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02:31:22

专业培训总结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8月30日,我带着学校领导的重托,携着我校信息专业教师的期望,怀揣着对专业技能提高的梦想,踏上了飞往素有春城之称的美丽的城市—昆明,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基地培训+企业实践”模式的培训。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为专业培训;第三阶段为软件开发。

了解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的改革、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并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flash以及图形图象处理、authorware、Photoshop技术等;实训时通过老师的讲授jave软件的使用,了解了配置服务器svn软件、数据建模sysbase、时细表rational`software、服务器sql2000等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使自己在业务学习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此我主要汇报我思想上的收获

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

重庆人聂琴的《国际职业教育展及启示》报告,着重介绍了发达国爱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北欧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埃及、巴西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她的观念有:中国的高学历要求造成教育投入、成本的提高,造成了资源浪费;穷国难有优秀人材;中国是制造业的大国,而不是制造业的强国;教育问题不在教育内而在教育外,不可能用教育去解决非教育的社会问题;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高等教育人数的急剧膨胀必然迫使教育全面缩水;要有合理的人才结构,例:青海,高级人才太多而无用武之地。她提出: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形式,所谓好的教育形式只是针对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而言的。

云南师范大学的博士后陶云教授《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提出的总是更尖锐:教师是最危险的职业;诺贝尔奖是世界一流科学家的标志,预测中国未来20年也不会出现诺贝尔奖其原因是中国现代的教育比八股还八股;获得诺贝尔奖的没有一个考试考第一名的,却不乏学习成绩不好的,他们能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长久的兴趣;民族优秀=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差生是评比出来的;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例:青春期对更年期,指出女人生孩子最好在25—28岁之间;心理健康的内核就是自尊。

她还介绍了教师的现实压力:教师职业压力大;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的压力;家庭因素的压力;工作负荷;职业期望;工作的单调,缺乏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耗竭,性格解体,隆低了成就感。

她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原因: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教师要求过多是主要的。指出:人性化的教师最美。

教师心理问题的调适:制定成功的目标;接受责任积极解决;自我调控,积极回避忽视;头脑哄爆法;学会休闲;拿得起放得下,随遇而安。离困境转移注意力;改变认知,做最坏打算的准备;学会保持心理平衡,学会超越自我。

他谈到中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投资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专业教师的数量不适应扩招的需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人的奋斗生活意识弱。

云南大学成教院书记李家祥作了职业教育学专题讲座。

云南大学还特别请来了教育部职成司的副司长邓泽民作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报告。结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用经验,而是用职业教育的思想指导职业教育;2、让教师和学生变成市场经济社会下的人,如果教师不是,学生也会不是;3、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成长是阳光的。观点:别人会做我也会做是匠人,职业教育不是培养机器人;中职可以评正教授;教育即人的解放;东西不要搞完美;不出精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出来培训就是要改变自己;传统文化要融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能以分数定等级,要看完成全过程的质量高不高;放大成绩,学生遇到困难时协作分小困难并解决;影响学生的因素很多,但我们要把我们能做的做好:社会、家庭、对象难度、个体因素。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学习目标;学生的实作场地在课余要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段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的、行为的、品德的;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角色定位;技能规范

【中图分类号】D26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3―0127―05

人才队伍建设是干部院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的根本。不断探索建设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适合学院事业发展的特色人才队伍是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院在建设一支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突出的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队伍(以下简称专业培训师)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专业培训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专业培训师是指具有一定资历、培训设计策划能力、培训项目设计能力、培训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及研究实施能力、培训评估和培训保障能力,并承担学院培训班次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目前,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是,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构建先进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打造专业培训师队伍是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重要尝试

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探索构建将项目管理、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有效结合的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结构,同时培养培训管理的专业人才。这种组织结构涵盖培训设计、培训管理、培训保障及培训评估四个环节,彰显专业培训师工作的综合性、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综合体现教育培训的目标规划、课程设置、方式选择、过程控制、保障落实、效果评估等。这项工作的开展,既是创建名牌学院,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创新性工作,也是推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要尝试。

(二)打造专业培训师是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干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遵循干部学习规律,还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不仅涉及训前的需要调研、训中的教学实施,还涉及训后的跟踪服务;不仅要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还要提升干部的执政能力。这就要求在培训中做到及时调研、创新设计、悉心实施、科学评估,努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但是,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明显,一些教育培训主要是理论者在阐述相关理论和论证理论,忽视了实践者的参与性,特别是忽视了理论对实践的实际应用性和适用性,导致理论的应用性不强,使实践者对相关理论失去信心。因此,在培训中应根据干部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这对培训开发者、设计者、教师与组织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专业培训师有助于打破培训组织的分割模式,实现培训开发、设计与组织管理互融互通,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平台。这样就能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培训设计和目标,更好发挥教学引导、组织、催化作用,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

(三)打造专业培训师是提升培训组织管理专业化水平的内在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方面涉及到成人学习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终生学习理论。实践方面涉及到培训需求多元、培训内容广泛、培训方式多样。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突出的组织、协调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是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的迫切需要。打造专业培训师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内在要求。按照申报条件、岗位要求、申报与评聘及管理与考核等一整套制度要求,通过几年的发展,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最终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专业培训师队伍。

(四)打造专业培训师是创建名牌学院、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打造名牌干部学院,对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名牌干部学院不仅要求管理队伍精干高效,师资队伍敬业专业,保障队伍稳定熟练,而且还要求培训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以增加培训能力,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提升办学水平方面,专业培训师作为全程参与培训设计、实施、管理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在整个培训中,结合不同培训项目特点,可以重点就培训需求适配度、课程设计科学性、师资选配合理性、教学内容满意度、教学方法有效性、教学组织有序性、学风校风良好度以及培训对干部能力素养提高的帮助程度等方面,来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培训工作,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

二、专业培训师的专业要求

(一)专业培训师的角色定位

从2012年开始,围绕建设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名牌学院的战略目标,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打造高端的培训策划师、培训组织师。中国延安干部学院《2013―2017年建设和发展规划》提出按照培训管理专业化要求,选拔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培训管理工作方法、实践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专业培训师队伍。《关于建设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名牌学院的若干意见》指出,稳步实施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工程,使专业培训师成为培训项目的策划者、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建立专业培训师层级评定标准、考核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促进专业培训师队伍科学发展。

在我国,培训师这一概念来自企业培训,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了《企业培训师国家职业标准》,这标志着培训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在我国出现。对于干部教育领域专业培训师的界定,要突破企业培训师的局限,重点关注专业培训师所体现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职责。《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指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认识。建立理论研究交流平台。推动干部教育学学科建设” 。未来干部教育有望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而专业培训师的定位则从属于干部教育专业。专业培训师是干部教育培训项目的设计者、培训的协调者、学习的推动者、绩效的监督者。它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在教学的各个单元间要起到“承上启下”的“导学”作用;二是在培训的各个环节中要起到“穿针引线”的“催化”作用;三是在管理的各个空白处起到“查遗补缺”的“联缀”作用。兼具设计师、管理师、催化师和评估师等四个方面的职责,具体如图1所示:

(二)专业培训师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对组织或培训机构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指明了从事本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地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是从事本职位人员自我能力开发和学习的指示器。

下面以国内外有关培训师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培训工作实际,引入项目管理的理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专业培训师胜任力进行综合分析。在横向维度,按照项目开发、设计、管理等工作环节做分析;在纵向维度,按照助理培训师、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三个层级做分析,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专业培训师胜任力模型。具体如图2所示:

这个结构模型体现了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高效完成工作的胜任力特征,即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水平,掌握干部教育现代培训理念和方法;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掌握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培训质量评估等环节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技巧;能够胜任教学设计、项目管理、培训组织管理工作,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助理培训师、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所应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设计规划能力,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项目计划方案;课程方案研发能力,根据培训项目计划方案,确定课程模块,建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拟定培训形式;教师资源维护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与开发能力,熟悉培训领域相关教师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及授课水平,并能够为培训项目的开展提供师资保障;流程组织管理能力,通过培训组织管理流程,做到管理的规范、细致、准确,并能在培训项目运行中发挥催化、引导的作用,确保各项学习培训任务有序进行;跟踪评估能力,及时跟进培训项目的运行,提出评估报告,根据评估报告能够独立完成项目改进与优化方案;成本控制能力,根据培训项目方案,制定培训预算与决算方案,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使用状况的把握和测算,并根据使用状况及时调整和控制;自身建设能力,不断学习、研究当前国际、国内先进的培训理念、方法,并能够结合培训项目实际适时应用。

(三)专业培训师的技能规范

按照助理培训师、培训师、高级培训师三个层级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与绩效标准、所需专业知识与技能等要求,确定所需技能要求。三个层级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的涵盖低级别的技能要求。

助理培训师的技能规范包括规划设计、培训管理、培训组织、训后评估4项工作;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的技能规范包括规划设计、课程研发、师资维护、培训组织、训后评估及职业培训六项工作。

作为助理培训师,在培训设计方面要能够独立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可以将培训需求与课程有效对接,并设计主题单一的培训日程。在培训管理方面,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在学员学习平立创建班级,能在学员学习平台上熟练进行学员分组、学员信息的导入工作;能设计、制作培训班教学手册;能检查培训班开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工作状态。在培训组织方面,能够指导班委工作,开展入学动员,能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能全程参与教学活动,开展课前导入、课后总结,能策划和组织学员论坛和分组研讨;能策划和指导班委会组织学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并能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在训后评估方面,能够全面分析总结培训班情况,能评估培训效果,完善和改进培训项目;能够编制各类培训班次信息记录档案,在此基础上完成统计、生成培训数据。

作为培训师,在规划设计方面,要熟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趋势与要求,能设计与培训项目相关课程并独立设计培训项目及培训日程。在课程方案研发方面,能设计现场教学课程,构建与现场教学点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基本内容有一定的描述并能独立开发并讲授现场专题课。在师资维护方面,能开发培训项目需要的师资并熟悉相关师资学术背景、授课水平,为培训项目提供师资保障。在培训组织方面,能开展课前引导、教学催化及课后总结,建立、完善与培训项目相对应的组织流程,建立、完善与培训组织流程相适应的管理程序,能够运用基本的研讨工具与方法。在训后评估方面,能对培训内容进行判断,评估培训内容是否有错误或异常,就教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提出建议,开展培训质量评估并编制评估报告,合理控制培训节奏。在职业培训方面,能对初级专业培训师进行培训,并能编制初级专业培训师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

作为高级培训师,在规划设计方面,能够把握国际、国内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发展趋势及前沿动态,编制各类培训项目与培训计划。在课程研发方面,能利用已有课程模块和新的培训需求,设计全新教学模块,独立开发并讲授课堂课。在师资维护方面,能为培训项目提供优质师资保障,熟悉课程相关领域学术队伍状况,为师资库的拓展提供优质师资。在培训组织方面,能编写、完善培训组织管理相关制度和配套的培训组织流程,熟练开展课前教学引导、课中的教学催化及课后的总结与提升,熟练运用研讨工具及方法。在训后评估方面,能利用前后培训评估记录,分析和判断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把握培训需求并根据培训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就教师的课程内容、基本观点、授课技巧、方法等提出改进建议,改进与优化培训项目。在职业培训方面,能培训、指导助理培训师、培训师,编制培训师的培训讲义,为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指导。

三、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目前,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域,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管理尚存在体制性困难和操作性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培训师标准;二是没有培训师资格认定机构;三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存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和事业编制人员两类人员,专业培训师属于哪种职业类型和职称系列,还没有明文规定;四是在实际操作中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的有关法规条例可能存在衔接上的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相应制度设计。因此,根据国家人事部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学院工作实际,为提升管理队伍的结构层次,提高开放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营造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教教相长的良好学风,培养和造就一支精干、高效、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培训师队伍,建议为专业培训师设置专门的职称系列,从参公人员和事业编制管理人员中选拔,设立助理培训师、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三个层级,实行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并建立以下三个机制来加强专业培训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一)专业培训师的评聘机制

专业培训师主要承担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等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岗位分类管理办法,专业培训师宜作为特设岗位加以管理,不受原有职务级别的影响,不占用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在岗位设置上,坚持科学合理、职能高效的原则,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在岗位聘用上,按照个人申请、资格审查、等级评定、内部公示、专业培训师工作领导小组决定等选聘程序,实行资格认证、公开竞聘、择优聘用。在岗位管理上,按照学院院管干部有关规定和权限,坚持身份管理和岗位管理相结合办法,实行职级控制和数量比例控制,积极鼓励相关人员一岗多能。

(二)专业培训师的考核机制

专业培训师的考核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从态度、能力、业绩三方面进行考核。态度考核主要看提供培训资料是否及时、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工作状态是否热情等。能力考核主要看科研水平、培训项目开发能力、把握学员需求及成长规律等。业绩考核主要看学员、教员的评价、完成项目情况等。按照全面、客观、系统的原则进行考核,坚持一项目一考核,一人一考核,培训质量考核由学院与培训方共同实施,建立淘汰制度,根据考评结果,执行职业岗位退出政策。

(三)专业培训师的激励机制

专业培训师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做好培训管理工作,还要接受培训效果的考核。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学院所有在职人员都能够成为培训师队伍中的一员。在能力等级、岗位职责、资格条件、薪酬福利、考核细则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完善配套制度;加大选拔、培养、使用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在晋级上,设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级的培训师职级,按照职务、职称、管理绩效、学术成就、市场“身价”等因素,给培训师定职定级定岗,鼓励有真才实学的脱颖而出。在待遇上,实行项目报酬制度,能者多劳,劳者多得。严格考核制度,实行三年一聘;建立奖励评先制度,按年度和聘期对培训师进行考评,定期评选表彰优秀专业培训师。在考核中未能达到规定要求的则要退出。

四、推进专业培训师工作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专业培训师制度体系建设

为健全和完善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制度体系建设,学院制定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干部教育专业培训师管理办法》,其中涵盖了专业培训师评聘、考核与管理、专业培训师职业技能规范等相关内容,围绕专业培训师的申报条件、基本能力、职业技能、申报与评聘、培养与使用、管理与考核、工作量核算办法以及工作流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形成了学院专业培训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制度,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专业培训师管理办法与技能规范等相关制度,结合学院培训组织管理工作的实际,按照培训组织管理与项目设计两个方向,通过个人申报、“专业培训师办公室”资格审查、“专业培训师领导小组”评选,聘用了学院首批助理培训师、培训师和高级培训师。

(二)强化专业培训师内训活动的力度

不断提高培训师的理论素养和能力水平,是打造专业培训师的必备条件。一是围绕专业培训师的基本要求、培养方向、价值理念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重点对部分课堂讲授课的催化引导演练等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和具体操练。三是不断加大对专业培训师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专业培训师工作流程、技能规范,推动专业培训师工作的规范、高效。四是建立规范、统一的专业培训师考核档案及培训档案。

(三)加快专业培训师工作标准的建立

推进专业培训师工作标准的建立,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一些培训班次开展试点工作,要在规范流程、细化环节、强化理论素养、凸显技术含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班次试点规模,以点带面、典型示范,逐步探索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与专业职能。其次,要以“专业培训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批选聘的专业培训师为主体,通过认真研讨、总结经验,最终要形成体现学院特色、具有一定指导性和前瞻性的专业培训师的管理制度与学院标准,并将相关标准规范印制成符合培训组织管理的简要操作手册。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师职业标准(试行)[Z].2004年10月.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王重鸣.劳动人事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

任何一项事业的人才储备都对其本领域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档案事业亦是如此。随着百姓对档案工作的不断了解,社会大众利用档案意识的不断增强,档案自身价值和独特作用的突出体现,档案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也越发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重视。

为更好地适应这一新形势,档案专业培训机构作为向档案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摇篮,必然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上下功夫。因此,为在此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档案专业培训机构急需突破课程设置的瓶颈,深入分析档案专业的培训规律和学员需求,在增强以往课程科学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与时俱进的新颖课程,通过培训类型的更新作为增强培训效果的突破口。

一、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界定

本文将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界定为专门针对档案从业人员或档案主管人员开展相关培训,以提高其档案工作从业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机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服务对象仅为档案从业人员或档案主管人员。也就是说,假如某个培训机构尽管开设了档案专业相关课程,但该机构同时也开设其他培训课程(如英语、计算机、财会等),且面向社会所有人员的话,那么该机构不能被视为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相反,假如一个培训机构服务对象仅为档案从业人员或档案主管人员,为了提高其综合素质,即使开设档案专业外的其他课程(如管理类、文化类等),我们仍视该机构为档案专业培训机构。

此外,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和运作目的是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二、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的现有类型

从目前来看,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类型主要包括从业上岗类(简称上岗类)、继续教育类(简称继教类)、宣传贯彻类(简称宣贯类)、高级研修类(简称高研类)、师资研修类(简称师研类)五种。

上岗类培训主要是针对档案行业的新上岗人员(具有档案学专业背景的除外),使其掌握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并获得档案工作从业资格的培训;继教类培训主要是针对已获得档案工作从业资格的人员,并结合档案事业的新发展、新方向,以专题形式开设的培训;宣贯类培训主要是针对现有档案从业人员,以宣贯、解读档案行政机构的新法规、新政策作为课程重点的培训;高研类培训主要是针对具有档案专业中、高级职称的从业人员,就档案专业领域某一热点问题以高级研讨为主要形式的培训;师研类培训主要是针对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授课教师,以提升其自身素养和授课能力开展的培训。

(二)现有课程设置的优点

综合看来,现有课程设置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理论教学系统,有利于新上岗人员全面掌握档案学知识;其二,课程受众分明,适合不同层次的档案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培训;其三,课程设置类别覆盖面广,充分起到宣贯、培训、研修等多重作用;其四,教学相长,根据上岗类、继教类、宣贯类、高研类培训的实际情况开展师研类培训,起到人才培养和师资培养同步推进的作用。

(三)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

综合看来,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性不足。比如,在上岗类培训中,授课教师往往通过传统的口述方式教学,这种方法尽管使学员在档案学理论方面达到了从业要求,但就其档案整理实操能力而言仍然差强人意。

第二,主题范围过窄。尽管现有课程设置类别全面,但主题较为单一。也就是说,现有课程只注重档案专业相关内容的教学,忽视了档案工作者在写作、管理、心理、文化、审美、历史等方面的培养。正如前面所说,档案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和运作目的是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因此,以这一标准来衡量,现有课程对档案从业人员而言,尽管可以很好的增强其专业知识,但却无法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第三,直观性不足。比如,在继教类、宣贯类、高研类培训中,授课教师只能借助口述(最多辅以多媒体等手段)向学员描述某单位、某部门的馆舍设备、保管环境,以及先进做法等。运用这种方法授课即使教师做到最大限度的详尽,但学员始终缺乏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不易给学员留有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三、档案专业培训机构课程开发的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在课程开发时应有针对性地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首先,针对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学员人数和实际情况,适时开设实际操作类课程(简称实操类),或在原有常规理论课程中加入实操环节,并借助模拟档案等教具,在授课教师的辅导下,让学员分组体验档案整理的全过程。此类课程便于学员交流,有助于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学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互动,对学员解决本单位的独特性问题大有益处。

其次,针对主题范围过窄的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文化潮流,开设除档案学专业外的综合素养类课程(简称综合类),或在部分培训课程中融入该内容。我们不可否认,宽阔的知识视野,有助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事实也证明,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现的纰漏,未必由于档案知识缺乏所导致。因此,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应破除专业的界限,有针对性地为档案从业人员开设写作、管理、心理、文化、审美、历史等人文类课程,极大地丰富其自身综合学识,切实落实“提高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宗旨。

再次,针对直观性不足的问题,档案专业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培训内容适时开设以参观、交流、研讨为主的实地参观类课程(简称实参类),或将其与面授培训相结合。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根据不同主题,可以挑选有特色的单位作为考察目标,将实地作为教学课堂,使更多的档案工作者直观触及先进单位的先进设备,了解其先进做法,吸收其先进经验。此外,参观、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被参观单位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 调度系统 培训规划 编制 实施 管控

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指电网企业组织内对调度系统专业培训的战略规划。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资源与员工素质基础的基础上,从调度系统技术发展和岗位培养需求出发,科学客观、适当超前地确定调度系统教育培训工作目标,有效支持调度系统管理工作。

一、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对电力供应的“安全、优质、经济、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南方五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20年,南方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3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2.28亿千瓦,区内电源装机3.2亿千瓦,全网将形成以直流为主的跨省区输电通道,西电东送规模达6250万千瓦,并将分为2-3个独立的同步电网,呈现出全新的网架形态。交直流输电混合运行,大型水电站群、百万级火电机组、核电等先进技术的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量接入,可控串补、AGC、AVC等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保护、自动化、通信等二次技术的融合,对调度系统人员的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研究,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调度系统管理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在规模和技术能力等方面与电网发展相适应的调度人才队伍,是电网公司特别是各级系统运行部及调度机构立足当前、利于长远的重要任务。

二、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需关注三个方面的衔接关系

1.与电网公司培训规划的衔接关系。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人力资源部是干部培训和员工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出台了干部培训规划、人才发展规划、员工培训规划,提出了培训的方向和总体规模目标,是对各分子公司干部及员工培训的宏观性指导文件。调度系统是电网企业最重要的生产环节之一,细分为调度运行、运行方式、发电调度、水库调度、继电保护、电力通信、调度自动化、综合支持等业务领域,无论是在细分专业上还是在网省地(县)各层级的调度系统人员能力素质培训需求上都存在差异性。因此,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作为专业培训规划,一方面,必须有效承接电网公司的培训规划宏观目标,全面落实公司相关培训规划的任务,体现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必须细化分析调度系统业务各专业以及各层级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和发展的需求特点,在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指导各层级系统运行部(调度)和相关运行值班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2.与电网发展规划、技术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的衔接关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调度系统培训规划必须符合电网发展规划、技术规划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适度超前以发挥对电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做好调度系统团队人力资源需求测算。要根据电网发展规划,科学评估员工队伍的增量。同时,由于调度系统业务的自身业务特点和团队素质能力特点,各级系统运行部(调度)作为人才的高地,还肩负着向公司其他部门和单位输送人才的任务。因此,调度系统团队的增量应包括纯增量――根据电网发展而必须增加的人力配置,以及潜在增量――为公司输送人才发生的人力资源补充,根据多年数据评估,潜在增量一般为10%左右。做好对人员增量的培训规划,为电网发展做好适当的人力资源储备。二是要根据电网技术发展方向,如:3G绿色电网发展技术、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控制保护技术、二次设备集成技术等新技术发展方向,强化新技术应用的培训,为电网运行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发展做好智力储备。

3.与培训需求、培训能力的衔接关系。南方电网各级系统运行部承担着系统运行管理职能,各级调度机构承担着调度生产业务,合署办公。一方面,调度系统培训规划从全局上要充分体现公司对调度系统业务相关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层级的系统运行管理及调度生产业务以及不同电网层级、不同区域电网的技术应用对员工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的差异,多渠道地开展针对性调研,全面掌握调度系统各层级、各专业、各类员工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培训规划是一个特定时期内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工作预先拟订的规划,是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依据,因此在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层级、各单位年度培训计划的饱和度和可执行性,避免因规划目标设置过高或过低。另外,随着电网和技术的发展,规划将不可避免地与实际培训需求和培训能力发生一定程度的差异,故必须建立培训规划滚动修编机制。

三、专业培训规划应具备的框架体系

专业培训规划是大型企业子专业领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文件,是一个涉及面广、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从培训业务管理的角度上,作为专业培训规划,在宏观层面应承接公司发展和子专业领域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实施层面上需明确未来时期内的主要培训任务、重点工作、保证措施与机制、实施步骤等内容。一般应包括:现状分析及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和实施路径、规划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四大主体部分。

第二,从培训规划实施主体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四大主体部分应对本企业各层级单位进行纵向分析和定位,分别明确各培训主体需实施的规划任务。

第三,从培训对象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在规划任务上,在分别明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新到岗人员的培训规模和目标的基础上,需针对内部细分专业制定培训班、课程建设等任务。

第四,从培训资源建设的角度上,应明确各层级单位的培训管理、各专业培训课程、内外部师资、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子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各规划年的建设任务,以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培训能力。

第五,从培训规划管控的角度上,子专业领域培训规划应具体评估各培训任务的完成时间、费用概算等因素,为培训主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和申请年度培训费用提供依据。同时,还应明确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的衔接以及规划定期修编等机制,以确保培训规划的有效落地。

四、南方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实践

2013年底,南方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印发了《2014-2017年调度系统教育培训规划》,总结分析调度系统培训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在南方电网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提出了调度系统2014-2017年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目标,将公司培训管理要求与调度系统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较好地满足了电网调度系统近期培训需求及远期专业发展要求,是推进调度系统创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也是规范和加强南方电网调度系统未来四年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主要实践经验可归纳总结为五个方面。

1.分层分类,开展深入量化调研分析。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和调研问卷等调研手段,从总调、中调、地调、县调四个层级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网省地系统运行部领导、培训工作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调度员、新入职员工。收集各类人员及各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各级调度机构的培训体系现状,结合公司战略要求、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绩效改进要求等,量化分析目前调度系统培训工作在培训制度建设、培训管理人员配备、培训计划管理、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课件开发、培训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形成调研报告。

2.总结借鉴,构建先进的培训规划目标。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工作组总结了调度系统培训近年来在共享培训班、电子化标准课件开发、培训教材及题库建设、专业竞赛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习借鉴法国RTE电网公司、中华电力、大亚湾核电站、南方航空公司等企业对关键运行岗位人员培训的经验,提出了构建与南方电网公司打造国际先进电网企业相适应,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目标:关注打造“安全、责任、共享、发展”调度特色教育培训品牌。

3.多维扫描,细化明确了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通过对培训管理、课程、师资、基地、网络等培训要素的现状进行盘点,在公司的教育培训管理框架下,结合调度系统专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关注“系统运行管理能力、技术提升能力、技能实操能力、员工适岗能力”,完善一体化的“管理、课程、师资、专业培训平台、培训网络”等五个子系统,构建调度系统一体化培训管理体系的规划目标,形成与公司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互补、具有调度特色的调度系统一体化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以规范调度系统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一规划(培训规划)、一报告(调研报告)、一附表(规划任务表),明确培训任务。规划任务编制深度参见附表示例。

4.统筹协调,调动各层级各专业深度参与。电网调度系统培训规划是个系统工程,参与单位多、周期长、任务重。网公司系统运行部作为调度系统培训规划编制的组织单位,部领导亲自主持培训规划的编制,成立了由各个专业部门专家组成的项目工作组,各专业专家深度参与在需求调研、规划设计、评审把关、规划落地等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培训规划的顶层设计,确保培训规划的科学性。同时,统筹组织省(区)系统运行部和部分地区系统运行部参与培训规划的研讨,提出修正和完善意见,提高培训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5.落实任务,确保规划有效承接落地。按照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总调)为主导、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为主体、供电局系统运行部(地调)为延伸、县调为补充的责任机制,总调主要负责调度系统管理、制度标准和高新技术培训;中调主要负责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并承接网公司系统运行部的培训任务,统筹地(县)调度系统培训计划;地调主要负责配合省公司系统运行部(中调)开展常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同时统筹县级调度系统培训任务。同时,为确保各级责任的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其中,网省调度综合部门为培训归口管理部门,搭建由培训主管负责、各专业培训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网。

6.分层宣贯,为培训规划实施打好基础。规划宣贯是执行的基础。网公司系统运行部高度重视培训规划的宣贯,分别在三个层面:各中调主要负责人、各中调培训工作分管理领导及培训归口处(科)负责人、总调各专业培训员及各中调培训专责开展了系统运行培训规划宣贯。同时,在2014年培训计划的编制中,重点组织审查各层级年度培训计划是否落实了规划中的培训任务;组织网省地调度机构培训员专题培训班,提高各级培训员推动培训规划实施的能力。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培训体系 职业培训 等级认证 双师型教师

现行义务兵的服役期短,航空机务士兵在岗前培训中存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影响学兵培养效果。为夯实航空部队基本的技术人员基础,整体提高空军战斗力,结合我系学兵专业为地方通用专业的特点,开展全国劳动操作技能等级认证的教学改革探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面向学兵长远发展需求的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

一、面向长远发展需求的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

以CBE职业教育理论[1]和层次教学理论[2]为基础,结合部队岗位、社会环境、人生观念对学兵培训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学以致用”这一教育最终目标,构建部队岗位任职教育与国家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

(一)学兵能力训练的新体系

构建空军学兵训练大纲与全国操作工人等级认证相结合的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体系,突出了部队岗位要求与学兵长远发展的一致性;构建“群体合格,个体突出”的分层目标培训体系,解决了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与高学历个体同堂教学的教学难点;构建任课教师操作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了教师特别是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实作能力;构建学兵课堂的“三坚持”教学体系,形成了“浅入、浅出、重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学兵专业课堂的“五心”(爱心、关心、热心、细心、耐心)教学管理体系,加强了学兵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二)教师水平培养的新体系

一是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实作动手能力。开展了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和实做练习与考核活动,每学期制定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的计划和实做练习的科目,每年年底进行教师实做技能考核。开展了学兵教学人员的全国劳动操作技能等级认证的考核,任课教师均获得高级技师资格;二是认真进行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坚持遵循全课程启发、全过程启发、全员启发的“全启发”教学原则,在理论教学中坚持采用“形象化”教学手段,激发了学兵的求知欲。带教实习中坚持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思路,强化对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综合实习中开展了“小教师”负责制活动,建立了各专业的“高级组”,满足了有一定基础学兵的拔高需求;三是主动参与学兵管理工作。加强了与学兵队干部的沟通,明确了任课教师管理地位,建立了学兵思想事故的问责制。

二、培训新体系的应用及其效果

近年来,在车工、铣刨磨工、钳工、焊工、热处理工、电镀工、油缝工等全部修理专业的学兵班中推广应用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接受新培训体系教育的学兵多达1000余人,受到学兵的普遍欢迎。教师按照“全启发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成果总结出的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形象性、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兵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与管理干部互相配合,采用“五心”教学管理模式,坚持多元评价标准,鼓励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兵共同进步。学兵可根据自身基础和愿望,结合军事训练大纲和等级考核要求,在综合实习时成立“初级组”和“高级组”,采用分层实习、分层考核的模式,实现“群体合格,个体突出”的培训目标。培训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岗位培训与长远职业培训一致,提高了培训质量。

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培训了大批军地两用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兵专业课程的考试合格率在98%以上,同时,在全国操作工人等级认证考试中,71%的学兵申领初级工证,21%的申领中级工证,达到高级工的人数有6%。根据部队反馈的信息,我院培训的修理专业的学生军政素质明显提高,实做能力强,受到欢迎和好评,并表现出安心部队服役的态度。

(二)教法革新与技能认证,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提高了教师的任职教育能力:在培训体系的指导下,担任学兵教学的教师研究总结出多个适合学兵的教学方法并在全院推广,能把握学兵的特点,出色完成课程期间学兵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通过教师实作能力考核和高级技师资格认证考试,任课教师的实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教师进步突出,能够完成本专业的军事训练大纲和国家高级技工规定的各种操作。

(三)等级认证与持证上岗,加强了各层次学生的技能训练。

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推动了士官等其他层次的教学改革及教学创新。该教学体系的一些教法,如操作技能训练与等级认证考核被应用到大专、本科层次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种修理专业的士官及干部学员纷纷主动通过技能训练与认证考核取得了各类工种等级认证及上岗证。这一培训新体系的建立,对我院任职教育实践与研究,以及今后部队要求的持证上岗和自身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面向长远发展需求构建的学兵专业培训新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部队岗位需求与社会岗位竞争的矛盾和一般群体与突出个体同堂教学的难点。新的培训体系形成了多个适应于学兵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每个知识点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解决了学兵普遍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接受能力不强的问题;通过“教师持证上课堂、学兵持证下部队”的要求,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学兵的培训质量,对促进航空机务维护的规范化有着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吕俊伟,王冬梅.基于能力需求的课程教学方法及其在任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论坛,2010,12.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一、开展信息学特长生培养课题研究

以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课题"依托信息学课程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课题和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以生为本的小学信息学地方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为基础,结合各人的信息学子课题,开展真研究,实现真发展。

上学期末每个工作室成员都进行了信息学子课题的申报,研究方向包含了资源建设、教材的二次开发、习题设计及信息学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导入、提问、总结)等,最后工作室成员11人共有8个子课题通过立项。本学期将有序地开展这些课题研究。

二、完善小学信息学地方教材和教学指南的编写。

在正确的地方教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对南海区原有的地方教材(聪明人的游戏—信息学探秘(入门篇)和(实战篇))进行全面改版,重新开发出符合我区小学信息学特长生培养实际需要的地方教材。工作室成员通过教材和指南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能更深入地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促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实现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辐射、共赢目标。

三、探索信息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色

充分发挥工作室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提高理论基础,提高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引领学员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时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力求走在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通过成员们一起研究课堂,聚焦课堂教学,探索出南海区小学信息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实验研究。针对每位成员的特点和特长,帮助他们总结和提炼教学风格和特色。

四、加强小学信息学教师培训。

进一步推动街道信息学竞赛的发展,继续打造街道信息学特色品牌,同时帮助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开展信息学辅导工作,本学期工作室将继续承担街道信息学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专业培训、课堂观摩研讨等形式开展培训。

五、继续加强工作室网站建设。

加强网站的建设及管理,丰富网站内容,使之成为工作动态、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以网络为平台,借助各种交流手段,定期定时在工作室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学习及成果展示。

具体安排:

时间

主要工作

第3周

第4周

信息学教材编委集中研讨

第5周

桂城街道小学信息学教师专业培训(刘凤兰、梁海仪)

第6周

邀请专家作“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讲座

第8周

信息学课堂教学研究(黄靖、林华)

第10周

桂城街道小学信息学教师专业培训(江涛、黄盛应)

第12周

信息学课堂教学研究(徐伟东、麦梓龙)

第14周

信息学教师专业培训暨南海区信息学竞赛分析总结(刘凤兰、林丽梅)

第15周

到东莞进行交流学习(3天)

第17周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一、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制度支持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经历了一个由忽略到重视、从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到提高教师内在素质的过程。20世纪中后期,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美国出于国民教育发展的考虑开始重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进行了专业培训系统专业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律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支持系统,

为了确保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发展,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美国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等,在这些法律和规划当中,无一例外地都涉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除此之外,美国的历届领导人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也给予较大的关注和研究。1983年4月美国教育委员会了《国家在危险中》的报告,报告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培训的重要意义。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提醒国家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这两个报告,促进了美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也成为推动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动力。到2002年,美国布什总统确定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还对教师的职业资格能力做出三项要求,即至少有学士学位、教师资格证书以及足够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可见,美国在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制度建设方面,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给予较大的制度和理论支持。

二、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标准体系

(一)设计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组织框架

在美国,教师发展委员会设定了详细的教师专业培训发展组织框架,该框架内容非常丰富,呈现出培训标准化的特点。在教师专业培训的组织框架里,涵盖了情境、过程和内容三个方面,此外还有理论研究、个案研究、注释资料和最新评价共计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确保了教师专业培训能够按照科学合理的路径发展。

(二)科学设定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基本内容

在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基本培训内容、培训重心和教学能力培训三个方面。其中基本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共同体(由3~8人组成,每天互相交流)、强有力的领导、充分的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师科研、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教师合作能力、教学质量、家庭参与等方面。而早在196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学专家在制定《中小学教育法》时就已经提出了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三大重心”理论,分别是教师对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协调能力。直到目前为止,“三大重心”理论仍然是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中的重要环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通过这“三大重心”的培训后,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教师。而在“三大重心”理论中,无疑教学能力的培训是最为重要的。它主要有:一是教育学理论的培训,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课堂管理等;二是学科知识的培训,包括学科中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技巧等;三是学科探索的培训,包括教师的文献检索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探究能力等。

三、实践探索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师范生的实习教育活动

重视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训,是美国教师专业培训中的重要内容,今后仍会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在美国,各州都规定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活动,视各州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都是在学校课程结束后进行的。据统计,美国高校师范生的实习教育活动平均分为11个学分,实习教师的工作量、待遇跟正式教师一样,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周工作5天,完全按照正式教师的标准参与教学活动。此外,还规定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每周需回母校1次,在母校进行实习讨论,在大学教师的指导下,讨论教学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师范生教育,不是仅仅靠课程结束后才走上讲台的,在平时的学习时间里,他们也常常走进课堂、走上讲台,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师范生能够在毕业后很快就能进入教师的角色。

(二)加强案例教学的研究

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也能很好地培养教师的业务水平,对于教师研究教学案例来讲,教师能从中得到很多启迪,也能在案例教学的讨论中帮助教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美国,有些高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其显著的特点就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份案例研究,供全体同学讨论。但由于案例评估标准各地、各校都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学校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往往不一致,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简单介绍当前状况和相关理论之后,播放一段关于中学课程设计和开卷考试的评分过程。学生对录像案例积极发表各种评议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最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种案例教学和研究的方法,其实是鼓励学生在培训中参与研究性学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给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录用选拔优秀教师,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

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师专业培训中,美国尤其重视中小学教师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培养。除此之外,对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并加强了对教师的录用管理。

(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培训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美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在工作中进行专业培训;二是对教师进行职外培训,即由政府或学校选送教师参加讲习班和研讨会,或为中小学教师开设其他形式的培训班。值得赞赏的是,美国在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非常重视企业参与,企业也非常热衷于参与到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去。据统计,2009年美国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调查显示,在3年过程中有大约77%的教师参加了各类计算机教育的培训,平均累加时间为4天,并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在企业的资助下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二)严格的教师录用和管理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1.师德培训全员化。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培训的重点,必须坚持不懈,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内容和方式。我们的经验是:开展“正师风、铸师魂”展示活动,全面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道德素养;开展“树典型、学模范”学习活动,在“比学赶帮”的过程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坚持“严管理、细考核”的考评原则,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促进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

2.继续教育规范化。继续教育规范化就是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和“国培计划”的需要,安排和指导教师完成继续教育的基本内容,而且要结合学校与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经验是:根据市教委和继教中心的有关要求,让全体教师参与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学习;根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的“春蕾计划”安排,实施学校“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创造条件,力争在2015年之前,让所有的教师至少参与一次专业培训;根据“国培计划”的有关安排,推荐相关教师参与“国培计划”的系列培训。

3.专业培训层次化。专业培训层次化就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分别给予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业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推进“三个计划”,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①新教师培训计划。根据学校安排,所有新聘请或引进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新教师培训”20课时以上;同时要求新教师转正之前完成“五个一”(即一个精品教学设计、一堂精品课、一篇教学反思、一篇教学论文、一年教学总结)的任务。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根据学校特色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着力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包括部级、市级、校级三类)。③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学校根据学科建设和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成立了17个名师工作室,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科科研和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到2015年,再培养市级名师(含研究员、特级教师、重庆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巴渝名师、巴渝名校长、巴渝教育家等)5名,市级骨干教师20名,校级骨干教师(含教学能手)50名;同时启动校级名师计划,力争在2015年评定校级特级教师和研究员20名。

4.名师培养工程化。总的宗旨是以教育科研和课程改革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学科、层次)的“名师”队伍。我们的做法是:推进“三个工程”,促进名师成长。①校本科研工程。根据新课程改革需要,指导骨干教师组建校本小课题研究小组,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就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热点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名师”成长。②研助长工程。结合学校特色建设与创新的实际,就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申报市级和部级科研课题,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教学实验,以此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名师”的专业化发展。③新课程推进工程。结合新课改精神,主要从教学创新、教学科研、校本教材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开展“接地气”的教学研究。一是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将新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之中,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二是以学科教研室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富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学科和优秀教研室建设;三是根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规范,开发和实施系列化的校本课程。2011年重庆市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我校构建的高中课改的整体思路是“三年三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求实效”。高一的重点在“新”。主要是转变观念,改进教法,全面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切实转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二的重点在“深”,在第一学年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科学反思,完成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转化,达到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高三的重点在“实”,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力求真正达到以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促进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样的推进策略不仅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科研,也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影响的“名师”。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业体育教师培训水平策略

[作者简介]牛海明(1965- ),男,河南西华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河南周口46600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85-02

伴随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也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体育教师专业化不仅仅是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学生对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体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有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本文从专业化视野对体育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进行研究。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

体育教师是庞大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课程的进行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学生专业体育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示范正确的体育动作,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因动作不当引起的教学事故。所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经常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学历结构。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学历,学历结构是体育教师结构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有较高的学历可能代表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高。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开始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育教师专业化强调其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要加强专业训练,经常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分析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掌握教学发展规律。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范围,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3.教育专业素质。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一般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师的专业道德三个方面。体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融会贯通体育专业知识,合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教导学生。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教学前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后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且使用自己的教师技能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题。体育教师还应该拥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二、定位绩效培训目标策略的实践

1.专业能力。专业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专业能力,帮助体育教师实现高水平教学的愿望,帮助学校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2.教学水准。专业培训成功的直接表现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准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培训,帮助体育教师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订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体育教育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3.专业技能。专业培训的课程内容是提高专业技能。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学会先进的专业技能,并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师可以掌握准确优美的体育示范运动,减少学生运动过程中因准备活动不足而出现的问题;了解全面锻炼学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设计优质培训课程策略的实践

培训的载体和中介就是课程,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目标的关键也是课程。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应该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根据实际需要,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研究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聘用经验丰富的培训讲师,制订详细、专业的课程计划;并对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反馈调查,反思培训的不足,然后进一步改善。

针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特殊性,可以某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这一问题分析相关知识,进行大量研究,探讨解决办法,然后根据这一问题的解决模式,提供借鉴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或者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培训机构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提高培训课程的科学性,让课程内容更加适合体育教师,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

总之,培训机构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过程,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量,增加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体育教师培训成功。

四、创新开发培训模式的实践

1.多地区共同研讨模式。培训机构把多个地区的体育教师组织到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增进教师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各自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培训机构派遣专人进行分析总结,融汇在一起,形成内容丰富的内部流通书籍,并且每个参加的教师都发一份,让他们可以在日后翻阅。这样有利于提高与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

2.专家创新理念模式。培训机构可以集中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先进的专业体育知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体育教学。经过培训,他们可以改变旧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进步。专家在培训过程中,对思想陈旧、顽固的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逐步适应培训内容,改变自己旧有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慢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网络资源共享模式。网络在资源交流共享方面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构建一个网络平台,提供大量有关体育教育的信息。体育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沟通,共享自己所有的资源,互相帮助提高教学专业水平。这个网络平台还可以宣传体育专业知识,改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片面认识,让人们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重视人文、层次分明的培训管理策略的实践

教育管理机构在培训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如果培训机构只是单纯注重培训的有效性,不顾及受训体育教师的感受,不重视教师的心理情绪,那么培训的结果注定是不乐观的。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只有体育教师乐于接受培训,培训的内容才能被吸收。如果在培训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体育教师就会产生厌恶培训的心理,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培训机构应该详细划分培训师的责任范围和培训项目,建立清晰的管理层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这种细致的层次划分可以提高培训机构的效率,提高培训师的专业化程度,让培训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培训项目上,规范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有利于体育教师。

六、反馈、整理培训效果策略的实践

1.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该对受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培训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水平。在反馈中,可以调查学员的各项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能否合理利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解决培训前所遇到的教学难题。培训机构要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培训水准,增强培训的效果。

2.整理培训成果。培训机构应该整理培训成果,这样既能给以后的培训提供成功借鉴,还能在培训后赠送给受训体育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培训机构的贴心服务。培训机构可以在总结培训成果时,展示其他受训体育教师的成功例子,这样既增加了培训效果的可信性,也为机构进行了宣传。受训的体育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多阅读培训成果,总结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解决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七、结论

体育教师培训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也是提升其专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经过培训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机构应采取正确的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为社会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雁飞.从培训透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韩春利.体育新课程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4W”理论与实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3).

专业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煤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培训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简称,主要是指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构特征及其运行机制。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煤炭行业技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多赢式”人才培养模式等。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三大弊端:第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科学的系统性;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规范的专用性;第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的价值性。伴随煤炭行业企业重组转型的需求和煤炭行业技师学院规模发展空间限制,各技师学院越来越重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急需完善构建“四大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模式、培训模式、技能模式和导向模式。

1.合作模式是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理论上讲,煤炭技工、技师教育必须为煤炭经济服务,必须同煤炭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践告诉我们:煤炭经济、煤炭企业、煤炭技师学院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类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然而培养合格人才关键是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构建。构建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融合二个资源,化解三个矛盾,实现一个统一。融合二个资源:人才培养需要融合学院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生产实习资源。化解三个矛盾:校企矛盾、工学矛盾、生产与实习的矛盾。实现一个统一:校企合作是融合两个教育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的最好方式;工学结合是利用校企两个教学环境进行人才培养的最佳方法;顶岗实习是学用结合,与岗位对接,实现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手段。只有合作模式,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和手段三者的统一。

2.培训模式,即专业培训、技能培训、安全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培训包括传统专业培训、现代专业培训和精品专业培训。传统专业培训是煤炭技师学院建校以来始终开设的专业培训,如采矿、测量、通风、选煤等专业培训。现代专业培训是煤炭技师学院围绕煤炭企业及社会的需求所开设的新专业培训。如煤炭物流、瓦斯发电、电子商务等专业培训。精品专业培训是受省财政厅从普惠制就业培训能力建设资金支持的专业培训。如辽宁煤炭技师学院的维电精品专业培训,辽北技师学院的机械精品专业培训,都受到了省财政的支持。精品专业培训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专业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培训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大做强校企合作专业培训基地的根本途径。

如果说专业培训是就业前的培训,那么技能培训就是就业后的培训。技能培训有在岗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升级培训和转岗技能培训。

无论是专业培训还是技能培训都要进行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3.导向模式:“导向”是使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指导行动或发展的方向;

“模式”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模式;导向模式,即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专业核心能力的综合实训环境,引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发展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实训课程开发团队和开发流程,开展企业调研,进行岗位分析,弄清岗位特征和工作流程,制定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开展煤炭技师教育实训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

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教学工厂”或“教育公司”办学理念基础上的,它适用于继续教育。其特点是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院,并与学院教学有效融合,具有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开创性和实战性。

4.技能模式,即实习实训、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主要包括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和岗位实训。技能训练内容比较单一,但需要较长时间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核心技能,如钳工的基本功训练、电工的接线方法的训练、计算机打字等就属于典型的技能训练。项目实训要酌情而定,一般情况下职业岗位的工作分两类。一类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另一类需和其他人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在和其他合作完成的工作中,有的是比较复杂的,需要组成团队,在有效地协调、沟通和配合下才能完成。那么对这样的工作,应设立实训项目。如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中楼宇自动化工程技能实训。

技能大赛是展示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窗口,应结合企业岗位要求,进一步加强竞赛制度创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班级作品展示、年级技能比武、专业技能大赛等校内外竞赛活动,充分借助这一平台磨练技能、展示形象,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和使命感。学院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既检验了学生的自身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激励了广大学生学习理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鼓励“双师型”教师积极参加省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厅培训,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司的培训,获得考评员证书。组建各专业中高级、技师等考评员队伍。聘请煤炭集团公司在职的考评员或退休的专业考评员,组成专业技能鉴定考评小组。考评人员当场打分,指派一名首席考评员作为仲裁人员,对有争议的情况及时仲裁,保证鉴定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完善考评员考核档案,提升职业技能鉴定考务管理水平。

三、本文的结论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煤炭企业也面临着“两个转型”和“两个升级”。两个转型:一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二是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两个升级:即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素质升级。要实现这两个转型和升级,都离不开煤炭技师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更离不开“四大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煤炭行业技师学院构建 “四大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及时的、适用的。因为目前制约煤炭行业技师学院发展瓶颈是人才问题,需要人才管理团队、名师教学团队、教科研团队及精品专业带头人,所以需要学院在定员定编时,就要有“深挖栋、广集良、不称大”的谋略。深挖栋梁之才,为学院所用,如专业带头人。广泛招集企业和民间的能工妙匠,不惜重金聘用,广纳良言良策办学。在行业办学中不自称老大,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这就需要煤炭教育协会,组织专家研究团队,总结人才培养模式践行中的得与失,进行规范出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立项课题研究、名校校长经验交流、专家教育论坛等形式加以推广,实现理论成果共享,进而推动煤炭行业技师学院教育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A】.沈阳日报,2006.6.12

上一篇:销售学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习总结与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