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

时间:2023-03-08 09:00:54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1篇

一、把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

我常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布置作业。如C层次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层次的题型稍难一点,偏向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而A层次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我又给学生规定,只要能做到B层次的同学都能得到老师给予的优秀,这一做法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效果显著。例如,在学完课文《济南的冬天》一课后,设计了以下几项练习题,让学生选择:(1)对本文的优美词句进行勾画。(2)读读文中的比喻句,并谈谈好在哪里。(3)背诵文章第3段。(4)根据课文中关于济南冬天的描绘,画一幅《我心目中的济南的冬天》。(5)查资料,寻找一些描写冬天的诗句,课余时间在同学之间交流。这一组练习设计有难有易,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语言的积累,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二、把自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目标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目标。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选择“积累、拓展、创造性”的作业目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降低要求,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实际,把掌握课文中基本的生字词,熟悉课文,摘抄喜爱的段落,背诵优美的语句作为目标。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学完后。我班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自己制订的作业目标是:(1)摘抄词语,如,抖擞、抚摸等。(2)摘抄部分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3)背诵对春天赞美的句子,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自己确定较高的目标:(1)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

(2)搜集关于春的古诗词和散文。(3)课外阅读朱自清的优美散文《背影》《荷塘月色》。(4)对句子进行仿写等,如,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给大地别上美丽的发卡。(5)根据课文仿写《故乡的春》。这样根据学生要求选择的作业,既达到了适当、适宜,又能按时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带着感情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向进步的方向发展

作业评价上,我尝试采用以下评价方式:首先改变作业封面。指导学生在封面上写上一句格言或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这样学生每次在打开作业时就受到鼓励。其次,在分层的基础上达到“小题勤改”。即每次布置的作业在数量上要“少”,在批阅的次数上要“勤”。三是在批改上多用评语来引导学生。对于作业出错特别多的学生,我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写道:“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老师发现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对学生做题思路不正确的,我常在题的旁边写这样的评语:“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有更好的答案吗?”“这道题的回答可以再精练些!”不仅激励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开启学生的心灵;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学生,写上:“你回答得巧,方法妙!”“你真棒!只要用心就会更好。”既肯定了学生独特见解,又鼓励了学生大胆尝试,实现知识迁移。对于作业书写潦草的,我常说:“你很聪明,如果把这个字的竖写直了,这个字就漂亮多了。”“结果正确,但你的做题格式正确吗?”学生在老师提示下,意识到自己作业的缺点,能主动改掉坏习惯。对于一些因粗心而出错的学生,我常说:“和细心交朋友!”“你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你一定是最棒的!”一方面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一方面又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倾向,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批阅虽然老师在作业本上仅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但学生能在鼓励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景抒情散文 教学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同学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展示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而陶冶同学们爱美的心灵,锻炼其发现美的眼力。这单元有散文大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诗人何其芳的《秋天》,这四篇文章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是四篇经典写景美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这样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一个做手工艺的工匠,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到位,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因此教师想要上好此单元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就应先要掌握教学的方法,才能把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做好。以下是笔者对本单元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理清文章思路

在学习和阅读写景抒情的散文时,首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每一篇的散文中,作者往往会着力描绘多幅图景,每幅图景如一条灵性的河流,将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早在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提到关于文学构思和创作的论述。“神与物游”[1]作为创作主体的“神”作为创作主体的“物”相融合统一,是艺术构思活动的基本美学原则。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总是和客观物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单元的四篇散文都有十分清晰的思路,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描绘四个季节的图景,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理清思路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训练点,这是一项基本功。叶圣陶先生曾说:“我相信用这个办法读和写,练就这样一项基本功,将会一辈子受用不尽。”“阅读首先要求达到真正的理解,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是重要方法之一。”[2]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叶圣陶先生认为“甚解岂难至?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3]他把“遵路”放在“潜心会本文”的第一位,可见,他认为理解课文首要从理清思路入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为“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与此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进一步提出“理清作者思路”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是极有意义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也进入了作者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走,遇到个别生字词不理解并不要紧,还是能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只要遵循着作者的思路,利用思路的连贯性,就可以解读文中难懂的词句。同时理清思路对于学生的背诵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美文是学生写作的借鉴,很多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背诵下来。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犹如透视,中间的条理脉络一清二楚,这样文章就了然于胸,将其背诵下来就不在话下。然而如果对文章思路的理解不清晰,自然背诵起来有时会“卡壳”,会一时想不起来。理清文章思路,大大有利于文章的背诵,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品味优美语言

在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和教学中,文学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同时中考阅读要求为:1.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鉴赏文学作品所运用的写作特点、表现手法;3.感受评价作品的形象或主题;4.能从作品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笔者认为需要掌握以下品味精美语言的方法:

首先要确定角度。这些角度包括:语言表达方面的句式、用词、修辞、词语的搭配等;表现手法方面的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等;还有文章主题等方面。

其次分析作用。这些作用有一般作用,比如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是:比喻的一般作用为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如《春》中描写春雨润春图:像牛毛、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运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春雨细、密、润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给读者看。拟人,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情意,增强感染力。如春花闹春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赋予了桃、杏、梨争奇斗艳的动人的情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一个“闹”的特点。排比,增强气势;如文章的结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读来句式整齐,有节奏感,琅琅上口。还有对比,突出强调;对偶,句式整齐,具有音乐美等等。句式的一般作用是:长句,语势连绵起伏;短句,活泼轻快、铿锵有力;整句,整齐而朗朗上口;散句,错落有致,灵动多姿。词语的一般作用是:动词,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叠词,使节奏舒缓,具有音韵之美;褒义词和贬义词,表达了鲜明的爱憎;四字词语,整齐而具有强烈的气势,如此等等。

最后在掌握一般作用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如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语句在形象的刻画、意境的营造和主题的表现上的具体作用。

1.品味语言的准确、严密

答题格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它表明了……(结合语境分析它的具体作用),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与严密。

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钻”这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时的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上,突出了小草的质地和色泽,让人感到了春天特有的气息。

2.品味朴素语言的表现力

答题格式:“xx”词表明……(解释词语本身的意义),表现了……(结合语境具体作答)。

如《济南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

如《夏感》:“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3.品味精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精美语言指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方法、丰富多彩的句式或者不同的表现手法的句子。

如《秋天》中“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发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露珠“满披”写出清晨时间之早,同时体现一种景观美。“飘”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其中“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这里运用倒装句;体现了渔民悠闲的心情。

三、朗读把握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十分关注,对于各个学段都有其不同要求,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对七至九年级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其实学生念单字、词语情况还不错,但读句子的能力却不十分理想。首先,从节奏、停顿来说,停顿前的一个字的声调大部分同学处理不当。比如:“春天的脚步近了”,正常的节奏是×× × ×× ××,可学生们总爱读成× ×× ×× ××,而且“步”的调值应是51,一般学生常会读成54或541,听起来总是比较别扭。其次,很多学生重音处理不当。他们喜欢用较为夸张的音调来读句子的重音,特别是五言诗中的第三个字,他们常常用重音来朗读,使诗歌朗读听起来不够流畅,同时影响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句中的“青”“绿”,他们都爱用拖长的声音来读。此外,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也常被都成重音,如:“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中的“其”“之”,往往被读成重音。针对这些朗读上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找出朗读教学中的共性,引导学生找出朗读中错误,并能够举一反三,把握朗读中的情感。与此同时,能够不断地训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正确的朗读是其领略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就是对课文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课文朗读的指导,读出情感,读出韵律,读出意境。如《春》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指导学生用期盼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烘托出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盼。第二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朗润”“长”“红”三个词读重音,使学生在朗读中也和作者一样沉浸在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中。

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曾说:“运用声音朗读文章是两个合拢,一是说的语言和写的语言的合拢,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朗读者思想感情的合拢。”可见朗读必须掌握情感,要在领悟原作者的感情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感情,传达出来新的情感。如果说优美动听的朗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加上恰当的情感发挥则更能给人心灵上的震撼,这或许是朗读的艺术魁力所在。“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再创造。朗读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朗读感情培养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3]可见朗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朗读训练,采取有效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朗读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摘抄积累材料

关于语文的摘抄积累。郭沫若先生曾有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游刃有余,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积累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老师认为摘抄是语文课外学习的一项任务,其实何必舍近求远,课内这些文章都是经过国学大师们精挑细选出来的优秀文章,特别是这些写景抒情的散文,更是摘抄积累的经典之作。所以摘抄积累首先可以从课内开始,一方面能够熟悉内容,激发学生摘抄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好助手,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春》这篇经典美文,作者用词十分丰富。在整体感知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如描写春草的、春花的、春风的、春雨的等词。通过这样的积累,既初步感知了春的美景,又为进一步揣摩品味词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春》一文中两次出现描写春草色彩的词,“绿绿的”与“青得逼你的眼”,通过比较分析,就能体会到,词语“绿绿的”是描写刚出土的小草嫩绿非常讨人喜爱之态,而“青得逼你的眼”则强调了雨后小草绿得滋润、绿得鲜亮的特点。通过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摘抄,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同时在学习结束的阶段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四至六个相关的词语如春意盎然、烘托、繁花嫩叶、花枝招展等词语来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学生通过摘抄积累和仿写训练,既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写作能力。

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如荀子《劝学》所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摘抄时,要在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在内容、形式、时间、容量上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摘抄,可以读杂志、读书报;可边读边抄,也可以读后再抄;可以在校快速阅读摘录,也可以在家品味抄写。让摘抄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和需要,真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积累。总之,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同时还要督促其坚持不懈的学习,使之逐步形成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勤积累,在不断地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注释:

[1]刘勰著,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人民教育,1962年,第6期。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3篇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作业的布置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从分层次布置作业;自还给学生;带着感情批改作业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作业的布置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布置

语文作业的布置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第一时间收集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信息,能够较为准确的掌握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消化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向,优化作业布置的内容结构,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 当前初中语文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上较为盲目草率

在日常的教学体会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之前,并没有精心的做好准备,缺少科学的计划与标准。一些教师只是在课程结束之后,盲目草率地简单布置一些日常练习作为当天的作业内容,有的作业内容甚至与当前的教学进度并不相符,有的教师胡乱地在学习资料中随意安排几道题目,命令同学抄写下来,或者将现成的练习试卷分发给学生来完成,这种在匆忙状态下所布置的作业不仅不能够及时的巩固课堂知识,更使得学生思维混乱,布置作业的目的也无从实现。

2.各学科的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新课标引导我们要在中学阶段全面重视素质教育,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在新时期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各学科之间的教师并没有做到良好的沟通,有的教师一味的布置本科目的作业内容,而忽略了众多科目压在学生身上的沉重负担。造成学生身心疲惫,学习效率自然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下滑。

3. 语文作业数量大,涵盖范围广,缺少科学性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我们的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运用题海战术来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有的语文老师在课下作业的布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希望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掉更多的重点和难点。这种枯燥的作业往往让学生心生抵触。 还有的个别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满足与现阶段的教学成绩,而是从中考试卷中选取题目,强迫学生进行拔高训练。这样的练习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

二、初中语文作业布置的具体措施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同,能力存在着差异的特点。我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角度出发,采取作业分层布置;评语引导批改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完成作业,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成绩得以提高。

1.分层次布置作业

把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我常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布置作业。如C层次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B层次的题型稍难一点,偏向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而A层次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发展了各自的个性。

2.是把自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目标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应该让学生学会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作业目标。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给自己选择“积累、拓展、创作、”性的作业目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给自己降低要求,根据自己学习能力的实际,把掌握课文中基本的生字词,熟悉课文,摘抄喜爱的段落,背诵优美的语句作为目标。如《春》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学完后。我班一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给自己制订的作业目标是:(1)摘抄词语,如抖擞、抚摸等;(2)摘抄部分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3)背诵对春天赞美的句子,如: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自己确定较高的目标:(1)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2)搜集关于春的古诗词和散文;(3)课外阅读朱自清的优美散文《背影》《荷塘月色》。(4)对句子进行仿写等,如: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给大地别上美丽的发卡。(5)根据课文仿写《故乡的春》。这样根据学生要求选择的作业,既达到了适当、适宜,又能按时完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学生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是带着感情批改作业,引导学生向进步的方向发展

作业批改上,我尝试采用以下评价方式:首先改变作业封面。指导学生在封面上写上一句格言或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就像鲁迅先生少年时刻的“早”字一样,以此鼓励自己。有的学生写上:“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学生在封面画上“雄鹰和蜗牛”图形写上“天才和勤奋”。这样学生每次在打开作业时就受到鼓励。其次在分层的基础上达到“小题勤改”。即每次布置的作业在数量上要“少”,在批阅的次数上要“勤”。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先做那些短、小、快的题目,对大的、难的题目往往最后做。三是在批改上多用评语来引导学生。对于作业出错特别多的学生,我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写道: “你一直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心、关注他,激发他们改掉缺点的决心。对学生做题思路不正确的,我常在题的旁边写这样的评语:“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有更好的答案吗?”“这道题的回答可以再精炼些!”不仅激励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同时开启学生的心灵;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学生,写上:“你回答得巧,方法妙!”“你真棒!只要用心就会更好。”既肯定了学生的独特见解,又鼓励了学生大胆尝试。对于作业书写潦草的,我常说:“你很聪明,如果把这个字的竖写直了,这个字就漂亮多了。一方面不会打击他们的自信,一方面又能使学生纠正错误倾向,培养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样批阅虽然老师在作业本上仅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但学生能在鼓励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想,所做和所思,我觉得这些不但符合“生活即语文”的内涵,而且巧妙的布置作业,就如春雨一样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1-0065-02[作者简介]秦秀丽(1973―),女,广西桂林人,本科,广东省广州市红英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先导,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那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并能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呢?笔者对培养小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以以多种形式激发兴趣、多渠道尝试运用两方面培养小学生阅读积累习惯,提高其语言理解能力。

一、多形式激发积累兴趣,培养阅读积累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投身于阅读和积累之中,必须激发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

(一)在朗读中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是“读”,可以在朗读课文中积累。在教学中,首先,初读课文时强化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第一感知,让学生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积累。如描写人物的课文《少年闰土》,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初读时可摘录文中描写云雾姿态万千的词语,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其次,重视对课文的朗读训练,用以读代讲、以赛激读、配乐诵读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意境美和音韵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吸收和储备。

(二)在背诵中积累

如果熟读是积累的基础,那么背诵则是关键。只有将语言文字牢记在心,才是真正的积累,才能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均提出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对背诵的数量和篇目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教师可让学生在背诵中积累。笔者在教学中,一是把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或重点段落通过课堂上当堂背诵、课后组内背诵、期末集中抽查等形式加以落实,二是将教材中的各年段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描写优美的语句等加以归类整理,形成班级背诵篇目。如同一作者的诗歌: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描写同一类事物的古诗,如孟浩然的《春晓》、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等描写春季的古诗,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送别诗。引导学生利用每日晨读和课前三分钟以个人领读、集体诵读、小组接龙背诵等形式强化背诵积累,将古诗文的精华、经典语句内化为语言储备。

(三)在阅读中积累

大量阅读经典作品才能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笔者一方面根据课文适度拓展阅读,如教学《海上日出》后,让学生再阅读巴金的其他著作或其他作者写日出的文章;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繁星》《小桔灯》《再寄小读者》等。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养成摘抄积累经典语句的习惯,让学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并赋予“酿蜜集”“聚珍册”“汇美小书”等名字,分类摘抄,如写景类的、人物外貌类、性格类、心理活动类等,配上插图、注解,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同时,笔者搭建系列交流展示平台,如:在黑板报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开展 “最佳采蜜者”评选活动,评选最佳摘抄本等。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二、多渠道尝试运用,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揭示了语言积累和运用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果学生只是积累不会运用,那么积累的语言就是简单的堆砌,如同摆设,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要边积累边尝试运用,才能学以致用。

(一)在书面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笔者引导学生在写话、习作等书面表达中积极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如写春天景物的习作,笔者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描写春雨的“淅沥淅沥”“叮叮咚咚”等象声词,以及“整个森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等比喻句、拟人句进行仿写,再将自己摘抄积累的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如写人物的习作,笔者引导学生将课外读物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各种儿童形象的描写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帮助学生把人物写活。对于学生引用合理的诗句、用得巧妙的词语和句子,笔者就用红笔标出并予以好评,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会慢慢运用积累的语言了。

(二)在口语表达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积累语言必须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会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角色创编等具体语境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如在讲读课文《守株待兔》的教学中,笔者设计语言运用的训练环节是让学生分别扮演邻居、庄稼人劝说种田人,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笔者打破课内与课外界线,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积累,学会表达。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中,常采用辩论会、小记者会、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指导学生开始阅读冰心、老舍、朱自清、鲁迅、巴金等名人名作后,笔者开展名人名作简介活动,让学生将积累的精美的、有哲理的语句用于介绍活动中。

积累与运用密不可分,重视积累,养成习惯,多形式引导,积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才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惠芬.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教育[J].天津教育,2002(11).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习作 兴趣 积累 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一说到习作,学生怕写,教师难改,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每到习作课,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怎样才能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唤起习作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有了兴趣学生的话匣子就会打开,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大声说出来。学生有话说了,习作的兴趣就来了。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具有爱动的天性,因此我就抓住他们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如《记一次活动》的写作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在激烈的比赛中,我提醒学生要注意比赛的过程是怎样的?当你上场时,心里怎么想的?你队的队员是怎样握绳?大家的精神面貌怎样?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用描写出来,这次习作学生都把比赛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

二、积累素材,拓宽习作的思维

知识靠积累,写作文也一样需要积累。只有知识积累丰富了,写出来的作文才不会空洞,学生下笔才有神。

1.学好课文内容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美、典型的文章,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尤其是课标要求背诵的篇章,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让他们摘抄下来。教师还要让每个学生设立好词佳句笔记本,每学完一课,让学生把好词、好句抄在本子上,并与同学交流。有时候还要求选用一些好词结合生活实际写话练习,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写日记助积累

日记的形式和内容比较广泛,可以是听到的,也可是看到的,可以用几句话或一个片段记录下来,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尽情地表达出来。坚持写日记是积累素材的好方式。如进行一次竞赛,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记录下来。

3.指导课外阅读扩大积累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间接的生活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好的词句、片段抄写在本子上。每周还安排一节课到学校图书室看书。每两周举行一次说话练习,可以把学生读文章或书的内容说给其他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才有神。

4.走进生活体验积累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习作才有话可写。要求学生留心我们身边的一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走出去吸收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之美。春天到了,春意浓浓,大地一片绿,百花争艳,教师可带学生到草地上、田野、村庄去看看春天是怎样的,感受春天的气息;秋天,可以让学生到田间、果园里去感受秋天的大地一片金黄,果实累累,感受丰收的喜悦。学生有了感受与体验,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在教学写一篇植物习作时,我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亲自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植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学生像快乐的小鸟,尽情感受植物的魅力。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生动、具体,真情实意。我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为习作积累素材。

三、加强练笔,提高习作的水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可见,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指导学生仿写练笔,也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种途径。

1.优美句子仿写

优美的句子,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练笔的典范。如教学《桂林山水》这篇文章,第二自然段用排比句来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这个排比句的写法是先写出特点,再通过“得”字后面的内容补充说明特点,分句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学完这个句子后,我让学生模仿句子的写法来写句子。

2.引好范文仿写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6篇

一、积累优美词句法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段落组成的,而段落又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语构成的,所以词语是文章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要提高作文水平,首先就要从“积累优美词句”做起。从教材中积累和从课外书中积累是两个最主要的途径。

1 从教材中积累。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里面都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每教一篇文章,我都要求学生把优美词语画出来。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优美段落也是积累词句的好材料,比如《燕子》这一课文的第二段是这样的:“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在这段话中,作者通过这样几个词“微风”“细雨”“柔柳”“草”“芽”等写出了春天的大好景色。通过“生趣”一词,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我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便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背诵,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大部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练笔。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夏天,阵阵暖风扑面而来,校园里树木郁郁葱葱。有枝叶覆盖的梧桐,有亭亭玉立的白杨,有青翠碧绿的榆树。操场中间,还有两棵杨槐树,它们枝叶茂密,就像两把撑开的绿色大伞,可以挡风雨、遮太阳。林间草地上盛开着颜色各异的野花,蜜蜂争先恐后地采着花粉,蝴蝶在翩翩起舞,蜻蜓也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这时,知了也不甘寂寞,在枝头唱起了动听的歌,为夏天增添了许多生趣。”你看,我们的孩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积累,经过自己的再创造,不也写出了生动的文章吗?

2 从课外书中积累。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讲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确,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用一生。因此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好教材的同时,及时向他们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读物,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比如,可以摘抄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并要求朗读、背诵、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的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写作起来,也就不会空洞无物了。

二、练习扩句法

给句子补充成分也是解决文章内容空洞的又一个好办法,比如:我在教学“桃花开了”这句话时,就引导他们注意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1,粉红的桃花开了。2,粉红的桃花渐渐地开放了。3,果园里,粉红的桃花迎着春风,吮吸着春雨,渐渐地向我们张开了笑脸。这样的扩句训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原来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并非什么难事,自己也可能轻易地做到,首先从思想上消除了他们的恐惧感,使他们乐于说、乐于写。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写作起来语言丰富多了、生动多了。

三、编写故事法

出示几个词语,让学生当堂去编写有趣的故事情节,不失为提高写作水平的又一种好办法。有一次,我出示了如下几个词:小河、沙漠、小马、骆驼、太阳,让他们去编写有趣的故事,他们编写得大多不同,而且富有新意。有一位同学这样写到:有一天,一匹小马跟妈妈走散了,糊里糊涂地走进了一片沙漠。他又急又饿,到处想找到一条小河喝口水来解解渴。但是,面对茫茫的沙漠,要找到以一条小河,谈何容易。太阳公公好像要考验小马似的,拼命地向他发射出强烈的光,刺得小马睁不开眼睛。正当小马撑不住,快要倒下时,来了一位救命恩人,一头骆驼正向他走来,这头骆驼来到小马身旁,蹲下来,用嘴巴拱拱他,示意他爬上自己的背,骆驼驮着奄奄一息的小马很快就找到了水源,小马终于得救了。看到这篇文章,当时我就感到吃惊: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竟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我真是始料不及,同时也给了我一个启示,不能低估了他们。打那以后,我多次采用这种方法,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了起来:他们会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天上的各色各样的云朵,他们会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大发感慨,他们会为黑板上老师画的一幅画到底出于什么意图而争论半天。每当我看到他们以上的种种,我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7篇

一、改写文章开头

一篇文章的开头可以有多种方式:交代式、题记式、开门见山式、引用式、比喻式、对比式、设问式、悬念式,等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麋鹿》一文的开头这样写道:“天色微明,晨雾如轻纱般漂浮在黄海滩涂上。一群麋鹿悄无声息地向水塘边走去。不知从何处传来人的脚步声,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能否用其他的方式来开头?等学生写完后,教师再指导他们进行比较:哪一种开头方式比较适合这篇文章?这种训练,既是对文章开头的一种学习和借鉴,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热情,又能培养学生敢于创新与勤于思考的习惯,对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很有帮助。

二、续写文章结尾

一篇文章的结尾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水到渠成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发问式、联想延伸式、升华主题式、出人意料式,等等。语文教材中很多精彩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意犹未尽。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课《爱之链》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与回味的空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的训练,力求与原文的语言风格一致。续写的字数不应限制,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灵活掌握。这种续写训练,既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所阅读文章的语言风格,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仿写优美语段

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过渡需要很长的时间。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并非与感性经验相脱离,而是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一开始就要求小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这只能增加写作的难度,让学生无从下笔,只能空谈,而使文章内容失去实际意义。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一些典型的文章段落,细致地分析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仿写练习。语文教材的文章中,有一些语段写得非常优美。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3课《孔子游春》一文中,有一段优美的段落:“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一段落,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写出了大自然母亲的伟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模仿这种句式,仿写几个句子,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积累精美语句

语文教材中,不乏经典句子或典型素材。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9课《夹竹桃》一文中,有一段精美的语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无不奉陪。”像这样的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及时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这样精彩的语句,最好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可让学生们互换摘抄本,资源共享,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好文共读,美文共赏了。写作的素材多了,何愁笔下无言?

五、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精美语句不是最终目的,让他们能在习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语句才是阅读的根本。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牛吃草一样,不光要吃进去,还要进行反刍,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营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在阅读中所积累的精美语句,灵活地运用于习作。千万不要忽视“反刍”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不仅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前提和保证。学生习作中的精彩语句,往往就是在这样的“反刍”中生成的。因此,教师若想让学生写出精彩的语句,就要指导学生把别人文章中的精彩语句放进自己的大脑,然后“捣碎”,倒进自己的感情之水和思想酵母,充分“搅拌”,进行“酝酿”与“发酵”,使其完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多阅读优美文章,积累精彩语句,更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与技巧,并在习作中灵活地运用。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就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摘抄;课外活动;班级活动;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38-02

现在好多小学生面对习作无话可说,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想一点写一点,这种挤牙膏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体会,教给学生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逐步夯实习作基础。

一、看图说话,想象写话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对低年级学生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侧重抓看图写话这一环节,因为插图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和孩子们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这时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看懂图,明白图意。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口头叙述,这是写话初步训练,能克服惧怕写话的心理。小学生的写话训练从一、二年级就应开始,为习作打下基础。

二、抓住时机,灵活写话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激发说话动机。要尽可能地抓住有利时机,把阅读、观察、口述、写话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田野山川、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它们无时不在发生着变化,要及时引导学生用心、用眼去观察,入情入境,并与所学的课文对比、联系,再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我经常跟学生讲,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写得非常好,要用心去学、去体会,一定会受到教育。比如下雨时,让学生去观察,在雨中行走,然后写一篇《雨景》的习作。春天到了,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春天有哪些特点,写一篇《春天来了》的作文。秋天到了,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秋天,看看秋天又有哪些特点?苹果熟了,棉花开得像梨花一样,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再让学生去观察冬景,比如雪后的景色。

三、在摘抄本中积累习作素材

摘抄是阅读中的一种积累,指导学生摘抄优美的词汇、句子、段落,甚至抄写好文章。如:1.词汇积累。描写心情的:兴奋、激动、高兴、自豪……。2.诗歌摘抄。把抄来的好句、好段反复读熟,甚至背诵。在班上开展的竞赛活动中,比一比谁背诵得多,选的诗歌好。自己也可以学写一首小诗,这样学生的习作由“仿”走向“创”。通过积累,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原材料”,再加上创作的欲望,写起来就不那么平淡,还会有一些文采。

四、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写作素材。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尝试、去实践,让他们体验生活、观察事物、搜集材料,力争写出真实、自然、清新的文章。如在年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学生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学生说出了比赛时紧张的气氛。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言说板书出重点,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作好充分的准备,使这篇习作能顺利完成。韩佳呈同学在习作中写道:我们班虽然输了,因为我班的胖子没有四(2)班的多,所以输了。但是,随着口号,我们的劲儿往一处使,所有的同学的手都磨红了,韩正和赵帅由于站在前边,摩擦力大,手都磨出泡了。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同学们都尽力了,所以我觉得我们班这种团结的精神是可嘉的。这些朴实的话语不正是同学情感的反映和思想的升华吗?学生们在玩中既获得快乐,增长才干,又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本源。

五、在班级活动中获得习作素材

创设“心灵相约”小信箱,为学生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为学生的语言积累创造了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这不仅鼓励学生把班级发生的大事小事写下来,而且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想、趣事、疑问、烦恼写出来,把它们投进信箱。对所写质量要求不要高,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次感动或愤怒……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通过小信箱,渐渐地我看到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世界。一次,孙鹏通过信箱反映:班上出现了起外号的现象,管我叫“孙猴子”,老师,希望您帮帮我。这是通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班级工作中的不足,也为随时了解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供了线索。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班上组织了“今天我们聊聊”、“如何看待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困难怎么办?”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既解决了实际问题,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又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了习作的好素材。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9篇

一、设计课前要考虑的问题

1.年段、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特别关注文本特点、语言训练点。

3.要深入研读文本,对教材适当拓展和迁移。

4.品词析句时要整体感知。

5.课堂设计问题要有效。

6.高段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写法。

7.教学中要读写结合,有反馈。

8.对难点知识点要设计充分的教学预设,以备有效解决课堂生成问题。

二、带着思考有效地设计课程

要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阅读目标,我们就必须全面地了解阅读教学的现状,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征,掌握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方法,明确“以读悟情”的重要性,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

(一)感悟语言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感悟”可在品词、品句、品读这“三品”中下功夫。

1.在品词、品句中感悟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应首先明确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要考虑语文课程标准对该年级语言文字训练的要求。

(2)要考虑学生语文水平的实际情况。

(3)要考虑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

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个过程的出发点是语言文字,落脚点仍是语言文字。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我们成功了》中“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申奥视频资料及联系上下文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然后引导学会用“不约而同”说话,最后回到文本,引导学生再读带有“不约而同”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借助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再通过阅读及其他训练手段指导学生体会思想内容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的。

2.在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默读。”教师应怎样选准“多读”的内容呢?一是重点句段(课文中一些揭示内蕴、议论抒情的中心句)让学生多读;二是难以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多读;三是有欣赏和运用价值的片段让学生多读。读的重点确定后,教师要科学地选择读的方式(范读、领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轻声读、自由读、接续读、分角色读):一、二年级难读的长句子、学生读不好的句子范读、领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写批注时用默读,这样有助于思考;比较长的课文用接续读,如《凡卡》;文章中的角色很多时用分角色朗读;初读课文时一般采用自由读、轻声读;文章内容气势磅礴、语气铿锵有力用齐读;学生读得不好或很好时采用指名读。

(二)积累语言训练

大量的积累语言可以为学生口语表达及书面语表达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积累:一是文本中优美的词句、段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二是借助文本中出现的名言、歇后语、诗句等佳句,引导学生课外搜集相关句子。如本单元是以春天为主题,本周每天的课外积累的内容是积累描写春天的四字词2个,描写春的古诗一首或描写春天的句子。三是引导学生读课外书时摘抄好词佳句,并背诵。四是生活中积累佳句,如对看电视、听广播及生活中人们说的佳句及时记录、背诵。

(三)运用语言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生 散文 审美

1、初中散文美的特点

1.1语言美

散文的语言一般都比较简洁明了,能够散中见整,文字朴实又能够恰到好处的描写景物。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景物的描写,把月光比喻成流水,用到了动词“泻”来描写月光笼罩的花和叶子,用“浮”来描写荷塘中的雾色,用“洗”来比喻叶子和花的干净,用“笼”突出月光把荷塘美景包容进去,美丽的语言把荷塘月色写活了,突出了月光的静谧。

1.2形象美

对散文的欣赏要通过语言看到形象,看到作者用语言描写的动人的形象,进而欣赏散文的形象美。例如,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对春天到来的描述,通过一系列比喻、夸张、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春天感彩,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描写了一副美好的春天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

1.3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感情的升华,是一种含蓄的描写和表达。在朱自清的《春》中,不仅展现了几种春天的美图,也赋予了春天一定的诗意,具有美好的意境,而结合当时作者写作的背景,也可以发现作者在文中抒发的一种对新生活向往的情感。

2、提高初中生散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2.1加强老师和学生对美的认知

老师要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散文,提高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优秀散文中那些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生动的形象、美好的意境的阅读,分析作者的生平和背景,作者写下这篇散文的背景,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融入到散文中去,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老师要鼓励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散文,看的越多体会的就会越多,对散文的欣赏不能局限在课本上的散文,也需要学生课下拓展。在欣赏散文美的过程中,要反复的阅读散文,从用字,用词到句子的流畅来欣赏;可以举办班集体优秀散文欣赏活动,根据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老师可以定期举办优秀散文欣赏活动,老师和同学可以交流自己近期欣赏的优秀散文,摘抄的优美的句子,对散文中抒发的情感的看法,也可以为散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进行绘画,加深对散文美的认识。

2.2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对向学生授课的同时,要向学生展现散文美的一面,就离不开图画的支持,通过简单明了的图画,可以加深学生对散文的认识,体会散文中作者抒发的情感。例如,在讲授《背影》一课时,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幻灯片或是影片等,在课堂上通过让同学反复的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父亲背影所用的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初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绘画出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提高同学的初步散文欣赏能力;然后,老师可以播放幻灯片或是影片,还原作者描写父亲背影的场景,加深同学对父亲的印象,同时向同学讲述作者写这篇散文时的年龄、生活等,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最后,老师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结构,文中出现背影的次数,所运用的手法,所抒发的感情,达到什么效果等,从文中体现出的浓浓的父爱,该散文可以借鉴和参考的地方,让同学在进一步体验散文的美。

2.3在实践中体验散文的美

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散文的美,同时也要学会在实践中体会,使散文的美得到升华,通过对散文结构的描述,语言的剖析,文字的推敲,特色的总结,学生对散文的美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散文的欣赏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反复的读散文,体会散文的结构,所用的描法等,然后进行自我创作,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也提高其欣赏美的能力。例如,在对《春》一文的欣赏中,老师要向学生展示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体会这些修辞在散文中的作用和美。

2.4赋予情感去赏析散文之美

散文正是作者情感的融入才给了散文生命力,才使得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文中描写的情感,而让学生在赏析散文的时候赋予情感,这样便更能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融情于景,有利于提升初中学生散文的审美能力。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散文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提高初中生散文审美能力的三种方法,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上一篇:片段摘抄范文 下一篇:摘抄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