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04 10:55:30

智慧工程管理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慧工地系统;工程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现阶段,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信息化等先进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促使各领域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与施工效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产期稳定发展。

1智慧工地系统的具体特点

智慧工地系统是在智慧理念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建筑工程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具有专业高效化、数字平台化以及应用集成化等特点,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环境管理、人员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在建筑行业广泛应用。(1)专业高效化。智慧工地系统立足于施工现场生产活动,真正实现工程建设施工阶段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集成管理工程项目各项信息资源,为其提供专业管理与决策支持,有效解决施工现场业务问题[1]。(2)数字平台化。智慧工地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要素、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虚拟数字空间,使其与实体进行有机结合,形成映射关系,积累大量数据信息资源,通过深入分析数据结果,有效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与技术问题。系统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切实保障数据的实时获取、共享,增强各部门协同工作能力。(3)应用集成化。智慧工地系统完成各类信息技术集成应用的基础目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引用目的,满足工程建设施工需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智慧工地系统的关键技术

2.1大数据技术

随着互联网终端移动通信设备不断优化和改进,全球数据总量逐渐呈爆发式增长,人们每天可以从中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对于现代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建设地点不同,其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更重要。在深基坑建设施工过程中,地下环境比地上环境更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地下周边环境较阴暗[2],一定限度地加大工程建设出错概率。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深基坑内信息,能够让设计人员更好地了解土体结构的稳定性,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有效避免塌方安全事故发生。建设地上建筑时,应注重保障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通过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及先进机械施工设备中,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工地系统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单位通过智能化技术管理工程各项施工阶段,能够促使工程建设整体施工效率不断提升。针对目前发展情况,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3],能够有效减少施工材料资源消耗,节省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缓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2.3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管理人员严格把控整体施工进度和施工数据的精确性。建设单位可以结合工程建设施工情况,统一调配现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使工程各项施工环节有机契合,有效避免工程施工进度延长,减少资金成本消耗过多的不良情况,为施工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3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加强工程施工数据监控力度

施工安全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管理内容,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施工的关键因素。在工程建设施工中,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工程施工数据的实时监控效率[4]。全方位监控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发现任何安全隐患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相关人员应合理应用智慧工地系统,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收集与处理施工数据,切实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严格把控建筑工程造价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技术和设备多等特点,会给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和压力。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运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材料利用效率。将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装置安装在施工人员防护设备或机械施工设备上,可以通过对工程建设整体施工阶段的全面管理[5],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对此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减少工程后期维修成本。

3.3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具有科学性、全面性的优势,对建筑工程项目顺利竣工拥有指导与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促使建筑企业创新发展。(1)全面监督和收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满足信息化工程管理实际需求。(2)有效整合全体员工信息资料,确保其带证上岗。(3)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评估系统,对建筑企业动态管理效果以及管理人员个人诚信进行评估,通过深入分析系统自主计算的数据结果,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使建筑企业长远发展。(4)合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6],将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施工的全过程监控,确保工程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详细性,为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数据依据。(5)管理人员可以借助智能化检测手段,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以此减少施工安全隐患发生概率,促使建筑工程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3.4周界防范红外对射

建筑工程施工范围较大、施工工序较长,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住宅区以及公路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周界防范工作,提高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性,避免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造成破坏,延长工程施工工期。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重点管理施工区域、材料和设备放置区域、员工生活以及办公区域。借助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在施工现场周边安装全方位的防范红外对射装置,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红外电子技术实时监测防范区域内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存在入侵行为时,装置会进行自主报警提示具置,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竣工。

3.5电气无功补偿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部分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运行效率过低的不良问题。建设单位需要应用电气无功补偿机械设备开展工作,并对其不断进行改良和完善,以此提高设备用电效率。电气无功补偿系统主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隔离开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设定控制器运行功率因素指标,并在后期施工中及时采集功率因素数据,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系统功率,使其与设定指标保持一致,促使建筑工程施工设备质量和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3.6实时监测绿色施工进度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各项施工技术不断深入,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控制施工污染方面,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全新的绿色施工理念,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动下,绿色施工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建设各个施工环节的污染监测,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符合相关施工标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灰尘、噪声、垃圾等污染对周边居民区及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环保性和经济性。

4结语

将智慧工地系统合理地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可以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规范工程建设施工工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确保建筑工程顺利。为了有效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及社会影响力,建筑行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效用价值,促使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水平不断提升,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韦超民.探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5):208-209.

[2]张庆喆,贾培海,崔志磊,等.研究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33):26,28.

[3]孟昊,张鑫,孙福强.智慧工地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3):1322.

[4]黄赫.智慧化工地系统在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1(12):1934-1935.

[5]李江华.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系统在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1(5):66-67,70.

[6]杨扬.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30):90,92.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什么是当前管理工程师的人才标准,管理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什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先生描述为:“管理工程师是工程师的一种,是工程师殊的一种。工程师都有一个专业,专门负责某一个工种,如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化学工程师甚至电焊工程师、水道工程师,等等。管理工程师的专业是综合性的,是把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工作综合起来完成一项更大的工作。”“因此对他的要求是要体现出这个综合性和全局性,应该有下面三条:①能领会。领会就是搞懂,弄清。……为此,要有来自工程科技和人文社科相结合的广泛知识。②能协调。管理就是组织,协调。……为此,管理工程师首先要有合作的精神和服务的精神。③能说服。一个企业、组织的活动都是集体的活动。……为此,管理工程师要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2]刘源张院士的观点具有普遍性和共识性。朱高峰院士则反思现状,忧虑地指出:“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是:①技术素质较强,但是知识面过窄;②基本素质方面缺乏事业心和科学精神,国际化素质较为缺乏;③管理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协调沟通能力欠缺,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资本运作能力欠缺。”[3]综上可鉴,管理工程师是指具有综合素质、全局观念、协调能力的特殊的工程师。他们既要有专业知识,熟悉工程业务,又要有管理能力,可以协调上下左右的人事关系。因此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不能像培养工业工程师那样专精,但是必须广博。所以在教育培养上,既要重视专业的学习又要讲究人文的素养。简言之,管理工程师需要理工文管等学科进行综合的培养。那么,大学对此如何应对和行动呢?我们的研讨准备从课程着手,因为,课程是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它上连人才培养目标、下接教学计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地位。帅传敏等调查了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14所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文献解读,发现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和重视。

首先,技术方面课程比重大,人文课程成为技术课程的附属品。这些大学大多采纳了1999年7月在西安召开的建设部第三届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所讨论的四个专业平台课的方案,即专业基础课按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四类课程设置。作为管理工程师需要熟悉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是勿庸置疑的。需要我们慎重对待的是下面这些问题: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应该吸收一些什么学科,它们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还是平等关系,怎么才能有利于管理工程师的人才目标。朱高峰院士认为当前的工程教育的问题主要有:①技术知识面不够广泛,缺少与管理的密切结合;②职业道德教育欠缺;③资本运作的教育不足;④实践性教学内容过少。[4]这四个问题都是当前大学课程设置上与人才目标不符的具体体现。第一个问题反映了专业基础课程口径过窄,无法统合做事和做人两方面的知识;第二个问题反映了人文知识在课程结构中缺失严重,一是所需的职业道德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没有体现,二是在专业基础课中没有列出人文学课程,经济、管理和法律是社会学课程,而非人文学课程;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都反映的是课程设置脱离实际需要,缺少实际操作。要克服以上问题必须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权重好专业技术与道德素质方面的课程比重,协调好科学与人文交融方式,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和整体优化。其次,在教育理念上,重视制“器”而忽视了育“人”。理念高于目标,并统率目标,是对目标的终极反思。《论语•为政》提出的教育理念“君子不器”,就是希望我们在设定教育目标的时候能充分关照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课程设置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乐观,“从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都十分注重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数学、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计算机、外语、经济都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的本领和谋职的手段,哲学、历史、文学、科学思想史等人文课程能引导学生对形而上的深层反思、追寻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永恒、感悟仁爱济世的情怀,能够使人远离浮躁、认识自我、体认自由,用来灵活方法、拓展视野、启迪思维、丰富想象。其三,将“两课”代替人文学。在课程体系中“两课”常常被当作人文学课程,其实“两课”与人文学是有很大区别的。“两课”是专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道德品质两门课程,准确地讲它是人文社会科学中关于哲学和伦理学的一部分,因为政治思想教育的需要,它还只是哲学和伦理学中有选择性的很少的一部分。什么是人文学?人文学的知识是有关人生自我最切近的一种学问,最切近自己人生意义、价值、前途的学问。就是基础人文学科,甚至还包括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理科。哈佛大学开设的“核心课程”就是人文学,涵括了文、史、哲、艺术和自然科学,但不包括技术性工程课程。因此,在内容上,“两课”与人文学是有区别的,将“两课”等同于人文学,难免陷入以偏概全、混淆概念的误区。14所高校工程管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共同特点是,重视专业知识、实用知识、政治知识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通识知识、理性知识和人文知识。这样就出现了管理工程师的人才目标与当前大学课程设置之间的不谐。目标定的是综合素质的音,课程唱的是专业技术的调。音调不和,必然会唱出嘈音、怪音。矛盾如何解决?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美国的工科大学就很注重人文学科的发展。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在发展工科的过程中,不断认识人文学的重要性。它的哲学系是美国最好的哲学系之一,有着像乔姆斯基这样声名卓著而又心系天下的哲学家;它的政治学、社会学,曾经有着像罗斯托这样影响美国政治走向的重要学者;它的经济学不仅有萨缪尔森这样的伟大学者,现在仍有像克鲁格曼这样杰出的支持人文理念的著名经济学家;它的历史系甚至早就开设了中国历史的课程。这样的学校还能把它理解为单纯的工程学院吗?而且这种取向在美国已相当普遍,加州理工大学、德州农工学院的文科和人文学教育都很强大,一般文科大学都很难比肩。

二、掌握知识,更要领悟智慧

进一步探讨工程管理的本质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文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工程管理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汪应洛院士在《时代呼唤工程管理》一文中把“工程管理”定义为广义的工程管理,涵括工业工程、计算机工程、化学工程、系统工程等方面。泛指对于具有产业依附性、技术集成性和组织协调性的各种工程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工作。而在此之前,在我国工程管理是作狭义理解的,专指土木建筑工程管理。广义的工程管理提倡用发展的眼光、从系统论的角度一揽子处理有关联的项目工程,从源头开始,通盘考虑过程和目标,使有限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人财物各居其所,各尽其用,代表了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程管理的发展中,管理的地位被突显出来了,可以说工程管理的精髓在于管理。因为它能将原来不太相干的、基本独立的单个工程糅为一体,成为一个相互协调、彼此依存的有机整体。管理首先是一门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科学,指“以范畴、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因而科学代表着知识,是反映客观的稳定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识。科学性和知识性规定了管理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规律,不断靠近真理。但是,假如管理仅仅是知识,是可以量化和复制的知识,那么工程管理的人才就太好培养了,只要将量化的知识按步骤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让他们背诵、记忆、熟悉和复制知识,经过考核成绩优秀的是拔尖人才,成绩合格的是一般人才。

但现实中往往不尽如此,成绩一般而成就突出、成绩突出而成就平庸的事例俯身可拾。我们还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前面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这些课程是不乏知识的,但是缺乏人文。通过这些课程培养的学生一定有成绩非常优秀的,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很牢很好,甚至能够熟练操作工程中各种技术设备。但是我们在这种人才方案和课程结构上培养出来的合乎国际标准的可以称得上是工程师的人才却很少。问题在哪里?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认为,自然科学最终只能提供知识而不能提供智慧,而智慧才是取胜的关键。因而,管理更需要智慧。与其说管理是科学,还不如说管理就是智慧。在人类古代,科学知识缺乏,但并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社会各阶层的稳定、国与国之间的对话。在我国唐朝行政管理制度已是十分完备,社会制度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国际间交流频繁、精神生活充实而有信仰。如果用当今的科技与之相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谁能否认唐朝在管理上的成就。相反人类在科学知识强盛的今天,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自身的问题层出不穷,一点不比千年以前少,反而愈演愈烈。由此可见,科学知识给人类带来的是改造自然的工具,改造人自身还是需要更多的智慧。智慧是知识与判断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智慧甚于知识,远比知识重要。知识的可靠性取决于对特殊性和主观性的排斥,取决于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反复验证的普遍有效性,因为这个特点,意义世界、价值领域、审美境界都不在知识的范围之内。智慧一定和主体有关,没有非主体的智慧。智慧是理解、洞察、预见、决断、协调的能力。因此,智慧的培养与体验、领悟有关;而知识可以通过耳提面命、死记硬背及作业考试来完成。智慧总是与人文一起,知识一般与科学相连。

培养智慧离不开人文。这是因为,首先,智慧本身就是人文,智慧总是闪现在人与物、人与我、情与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纠缠和矛盾中,人们只有在遇到这些纠缠不清的矛盾时智慧才会被召唤,有智慧可以化解这些矛盾,缺少智慧则会使矛盾加深,因而智慧就是感化自身、化解矛盾、进而“化成天下”的能力。而人文就是以“化成天下”为自身责任和存在价值。智慧和人文交织在一起,它们都是一种施化的能力。区别在于智慧与个人相连,人文与社会相系,智慧是个体中的人文,人文是社会的智慧。其次,智慧只能在人文的环境中生成。俗话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可见,学问、文章、智慧不是端坐在书房里完成的,人的经验、阅历、见识、判断、决策、协调这些功夫都只能在充斥着人文的环境中学会,这个人文的环境就是我们现世的生活,这也是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先生一贯强调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的改造和改组”的见解一致的。知识,无论如何学习、掌握、运用,它终究是别人的体验、间接的经验;智慧,是将间接的经验通过自身直接的体验而产生的新的知识。所以学知识难以创造,学智慧方能创新。朱熹在其《四书章句集注》的序中说过,入小学,而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朱子所说的“节”与“文”,就是知识,是做事和做人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是小学功夫;而“道”才是智慧,是为人处事、安身立命的大智慧,这才是大学要旨。

三、哲学课程培养有智慧的工程管理人才

理想的工程管理人才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是技术娴熟、技艺超人的专家;在思维、决策上也是杰出人物。他们不仅在务事时能精益求精,而且在做人上也通世豁达,深明大义。培养智慧主要靠人文学,而且主要是哲学。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它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根本观点是一贯到底的。哲学是认识论,它不停留在对象的现象门口,也不为芜杂的现象所目眩,它要深入到对象的本质底层,去把握其固有的、必要的联系。哲学是辩证法,它既提供物质变精神的方法,又提供精神变物质的路线,是实现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武器。因而,要把人文装备成为工程教育的通用指标,学校要普遍开设以哲学为中心内容的人文课程。自然哲学,以宇宙、天体的演变为研究对象,揭示气与道的生化规律。

思维哲学,以人的智慧的生成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识与思的运作法则。科学哲学,以范畴的生成和理论结构为研究对象,揭示设定与证明的逻辑准则。教育哲学,以人的完善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揭示个性与朔模的辩证关系。艺术哲学,以审美和生活为研究对象,揭示形与情的相关法则。道德哲学,以责任和义务为研究对象,揭示善与恶的制衡律令。管理哲学,以领导形象和领导指令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行为的暗示与仿效,人际亲和与疏远等关系的奥秘。决策哲学,以形势与任务、机遇与方略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中的成与败、破与立的规律。领导哲学,是对决策哲学与管理哲学的再提升,揭示其法与德、治与乱的辩证关系。历史哲学,以事件和时间的相关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古与今、鉴与戒以及兴与衰的相互关系。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 PDA 智能维修 效率

1 智慧酒店呼唤智慧工程管理

随着旅游业进入智慧旅游时代,高科技和智能化已经成为衡量高星级酒店的一个重要标准,及时地共享客人的信息,给客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已成为酒店管理的目标与方向;而酒店装潢、客房数量、房间设施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将退居二线。因此,智慧建设热情空前高涨,IBM公司、INSPEED等著名信息系统服务商也联手酒店及餐饮企业开发出客房智能控制系统、智能餐饮管理系统等。黄龙饭店作为全球第一家智慧型酒店,高端智能体验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行业也对酒店提出了智慧的具体要求,如2012年5月北京市出台了《北京智慧饭店建设规范(试行)》,以及《北京智慧饭店评分细则》,其中对智能饭店的建设内容作出了明确要求。纵观全国酒店,智慧建设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客服务的前台区域,设置有一卡通系统、点菜系统、客房服务手持终端,客户识别、员工派工,物资标识跟踪等系统,但较少服务于工程管理。但在新经济形势下,智慧型酒店除了要考虑给客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客房入住率服务水平和客人满意度的同时,要考虑节省成本,尤其用工荒的形势下,要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那么,作为酒店硬件和环境后勤保障部门的工程部,管理上是否实现“智慧化”呢?因此,要提高酒店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应该加强物联网技术在酒店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 酒店实现智能工程维修管理的必要

工程部作为酒店硬件设施及经营环境的后勤保障部门,尤其智能技术及设备大量使用的智慧型酒店,做好各类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尤为重要。酒店工程部的工作,主要是运行与维修两大块。智能酒店通过装备BA楼宇自控系统可实现对供配电、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大型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运行状态监测。对于未安装BA系统的酒店,以及大量分散布置的设施设备的故障及状态监测,在通常以使用部门报修或工程部的定期巡检发现。

工程维修管理一般包括报修和工程部巡检发现的故障集中维修;这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通常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充分及沟通不良导致部门间的协作问题。工程报修一般采用两种模式,一是人工填写报修单,二是基于PC端的报修软件,往往遇到的问题是前台工作人员难以准确说明故障的准备位置、原因及维修材料等,同时前台区域工作人员不清楚工程部工作状态,往往抱怨维修不及时。工程维修人员到达现场查看进一步核实明确故障及材料后再领料维修,维修实施情况必须在电脑上录入,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程管理人员巡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手工记录再录入电脑的工作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巡检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故障信息描述不统一,三是重复工作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酒店工程维修管理中来, 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透明度,减轻工程管理人员工作量,能提高巡检和报修效率,实现对设备设施检修的高效管理,极有必要。

3 基于FRID的工程智能维修管理分析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现代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与电力、物流、仓储、交通等领域,PDA已广泛应用于物流快递配送店铺货品的数据采集,以及订货、卡片、票据的管理中。

PDA同样可以应用到工程管理中来,例如广州市政单位已经采用PDA进行道路巡检,工作人员将道路破损情况现场拍照后,通过激光测距仪测量长度和宽度,数据录入PDA上传至后台系统,可以以短信方式通知相关单位维修,也可以发出整改通知,极大地提高了道路检修的效率。

酒店工程维修管理中可以引入基于FRID技术的PDA终端,即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各设备及设施上设置电子标签(FRID),巡检和报修人员通过PDA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和上传。

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3.1 智能维修管理系统网络层次分析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维修管理系统从网络构架上分为三层:①感知层。感知层以RFID、摄像头、条码和手持智能数据终端(PDA)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安装在PDA上的设备维修管理客户端系统,将外界传感器信息读入本地数据库中。具体为通过RFID读取器、条码读取器、摄像头等功能,实现对故障设备及巡检点以及能源数据的感知,完成设备故障信息、巡检信息、能耗信息的输入,并通过PDA的拍照、摄像功能,完成巡检点的图像或动态信息的录入。结合PDA的手写功能,完成对服务对象签名信息的录入。②网络层。网络层即数据传输服务层,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或有线连接,实现移动终端的本地数据库和后台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双向数据传输和同步。③应用层。应用层是工程维修后台管理系统,负责设备信息、故障信息的定义,巡检点定义,巡检计划生成,巡检记录数据的读取、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抄表信息的统计分析。

3.2 系统软件构架 系统软件构架如图2所示。

3.3 智能维修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工程智能维修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①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平台能定义所有设备的类型、参数、位置等档案信息,所需要检测巡检项目以及巡检项对应的具体巡检内容,定义标准化的缺陷类型和缺陷内容及详细的缺陷参数并可以动态的添加、修改、删除。②设备巡检管理。设置巡检点及巡检周期,生成和下载巡检计划,查看巡检记录。工程管理人员能根据巡检计划内容,通过条码或RFID定位巡检设备、录入设备运行参数,或拍照和摄像,并上传巡检数据。系统能根据所有巡检数据进行缺陷统计,并生成相应报表和图表。③设备报修管理。工程巡检人员及各部门员工通过PDA扫描故障设备设施的条码或RFID,进入设备故障信息列表,选择相应信息,或者以摄像头拍照录入报修信息,发送到后台自动形成维修单。系统管理平台能查看所有移动终端的报修信息,自动生成维修单,跟踪其执行情况。工程维修人员实时接收后台发送的维修派工单,完成后,让客户通过手写板电子签名确认。④抄表管理。工程管理人员能使用PDA录入各能源表读数,并上传抄表数据。系统管理平台能对能源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及查询。

4 结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PDA智能维修管理系统是一种智能型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的设备巡检报修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前台部门员工的快捷准确报修,报修管理的实时跟踪管理及信息共享;提高工程巡检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巡检管理;同时可以提高抄表效率,实现能源动态统计分析,为酒店节能降耗奠定基础。酒店工程部门应加大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步伐,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减员增效,以更好地适应智慧酒店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波,余祖龙.基于无线传输的酒店智能点菜系统的设计[J].科技资讯,2012(4).

[2]贾民政.中小型酒店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办公自动化,2012(14).

[3]李尚春.基于物联网的五星级酒店智能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01).

[4]孙志成.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酒店管理系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

[5]黄巧芬.基于物联网的住宿服务流程优化及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1.

[6]秦明波.PDA在电力巡检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7]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智慧饭店建设规范(试行).2012年5月.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水利;互联网+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B

Thoughts on Management of Shangyu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ith "Internet +" Thinking

Feng Liang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ShangyuZhejiang3123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ate is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rnet +" action,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Internet" integration,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towards the wisdom of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water industry has broad prospects and unlimited potenti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n Shangyu distri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ith "Internet +" action, which provides a counter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n Shangyu.

【Key words】Wisdom water conservancy;Internet + water conservancy

1. 前言

2015年3月,李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表明“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个行业实行一场“互联网+”的升级行动已势在必行。水利是一个古老和传统的行业,与互联网有着非常好的结合点,两者相加对于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智慧水利转变将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2.“互联网+”及“互联网+”对水利工程的意义

2.1“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水利行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智慧水利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和深远意义。

2.2大力提升水资源数据的整合力度,实现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当前,浙江省有大量的山塘水库、机电排灌站、水文(位)站、堤防海塘等水利工程,随着这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每天产生的水资源数据快速增长,数据体量越来越大,数据种类越来越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大数据的特征。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数据维护难、安全性不高、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互联网+”技术为水资源数据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简单的存储和共享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升数据的整合力度,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区域内、区域间更大、更广、更深层次的水资源数据共享,为社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服务。

2.3大力提升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的自动控制。自动化、智慧化是水利工程运行发展的趋势,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目前,我省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参差不齐,智慧化水平低下,与我省经济发展及人民需求差距较大。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机电排灌站、闸(涵)、山塘水库、堤防海塘、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的24小时监控和管理,并通过计算机和智能移动端对机组、闸门、喷灌系统等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运行。

2.4大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实现水利社会治理新模式。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改善民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创新水利社会治理模式。一是创新决策模式,通过网上调查、微信投票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为水利决策提供民意参考。二是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在线交流、微信公众号、信息留言等形式,使水利工作更加公开和透明。三是创新公共服务形式,近年除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带来大量的便民服务之外,移动APP正在成为政府新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

3. 上虞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1上虞地势南高北低,俗称“五山――水四分田”,曹娥江有70公里自南向北纵贯全境,自古以来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地区。虞南山区山塘水库数量众多,共计约800座,星罗密布;曹娥江两岸标准江堤、海塘352公里,沿江55KW及以上电排站30余座,大型水闸2座,中型水闸7座,小型水闸100余座,众多水利工程,为上虞区的经济发展、农业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些年,虞南地区大量种植猕猴桃等高产值的经济作物,对电排站、山塘水库、标准江堤等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效更可靠等要求。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初建于五十年代,经过近些年的改造扩建、除险加固,机电设备及构筑物虽已得到大幅改善,但是管理模式混乱,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管理智能化现代化程度很低,与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及水利工程现代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差距较大。

3.2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断提升。近几年,上虞在区政府“四季仙果”品牌引领下,虞南地区大量种植猕猴桃、蓝莓、草莓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与传统水稻等农作物相比,耐涝性能普遍较差,因此,对山塘水库、电排站、江堤海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管理模式粗放、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体为属地乡镇政府,但是限于人力和资金等问题,各地政府只能采用通过简单招聘社会零散人员来管理这样的粗放模式,由于这些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业务技能低下等问题,导致相关水利工程维修保养不及时、管理不到位,防汛防洪时刻不能及时、高效发挥水利工程价值。

3.4分散广、路途远,不利于集中管理。全区水利工程分散在各乡镇,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距离最远的相差50余公里,不仅在空间上产生了距离,而且不利于集中管理,给管理工作带来量大、面广、任务重的现实难题。

4. 对策与措施

4.1当前,在智慧水利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加大上虞全区各类水利工程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水利工程自动化、智慧化改造步伐,建立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数据处理中心,积极开发以移动APP为核心的智慧化综合监管运行平台,实现水利工程“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高效、安全、有序运行已迫在眉睫。

4.2加快水利工程自动化、智慧化改造步伐。通过在全区水利工程中广泛设置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自动化、智慧化改造,自动采集包括水雨情、水土保持、水位水质、工程运行、机组设备、视频监视等基础信息。利用各种先进灵敏的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如应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对流域中的水工建筑物、水文测站、量测设备等装备射频标签,能够自动获取水工建筑物的特征数据和水文测站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装备和嵌入到流域中的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流域环境或监测对象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以无线方式发送出去。

通过对水利工程硬件的自动化、智慧化改造,使各水利工程具备底层应用基础,实现硬件保障。

4.3建立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是数据汇集、存储、分析、计算、决策、处置的中心,是“智慧水利”的核心层。大量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到云存储平台。这些数据,通过云计算的虚拟化、分布式处理等技术,使得互联网资源可以随时切换到所需的应用上,用户可以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根据个人需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实现水利工程所需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等各种功能。

4.4开发以移动APP为核心的智慧化综合监管平台。将水利信息系统应用统一集合,形成智慧水利APP综合监管平台,使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3G/4G网络接入无线应用平台。用户通过终端上智慧水利APP应用即可使用所有整合化的水利业务,涵盖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水利门户网站、三防决策支持、移动视频会商、各类水利工程监管、综合服务信息等多项功能。所有应用系统,通过资源列表进行区分,用户在统一的界面上轻触按钮即可访问各类业务数据和信息,排除安装各类终端软件的烦恼。在实H应用中,水利行业用户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显示终端,即可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抗洪抢险远程指挥决策、移动视频会商、水利工程远程监管、综合信息服务操作等各类工作。

在移动APP综合监管平台应用方面,宁波市水利局、广东全省水利行业已经率先探索并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5. 结束语

在“互联网+”带动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纷纷开展产业升级,比如上虞水务正在积极打造的“智慧水务”平台。作为我们传统的水利行业,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展“智慧水利”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发“智慧水利”移动APP应用平台,使行业管理踏上更高效、更全面、更便捷的智慧化管理快车道。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结合实践经验,分析了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在全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工期、质量、造价、安全文明等角度,提出了各种问题的改进措施,有助于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升工程建设水平。

关键词:

公益性项目,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施工工期

0引言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是指公益性项目,如道路桥梁、市政基础设施、敬老院、绿地游园、医院、中小学等项目的新建和改扩建,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度高,而在项目立项、设计、建设等诸多过程中,普遍存在审批手续繁琐、建设工期偏紧、管理部门交叉混杂、建设资金不到位等众多问题,为项目的快速有序推进设置了程序,不利于民生工程按期完成;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服务型政府公信力更易受到挑战与质疑。研究该类公益性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程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有较强的必要性及理论价值。

1公益性项目全流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单位近百个公益性项目建设实践历程看,近年来,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推进速度虽然不断加快,但与政府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项目前期准备时间过长、项目施工期偏长两个方面。

1.1项目准备时间过长

一是手续办理耗时长:部分项目因用地、规划等前置条件暂不具备,或因土地上清、下清工作未完成,导致取得国土、规划、施工许可等手续的时间过长。二是部门协调耗时长:部门项目因需协调省市相关职能部门,行政许可、项目评审程序复杂,导致取得批复结果的时间较长。三是取得成果耗时长:部分项目因咨询服务机构、特殊行业要求“先钱后事”与资金拨付偏缓的矛盾突出,导致“等钱取成果”的时间过长。四是事项议定耗时长:部分代建项目因业主单位程序多、反复大,导致确定功能设计、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等的时间过长。五是工作推进耗时长:因数量增加、类别扩展、人员紧缺、专业不全等原因,导致部分项目在内部运行的时间过长。

1.2项目施工时间偏长

一是资金到位慢:部分项目因资金到位滞后于合同约定时间,导致施工单位有意放缓施工进度、中途停工问题呈上升趋势。二是监管介入慢:部门项目因施工手续无法办全,安监、质监等部门不能依法及时介入监督管理,导致停工等待阶段验收、竣工验收不能完成的问题时有发生。三是变更确认慢:部门代建项目因业主在施工过程中提出变更的随意性强、要求多,导致施工进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四是施工协调慢:部门项目因协调镇、村及农户等难度大、耗时长,导致施工进度缓慢。

2主要改进措施

2.1抓“智慧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推进有序

项目工作流程图取得国土、规划、环保意见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报告编制取得发改局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函取得发改局年度实施计划完成招标公司招标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报告评审完成地勘、设计招标完成环境保护评估报告批复完成可研报告及节能报告编制完成施工、监理招标完成施工图设计完成招标预算控制价编制完成施工图审查取得项目规划红线图、设计条件等完成方案图设计方案通过规委会审查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含概算)及审查完成报建手续(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开工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并整改完毕、项目移交完成可研报告评审,取得发改局正式可研批复及施工监理招标核准取得国土预审意见、规划选址和用地证书取得政府联席会会议纪要完成可研预评审完成招标预算控制价评审创新探索互联网+项目管理新模式,通过搭建智慧移动协管平台,构建集建设管控、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三大应用平台”于一体的智慧项管系统,强化对项目紧张、施工现场、资金成本、管理人员、服务机构等的信息数据实时管控,提升智慧管理项目的能力。

2.2抓“工期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工期加快

把施工工期计划安排到月、细化到周,并将项目推进计划录入互联网智慧项管系统。明确责任部门、职能职责及责任人,严格督查施工中的组织计划、项目人员、材料准备、设备机具等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和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确保施工进度提速。

2.3抓“质量管理”能力建设,确保质量提升

将互联网平台接入施工现场,强化对施工工地的实时监控。试点运用“红外线三维扫描技术”,强化对隐蔽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材料等质量要素的管控。强化落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代表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2.4抓“造价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投资增效

严把工程设计深度、清单编制准确的核心关口,强化工程造价事前控制。严把价格调整、工程量增加、经济签证等造价变动关键环节,强化工程造价过程管控。运用大数据平台,科学分析项目施工成本和管理成本走向,坚决不留结算高估冒估管控死角,确保工程造价合规合理。

2.5抓“安全文明管理”能力建设,确保施工规范

实行“挂牌整改”监管制度,斗硬违规处罚,强化安全设施配置、安全措施和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和日常监管,坚决守住安全施工底线。主动争取省安监局支持,借助省安科院技术力量,启动安全文明施工监管合作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确保施工安全零事故,文明施工有新进步。通过以上五个措施,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域化、透明化,项目推进联动化、协作化;工程管理专业化、专职化,施工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工作管理流程化、规范化,监督管理网格化、网络化目标。最终达到加强投资控制、提速推进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坚守施工安全、强化风险防控,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目的。

作者:苟莉 王丁 林科君 单位:郫县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工程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凯.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程项目管理指标评价理论文献述评[J].管理科学,2011(2):35-36.

[2]张玉清,刘继承,刘恺.中汽智达(洛阳)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2上):70-71.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BIM 工程管理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3.014

Effect of BIM Technology on Project Management Teaching Innovation

ZHOU Xiaodo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BIM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country, analyze their impact on the domest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solutions and approaches.

Key words BIM;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research

1 BIM的含义

BIM的含义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即在规划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维护的整个或某个阶段中,应用3D或者4D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和设施运维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BIM技术平台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其他技术支撑,能够提高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项目效益。

BIM是由Autodesk所创建的,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ck Eastman,PH.D.)提出。其被定义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将一个建筑建设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几何特性、功能要求与构建的性能信息综合到一个单一的模型中。同时,这个单一模型的信息中还包括了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的过程控制信息。”美国BIM标准对BIM的定义为:(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建筑行业经过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从甩掉图板,利用电脑和AutoCAD进行的设计,第二次革命就是从AutoCAD到基于BIM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时代。全球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广泛的应用和传播,发展速度不平衡,标准不统一,应用点不同。

BIM技术在国外的研究情况:(1)BIM在美国的应用和研究。追溯BIM的最初发展,可以发现美国是它的发源地,并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将BIM的这一股风到欧州发达国家、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而且在这些国家BIM已获得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技术水平在全球来说都属于一个较先进的水平。(2)BIM在英国的应用和研究。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英国政府要求强制使用BIM。2011年5月,英国内阁办公室了“政府建设战略(Gover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文件,其中有一整个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章节,这章节中明确要求,到2016年,政府要求全面协同的3D・BIM,并将全部的文件以信息化管理。

迄今为止,英国建筑业BIM标准委员会已于2009年11月了英国建筑业BIM标准(AEC(UK) BIM Standard)、于2011年6月了适用于Revit的英国建筑业BIM标准(AEC(UK) BIM Standard for Revit)、于2011年9月了适用于Bentley的英国建筑业BIM标准(AEC(UK) BIM Standard for Bentley Product)。目前,标准委员会还在制定适用于ArchiCAD、Vectorworks的类似BIM标准,以及已有标准的更新版本。

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在BIM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制定了标准和实施途径。

2 BIM技术在国内的研究情况和水平

纵观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BIM的应用已成为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但目前,我国国内BIM的发展和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对BIM的理解、应用、开发都落后于欧美、亚洲的发达国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在我国一些地区也开始进行了简单和初步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推行经验和成熟做法。BIM进入国内市场大约是在2002年,它是由欧特克公司引入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了BIM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奠定BIM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信息化的重点研究课题。相应地,除了软件公司外,政府相关单位、科研院校、各相关专家和协会、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也将目光投向了开发并推广BIM。

BIM在我国的各个部门的应用与研究状况如下。

(1)为了在建筑领域方面能与国际接轨,住建部编制了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将BIM作为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连续性模型以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BIM将会是我国建筑行业接下来应用和发展的主要技术。2015年我国的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进行了BIM技术应用于投标阶段的应用规定。

国内的BIM技术应用进展较快,但是普遍水平和层次,基本上侧重于单体建筑物的碰撞检查,对于大型项目的优化技术尚处在研究之中,主要应用于施工企业的招投标活动,三维可视的效果,虚拟施工,并未在项目的各个阶段,不同的使用者之间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目前建设管理部门在BIM 的应用标准方面,还没有出台正式的标准。

(2)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一些建筑软件开发企业做了一些研究和开发。广联达公司和鲁班公司在智慧建造中对BIM的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拓展应用,广联达公司在Revit基础上二次开发了一些建模与算量软件,比如MagiCAD和建模算量软件,引入了进度和造价的BIM5D产品,用于投标阶段和施工过程。但是因为软件价格较高,且有可替代性,出现同质产品,目前正在进行产品的初级推广过程。鲁班软件公司和广联达软件公司在智慧建造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应用研究。

斯维尔公司把BIM技术应用在绿色建筑模型面体现在其设计的软件中。

(3)中国大型建筑公司开始逐步认识BIM技术在施工中的重要性,中建和中铁、中交等公司对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了BIM的培训和推广。促进了国内的技术人员对其认识和使用,但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应用还在处于初级阶段。

(4)目前国内设计咨询行业也正在进行BIM的应用和研究,比如悉地国际设计有限公司(CCDI)在北京成立了BIM研究中心,进行了很多大项目的虚拟设计的应用。北京和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涌现出一些BIM咨询和培训公司。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应用BIM成功的案例,如奥运“水立方”、青岛海湾大桥及昆明长水机场等大型工程。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走在了BIM应用和推广的前沿,深圳市政府了我国首例政府公共建筑BIM实施纲要及标准。

3 工程管理专业BIM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

(1)改革的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BIM技术软件的应用,了解数字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和基本程序,了解发达国家的BIM应用基本规范,研究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关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措施。会使用常用设计分析软件和设计图纸深度,达到建筑领域的BIM技术在建筑部品的生产和使用中的应用。

BIM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可视化应用。可视化的应用可以划分为设计可视化,虚拟施工模型与碰撞检查等三个部分。通过可计算的BIM系统平台,可以在正式施工前预估建筑的性能,从而获得比2D平面图更为直观全面的3D立体图。经整合后的项目集合数据,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时空的协调利用率,甚至能在项目实施前通过这样的系统平台发现设计中的问题,提前修改。对于目前的建造业,可见可视的设计对预测建筑物、构筑物等成型效果是必要的。②成本预算应用。这些建筑信息能够对相关的建筑设计及施工工作等进行服务:分析结构构成、MEP系统建模、分析建筑物的耗能、管理的规范等等。在建筑过程中,可计算的建筑信息能够支持成本预算工作。采用模型来替代图示时,其所相关的材料的各种属性、性能都能在建模过程中作为模型出现。相对应的该材料的属性和性能也会随改变而改变。预算员可根据更新后的模型进行造价、成本预算,评估风险等工作。③运营维护阶段应用。BIM能够将运营维护阶段所需的信息包括维护计划、检验报告、工作清单、设备参数、故障时间等内容列入模型中,实现物业管理与BIM模型、图纸、数据一体化,BIM的模型信息与实际建筑物、构筑物信息一致化。

(2)课程改革的内容和对教师的要求。了解发达国家的大学在工程建设管理专业领域的教学手段,分析其教学内容和主要的专业课程,了解国外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设计施工中的现代化手段,掌握工程中经常使用和教学中常用的软件类型和基本应用,为的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提供有力的借鉴和指导后能够顺利、熟练地用于教学和科研实验中,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掌握三维立体软件的应用。有针对性的进行BIM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大学的办学水平更加贴近国际社会需求,缩短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与国际同行业的差距,使高等学校能够培养素质更高、能力更全面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同时加强我国高校与国际工程管理界的交流,加强高校教师对知识更新和知识传播的能力。

(3)加强实践应用。在智建设项目中的各个阶段比如招投标和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了解建筑施工市场新技术、新工艺和项目管理模式,让学生进行项目的实践练习,激发学习兴趣,侧重实践案例的应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在逐步的走上建筑设计和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越来越多的业主和施工企业、设计企业对BIM的认识程度在加强,BIM技术将在未来的项目智慧建造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逐步在建设行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和普及。

建筑类和土木工程专业大专院校对BIM的研究情况发展不均衡,国内仅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BIM的课程,教材参差不齐,授课内容各有不同,但是随着BIM应用技术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建设了BIM综合实验室,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职业资格证书;发展探讨

20年来,“智能建筑”在中国从当初的热议、争论,到成为日常必需品,到全社会树立起“建筑必智能”的理念。智能建筑对传统建筑业而言将是不断丰富其功能与内涵的过程,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各方面的需求。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热点。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批准了193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据了解,目前已有28个省市区320多个城市投入300多亿建设智慧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带动2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2015年9月12日,“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交流大会”,在宁波圆满落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发表了“中国智慧城市的新模式及新思考”主题演讲;清华大学教授张公忠从新一代智慧社区的建设出发,诠释了“互联网+”之于智慧社区发展的意义;银江股份(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互联网集团执行总裁严臻主讲“互联网+智慧城市”

大会主办方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院及各地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专家领导等组成评选委员会,了2015年度“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宁波、南京、杭州、厦门、苏州、威海、湖州十座城市当选。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欣欣向荣,各地成功案例,发展轨迹时常见诸报端。在国际合作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也已经上升过国家战略层面,在2015年9月主席访美期间,中美峰会达成意向就包括:中国承诺允许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进入美国(包括绿色工程与设计、绿色建筑和建筑能效、建筑垃圾回收、分布式能源和智慧城市建设)。

借“互联网+”、“智慧城市”的东风,国内就业市场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楼宇方向)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会持续增加。但是在实际就业分配过程中,却屡屡遇冷。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智能楼宇方向)毕业生就业率困难、专业对口率不高、就业质量低等现象频现,通过对就业市场情况调研、毕业生跟踪和企业职业能力调研发现,一方面就业市场专业人才紧缺,另一方面毕业生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烦恼。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不相符合,课程教学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没有相互融合与衔接好。

职业资格证书是持证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目的是为就业市场培养人力资源。综合分析目前社会上各种与智能楼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结合就业后实际从事工作是的职业资格准入、两年后工作发展需要的证书,进行了入邪分析。

1 智能楼宇管理师(三级)

智能楼宇管理师是针对建筑智能化系统中弱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行业的一种职业,是指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管理及设备管理、运行与维护等的人员:

1)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企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管理及施工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

2)星级酒店、饭店、商厦、医院等从事弱电系统的维修维护人员;

3)物业管理企业、自管智能写字楼从事弱电系统的维修维护人员;

4)楼宇智能化设备的研发,维护,营销人员。

《智能楼宇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国家级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每月可享受相应的津贴,退休后每月还能额外获得补助。证书加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章,全国统一编号登记管理,全国通用.可在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上查询验证,是晋升求职的必备条件,并载入个人档案,与薪酬挂钩;可获免税及政府津贴。

高职生在校期间,在毕业前一年,只要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门组织的理论考试、实操考试等两个环节,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如果在北京市级部门组织的“智能楼宇管理师”执业技能大赛的决赛、复赛中取得名次,对应可分别获得智能楼宇管理师(二级、三级、四级)证书。该证书的相关课程,目前社会培训机构报价均在2000元以上。

2 低压电工操作证

低压电工操作证,由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局认证,低压电工证作业范围对1千伏(kV)以下的低压电器设备进行安装、调试、运行操作、维护、检修、改造施工和试验的作业。报考条件,包括: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如此,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所有高职生在校期间,均可以报名考取低压电工操作证。

低压电工证考核方式:分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安全技术理论考核方式为笔试或计算机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实际操作考核方式包括操作和口试等方式。

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考核成绩60分及以上者为考核合格。两部分考核均合格者为考核合格。考核不合格者,允许补考1次。

3 造价员

造价员是指通过造价员资格考试,取得由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发《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并经登记注册取得从业印章,从事工程造价活动的专业人员。原指概预算人员。

考试科目包含《建设工程造价必备知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两个科目,《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分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市政工程等四个专业。从事与智能楼宇相关专业人员,应当报考安装工程专业。必须同时参加两个科目的考试,在一个考试年度内,两科成绩同时合格方能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

在报名条件方面,要求建筑类或建筑经济类工作经验满一年,初中以上学历。符合以上要求,并履行相关手续既可以报名。北京地区,造价员考试每年组织两次,报名时间上半年4月-5月,考试日期6月上旬;下半年报名时间9月-10月,考试时间,11月下旬。

工程造价专业是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新的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拔款及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从工程投资方和工程承包施工方到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都要有自己的造价人员。在工程类公司中,造价员的需求量非常大,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可以适当设置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证打下基础。

4 二级建造师

二级建造师是当前智能楼宇类公司承担工程项目需求量最大的证书之一。持有一级、二级建造师的人员具备担任项目经理的资格。并且在系统安装工程公司的资质评审中,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人员的数量是一个硬性指标,必须严格遵守。同时,随着建筑类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取消,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的社会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报名条件:凡遵纪守法,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

考试安排:每年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考试中心组织1次考试,报名时间在每年1月份,考试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

开始科目: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6个专业)。从事智能楼宇相关工程的考生可以报考机电工程专业。

二级建造师证书考试难度很大,并且由于其报名条件受限,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作为毕业后快速晋升的一条捷径,如果能够在学校期间积累相应课程的相关知识,在后续考试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8篇

以2009年初《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颁布实施和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为标志,中国林业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加快发展新阶段。5年来,经过顶层设计、动员部署、组建机构、项目建设、建立制度等5个环节,始终坚持把林业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提升效益的重要抓手、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各级林业部门按照“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总要求,坚持“融合、创新、服务、提升”的发展理念,全国林业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都取得10大突破。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林业信息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80%以上的省级林业部门设立了专门机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全国年均投入专项经费5亿多元;网站建设快速推进,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林业网站群;标准制度逐步完善,制定了20多项制度、50多项标准;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促进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建设成效显著,建设了13个示范省、25个示范市、50个示范县,推出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示范成果。林业信息化有效支撑了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信息化有效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信息化有效拓宽了生态文化传播渠道;林业信息化有效提升了林业行政服务水平。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选择。

一、智慧林业的概念与背景

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在全球掀起了一股智慧化发展的浪潮,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能源等项目快速在各地创新发展。智慧林业,就是在数字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智能化、物联化手段,构建立体感知、管理协同、服务高效、有效支撑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智慧林业与智慧地球、美丽中国紧密相连。智慧林业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林业高效高质发展。智慧林业的关键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服务规范,形成互动化、一体化、主动化的运行模式。智慧林业的目的是促进林业资源管理、生态系统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等协同化推进,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智慧林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不断提高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实现林业的智能、安全、生态、和谐。智慧林业包括基础性、应用性、本质性的特征体系,其中基础性特征包括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应用性特征包括一体化、协同化,本质性特征包括生态化、最优化,即智慧林业是基于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基础之上,实现一体化、协同化、生态化、最优化。

当今社会,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在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塑造国家发展新优势的作用日趋突出。党的十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并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近期,国务院又相继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

当前,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总目标,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林业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迫切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要依靠信息科技为支撑,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高效的利用、更科学的决策,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迫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林业各种资源要素和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加强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

智慧林业在发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的双重历史机遇下应运而生。

二、智慧林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智慧林业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统一思想为前提,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创新为动力,以重点工程为抓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力推进智慧林业建设,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做出新贡献。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打造智慧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阶段迈向智慧林业阶段,是林业系统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内在需要。数字林业阶段以林业各种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应用为主要特征,重点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实现林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管理。智慧林业阶段将在数字林业的基础上,全面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慧地球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方式,使林业实现智慧的结构、智慧的感知、智慧的流程、智慧的管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服务。

智慧林业的建设原则。建设智慧林业,要更加注重信息与林业各个环节、各种资源、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集约共享和协同推进,必须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等“五个统一”的基础上,重点把握五个原则:一是整合资源,共享协同。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突破地域、级别、业务界限,充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化业务协同,提升全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和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二是融合创新,标准引领。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实施应用先行、国际同步的标准战略,抢占标准制高点。三是统筹协调,管理提升。统一顶层设计,推进协同运行,强化各级林业信息化部门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应用示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统筹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林业信息安全水平。四是服务为本,推动转型。面向各级林业部门和林农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提供随时、随地、随需、低成本的信息服务,以信息化推动林业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型升级。五是循序渐进,重点突破。从组织管理、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示范工程等多维度切入,循序渐进,讲求实效,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实现重点突破。

智慧林业的建设目标。到2015年,基本建成集成化、智能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决策、业务协同、便捷高效的政务体系,实现信息化与林业全面融合,为全面建成智慧林业奠定基础。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慧林业,有力支撑林业改革发展。

三、智慧林业的总体架构和主要任务

智慧林业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涵盖智慧林业立体感知、智慧林业协同管理、智慧林业生态价值、智慧林业民生服务、智慧林业综合管理等五大体系的新型林业发展模式。智慧林业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四横两纵”,四横即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两纵即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其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形成一个闭环的运营体系。

智慧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

加快建设智慧林业网络平台。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总体部署,结合林业实际,加快推进林业宽带网络和感知网络建设,为智慧林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一是按照先进、适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络架构,抓紧建设林业下一代互联网,满足林业物联网接入和大数据量传输等需求。二是积极推进重点林区无线网络建设,有效提高林区网络通信覆盖率,为拓展业务应用提供基础网络条件。三是大力推进林业物联网发展,提高林业生态智能感知、林业资源智能识别、林业灾害智能监测、林业信息智能推送的能力。四是完善以卫星、航空护林飞机等组成的“天网”系统,提高林业空天感知能力和监测效率。五是实施林业应急感知工程,建立全覆盖、多尺度无缝集成的应急地理信息平台,大力推动林火视频监控系统、沙尘暴监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等的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林业部门的互联互动。

切实加强智慧林业协同管理。加强信息资源融合,建立资源共享的林业信息系统,为各类林业工作者提供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一是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大力推进林业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机制。二是加快中国林业云示范建设,推进办公智慧化和协同化,规范办公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三是适应移动互联快速发展的形势,积极推进林业微门户、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以更加新颖、活泼、便捷的形式,服务林业、林农和公众。四是建立健全成果共享模式,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服务平台和信息工作,统一管理基础数据资源;各业务部门承担本单位业务信息的内容保障,供有关部门共享使用。

努力构建智慧林业生态服务体系。一是建设智慧林业营造林管理系统。实现覆盖各级营造林规划计划、作业设计、进度控制、效果监测、统计上报等环节的一体化营造林管理系统,为营造林工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设智慧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统一布局、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集森林、湿地、荒漠、生物多样性监管于一体的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平台,提供多级林业资源分布和动态信息,支撑林业科学决策。三是建设智慧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通过对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智能化管理,建设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四是建设智慧林业重点工程监督管理平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积极打造智慧林业民生服务体系。围绕全面建设民生林业的新要求,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面向企业、林农及新型林区建设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设智慧林业产业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术与林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发展。二是建设智慧生态旅游工程。在智慧生态旅游物联网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加强相关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促进生态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三是建设智慧林业商务拓展工程。建立一批区域性的林权交易平台,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林业电子商务平台,为林企和林农提供智能、便捷的服务,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四是建设智慧林业社区工程。加大林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决林区信息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建立智慧林业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业务“一站式”办理。

四、智慧林业建设路线图

智慧林业是数字林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实现林业自然资源更丰富、林业生态系统更安全、林业绿色产业更繁荣、林业生态文明更先进。智慧林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依据各工程项目的紧迫性、基础性、复杂性、关联性等,建设智慧林业分基础建设、展开实施、深化应用三个阶段。

基础建设阶段。编写智慧林业规划,出台智慧林业建设的相关政策,安排扶持资金等,并局部开展智慧林业的探索实践工作。在现有林业信息化成果基础上,选择基础性较强的中国林业大数据工程、中国林业云建设工程、下一代互联网提升工程、林业应急感知系统、林业环境物联网和林区无线网等优先建设,为后续的智慧林业的全面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实施阶段。智慧林业建设全面展开,汇聚各方力量、加大人、财、物方面的投入,积极鼓励企业、公众参与智慧林业建设。本阶段以智慧林业基础设施为基础,完成智慧林业营造林管理系统、智慧林业两化融合工程、林业“天网”系统、智慧商务建设工程、智慧林业资源监管工程、智慧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慧林业文化建设工程和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等工程建设。智慧林业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智慧林业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9篇

置身于分局这个团结的集体,已有多年,本人有幸与大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同仁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怎样工作,怎样做人,做为灌区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同各位同仁一起参与了无数次的引水、施工、绿化、课题研究等工作,次次严格把关,求真务实。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他们身上所弘扬的“四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正是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他们才战胜了一个个工作中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次次引水工作中的安全记录。在平凡的水利战线上,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描绘着灌区绚丽多彩的蓝图,践行着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这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人,这更是一群脚踏实地的人,肩负着厅党组、党委的期望,肩负着千百万农民的嘱托,他们用辛勤的工作,换来了灌区千百万农民的增收,换来了灌区工业的蒸蒸日上。为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千百万农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为灌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加班加点,近40公里的渠道上,无处不留下工程管理人员的身影和足迹。从日常工作管理,到水毁工程维修;从灌区渠道绿化,到绿化大见成效;从课题项目研究,到渠道安全引水;从亮点工程建设,到亮点工程保持;无处不体现工程管理人员的聪明和才智。

痴迷于广阔的田野,钟情于灌区的渠道,关注着灌区的发展,心系着得来不易的“家产”。面广、线长的渠道上,他们测水量,修水毁,护工程、保畅通;与群管人员,聊家常、算细帐、摸实情。一个个精打细算的数据,一篇篇深刻的分析报告,一份份信息捷报,一个个荣誉称号,歌颂灌区业绩和发展。他们管理的工程被誉为商丘工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20年的风雨,20年的苦乐,20年的拼搏。几代工程管理人员用青春、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奋斗之歌;用智慧、用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业绩。始终在全省灌区系统名列前茅,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殊荣,多次获得“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荣誉是汗水的凝聚,成绩是心血的结晶。在荣誉面前,他们没有陶醉自满;在光环之下,他们没有裹足不前。在新的形势下,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还有很多、很重。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发出了共同的心声:为了两地市工农业的发展,为了广大农村的繁荣稳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灌区的兴旺发达,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积极投身于灌区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再创灌区辉煌的明天。

智慧工程管理范文第10篇

置身于分局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已有近20年,我有幸与一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同仁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我学会了怎样工作,怎样做人,做为灌区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同各位同仁一起参与了无数次的引水、施工、绿化、课题研究等工作,次次严格把关,求真务实。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他们身上所弘扬的“四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团结一致的协作精神,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正是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他们才战胜了一个个工作中的艰难险阻,创造了一次次引水工作中的安全记录。在平凡的水利战线上,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描绘着灌区绚丽多彩的蓝图,践行着自己有价值的人生。

这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这是一群朝气蓬勃的人,这更是一群脚踏实地的人,肩负着厅党组、党委的期望,肩负着千百万农民的嘱托,他们用辛勤的工作,换来了灌区千百万农民的增收,换来了灌区工业的蒸蒸日上。为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千百万农民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为灌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加班加点,近40公里的渠道上,无处不留下工程管理人员的身影和足迹。从日常工作管理,到水毁工程维修;从灌区渠道绿化,到绿化大见成效;从课题项目研究,到渠道安全引水;从亮点工程建设,到亮点工程保持;无处不体现工程管理人员的聪明和才智。

痴迷于广阔的田野,钟情于灌区的渠道,关注着灌区的发展,心系着得来不易的“家产”。面广、线长的渠道上,他们测水量,修水毁,护工程、保畅通;与群管人员,聊家常、算细帐、摸实情。一个个精打细算的数据,一篇篇深刻的分析报告,一份份信息捷报,一个个荣誉称号,歌颂灌区业绩和发展。他们管理的工程被誉为商丘工农业发展的“生命线”。

20年的风雨,20年的苦乐,20年的拼搏。几代工程管理人员用青春、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奋斗之歌;用智慧、用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业绩。始终在全省灌区系统名列前茅,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殊荣,多次获得“先进党支部”、“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荣誉是汗水的凝聚,成绩是心血的结晶。在荣誉面前,他们没有陶醉自满;在光环之下,他们没有裹足不前。在新的形势下,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还有很多、很重。面对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全体工程管理人员发出了共同的心声:为了两地市工农业的发展,为了广大农村的繁荣稳定,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灌区的兴旺发达,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积极投身于灌区的各项工作中去,努力践行“三个代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再创灌区辉煌的明天。

上一篇:现代雕塑艺术范文 下一篇:传统中医文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