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20 23:36:41

片段摘抄范文第1篇

这个普通的排字工人在描述这件事的时候,悲愤交加。“他的脸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灼热的铁水一样,一滴一滴地落在保尔的心头… …”的确,我们的同志达到了“工农的国家爱护它的红军,以它的红军为荣耀,并要求不要在它的旗帜上染上一个污点”——不杀害任何一个俘虏这个代表善良的要求,而敌人呢?他们用各种令人望而生畏的残酷手段来残害我们,就像日军毫无人性地残害中国人民一样——暴打、、绞死、枪毙… … 在被残害的同志中,有上至古稀的老工人,也有下至十七岁的几乎是个孩子的女孩儿。有挨打后立即昏过去,不醒人事的人;有被残害后乱说胡话,没过几天就发疯的人;有被叛徒出卖,掉进敌人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里,而后被杀害的人;有死到临头却视死如归,高声歌唱的人;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好同志活活被杀害,怒火满腔,却无法挽救他们的人;还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女儿在绞架上断了气,失声痛哭的人… … 但是,一种从内心迸溅出的火热激烈,永不褪色的声音并没有被摧毁,它在胆小如鼠的敌人头顶上疯狂地喊着:“同志们,别流泪!咱们决不叫那些吸血的恶鬼们开心。不管怎样,咱们是死定了。所以,咱们应该从从容容地死。咱们谁也不能跪下。同志们,别忘记,要死得光荣!”敌人的龇牙咧嘴决不可能将布尔什维主义的意志击倒,相反,在这种严峻、可怕、狂热的磨难中,它能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布尔什维克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作者采用了大量对比的写法:来“欣赏”怎样绞死布尔什维克的波兰贵族们的贪生怕死和战士们的视死如归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当时国家政府的腐败,那些花天酒地,不管国家死活的小贵族们的心理暴露无疑;严寒的天气和身体灼热,穿得极少的同志们的体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体现了热血沸腾的战士们死也不肯低头的革命精神,他们的心中已经全然失掉了自我,只有“我们”。这也表明布尔什维的精神可以由许许多多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敌人凶残的抽打和战士们感觉不到疼痛形成了对比,说明战士们对选择保卫祖国这条道路无怨无悔,他们已经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他们固然知道生命的宝贵,但却决不能像狗一样在敌人的讥讽中爬出来,因为“我们要死得光荣。”……

最令我感动的是瓦莉亚在临死前那段激情的歌唱。作者巧妙地利用工人说的话,道出:“我从来没有听过那样的歌声——只有视死如归的人才能有那样的激情歌唱。”“从来没有”和“那样”突出了这歌声的特别,“只有”和“激情”又暗示了瓦莉亚身为一个女战士,她的勇敢和坚强。总之,作者在这一整段中,所用的笔墨都是十分有力的,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溶入,也能够感受这个工人当时无法表达出的愤怒和悲哀。

片段摘抄范文第2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描写有关环境烘托的片段,让学生体会通过环境烘托的方法来增强叙事表达效果。

2.迁移学法,并动手写一片段反映环境烘托提升叙事表达效果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课前阅读积累,精彩语段大面积展示

同学们,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使人充实,交流使人清醒。”课前,大家阅读了大量叙事类文章,这些文章都与环境相关,并精心地做了精彩的片段摘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好不好?

1.小组合作,互相阅读

同学们,现在4人一小组,把自己摘抄的最精彩的句子读给其他同学们听,组内然后推荐一名段落最精彩朗读最好的同学读给全班同学听。

2.点名读,相机面上作点评

设计意图。2011年,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增加了两项:(1)提高阅读品味;(2)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课外阅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课外阅读必须加强指导,才能保证阅读的高质量和一定的阅读量。课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在老师有指向性的基础上开展,并在班级开展大面积交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和交流的乐趣,提升学生阅读的质量。

(二)学习学生摘抄精彩语段两篇,让学生初步领会写作方法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到两位同学摘抄的精彩段落,现在有请他们两人把自己的段落放在投影上,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学生摘抄片段《填沙袋》:

随着一阵紧急的锣声,出事的地方灯火通明。堤上,人们奔跑着,叫喊着,来往搬运沙袋。县防汛指挥部的老田和乡党委书记老翟忙着指挥人民往决口填沙袋。水流太急,沙袋扔下去马上给冲跑了。防汛抢险的行家老李头赶到了,他什么话也没有说,站在堤边观察水情。过了一会儿,他大声说:“快下桩!护好断头!”(摘自《填沙袋》)

1.自由读。你觉得写得精彩吗?我们一起来找找,找找作者写精彩的密码是什么?

2.交流。(抓住声音、水流形势来衬托抗洪抢险的形势危急。)相机板书:周围环境因素:人、事态。

3.点名读片段,感受字里行间环境烘托出的紧张的气氛。

出示片段《难以忘记那段情》:

天边的月,暗淡无光;地上的虫,乱唱一气;路边的花,败落满地。今天的为什么如此丧气?一路上,想被冰水淋湿了的落汤鸡一般的我一直不停地想:“友谊不是最珍贵的吗?但为什么?为什么至亲的朋友竟会让我背上这么大一顶黑锅?为什么还要这样对我呢……(《难以忘记那段情》)

1.自由读交流,通过什么方法来写环境烘托?

2.相机点评:通过天气、路边景物衬托人物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的材料来自于学生,这对于学生而言意义多么重大!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关键要看学生参与的程度和阅读的积极性,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孩子主观能动性,读孩子的自己摘抄的作品,赏孩子摘抄的作品无疑更能激发学生主观阅读的欲望。

(三)赏读老师带来的片段,体悟写法

同学们你们展示的精彩段落,老师非常欣赏,这让我感受到你们很强的阅读鉴赏力。老师也带来两个片段,你们想读读吗?

出示片段:

刚冲到楼下,看见一个身影手里拿着塑料雨布,可是,奇怪的是这雨布不是往自己身上遮,而是遮到自行车上。我定睛一看,啊,那不是管自行车的老奶奶吗?只见她迎着风,冒着雨,什么都不顾,竭尽全力拿着遮雨布往车上盖。雨布盖了一块又一块。此时,目睹这一切的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同时,焦急地想: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冒雨遮车子,会不会感冒?正想着,刮来一阵狂风,好冷啊!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呀,不好,老奶奶刚遮好的雨布一下子都被风刮走了。老奶奶忙不迭再去盖,谁知,风好像故意和她作对似的,呼呼地吹着,刚这好的雨布又被刮走了!老奶奶想了个好办法,她蹒跚着来到一个堆垃圾的角落,吃力地搬起几块大砖头,一一地把塑料布的四角压好。这下风再显神通也无法掀走雨布啦!

(选自《雨中》)

轻轻读这短话,写得精彩吗?你觉得哪里写得精彩?

总结:

原来文字是有情感的,作者借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语言的力量真是神奇!它竟然成了我们和外界互通的纽带。你的快乐写下来,就被复制成了无数份快乐,你的忧愁写下来,就被分成了很多的小忧愁,直到你不再伤感。

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有关环境烘托的片段,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周围的树、花、小草陡然间也有了生命?它们和你的心意相通,它们都是你心情的代言人,多好!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可以从学生中产生内容,老师的示范引领也很重要,老师出示的片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规范,一种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燃起他们读书的欲望。

(四)写难忘的瞬间片段

1.学生写难忘瞬间片段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环境烘托的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大家收获真不少,书籍就像浩瀚的大海,我们广泛认真阅读,就能拾到一枚枚美丽的贝壳(书海拾贝)。

学贵以致用,我们阅读了许多描写环境烘托的片段,这些片断中之所以写得精彩是因为他们能充分开掘周围环境,用文字让他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想试试吗?拿起手中的笔,回忆自己曾经难忘的事情,抓住一个方面,写一个片段,用上环境烘托。

2.点评

点名读,其他同学评点,你觉得他写得怎样?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交融,促进读写结合。明确写作教学的目标。学好语文有两个必备要素,一是扩大学生的只是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加工能力。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夯实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

四、总结

片段摘抄范文第3篇

作者:王志军 单位: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

写作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而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还未完全摆脱“费时低效”的现状。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上出了问题。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作业几乎为零;即使布置了,也因为没有有效的辅导,布置的量又小,形式单一,学生只是把它当成了差事应付一下了事。久而久之,写日记反而成了累赘。而且,教师不知道如何行之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文,往往是费尽气力但收效甚微;学生怕写作文,对写作持消极态度,甚至厌恶作文,感觉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找不到下笔的入口点,要么绞尽脑汁,无话可写,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是作文没有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善于亲身体验多彩有意义的生活情景并细心观察,并自主储备积累丰富的素材,那么他们在习作行文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极形象朴实地昭示我们作文教学应注重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结合起来,着力引领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并表达生活。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导引学生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积累生活,且自然和谐地把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呢?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验,我创新了作文作业模式———积累生活素材,加大阅读量,有效地进行阅读积累,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创设网络“课外好词佳句摘抄本”。这种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班级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也得到延伸。主要方法是:(1)每人准备一本硬封面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上姓名并启发大家写上学习座右铭,可摘抄,也可创作。(2)每周完成一摘抄,可以是一短篇佳作,也可以是小片段,必须内容具体,书写端正。(3)文章摘抄后,在文后附上一段自己的阅读心得,或对文章进行评价,或撰写读后的感受,或写写自己类似的经历。(4)建议大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图案,图案可以临摹,可以创作;可根据摘抄内容,也可随意。(5)摘抄作业时间自由安排,一般每周一上交,教师阅览或点名学生代表阅览后,集中讲评。讲评内容包括摘录材料、摘后随记及插图设计。教师建立自己班级的博客,将优秀的摘抄片段以拍照的形式或者直接摘抄到班级的网络博客中,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家长也建立每个学生自己的博客,定期更新学生的摘抄日记内容,以随时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

2.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快乐写作驿站”的经营,并建立网络版,以扩大影响力。这种作业类型注重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主要形式是(1)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的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然社会,用自己的笔将它们记录下来,题材不限,内容不限。(2)以作文课为基点,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同时为它们设计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插图,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技巧。同时,要求学生或者家长,以网络笔记的形式,通过网络多媒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观察日志”,教师也会浏览每个学生的网络小站,定期进行点评和评比工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也利用这种定期规范化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留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3.以提倡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悟,力求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切体验,抒写自我的一种随想,一种感悟,倡导个性化作文的作业———“生活小随笔”的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是加强个性化作文指导为基点,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资源,及时捕捉训练契机。形式类似于日记,但摆脱了日记的束缚,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篇幅不限,日期不定,完全是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表明自己心声的平台。主要内容由孩子们自定,模式有(1)人物外貌素描———外貌的好词佳句摘抄;(2)朋友相册———人物片段描写;(3)我的相机———把生活中看到的事物记录下来;(4)我的随笔———词语或点滴知识的记录;(5)心灵之约———表白自己的情感。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与研究,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兴趣为先导,想方设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教学后的信息反馈,通过建立班级自己的博客和学生建立个人博客和网络小站,利用网络带来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追求真实、个性、自由、创意的作文,写自己喜欢的文章,达到直抒胸臆、了无隔阂,鼓励培养学生“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真正变为“我会写,我要写”。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迈出困境,出现新的局面。

片段摘抄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能力训练;素材;积累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议论文写作还是目前讨论得非常热闹的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都离不开论证素材的积累和议论能力的培养。

1.每天成语识记,丰富语言积累

议论文写作训练一般是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我在高一上学期时就开始进行过渡性的训练,其中最有成效的要数成语的积累了。其实,无论是记叙文写作还是议论文写作,恰当地运用成语都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我要求值日生在晚自习前每天抄四个成语在黑板上,晚自习时让学生把成语默写在成语摘抄本中,并在交流中弄清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周抽查一次。如果有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到相关的成语,用对一个我就在总分后面加一分,这样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就被激发了,特别是能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适当的议论,还能适当地用上成语进行议论的,我不仅给他加分,拿出来点评、表扬,这样学生就很喜欢学成语、用成语了。

2.每周片段摘抄,注重取长补短

每周的片段摘抄主要是指经典言论的摘抄。经典言论的摘抄主要指根据每周提供的不同话题,有针对性地摘抄名人名言、名家名著中的经典论述。每个话题名句不少于三句,名家名著的经典论述根据自身的情况可摘抄一句,也可摘抄一段,要求联系材料紧扣话题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出较好的句段进行修改完善。各小组每周都要选出优秀的材料,由小组代表在每月的班级素材交流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摘抄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化素材积累为能力提升。

3.随堂文本感悟,学会举一反三

都说选入课本的文本都是最典型的教材,就如人教版必修3中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这些课文无一不是典型的议论文,我就利用像这样的文本把议论文写作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从议论文的构思上看,这三篇课文都有很规范的思路 :先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分析原因,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路。而每篇又各自有值得借鉴的论证方法。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法巧妙地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而孟子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时,能联系现实,形象地从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业,乃至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方案,论证的语言简洁明了,论证的角度全面,论证的思路层层递进。《寡人之于国也》中这些写作上可圈可点的方法不也是很好的范例吗?

4.课前新闻解读,不忘与时俱进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由事先做好准备的学生就选定的最近的某则新闻进行评论,其他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并就该学生的评论要点进行摘录,而且要求在本周交流的五则新闻材料中选一则,就某一角度进行评论。一方面借此积累最新素材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片段训练,初步训练写任务驱动型议论文的能力。

当然,每月仍然要举行一次新闻解读交流会,每组选出最好的片段解读进行交流、点评,然后评选出好作品贴近阅读栏,拍照上传班级QQ群,作为班级的共有资源,并给予作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这些资源平时写作课时常拿来作为写作材料,进行分析讲评,然后由片段训练,还同样上传班群,作为班级公共资源和永久的纪念,这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就很高了。

5.定时传记评析,提升思维能力

按计划要求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安排一个学生上网查找一篇人物传记或人物报导,并把该文章转发到班级群,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就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定向概述,选出角度好、概述好的内容,群策群力,商讨修改,再就选定的内容,联系实际,围绕话题进行评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最好的成果进行交流收藏。每周一练,既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时俱进,达到训练的目的,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6.验收阶段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及时分享阶段性的成果,促进学习的积极性,班级每半学期举行一次语文打擂活动。比如,高一下学期该活动的流程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成语大比拼。模仿电视成语大比拼的形式验收半学期以来成语积累的情况。

(2)名言抢答。提出一个观点,要求用一句名言来证明该观点是成立的,用以验证是否会用积累的名言来论证相应的观点。

(3)话题辩论。设置一个话题,要求进行正反方进行辩论,以此来验证辩证思维的能力。

(4)时文评说。就一则新闻,确定一个任务,看哪组论说得有理有据。

当然,这些方式方法也许更适用于像我们这样薄弱的学校。但我相信,尽管学生的基础很差,但如果能从高一开始就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领他们积累素材、训练议论的能力,那么,无论高考考的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还是新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片段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读;记;说;写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水平比较差,要么就是没有话可写,简简单单几行文字结束作文;要么就是东拼西凑,毫无中心。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也花费了很多时间,比如,写作前的指导、作文底稿的修改、作文讲评,试图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效果还是微乎其微。针对以上情况,就三年级学生如何打好作文基础,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生多读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是积累的开始。三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在我们农村,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有些虽不是,但是家长忙于种地、经商,根本无暇顾及,再加上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的任务几乎全部落在教师身上。因此,我们应在学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激发三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每个学生准备一两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此,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就走向多读的天地了。

二、积累好词好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读”,还要“背诵”,还要“摘抄”。

首先,是背诵的积累。很多课文的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当然是学生熟练背诵的。还有一些课文没有要求背诵,但是有些部分写得非常优美,老师应该指定段落要求学生背诵。比如,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花钟》的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的开放,生动、形象、具体,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背诵。其次,是摘抄的积累。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在课内摘抄优美的词语、句段,还要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以便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老师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语感。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把自己的摘抄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又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就丰富了,写起文章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他们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三、加强口语训练

学生读了大量的书,摘抄了大量的词句,但它们都是“死的”,怎样才能让它们“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应用。

首先,每节语文课的前3分钟我把它定为“美文欣赏”,让学生轮流上台为大家背诵或朗诵自己摘抄的好词、好片段。我要通过学生的“口”把它们说出来,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刚开始学生的理解力不高,审美水平较低,摘抄的词句不一定是“美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法的良好效果不知不觉就会显现出来,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提高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加强口语训练。比如,词语造句,仿说片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个好听的词语,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去进行说话练习,并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例如,学习“五颜六色”一词时,我先让学生用该词造句,再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个词和它的意思一样,学生便想到了“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让学生用“五光十色”“五彩缤纷”再说一句话,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说话水平不但提高了,而且也积累了很多的词语。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好的文章,如写秋景的“秋天的雨”,童年生活的“槐乡的孩子”,描写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现代都市景色的《香港,璀璨的明珠》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学习作者的独特写法,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四、写日记

坚持写日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至于日记的长短、格式则不作过细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每个星期我都把学生写的日记认真审阅,给每个学生写上一些鼓励的话,有写得好的日记,就范读出来,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评一评。坚持一段时间后,随着练习量的增大,学生觉得可写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觉得越来越有话说了,日记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学生的思路更有条理、更清晰了。

总之,经过多读、多记、多说、多写的长期训练,我们就为三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好了一定的基础。

片段摘抄范文第6篇

关键词:班班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自我踏上讲台,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就感觉到学生的阅读量少,词汇贫乏,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所以,我总想着要提高语文水平必须从阅读着手。2013年,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每个教室都装上了“班班通”工程的55寸大屏触屏一体机这一现代教育教学设备(以下简称“班班通”),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我就想着: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班班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去做读书笔记。

一、利用“班班通”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语文老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与别人交流。因此,我分了以下几步,循序渐进地教学生学做读书笔记。

1.利用“班班通”展示给学生做最简单的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片段

利用“班班通”搜索优美的文章展示,带领学生摘抄文章的优美词句和片段教给学生做最简单的读书笔记,学生很快就学会并接受写读书笔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从学生的读书笔记中选择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班班通”展示,评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做榜样示范。

2.利用“班班通”教学生做分类摘抄读书笔记

当学生对做读书笔记有了一定的兴趣时,我就对他们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分类摘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每次给学生推荐阅读文章分类选择,比如,先让他们阅读写景的文章《匆匆》《秋天》……分类摘抄春、夏、秋、冬景色的词语和优美的语句、片段。然后推荐写人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分别摘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品质、心理、心情和神态的词语句子,为写作提供最基本的语言素材。写好后,挑选优秀的笔记通过“班班通”展示、欣赏、评比,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分类摘抄的好处。

3.利用“班班通”教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做读书笔记

教学生列提纲方法做读书笔记,可以结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列提纲。

文章题目:晏子使楚

主要人物:晏子、楚王

主要内容:文章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能言善辩和机智勇敢。

分段概括段意:

(第1、2自然段):写春秋末期,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

(第3~5自然段):讲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一一给予反驳。

(第6自然段):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通过“班班通”的展示示范教学,直观有效,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用列提纲的方法写读书笔记,从而也明白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

通过“班班通”的直观展示,学生很容易掌握列提纲的格式和方法,在自己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养成了列简单的提纲,提炼文章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4.利用“班班通”教学生学习写读后感

当学生掌握了用列提纲的方法写读书笔记后,我又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读后感。要求学生读一篇文章除了要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外,还要想想自己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并能联系实际谈感受,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如,去年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我就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指导学生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谈感受,使学生对父母的爱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这些都是通过“班班通”来展示示范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有效,营造高效课堂。经过几次的训练,学生都能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二、利用“班班通”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提升课外阅读效率

当学生掌握各种读书笔记的方法以后,就要求学生每星期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方式和内容,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随时将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拍成照片上传到百度云盘,然后利用“班班通”每两周的阅读课进行展示、欣赏、评比。几年来,评选出许多优秀的读书笔记,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和快乐感,阅读兴趣也慢慢浓厚起来,阅读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班班通”在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提供了直观有效的平台,让课堂更加高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他们喜欢上了阅读,快乐感受阅读,让学生养成了既爱阅读又会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片段摘抄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评论;模仿;连词成段;题材日记

有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原因是他们觉得能写的东西太少。摘抄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摘抄上,对写作起不到任何应有的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摘抄,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而且能广开习作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一、引导学生评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评论自己摘抄的片段,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就兴趣方面来说,一个小孩子如能对别人甚至是作家的文章品头论足,就会倍感自豪。

如:春天,小草悄悄地探出头来,欣赏着这个神奇的、未知的世界。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悄悄地”“探出头来”和“欣赏”这三个词语给小草赋予了人的特征。这样的训练,既能利用阅读反思和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又巩固了语言的积累。这种评论虽还略显稚嫩,但却是孩子们童心的流露、智慧的闪光、个性的彰显、人性的展现!

二、指导学生模仿

让学生按照所摘抄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这种特征主要有三方面:(1)用词特征包括动词的集中运用、色彩词的绚丽多姿、成语的绝妙概括和不同形式的叠词的呈现。(2)造句特征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的运用。(3)结构特征是总分、分总、并列、递进、总分总等关系特征。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也有创新的成分。

三、引导学生连词成段

词语的摘抄也是积累词汇的好方法。但因为词是比较孤立的,学生如果不动脑筋,很难把这些摘抄的词语直接用于习作。只有把这些词语恰到好处地用起来,才有可能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我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学生把几个词语连缀成段,就像几个相同的桥墩共同撑起一座大桥。这样,既让学生弄懂了词语的真正含义,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指导学生写“题材日记”

学生平时用简单的几句话记下生活中可以用来写作的材料,在写作时它将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会发现可以写的事情太多了。这样的“题材日记”简单方便,且十分有效。

1.让你驻足的一个瞬间

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我们常常能看到他们背着书包,站在街边认真地看着什么:也许是小蚂蚁在搬家,也许是一只折翼的小鸟等。这就是一篇篇精彩的题材日记。

2.让你注意的一种声音

《小音乐家扬科》给我们描绘了奇妙的大森林里的音乐。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也让我们着迷或者厌烦。例如,朗朗书声,下课的铃声,老师的讲课声……这些美妙的声音都是题材日记的材料。

3.让你得意的一件作品

孩子们喜欢涂涂改改,喜欢刻刻画画,喜欢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当他们成功的时候,得意的时候,一篇篇富有情趣的作文就诞生了。这样的点点滴滴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让学生们准备一个本子,及时把它们写下来。慢慢的,对于他们,写作会变成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是广开习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我们要善于运用朗读、办报、展览、交流等多种方式展示学生的摘抄,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采撷、去挖掘生活素材,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做生活的有心人。

片段摘抄范文第8篇

一、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即写作”,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现在的学生之所以有“没什么可写”“不知道写什么”这些困惑,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暇于生活,对周围的环境熟视无睹,缺少主动发现的习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也提倡,作文最重要的是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曾说:“谁想当作家,谁就应当在自己身上找到自己。”因此,在积累作文素材时,要指导学生们特别重视这一点。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作文素材。如:学校举行“感恩于心,报恩于行”主题演讲活动,班里同学激情慷慨的演讲,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激起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运动会同学在跨栏时摔倒,一次又一次爬起,虽败犹荣,从中感受到同学们百折不挠的精神;父母在寒风瑟瑟的雨天为自己送衣服,感受到了父母心;邻里互帮,懂得了 “远亲不如近邻”的真谛。这些都可以成为习作的素材。

只要好好积累,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有的学生会说我的生活太单调了,教室宿舍两点一线,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要真心地热爱生活,多一点兴趣、爱好,例如多看些有益的书;要学会关心别人,多一点爱心,例如多为老师、父母、同学做些好事;要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集体活动;要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中的“新闻报纸摘要”“新闻联播”“焦点访淡”“今日话题”“实话实说”等节目;要勤于实践,多动手做一做,从中获取第一手作文材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活充实了,作文素材自然也会丰富起来。

二、阅读的积累

有了生活的积累,如何将这些积累整合,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立意构思,如何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现的有声有色,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就体现了。相同的作文题目有的学生就可妙笔生花,有的学生却味同嚼蜡,关键在于在相同的素材中“作料”的添加。阅读的积累,就是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报刊,背诵古诗、名言警句、歇后语,从中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精华”,加以摘抄。

1.从课本中积累

现行的语文教材选入了许多名家精品,既有文质兼美的当代美文,也有名垂青史的千古华文,还有各国人民所传诵的世界经典名篇。这些文章题材丰富,情节引人入胜,有的抒发人生感悟,有的写景状物,有的引领我们探索科学世界。一篇篇精彩的文章都丰富了我们写作素材的储库。当然,除了语文教材外,其他的学科教材也有“材”可取。历史教材中爱国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政治教材中引人深思的哲理故事、生物课中动物生存的启示等,都是写作的材料。书读得越多,材料储藏就越丰富,下笔就会游刃有余。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除了阅读名著,各种杂家杂说、优秀文章都可以涉猎。因为课外阅读不但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更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如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积累了与困难做斗争的素材;读《骆驼祥子》我们了解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对人物性格和命运展开叙述;读《爱的教育》我们可以懂得以日记体的形式构思文章情节的方法。

3.摘抄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得多,遗忘的也不少,所以在阅读的同时也要做一些必要的摘录。一方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学生能在摘抄的过程中体悟美文的写作构思、结构。不过,摘抄的东西只有在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后才是有意义的,要重点学习摘录内容的写法而不是内容本身。在学会了写作的基本要领之后,切不可将摘抄的内容大段大段地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一来不利于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二来一旦形成这种习惯,就很难写出自己的作品来了。

三、片段训练的积累

作文好比舞蹈艺术,有再多的积累、技巧,不写不练仍是空谈。一份作文大餐除了要有丰富的生活、阅读积累外,还得配上一定的训练,在训练中将积累、技巧用到实处。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两天一小练(日记形式的片段练习),一周一大练(完整的一大篇),发现片段练习好处多多。

首先,以日记的形式片段训练,记录当天发生的事,很多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清晰地回忆当天发生的点滴,当天的事当天的感触最深,感情也最真,他们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在以来的作文中才会觉得有东西可写。

其次,片段写作不限字数,一气呵成,在表现内容的同时,心中时刻记挂着写作方法,写作技巧较为集中地得到了训练。比如,写片段扳手腕,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参赛者的动作、神情、助威者的呐喊。在这个片断训练中,重点训练描写,特别是神态描写。如运动会后,我乘热打铁,让学生完成了班级同学三级跳的场面,重点训练了学生对动作的描写。

最后,片段训练在修改时较为方便,我经常找一些内容表达空洞的作文片断抄录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人改一处,集思广益,枯燥无味的文字马上变得文采飞扬起来,不会习作的学生在别人改动的时候多多少少也学到了一些方法。片段写好了,再逐步扩展到整篇的作文。

片段摘抄范文第9篇

一、让学生明确摘抄的目的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喜欢读书而不愿意摘抄,觉得读书很快乐,而摘抄却太费事。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摘抄“望而生畏”,并可能会找到很多不摘抄的理由。比如:“作业太多,摘抄既累人又费事还费时,不如不抄。”“摘抄有什么用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此一举!”……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摘抄的意见。但是,他们却不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在浩如烟海的卷帙中,撷取你最欣赏或最需要的精华,品味之后,摘录下来,需要之时又可拿出并加以运用,多么方便。当你拥有一本认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时,就等于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既实用又经典的精华本。学生若真正认识到了摘抄的意义,明确了摘抄的目的,也就为以后的摘抄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看到摘抄的好处

平时,我除了积极鼓励大家摘抄外,更注意几位在学习上始终起表率作用的学生,让他们在摘抄上也起带头作用,以此来影响并带动同学们认真地进行摘抄。最关键的是,我也身体力行进行大量与教学、学习有关的摘抄。每当检查学生时,也让学生检查我。从摘抄的格式到内容,从摘抄的数量到质量,我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另外,我还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而又恰当地引用我摘抄积累的内容。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风筝》这课时,我问:“谁能不看注释而简介作者?”同学们都表示不能。我说:“我能!”随即,我流利地对鲁迅先生的简况介绍了一遍。当我一气说完后,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趁机告诉学生,这是我平常摘抄积累的结果,并现场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摘录成果。

课后,我带来了自己从初中到师范直至今天的摘抄本,让大家传看,同学们看后都变得非常安静。从此以后,大家摘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并且还暗暗背诵自己摘抄的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初步运用自己摘抄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写作时,也尝试运用摘抄到的优美词句、格言警句,并且开始积极摘录平常学习时可能用到的资料。特别是每次考试,都有诗词积累、格言警句等题型,我便根据常见题型让学生摘抄跟考试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月亮的诗词、关于四季的诗句、关于勇气或学习的名言等,这样一来,更激发了学生摘抄的积极性。至此,摘抄的好处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同学们摘抄的主动性和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摘抄时还要让学生在摘抄中尝到“甜头”。在平时的摘抄活动中,我除了言传身教、检查监督外,还定期举行“诵摘抄”活动。每次活动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立奖项,对那些坚持摘抄时间长和摘抄内容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既让其他同学看到好处,更让认真进行摘抄的同学尝到摘抄的“甜头”。比如,我们班的张宇、徐金锐等同学,他们的摘抄一直非常认真,我便在检查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小小奖励。有时是一个笔记本,有时是一本科普书籍,但更多的还是口头表彰和鼓励。所以,在每期“诵摘抄”比赛中,总有一些同学敢于也勇于“露脸”,这既大大提高了他们摘抄的兴趣,又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其他同学自然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摘抄,共同诵记,参与比赛的风气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生们不但变得能“抄”了,而且爱“抄”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自觉地记忆自己摘抄的东西,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量。

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摘抄的方法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摘抄目的,不能为摘抄而摘抄,不能让学生刻意地找寻摘抄的内容;而在平时的阅读欣赏中,发现最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时,学生要及时摘抄下来,以备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我还选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摘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学习《巴东三峡》时,我指导学生摘抄描写长江的诗词;学习《周庄水韵》时,让学生摘抄描绘江南水乡的诗词、佳句;在中秋节时,我让学生摘抄关于月亮的诗词、月亮的美称、中秋的佳句等。我班同学全部都会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峨眉山月歌》等古诗词,这就是中秋节进行摘抄的功劳。

三、让学生灵活运用摘抄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摘抄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摘抄的内容进行运用。若不然,教师的良苦用心只会付之东流,摘抄的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当然,像前面提到的一些现成的诗词名句、格言警句等,作为学生知识的储备积累,到需要时自然便能运用。但对于摘录的妙语佳句,精彩文段又该如何运用呢?我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如下办法:在理解中运用所摘录的词语;在感悟后演练一些精妙的句式;在背诵后仿写一些有代表性的、精彩的片段……结果证明,效果不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在,我班很多同学不但能仿写片段,而且经常用一些词牌填词,或写作新诗。

片段摘抄范文第10篇

一、在课内阅读中增强语言积累

首先,要培养阅读基本功。语文课本是最好的作文范本。它既是读的范例,也是写的范例。教每一篇课文,我都指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基本功。

其次,要扩大背诵范围。课文中的许多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之作,要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的优秀篇章、精彩片段、优美语句,力争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学生读而不储备,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语言贫乏。因此,我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人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教学时,除教材规定的背诵内容外,我还选择一些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的篇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篇背诵,掌握全篇。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我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段,指导学生背诵。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的时间,进行吟诵、品味、内化,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的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加深体会,巩固学习成果。为鼓励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每学期我都在任课的班级内举行几次背诵和默写片段的比赛,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三,鼓励学以致用。每次作文评讲课,我都对那些灵活运用教材中学过的优美词句、典型段式、篇章结构方法的学生,进行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之处,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消除作文难的心理障碍。

二、在课外阅读中增强语言积累

语文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学生语言的积累50%左右来自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它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课外阅读的指导,以使学生增强语言积累。

首先,精心推荐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国庆节”“建党节”时,向学生推荐《历史的跨越》《祖国在心中》等优秀诗文。结合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章。如:学习《小摄影师》可向学生推荐高尔基的《童年》,学了《景阳岗》可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此外,我还在班内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每人带来一本好书,相互交流阅读,定期更换。

其次,教给阅读方法。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地安排课余阅读时间,不使其影响正常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大致有浏览、精读、摘记、旁注等。重点应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摘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鼓励并亲自教他们动手制作摘抄卡片,并将所摘抄的材料,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内容进行分类,以便阅读和使用,并且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写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就会乐于阅读。

第三,开展活动激励。如通过举办课外阅读摘抄展览、开展朗读和默写精彩片段比赛、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他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为写作磨制生花妙笔。

三、在社会生活中增强语言积累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学生学习语言不应局限于语文课本,囿于窄小的教室空间和有限的校园天地,而应把视野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一本语文书,哪怕学生能倒背如流,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丰富生活,也就是在积累语言。语言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语言只有与生活联系起来,才富有鲜活的灵性,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比如:教师可推荐学生通过收看新闻联播、电视散文、文艺节目等,要求他们在受到教育或享受娱乐的同时有意识地记一些好词佳句。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围的谚语、对联、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和一些趣味无穷、意味深长、幽默诙谐的群众语言,并随时记录在笔记本上。如有的学生记下了“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和“交一方朋友,赢一片信誉”等标语。在社会生活中积累语言,是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态的一种积累语言的方法。

上一篇:优美文段摘抄范文 下一篇:摘抄春天优美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