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6:06:27

营养学论文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科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食品营养学是现代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点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通过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进修、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及对食品营养学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介绍其基础理论及相关的实用知识,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同人群食品的营养要求、提高人民营养水平的途径、食品贮藏加工和新型食品开发中的营养问题等,并对近年来食品营养学中的热点问题作介绍和探讨。我们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用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食品营养学》。由于食品营养学这门课程授课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本学科点编写了《食品营养与健康》,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作为辅助参考教材使用。由于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我们将一些章节省略不讲,让学生自己自学,如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食物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而增加了食谱的编制、科学烹调、洪绍光教授在中南海的健康讲座、大学生的合理膳食构成、亚健康状态以及健康心理等内容。同时面向上海市东北片高校跨校非食品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营养与健康”的系列讲座课,力争做到浅显、易懂、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目的在灌输食品营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做到对大学生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有所帮助。

2教学手段建设

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各个主题制作成Powerpoint,同时让学生参与版面设计、教学内容的更新、插放图片以及动画制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查阅大量资料,制作的Powerpoint非常精美。此外,购置了卫生部医学CAI课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等,通过对不同播放形式的教材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大量信息简便、直观、生动、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深化了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多元化

除采用多媒体教学、部分内容学生自学以外,通过本校天空教室的网络学习平台,将许多学习辅助资料挂在网上,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我们还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其他一些改革。

3.1改革考试方法,以综合练习代替传统的期中考试

如学生通过计算自己一天的能量消耗,对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一天的膳食摄入情况再进行食谱的编制,通过计算食物营养成分计算表、膳食评价表、营养素与来源分配、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以及能量来源分配等,对自己编制的食谱进行营养评价,再根据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改进。通过此综合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营养学理论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由于食品营养学知识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农业科学、食品科学密切相关,与食物生产有关,所涉及到的数据以及实用知识也相当多,因此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的形式,题型相当灵活,不仅涉及基础理论知识、生活实际常识,还有考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比如谈谈开发一种新型老年食品的设计思路等,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调动其积极思维的能力,还能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开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2改革“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设定专题讨论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制作与食品营养有关的专题Powerpoint,上台发言交流,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才能。通过学习交流,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其更加热爱本专业,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4学科建设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具博士学位2人,一位博士在读,硕士学位2人,另有实验师1名。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新)食物资源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价值、生理活性物质及其生理功能;食品及其原料在贮藏、加工与流通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规律,为(新)生物资源中营养成分及生理活性物质有效的开发与利用途径确定最适加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本学科点隶属于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上海市重点学科资助项目,在有充足经费的支持下,已开展和拟开展以下的一系列学科建设工作。4.1规范教学管理文件

我们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编写了新的教案,不定期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教学管理文件规范。

4.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科点目前承担国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948项目、上海市曙光计划、上海市教委基金项目等以及一些横向课题,通过加强研究生教育、对外的学术交流活动等,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

4.3实验室建设

我们编写了《食品营养学实验讲义》,并到其他高校取经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后,建设了“食品化学与营养综合研究室”,具有同时为本科生、研究生实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多功能性,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

4.4开设研究生双语课程“高级食品营养学”

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大纲的制订等。通过开展食品营养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带动该课程的建设。并有本学科点的老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下,在美国进修、学习过一段时间,将美国大学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营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

4.5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加强与上海市食品学会等相关单位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接收新信息;增强与企业单位的联络,引进食品营养方面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推动学科点建设和发展。

5试题库建设

在试题库建设方面,由于食品营养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以教授理论知识和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主,不像大学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容易编写试题库。因此我们制作了食品营养学成套的试卷4套,由于食品营养学题型比较灵活,因此我们只编写了参考答案,内容涵盖面非常广,这样便于考试时随机抽取,并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有关的考题。

6结语

通过上述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认为食品营养学教学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编制食谱时非常认真,有的将食谱一遍一遍地修改,认为真正学有所用。一般每年学生的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学习成绩良好,没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

当然,我们的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需再上一个新台阶,而学科建设是我们近年的主要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光慈主编.食品营养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丰富课堂内涵,激发教、学双方的活力和效率。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1)教师提出典型案例,学员查阅相关资料和刊物,搜集信息,积极思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2)分配学习讨论小组、讨论地点等。(3)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之后小组内成员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做出解释。重点讨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及处理方式,提出合理解决方案。(4)小组总结,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

首先,案例的内容应具有目的性、真实性、典型性,具有可讨论性、启发性。所选案例不但要符合教学目标,而且还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学生易于认同和接受的,最好来源于新疆少数民族生活实际,案例涉及内容相对集中,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答案,可以引起争论,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在学习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时,可举新疆抓饭的例子,通过分析抓饭的组成与营养来指出新疆少数民族饮食与血脂的关系,进而分析少数民族群众长寿等关系。教学开始前1~2周,把案例布置给学生,并提供相应一些参考书目、文献等,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对与案例相关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其次,分配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大小、汉语熟练程度、查阅文献的能力等分组,如在学习能量或膳食宝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新疆馕作为主食案例,分析目前新疆馕产品品种、生产方式和营养关系等,将学生3~6人分成小组,组内分工明确,分配讨论地点,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案例基本素材,梳理案件背景信息,通过独立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小结,通过兴趣案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再次,集中讨论,交流案例,如在学习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可以将新疆各民族特色饮食作为教学案例,全班各个民族小组代表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案,其他人员可对其观点提出质疑并得到合理解释。集中讨论是学生参与表达、质疑,澄清理解误区,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机会。在集中讨论时,每个小组都要做到有备而来,既要善于倾听,又要勇于质疑。教师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及环境,并以参与者的身份发言,勿以权威自居。

最后,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教师对各小组的解决方案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该问题上的知识误区,补充知识盲点,尤其是指出新疆民族特色饮食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外,帮助学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将整个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概述清楚,鼓励和赞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见解、新观点,激发学生继续对该案例探索的热情。

案例教学的体会:通过案例教学把食品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与少数民族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思考实践模式,同时将学生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自然地融入角色,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教学模式,仍然由教师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1对象

为全国统招的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入学的全日制在校生,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医疗系和护理系学制5年的本科生122名,男,65名,年龄(21.9±2.1)岁,女,57名,年龄(22.1±2.6)岁,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学习。

1.2方法

1.2.1优化临床营养教学内容

临床营养是针对各种疾病和医学治疗引起的营养与代谢异常的患者,因此要重视营养生理、生化、病理及药理学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加深了解人体重要脏器在营养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营养检测和评价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营养诊断能力;通过膳食营养、肠内与肠外营养教学,掌握不同路径营养的适应症,采取合理营养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同时介绍营养不良或营养治疗的典型病例,加深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的理解;课堂讲解与课后自测题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临床营养学知识的掌握。

1.2.2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1)通过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制作平衡膳食等实验,学会制定膳食营养调查表,参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计算摄取的食物量,营养素和能量,与供给量标准对照了解营养需要的满足程度,这种实验3~4次,让学生熟练掌握膳食营养调查方法。(2)通过营养评价和营养风险筛查,制定营养治疗方案;根据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营养原则,编制各种疾病治疗膳食食谱及营养素计算等实验,培养学生实施营养干预技能。(3)通过学习肠外与肠内营养制剂的配制、药物的配伍禁忌,了解营养制剂的理化性质。(4)通过实习营养会诊、营养医嘱、营养查房、病例讨论及并发症的处理,培养学生实施营养支持治疗计划的能力。

1.2.3提高对临床营养学的重视

将临床营养学由考查课改为考试课,加大考核力度;通过录像教学、例举典型病例,使学生认识到临床营养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医护人员在患者营养诊治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考核内容,改变单一的营养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增加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组成。

1.2.4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内容应从日常关注的营养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避免“满堂灌”。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糖尿病患者食谱制定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自行制作幻灯片,设计调查问卷,在课堂上展示和讲解,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评价,让师生之间充分互动。

2结果

临床实习结束时,问卷调查结果为:82%学生表示对临床营养学感兴趣,80%学生临床营养学综合考试成绩为优秀;90%学生对膳食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有全面了解;78%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增加了他们对临床营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97%学生认为实验和临床教学自己的实践能力;98%学生表示基本能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指导;95%学生表示掌握了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会诊、营养医嘱及营养查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82%学生主动为患者进行营养健康教育,85%学生能为患者处理营养相关并发症。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营养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了解和重视,营养治疗是各临床学科疾病的基础治疗,疾病发生之后,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及分解、合成代谢也发生了改变。临床研究表明,几乎每一位住院患者都存在营养风险或代谢性问题,因此,根据患者的营养和代谢指征进行科学合理营养治疗和干预,达到治疗相关疾病,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目的,医疗系和护理系本科生是临床医疗的主要力量,加强临床营养学的教学,让学生学好《临床营养学》,对增加临床营养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特色,提升医护人才的专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1)对临床营养课程不够重视。将《临床营养学》列为医疗和护理专业的考查科目,而非必修课,学生投人精力和时间相对少。(2)《临床营养学》安排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由于学生对临床营养的国内外现状和进展缺乏了解,学生很难认识到充分掌握临床营养学知识和技能对他们将来从事临床工作的重要性。(3)教学方式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临床营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学科,内容涵盖农业学,生物学、药理学、环境学及社会学,但教学课时数安排偏少,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学生难免感到枯燥乏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4)忽视对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没有开设临床营养学实验课,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对实践技能的培养不重视,导致学生不具备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会诊、营养医嘱及营养查房的能力。(5)许多院校医护专业不设临床营养课程,在国外约1/4医学生要求修一门营养学课程,接受20余学时的专业指导,而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仅在预防医学系有营养学内容,结果导致大多数医护人员缺乏临床营养知识和技能,不能为患者制定营养支持治疗计划。通过本次教学改进,学生充分认识营养治疗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增加了学生对临床营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运用膳食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教育综合价值的体现,其宗旨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专业素质,造就实用型、创新型的人才。本次通过改进临床营养教学,转变教育观念,突出临床营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多启发诱导,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实践性教学促使学生将知识向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的临床营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临床营养学科承担着疾病的营养问题、营养风险诊疗的职能,提供以患者营养问题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临床营养工作的重要课题。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有效利用数字信息化的高效、便捷、交互性来实现上诉的诉求,对于临床营养学科实现以信息平台为载体的管理,解决社会需求和院方需求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1临床营养学科诊疗内涵的信息化管理

理论基础现阶段在新医学模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临床营养学科建设首先必须解决其诊疗内涵的建设,逐步体现其临床学科应有的核心价值。然而在当前营养诊疗内涵的建设过程中,国内临床营养界对于营养诊疗的内容与方向尚未形成清晰地、统一的认识。在临床领域针对营养疾病、代谢疾病的治疗方向,和以营养问题为研究对象的营养学研究方向尚未形成有机的结合。从临床各科疾病的营养问题与营养风险解决需求出发,临床营养学科的职能定位给了新的启发,即将临床医学的疾病诊疗思想与营养学的营养问题分析思路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临床营养新学科的诊疗内涵发展方向。细化的营养问题分类分析方式以及区别于医学诊断的营养问题诊断思想来自于美国,以营养问题评定、诊断、干预、监测评价为构成的营养诊疗流程是管理学的思想,即营养诊疗流程理论

1.1营养问题分析模型

现代营养学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于更加细致的营养问题的系统分析需求,但是基于现实营养从业人员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人分析问题的角度状况不同而造成分析结论的不尽相同,同时营养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宽度和广度以及营养问题缺乏系统、统一、及可发展性,普通营养从业人员难以掌握营养问题的分析方法,专业人士也无法推广普及,更谈不上对于营养学科的发展推动,所以在上诉的情况基础下开发设计产生了系统的、可发展的、易于操控的营养问题分析方法,实现营养问题分析的具体化、明确化、模型化,达到营养问题的针对性干预指导,具有对个体和专业人员的自我管理和专业服务的使用价值。迈康临床营养研究所在2012年开发了本套营养问题的分析模型,从四个角度对营养问题进行一级归类,产生了19个营养问题二级分类,90余个营养问题三级分类。这项技术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被受理。这项技术作为信息化软件平台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1.2营养诊疗流程

营养问题的正确处理对于疾病的转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系统地解决营养问题的过程方法,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高质量营养诊疗服务,需要一套过程标准。2001年美国饮食与营养协会就表明需要一种标准的营养诊疗流程和语言来正式记录和表述营养治疗过程,并制定营养诊疗的种类和数量。2003年AND制订了标准营养诊疗流程,再经过5年的努力,2008年,AND出版了与NCPM配套的标准语言———《国际饮食和营养学术语参考手册》目前已经更新至第4版。NCPM包括四个相互关联但彼此独立的步骤,a)营养评定;b)营养诊断;c)营养干预;d)营养监测和效果评价。这四个步骤互为基础,相互关联,由于营养问题的特殊性,故并不表现为线性关系。当今国际上以美国为首早在2005即建立了NCPM试点医院,2011年亚洲一些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日本也相继成立了工作组,我国的台湾地区于2008年开始实施NCPM并将引入IDNT的第1版。我国大陆地区于2013年由迈康智源医疗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美国NCPM理念与技术开发出迈康临床营养诊疗流程,并与国内十余家医院联合进行MK-NCPM的临床应用。

2业务过程技术规范建设与信息化管理

2.1业务过程的技术规范建立基础

随着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营养学融入现代医学来解决疾病过程的营养问题成为临床营养学科的建立的理论基础,传统的膳食营养服务已经不能完全代表临床营养学科的工作内涵,以营养问题诊疗、营养风险诊疗为内涵的临床学科定位是临床营养学科内涵建设的主要任务。前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营养诊疗内涵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即营养问题的分析模型、营养诊疗流程技术,那么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必须要明确建立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以达到营养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目的,同时,诊疗技术规范标准的建立,在诊疗过程行为管理、工作效能管理等方面也不不可少。基于上述标准,通过在软件上的操作流程引导,形成系统的营养问题诊疗思路、规范的营养问题诊疗行为,从而为诊疗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迈康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开发营养诊疗操作与管理系统,并已经在国内十多家医院安装试用、使用。

2.2营养诊疗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营养诊疗技术规范将从营养诊疗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两个方面来对诊断过程和干预操作进行规范。营养诊疗操作流程将严格按照NCPM的体系进行,即评定、诊断、干预、监测四个步骤。评定,为一种获得、核实和解释所需数据的系统方法,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a)收集的影响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因素;b)收集数据确定营养诊断;c)确定数据的比较标准。营养诊断,是确定与标记特定营养问题的过程,这些特定的营养问题由营养专业人员独立负责治疗。营养干预,是根据患者的需求制定干预计划并实施适当的干预行动,解决或改善已确定营养问题。营养干预包括两个步骤:计划和实施。计划包括:a)营养诊断重要性排序;b)回顾询证指南;c)制定患者的预计结果;d)于患者/家属协商治疗方案;e)确定治疗计划以及治疗策略;f)确定治疗的时间和频率;g)所需资源支持。实施包括沟通治疗计划以及实施计划。监测,确定是否达到了营养干预预期结果,或评价这个结果,以确定是否需要再评定再干预以期望在解决问题上取得的进展。营养问题干预操作规范将从营养筛查技术规范、营养评定与营养监测技术规范、营养问题诊断技术规范、营养干预技术规范、营养干预效果评估技术规范这五个方面展开。通过将以上提到的两点营养诊疗技术规范植入到信息化诊疗软件中去,使得整个诊疗过程变得更加系统、全面、完整、有章可循,对于诊疗过程的监控起到重要作用。

2.3膳食营养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膳食营养技术规范将从膳食营养管理(制作、提供、管理)操作规程和平衡膳食和治疗膳食技术规范两个角度来展开介绍。首先是膳食营养管理操作规程,在《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膳食管理操作的具体规范,从膳食制作、提供、到相关的管理方面都有解释,对膳食营养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标准。其次对于平衡膳食和治疗膳食的技术规范说明也在《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文件中由相关的细则规定,已明确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编制、结构、科室岗位职责等,除此之外,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还应该加强对于相关膳食配料的设计、品种以及口味的管理、供给服务管理、患者反馈管理以及质量控制这几个角度来展开。以信息化软件平台为载体,为实现在膳食配餐、信息传递、膳食配送、患者选择、信息反馈上的快速有效提供保证。并易于与顾客形成交流互动、及时得到患者和医生的信息反馈,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保障。

3营养学科业务行为与业务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建设

营养学科业务质量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营养学科业务发展全过程的行为把控和管理,可以在营养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对业务行为及业务过程质量进行及时掌握、重点监测、有效控制,做到有标准、有目标、有评价、有控制,进而实现营养问题与营养风险的高效诊疗,营养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3.1医院临床营养管理的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

医院临床营养管理包括管理体系建立、技术标准及业务规章制度、人才培养、业务职能及发展管理、服务质量改进以及患者满意度管理。从制度、体制上形成对营养学科建设的支持,它的信息化转变,将有利于对学科发展信息的公开公布、利于学科的发展在制度层面的保证。

3.2临床营养诊疗业务的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

临床营养诊疗业务的质量控制包括营养诊疗业务、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支持业务、营养康复及疾病专项治疗业务三项的质量控制。从具体的营养治疗角度,明确质量控制,其信息化转变将对营养问题的诊疗监控以及诊疗信息的及时反馈形成高效、有序、系统的机制。

3.3医院膳食业务质量控制信息化建设

从学科建设指南和临床营养学科业务内容体现,医院膳食业务质量控制包括平衡膳食业务和治疗膳食业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膳食质量控制体现了临床营养学科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从膳食角度强化营养治疗效果或强化营养供给,为机体的恢复提供动力,同时对于膳食业务质量控制也是对于患者营养治疗的控制,全程把控,便于询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得疾病的恢复过程可控,治疗风险可控。

4信息化营养科的远景展望

医院临床营养信息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基于云化平台与大数据基础上的智能化应用与高效资源整合的交互式服务内涵的发展。在迈康承担的临床营养治疗科研云化平台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中,基于上述的“云化平台与大数据基础上的智能化应用与高效资源整合的交互式服务”,已经列入开发进程,并且在国内多家医院进行科研开发与临床试验的布置阶段,相信随着临床营养诊疗内涵标准的建立,营养服务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化营养管理及服务将为患者的营养问题解决提供更为舒畅的院内外服务,将为临床各科疾病的营养风险诊疗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也必将为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结论

本文从营养学科诊疗内涵信息化管理建设、营养学科技术规范信息化建设、营养学科业务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来阐述信息化营养学科建设。从现阶段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的现实情况看,信息化营养学科的建设还需要面临很多技术难题,但在国家课题的支撑下,这些难题很有希望能够完全解决。在此过程中,既要憧憬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便捷与效能,也要在实践中勇敢地承担信息化工程的研究任务的挑战。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5篇

核酸的营养学应用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全序列图谱研究成功,真正揭示了人类起源和健康长寿的千古之谜。基因是能够转录的DN段,DNA是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必须由体内合成,一是肝脏从头合成,二是经脑和脊髓补救途径合成。但年龄越大,核酸合成能力越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补充外源性核酸。医学博士富兰克对门诊患者实施“核酸营养学与代谢疗法”,进行抗疲劳、抗病毒、抗感染、美容及糖尿病、脑血栓、冠心病病等“核酸补充”临床试验,创造了生命奇迹,于是各种提纯的核酸制品即基因快餐风行于世。但实际生活中还是以食补为主,下列食品为高核酸食品:首先是鱼虾类,含量最高的为沙丁鱼、鲑鱼、螃蟹、文蛤;其次为豆类、动物肝脏,蔬菜类有芜菁、磨菇、菠菜、芦笋、胡萝卜、花椰菜等,同时每天两杯牛奶、一杯新鲜果汁或蔬菜汁和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促进核酸的吸收。充足的核酸饮食可从根本上起到美容的效果,使细胞充满活力。

酶的营养学应用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是活力酵素,一切生命活动发生的基础,但是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为35℃~40℃,60℃以上可使大部分酶失活。正常饮食中通常以熟食为主,高温煎炒会将蔬果中的活性酶灭活、变性,而食物必须靠消化酶来消化、吸收,机体只能动用体内的储备酶,从而影响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一项新的研究提倡,适度多进食新鲜蔬果有益于人体补充酶量。如香蕉、酪梨、凤梨、芒果及胡萝卜、木瓜、菠菜等都是富含活性酶的食物,可以减轻体内合成酶的负担、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油腻高脂饮食、食品添加剂、滥用医药等,都会消耗人体大量的储备酶、加快衰老,所以改变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适度多进食新鲜蔬果,可抵制酶的过度消耗、有益身体健康。

维生素的营养学应用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C,维生素主要功能是参与各种物质和能量代谢。维生素缺乏症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入不足。尽管三餐进食量充足,但因食物贮存、烹调不合理也可导致维生素摄入障碍。如大米的外皮含有较多VB1,若加工过细、过度淘米、煮粥时加碱,则会将其全部破坏,造成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如饺子馅在制作过程中,将蔬菜切得过小、加盐去除水分也会丧失大部分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如果把挤出的汁水放进馅里或者用来和面,都是保存营养的方法;高温爆炒也可破坏大量维生素。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食物的原汁原味、保留大部分营养物质,理想的烹调方法为煲和炖,同时减少使用食品添加剂。若为慢性腹泻、胆道疾病、长期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则需通过其它途径另外再补充相应维生素。维生素缺乏可有相应症状,过量亦对身体不利,因此需要适度的补充合适的食物。如维生素A缺乏症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病,常吃动物肝脏可预防,但进食过量易致维生素A中毒,进食胡萝卜则可较适度的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进食过量会出现一过性皮肤黄染,停食后黄染即可消失。胡萝卜含有胡萝卜素、花青素、果胶等,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VA,还可清除重金属离子,对毛发、皮肤、黏膜均有益,胡萝卜与脂类物质一起烹饪更易吸收。

糖的营养学应用

糖是最直接、经济的能源,糖无氧氧化可产生乳酸,故长期剧烈运动可致大量乳酸堆积,易造成代谢性酸中毒,故可时常饮用苏打水纠正酸碱平衡。根据一项600例癌症患者体液分布的研究,显示酸性体质癌症患者占85%,而健康人的血液则呈弱碱性,pH7.35~7.45。由于长期饮食不均衡和不良运动方式,体液可成酸性,糖、脂、蛋白质都属于酸性物质,要配合弱碱性的蔬果、海带及茶叶以维持酸碱平衡。轻型舒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网球、游泳等可更多的使糖有氧氧化,可产生和释放更多能量,有助机体代谢。有氧代谢通过三羧酸循环途径产生大量能量,如果增加循环的中间产物如柠檬酸,则会加速循环进行,产能增加,促进细胞代谢。草莓含较多柠檬酸,故多食草莓以助美容。

脂类的营养学应用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实验设计

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临床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实验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加以梳理,进行整合。以“糖尿病患者设计食谱”为例,选取临床上的真实病例如下:患者,男,年龄45岁,身高174cm,体质量75kg,轻体力劳动,餐后血糖11mmol/L,血脂正常,属于需用胰岛素且病情稳定型。问题:(1)请为其编制一日膳食食谱;(2)对于自己设计的食谱进行加工制作;(3)用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评价。实验开始前1周,将病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收集资料。学生要想设计出完整的食谱,必须动手查阅大量资料。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其次要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病情计算能量需求、餐次分配,还要考虑食物所含营养素、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等。最后的评价过程更是知识综合的过程,能量和营养素是否达标、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是否适宜、蛋白质来源比例是否恰当、三餐能量分配是否合理、烹饪方法是否合适都是评价的指标。实验设计分组进行,每组3~5名学生,设计完毕由学生阐述设计思路及经费预算。最后教师根据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经费等因素对各组的实验设计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完善,并与学生讨论后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1.2实施过程

食谱加工制作在学校食堂开展,利用双休日教工食堂空闲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依照自己设计的食谱到超市或菜市场采购烹饪原材料,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辨认原材料的新鲜程度,熟悉原材料的清洗、切配过程,将抽象化的刀工、火候变得易理解、易于学习。学生分组操作时教师负责现场协调指导以及解答学生烹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个加工制作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

1.3分析和总结

食谱制作完毕,各组组长从设计原则、菜肴特色、营养价值、经费开支等方面对自己的食谱进行介绍,同时由其他组学生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价,然后结合菜肴的色、香、味、形、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食谱”。对于尚有欠缺的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帮助其找出不足,并督促其改进。

1.4撰写总结报告

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在此次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收获和感想。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其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1.5成绩评定

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烹饪学课程性质特殊,所以没有按照传统的试卷测验来评分,而是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考勤、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作业、开放性实验等,而开放性实验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占总成绩的50%。教师不可能在短短一学期内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厨师或一名出色的营养师,但是通过开放性实验,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厨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营养师。

2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后,对参与此次实验的2011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占83.65%;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占55.88%;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占53.20%;查阅文献能力得到提高的占87.42%;人际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的占52.48%。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报告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等5个方面,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烹饪学教学中开设开放性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这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烹饪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烹饪技能、烹饪理论,对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求烹饪与营养相结合,“营养为本、烹饪为用”。因此,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将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活学活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群、服务社会。

3结语

我国医学院校的营养学专业较少,全国仅8所院校,而且营养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培养方案以适应时展[6]。本校率先将开放性实验融入烹饪学课程,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与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从资源优化配置考虑,开放性实验主要在周末开展,这就需要教师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来参与教学。开放性实验分组进行,这需要团队的整体配合及分工协调,分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教师不断完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不断得到提高。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7篇

1994年,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会在北京成立,成为中国营养学会下辖的二级学会,并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艰难推动临床营养学发展

在分会的发展历程中,各个阶段都有杰出的营养学人才崭露头角,他们的工作推动着学会不断向前发展。周v教授和俞锡璇教授是我国临床营养事业的奠基人。在上世纪40年代,她们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临床营养工作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于是,她们便带领自己的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规范疾病营养治疗,探索营养学科的科学管理模式,写出多部具有指南意义的临床营养治疗专著,为创立临床营养学科打下了基础。这些学生中就包括如今已经近百岁高寿的查良锭教授、90岁的杜寿玢教授。

薛长勇教授说:“这是第一代营养学前辈人为推动临床营养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学科基础的社会背景却对营养学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当时,由于社会大背景的缘故,许多医院的营养科建设和营养师执业都多次遭受严重干扰,导致专业营养人才的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周v教授和俞锡璇教授这样的学科前辈,凭借自己敏锐的专业嗅觉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实现了对营养学建设的坚守。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组成立之际,在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的支持和帮助下,全国的营养师前辈们如周v教授、俞锡璇教授、查良锭教授、李瑞芬教授、关桂悟教授、杜寿玢教授等共同努力,一方面多方呼吁加强临床营养工作,另一方面为解决营养师人才匮乏,用极大的热情编撰教材,并承担教学工作,先后培训营养师百余人。这些营养师后来成为我国主要省市级医院临床营养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继承了营养师前辈们对临床营养专业的热爱,精心对病人进行营养治疗,孜孜不倦的探索专业知识,为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临床营养学发展的春天

1985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临床营养工作会议”,前卫生部长陈敏章、医政司司长迟宝兰和营养学家于若木亲临会议,各省市卫生厅局领导也参加了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人员对临床营养工作的重要性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的定位、任务、建设等达成了共识。

同年10月卫生部向全国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营养科(室)是医技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全院病人基本膳食与治疗膳食、诊断膳食、代谢膳食及要素膳食的调配、制备与供应;承担疑难、危重及手术病人的营养会诊;制定病人的营养治疗方案及进行膳食指导;检查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营养管理实施情况;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制定技术操作的规程。同时,开展营养宣教、咨询、教学和科研工作等也在其职责范围内。这个“通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临床营养专业的发展,营养师们至今还把“通知”作为临床营养工作的指导宝典。

临床营养学分会职责拓展

政府对临床医学的重视,进一步促进了临床营养分会的工作进程。在中国营养学会的领导下,临床营养分会积极参与我国居民“营养改善条例”的起草工作,并积极争取临床营养师的职称认定工作。在中国营养学会的支持下,分会终于在2000年纳入医学技术职称考评系列,并参与考试的相关工作。

与此同时,临床营养分会为提高临床营养专业队伍的业务素养,将继续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一直坚持对专业人才的培训。自1984年开始,临床营养分会共举办了26期国家一类继续教育项目。伴随着分会影响力的逐年扩大,参加专业培训的人员也已累计达到2000多名。每次培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每次70人-80人参加,增加到了每次200多人参加培训的规模。

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分会也十分重视中国营养学会会员队伍的扩大。临床营养分会积极号召同行加入中国营养学会,已经有近300名的临床营养工作者加入了中国营养学会。而对于入会的临床营养工作者而言,分会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年会的形式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重要平台。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临床营养分会自建立至今取得了众多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分会的发展日趋完善与成熟,在各个层面的工作都取得了突破。而目前分会的带头人薛长勇教授一直致力于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和代谢性疾病的代谢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多年来他带领研究小组从事肥胖病和糖尿病的代谢研究,特别是在中链脂肪酸对糖代谢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发表30多篇研究论文,其中SCI论文8篇。在他的带领下,临床营养分会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2009年以来,临床营养分会设立了学术优秀论文奖励机制,以促进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希望他们借此进行科研交流,最终达到推动临床营养科研工作的目的。

除了论文奖励机制之外,分会也活跃在各种科研活动中。例如,为探索适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临床营养分会组织了北京20多家医院的营养科,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研究涉及到10多个科室,调查患者达4000多人次。

为促进各医院临床营养科室的建设和交流,2013年分会设立了临床营养示范基地。该基地根据不同医院临床营养工作业绩,从营养科的基本情况、医疗、课题、论文、教学、获奖和专利等方面综合评测,最终评选出了36家医院的营养科为“临床营养示范单位”。通过这样的举措,分会有力地推动了各医院对于临床营养科室的建设,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会十分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在薛长勇教授的带领下,2013年分会便开设了2个全国临床营养微信群和1个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至今,短短两年时间,微信群已有500多位临床营养同行在其中进行学术交流。而公众平台则建立了11个活动版块,而其“天天有消息,日日有新闻”的推送模式,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关注度不断提升。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科技图书 被引分析 查证 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 G2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3-0117-04

Verification Study of the Citation of Domes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

Abstract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the citation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 samples in all national relevant databases or search tools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systematically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rticle also illustrates the database characteristics and verification skills to relate closely with the search results,and find out the preferred database and additional database for the cited books verification. In addition,the related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ooks;citation analysis;verification;databases

2007年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中显示人文社科类图书形式文献(包括著作、汇编、法规文献、标准)被引比重接近60%,超过期刊类文献[1],表明科技图书被引报告可以成为一种见证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2]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近10年的引用数据,统计出了各学科学术论文引用最多的图书,并将此作为对各学科产生重要学术影响的图书向学界推荐。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科技图书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学术成果,通过被引量化分析可体现著者的科研成果被他人认可、利用的程度及效度,反映着该书籍的学术价值及著者的学术影响力[3]。目前,在我国的科研专家选拔、人才评定、重大项目立项或评奖等工作中,相关人员的论文及科技图书的被引情况确实正在成为一项重要的评判指标。同时,随着我国科技文献数据信息化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多种检索期刊论文引文的数据库可供使用,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等,一般的科技查新人员已较熟悉这些数据库的期刊论文被引检索方法,国内也已有一些关于期刊论文被引查证的相关研究[4]。但在当前的数据库条件下,如何应科研工作发展及用户的要求,合理选择适用的数据库及其他检索工具,出具相对全面准确的国内科技图书被引查证量化分析报告,这对我国为数不少的查新人员来说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新工作。作者通过近期的查证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同行们探讨。

1 研究样本

以实际工作中接收的不同年份出版的两本图书被引查证作为典型案例。图书1:荫士安,汪之顼,王茵,等主译.现代营养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图书2:荫士安主译.现代营养学(第八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所检索的数据库

本次实践探索查找了国内能进行引文检索的绝大部分相关中文数据库及一些搜索引擎,以分析这些数据库或检索工具用于图书类著作被引查证的价值。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维普的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CCJCD)、清华同方的中国引文数据库(CCD)、清华同方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文版(CBM)、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书生之家、读秀学术搜索(读秀)、谷歌及百度等。检索时间为2011年12月~2012年1月。

3 检索结果分析

3.1 “图书1”的综合被引情况

“图书1”共被引12次,他引10次、自引2次;被期刊文献引用9次,被会议论文引用1次,被图书引用2次。另外“读秀”公司的相关引文分析表明,“图书1”的被引用指数为0.1739,被引用次数为32(包括上述的被图书引用2次),但因仅能看到2条图书引用记录,故其统计的被引用次数32次仅供参考。

3.2 “图书2”的综合被引情况

“图书2”被引82次,他引80次、自引2次;被期刊文献引用53次、被会议论文引用5次、被学位论文引用23次、被图书引用1次。但经过对引证文献原文的参考文献比对,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其被引的82次中包含了“图书1”的8频次被引。“图书2”的真实被引结果为:被引74次,其中他引73次、自引1次;被期刊文献引用46次、被会议论文引用4次、被学位论文引用23次、被图书引用1次。

3.3 两本图书在各数据库中的被引检出量及收引特点

以“出版”或“出版社”或“图书”作为检索词粗略统计各大数据库的图书类著作的被引量(见表1)。以此数值为最低收录线,比较各数据库在图书类著作被引检索中的价值。研究表明,这些数据库对图书类著作的被引收录结果差异巨大,采用不同的检索手段各数据库检出的相关收录情况有的大相径庭,需对应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检索方法。研究发现,对图书类著作的被引检索仅利用国内现成的那些引文数据库十分不妥。

4 各数据库中的图书被引查证实践

4.1 清华同方的中国引文数据库(CCD)

在CCD图书类型引文下的被引书名栏目输入“现代营养学”获得8条检索结果,但其中仅显示“图书2”有被引81频次的记录(2011年 12月27日检索),其引证文献为期刊文献、学位论文文献、会议论文文献,无图书类著作引用它的记录。但经过对原参考文献的核对,其中8篇引证文献实际上是“图书1”的引证文献。

而对“图书1”,无论用“现代营养学”在被引书名栏目检索,还是用“荫士安、王茵”等在被引作者栏目检索,结果均为零,表明无“图书1”的被引收录。“图书1”的被引情况只能通过相关引证文献的查找才得以核实。

从介绍中可看到,CCD的源数据库包括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包含自1949年起国内公开出版的3877本图书全文,主要遴选了国内外部分经典专著),但该全文库目前在一般的网络检索中并不能被使用。经对图书被引检索发现,CCD中1979~2008年含有所描述的全部类型文献的被引数据,但少有2008年后出版的图书、专利类文献被引用收录入中国引文数据库。

在CCD中,还有引文的统计,包括作者统计、机构统计、出版社统计等,但统计的数据都来源于期刊。如在出版社统计中输入“人民卫生出版社”,可见其出版的图书2011年共有4176本已被引22984频次(2011年12月27日检索);2006年出版的图书记录有641本,当年被引的有84种,当年被引频次443次;但其2007年后出版的图书未见有被数据库收录,这也间接说明了“图书1”未被CCD收录的事实。

4.2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在该平台,可选择多个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在选择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数据库的组合,如加入报纸库或引文库进行跨库检索,检索栏目中缺失对参考文献的检索。检索“图书1”的被引情况,时间段限定从2008年起,在参考文献栏目输入:“荫士安” AND “现代营养学” AND “(九版 OR 9版 OR 第九版 OR 第9版 OR 人民卫生出版 OR 人民卫生出版社)” 精确检索,获得27条检出记录,其中有9条被引记录匹配。在该平台的跨库检索中,尤其要注意考虑检索词的全面性。从以下的例子中可看出其重要性,如在参考文献栏目输入“第九版”进行精确检索,获得1420条检索结果;而减少检索词长度,输入“九版” 进行精确检索,却仅获得425条检索结果(2012年1月20日)。

目前,清华同方数据库在网络上可供检索的多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形式出现,该总库的跨库检索不包括CCD在内,除设计有简单检索、标准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学者检索等功能外,还有引文检索入口,但从这个入口着手,不管是在被引作者还是被引文献题名栏目中的检索,“图书1”与“图书2”的被引结果均为零。这就需要用到标准检索或高级检索中的全文栏目,输入“现代营养学” AND “(九版 OR 9版 OR 2008) AND “人民卫生出版社”AND “荫士安”,共获得39条记录。逐条阅读筛选,一般情况下可首选浏览数据库的文摘页面,在此页面可看到参考文献,包括已被单独分类的图书类型的参考文献。实际上,可能是因为要对应总库中的中国图书全文数据库,实践查证中发现所有的“图书1”的被引在文摘显示页面的参考文献中均显示成了“图书2”,在该库中的图书查证通过原文查找才获取了相关证据。像“图书1” 的作者文雯的引证文献,其参考文献的原文标注为:“荫士安,汪之顼,王荫.现代营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3,875”。其在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该文相应文摘页面,图书参考文献栏显示的是:“(美)B.A.鲍曼(BarbaraA.Bowman),(美)R.M.拉塞尔(RobertM.Russell)主编,荫士安,汪之顼主译.现代营养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4.3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从数据库的“引文检索”入口,输入被引作者=荫士安,共检索到 109条结果。从其检索结果分析中可浏览到“图书1”被3篇期刊论文引用的情况、“图书2”被6篇期刊论文引用的情况。其中搜到的“图书1”2011年的1条引文记录(作者孙娟)均未在其他数据库检索中出现过。

4.4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

在CSSCI的篇名检索入口,输入“现代营养学”,显示命中结果5篇,总计被引8篇次,其中“图书2”2007年被引1次、2009年被引1次,与清华同方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差距甚远。其余的为闻之梅主译的“现代营养学”的被引记录,没有“图书1”的被引记录。

另外,该检索平台的标识与输入错误很多,应尽量用简短的检索词或少用检索词组合,例如用“作者=荫士安 AND 篇名=现代营养学”组合检索,结果为零,究其原因,“图书2”中的主译作者“荫士安”在CSSCI中1篇未标注出来(仅标注了原作者),另1篇标注成了“萌士安”。

4.5 维普的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CCJCD)

在该库参考文献入口,非期刊类的论文或论著、图书类著作均不能被检索到,需切换到源文献入口,在篇名栏目输入“现代营养学”,获得12条记录,其中包括“闻芝梅主译.现代营养学.第7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等,其引用文献均为期刊文献。均未检索到“图书1”与“图书2”的被引记录。

4.6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文版(CBM)

在1978~2011年12月的CBM参考文献入口检索,被引的“图书”有298721次,其中“人民卫生出版”有114863条、“现代营养学”有139条。与其他数据库类似,该库的相关检索词也要考虑其尽可能的全面,像“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文献中的标识有人民卫生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式社、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4.7 读秀学术搜索

在读秀图书书名栏目输入“现代营养学”,获得“图书1”及“图书2”的2本书样,点击“图书1”介绍页面,右上有读秀公司统计出来的该书被引用指数0.1739、被引用次数为32次(2012年1月10日检索)。其中最有价值的还是在该页面中显示有2本图书引用“图书1”的记录(实用儿童营养学,董小燕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现代临床营养学,顾景范编,科学出版社,2009.03)。所以对图书被引的检索,“读秀”可能成为了解图书类著作间互引的重要手段。但读者还无法自行通过逻辑检索获取有关图书的被引频次。如“图书2”,读秀公司没有相关的引用分析。

4.8 其他数据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有少量图书收录记录,但与期刊文献不同,这些记录上无图书类著作被引的标识或链接。其数字化期刊库中也无参考文献栏目可供检索。而以往文献研究中采用的万方公司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目前无法在该数据平台上获取。

CMCI中的数据无论是引用文献还是被引文献均为期刊文献。同样,书生之家无图书被引的检索入口及记录,也无图书被引检索的必要。

超星数据库中可通过全文检索手段获取图书类著作参考书目中的有关记录,本次实践发现了“图书2”被列于一书的参考书目中,但其获取具体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而谷歌及百度搜索引擎目前对图书被引查证无任何价值。

5 结语

本次实践研究发现,在现有的数据库条件下进行图书类著作的被引查证还是有不少的问题。首先,图书间互引的查证还很困难,除可找到的读秀公司提供的部分图书互引的统计结果外,国内的其他中文数据库中,绝大多数只能找到图书类著作被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引证的结果;其次,虽然清华同方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是检索科技图书类著作被引的最重要数据库,但其数据库的特点及数据库平台间的交互关系,使得检索时须十分谨慎,有时候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浏览引证文献的原始参考文献数据,才能保证相关引证事实的真实性;再次,本研究仅限于科技图书,对于其他种类图书被引的查证,结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参考文献:

[1]苏新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苏新宁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杨思洛等.基于引文分析的图书影响力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0,(1):89-92.

[4]贾玉英.图书情报学17种核心期刊载文被引分析[J].情报科学.2011,29(3):401-405,411.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学术部

1、在学会办公室的积极配合下,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次年会暨“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研讨会。参会人员136人来自全疆多系统21家单位,会议历时两天。会上,有10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作学术报告,有来自不同系统的10位代表作了交流。会上对将要通过的营养条列作了解读,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和对未来工作的信心。

大会征集论文58篇,将所有论文编印了《*营养学会第二届第三次年会论文汇编》,并在医科大学的大力帮助下,编印了《*医科大学学报增刊》,其中有11篇论文刊登在*医科大学学报正刊上。为督促营养、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注意研究,在研究中促进工作,大会评出了*营养学会首届“盖瑞杯”优秀论文16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给与了奖励。

大会还对学会*年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予以了表彰。

在培训部的大力协助下举办了“营养、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继续教育学习班,参加学习人员达百人,均通过考核拿到了学分。

2、制订自治区驴乳粉和调味驴乳粉地方标准。

经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学术部与*自治区乳品质量检测中心、*达瓦昆畜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作,制订自治区驴乳粉地方标准。在陆东林副理事长的领导、组织、协调下,通过制订计划、选择指标、指标检测、确定限值、标准草案的制订、标准评审等工作,终于于*年10月22日,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批准了《驴乳粉和调味驴乳粉地方标准》。此项标准的制定也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此项工作共计投入资金1万元。

二、研发部

研发部充分利用学会的专家资源,积极发展外联。根据*樵依水厂提出的相关产品推荐申请,于今年8月4日对*樵依水厂做了实地考察,并出具了考评报告,同意对樵依水厂的饮用矿化水进行产品推荐,推荐期为3年。

三、培训部

1、培训部初步完成了由中国营养学会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学和考试大纲过度,今年共开办4期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培训人员达113人(包括*年底招收的24人)。有63人参加了中国营养学会的考核,44人通过了考核取得了营养师专业水平证书。7月82人参加了*劳动技能鉴定中心的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有53人通过了理论考核,32人通过了实践技能的考核,有26人通过了两项考核取得了公共营养师职业等级证书。11月有47人参加了*劳动技能鉴定中心的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鉴定,正在等待通过。

2、10月份在克拉玛依市成功的开办一期40人的全日制班。为培训部外地办学开拓了新路,积累了经验。

四、科普部

1、组织和参加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和营养咨询活动

(1)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5日,选派专家参加在乌市人民广场举办的主题为“节约、环保、安康——和谐你我他”的*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启动仪式。在此次活动中共散发营养科普宣传资料5种1000余份,宣传横幅2幅,展出营养科普宣传展板12块。参加咨询营养专家5名,咨询人数150人次,此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欢迎和好评。

(2)公益性科普活动。为充分发挥我会专家营养科普教育、示范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科普服务,在11名专家的积极配合下,共收集“营养与慢性病”、“营养健康新观念”等65个公益性科普专场报告内容,已将题目报送自治区科协科普部。其中付德润教授经自治区科协儿少部推荐,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邀请,所做的题为“合理营养,助高中学子一臂之力”的专题报告在一中反响很好,在校园网站专题报道。

2、利用大众媒体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和营养咨询活动

(1)电台:在*人民广播电台.乌鲁木齐广播电台等电台进行营养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146次。

(2)电视台:*电视台.乌鲁木齐电视台等,有关营养科普宣传的节目38次。

(3)报刊:在*日报.*都市报.乌鲁木齐晚报.晨报等报刊上宣传介绍营养保健知识251次。

(4)讲座和咨询:营养学会的专家远赴南北疆,深入社区、部队、团场、农村、干休所、中小学、高等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营养科普知识。共举办科普讲座和咨询活动201场,25000余人聆听了专家讲座。其中,付德润教授今年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610办邀请和参加自治区科协少数民族农村科普队远赴*库尔勒.阿勒泰等的14个地区和30个县市,共主讲营养科普讲座106场,听课人数累计11817人次,并录制光盘3份。

3、积极对外联系架起与相关单位的相联系的平台,扩大学会的知名度

正副部长今年4次主动去自治区科协与科普部、少儿部和学会部有关领导沟通联系,介绍*营养学会在科普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报送科普题目,联系科研立项和科普社会活动,以期架起与相关单位的相联系的平台,扩大学会的知名度。

4、科普获奖

积极总结*营养学会*年度科普工作各项活动材料和各位专家科普工作实绩,成功申报自治区“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年度优秀项目奖励,获5000元奖励资金。这是*营养学会成立以来首次获得的自治区科协科普奖项。

五、办公室

1、整理会员档案

(1)将会员资料中缺失的项目以信函形式通知会员并同时附上调查表,以了解会员对学会工作的认可度、意见及建议。及时收取会员费,增加学会收入。

(2)积极吸纳新会员,已有30名填表人员等待评审通过。

(3)及时将新的中国营养学会会员资料报送中国营养学会及时向中国营养学会缴纳会员费。

2、做好学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络

及时将学会最新动态通报给理事长及理事会,及时将学会决议传达给各部门。加强与上级单位如:中国营养学会、*科学技术协会的联系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营养学的新动态和新政策;也加强与同级单位的联系,及时将营养学的新动态和新政策传播出去,努力缩短偏远地区与发达地区营养事业发展的差距。

3、及时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各项任务

如*民政厅、*劳动厅、*科学技术协会下发的各项统计报表;协助科普部上报各类申报项目。及时将学会最新动态上报上级单位,以便得到指导。

参加并通过了各上级部门的年检。提供完整材料通过了民政厅社团处的社会团体证书的年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年检、财政厅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款收据和发票的年检。

4、积极配合各部做好学会工作

积极配合学术部做好年会各项工作,如通知的发放、论文的征集整理、论文集的编印、增刊的编印、增刊广告的征集、年会协办单位的协调等等。配合研发部做好推荐产品的协议签订工作;配合科普部做好各项科普宣传活动、各项科普申报工作;配合培训部做好培训工作,如统筹安排好上课教师;每周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管理培训班学员的考勤、学习,组织学员实习、参加结业考试及鉴定考试;向劳动厅上报各项学员资料、办理培训结业证书;向劳动技能鉴定中心上报各项学员资料申请鉴定,办理公共营养师职业等级证书等等。

5、及时做好网站的维护和管理

按时缴纳网站域名注册费和服务器使用费以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及时更新网站内容,保证网站的窗口作用。

营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梁晓春,49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读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9项。90余篇,获优秀论文5篇。曾获卫生部、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9项(2003年、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书著12部。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6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北京中医》、《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关科室信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要方向,中西医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4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部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于康,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杂志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会顾问。

在中国核心医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营养治疗学》和《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副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诊疗手册》和《临床营养学》等。作为编委参加16部学术专著编写。主编科普丛书《作自己的营养医生》、《临床营养解决方案》、《营养与疾病防治241问》、《非典型肺炎营养防治90问》、《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饮食自疗法》、《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营养门诊》、《宝宝的第一口食谱》等45册。

先后获2004年度日本外科代谢和营养学会青年研究奖、2003年度中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研究成果奖、1997年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1997年度和2004年度北京协和医院优秀科研论文奖等。

上一篇:合同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国际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