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广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05:37:52

医疗广告

医疗广告范文第1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19-02

作者简介:王道才,男,汉族,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卫生监督法制稽查工作。

[摘要]医疗广告的有关单位应该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但目前的医疗广告市场存在着非法医疗广告较多、整治较难等问题,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有关单位与人员的法律意识差;监管部门查处非法医疗广告的效果不够理想;医疗广告有关法律还有不健全之处。作者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查处非法医疗广告的手段要更新、力度都要更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监管体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辨别非法医疗广告的能力。

[关键词]医疗广告;监督;管理;探讨

广告广告,广而告之。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缩印版)》对广告是这样界定的:“通过媒体向公众介绍商品、劳务和企业信息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指商业广告。从广义来说,凡是向公众传播社会人事动态、文化娱乐、宣传观念的都属于广告范畴。”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广告的传播媒介和形式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方式显得更为广泛,像互联网、手机等都成为了广告载体。

当然,广告的法律概念与前述概念是不同的。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

1医疗广告市场现状及原因分析

1.1非法医疗广告屡见不鲜。虚假违法医疗广告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人民群众十分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虽大力整治,医药广告违法率仍居高不下。不少医疗机构未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医疗广告,有些未经许可擅自医疗广告,有些私自更改批准的广告样本内容,有的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有的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等。非法医疗广告的渠道主要有:非法印发医疗广告刊物(大多数是免费赠送或者请专人派发)、在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网络、公共交通等媒介或者形式作非法宣传等。如有些医疗广告充分利用了汉语言文字含义丰富的特点,明含或者隐含非法内容,如“除皱,祛斑,祛暗疮,祛胎记,告别白癜风,还你健康,专业白癜风、牛皮癣诊疗科;让怕痛的你不再痛――在安静的睡眠中轻松完成全过程。一觉醒来,一切如故。”等等,让有些患者容易产生相信该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治疗效果。

有人指出医疗广告存在“五大陷阱”:夸大治疗效果,误导或欺骗消费者;利用名人的社会效应做广告诱导消费者;宣称“专治疑难杂症效果显著”欺骗消费者;隐瞒诊疗实情,开据大额药方;不明示处方的真实内容和药品的真实成分。不法医疗广告泛滥成灾,这与我国广告市场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行业体制等多种原因是分不开的。

1.2有关单位与人员的法律意识较差。一些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的法律意识比较差。非法医疗广告,一些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特别是广告者对非法医疗广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广告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私自更改或者授意广告经营者更改经过批准的广告样件;一些广告经营者向广告者随意提供未获得广告批准文书的广告样本、虽经批准但广告主私自更改的广告样本、或者根据广告主的授意或者默许更改的广告样本;不少广告者对广告主或者广告者提供的广告样本,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或者未进行严格审查就予以,依法办事观念淡薄。

1.3查处效果不够理想。违法医药广告猖獗,利益驱动、监管难、处罚轻是重要原因。目前,全国各种报纸数以千计,省、市、县电视台拥有数千个频道,监管部门对如此数量庞大的媒体及其他各种媒介进行全面和有效监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加上卫生监督部门到媒体等单位取证较为困难,卫生监督部门个别工作人员存在畏难心理,去媒体等单位调查取证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未主动与工商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协调、要求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查处的情况不太多。另外即使查到了违法刊发医疗广告的事实,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框架下处罚也较轻微,如卫生部门在此违法案件中用得最多的是给予医疗机构处以警告,医疗机构因非法医疗广告被责令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或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处罚案例在实践中尚不多见。而且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处罚医疗机构而不能处罚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卫生部门处罚医疗机构后也未将案件的相关材料及时移交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使本应承担相应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常常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势必导致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少有顾忌。

1.4医疗广告有关法律还有不健全之处。我国现有的关于医疗广告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存在不合理之处。比较明显的如《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部门规章第一条中说明该规章的立法依据是《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对非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实行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种类,此规定由于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导致实际操作性不强。另外,《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后,并未明确废止自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条例》,而该条例又授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1988年、2004年先后根据此授权制定了《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4年制订的《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造成同一个行为多个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的现状,既不利于执法部门操作,也不利于行为规范通过法律来调整的统一性、有效性。

2对策与措施

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有些泛滥的医疗广告,也先后制定了各种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治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总局曾经对报刊广告下发紧急通知,要求自2006年11月1日起,全国所有报刊暂停治疗尖锐湿疣、梅毒、淋病、软下疳等性病及牛皮癣(银屑病)、艾滋病、癌症(恶性肿瘤)、癫痫、乙型肝炎、白癫风、红斑狼疮等疾病和无痛人工流产内容的医疗广告。二八年七月十七日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8]38号),通知中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切实提高对医疗广告监管工作的认识;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继续做好医疗广告审查出证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广告监测;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加强部门合作,形成监管合力。2008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确定今年各级工商机关将以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食品、药品、医疗等广告为重点,深入开展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文明诚信的广告市场秩序。2009年2月13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广发[2009]8号),包括禁止聘请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士担当医疗、健康类节目的嘉宾,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重申了广播电视媒体医疗、药品广告的四个不准,即:凡审批证明不符合要求,或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一律不得播放;凡以专家、患者形象作疗效证明的一律不得播放;凡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及医生与患者进行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内容的一律不得播放;凡由药品生产、经销企业或医疗机构制作的医疗、健康类资讯服务节目一律不得播放。还要求广电、工商、卫生、药监、中医药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加强沟通协调,通力配合,加大对虚假违法医疗、药品广告的整治力度。狠抓典型,严肃处理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各监管部门对制作、虚假违法的医疗、药品广告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交公安、司法等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典型违法违规问题,应向社会公开曝光等内容。

笔者认为,要建立健全好医疗广告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和努力:

2.1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后,该法第六章附则第四十九条只规定“本法施行前制定的其他有关广告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与本法不符的,以本法为准。”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广告管理条例》并没有被废止,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国家工商总局又根据该条例的授权先后制定了部门规章。法律规定不健全是无法可依,规范同一事件的法律规范太多会造成执法与守法方面的冲突,不利于法律的实施。建议借鉴国外医药广告管理经验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重新修订我国的《广告法》并废止某些有关广告的法规、规章,随后有权部门可以根据新的《广告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办法等。另外像《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对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广告的行政处罚种类设置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效果有限,建议予以修订。

2.2查处非法医疗广告的手段要更新、力度要更强。非法医疗广告用信手拈来形容也许并不过分。这就要求我们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查处此类违法行为的能力,加大查处的力度。像有些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非法医疗广告,由于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监督管理部门收集此类证据就有一定的难度,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应联合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收集有关证据。就同一起非法医疗广告事件,卫生行政调查处理完毕后,应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请求其对违法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依法进行处理。若有印刷非法医疗广告等其他违法行为的,还要对违法印刷非法医疗广告等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同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果调查到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违法医疗广告的行为,也应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请求对有关医疗机构依法进行处理。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非法医疗广告责任单位的处罚和打击力度,尤其要重点监督和惩治有关责任媒体,改进执法效果。还要继续加强医疗广告的监测预警,及时把违法医疗广告的影响和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2.3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监管体制。当前医疗广告监督管理体制也有不适应工作需要之处。在目前的体制下,若要更有效地治理非法医疗广告,必须整合工商、卫生、新闻出版、广电、监察、公安等部门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医疗广告的依法管理。整治违法医疗广告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考虑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利益,监管中“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现象也时有出现。笔者认为,倒不如把多个职能部门对医疗广告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划归一个部门,相对来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比较可行的。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若改为仍由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但对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包括对医疗机构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都划归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如果调查发现有非法医疗广告的违法事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违法行为人分别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能有效避免因同一非法医疗广告的违法行为,卫生行政部门处罚了医疗机构,而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未受到相应处理的情形。

2.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辨别非法医疗广告的能力。人有生老病死,此乃自然规律。受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技术水平有高低之分、医疗设备有先进与落后之别等原因的影响,市民可能会因病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求医问药。市民在就诊选择医疗机构时可能会受到医疗广告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培养广大市民自觉抵制非法医疗广告的意识,提高辨别能力,使其难以被非法医疗广告所蒙骗,也能不断壮大打击各类非法医疗广告的社会力量。

医疗广告范文第2篇

就目前情况来看;医疗广告的违法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宣传医疗机构的治愈率、有效率等治疗效果,或宣称保证治愈。第二,利用专家、患者形象作证明。第三,使用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名义广告。第四,以新闻形式医疗广告。此外,还有利用电视短剧等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播发医疗广告。

一、违法医疗广告的成因

违法医疗广告屡禁不绝,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广告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违法成本太低

改革开放30年来,广告业也走上了法治轨道,形成了以宪法为基本大法、以广告法为核心、以各种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框架的广告法律体系。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许多不足,以1994年的《广告法》为例,它已经远远落后于形势。首先,从《广告法》的性质和地位看,它应当是我国广告业的部门法。但从实际的功能和定位看,主要是国家对广告业和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因而应该是行政管理法或行政行为法。如果后者成立的话,又缺少了国家对广告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的陈述以及对广告活动主体权利的规定等内容。其次,《广告法》调整的范围仅限于商业广告,对非商业广告不加调整。而后者对社会发展和广告业自身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再次,对广告活动的规范、广告标准的规范需要进一步具体。如对网络广告、媒介购买、比较广告、误导广告、广告协会、广告出证机构、市场调查机构等等规范。最后,对虚假广告的认定和法律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如强化司法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又如1993年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为例,对医疗广告的程序、内容和形式的规定都不够严格。对违法者法律责任的规定也相对较轻。正因为这样,医疗广告市场的各个主体,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纷纷炮制出一些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

2广告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大

一方面,现在对广告的监管涉及部门太多,又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它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造成一些监管部门、执法部门的随意性、任意性太大。另一方面,这些监管部门配合不够,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如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就包括工商、卫生行政部门,甚至公安、司法行政部门以及消费者委员会、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共同监督。总而言之,缺乏医疗广告综合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导致对违法医疗广告的监管难以到位,从而使违法者出现侥幸心理。

3广告行业自律不够严格,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广告行业自律是指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以行业内部普遍认可的制度、准则等成文、不成文的规范为标准,对自身广告活动进行约束和管理,使广告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要求。总体而言,我国广告行业的自律水平不高,尽管有各种自律规条,但执行并不理想,对广告市场主体的约束力不强。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变革的历史转型期,在社会机制运行过程中,某些层面可能会呈现短暂失序状态,原有的与自然经济或产品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秩序受到严重的冲击,而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秩序尚未形成,此环境给人们的社会意识造成某些失衡与扭曲,如民众心理暂时形成了某种“失真”的价值尺度。医疗广告失范是社会失范的缩影,当某些社会层面滑入唯“利益”是重的轨道,那么所有难以即刻兑换成现金的美好事物就可能遭到冷遇,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为了获得受众的青睐,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不惜自降格调,仅仅满足于无害的道德“底线”,失范行为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4广告受众知识面不够宽,识别能力不强

虚假违法医疗广告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人上当受骗。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广告的目的是想增加就诊人数,提高医疗收入,如果不能达其目的,它就不会刊播这类广告。事实上,病急乱投医的受众,总是对这些违法医疗广告抱一线希望,加上他们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在上当后依然保持沉默,这就使违法医疗广告继续盛行。

二、治理违法医疗广告的对策

1完善广告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一方面,要完善医疗广告监管的立法工作。自1993年《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修改完善该办法。2007年1月1日,最新修改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相较老的办法,新的管理办法在四个方面加以了完善:一是严格规定了广告的程序。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必须经过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医疗广告进行成品审查。医疗广告经过审查以后,不许再改动,要按审查后的样本来。二是严格规范了医疗广告的内容。在新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从医疗广告仅限于出现的内容和不得含有的情形两个方面对医疗广告内容进行了限制。仅能出现的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名称、地址、类别、接诊时间、联系电话等等。不能出现的情形比如说诊疗方法、疾病名称等等。三是严格限制医疗广告的形式。对于报纸大量出现的报告文学、新闻故事等等,都属于以新闻形式医疗广告,在新办法中都是禁止的。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特别强调了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或者变相医疗广告。四是加大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对违法广告的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取消它的广告经营资格。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严重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罚。当然,医疗广告的监管立法工作远远没有结束,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医疗广告案件。首先要集中力量查办一批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案件,对违法医疗广告始终保持高压姿态。其次要加大医疗广告监测和违法医疗广告公告力度,惩治违法广告行为。各地要加强广告监测工作,建立预警机制,对本地区重点媒体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违法医疗广告的苗头和重点区域,增强整治工作的主动性。要及时向社会违法医疗广告警示,集中曝光一批典型违法医疗广告,提高消费者防范和识别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能力。最后要经常性地开展医疗广告执法检查,保证违法医疗广告不反弹。

2理顺监管机制,实施动态监管

一方面,要加强综合治理,建立防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党委宣传、工商管理、监察、纠风办、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卫生、中医药管理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其次,要把惩治违法与树立诚信并举,在打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同时,广泛宣传医疗广告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在日常监管中积极运用行政指导手段,规范广告行为。再次,要继续落实完善各项监管制度,进一步落实违法医疗广告的新闻媒体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违法医疗广告联合公告制度,完善医疗广告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健全医疗广告活动主体退出广告市场机制,以及广告审查员制度、广告活动主体评选评优违法广告一票否决制等制度,逐步实现对医疗广告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监管。

另一方面,要强化标本兼治的措施,实施医疗广告市场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管。首先,要强化对医疗机构广告行为的监管,从源头上治理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屡次虚假违法广告的医疗机构要依法停止其广告,根据具体情节,采取警示、加大日常巡查、分类监管等措施,同时积极协助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等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从源头上治理虚假违法广告。其次,要强化对广告经营者的监管,规范医疗广告设计、制作和行为,要督促广告经营者健全和落实广告管理制度,依法经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定,拒绝设计制作和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对设计、制作和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广告经营者。要严厉查处,直至清除出广告市场。再次,要强化对广告媒介单位的监管,构筑防范虚假违法医疗广告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违法医疗广告问题严重的广告媒介单位,要依法停止或限制其广告资格。或责令其停业整顿。要加强对利用广播、电视健康专题栏(节)目医疗广告内容的监管,凡含有广告内容的此类栏(节)目,要求明示“本栏(节)目中含有广告内容”的忠告语,否则依法予以惩处。

3提升道德水准,加强行业自律

一方面,要提高全民、特别是广告主体的道德水平,自觉遵守广告道德规范。广告职业道德内涵十分丰富,即包括广告人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和职业责任,也包括广告人的职业技能、职业操行、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等,广告职业道德是沟通广告职业行为和社会公德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的职业精神。医疗广告的,既需要法律规范的约束,也需要道德规范的调整。广告道德是以广告行为活动“应当怎样”为尺度,通过衡量和评价广告活动的现状,力图使“现状”符合于“应当”。从调节方式上看,广告道德的调节作用是通过诉诸舆论褒贬、沟通疏导、教育感化等方式得以实现的,尤为重要的是唤起广告从业人员的知耻心、敬业精神、积极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使他们的职业行为从“现有”向“应有”转化,自觉做到医疗广告的真实、合法。

另一方面,要完善广告行业自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在各个市场中的经营行为,政府不宜进行过多、过细的干预,重要的是强化行业自律的作用。广告行业自律是规范广告经营行为的重要环节,有着政府行政监管所不可代替的作用。广告行业自律必须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即必须由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等多方面共同配合,包括成立自律组织、订立自律条款、成立广告中介服务机构,如报刊发行量审计机构及广播电视的收听率和收视率等调查机构等。

4提升公众广告识别能力,强化维权意识

医疗广告范文第3篇

1违法医疗广告表现形式

1.1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医疗广告。

1.2医疗机构以内部科室名义医疗广告。

1.3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含有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1.4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含有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以及使用和武警部队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1.5未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医疗广告。

1.6未按照《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办理登记户外医疗广告。

1.7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

1.8医疗机构未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医疗广告。

1.9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2对策探讨

整治违规医疗广告,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广告法律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具备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健全部门联动的监管网络,提高群众理性就医意识,倡导诚信服务经营,才能实现医疗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

2.1通报批评每年不定期通报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广告及处理情况,通过媒体公告、会议通报、公示栏通报、《医疗广告监测报告》通报等多种渠道,将医疗机构违法医疗广告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2.2落实负责人教育约谈制度基于“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政府管理理念,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主动约谈有严重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法人代表、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决策层对规范医疗广告的认识,引导其诚信经营、公平竞争,从源头上制止违法医疗广告行为。

2.3引导扶持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广告,切实减轻管理相对人负担。卫生监督部门也要做好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每年邀请著名医院管理专家和法律学者为社会办医院授课培训,让各有关医疗机构投资人、管理者摆正经营理念,以良好的医疗质量和特色服务建立口碑,放弃过分依赖医疗广告宣传的经营方式。

2.4加大处罚力度,严惩违法医疗广告行为对严重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给予相应科室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给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分值按比例纳人每年年终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中,直接影响其年终医疗机构质量评比分级和排名。对由于违法医疗广告次数多导致记分高的医疗机构,在医疗质量评估中被评为D级医疗服务质量单位,将被予以黄牌警告。这样形成规范的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医疗的信用进行评价,从而加大了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促进作用。

医疗广告范文第4篇

中国肝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沈启明主任医师

2003年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督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乙型肝炎等11类医疗广告暂时不得。一直关注、抵制和以揭露打击非法、虚假医疗广告为己任的本刊,曾欣喜地认为,这些害人的虚假医疗广告终于走到头了。

然而,几个月来,本刊陆续接到许多读者的来信和电话。他们对乙肝医疗广告的一个又一个的疑问、谴责,又把记者的目光吸引到这个本以为已经是历史事件的话题上来。记者意识到,乙肝虚假医疗广告仍在招摇撞骗,甚至出现了更新更隐秘的骗人手法,继续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保健观念。于是,带着读者的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两位著名的肝病专家。请看――

来信照登:乙肝医疗广告到底该不该信?

我在2年前知道自己得了乙型肝炎。医生说目前这病很难治,而且费用很高,成功率也比较低。我想起以前老是看见报纸上有治这个病特别好的医院,药也挺神。我就留意报纸和电视。没多久,我看到本市一家医院的乙肝专科在报纸上说:科研新创举,‘抗病毒基因疗法’,乙肝转阴率100%。检测迅速、准确。费用全免。虽然有人提醒我小心骗子,但我还是按着上面的地址兴冲冲地去了。

检查结果出奇的快,抽完血出来后等了半个多小时,医生就喊我的名字。医生介绍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脑检测治疗仪器,当然又快又准确了。他拿着我的报告单告诉我是大三阳,而且肝脾肿大,病得很厉害,需要马上治疗,否则拖久了会转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还说我国每年有近百万人死于肝癌。

我很着急,忙问医生怎么办。医生给我介绍了他们医院的“抗病毒基因疗法”,说是中国最权威的肝病治疗机构研究总结出来的,经过上万例临床验证,有效率在99%以上,是目前独一无二能够把乙肝病毒的基因彻底摧毁,从而治疗乙肝的方法。

医生的这些话叫我很高兴。但是我来时留了个心眼,只带了300多块钱。也就拿了1个月的药。1个月后复查,我的病竟然从大三阳变成了小三阳。我别提多高兴了。医生说还需要继续吃药巩固,也别几个月跑一趟了,就一次拿够两个疗程的药吧,包你完全象没生过病一样,而且以后再也不会得这个病。我毫不犹豫地花2000多块钱拿了2个疗程(6个月)的药。

等我把这两个疗程的药吃完,去复查时却发现那个专科已经不在了。一问才知道,那个乙肝专科是医院承包给人家的,他们也不知道搬到哪去了。我到别的医院检查,还是小三阳,病情并没有进一步的好转。

请问我的病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吗?报纸上那些乙肝医疗广告说得那么好,可信吗?有人说那都是骗人的,可我吃了药病确实变好了,这又怎么解释?请《家庭医药》给我这个在求医问药路上彷徨无助的人一个回答。

谢谢你们。

河南 读者

又是乙肝医疗广告在作祟!

近几个月来,本刊陆续收到多位读者询问关于乙肝治疗以及乙肝医疗广告的信件和电话。有一些读者还把他们患乙肝在就医选药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写下来,投到了本刊《我的就医选药经历》栏目。河南安阳这位读者的经历就是其中之一。

带着读者的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我国两位著名的肝病专家――卫生部病毒性肝炎领导小组成员、具有40多年肝病研究治疗经验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田庚善教授和中国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肝病信息总部主任、专家组组长沈启明主任医师。

专家怒斥:“转阴神话”全是假的

近几年来,医疗广告一直是我国广告管理中一个最为混乱的领域。假、大、空,几乎成为医疗广告的代名词。乙肝医疗广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近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而慢性乙肝患者就有近3千万人。因此,乙肝治疗一直是各类不法游医、黑医最为有效的生财之道。

本刊记者对一些媒体进行调查发现:2003年2月份,某地3份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共刊载了7家单位的27条乙肝医疗广告;某电台4个频道一天内总共播出6次肝病治疗热线节目,时间从30分钟到1小时不等;一有线电视台某频道周末时间12小时内播出2家单位的乙肝医疗广告共12次。

仔细阅读这些乙肝医疗广告后,接受本刊采访的两位专家连声称:大多乙肝医疗广告属于违法广告、虚假广告,绝不可信!为了帮助患者免于受骗上当,他们还为患者仔细分析了这些虚假乙肝医疗广告的一些常用手法:

夸大危害,恫吓患者

沈启明主任指出:许多乙肝医疗广告把乙肝的演变过程说成是必然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死亡三步曲”,给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盲目就医购药。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乙型肝炎是可以治好的,特别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全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工作、学习。

田庚善教授说: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已有很大的进展。已经肯定,成人罹患急性乙型肝炎,95%以上的病人都会自愈,不变慢性,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因此不必担心。慢性肝炎主要来自母婴传播和婴幼儿感染,常表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正常),经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后才发病而成为慢性肝炎。

标新立异,炒作神奇疗法,编造“转阴神话”

大多数乙肝医疗广告都会标榜自己“独特”的“先进”疗法,冠以“三步立体免疫法”、“创新基因疗法”、“四联疗法”、“序贯疗法”等等名字,辅以似是而非的医学原理,声称“一疗程转阴”、“100%转阴”迷惑、诱导患者。许多患者急于转阴从而受骗上当。

沈启明主任严厉驳斥了这种自吹自擂的说法,他说:临床上从来没有总结过任何一种统一的“疗法”。乙肝医疗广告上所称的种种疗法纯属捏造,全不可信。2000年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就明确指出:“慢性肝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及心理治疗等措施”。这是目前公认的乙肝治疗原则。

田庚善教授说:在临床上治疗乙肝没有统一权威的治疗方法。各地各单位根据自己和患者的情况,有很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目前其作用都是有限的。以抗病毒药物而言,每一种药物仅能使40%左右的HBeAg转阴,使表面抗原(HBsAg)的阴转率就更低了,一般不超过10%。因此,那种扬言能“根治”慢性乙肝,或者能使慢性乙肝病人的表面抗原大多数转阴的方法都是不可信的。至于有的广告说什么“能将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模板cDNA挖出来”,更是无稽之谈。

包装药品,无中生有,信口承诺

乙肝医疗广告为了迎合患者尽快转阴,尽快使肝硬化逆转的心理,别有用心地编造出种种“特效药”,并冠以诱人的药品名称行骗。一则广告中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地声称:用“软肝草”、“转阴草”等药研制成功“乙肝转阴王子”、“乙肝转阴丸”。

沈启明主任明确指出:上至《本草纲目》、下至《中药大词典》,根本就没有“软肝草”、“转阴草”的记载,全为子虚乌有。他说,还有的“神医”声称自己的祖传秘方可以根治乙肝。其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直到1965年才被发现,乙型肝炎1974年才被定名。在此之前哪里来的专治乙肝的祖传秘方,千年古方呢?

田庚善教授道:很多乙肝医疗广告都说某药、某疗法可以使“大三阳”“小三阳”全部转阴,迅速转阴,是非常不科学和不负责任的。就目前慢性乙肝治疗的现状来看,转阴对多数患者来说是病毒复制指标e抗原(HBeAg)和HBV-DNA的转阴,只有少数患者表面抗原(HBsAg)可以转阴。e抗原(HBeAg)和表面抗原(HBsAg)消失后出现e抗体(抗HBe)和表面抗体(抗HBs)是正常的反应,而核心抗体(抗HBc)既往感染和现在感染均可能为阳性,它可以存在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不可能出现全部转阴。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就算用最好的药物,要实现e抗原(HBeAg)和HBV-DNA转阴一般也要3~6个月以上,那些1个月迅速转阴的说法是不现实的。

包装专家,名不副实

记者在乙肝医疗广告中,发现了许多诸如“中国肝炎研究治疗委员会”、“中国乙型肝炎治疗研究委员会”、“卫生部生物技术组”、“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乙肝研究治疗委员会”等如雷贯耳的单位名称。广告中出现的专家也全都是这些“权威机构”的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级人物,有着各种荣誉称号、科研成果、论文巨著、金银奖杯。然而,经过调查,上述机构全属虚构。专家当然也是自封的。

对此,沈启明主任气愤地说:肝病专家应该是具有高级职称,又有多年从事肝病治疗经验,特别是正规传染病医院的专科医生。出现在乙肝医疗广告中的这些专家,有的从未接触过肝病临床,有的是半路出家的业余爱好者,有的是药品厂商的推销人员,更多的人甚至是没有行医资格的游医骗子。

暗箱操作,愚弄患者

有些患者在来信中也提到,他们在服用了乙肝医疗广告上说的药物1个或几个疗程后,出现了转阴、病毒数下降等现象。这是不是说治疗是有效呢?

对此,沈启明主任特别指出:有的不法医疗单位为了招揽患者,与肝病患者签订合同,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转阴、治愈,否则可以继续服药不收费或者无效退款等等。这其中都有猫腻。比如,有的肝病医疗单位在HBV-DNA的血液检测中,采取见不得阳光的手法,人为地使患者的检测数值在他们承诺的时间内下降或转阴。但是这些患者再去正规医院复查时,病毒复制指标却没有任何好转。患者发现真要按合同要求医院兑现退款的承诺时,这些单位或者负责人往往不知去向了。

“乙肝基因治疗”是真是假?

近年来,乙肝医疗广告又有了新的武器,这就是“基因疗法治疗乙肝”。记者所统计的3份报纸上的7家乙肝医疗广告的单位中就有3家直接标榜“乙肝基因疗法”,另有2家以基因为理论基础;某地电台和电视台的乙肝医疗广告都是有一半与基因疗法有关。来看看这些广告怎么说的吧――

乙型肝炎为何久治不愈?这是因为乙肝病毒的基因(HBV-DNA)在肝细胞内与肝细胞核染色体发生聚合,形成一种脱氧核糖核酸,称为cDNA(译名为共价链聚合环状闭合DNA)这个DNA是产生新病毒的源头。

我国医学界最新研究发现:通过HBV-DNA检测后,根据检测结果的定性定量进行分析,综合辨证施治,严谨的科学药物配伍治疗,转阴才有保证。

“HBV-DNA-乙肝病毒基因疗法”是21世纪十分有力及有效的医疗手段。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基因复制,杀死并清除乙肝病毒,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病毒基因转阴,彻底治疗乙肝。并能逆转早期肝硬化及异常肝功能,为患者带来康复的福音。

从广告的内容来看,其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深度。即使是记者这样时常接触医学知识的人,一时仍难辨真伪。对于急于治好自己疾病的患者来说,当然更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和诱惑力。读者的来信来电中询问有关此方面的问题也最多。

针对“基因疗法”这一乙肝医疗广告的“新式武器”,田庚善教授和沈启明主任特别向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

基因疗法是怎么回事?

田庚善教授介绍道:所谓“基因”,指带有遗传信息的一个核酸片段。将这个核酸片段导入体内,它就可以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通常所说的“基因疗法”就是指通过改变疾病致病基因的结构或者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由于体内缺乏某种蛋白质而致病。这样就可以把能够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基因导入体内,这种基因就在体内产生这种蛋白质,这样病就好了。

基因疗法真能治好乙肝吗?

田庚善教授说:慢性乙型肝炎都是后天获得的,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基因缺陷。因此,针对慢性肝炎的很多基因疗法都正在研究中。在理论上,这是有可能的。例如:“乙肝DNA疫苗”,就是将能够产生乙肝抗原的基因导入体内,使其在体内产生乙肝抗原,从而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来清除乙肝病毒;此外还有“反义技术”、“核酶技术”,就是将某些核酸导入体内,使其封闭或破坏病毒的信息核糖核酸(mRNA),从而使乙肝病毒不能复制;也有人将能够产生干扰素的基因导入体内,使其在体内不断产生干扰素,以进行治疗,等等。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疗法都还处于动物试验和体外实验阶段,没有一样是已被批准于临床应用的。

沈启明主任补充道:目前,用基因疗法治疗乙肝还只能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甚至有些专家对基因疗法能否成功地治疗乙肝持悲观态度。有的医疗单位故弄玄虚地说自己的药能“成功地在体内诱发了一系列特殊的生物反应,产生了大量能够剪断乙肝病毒基因链的新型核酶”,并把此药称为一把“神奇的分子剪刀”。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两位专家均多次特别强调指出:乙肝的基因治疗方法不但在我国,而且在西方肝病技术治疗发达得多的国家也还没有应用于临床,这是铁的事实!目前所有标榜已经成功将之运用于临床的说法,全都是不折不扣的骗局。

HBV-DNA基因检测治疗又是怎么回事?

沈启明主任对这个问题表示愤慨,他说:HBV-DNA是乙肝病毒基因。名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这些医疗广告中把HBV-DNA检测炒作为基因治疗,这完全是用偷换概念的手法,误导、蒙蔽广大患者的欺骗行为,纯属虚假广告。或者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实不为过。

他介绍,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目的主要有2个:一是用来诊断。HBV-DNA是感染乙肝病毒(HBV)的直接标志,即便是HBsAg阴性或者乙肝五项全部阴性,但只要HBV-DNA阳性,就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检测报告中的乙肝病毒的数值则直接反映了乙肝患者血清内病毒含量的多少、病毒复制水平的高低以及传染性的强弱等。二是可根据治疗前后检测数值的变化来判断前一阶段的治疗效果。总而言之,它只是一种检测方法而非治疗方法。

田庚善教授也说:我看了一些所谓“基因治疗”的广告,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基因治疗。绝大多数是指“用定量PCR(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来检测病人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从而指导治疗”。这种把检测方法说成是治疗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而且,这种检测方法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在我国很多医疗机构,包括很多基层单位都能够进行这种检查。

两位专家最后说:希望广大乙肝患者擦亮眼睛看待一切形形基因疗法的广告,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盲目跟着广告走!有病要去当地具有权威性的医院做检测,并按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

专家简介:

【田庚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博导。病毒性肝炎学科带头人。1958年开始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成功地完成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及疗效机理”、“慢性肝炎与重症肝炎的药物治疗新方案”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临床药物评价”的研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表彰。1983~1988年任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4年任中华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1985年以来任卫生部病毒性肝炎领导小组成员;1988年以来任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疗广告范文第5篇

“医药广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繁荣过,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担忧。”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长春市政协主席张元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用法规来严惩虚假医药广告。(3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

长期以来,泛滥的虚假医疗广告让消费者难辨真假,严重危害着群众的生命健康。“由于虚假医疗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目前医疗广告违法违规的现状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在2006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就对虚假医疗广告泛滥、误导群众等现象给予了强烈抨击。近年来有关部门也曾采取许多措施对违法广告行为予以打击,然而为何虚假医疗广告却势头不减,甚至屡罚屡犯?

2007年11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江千区人民法院就杭州华夏医院虚假医疗广告一案,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做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之规定,依法判处四名虚假医疗广告的者一至二年有期徒刑并处以相当数目的罚金。就是这样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十分普遍的虚假医疗广告案,居然被称为“全国首例虚假医疗广告案”。由此可见,生活中违法广告者众而真正因此被判刑和处罚者少,加之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量刑,的确难以与成千上万的受害人的财产与人身损失划等号。过轻的刑期使刑法在违法广告上失去了应有的震慑力!

民事方面,《广告法》虽规定,对违法广告行为的处罚包括停止、没收非法所得、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以消除影响,还有处以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然而,与利润相比,这个“成本”并不算高,广告费一至五倍的罚款对于违法广告的受益人来说,无疑是隔靴搔痒。而且这笔钱早已被加到成本里由消费者埋了单,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违法成本”过低导致虚假药品广告盛行,要杜绝虚假医疗广告,让消费者不再“吃错药”,就必须从加大虚假医疗广告的违法成本入手,切实加大对虚假医疗广告的处罚力度,而这需依赖相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相关部门执法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还消费者一个真正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消费者也要提高消费意识,避免盲目上当。

医疗广告范文第6篇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则广告让钟南山院士气愤不已:《军事大参考》、《环球文荟》、《军事周刊》等多家报纸同时刊登广告,说由他领衔100多名中科院院士研制出咳喘专用药“克咳圣方”。

“被代言”虚假医疗广告,不只是钟南山一人。刘昌孝院士“被代言”“正奇消渴降糖胶囊”;吴孟超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被代言”“肝斯平”;还有多位糖尿病治疗专家“被代言”多种糖尿病治疗假药,如“青钱柳降糖神茶”、“唐百龄胶囊”、“清唐基胶囊”等,甚至已故的裘法祖院士也“被代言”“七叶神安滴丸”。只要能让老百姓相信,虚假医疗广告什么头衔都敢用。

有的虚假医疗广告还在正规学术机构的基础上改头换面,靠“权威机构”来增加可信度。例如,有的广告中声称某人是 “中国医学会”专家,实际上,我国只有“中华医学会”,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医学会”。

还有一些商家夸大或伪造医药产品疗效,聘请观众演员当患者或者冒充专家做虚假宣传。而很多媒体不顾法律规定,对这些虚假医药广告大开绿灯,纵容这些虚假广告坑害患者。受害的患者由于轻信媒体广告,不仅损耗钱财,耽误治病,还影响家庭和睦。比如,山西一位老人执意要买治疗视力下降的“好视力”产品,认定能够治疗白内障。老人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亲人们谁劝就骂谁,还骂子女不孝,闹得家庭不和。

两类人最易上当受骗

虚假医疗广告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贻误病情,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当老王来到北大医院男科中心时,医生看到的是一只烤黑烧焦的。此前,老王看到一则免费检查前列腺炎广告,便到一家民营医院检查并治疗,经过烤电等治疗,被烤坏。由于坏死,2/3被切掉了。

事实上,前列腺炎很大一部分源于生理疲劳反应,从而出现尿频、尿急等前列腺炎症状,可以自行恢复。前列腺炎同普通的感冒一样,是一种很平常的病症,无须将其放大而过度治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教授微博爆料:72岁的老汉患糖尿病已8年,平日血糖稳定,后听信广告忽悠,买来药品服用。三天后夜间发生精神错乱,打人骂人,家属不知何种状况,送至急诊,以为是精神病。有位医生给他测了血糖,发现属于严重低血糖,输糖后一切如常。

虚假广告的受害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慢性病人,二是老年人。由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将希望寄托在宣扬药到病除的“特效药”上。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对医药产品缺乏判断,极易相信报纸、电视上的“权威”宣传,从而上当受骗。

屡禁不绝源自监管不力

所谓“病急乱投医”。在一些慢性病及现在医学尚无力治愈的疾病面前,消费者往往存在盲目性,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有很多大医院被利用,知名专家被冒充。而对于那些所谓的专家,患者很难去核实他们的身份和资质。

虚假医药广告屡禁不绝,症结在监管不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指出,广告归工商部门,药品审查归药监部门。广告管理部门不负责审查医药内容,内容审查部门又无广告监督处罚权,权力的分散为违法医疗广告的出现埋下了隐患。而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自身形象,充当虚假医疗广告的“保护伞”。以“祖三训降糖贴”为例,其刚刚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原来的网站打不开了,可是通过百度搜索,原有结果的下方竟然出现了另一个“祖三训降糖贴315权威官网”。

对媒体广告监管的弱化,以及违法成本太低,是虚假广告泛滥的重要原因。一些监管部门与媒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媒体刊登违法广告,工商部门象征性罚点款。由于罚款额度太低,根本起不到惩罚作用。

假不假 关键看批准文号

针对如何识别虚假医疗广告,中国广告协会法律服务中心主任李方午表示,首先要注意查看医药广告中的批准文号,因为从批准文号中可以判断出该产品及其广告是否在有效期内,部分广告还可通过网上查询来核实;其次,要注意辨别医药广告内容的合法性,目前,可以在大众传媒上广告的只有非处方药,而且在广告中必须注明非处方药专用标识“OTC”;最后,还可以通过相关政府网站查询相关医药广告是否已获得有关部门批准。

医疗广告范文第7篇

第一条为加强医疗广告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

第三条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在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医疗广告。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非医疗机构不得医疗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医疗广告。

第六条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

(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

(二)医疗机构地址;

(三)所有制形式;

(四)医疗机构类别;

(五)诊疗科目;

(六)床位数;

(七)接诊时间;

(八)联系电话。

(一)至(六)项的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的内容一致。

第七条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

(一)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二)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四)、迷信、荒诞的;

(五)贬低他人的;

(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七)使用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应当加盖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公章;

(三)医疗广告成品样件。电视、广播广告可以先提交镜头脚本和广播文稿。

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申请。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进行审查。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的,可延长10日。

对审查合格的医疗广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发给《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将通过审查的医疗广告样件和核发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予以公示;对审查不合格的医疗广告,应当书面通知医疗机构并告知理由。

第十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对已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和审查意见予以备案保存,保存时间自《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生效之日起至少两年。

第十一条《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格式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第十二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核发《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抄送本地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三条《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仍需继续医疗广告的,应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四条医疗广告应当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户外医疗广告,应在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按照《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办理登记。

医疗机构在其法定控制地带标示仅含有医疗机构名称的户外广告,无需申请医疗广告审查和户外广告登记。

第十六条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

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医疗广告。

医疗广告内容需要改动或者医疗机构的执业情况发生变化,与经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不符的,医疗机构应当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八条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医疗广告,应当由其广告审查员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实广告内容。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告知有关医疗机构:

(一)医疗机构受到停业整顿、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二)医疗机构停业、歇业或被注销的;

(三)其他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形。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的,按非法行医处罚。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医疗广告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在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医疗广告范文第8篇

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再次质疑:“虚假医疗广告为何能畅通无阻?”不错,从去年开始,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首的一批广播媒体在全国率先倡导抵制医疗广告。中央台的中国之声频率主动拒绝医疗广告之后,虽然减少2000多万的广告收入,但是通过净化广告环境,他们增加了品牌广告的数量,实现了广告收入的再次飞跃。与中国之声相似,浙江交通台不断培育汽车、房地产、邮电通讯等品牌广告,医疗广告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不足5%。

尽管一些负责任的广播媒体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是“媒体助纣为虐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那么,在国家目前尚未明令禁止医疗广告的今天,广播医疗广告究竟还能走多远?

生于忧患,盛于失控

广播医疗广告诞生于广播事业生死攸关的上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仍是全国绝大多数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主要来源”。据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统计:“医疗广告”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总收入的50―70%,个别电台甚至达到了96.7%。由于广播接收方式灵活,与听众沟通便捷,再加上成本低、收益高,一些商家首选电台,电台也因为能够得到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更对医疗广告大开绿灯,即使有问题,也视而不见。有的商家请不到好的医生坐台,就随便找人假扮医生、科主任、教授不负责任地乱吹一通,有的干脆让电台的主持人冒充医生在广播里给人看病下药;还有的商家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夸大药品的疗效和治疗范围,至于事先找人当“药托”“医托”的更是不胜枚举,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在这种严重失控的状态下,各级电台目前播放的医疗广告中,绝大部分是误导消费者的违法医疗广告。正是在这个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中,许多商家利用广播等媒体虚假广告坑老百姓的钱,而电台等媒体也为了创收,仍以出让播出时段作为获取广告的最直接方式。在电台经费靠广告,广告收入靠热线的大背景下,广播节目最终成了牺牲品,一些在听众中有影响的精品节目也常常要被拦腰斩断或者被医疗广告取而代之。

丢政府的脸,掉媒体的价,害群众的命

众所周知,广播电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更不能见钱眼开谁有钱就让谁上热线。如果作为喉舌的广播媒体都在骗人,又怎能不丢党和政府的脸?

目前,几乎所有的广播媒体都或多或少在一些违法欺诈性医疗广告,一些主流媒体的大部分医疗广告也是虚假欺诈性的。最新调查发现:省级电台广告总时长平均达到40%以上,市级电台的比例还要高。即使在省级电台这40%以上的广告时间中,80%以上是医疗广告,医疗广告中的绝大部分又带有虚假欺诈性。2004年省级电视台医疗广告总长度达到27.8%,市级电视台达到61.15%。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广告客户在节目中你攻击我、我攻击你,搞得老百姓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种现状又怎么能不掉媒体的价?正是这种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自杀行为,导致了媒体公信力严重缺失。

更有甚者:个别媒体不惜放弃社会责任,使药商的欺诈行为发挥到了极致,无形中媒体成了药商坑害消费者的工具。在这场利益追逐中,人民群众不仅要白花冤枉钱、白花血汗钱,可能还要赔上本来就不多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媒体影响着社会文化,广告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医疗关系着民众的身体乃至生命,这三者结合于一身的医疗广告在繁荣市场、引导消费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所存在的问题目前已经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扰乱了医疗市场秩序。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媒体都在寻求快速发展,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快速发展不能放弃社会责任,更不能以快速发展为借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一些媒体正是在这个原则问题上过度放任了自己,结果严重丧失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更可怕的是:媒体严重缺失的不良公信,还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是饮鸠止渴还是置之死地?

广播媒体的欺诈性医疗广告与民争利、坑害百姓,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新的不稳定,也直接促成了广播媒体的慢性自杀。其中的利害,媒体经营者都十分清楚。尽管许多经营者也不想饮鸠止渴,但是又苦于深陷困境无法自拔,也只好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不错,医疗违法广告的泛滥,是我国医疗社会化进程中,政府和社会的角色分担不明确,医疗的公用事业性质全面萎缩的结果。由于政府财政的全面退出,医院都被推向追逐利润的竞争前线。在资源占有尚不如大医院的民办医院和地方小医院,为了追求利润不得不投入恶性竞争,虚假医疗广告不过是它们追求生存的一种方式。与此同时,竞争日趋激烈的媒体市场也促使各级媒体,尤其是基层媒体快速寻找发展机遇,而狭隘的发展观最终也迫使众多媒体投身恶性竞争。为此笔者认为: 医疗广告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世界各国对医疗广告的管理都极为严格,我国的《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也都对医疗广告进行了严格限制,但是仍没有遏制住虚假医疗广告愈演愈烈的态势,其根源就在于一方面经济利益驱动一些违法广告商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政府没有采取钢性措施对媒体实施有效监管。针对当前虚假医疗广告泛滥成灾的严峻现实,不仅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要有所作为,作为社会传播重要窗口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广播主流媒体,更应从自身做起,宁可暂时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也要肩负起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

也许媒体可以说出一万条不能全面封杀医疗广告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中拿出任何一条似乎都足以解释为什么要慢慢来而不能操之过急。但是只有一条最重要的他们忽略了,那就是:你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责任,你是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就是对照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广播媒体铺天盖地大肆传播虚假欺诈性医疗广告,也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最大的亵渎。更不要说对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了。退一万步说:当你大口吃肉的时候,你就忍心看着那些父兄姐妹拿出连汤都喝不上的保命钱去受骗上当吗?你就忍心听着老百姓因为虚假广告迁怒于党和政府的骂娘声而无动于衷吗?再说,医疗广告已经严重影响了广播媒体自身的社会形象,在百姓心目中,广播媒体几乎快沦为唯利是图的药商了,这难到不是广播媒体的悲哀吗?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哪个视角看:不得民心的医疗广告今后都不会走得太远,个别至今仍躺在“虚假繁荣”中难以自拔、仍在热衷搞短期行为的广播媒体应当猛醒了!

当然,要让深陷困境之中的广播媒体都能像中国之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交通台那样,自己主动远离医疗广告,那也不现实,但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的做法也是自欺欺人,而且最终是要付出惨重代价作为补偿的。因此广播媒体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推进广播广告的规范化经营,尽快放弃坐台卖药的广告形式。在医疗广告问题上,谁先走出去,谁将来生存壮大的机会就越大。

目前至少可以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全面实施广告制。2005年11月期间,天津电台、浙江交通台都分别进行了分行业拍卖,从根本上解决了广播广告经营结构优化的问题;二是迅速加大对房地产、IT业、汽车、金融、会展、邮电、通讯等新兴产业的品牌广告力度,逐步减少并最终告别卖药时代;三是下本钱培养具有现代策划经营意识的广告团队,引进一系列先进的创收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广告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加快拓展广播其他产业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单打一靠卖时段创收的传统老路,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真正做到人民电台为人民。

医疗广告范文第9篇

摘要: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反映强烈,对社会的危害性巨大。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实施以来,虚假医疗广告有了显巨的下降。户外医疗广告、“软性医疗广告”等的规范管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虚假的医疗广告的存在涉及到部门较多,有工商、卫生、医药、文化等,存在分头管理和审批的问题,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彻底有效的解决,政府要充分重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综合治理。

关键词:虚假;医疗广告;危害;治理对策

1“虚假医疗广告”的界定

关于虚假医疗广告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对医疗广告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均做了明确的规定:

1.1实质要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的;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的;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

效和安全性比较的;利用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证明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五条规定:医疗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或误导公众;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医疗机构名称、诊疗地点、从业医师姓名、技术职称、服务商标、诊疗科目、诊疗方法、通信方式。第七条规定了医疗广告中禁止出现、迷信、荒诞语言文字、画面;禁止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禁止冠以祖传秘方或者名医传授等内容的9项禁止条款。总之,医疗广告具有特殊性,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其内容必须真实、客观。

1.2形式要件

由于医疗广告的专业技术性和社会后果的严重性,法律和法规规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

①《医疗广告证明》。《医疗广告证明》是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广告专业技术内容审查合格后出具的证明文件。广告者医疗广告时,必须查验《医疗广告证明》,未取得《医疗广告证明》的,不得。

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的手续。在实践中,广告主必须同时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批准手续和《医疗广告证明》及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广告者方可为其医疗广告。

③证明文号。医疗广告必须同时《医疗广告证明》文号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文号。

凡符合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的,即为真实的医疗广告,否则即为虚假的医疗广告。上述表现形式不外乎:消息虚假、品质虚假、功能虚假、价格虚假、证明材料虚假的广告。

2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

2.1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权与财产权

虚假医疗广告贻误患者的病情,骗取患者的钱财,加重患者的痛苦,给患者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虚假医疗广告的大量存在,使得保障公民生命权与健康权的屏障性体系直接处于危险状态。而且,消费者的财产权也因生命权与健康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处于尴尬状态:缺少了作为本体性权利的生命权与健康权,财产权自然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而无所依托;而不具有保障性的因虚假医疗广告而受损害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则必然导致财产权的伴随性损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较之于一般虚假广告,虚假医疗广告不仅侵犯了医疗市场的有序性、更侵犯了处于弱势的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与财产权。

2.2直接冲击了合法的医疗广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无端流失

虚假医疗广告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秩序,打乱患者的正常流向,引起医疗服务行业的恶性竞争,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树立医疗品牌、完善医疗形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主体为提高竞争力所作的必然选择。为此,相当比例的医疗资源被用于广告宣传,以扩充消费群体、提高消费信用。然而,虚假医疗广告的出现,势必造成消费者对其所鼓吹的医疗效果的盲目崇信并因而对合法医疗广告产生失望,广告资源因市场秩序被破坏而被严重浪费。

2.3阻碍了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降低了公众对主流媒介的信任度

虚假医疗广告使医疗行业诚信丧失,破坏医疗规范,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虚假医疗广告直接引发了医疗信用危机。脱离实际的虚假广告宣传,必然引发消费者对于医疗广告真实性的质疑,从而更进一步地引发消费者对于医疗主体本身诚信度的质疑,由此导致整个医疗体系产生信用危机,具有市场催化作用的医疗广告本身成为了医疗市场本身健康、有序发展的最终障碍。

3虚假医疗广告产生的原因分析

3.1利益驱动助长了虚假医疗广告

据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我国的医疗广告收入分别达到49亿、52亿和62亿元。虚假医疗广告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些虚假信息的民营或股份制中小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由于这些中小医院的资金和技术不够强大,只有通过虚假广告欺骗患者,给自己的医院带来短期效益的快速增长。[3]

3.2政府监管不到位是虚假广告泛滥的主要原因

我国医疗广告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工商、卫生、新闻媒介等。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都可以来管,但往往是都不管。按照《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广告的管理由工商部门主管,而专业技术内容的出证是由卫生部门来负责,但前提是在工商部门的指导下,而工商部门往往对医疗广告又缺乏专业的知识,无法判断哪些医疗广告是虚假的,哪些又不是的。这种多头管理很容易造成责权分离,导致监管不力。加之有些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虚假医疗广告查处不严,结果使虚假医疗广告屡打不绝。

3.3信息的不对称性

虚假医疗广告其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深度,对一般的患者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欺骗性和诱惑力,辨别医疗广告的真伪,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而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不具备的。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虚假医疗广告都吹得天花乱坠,使那些“病急乱投医”的患者更易出现轻信和盲从。对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民来说,获得医疗信息的途径就更加有限,电视、报纸上的医疗广告就是他们获取医疗信息的最直接途径。

3.4行业自律差

这里面除了有医疗机构的责任外,广告公司和媒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的广告业发展较晚,真正具有雄厚实力的广告公司甚少,加之管理水平低,使得虚假医疗广告得以产生;而医疗广告是媒体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一些媒体为了多增加广告收入,明知一些虚假医疗广告的内容不实也昧着良心进行刊载和播放。

4治理虚假医疗广告的对策

4.1政府充分重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综合治理

由于虚假医疗广告的产生涉及到部门较多,有工商、卫生、医药、文化等,存在分头管理和审批的问题,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彻底有效的解决。为解决打击违法医疗广告过程中不同部门间缺乏沟通机制的难题,北京市于2007年8月制定《违法医疗广告案件联合查处制度》。《制度》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于批准医疗广告后5个工作日内在网站上公布批准内容。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对涉嫌违法医疗广告,按照案件移送程序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对涉嫌违法医疗广告,按照案件移送程序移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医疗广告内容涉嫌违法的,可根据需要商请同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出认定,制作《请予确认违法医疗广告的函》;卫生行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应予答复,制作《违法医疗广告确认函》。对两部门相互移交的案件和其他违法医疗广告案件,查处完毕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同级卫生、工商部门,同时向市卫生局报送处罚决定书。《制度》还确立了违法医疗广告的联合公告制度。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合两个部门或多个部门之力,通力合作,积极解决问题。告别过去“争利益时打篮球,出了问题就踢足球”的消极局面。有关部门就应该积极配合,搞好综合治理。改变以往卫生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证明审批、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媒体负责的各行其政、首尾脱节的状况,而应使医疗广告的审批与监管成为一个动态的有序的严密整体,并捋清责权,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4.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广告媒体的监管和处罚

法律法规是遏制虚假医疗广告的强有力手段,而我国医疗广告管理尚有许多可打球、钻空子的地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也就是说,对于虚假广告,一般情况下应由广告主来承担民事责任,新闻媒体作为广告者对此有过错的,则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受害者可以向侵害人中的任何一方索赔,该方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其他责任方追索他们应支付的份额。但在媒体“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姓名、地址”的特定情况下,新闻媒体则要独立承担全部民事责任。但事实上,有多少新闻媒体承担了“连带民事责任”或“全部民事责任”呢?正如新闻报道中的名誉侵权官司极大地加强了新闻媒体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自我审视一样,如果新闻媒体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庞大的虚假医疗广告的受害者群体诉到法庭,势必会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项医疗广告业务。

4.3提高患者的医学知识,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

医疗广告范文第10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

第三条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在前申请医疗广告审查。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医疗广告。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非医疗机构不得医疗广告,医疗机构不得以内部科室名义医疗广告。

第六条医疗广告内容仅限于以下项目:

(一)医疗机构第一名称;

(二)医疗机构地址;

(三)所有制形式;

(四)医疗机构类别;

(五)诊疗科目;

(六)床位数;

(七)接诊时间;

(八)联系电话。

(一)至(六)项的内容必须与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其副本载明的内容一致。

第七条医疗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得含有以下情形:

(一)涉及医疗技术、诊疗方法、疾病名称、药物的;

(二)保证治愈或者隐含保证治愈的;

(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等诊疗效果的;

(四)、迷信、荒诞的;

(五)贬低他人的;

(六)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

(七)使用和武警部队名义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

(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应当加盖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公章;

(三)医疗广告成品样件。电视、广播广告可以先提交镜头脚本和广播文稿。

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医疗广告,应当向其所在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申请。

第九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对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进行审查。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需要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查的,可延长10日。

对审查合格的医疗广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发给《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将通过审查的医疗广告样件和核发的《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予以公示;对审查不合格的医疗广告,应当书面通知医疗机构并告知理由。

第十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对已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和审查意见予以备案保存,保存时间自《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生效之日起至少两年。

第十一条《医疗广告审查申请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格式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

第十二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在核发《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抄送本地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三条《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有效期为一年。到期后仍需继续医疗广告的,应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四条医疗广告应当标注医疗机构第一名称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户外医疗广告,应在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按照《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办理登记。

医疗机构在其法定控制地带标示仅含有医疗机构名称的户外广告,无需申请医疗广告审查和户外广告登记。

第十六条禁止利用新闻形式、医疗资讯服务类专题节(栏)目或变相医疗广告。

有关医疗机构的人物专访、专题报道等宣传内容,可以出现医疗机构名称,但不得出现有关医疗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等医疗广告内容;不得在同一媒介的同一时间段或者版面该医疗机构的广告。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医疗广告。

医疗广告内容需要改动或者医疗机构的执业情况发生变化,与经审查的医疗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不符的,医疗机构应当重新提出审查申请。

第十八条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医疗广告,应当由其广告审查员查验《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实广告内容。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告知有关医疗机构:

(一)医疗机构受到停业整顿、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二)医疗机构停业、歇业或被注销的;

(三)其他应当收回《医疗广告审查证明》的情形。

第二十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广告的,按非法行医处罚。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医疗广告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在一年内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撤销《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应当自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通知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上一篇:居民医疗保险范文 下一篇:医疗器械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