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9:04:26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1篇

杨澜,1968年生于北京,1990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上学时,杨澜每当考试的时候,基础分一分也没丢过。在中央电视台的招考中,她从一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一举夺得金话筒奖。之后,杨澜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深造,并取得硕士学位。

杨澜常说:“是知识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像在大街上流浪的乞丐,他的命运永远是贫困,只能靠别人的施舍度日,因为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人必须有文化,才能改变他的命运。

要学好文化,就必须和时间赛跑。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时间赛跑》中和我差不多大的主人公林清玄就是这样的人。他常常和时间赛跑,他争分夺秒,学到了大量的知识,长大后终于成了一名作家。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2篇

过了几年,女孩的家贫穷依旧,但这时正面临着一个紧要关头,女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正当女孩笑容满面的要和父母说时,看到的不是感动到落泪的父母,而是阴着脸叹气的父母。女孩深知,自己家境贫困,很难供起一个大学生,却没想到,她的噩梦来的这么快。

母亲对她说:“娃啊,我们俩对不起你……我们没钱,你也知道,咱们家就这么点地,你还有两个弟弟等着吃饭,等着靠你养活呢!你是个女孩,读这些书我觉着没啥用,还不如帮着家里干点活呢,你看看你做活的时候手多快啊……我们俩决定了:你在家跟我们下地去!”

父亲在一旁直撮头发,什么话也没说。

女孩低着头答应了。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啊,女孩哭了一个晚上,同时也决定了,和父母去种地!

爱读书的女孩一下子离开了书本、老师和讲堂,她是多么伤心呀!在烈日下,女孩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颓废!

终于,有一天,女孩重新拿起以前的课本,温习以前的知识。因为,她爱读书,她离不开书!听说村里有一个孩子在上高三,正准备高考,她就去那个孩子家借书看。

白天,她辛勤劳作,从不懈怠,对于父母交给的农活儿,都是好好的完成。为了省下时间看书,她干活都带着一种坚毅。在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床头,捧着书本,努力地学习,每晚都熬到一两点。父亲曾多次劝她,不要学了,学了也没用的,她已经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这并没有使女孩的心动摇,反而使它更坚定不移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读书才是始自己和全家人幸福的捷径。

一天天下去,女孩的身体早已瘦弱不堪,繁重的工作没有压垮女孩的心灵,她依旧在灯光下安静的的读书。

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到了那一年的夏天,高考就要开始了,女孩的心里也是十分矛盾,到底要不要参加?那个借给她书的孩子对他说:“机会是要把握住的,一个人的机会并不多,像你这样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的人,更应把握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

终于,在那天,女孩瞒着父母,独自踏上了去县城的道路。她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

辛运的是,她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她依然很高兴。终于,掩埋在沙堆中的珍珠被人发现了——家企业老板看中了她的才智与信念,同时更被她所感动,就带她去深造。

回来时,当年的稚气女孩已变亭亭玉立,事业有成。而她始终认为,是书给了她第二个灿烂的人生,是读让她脱胎换骨,拥有自己的幸福,是读书让她成功!

相信吧,书带给我们的远不止我们所看到的,几百年前培根就说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确,读书是我们的幸福。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3篇

说到李嘉诚爷爷,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可是号称为“华人首富”。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使李嘉诚爷爷成为今日的首富呢?其实李爷爷说过令我们折服的一句话就能够解释这一切。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就是李爷爷能够成为“华人首富”的一个法宝。李嘉诚爷爷经历了非常多的磨难的童年。李爷爷出生于寒门,1940年为躲避日军全家逃难到香港投靠舅父。兵荒马乱,李爷爷只有放弃了求学,当起了每天有做不完工作的小伙计。当李爷爷看到当时香港的人情冷暖,贫富差异,虽然心里难过但觉得自己是一夕成长。1941年日本攻占了香港,使李嘉诚爷爷一家在香港无立锥之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回老家,留下他父子俩,想不到他父亲竟染上肺结核,李爷爷就感到自己“仿佛一瞬间被迫长大”。李爷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即使这样的环境,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能力,他开始不懈的自学、抢学知识。李爷爷自律惊人,不看小说,不看没有用的书。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就成为李爷爷唯一的武器。由于李爷爷的好学和抢学,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李爷爷的“不足感”使他的学习能力特别高。战争结束以后,机遇终于降到了勤奋好学的李爷爷头上,他工厂老板让他代替工厂文书写封信,得到大家的赏识后得到老板的重用,18岁,他晋升为经理,19岁升为总经理,管理200名工人及20名写字楼职员,薪水则从50港元倍增至超出家中所需许多……就这样,李爷爷一步一步凭着自身的勤奋与智慧用了60年的时间,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他的一切,使他成为了今天享誉全球华人界的首富,但他仍不满足,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终身学习。仍然坚持自学不断,回到家仍自学英文和睡觉前的阅读。知识改变命运,这淡然无味6个字却让他从当年逃难、失学的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而成就前所未有的华商传奇。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们把他称之为“超人”。这也是李爷爷的创业的真实写照。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人只有勤奋学习,再去实践,才能获取知识,才能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像在大街上流浪的乞丐,他的命运永远是贫困,只能靠别人的施舍度日,因为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人必须有文化,才能改变他的命运。要学好文化,就必须和时间赛跑。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时间赛跑》中主人公也是这样的人。他常常和时间赛跑,他争分夺秒,学到了大量的知识,长大后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终身学习,这个要求并不过分。现在,我们学习的条件多么优越,书本中有新知识,网络上有新信息,电视里有新内容,报纸上有新文章,只要用心,知识随处都有,学到手都是本事,知识就就像马良手中的神笔,可以创造神奇;掌握了知识,如同得到了传说中的点金棍,可以点石成金。

李爷爷说过:“知识并不决定你一生的财富增加,但是知识多了,机遇也就多了,用知识创造机遇,才是获得财富的最好途径。”这也是李爷爷总结出知识对他,也是每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同学们,为了自己将来有更多、更大的机遇,从现在起好好学习,为自己的将来创造一片天地。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4篇

这次去了好友家的时候,和好友谈起他二姐的事,好友说现在整个家族里属他二姐过的好呢,现在一家三口都在北京买了房子,并且也在北京落了户!

可是就像另外一个好友说的,在北京买房子,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有钱就可以在北京买房子,可是想要在北京落户却有点困难,需要真正的实力!

而好友二姐的实力就是通过读书获得的!说起来我们的出身都一样,都是农民的孩子,都来自于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可是好友的二姐从小就特别努力,一路凭自己的真实本事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最后在北京找工作,安家落户!

我知道好多人和自己一样,特别羡慕好友的二姐,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户口有稳定的工作,基本上真的是改变了下一代的命运!还有二姐的孩子,将来在北京上学,真的是有太多的好处。这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而从好友二姐的孩子开始,祖祖辈辈都成了正宗的北京人,那将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

可是在羡慕的背后,我们也知道,好友的二姐一定付出了很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中,一个人只有努力到极致,才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有的时候想一下,我们没必要去羡慕别人,因为我们就没有做到像别人那样的努力!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5篇

拉家常的闲谈,突然发现没有一丝共同语言。尴尬的笑笑,他递给我一根烟,好烟,有钱人抽的烟。我接了,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却没有点,那是他的血汗。

我不是在批判他有多爱面子,我也爱面子。但是,生活的状态,不是一种高贵的烟就能够带来的。我们是村里人,那就是村里人,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说句老实话,不想做村里人,只能等着下辈子。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让自己走出去,让孩子不是村里人。

昨天去地里,玉米要追肥。我们的任务是在三小时里追完一亩半——赶在大雨来临之前。最后的时刻,豆大的雨粒突然打下来,只得放弃这最后一个尾巴。慌忙中骑车回家,又摔倒在滑不溜秋的土堆边。侧雨连三阵,一阵接一阵。“看来今天的追肥任务是完不成了”,倒在雨水里,我心里这么想。这就是农民,看着天过,盼着天活。

我突然觉得过了近十多年的农村生活是多么辛苦。我越发庆幸自己能考出去。我突然有种后怕,如果当年初中没有复习,如果不是复试好分在奥赛班,如果不是跟一些朋友失去联系而专心学习,如果不是家里的一些事刺激了自己,又如果不是老班的鼓励,我是个什么人?我会不会也是看着天气活一辈子的人?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6篇

写作思路

性格决定命运

奋斗改变命运

要勇于向不幸的命运作斗争

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知识改变命运

决定命运的是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不要把命运神秘化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写作名言

面对命运,忍似乎是惟一法门。但是有不同的忍。有英雄之忍,也有奴隶之忍。——周国平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它忽略了第三种情况:和命运结伴同行。——周国平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败之酒,而是机会之杯。——尼克松

人的命运就操在人的手里。——萨特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茅盾

我们自身就是我们命运的原因。——徐志摩

命运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富兰克林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

命运是一个乔装打扮的人物,没有比这张脸更会欺骗人了。——雨果

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契诃夫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荀子

命运本身是一个善良的女神,不过她不愿小人永远得志。——莎士比亚

命运对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意变转和应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幸与不幸的惟一主宰。——蒙田

命运将苦难编织在生命的丝线上,甚至,人从降生起就无法与苦难分开。——荷马

惟一的命运是不要想得太复杂,生存是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

命运对生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对知道如何去死的人却无能为力。——塞涅卡

命运有点女人的气质,你越向她求爱,她越远离你。——查理五世

征服命运的常常是那些不甘等待机会恩赐的人。——马?阿诺德

命运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凭自己的努力创造命运。

——佚名

写作储备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向不幸的命运挑战)

贝多芬是众所周知的世界着名作曲家。1796年,贝多芬才26岁,就创作了最初的三首奏鸣曲。可是痛苦向他叩门了,由于治疗不善,他的耳咽管炎转为慢性中耳炎,听觉越来越衰退。

1820年,他的两耳完全失聪,这对听觉要求比别人更完善的作曲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啊!

贝多芬没有屈服。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克服失聪的困难,他就坐在乐队近旁,看乐器演奏和演员歌唱。到了晚年,这个办法也不顶用了。他就用一枝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他一生给人类留下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等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画家谢坤山

(不向命运屈服)

“你是怎么移动和点选滑鼠的?”“你如何按手机按键?”我看着一大群建安国小的学生问了画家谢坤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谢坤山很受周围人的注目,他喜欢讲笑话、发出逗趣的怪声。画家谢坤山以嘴代手执画笔,酷画技巧极为精湛。16岁时,他遭遇一场重大的电击意外,双手和右腿下半部遭到截肢,并造成右眼失明。然而谢坤山并没有沉溺于这些令人绝望的损伤中太久。他在自传中如此写道:“虽然我不知道‘能’做到什么程度,但至少我有个开始的决心。”他决定踏上艺术之路,迈出艰难的第一步,这一步却足以改变他的一生。

“刚开始,我试着用嘴巴咬住笔,但我没办法操控它,”他回忆着:“经过不断的练习之后,我终于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我可以想像他当时眼中含有的自信,那时的他写下的不只是一个名字,更为将来写下了无限希望。学画更是比写字难上千百倍。刚开始,每画下一笔,便在口中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痛苦程度不是他人所能想像的。但是,谢坤山并未因此放弃作画。“相反的,我将画笔咬得更紧了,”谢坤山坚定地说道:“我知道一旦放弃,结束的不仅是我的酷画生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所做的努力,也都白费了。”对于谢坤山而言,他是绝对不会选择放弃的。不论遭遇什么样的阻碍,谢坤山总能看见事情好的一面。他说:“如果选择去面对问题,那么你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机会。我们所拥有的总是比失去的还要多。”

黄、橘、红、白等各种颜色的鲤鱼悠游在水波荡漾的莲花池中,栩栩如生的莲花似乎随着微风轻摆。谢坤山表示:“若希望别人被我的画感动,首先必须先感动我自己。”这幅大尺寸的画作,谢坤山必须站在板凳上才画得到最上面的地方。然而,所有挑战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激励。谢坤山充满了孩子般的热忱。在我们的访谈当中,他的手机响起。只见他敏捷地将手机推到桌缘,以他截除后的余肢按下按键接听。他戏称自己的余肢为“可爱的小手”。他笑着说:“其实很简单啊,我也不要用到超大的按键。”谢坤山用心地激励人心,也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演讲者,平均一年发表400场演说!他如此说明着:“像我这样的人都能活得这么快乐,一般正常人为什么还会感到不快乐呢?”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不禁扬起嘴角微笑着。谢坤山让我理解了一个道理:实现梦想不一定要靠双手,一颗热情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命运多舛的塞万提斯

(勇于向不幸的命运作斗争)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以其不朽之作《堂?吉诃德》流传于世。塞万提斯于1547年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源于家境贫寒,他小时候不得不经常跟父亲四处奔走谋生。22岁时,他参加西班牙军队。在一次与土耳其的海战中,身受重伤,左手致残。1575年离开军队,回家途中却不幸遇到摩尔人海盗,他被抢到阿尔及尔作为奴隶出卖,有过难以言尽的痛苦和艰辛。1580年他被父母赎身获得自由。为了生计,他在海军中充任军需职务,因涉嫌一起挪用公款,蒙冤入狱。三个月后,无罪释放,却丢掉了一份好差事,一家人的生活无着落,重又徘徊在饥寒困顿中。当时一家七口人挤在一所下等公寓的小房子里,楼上是妓院,楼下是小酒楼。正是在如此嘈杂的恶劣环境下,他在狭窄的过道上放一张极为简单的书桌,从事《堂?吉诃德》的创作,并一举成名。

宋健的选择

(知识改变命运)

1944年初秋的一天。

一个魁梧的汉子背着行李卷,领着一个矮小的男孩,在胶东贫瘠的土地上走着,走着。“唉!我说你跟俺在家学个木匠,这一辈子不就有靠了,你偏要去上学!”魁梧的汉子边走边嘟囔着:“这学校哪是咱穷人家孩子上的?”“爹,您放心,这是八路军办的学校,不要钱。”

小男孩个子虽然矮小,看上去却十分精明,很有主见。父子二人边走边谈论着。父亲名叫宋增金,是山东省荣成县宋家村的木匠。这矮小的男孩名叫宋振山。他贫困的家乡几乎户户是白丁。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得有位张绍江老师,在这穷村办起了小学,教几十个幼童读书识字,从此,宋振山被引进了知识的大门。就像走进了神话中的圣殿一样,这贫穷矮小的男孩,从书中看到美妙的世界和光明的前景。从此,他认定了:我要上学!

兵荒马乱,家境贫寒,读完了初小,这穷家的孩子哪还有继续读书的条件呢!但是,小振山不死心,又想方设法地念完了高小。再想念初中,就难于上青天了。父亲劝儿子别异想天开:“你拉倒吧,跟我学个木匠,一辈子不也有靠吗?”“我要上学!”儿子非常坚定。他四处寻求,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八路军办的“文(登)荣(成)威(海)联合中学”要招生。小振山决定去报考。那年,小振山才12岁。

要上学,要求知,这个坚定的人生追求,改变了这个贫穷矮小男孩的命运。

这个贫穷矮小的男孩,就是后来蜚声中外的控制论专家、两院院士宋健。

赵薇一夜成名

(命运的转变出人意料)

赵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京电影学院的女学生,一个都无人认识的女孩子,因为一部琼瑶原着改编的电视剧,忽然红透半边天,成为千百影迷的偶像。

她还未毕业,便被派在电视剧《姊姊妹妹闯北京》中扮演女主角小雪的角色,但这部电视剧并没在观众心中留下什么印象。赵薇也仍然半红不紫。后来,她有幸接拍了台湾电视剧《还珠格格》,本来她接拍《还珠格格》时是派她演紫薇的,但演小燕子的演员临时有事无法演出,有人向琼瑶推荐赵薇,琼瑶见赵薇机灵活泼,与她笔下的小燕子十分吻合,于是大胆地录用赵薇,一颗耀眼明星便宣告诞生。

《还珠格格》在台湾播出后,赵薇一夜成名,影迷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传媒记者络绎不绝,赵薇才不能不相信:她真的成名了!《还珠格格》在北京以及其他地区播出后,赵薇的知名度更是百倍提升。赵薇的命运也从此被改变了。

一根稻草的命运与丢勒的《祈求的手》

(命运有时很残酷)

1999年6月20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请来了这样的母女三人。13年前,湖南永顺县肖家坡的肖燕云的父亲去世,家中欠债几千元,她与姐姐的学费成了妈妈最大的负担。于是妈妈拿了一长一短两根稻草让她们抓阄。结果,燕云抓上长的能上学了,学习更好的姐姐却辍学下了地,

又到县城当临时工,挣钱供妹妹读书。后来,燕云成了她们乡第一个大学生,她利用课余时间打扫楼道,在校内商店站柜台,在食堂打工,到了大二时就再没要过家中一分钱。1998年,她们的故事被拍成公益广告《一根稻草两种命运》。燕云至今仍对姐姐十分内疚,她表示,要帮助姐姐学一门技术,将来让姐姐的孩子上一所最好的学校。

这不免使人想起德国15~16世纪的油画家、雕刻家丢勒。丢勒出身贫苦,曾跟父亲学银匠手艺。他与自己的一位兄弟都酷爱作画,但父亲却没钱供他们上艺术学院。于是有一天,两兄弟用掷钱币的办法作了裁决,丢勒赢了,离家赶纽伦堡学习,兄弟艾伯特输了,就下到危险的矿井,挣钱资助丢勒。四年后,丢勒崭露头角,衣锦荣归,他深情地向兄弟敬酒:“现在,艾伯特,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艾伯特却泪流满面,伸出自己的手说:“不,兄弟,这对我已经太迟了……四年的矿工生活,我每根手指头都遭到过骨折,右手的关节炎已使我握不住酒杯来回敬你,更不用说在画布上描绘精致的线条了……”后来,丢勒苦心画下了兄弟那双饱经磨难的手——《祈求的手》。

周士渊的命运观

(习惯决定命运)

清华毕业、留校任教、上吊轻生、吞食硫酸、纵横商海、激情演讲……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是昨天走进市民学堂的职业演讲家周士渊。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富有感染力的演说,给南京市民上了一课“习惯改变命运,习惯铸就未来”。

这个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自己的过去——年轻时由于心理脆弱,一次小小的误会导致他消极、逃避和自责,于是三次上吊、撞墙、吞沙子,见自己还是死不了,干脆拿着一瓶液体就喝下去,事后他才知道喝下的是98%的浓硫酸。虽然经抢救救回了一条命,但周士渊还是被切除了十分之七的胃,气管也被切开,许多内脏器官严重损伤。让周士渊人生发生转机的是一本他在50多岁时读的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书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中东的故事,一个名叫海菲的仆人从主人那里得到了十卷羊皮卷,羊皮卷里记载着主人成功的秘密。他循着其中的方法执着创业,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书中的一句话激发了周士渊探求“秘密”的热情,那就是“第一卷羊皮卷隐藏着一个秘密,能领悟它的人寥寥无几……”为了成为“寥寥无几”的人之一,周士渊潜心研究,终于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习惯。

“习惯不只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刷牙、洗脸、不随地吐痰之类,爱心、自信心、毅力等观念、原则、态度一旦化作人的习惯,就等于融入了每个细胞中、每根血管里,你就一定会去做,这样一个人的成功当然是价值无穷的了。”周士渊说。

科学家带你求解“运气”真谛

(性格决定命运)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将在未来两年时间之内对14000名儿童展开跟踪式研究,以确定人世间是否的确存在运气这样一个事物,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上天提前安排的。

这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一研究来解释清楚为何有些人总是好运连连,而其他人却总是与运气无缘。这一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简?古尔丁教授表示:“为什么有些孩子总能够在一些挑战面前从容应对,而其他孩子却在相同的挑战面前败下阵来,不是心理就是生理上遭受负面影响?这是我们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古尔丁教授的同事斯蒂夫?诺维基已就上述问题进行了30年的研究,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他指出,不同的性格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命运,是否有运气也与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

诺维基在接受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表示,内在论者总是在某一问题出现结果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从中吸取可借鉴的东西,而外在论者却认为他们无力控制或改变命运的安排。

他说:“如果外在论者遇到了挫折,他们总是习惯于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而不是就自己遇到挫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因此,外在论者更容易沦为罪犯,找不到顺心的职业或是无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他们却总是将这一切都归因为自己‘运气坏’”。

通用电气公司的改革

(改革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很高,这是董事长杰克?韦尔奇大胆改革创新绩效的结果。杰克?韦尔奇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权威,他刚刚接任该公司董事长的时候,公司一片混乱,问题成堆,他决心着手改革整顿。首先他要解决公司机构臃肿、调度不灵这个问题。他大刀阔斧,一下子就裁减了10万名员工,接着,他又对会议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报告、请示及其他烦琐的程序,下放一些权力,这样,办事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杰克?韦尔奇认为:一方面改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他通过提高生产率,裁减人员,使生产成本降下来,这样就能以低价格去占领市场;另一方面就是“解放”中层管理人员,更多地授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自己命运的目的。

精美故事

两位老太太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着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乃是一大奇迹。但奇迹是人创造出来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是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一个人如果是个积极思维者,实行积极思维、喜欢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态度了!成功人士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支配的。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

掌中的生命线

有一个人为了改变自己艰难的处境,奋力工作,努力攒钱,但他的举动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他很苦恼,就去问一位智者:“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智者回答说有。这人接着又问:“那我的命运在哪里?难道我的命运就是暗淡与贫穷吗?”智者让他伸出左手,指着他手掌中的纹路说:“你看,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是事业线,而这条竖线就是生命线了。”他让这人把手握起来,接着,智者问:“你的生命线在哪里?”那人迷惑地说:“在我手里啊。”智者又问:“命运呢?”那人恍然大悟。

原来,命运就握在自己的手掌心里,并不在别人的嘴里。不管别人说什么,都是他们的事,只要自己遵循正确的想法,就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不是别人的看法,而是自己对事情的态度,如果要下定决心做点事情,别人的观点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幸运的人和努力的人

一个东方的国王对他的首相说道:“你相信命运吗?”首相道:“我相信的。”国王道:“你能证明吗?”首相道:“我能够的。”于是他在某一夜,在一间小室的天花板上悬挂了一个布袋,袋内装的是熟豆掺杂着金刚钻。他叫了两个人进入这黑漆漆的小室,一个是相信命运的,一个是相信人力的。相信命运的静静地躺在地板上。相信人力的费了许多工夫才取到那只布袋。他在暗中摸索,觉得袋中装的是豆与小石块,于是便吃了豆而把金刚钻抛给了躺在地板上的人,说道:“这里是小石块,用以酬报你的懒惰的。”相信命运的人无言地接受了,把它们一粒一粒地放进衣袋里。

第二天早晨,国王与首相到了小室,叫他们各取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相信人力的人已把熟豆吃了,取不出什么来,而相信命运的人却带了许多金刚钻回家。首相对国王说:“命运这东西是有的,但是豆中杂有金刚钻的事却是万难遇到的。所以我要说,希望没有人依靠命运而生活着。”

一张纸片的命运

我们是在上大二的时候才开哲学课的,教我们的教授来自复旦大学哲学系。有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期中考试后的一天,班里的一个同学因为各门功课都考得一塌糊涂,所以在哲学课上无精打采。他的异常引起了哲学教授的注意,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到了地上,请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那位同学一时愣住了,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扔到地上就变成了一张废纸,这就是它的命运。”教授当着大家的面在那纸上踩了几脚,纸上印上了教授沾满灰尘和污垢的脚印,然后,教授又请这位同学回答这张纸片有几种命运。

“这下这张纸真的变成废纸了,还有什么用呢?”那个同学垂头丧气地说。教授没有说话,捡起那张纸,把它撕成两半扔在地上。那位同学被弄糊涂了,他红着脸回答:“这下纯粹变成一张废纸了。”

教授不动声色地捡起被撕成两半的纸,很快就在上面画了一匹奔腾的骏马,而刚才踩下的脚印恰到好处地变成了骏马蹄下的原野。骏马充满了刚毅、坚定和充满张力,让人充满遐想。最后,教授举起画问那位同学:“现在请你回答,这张纸的命运?”

那位同学的脸色明朗起来,干脆利落地回答:“你给一张废纸赋予希望,使它有了希望,使它有了价值。”教授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快,他又掏出打火机,点燃了那张画,一眨眼的工夫,这张纸就变成了灰烬。

最后教授说:“大家都看到了吧。起初并不显眼的一张纸片,我们以消极的态度去看待它,就会使它变得一文不值。我们再使纸片遭受更多的厄运,它的价值就会更小。如果我们放弃希望使它彻底毁灭,很显然,它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美感和价值了,但我们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它,给它一些希望和力量,纸片就会起死回生。一张纸片是这样,一个人也一样啊。”

一张纸片可以变成废纸扔在地上,被我们踩来踩去,也可以用来作画写字,更可以折成飞机,飞得很高很高,让我们仰望。一张纸片尚且有多种命运,更何况我们呢?命运如同掌纹,弯弯曲曲,然而无论它怎样变化,永远都掌握在我们手中。

两个乡下人的不同命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在候车厅等车时,却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就掉进了火坑;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幸亏还没上车,不然就失去了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时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去上海的人第二天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在长年奔波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公司人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办起了一个小型清洗公司。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名工人,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了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个空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俩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命运要靠自己去把握

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了人间,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为两个孩子占卜前程,只见高僧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状元”,然后又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乞丐”。

二十年后,上帝的使者又来到了人间,看到了先前那两个孩子,结果令他百思不解:当初的“状元”如今成了乞丐,而当初的“乞丐”反而成了状元。

于是,使者去问上帝。

上帝说:“我赋予每个人的天分只决定他命运的三分之一,而其余的则在于他如何去把握。”

人生就是这样……

阴影是条纸龙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手中。

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有铁钳一般的嘴巴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时,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地从龙尾爬了出来。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多远,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思考要将阴影纸龙咬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

一只鹰蛋从鹰巢里滚落了出来,掉在草堆里。有个人发现了他,以为是一只鸡蛋,把它拿回家去,放在鸡窝里。鸡窝里有一只母鸡正在孵蛋,它和其他的鸡蛋一样,被孵化了出来。

于是,它从小就被当做一只小鸡,过着鸡一样的生活。由于长相古怪,许多的伙伴都欺负它。它感到孤独和痛苦。

有一天,它跟着鸡群在稻场上啄谷子。忽然,山那边一道黑影飞掠了过来,鸡们惊慌失措,到处躲藏。等到危机过去,大伙儿才松了一口气。

“刚才那是一只什么鸟啊?”它问。

它的伙伴告诉它:“那是一只鹰,至高无上的鹰。”

“喔,那只鹰真是了不起,飞得那样潇洒!”它发自内心的羡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鹰一样飞起来,那该多好!”

“简直是痴心妄想!”它的伙伴毫不留情地训斥它说:“你生来就是一只鸡,甚至连鸡们都为你的丑陋感到丢脸,你怎么可能像鹰一样飞呢?”

命运

饱满华美的气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

一、飘到天空,最后不知去向。

二、突然爆破,无可挽回。

三、安静地存在,然后慢慢地萎缩。

饱满华美的人生,同样也是如此。

实践应用

吴刚与西绪福斯

《淮南子》里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唐代又出现了吴刚在月亮中伐木的描述,“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酉阳杂俎》)吴刚在月亮里日复一日地斫桂树,他斫一斧,树上便有了斧痕,他的斧子一离开树干,斧痕又愈合了,所以桂树永远也不可能斫倒。习惯了“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美丽诗句,我们很难把吴刚和这样一种无休止的劳作联系在一起,看不到吴刚的痛苦、悲壮和坚韧。

吴刚是我们的祖先,也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个人。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人。他是人,却想成仙,学仙有过因而受到惩罚。这一惩罚不是针对他个人的,而是针对全人类的。他承受着我们人类共同的命运——宇宙无垠,我们不可能斫断时间的大树。吴刚无法创造五百丈月桂树訇然倒地的辉煌,但他一次次举起了斧子。就如绪福斯推石上山,石头推到山上,又滚落了,又往山上推……

吴刚伐木与绪福斯推石上山是东西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独自创造的古老神话,其内涵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无法逃避的、悲欣交集的人类命运。我们的命运就是举起斧子,或推石上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人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也必将如此走下去。人毕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直至天荒地老。

对人类而言,重要的不是结局,而是过程。吴刚的意义不是人类是否能最终斫倒月桂树,而是他一次次地举起了斧子,不断地举起斧子。伐木也罢,推石也罢,就是这个周而复始,似乎毫无意义的过程,但人生的全部价值恰在其中。

无论吴刚,还是绪福斯,他们不像东方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炼石补天的女娲或者夸父,不像西方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普罗米修斯,他们并不是什么英雄,他们只是一个人,是人类自身命运的化身。东西方神话中所创造的这一形象竟然如此惊人地相似!其实这是人类命运的相似性,东方、西方并无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在阅读西方文学名着时也同样会为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或激动、或亢奋、或悲伤、或沉默,因为人性本来是相通的,人类的命运也是一致的。

心态决定命运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有个以乞讨为生的人,整天挎着个破竹篮子四处乞讨,看尽了脸色受够了白眼,日子过得好不凄惶。适逢政府发行航天,一块银元一张,头彩奖金是五百块银元。这个乞丐想一旦中了头彩从此不就发了吗?于是他把乞讨来的铜板一枚枚积攒起来,积攒了很久才换成一块银元,然后买了一张。衣衫褴褛的他浑身上下没有一个不漏的口袋,就把那张放在破竹篮的篮底。

一个月后开奖了,中头彩的正是这个乞丐!他欣喜若狂,自己以后就是个有钱人了,再也不用去讨饭讨铜板了!在前往银行兑奖的途中路过外白渡桥时,他望着桥下浩浩荡荡的苏州河,不由得挺直了腰杆昂起了头:“啊,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我一个穷讨饭的也会有发迹的一天!这破竹篮还要它做什么,现在乞讨这种事对我来说简直是个笑话!”他一扬手,把破竹篮扔进了苏州河,湍急的河水很快就把篮子冲得不见影儿了。

他趾高气扬地到银行去领取奖金,经办的职员问他要,他翻遍了全身也没找着,这才想起放在了破竹篮里,而破竹篮却被他扔到了苏州河里。他痛心疾首地蹲在银行大厅的地上抱头大哭。

有人说这是命中注定,他就是乞丐的命,天上掉馅饼都改变不了他的命。其实,他的命运是由他自己的心态决定的。假如他没有太得意忘形,他的命运从此真的就会迥然不同。古训“宠辱不惊”,说的就是人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顺时莫张狂,逆时莫绝望。像这个乞丐的心态,即使天上掉下的馅饼就掉在嘴边,他也是注定吃不着的。

其它11套: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知识 技工教育 技能 能力

当前,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技工学校是承担技工教育的“主阵地”,是为社会输送大批技能人才的“加工厂”。而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生产岗位的技术含量在不断增加,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上轻语文重专业的观念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技工学校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技能及能力的形成,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技校教育应重视学生语文知识及能力的培养。

一、技校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及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技工教育面临空前严峻的形势。生源少,招生难。学生综合素质每况愈下,这已是全国范围内的技工学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学生质量的下降表现在多方面:知识面窄、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到技工学校就读,还包含着许多的无奈,不是家境困顿,就是为家长所迫,再则文化分数太低,实在挤不进高中的大门。绝大部分技校生都认为,自己到技工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学会计算机操作、维修安装电器等技能就行了。因此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上,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了,就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赚大钱。学语文没有用,有的甚至还有抵触情绪。这些因素给技工学校的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难度。在平时批改作业时常发现学生老写错别字,作文表达不清,没有条理等等。如:有个学生违纪了要写检讨,交上来的却是“捡草书”。语文考试,有些连作文都不写。也可以说,长期以来技校的语文课在一些人眼里并不象专业课那样被重视,成为可有可无的一门课。不少学校出现语文课的“学生厌学、老师怕教”的现状。

然而是否像有些人所言,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无足轻重呢?其实并非如此。语文是我国的母语,不容分说,语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为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尤其重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学会辨别事物的本质,理解别人的言行举止,从而达到人与人互相沟通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其他学科的定义、概念的叙述和诠释,判断、结论的演绎和推理,都必须依托语文来完成,犹如鱼水一样,没有语文知识为基础,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技校生应具备较好的阅读、写作和听说等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关系

当今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单一技能型人才逐步转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技校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人文等知识,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工具,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语文课与专业课有着许许多多的联系,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甚至误解,就是因为缺乏语文知识。正如建造一栋楼房,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同样,语文学得不好其他专业课也难学好。语文是基础,它有助于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技工必须重视语文知识学习,才能为专业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教学中发现,语文知识丰富的学生,他们的阅读、理解、记忆能力较强,对专业课的学习能容易掌握。如:在讲授齿轮的画法时,通过老师的点拨,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就可把画法要领编成口诀:

齿轮画法三个圆;粗线、细线、点画线;

要问它们是什么;顶圆、根圆、分度圆。

编成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口诀,给同学们增添了乐趣和兴趣,能使教与学事半功倍。这样的口诀过目不忘,考试时谁还能错呢?可以说语文知识学得好的学生其专业课的成绩也较优秀。例如:本人所带的03模具1班的李广炎、覃健斌在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的征文比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而他们参加学校的技能竞赛也能屡屡获奖。

三、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知识是我们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技能是对动作方式的一种概括,是按一定的方式反复练习或模仿而形成的熟练的动作。如学习绘画、打字、开车、修理等等。

学生就业既需要知识也需要技能,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例如:如果没有语文知识就很难掌握车辆的结构和性能,维修车辆技能的掌握就会受到限制。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可见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 知识与技能又有明显的区别。首先,它们获得的途径不同,知识可以从书本上来,而技能只有通过实践和反复操作才能获得,通过反复训练可以使局部动作联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技能。一般的理论教育不能代替技能的训练,因此,在从事一种新工作之前,都需要进行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他们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知识只有通过技能才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要把知识变成生产力必须依靠技能。因此,用人单位更需要掌握了一定技能的人,仅有知识而缺乏技能所谓“高分低能”的人是不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如在文员的招聘中面试时,人家不会问你懂得打字吗?而是问你每分钟打多少字。又如一些企业在我校招聘时就给几张机械图样让学生看看之后就一个一个地问,通过考核筛选,高分者入选。

语文知识可促进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从而形成能力。本人在技校既教语文也教机械制图,发现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逻辑及审美思维,做事很有条理,作图规范整洁、布局合理。如设计的小花瓶、小葫芦等工件比例恰当,在车床制作出来尺寸大小适中,美观大方。而对语文缺乏兴趣成绩较差的学生,所制作的工件肥瘦、高矮失调,形状古怪,难看至极。

四、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语文知识掌握的程度与能力的强弱,有直接关系。可以说知识丰富的能力相对较强,有知识的人未必有能力,但语文知识掌握不好,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其关系成正比关系。

语文知识与能力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具有某方面的知识才会具有某方面的能力,举一才能反三,无知必然无能;能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具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去获取知识,有能促进有知。

能力是一种机能;知识是一种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懂得公式、定理、概念这属于掌握“知识”;正确运用公式、定理、概念则属于具备“能力”。所以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多不一定能力强,有“文凭”不一定有“水平”。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其一:能力离不开知识,并以知识为基础。其二:一旦有了相应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能力低下难以知识渊博。能力与知识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

五、能力与技能的关系

技能通常是指人们按某种规则或程式掌握专门技术的运作方式。它是在一定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在心理活动支配下,按某种要求,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通过人的外在的比较固定的活动方式即“规定动作”表现出来的,可视可辨;人们通过仿效、学习可以掌握技能,例如体育课上学习打篮球的“三步上篮”动作。能力是人的生理、心理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没有什么固定的外在活动方式可以表现,看不见、辨不出,因而人们无法仿效和学习能力。彼此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能力可促进技能的熟练掌握

同是学习某一种技能,能力强的人不仅用时少,而且质量高。

2.技能,特别是熟练的技能,可以推动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掌握了“三步上篮”的技能有利于发展打篮球的综合能力,掌握熟练的做图技能有利于提高工件制作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技能就是能力,体育教练的技能一般都比较熟练,但其参赛能力却未必强于他手下的优秀运动员。

语文知识的作用不仅仅是充实人生,还可以提高生产力,有知识的人和没知识的人,所做的事情不一样,做出来的结果也不同。生产能力不同,创造的价值不同,得到的受益当然不同。一个人生产能力越强,受益就越高。而人的生产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的存量。可以说:知识丰富人生,技能与能力可改变命运。语文知识是台压路机,可辗平形成技能、能力的障碍,让人驶向成功的高速路。

语文知识与技能及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可以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质,从而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也可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伍棠棣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8篇

走进“阳光之家”学生作品陈列室里,学员们用剪纸剪贴起来的特奥会的项目——踢毽子、棒球、羽毛球、跳高、乒乓、跳远、拍皮球、定点射门、举重、跑步等一幅幅作品惟妙惟肖;学员们利用广告纸做成的笔筒,用塑料珠做成的米老鼠、小狗、花盆,在义卖会场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贴在教室墙上的学员作文,文字生动流畅;用银杏树叶做成的蝴蝶,用纸折成的金鱼,更是巧夺天工,这样高水准的工艺品,竟出自智障孩子之手呢!

这样的教学质量不得不使专家们对淮海社区“阳光之家”和那些自强不息的学员们刮目相看了。

母爱的阳光

“母爱之家”负责人王幼玲刚开办“阳光之家”时,只来了8个智障孩子。对那些抱观望态度的家长,王幼玲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尊处优,从未离开过父母关注的视线。父母担心孩子到“阳光之家”来,会不会照顾不周?被其他孩子欺侮怎么办?毕竟这些孩子还怯于与人交流,甚至从未出过家门啊!况且这些孩子除了智力障碍,还伴有脑瘫、语言障碍、癫痫、自闭症、精神障碍等疾病。

王幼玲走进课堂,只见孩子们一个个东倒西歪,有的自言自语,有的流着口水,有的东张西望,有的时不时地大喊大叫,有的突然站起身满屋子乱跑,有的不一会儿就尿湿了裤子。特别是那个手脚不停的孩子,一会儿把别的孩子头发剪掉,一会儿又去其他地方捣乱……王幼玲心里着急,找这个孩子谈了好几次。但毕竟是智障孩子啊,他虽然答应了老师,却不改正。孩子们不理解她的时候,是王幼玲最痛苦的时候,但她是母亲,她相信母爱的力量,用母爱的阳光一定能够照亮这些孩子的人生。

她决定从深受孩子喜爱的集体活动入手。她请社区的英语老师来教简单的英语对话;她指导孩子拾树叶,然后按照树叶的形状,制作工艺品;她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画手套……这些活动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启迪孩子们展开联想,丰富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这些都是过去十多年坐寄家中,疏于接触社会,疏于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们,在父母宠爱和怜惜的目光下得不到的呀!王幼玲又不失时机地将集体的意识融化在活动中。她教给这些孩子如何从中体会到集体的意义,如何学会顾及到集体的利益。她告诫那个不肯改正缺点、扰乱纪律的孩子,不改正多动的陋习,集体活动就没法让他参加了。孩子一听急了,表示下次一定要管住自己。为了能够加入到集体活动中来,那孩子果然不再在课堂上捣乱了。渐渐地,“阳光之家”吸引了更多的孩子。

22岁的琴琴脑发育不全,在家中动不动就发脾气,砸家具,家里的玻璃台板都被她砸掉几块了。琴琴很任性,一开始,父亲把她送到“阳光之家”来,她连坐都坐不住,一会儿就到门口等她父亲来接她。王幼玲好不容易才说服她回到教室里,她坐倒是肯坐了,却不肯吃饭,吵着要回家。王幼玲像慈爱的妈妈那样开导她:你与其他同学比,有谁吃得快?你是不是不喜欢吃这菜?王老师帮你去买别的。王幼玲按照琴琴的口味为她买了生煎和锅贴。知道琴琴爱吃大排,以后王幼玲又会关照送盒饭的师傅,每次给琴琴送块大排来。细心的王幼玲发现琴琴看电视时,鼻尖总是凑到电视机屏幕上,带她一检查,发现这孩子居然有1500度的近视。她急忙与琴琴的父亲联系:孩子智力已经偏低,再弄坏了眼睛,孩子就要废掉了呀!琴琴的父亲这才着急起来,连忙带女儿去医院治眼睛。在王幼玲的关爱下,琴琴渐渐变得像个文静的女孩子,不但脾气变好了,而且还能和王幼玲简单地对话,表达能力也强多了。

母爱的升华

“阳光之家”不仅要照料这些智力上、肢体上、心理上有残疾的孩子的正常生活,还要教会他们基本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为此,王友玲与街道教育工作站联系,并制定了教学计划。从没当过教师的她,开始学习做教案、定科目。她给“阳光之家”的每个孩子建立档案,为她们将来如何回归社会制定科学的指导计划。她很清楚自己的责任——要对这些智障孩子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升华母爱,用科学的方法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学业长进,身心健康,进而融入社会。

二十几岁的龙龙长得很标致,却从不开口。王幼玲发现龙龙有时会跟着电视里播放的乐曲哼哼,有乐感,且咬音也比较准,于是就有意识地鼓励龙龙开口,还抽空带他去卡拉OK厅练唱歌。在王幼玲的带领下,龙龙勇敢地登上了“阳光之家”学员成果展示会及“迎接特奥会”的讲台,为大家演唱动听的歌曲《朋友》,受到大家的欢迎。当龙龙的照片登在多家报纸上时,王幼玲又怎能忘记寻找龙龙的十天十夜呢?龙龙脚头散,倒倒垃圾就自顾自跑掉了。那次他一走就是十天十夜没回家,把王幼玲和他的父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从此,父母更不敢放手让龙龙独自出门了,甚至离“阳光之家”只有十分钟的外婆家,也不敢让他一个人去。孩子怎能始终被束缚在父母的羽翼下呢?要教会孩子自立,就得从每天上学开始。于是王幼玲开始陪龙龙回家,指点他上车路线,把他托付给“阳光之家”附近236路公交车起点站的驾驶员,关照驾驶员师傅到站招呼这孩子下车。同时,她又让龙龙的父母每天在孩子放学时,准点等在万体馆他家附近的公交车站接他。一天又一天,龙龙的生活能力渐渐增强了。过去,十分钟的路他一个人也不敢走;现在,他不仅独自一人能去外婆家,还能独自一人回到远在万体馆的家。教会他唱歌,教会他自己回家,王幼玲还要教会龙龙懂得感恩,知道用爱心回馈父母和社会。在她的引导下,龙龙从过去自己的东西从不给人家碰,到现在父母给他一粒糖他说不够,还要多带几粒分给“阳光之家”的其他同学一起品尝;过去他野在外头,父母家人得找上几个小时才能把他找回来。现在他跟母亲一道过马路,会不时关照母亲:“老妈你当心哦,不要闯红灯啊!”

“阳光之家”的班长王刚轻度智障,王幼玲就介绍他在课余和“阳光之家”的另外5个孩子一起去学足疗按摩。他们6个孩子作为残疾人技能培养的对象,在区里定向学习3个月,考出了证书。王幼玲又让他们走出“阳光之家”,对区里日托所的老人进行一次“给我一次机会,给你一个惊喜”的服务,以志愿者的形象踏上社会。王刚从为老人服务中找到了自信,看到了自身价值,他感慨地说:“以后我开了足疗公司,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8月20日是王刚的生日,王幼玲别出心裁地找到世界500强之一的安利公司为他庆祝生日。在上海电视台拍摄现场,王刚流着激动的热泪说:“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阳光之家’会给我安排这样一个隆重的生日!”为了给他一个回馈社会的机会,特奥会接待处特此安排王刚作为社区接待委员会成员出场接待。在彩排运动员宣誓时,王刚一开始感到背誓词太难,怎么背也背不下来。于是中午别人休息他不休息,拼命地背。下午彩排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居然能够将好长的誓词流利地一句不差地背诵出来了。

改变的不仅是孩子

爱是改变命运最强大的力量。爱在细心育人的“阳光之家”传递,使智障孩子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明白生活的意义,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找到自信,勇敢地面对人生,懂得感恩,回馈社会。与此同时,爱也改变了智障孩子们窘迫的命运。

24岁的洁洁,性格孤僻、自闭,在家中根本无法跟爸爸对话。爸爸讲给她听,却根本不知她听懂了多少。如今从“阳光之家”回去,她能把自己在学校里听到看到的事,一件一件地讲给爸爸听了。“阳光之家”有奥运训练,洁洁回家就像百灵鸟一样接着做训练,还会让爸爸带她到外滩去玩。洁洁的爸爸感动地说,是“阳光之家”给了他女儿希望,洁洁小时候由她奶奶带,奶奶不慎跌跤骨折后,在床上一躺就是七年。爸爸要上班没法带她,只得把她往幼儿园送,可不到一个星期她就被幼儿园推了出来,说她不会站不会走还不会说话,不行……她爸爸只得硬着头皮再换一家幼儿园。就这样,为了找个地方收留洁洁。洁洁的爸爸先后带她跑了4个区的6家幼儿园,而她则先后6次被幼儿园拒之门外。后来,想方设法让她进辅读学校读了三年,去日托寄养院待了两年,她父亲甚至四处托人送她到市福利院。接送了两年,耗费了大量精力,花了不少学费、托费,但女儿的病不见丝毫起色。做父亲的不能不为女儿的明天担忧。想不到女儿到了“阳光之家”,学费饭钱全都由政府资助,王幼玲老师把洁洁当成自己女儿一样,带她去松江参加阳光康复中心夏令营。上课、学习、做操,还学会拌沙拉,包馄饨,折叠衣服,唱卡拉OK,提高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洁洁参加市特奥会邀请赛,还获得了拍球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洁洁的父亲从“阳光之家”看到了女儿的希望,这不同样是他们家庭的希望吗?

“阳光之家”还有一个智障孩子,她父母从不买衣服给她。当王幼玲了解到这孩子是生活在继母身边时,她决定在“阳光之家”组织发动孩子们开展一次爱的传递的活动,让孩子们发扬互动精神,捐衣物给这个同学。世上的东西总是越分越少,唯有爱越分越多。她要让这个孩子和更多的孩子去享受温馨和美好。在发动同学捐助的同时,王幼玲还有意地组织家长间的交流,她以开联欢会的形式,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参加,通过活动,使家长跟家长之间有了沟通。那个继母开始对孩子关心起来。当女儿陪同这位腿有残疾的继母上街,路遇斜坡,女儿小心地叮嘱说:“妈妈当心!”时,当懂事的女儿一路上把继母搀得牢牢地不放时,那位继母的心被感动了,从此一口一个“我的乖女儿”,对孩子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阳光下的慈爱

王幼玲把智慧和爱奉献给了社区的智障事业。将她对“阳光之家”的孩子们的关爱,发展延伸到对社会其他智障人士的慈爱。将自己所从事的阳光工程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做。她从这里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组织志愿者组成助残小队,将参加完训练的特奥选手安全护送回去;她组织“阳光星期六”活动,让不能进入“阳光之家”的智障人士有机会参加这里的特奥活动;她将爱心工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组织爱心义卖,拍卖智障孩子的粘贴画等工艺品,展示他们的生命之美;特奥会期间,她所在的“阳光之家”已成为一个点,接待了30名来自马来西亚的运动员和官员。她东奔西跑,设想搞一个阳光工厂,为社区智障人士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她联系承包做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将“你行,我也行”的自强教育落到实处:她正在设法以切实可行的运作,让智障人士用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实现他们的诺言……

这是爱心的工程,奉献的工程。王幼玲为了这个工程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年迈的父母也抽不开身去照料,甚至自己生病了也放心不下要赶到“阳光之家”去,她担心那个重度智障的孩子闯祸。因为“阳光之家”的老师人手少,毕竟有那么多孩子,她怕照顾不过来……王幼玲又是欣慰的。她用科学的方法和真挚的爱心,使一个又一个智障孩子学会了生活自理,与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拥有快乐的青少年时代。她极为得意地指点着教室里张贴着的一篇学生作文给笔者看,那作文写的是参观画展所感。学生谢海亮用流畅的文笔叙述了“阳光之家”的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去上海图书馆参观“残疾人书画、报刊、美术展及智障人士美术、书画和特奥图片巡回展”的所见所闻。她在文章里由衷的感叹:“……参观是结束了,可我的心还未平静下来。那些残疾人,他们的身体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残缺不全,但是他们的心和健全人一样,没有因为自身有残而放弃生活,放弃自己远大的理想。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当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是我在看了展览后心里的一些体会。”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9篇

一、语文是什么

这本不应成为问题,但却成为了最大的问题。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语文与数学的区别,但要说清语文是什么,反倒不容易。而这一根本问题的模糊性,几乎是语文教学所有问题的根源。

关于“语文”的定义可谓林林总总,通常,我们会从技术、实用的角度把语文定义为一种交际工具。事实上,这一定义方式有问题。我们总是习惯在“种属”关系,即“语文属于什么”上兜圈子,而对语文思想价值与文化层面的本质内涵以及语文与平行学科的差异缺少质的把握。“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也可以说“拉丁舞是一种交际工具”,但这两者的区别何在呢?而在定义中加上“必不可少”、“人类最重要的”等主观色彩很强的限定语,也不能说明问题,“必不可少”、“人类最重要的”的交际工具并非只有语文一端。语文在一定范围内似乎是一种约定关系,而其约定因人而异,所以这样的定义方式让人无从把握。

语文作为教学科目的一种,它只能被设定在教育的范围之内。有的论者至今仍在坚持语文“工具性”的本质,并指责教学大纲与教科书淡化工具性的做法。但一味地强调甚至扩大其“工具性”的内涵,忽视语文其他的应有之意,其实是不足取的。过分的强调技术与实用,舍弃语文应有的新鲜活泼之特质,使语文在条块分割下变成了一个个所谓的“知识点”,并最终在“标准化”的机械运作中僵死了。一旦语文失去诸如人文性及其它有价值性的东西,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活力可言。正如有人所指出的,语文甚至成了数学的复制品――也搞题海大战。不读书,不作文,只进行大量的题型训练,导致语文的“少慢费差”现象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讽刺的是,强化工具意识的结果并不如人所愿。社会用语不规范的现象相当严重。各种媒体、出版物的错别字特别多,用词不当现象、用词随意现象也随处可见。有人认为这是时下人们重科技,轻语文;重外语,热衷上网“创造”语言所造成的结果。这难道不是一种技术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们反而对使用这一工具变得越来越随意,这笔糊涂账到底该算在谁身上?

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

把语文定义为口语与书面语,不够切题,且大而化之;定义为语言文字,又不能体现形而上的一些东西;定义为语言文学,又过于形而上忽视了形而下的部分。倒是外延性定义或许比较适合于语文。语文实际上是个“大杂烩”,有着不同类属、关系与形式的组合。它既有其原始形态,也有着一个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去重新审视语文,或许更容易切近语文的本质内涵。

二、语文教学是什么

可以想见,当语文真的成了一种“工具”的时候,我们不愿见到的诸多语文教学现象就接踵而至了。

首先,语文教学过程成了极其简单的“灌输”,完全不重视所谓的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或方法,教学互动成为一种奢望。这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极大戕害。它无视语文教学在育人上的作用与意义,因而无法从宏观上理解语文教学与整个教育的关系,自然也不能理解由此产生的教育目的与实现方式、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抹杀了语文教学的教育价值,也自然抹杀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求与教育的伦理道德的需求,其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语文教学还异化为考试的工具。虽说素质教育已成共识,但应试教育的横行与肆虐仍触目惊心。表现在:一是作为检测手段的考试反客为主,因为它是升学、就业、改变命运的关键环节;二是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两者各行其道,致使“教”与“考”严重脱节。依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必导致语文教学中“考什么教什么”的反常现象,而教学大纲似乎成了摆设。中学教育要围绕着考试转,这是个方向性的错误。刘斌说:“考试已异化为一种僵化的框框,一种绳索,一种‘管、卡、压’的工具。”这是应当深刻反省的。

三、语文教学的出路

语文教学需要理论的指导,而且是高水平的理论指导。对于理论指导,过去只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种指导当然要坚持,但关键是如何指导的问题。而我们在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真正涵义时似乎并不够深入,因而谈到它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我们往往是借助于它对意识形态尤其是政治的看法。结果一切文字、文学现象都被纳入了政治式的思考框架内。前些年,谈语文动辄说要“文道”统合,则是这种捆绑式解读的图解,其结果使与语文教学密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讨长久以来陷于停顿。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都小心遵奉着来自列宁故乡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都不值一提。

于是在几十年时间所形成的模式里,教师被动,缺乏自主性;学生被动,缺乏主动性,在那样一个少有学习热情与主动的年代里,语文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至于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大讲特讲自身缺乏的“创新意识”与“实践精神”。

语言文字承载着文化、思想与历史。所谓“纯语文”,是语言学或言语事实方面的界定,似乎与人文性的东西不相干;而我们所接触到的事实却是这样的:要学习一种语言,比如英语,我们要学习它的语言词汇、习惯用法,进而要熟知其民族心理所赋予的言辞风格与文学特征等,而且还要接受一些我们必须理解的观念。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其中对法律的歪曲、对审判程序的干涉、营私舞弊、种族歧视及其压迫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学习一种语言,我们同样要接触其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内容;而一旦抽去这些东西,语言便不值一提了。

语文不是一个纯粹语言学的问题。近半个多世纪的语文教学实践,也表明纯粹语言学的东西缺乏生命力。于是我们又回到“语文”问题的老路上,语文成了包揽百家的“大杂烩”。但非常奇怪的是,语文在“误尽苍生”的责难声里,有些人却又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语文教学违背了有关语言学习的规律。其实语言又奈语文何?语文的现状是深藏于其背后的种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某一单纯的原因使然。

新时期语文界出现不少改革的动向,但大多数只是热衷于教学方法等技巧层面的变动,如“××步”教学法、“×论”教学应用等,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建立所谓的“大语文”,其实是大言欺人之举。其理论前提、价值论是什么?在西方文论或中国哲学那里寻章摘句,是根本不能实现语文体系构建的。“大语文”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与教育思想是难以仅靠教师来承担的。因此谈到构建,还需要作相当多的人力与物力方面的积累与准备。

知识改变命运作文范文第10篇

海淀黄庄十字路口东南角,学而思教育的巨大标志悬挂在和盛大厦的外墙高处,与三环主路上出现的学而思公交站台广告同样抢眼。一年前,学而思国际教育集团(简称“学而思”)将总部迁至和盛大厦时,并无任何此类的高调行为,“学而思”三个字更是鲜见媒体。

站在和盛大厦楼上向西俯瞰,不远处便是中国优质基础教育的窗口――著名的人大附中,与之毗邻的巨人教育集团总部也尽收眼底。在中小学课外辅导业务领域,巨人是与学而思实力最为接近的竞争对手。至今,学而思人都对之保持着敬畏。

总裁曹允东也不讳言与巨人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行业只有竞争才有发展,而竞争越激烈,服务才会越好。麦当劳与肯德基便是最好的例证。”曹补充说,“教育行业最怕的就是恶性竞争,好在我们(学而思与巨人)是良性的竞争。”

2003年8月,非典正肆虐地摧残着生命。曹允东与北大同窗张邦鑫创建了学而思。虽然首期只招收到100多名学生,但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二人的预期。他们亲自授课,只是抱着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的想法,对于学而思的未来并没有非常清晰的规划。

时隔六年,学而思已经实现年均100%以上的收入增长,成为在北京拥有30余个服务中心,在北京、上海、武汉、天津和广州等地全资拥有近70余个教学点、几千名专业教职员工、年培训数十万人次规模的中国最大中、小学课外辅导教育机构之一。

低调地成长

学而思的成长秘诀是什么?日渐宽松的政策环境,给教育培训市场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更使之成为首要的民生话题。曹允东坦承,学而思也是受益者之一。“教育是投资未来。国家近年来也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义务教育免费就是例证。”

在曹允东看来,学而思中小学培优教育的定位顺应了素质教育的潮流。“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曹允东告诉记者,“培优是招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学而思走的是大众路线,为社会培养未来的精英人才。”

学而思自成立以来,几乎没在媒体做过广告,而每次招生都异常火爆。在学而思,中小学生家长报班排队现象已经传为佳话。这些完全依靠家长的口碑传播。对此,曹允东的解释是,“我们追求的不是知名度,而是美誉度。”而现在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也需要一定的知名度,以招聘更多的优秀人才。

对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师资力量不足成为最大的缺陷,而师资问题并没成为学而思的负担。“教育行业对于人才的依赖程度较高,它不同于科技行业对于技术、专利的依赖,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曹允东告诉记者,学而思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人才招聘、培训流程。

在学而思,招聘一名教师,从面试到最终上岗,最低是96%的淘汰率,有时培训一批合格的教师需要半年时间。对于选拔人才的谨慎,曹允东感触颇多。他告诉记者,在创业初期,因为误用人才,使学而思蒙受重大损失,这也是曹允东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

“如果能招聘到合格的教师,我们就开一个班,如果不能,这个班我们就干脆不开。”对于学而思的业务扩张,曹允东也是一贯地谨慎:“在全国的已有的教学点做好的情况下,我们再去考虑扩张,如果现有的都做不好,我们就不会考虑扩张。”

据了解,学而思在成立的前3年基本只做数学培训,3年后开始英语学科的培训,直到2008年暑假,才拓展到语文学科的培训。“仅仅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这是不现实的。”曹允东打开电脑又合上,这是个严肃的话题。

在学而思的成长过程中,不得不提及的是旗下网站(如奥数网、中考网、高考网、英语网、作文网、幼教网、家教网、教育视频网等)的成功运作。如今,网站又有新的定位:为学生、家长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此,学而思甚至一度花费380万元购买了高考网现在的域名www.省略。在曹允东看来,这笔费用是值得的。

在学而思的办公室,很少能够看到带隔断的员工工位,开放式的办公环境使员工在遇见问题时,能够更加方便学习、及时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这与学而思的宗旨“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不谋而合。

迟来的风投

9月5日,老虎环球基金携手学而思的首轮投资人KTB投资学而思4000万美元。这是老虎环球基金继投资新东方后,再次以较大投资规模与国内教育机构合作。此时,学而思刚过完六周岁的生日。

事实上,在2008年学而思就与老虎环球基金接洽投资事宜。但是,金融危机这一不速之客的到来,使两者基本失去了联系。随着2009年宏观数据向好,经济回暖迹象的出现,风投又开始频繁接触企业,学而思最终还是从众多垂青者中,选择了老虎环球基金,并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达成了投资协议。

如何选择风险资本?对之前已有一轮融资经验的学而思来说,显然这已经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了。曹允东告诉记者,学而思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寻找志同道合的基金,要看基金的规模、基金的理念,同时也要看主导基金的人。”

在曹允东看来,老虎环球基金的理念无疑与学而思相通。据了解,老虎环球基金于2004年12月率先投资国内民办教育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资2250万美元入股新东方,并协助新东方于2006年9月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国内在美上市的民办教育公司第一股。

除了新东方之外,老虎环球基金在中国还有多笔投资,包括:携成旅行网、e龙网、卓越网、当当网等知名上市公司。其曾与晨兴创投共同向互力传媒投资2000万美元,携同蓝山中国、维众创投一起向古山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独家4500万美元投资东南融通,分别涉及教育、新媒体、生物能源以及IT服务等领域。

而主导此轮投资的人――老虎环球基金合伙人陈小红,则是曹允东的北大校友,曹允东更添几分信任。陈小红表示,此次投资学而思与2004年投资新东方秉持了同样的投资理念:应具备行业的领先地位、很强的管理团队、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桩融资事件的达成,需要投资人与企业的两厢情愿。任何风投在投资一家企业时,也会对之进行考察。而学而思的团队与模式,也都得到了老虎环球基金认可。陈小红透露,在其决定投资学而思之前,“几乎所有被别的机构投资的公司,我们也都看过”。

上一篇:那时花开作文范文 下一篇:我自己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