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范文

时间:2023-03-10 19:13:29

应急救援

应急救援范文第1篇

《中国应急救援》(双月刊)创刊于200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主管,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办,CN刊号为:11-5524/P,自创刊以来,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应急救援范文第2篇

记 者(以下简称“记”):王局长,您好。请问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理念?如何坚持这一理念?

王德学(以下简称“王”):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党和政府始终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自己的理念,始终强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前提是维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

无数事例证明,只有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得到切实保证,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才能调动他们的劳动热情,才能焕发他们的创造活力,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事业才能进步。因此,我国制定的每一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都始终坚持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作为前提;推出的每一项新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都始终坚持建立在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开展的每一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都始终坚持向人们灌输生命至上理念。

为了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在每一次事故救援中,我们都始终做到:第一,坚持“五个一切”,即: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一切资源、争取一切时间、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最大限度地拯救遇险者的生命。第二,坚持“永不放弃”,即: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给被困者以最大的生还可能,给遇难者以最大的尊重,给他们亲人以最大的安慰,给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最满意的交待。第三,坚持“救人如己”,即:用假如自己被困、假如亲人被困,你希望怎么施救的理念来进行救援,真正怀着深厚感情去救援,争时间、抢速度,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科学施救,直至救援终了。第四,坚持“科学施救”,即:请专家支撑,制定科学、严谨、周密的救援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完善,以确保实施救援后的最佳效果。第五,坚持“安全施救”,即:强调并保证千方百计防止次生事故发生,确保理性施救、稳妥施救、精心施救,最大程度地化解救援风险;全力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救出别人,严禁违规施救、盲目施救、冒险施救,严禁以好心办坏事,严禁以生命换尸体;切实加强对救援现场的监测监控和安全管理。一旦有异常情况,立即撤出救援人员,待隐患消除后再行施救。

记:在应对事故灾难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握什么原则?

王:在应对事故灾难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事故应急预案中,都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且在应对事故灾难的工作中:第一,每起重大事故发生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及时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千方百计做好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全力抢救遇险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对于一些被困或伤亡人数较多、社会影响较大的特别重大事故,国务院领导都亲临现场指导,由省级地方政府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工作;对于其他各类事故,除发生事故单位在第一时间组织好抢险救援外,大都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直接组织指挥。第三,注重调动社会力量,不惜任何代价,全力以赴施救。除调动各类专业力量参与救援外,人民和武警部队、消防部队等都及时出动官兵参与事故的抢险救援,并根据需要及时动员和组织社会救援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事故救援工作,形成强大的救援合力。

记:如何完善救援体系、提升救援能力?

王:每一起事故救援尤其是重特大事故的救援,需要多层面、多部门、多队伍共同参与才能完成,特别是基层、企业第一时间的有效处置是成功救援的关键。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所以,建立从上到下、纵横交错的应急救援体系,并注意发挥体系中每一部分的作用,在事故救援中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应注重三点,一是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县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相关行业(领域)及企业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二是大力推进国家、行业、地区和企业等各级各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合理整合利用应急资源,强化各类队伍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应急救援效能。目前,我国除建有完善的公安消防体系、海(水)上搜救体系外,矿山救援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大型矿山企业建立的7个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正在加快建设,14个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和一批区域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应急救援队建设也已启动,覆盖全国的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已形成,不包括公安消防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总人数已近20万人。三是大力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素质提升和战斗力提高,重点是提升各级指战员的政治素质、技术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培养树立责任意识、敬业意识、时间意识和人本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强化技战术研究、强化技术训练、强化实战锻炼,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抓队风,做到关键时候拉得出、上得去、顶得住、救得赢。

记: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救援装备对整个事故救援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如何提高应急救援的装备水平?

王:在提高应急救援的装备水平方面,我们一定要坚持科技领先、装备精良的途径。要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除提升人的战斗力外,还必须提高科技含量、提高装备水平、提高配套条件。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建立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救援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应急救援基础设施、装备配备、通信信息和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推广对资金的需要;推动产学研用结合,搞好应急救援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研发和转化,尤其是加大处置重特大复杂事故的大型特种装备、井下救生装备、通讯指挥装备等方面的研发、转化、推广、使用力度,并努力搞好配套配置;推动引进国际先进救援技术装备,重点是引进部分国外先进移动式自动纠偏的钻机、大功率高扬程水泵、防井喷设施、具有综合功能的消防车等先进救援装备,提高整体装备水平。

记:应急预案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事故救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推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我们需要强调哪些内容?

王:在推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我们一定要坚持完善预案、强化演练的总要求。既要强调预案全覆盖、成体系,要求各级地方、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结合实际编制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又要强调预案制定全员参与,使预案的制定过程成为全员熟知作业环境、熟知关键部位和危险源、熟知岗位职责的过程。还要强调预案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相互衔接性。此外,强调预案必须进行演练,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实战化,通过演练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检验预案、教育公众,并及时发现问题、修订预案。同时,还不能忽视全员教育和培训,要搞好专兼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使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公众都掌握预案和相关应急知识,搞好自救、互救、逃生、避灾。

应急救援范文第3篇

在本届论坛上,国内外47名从事应急管理的官员及专家、学者发表了演讲。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我国应急救援的新进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杨栋梁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在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安全生产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与强有力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是分不开的。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应急管理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要突出抓好应急能力建设,为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保障;要在充分发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和中央企业应急救援队建设,形成结构合理、上下贯通、纵横衔接、互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要加强资源整合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应急装备建设的投入,把煤矿应急救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在关键时候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响。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王德学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强化事故预防的基础地位,加大应急管理科技攻关力度;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社会化工程,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纳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全面构建功能综合、优势互补、上下贯通、纵横衔接的网络化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属地为主、条块结合、上级指导、专家会商和救援队指挥员参与决策等制度,提升科学施救水平。王德学要求,要加强国际间的安全文化交流;深化国际间的安全生产应急技术合作;开展国际间的安全生产应急培训和竞赛,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设的标准化水平、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队伍的正规化水平、施救的科学化水平。

新理念 新理论

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

“事故易发、多发是我国现阶段的实情,减少伤亡是最大的民生。为此,我们必须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转变,从不惜一切代价应急处置向千方百计做好应急准备和科学处置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协调、公民积极参与转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如是说。他还就深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按照底线思维的方法,立足应对重特大事故,立足应对巨灾造成的次生、衍生事故,加强应急准备工作;本着布局合理、专兼结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原则,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发展应急产业,加强应急信息化建设;实施全民安全文化建设工程,提高广大职工和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的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和舆论引导力。”

应急联动机制成效明显

“中国政府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自上而下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联动机制。中国应急联动机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整体合力、快速响应的原则。”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王志坚在介绍中国的应急联动机制时说。他还举例道,2013年5月20日四川泸县地震救援中,从接警到展开救援,响应灵敏,处置果断,行动迅速,信息的及时性发挥了关键作用,这说明信息就是战斗力。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矿严重透水事故救援中,救援力量和装备快速到达极为关键,说明应急联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迅速协调相关各个部门,建立空地运输通道,将力量装备快速投递到现场,也说明时间就是生命。

用系统方法进行重大灾害备灾

“应对重大灾害的备灾和应急响应规划,往往存在部门各自为政的问题,影响全盘救灾行动,进而影响长期的灾后重建工作。因此,需要各部门多管齐下,采用系统方法。”美国威特奥布莱恩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前首席运营官肯·伯里斯介绍了美国的应急管理理念。他介绍,若灾害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救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负担,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应对问题,这时,系统方法就不可或缺了。采用系统方法制定和维护应急响应方案的措施包括:为各类主体制定并实施标准应急响应、灾后恢复工作框架;扩展应急管理任务;加强监督和协调能力;加强信息搜集和分享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此外,标准化应急管理系统和早期预警及告警系统,是应急响应方案的新的发展趋势。标准化应急管理系统由事件管理系统、机构间协调和沟通机制、互助约定和民间组织的参与、扎根基层等部分组成。

新技术 新方法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开始开展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应急救援等相关研究。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安全监测监控,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辨识评价—安全规划—监控管理—应急救援’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魏利军,介绍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他指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监管工作的方向为:综合利用移动互联网、现代控制、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风险管理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将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与监管为主的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朝数字化、网格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研发集成先进技术装备,为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和安全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引领 强化救援装备建设

“大同队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研发了矿山救护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了风动木工锯、风动射钉枪等装备,建立了3D仿真模拟演练培训系统,为地下演习巷道配备了地面计算机控制的高温浓烟演练系统。”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大同队副大队长马红立介绍了具体做法。他说,大同队还投资1500万元改建了调度指挥中心,配备了集调度指挥、信息传输、综合演练、视频会议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应急指挥、快速反应、应急管理、安全预警和协调综合演练5项功能。

水平救援与垂直救援技术

应急救援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救援队 应急救援能力 德尔菲法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确定权重和评价打分

笔者走访天津市地震局和中国国家救援队共6名专家学者,请他们对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的各组成要素即救援队组织结构与人员数量、救援队行动能力、支援能力、保障能力等因素的重要程度按照九级标度法进行打分,并同样按照这个打分规则对四大因素的子要素重要程度分别进行打分。构造判断矩阵,并利用和积法,确定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的各项权重。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专家进行权重判断,确定各项权重,并将6名专家给出的权重进行算术平均,确定救援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最终评价权重如下:

一级指标名称和权重。A.救援队组织结构与人员数量(权重0.121);B.救援队行动能力(权重0.273);C.救援队支援能力(权重0.395);D.救援队保障能力(权重0.211)。

二级指标名称和权重。A.救援队组织结构与人员数量下设二级指标:救援队组织结构(相对权重0.6490/指标权重0.07853)、救援队人员数量(0.351/0.04247);B.救援队行动能力下设二级指标:工作程序(相对权重0.024/指标权重0.00655)、建筑物识别(0.037/0.01010)、有害物识别处置(0.071/0.01938)、搜救系统(0.175/0.04778)、反应时间(0.304/0.08299)、安全保障能力(0.046/0.01256)、医疗能力(0.142/0.03877)、通信能力(0.144/0.03931)、行动支持(0.057/0.01556)C.救援队支援能力下设二级指标:人力支援(相对权重0.235/指标权重0.09283)、物力支援(0.303/0.11969)、技术支援(0.462/0.18249);D.救援队保障能力下设二级指标:装备保障(相对权重0.363/指标权重0.07659)、生活保障(0.262/0.05528)、技术保障(0.375/0.07913)。

三级指标名称和权重。一级指标“救援队行动能力”的二级指标“搜救系统”下设有三级指标:搜救队员(相对权重0.581/指标权重0.02776)、搜救系统(0.27/0.01290)、搜救犬系统(0.149/0.00712)。

通过向我国国际救援队和武警部队救援队发放调查问卷(实际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救援队队员按照等级满意度为其所在救援队各项能力表现打分,计算算术平均值(5=很满意、4=比较满意、3=一般、2=比较不满意、1=很不满意),结果如下:

A.救援队组织结构与人员数量: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满意度4.22)、人员数量是否合适(4.37);B.救援队行动能力:工作程序是否完善(满意度4.37)、建筑物识别是否专业(4)、有害物识别处置能力(4.06)、搜救系统是否完善(满意度4.09,其中三级指标搜救队员4.35/搜救设备4.04/搜救犬系统3.85)、救援队应急反应时间(4.54)、救援队员安全保障工作(4.37)、救援队医疗水平(4.7)、救援队通信水平(4.39)、救援队行动支持(4.5);C.救援队支援能力:人力支援(4.41)、物力支援(4.35)、技术支援(4.33);D.救援队保障能力:装备保障(4.35)、生活保障(3.98)、技术保障(4.26)。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到,救援队队员对于救援队的医疗水平最为满意,满意度达到4.7,以下依次为救援队应急反应时间、救援队行动支持和人力支援,其满意度分别为4.54、4.5、4.41。相对而言,搜救系统中的搜救犬满意度最低,为3.85,可见国内的搜救犬数量与国外救援队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此外建筑物识别、搜救设备、有害物质识别与处置能力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分别为4、4.04和4.06。

救援队队员对各项能力的满意度能从侧面反映出,现阶段我国救援队的各项能力的强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救援队的整个搜救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搜救犬、搜救设备的能力相对薄弱,此外建筑物识别、有害物质识别与处置的能力也有提高的必要。而救援队的医疗水平较高,救援应急反应时间、行动支持与人力支援几方面做得都相当不错,这与我国国家的政体设计、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是密切相关的。

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

根据AHP―模糊综合评价计算的相关步骤,加权计算求得综合能力如表1所示:

从上表得出现阶段我国救援队救援能力综合得分为4.332,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救援队组织结构与人员数量这一要素尽管在总能力里所占权重最小,但对提升整个救援能力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这一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尤其是在组织结构方面,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这一单项所占权重达到60%以上,能力却较弱,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组织结构,以便从整体上提高这一要素的能力。

救援队行动能力这一要素在总能力中所占比重偏大,能力较好,其中医疗能力、通信能力、应急反应时间等方面做得都是十分不错的,但是建筑物识别和有害物质识别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虽然所占权重不大,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救援队支援能力这一能力在综合能力评价中所占权重最大,可见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且我国救援队在人力支援、物力支援、技术支援三方面表现都很好,应该继续发挥其优势,促进整体救援能力的提高。

救援队保障能力这一要素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尤其是生活保障存在明显缺口,应予以重视,采取措施,积极完善填补漏洞,从而促进保障能力乃至整体救援能力更大程度的提高。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中国国家救援队在医疗、通信、支援能力等技术方面优势较为明显,队员能够发挥专长,形成组合优势,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快速实现条块之间、学科之间、军地之间协调行动,发挥应对复杂环境,抢险救灾的强势合力。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适当扩大救援队规模,加强组织建设。适当增加救援队人员数量,完善救援队组织结构建设,扩大救援队规模,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的一个前提。

到2009年12月底,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已将队伍扩大了两倍多,队伍的规模由近10年前成立时的222人扩大到480人,大多数队员都经受过汶川大地震的锻炼。新扩编的队伍包括370名救援队员、60名地震局专家和协调员、50名医护人员。他们平均年龄小于30岁,扩编后的救援队具备同时在3处复杂城市条件下异地单独开展救援的能力,也可以同时实施6处一般城市或9处乡镇地区坍塌建筑物内的救援行动。可见扩大救援队规模是极其必要的。

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持水平。我国救援队的技术水平已比较领先,但是系统性还有待加强,当今应急救援行动要面临大量复杂情况,不再是由救援队独立处置突发事件,而是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这就要求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加强对救援领域的技术支持。依照我国国家救援队的现状,要重点加强队员在建筑物识别和有害物质识别的技术水平,弥补救援技术空白,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

重点进行救援队保障能力建设。救援队是由地震工程专家、医疗救护人员、搜索营救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构成的联合组织体系,这种体系有利于获取最直接的信息,提高救援效率。按我国救援队现状来看,保障能力建设还较为滞后,这就要求后勤保障人员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工作,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后援,提高保障能力建设。

增加应急救援经费投入。针对我国救援队的能力短板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突发灾害应急救援经费保障机制,在每年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经费,使地震灾害管理部门不仅有能力建好一只机动灵活、技术过硬、装备精良、能打硬仗、善打恶仗的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而且有能力研发应急救援的高新技术设备,全方位地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救援范文第5篇

本次以新《安全生产法》为指导,根据近年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3〕99号)等文件精神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要求,吸取2013年吉林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救援等典型案例经验教训,参考《规程》全面修订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议,梳理吸纳各地区、有关单位提出的修订意见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煤矿安全和矿山救援工作实际进行修订。

本次《规程》修改后,应急救援内容由原来的1章、5节、42条修改为现在的1编、6章、48条。

应急单独设编

本次《规程》修订,将原“第二编井工部分第十章煤矿救护”扩充修改为“第六编应急救援”,首次将应急救援内容单独设立为一编,成为《规程》六大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应急救援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要变化之一。

应急救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依托大型优势企业建立了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煤矿企业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专业煤矿矿山救护队404支,专职矿山救护指战员2万6 553人。另建有兼职矿山救护队2 854个,兼职救护队员2万7 868名。全国矿山救护队在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重大透水事故救援中,6 000余名专业救援力量携带近700套排水、医疗等设备千里驰援,经过8天8夜连续奋战,成功救出115名矿工,创造了我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1年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中,矿山救护队经过连续41 h的全力抢救,成功救出67名被困矿工;在2012年贵州安利来煤矿“7・26”冒顶事故救援中,由于矿山救护队处置得当、抢救及时,58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避免了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据统计,2011―2015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参加各类事故救援5 853起,抢救生还遇险矿工2 960人。

近两年来,受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企业经济亏损影响,矿山救护队建设出现了队伍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救护指战员流失、部分救援装备补充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救援队伍的稳定和战斗力。

本次《规程》应急救援内容的修订,是保障和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修订后的《规程》在修改完善各项预防工作规定的同时,加强了应急救援工作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修订后的应急救援部分适用范围由原来只对井工煤矿企业,扩展到包括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企业,内容由原来主要是对救护队的要求,扩展到对煤矿企业和救护队的要求,增加了应急管理、安全避险、队伍建设、科学施救、指挥协调、救援保障等方面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理念。

条文内容变化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48条中,新增加的有23条,新修改(包括条文合并)的有24条,未进行修改的有1条。本次修订删除了行业标准中已有的6个技术操作性条文,对内容紧密相关的条款进行了合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增加应急管理要求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以保障发生事故后井下人员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和事故企业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比如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班组长应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事故后煤矿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等。在“救援装备与设施”中增加了煤矿企业应当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等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突出强调了应急准备以及事故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和井下人员的自救。

增设安全避险规定,保障矿工逃生自救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煤矿发生事故后,各种安全避险设施设备对矿工有序撤离和避险待救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避险既是矿工自救的重要方式,也能为外部救援争取时间。

我国近年来对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全国的井工煤矿基本上建立起了安全避险系统。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新《规程》应急救援编,首次将安全避险内容纳入进来。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矿井必须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规定,并专门增设“安全避险”一章,设立10个条文对各种应急避险设施的建立和维护管理提出要求。

加强现场救援指挥,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现场各方面人员较多,而井下灾情往往复杂多变,因此,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实施救援至关重要。

大量成功救援的经验和处置不当的教训表明,必须要根据实际灾情科学决策、指挥和施救,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绝不能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盲目施救。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救援决策,必须有中队及以上指挥员带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救援;在救援中遇到威胁救援人员安全情况时现场指挥员有权作出撤出危险区域的决定;事故煤矿应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保障等新规定。

在封闭火区等技术措施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处置措施,在防止火区气体爆炸、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方面作了新的规定。新增了处理顶板、冲击地压、露天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规范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按照国务院和总局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判事项的要求,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已经取消。为适应减少行政审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形势和要求,保障和规范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援队伍必须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的规定。

增加了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的规定,以进一步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军事化战斗素质,确保矿山救援队伍在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理顺规章标准关系,妥善处理专业衔接

本次修订中注意做好与专业规章、标准的衔接。着重理顺了《规程》应急救援编和《矿山救护规程》的关系。《规程》应急救援编重点规定煤矿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原则性要求;《矿山救护规程》重点规定矿山救援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要求。避免出现互相矛盾、“打架”现象,便于企业和执法人员执行,而且两部规程各有侧重,有利于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编结构内容调整需要和《规程》修订原则,除了前面叙述的增加了有关条款外,也适当减少了对矿山救护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规定条款。比如,删除了原《规程》中第469条、498条、504条、509条、515条和520条,这些条款都是具体操作层面规定,在现行《矿山救护规程》中都有详细规定。

注意事项

应急装备配备与应急避险设施建设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要求,为所属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安全避险设施。具体执行这些规定时应当注意:

一是关于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具体标准,现行标准《矿山救护规程》已经明确规定了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基本标准并有具体列表,煤矿企业应该不低于这个基本标准为本企业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

二是煤矿企业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应当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没有具体标准和规定的,应当根据企业所属煤矿的数量、生产规模、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储备,以适应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

三是煤矿企业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能够满足井下矿工应急避险需求来建设,并且,建立的紧急避险设施必须与井下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相结合,共同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提高矿山应急救援队的事故处理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和针对性训练。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培训和训练中,要针对当前矿山事故减少、新队员实战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多增加事故处置案例分析教学、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等方式方法加强业务培训;在训练中增加队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训练时间,加强高温浓烟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里素质。

配备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除了按照规定配备基本救援装备外,鼓励救援队伍根据需要配备和使用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特别是自身防护装备、灾区探测和气体检测分析仪器、应急通信装备、灭火和排水装备等。

坚持开展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达标及考核活动,这是规范和加强矿山救援队伍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和检验矿山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保持救援队伍稳定和加强救援文化建设。矿山救护队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从事具有较高危险性、技术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煤矿企业和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救护队员享有相应待遇,保持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加强救援文化建设,增强救护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下一步计划

配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开展《矿山救护规程》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山救援规章标准体系。

加强组织全国矿山救护队开展标准化达标和互查互检工作,推动全国矿山救援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救援能力。

制定计划和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将煤矿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建设安全避险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以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

组织煤矿企业和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演练。2016年开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将利用专项资金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队伍综合应急演练、事故处置专项演练和救援钻机等大型救援装备的应用演练,以切实提高煤矿企业和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

应急救援范文第6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大会。这是落实党的*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安全发展"指导原则,防范事故灾难,减少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举措。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在去年7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家宝总理要求各地政府"切实转变职能,更新观念,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把人力、物力、财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建敏国务委员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国务院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快应急救援体系、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灾难的能力。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一方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煤电油运"持续紧张,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一些行业特别是煤炭行业长期负重爬坡,安全生产基础相当薄弱;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而培训教育又相对滞后等,都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压力。另一方面,安全法制尚不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不到位,一些工业领域的行业管理相对弱化,安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以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也在影响和制约着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甚至直接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集中,事故灾难的危害性也在增大。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突发公共事件中,事故灾难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尤其触目惊心,社会影响尤其恶劣。*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0.7%和7.1%。但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34起,同比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17%,其中煤矿58起,增加34.9%,死亡人数上升66.6%。面对重特大事故多发的现实,为了减少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在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有了很大进展。矿山、消防、核工业、水上搜救、铁路、民航、国家电网等行业和领域,已初步建立了专业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区域性救援基地和救援队伍,在事故抢险救灾、重大隐患处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年,全国矿山救护队伍抢险救援煤矿、非煤矿山事故3684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5154人,其中1664人生还;水上救援出动1568次,抢救遇险人员17666人,其中16837人生还;公安消防系统扑救火灾23.9万起,抢险救援其他事故15.6万次,抢救和疏散群众11万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约350亿元。尽管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覆盖全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尚未形成,集中指挥、协同作战、反应快速、应对准确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重特大事故抢险救灾工作的效率还有待提高。成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就是适应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信息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把全国的应急救援资源组织起来,整合到一起,尽快形成健全完善、统一协调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工作机制,整体提高国家应对重特大事故灾害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加强安全生产的需要。

国务院领导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很重视,多次作出明确指示。中编办、中组部以及财政部、人事部等部门,对组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一事非常支持。根据中编委文件规定,指挥中心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领导、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并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协调指挥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下面,我代表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监管总局,就指挥中心组建后的工作以及当前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简要讲五点意见:

第一,强化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责任感。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必须立足于防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解决好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各类问题特别是那些深层次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伤亡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同时又要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难,在事故发生后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事故损失。应急救援工作还包括了事故的预测、预防和预警,通过开展安全评价、隐患排查、技术咨询、教育培训等工作,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将会有效防范、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格局中,应急救援工作及其指挥中心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希望同志们一定要从实践"*"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认清肩负的神圣使命,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职责。

第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事故抢险救灾中发挥作用。要在国务院安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要求,本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抓紧建立覆盖全国各个行业和各地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我们已经编制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构架。希望各部门、各地区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行业和地方"*"规划,尽快建立健全专业应急管理机构和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安全监管总局将在完善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的同时,抓紧组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工作机构。消防、核工业、水上搜救、铁路、民航、国家电网等专业应急机构,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充实力量,健全运行机制和保障系统。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也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要依靠企业和地方政府,搞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和队伍建设。平时加强隐患排查和事故预防,事故灾难发生时在第一时间里组织开展有效救援。依托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型骨干企业,采用国家和地方扶持、企业自行管理的方式,建立各类应急救援基地。搞好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以适应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

第三,抓紧编制和落实应急预案。目前,《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已经编制完成。下一步,一是要分门别类,制定和完善各专业性、地方性和区域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尽快在规定范围内予以实施;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也要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二是要督促企业和地方政府把预案规定的责任、制度、措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等落到实处,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和实践及时发现漏洞、完善预案。三是要加强培训教育,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切实掌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应急响应程序和各个岗位的职责;普及事故灾难预防救助知识,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加强应急救援法规标准建设。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条例》的起草和申报,争取早日颁布。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规定》,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信息管理、队伍管理、专家管理、资金保障等配套规章制度,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各部门、各地也要加强相关的法规建设,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关的规章标准和制度,使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第五,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进步。指挥中心成立后,要整合相关资源,发挥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协会等中介机构和专家队伍的作用,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基础理论研究和科技攻关,特别是要加强煤矿瓦斯和水灾、危化品爆炸泄漏等工业典型事故的产生机理、防范和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先进适用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的研发。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实现全国应急救援系统的信息传输,提高对事故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学习借鉴国外应急救援的新理念、新技术,参加国际矿山等行业的救援技术竞赛,促进我国的应急救援工作水平的提高。

应急救援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应急救援;指挥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329-01

1 引言

200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2009]59号文件),明确提出各县级人民政府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对各级消防部队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实际应急救援过程中,由于各类灾害事故的特点、性质不同,参与施救的各专业力量也不同,而当前的119指挥调度系统仅能调度消防现役力量,对其他专业队的数量、装备、物资储备等信息掌握不全、不准,不能够快速准确地调动专业力量到场施救,实现科学调度、科学指挥、科学决策,因此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通过平台收集各类应急救援力量信息,依托消防指挥调度专网、电子政务网、公安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建设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先进可靠、反应灵敏、实用高效的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应急保障、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综合功能,达到各平台间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目标。

2 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设计

2.1 设计原则

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对救助报警、力量调度到场、处置辅助决策计算机化管理应遵循先进性、可扩展性、一致性、开发性和安全的原则。

先进性原则:系统采用GIS、GPS、VPN,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有线、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等先进的开发技术和设备。

可扩展性原则:系统能够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有足够的扩展升级余地。

一致性原则:系统对相关应急救援联动单位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取,保证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开放性原则:采用国际和国内行业标准的协议和接口,实现与其他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

安全性原则:系统具备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应用安全四个方面的安全性。

2.2 基本功能

系统具有具有受理119电话报警功能,接收市、县110、120接处警系统及其他联动单位电话报警和文字报警的功能。

系统具有利用有线、无线以及多种通信网络,实现语音、图像、数据的传输。

系统建立全市应急救援数据中心,能实现公安、医疗、电力、安监等应急救援联动单位数据库与应急救援数据库实时(准实时)的数据同步。对地理、气象、水源、应急专业力量、应急专家、应急资源储备、应急场所、应急预案、安全重点单位基本情况、各类灾害事故特征、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战术技术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处理、显示、传输和分析。

3 主要子系统

(1)有线通信系统是应急救援指挥平台的基础和核心,主要包括消防调度网、公安网和电子政务网以及程控交换调度系统。主要实现语音和数据的传输、共享,使指挥中心可以和相关单位、中队、大队及有关领导进行联动,达到快速反应、快速联动、快速调度的目的。

(2)无线通信子系统应能通过无线语音、数据通信网络和设备,保障城市辖区覆盖通信、现场指挥通信、应急救援战斗通信以及跨区域联合作战指挥通信。

(3)数据交换子系统解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安监、公安、地震、国土资源、环保、林业、农业、气象、水利、卫生等联动单位以及其他需要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进行数据交换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问题。

(4)监测预警子系统负责本市辖区内的防护目标、重大危险源、关键基础设施等监控目标的动态监控,掌握监控目标的空间分布和运行状况信息,各单位的动态数据分析对,并实现隐患分析和风险评价,达到监测预警的目的。(5)图像接入子系统接入火场及其他灾害事故现场图像信息、城市图像监控信息、消防站备勤图像信息、视频会议图像信息、各联动单位传来的监控信息等资源,直观了解灾害现场情况、进行异地会商和实施可视指挥调度。

(6)电话报警定位子系统是同时跨运营商和系统调度网,是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公众通过手机拨打119报警电话,经过位置服务平台,将报警的经纬度数据信息送到119指挥中心,在受理报警振铃三秒后即可将报警位置锁定在一定范围内。值班人员根据报警内容和报警人位置信息等数据获取报警人的当前位置,便于出警的快速、准确。

(7)地理信息子系统主要为应急救援指挥调度提供辅助决策信息,该系统将应急业务数据与电子地图、遥感影像紧密结合,实现应急业务数据形象化、可视化、空间化。

(8)GPS车辆监控系统对正在出警的车辆(车载终端)进行实时监控,其位置可显示在GIS地理信息地图上。GPS车辆可以接收指挥中心传来的出动命令。

(9)时间同步系统利用时钟同步机制对软硬件实现时钟同步和时间校准非常重要。

(10)数字录音系统主要用于事件中报警信息核实、调度指令辅助记录,事后事件审核、分析评估等情况。

(11)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系统主要包括:电话受理、警情辨识和记录、出动方案编制、作战及联动命令下达、指挥通信记录、战评和归档。

应急救援范文第8篇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梯的紧急救援方式已从传统的“自救”方式发展到现在最常用的“他救”方式,并继续向 “自动救护”、“远程救护”及“社会专门救护”等方向发展。简述如下:

一、 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电梯的应急救援包括有效的宣传、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有效应答和及时救护等诸多方面内容;(1)电梯的宣传工作是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一步就需做好宣传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2)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主要是指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当乘客被困电梯时,能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3)有效应答是指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能被值班岗位有效接收。(4)及时救护是指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并按紧急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二、电梯的应急救援方式及其发展

(1)传统的“自救”方式:

即利用轿门和电梯轿厢安全窗进行的自救。这是一些老电梯的救援方式。鉴于当时的规定要求,电梯轿厢里又普遍无紧急救护的操作说明,导致人员逃生方法不当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2)现在常见的“他救”方式: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紧急救护方式,也是目前电梯最常见的救护方式。就是通过被困乘客发出求救信号,由专业传护人员进行救护,轿厢应始终有足够的照明。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报电梯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

①值班人员发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

②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并了解轿厢内被困状况。

③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等待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并告知被困人员保持镇定。

④现场紧急救援的实施 首先要确定电梯的位置,其次要迅速确定现场救援的方式 即手动紧急操作还是电动紧急运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带减速器的主机以及盘车手轮带有减速齿轮时可采用手动盘车,反之应采用紧急电动运行进行救援。如果在可以采用手动盘车的场合,又增加了紧急电动运行控制也是允许的,但在具体进行救护时一次只能采用一种操作方式。

三、自动进行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先放人,再检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应急救援方式,一些高档电梯有此功能。国家标准目前对此尚无规定。

①故障自平层:当电梯出现故障时,电梯可自动检测出故障并就近停梯放人。

②断电自平层:在电梯突然断电时,依靠备用电源使电梯在就近楼层放人。此类电梯关键要解决所用蓄电池质量、寿命和价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远程救援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更先进的一种救援方式,电梯生产厂家( 或其维保中心)可通过监视系统对其电梯实施动态监控,出现故障时,监视人员可首先通过语音系统或字幕向被困在轿厢里的人员进行安抚,然后可远程操作电梯就近放人。目前这种最先进的救援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五、社会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方式,即由地方政府在市、县范围内成立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电梯的 “110”。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这样应急救援的效率会更高。

六、消防状态下的应急救援

目前电梯设有一级消防和二级消防功能。一级消防功能主要是指返基站功能;二级消防指消防员专用电梯, 发生火灾时,先紧急迫降至基站,之后消防员还要进入到目的楼层救人。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打碎消防功能开关玻璃罩,拨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钮,使电梯进入消防状态。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当立即将电梯直接行驶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置于停止状态,用手关闭轿厢厅门、轿门切断电梯总电源。

七、结束语

应急救援范文第9篇

为满足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建设了一个“专业化、现代化、高水平、有特色”国家电力应急救援培训基地,打造了一流的电力应急救援培训研究和咨询机构,建立了一套规范完善的电力应急培训管理体系,建设了一支电力应急救援培训师资队伍和电力应急救援抢险队伍。

经过多次重大抢险救援,四川公司总结提炼形成了“平战结合、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引领未来”的应急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国网公司以电力防灾减灾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应急指挥人员、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公司遵循“训战一致、注重效果、保证质量”的原则,确立了建设全国电力应急救援人才的“一流院校”,全国电力应急救援研究的“一流机构”,全国电力应急救援咨询的“一流平台”,全国电力应急救援抢险的“一流铁军”的目标,不断完善应急培训管理体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高效率”的一流电力应急指挥、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人才队伍的应急人才培养理念。

在应急人才培养管理新机制的探索中,四川公司整合资源成立应急中心,与国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采取“四位一体”管理模式,集公司应急管理、应急培训、应急处置、应急咨询于一体。有一支106名队员的直属应急救援队伍,他们“平时”既开展日常训练,又作为应急培训基地培训教师;“战时”作为精锐力量承担抢险救援先遣任务。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他们要通过综合演练提高个人技能水平和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四川公司按照“功能合理分区、建筑朴实人性、电力应急特色突出”的思路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公司建成了占地130亩、由一个全岛和一个半岛组成,可开展冰灾、地震、洪涝、山地自然灾害等多种防灾减灾培训和演练的具有电力特色的应急培训基地;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选拔培养37名内训师,聘请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地震搜救中心、清华大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的知名专家、领导兼职任教,成立基地学术委员会,开展应急科研咨询;按照“紧贴实战”的开发思路,研究开发出菜单式培训课目50个,形成涵盖应急理论、电力应急、野外生存、紧急救护等教材体系和培训大纲。

2013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技能竞赛顺利举行,此次竞赛是国网公司系统首次举办的应急技能竞赛,为期两天半的赛程设置5个竞赛项目,共来自国网公司系统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8支队伍共252名选手参加竞赛。四川公司代表队在28支队伍中勇夺团体赛和个人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全方位检验了应急培训体系的有效性。应急培训成效还在实战中得到充分检验。公司应急培训体系打造的应急救援人员先后参与了“4.14”青海玉树抗震救灾,“8.13”四川映秀、清平特大泥石流、“12.5”四川甘孜道孚森林火灾、四川巴中“9.16”水灾、芦山地震的应急抢险工作。他们在其中表现出了专业素质和顽强精神,充分运用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开展应急通讯、应急发电、应急照明及便民充电工作,利用无人飞行器对灾区进行航拍,收集、分析收集情报,对科学制定抢险方案、安全快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救援范文第10篇

社会反响强烈。总书记曾指出:“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因此,为有效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研究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现状,找出当前应急救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准备,我们特对湘西北地区矿山应急救援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矿山应急救援现状

__市、__市、__市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个地级市州因其地处__省西北部,故习惯上统称为湘西北地区。该区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居,分别与湖北、重庆、贵州等省市接壤,山高路险,穷乡僻壤,堪称__的老、少、边、穷地区。多年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自1960年至今,该区先后组建了__市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__救护队”)、__矿业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辰煤公司救护队”)、__市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__救护队”)、溆浦县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溆浦救护队”)、__县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__救护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湘西州救护队”)和__市矿山救护队(以下简称“__救护队”)等7支矿山应急救援队伍。除辰煤公司救护队为__矿业有限公司属下的辅助救护队外,其余都是各市州及县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矿山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事业编制,中队规模,本级财政全额或定额拨款,隶属于本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管,其中__救护队为ⅳ级资质,其他几支救护队均为ⅲ级资质。各救护队自组建以来,曾先后多次参与煤矿和非煤矿山抢险救灾,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当前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

2.1 救护队管理体制不顺,服务功能受到局限

湘西北除辰煤公司救护队为辅助救护队以外,其余6支都是独立矿山队,中队规模,由于其人、财、物管理均归属于本级政府,因此各救护队之间一直是“自扫门前雪”,处于各自为战、互不联系的孤立无援之地,没有形成统一指挥和协调的矿山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同时,地方政府又将救护队划归本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管,救护队的主要职责实际上仅仅只是为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矿提供服务,尚未形成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在内的多功能、全方位的区域服务局面。因此,市州之间救护资源的调配、行业与行业之间应急救援力量的调动,都受到管理体制的局限,救护队跨区域跨行业出动得经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和其主管部门批准同意。这样势必造成应急救援资源的浪费,

也不利于应急救援体系的优化完善和健康发展。

2.2 应急救援基地建设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欠账多

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煤炭部以及国家煤炭局撤销以后,矿山救护工作基本得不到国家财政支持,加之各地矿山救护队仍然维系原有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加之地方财政行政事业经费紧张,救护队基地建设得不到改善,技术装备很难得到更新和维护,欠账多多。据调查,湘西北只有湘西州救护队新建基地刚刚落成,但负债累累,其他救护队房屋建筑及训练设施和场地还是80年代甚至70年代建成的,已破烂不堪,且多数功能房和场地被挤占。所有救护队现有装备远远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第305条规定的矿山救护中队及其指战员的最低技术装备标准。部分救护队的装备几乎几十年不变,现有装备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难以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遇突发事件救护队根本无法出动。比如:湘西州救护队只有指挥车,却没有救护车(原有救护车已经报废),所有救护队没有配备装备车;__救护队现有的呼吸器还是90年代生产的老式产品,年久失修,安全性差。20__年10月25日__市分水岭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5人下落不明,在抢救过程中,__救护队虽及时赶赴现场,但因能够使用的呼吸器不够,只能安排3名救护队员在其他抢救人员的配合下冒险进入灾区实施抢救,最终导致2名配合抢救的人员中毒死亡。近年来省安监局虽然帮助部分救护队更新了一批呼吸器,但都只能装备一个小队,其他装备各救护队也是参差不齐,有这没那。

2.3 救护经费严重不足,救护队生存举步维艰。

矿山救护队所从事的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其价值很难在安全时期体现。因此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时期,救护队成了“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很难引起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如__救护队虽为事业编制机构,但财政每年仅象征性地补贴5万元,其余所需费用全部转嫁给分水岭煤矿承担。其他几支救护队虽已进入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或定额拨款的行列,但财政仅仅只是负责救护指战员的基本工资、养老保险,以财政拨款最多的溆浦救护队而言,人平每年也只有1.8万元。可见湘西北各救护队经费缺口之大可想而知。在如此之大的资金缺口之下,别说添置更新装备,就是救护队的生存都是大问题。__救护队在政府的行政干预下挂靠在效益相对较好的分水岭煤矿,安全时期,一半时间训练,一半时间参加井下生产;__救护队为弥补经费之不足,奔走于矿山之间,求爹爹拜奶奶,祈求于煤矿企业与之签订救护协议,收取微薄的救护费;__救护队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救护队员为求生成,与多个煤矿企业私下签订安全技术服务协议,以捞取一点外快贴补家用。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湘西北各救护队能够保持基本建制、维持基本运转,实属不易。

2.4 应急救援队伍不稳,战斗力不强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先后实施关井压产、整顿关闭小煤矿,湘西北煤矿数量急剧减少,加之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高压态势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力度的加强,事故频发的局面有所缓解。随之而来,地方各级政府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视度有每况日下之势,救护经费的投入得不到保障。在此情况下,尽管《煤矿安全规程》第492条规定“矿山救护队员是煤矿井下一线特种作业人员”,但现实中,广大救护指战员的待遇却没有一样能跟采掘一线职工等同,大部分仅仅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有的连基本工资都还不能按时发放,还别说享受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等。试想一下,一个 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工资待遇低下的工作在工薪阶层还有什么吸引力可言,湘西北各救护队普遍处于人心不稳、队伍涣散的境地,现在很多救护队及其指战员,很大的精力甚至是主要精力不是用在钻研业务、战备训练上,而是用在了东奔西跑求生存上,几无战斗力可言!

再说,一直以来,由于救护队员服退役机制不健全,大部分救护队援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用工制度,新队员入队由煤炭主管部门说了算,老队员退役同样由煤炭主管部门负责安置。但现实中,请神容易送神难,救护指战员几乎成了终身制,老的年龄到点无处安置退不出去,新的没有编制招不进来,难改救护队年龄老化的局面。据调查,湘西北7支救护队,救护指战员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只有__救护队和溆浦救护队,其他均在35岁以上。__救护队12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竟然占50%。救护指战员年龄如此之老化,又谈何战斗力!

3 加强应急救援的建议

3.1 建立湘西北应急救援基地

湘西北地处__省西北边陲,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技术落后,信息不畅。各市州和矿点较多的__、溆浦两县虽都建立了矿山救护队,但其应急救援力量非常有限,每遇较大事故发生,几无招架之功、应急之策。20__年、20__年__市分水岭煤矿先后发生“10·23”较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和“12·23”较大水害事故,__和__两市救护队联手都没有拿下,最后不得不花高价招请长沙矿业集团矿山救护大队和邵阳矿山救护大队前来增援,但远水难解近渴,增大了救灾成本不算,关键是贻误了抢救的有利时机。因此,建议在湘西北建立应急救援基地(救护大队),负责湘西北地区重特大事故的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培训。

3.2 规范和扩大救护队服务功能

矿山救护局限于煤炭矿山的抢险救灾,不仅不能充分展示其应有的服务职能,而且大大缩小了其生存空间,应当让其参与社会各行各业的应急救援,并提供更广泛的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打破过去矿山救护队只为煤矿服务和救护队只负责事故抢救的传统观念,救护队不仅要为煤矿服务还要为非煤矿山服务,要把救护队建设成为所有矿山(包括煤矿和非煤矿)抢险救灾、预防性安全检查、安全培训及安全仪器装备检测维护等多功能的队伍,还可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和社会各阶层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参与更广泛的应急救援工作。

3.3 完善体制,理顺关系

改变救护队以往隶属关系,改革现行应急救援管理体制,有两套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在全省分区域设立救护大队(应急救援基地),并将现有各市州、县所属矿山救护中队划归属下,建立起国家安监总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省安监局应急救援办(行使救护总队职责)——区域矿山救护大队(基地)——矿山救护中队四级垂直管理的军事化应急救援管理体系,这样完全可以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二是将原由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管的救护队划到各市州安监局门下,有利于非煤矿山事故抢救的调动和指挥。

3.3 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救护队正常开支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为军事化管理的救护队,是否有战斗力,关键在于其各项开支能否得到保障。因此,一是要继续将救护队纳入政府事业编制,将救护队工资、津补贴和养老保险纳入财政预算。二是要继续推行有偿服务,按照每一生产矿井都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和要求,没有建立辅助救护队的煤矿企业和所有非煤矿山都必须与临近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按照其生产规模缴纳救护费,主要用于救护队出动抢救事故人员的差旅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材料消耗、设备折旧费和奖励基金等开支。三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政策,从煤矿、非煤矿山维简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应急救援基金,由主管救护队的安监部门专户储存,主要用于救护队基地建设和技术装备的更新。

3.4 加大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及基地建设的投入

首先,由国家安监总局组织,以省(区)为单位,对全国范围内矿山救护队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和规划重组,撤并重组一部分布局不合理的矿山救护队。然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305条规定的矿山救护大队、中队及其指战员的最低技术装备标准,分期分批地将救护队技术装备更新和基地建设纳入国家拨款的项目建设之中。

3.5 完善救护指战员服退役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从煤矿井下一线职工、辅助救护队员、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拔,经过3个月业务培训和3个月编队试用,并通过考核考察,合格后方能从事矿山救护工作。从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中选拔的救护队员还必须在煤矿井下从事采掘劳动3个月以上方可入队。正式入队前,签订服役合同,合同期为5

年。合同期间享受事业单位固定职工同等待遇(包括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合同期满,如表现好,可续签合同,服役期可达10

年。对表现突出,有指挥才能、技术专长的个别人员可长期聘用。合同期满后不再继续留用的,由政府协调有关部门统筹择业安排,或向煤矿及其他企业推荐。

上一篇:防汛抗旱范文 下一篇:产业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