教学资源共享,可以引用一些当今的热门舞蹈,这都会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作用。

(4)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情景式教学在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需要教师有着较高的授课能力。教师首先要对情景式教学有着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情景式教学与舞蹈创编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情景教学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学中将情景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后,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将情景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不能一味地提倡教学创新,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作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情景式教学主要是通过现有的素材以及新的素材再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建的学习场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作用。通过本文对情景式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分析,作者主要从情景式教学应用能够带来的好处,以及几方面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效率给予一定的启发。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9篇

基训是舞蹈的必修课,是学习舞蹈的基础。首先,教材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基础。设计的动作应适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动作做的好坏程度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基本训练内容应把杆和地面训练相结合。地面基本上以开垮、坐压前、旁、后腿,躺身抬(踢)前、侧、后腿,跪下中腰为主。把杆训练学习芭蕾舞手型手位、脚位、擦地、蹲、小踢腿、大踢腿,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活动起来。在掌握了以上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学习简单的身韵组合,着重进行腰的训练,以上训练方法均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力量、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动作选择适合的音乐,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

2民族民间舞风格的动律的学习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在每教授一个新的民族舞蹈时先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该舞蹈的宗教习惯、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在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训练中,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反复训练,掌握分解动作及要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民族舞蹈的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基本动作,至少要让学生能通过舞蹈动作分清是哪个民族的舞蹈。例如维吾尔族舞,可以抓住它的切分节奏特点以及移颈舞蹈动作;傣族舞蹈特有的三道弯展示了女性柔美的身姿;藏族舞蹈的有节奏的屈伸,教师用示范的方法将不同的屈伸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对比,了解腿部屈伸的区别和内在的感觉。屈伸是膝盖一弯一屈的过程,但屈伸又有所区别,如藏族踢踏舞膝盖的感觉是颤动的,弦子舞的屈伸则要求脚有踩在棉花上柔软之感等。这样用形象的说明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屈伸动作。

3学习各类幼儿舞蹈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地具备创编能力

多欣赏幼儿舞蹈,学习幼儿舞蹈动作,掌握幼儿舞蹈的特点,再逐步培养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激发创造力。学习幼儿舞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幼儿舞步,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幼儿舞蹈组合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扒带子。先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组不同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自己看着视频学习舞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校训练之后,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创编,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也是教学能力之一。我会给他们一段音乐,分组创编,最后展示成果。创编成果是学生能力和舞蹈语汇的掌握、理论水平的提高、理论指导实践操作过程的最后完成的展示,需要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力对职教学生来说,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幼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职教幼师教育必须在一般的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重心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适应幼儿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中职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更多的难题。笔者将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幼儿园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

专业舞蹈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舞蹈专业;毕业形式;多元化

毕业考核,是对高校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高校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门槛,但门槛的设定因以专业性质为依据制定。而目前对舞蹈专业而言,绝大多数高校依旧沿用着与非艺术专业一致的毕业形式――毕业论文。不但与舞蹈专业培养专业型舞蹈人才的目标相悖,更失去了其检验所学成果的目的。

一、我国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形式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毕业考核仍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为主,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近年来,我国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从整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抄袭的现象屡有发生,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出现选题和研究路径固化,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等问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毕业形式有待于创新和完善。

(一)选题和完成路径固化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学院教务管理部门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并逐渐形成操作标准,如组织专家组审核选题,在答辩环节引入专家组集体评议等。然而指导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指导需求转而迎合专家组,基本不会提出具有突破性的选题,更不会放手让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另辟蹊径。容易形成选题和实践完成路径的固化,导致许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业界真正的需求。

(二)缺乏个性化指导关注

对应届毕业生而言,一名教师在有授课任务的同时指导多名学生的论文写作,而学生会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离校参加就业招聘会,考研复习或各类社会实践,这些因素导致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们往往会从互联网上复制粘贴大部分固有选题的解决方案应付了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的一再发生。

【作者简介】

杨蕾(1995-),女,汉族,本科,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学生,专业:舞蹈表演。

*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类(项目编号:W2015249)课题论文。

(三)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对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选题和完成路径的重复让指导流于形式,对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起不到促进作用,很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的必要性

高校舞蹈专业旨在培养拥有教学,表演,创作等能力的高精尖舞蹈人才。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不仅反映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校管理水平,更涉及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毕业形式则是对舞蹈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多元,合理的毕业形式应该是从学生成才的角度出发,配合相应的教学模式,向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行进的。因此,针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重要且必要。

(一)学生职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有利于培养高校舞蹈专业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及独立完成学习成果展示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自信程度。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毕业形式,诸如教学成果展示,毕业晚会等,增强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以及对本专业的热爱程度。

多元化的毕业形式可使舞蹈专业学生消除对毕业论文的应付心理,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形式,真正达到学有所知,学有所用。

学生所选择的毕业形式与毕业后的工作意向息息相关,多元化的毕业形式亦对工作经验积累有着积极作用。

(二)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所谓“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理论研究人才,也包括实践型人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具有针对性,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毕业形式正是很好的契合了我国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向,是经济社会需求多元化的体现。

【结语】

对舞蹈专业学生实行多元化的毕业形式,既有效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又增加了学生的舞蹈实践机会;既符合专业特点,也满足了学生实际发展的需求。是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助推力,是文化建设内容中的奠基石。

【参考文献】

[1] 何志坚.本科毕业论文不写也罢.载《中国青年报》,2007年12月17日。

[2] 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 黄萍.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8):23-25

[4] 寇红召,高承实.开展探索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上一篇:舞蹈演出论文范文 下一篇:舞蹈专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