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06 19:33:39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1篇

看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反映贫困山区师生学习、生活的故事片后,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憾了,尤其是当小魏老师面对着镜头,流着泪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小魏老师其实只有十三岁,如果换在我们这儿,她应该上小学六年级。但为了那五十块钱的代课金,为了多地老师说的"这些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她历尽艰辛。

为了能筹集到去县城的车费,她带着学生去搬砖;车费不够,她就步行去城里,在城里她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饿了吃的是人家的剩饭,渴了就喝自来水。为了省钱,她写了一个晚上的寻人启事,听说上电视找人最快,她竟在电视台前等了一天半。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多地老师临走时的叮嘱--"一个都不能少".

小魏代课的水泉小学,只有一位老师,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有大小四个年级的三十多名学生,这也能算学校?难怪同学们会发出惊讶的声音。这那像我们学校,全部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多地老师连粉笔头也舍不得丢掉,为了挣钱,象张巧珍小学还没毕业就得进城打工。想想我们有好多同学平时却不懂得节约,乱用零花钱,真是不应该。

影片最后,水泉小学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条件有了明显的好转,张巧珍这只"小鸟"也已经归林,重新回到了学校。但全国象水泉小学这样的学校肯定还有许多,象张巧珍这样的学生一定为数不少。想到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不幸的同龄人,我的眼前又浮现出我校师生给失去双亲的六年级学生智得今捐款的情景。如果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想到那些贫困山区的同龄人,把零花钱节约下来献给希望工程,就会使更多的象"张慧科"这样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

我认为影片主要表达了贫困小村的老师的最纯洁的责任心和关爱的情节!我在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人民教师,我想我也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感人至深的真实情节、让人忧虑的农村教育、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国人思维······令人感动的、真的每一个国人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00字(二)

我这个星期看了个电影名叫《一个也不能少》,我很有感触!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魏老师为了找到那个在城里打工的男孩,找到了电视台的台长,然后出来了个戴眼镜的,问到:你是不是台长?她为了等到那个台长,等了几天几夜,睡也睡不好,就睡在那个电视台的边上,身体靠在电线杆上,把她自己写好的寻人启事放在一边。

她为了找到那个男孩,想出了好多好多的法子,她去过火车站的广播室,去过超市买笔和墨水,写了寻人启事,然后又去了电视台……

还有就是他们在乡下的学校,很简陋的,讲台是三条腿的,一碰就倒了,他们用的粉笔也很少,我们用的粉笔只要是短的就不能再用了,而他们是要用手指甲来抓住它继续用的,我们睡的床很软,而他们的,女生和老师的床却要用椅子垫着,男生的是用几张桌子拼成的床,我们上课有上课铃的,下课有下课铃的,他们呢,上课用手来打铃,下课又是看太阳到一个东西上才打的下课铃的,我们升旗有铁的旗杆,高高的半奏声,而他们向左右后转斗不准的,旗杆也是木头的,升旗的时候音乐也没有的,多么简陋啊!

在大结局的时候,魏老师让他们每人拿一支粉笔写字,到了那个要去城里打工的那个男孩那,他对老师说:"我能不能多写几个字?"说完就写下了三个大字:"魏老师",这一刻,多么的让人感动啊!

我从看过这部电影后,才知道老师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好,农村的生活多么苦啊,连教室也那么简陋,我们应该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农村,让他们可以和我们一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2篇

山东省枣庄市 山东枣庄西六路小学四年级三班 李雪冰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3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4篇

身残志坚 扎根基层

《无手老师》是根据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小学回族教师马复兴的感人事迹拍摄的。马复兴自幼失去双手,但他身残志坚,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的与命运博弈,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持到底的行动实现了人生梦想。

他没有双手,但是字写的工整漂亮,画画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双手,那是一双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手。在农村执教30余载,马复兴辛勤耕耘、执着坚守、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谱写着大爱的华章,是新时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就是学生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没有双手,却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没有双手,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马复兴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伟大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从《无手老师》剧作看未来影片故事应该说讲得很平实,也许这可能是未来影片成功的一个因素。当我静静地看完这部节奏缓慢的剧作时,我的心底却在蔓延着一种无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马复兴以及下麻尔村的孩子们处处透露的那种朴素的人文情怀吧!该影片镜头语言朴实,几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较为规范,且风格别异,有创新的思维灵感;我想只要把电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适当,你就能在未来影片中讲出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

马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心中始终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信念。他在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撑起一片蓝天。

通过观看影片,我行员工们被深深的触动,纷纷表示将以马复兴精神为旗帜、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为农商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陈安楚)

无手老师观后感(二)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铸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出的是教师一生的追求。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缔造出一个个梦想与情怀的奇迹。

看完这部电影时,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头,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个接着一个涌进我的脑海,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从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许永远也挥之不去。

我知道这是一个属于你的真实故事,因为导演并没有多用华丽而炫目的手法来修饰。朴实而沉稳的“角色”也略显生涩,甚至可以说无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谁又是人生舞台上天生的“演说家”呢?我没有离开,而是在泪眼婆娑间与你共同历经了一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厚德载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让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坚强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坚守的信仰——“做祖国有用的人”,让你成为强者,让你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痛苦,让你历经重重矛盾与纠结,仍能在梦想的路上扬帆远航。

你没有双手,却写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没有双手,却画得一手精湛好画;你没有双手,却给贫苦的孩子们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你没有双手,却给孩子们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让他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学会展翅高飞的本领,想要去做祖国有用的人。

你常常会将那一句:“无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挂在嘴边。这是你前进的方向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强烈地奉献意识与事业心,无手并不等同于无为,奋进路上,你那艰难的身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感染与激励着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担起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敢于承担、乐于奉献,只有这样,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价值、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同事、亲友的信任与尊重。

而今,在实现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时常会将爱岗敬业挂在嘴边。爱岗敬业不是夸夸其谈、尽心尽职也不是纸上谈兵,梦想不是那一瞬间的智慧与激情,它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与执着的行动力来实现。

这时候,我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想起著名作家张海迪…….雨果曾经说过,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全身心。是的,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的眷顾某些人,却教会某些人面对扑面而来的困难,决不低头屈服。解救自己的机会,就是自强不息,就是奋斗不止。

突然间,我觉得自己做得真的不够,因为有手的我本可以比无手的你做得更多,更好。

无手老师,感谢你,是你让我重拾斗志,懂得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守让信仰闪光,奉献让生命绽放。

无手老师观后感(三)

胡晓明

我没有想到,在大片云集、特效满眼的今天,一部普通的公益励志影片能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惊喜、精彩和感动。这部饱含高原气息和黄土馨香的电影,用黄河源头那样清澈本真的手法,承现给我们一个动人的故事——《无手老师》。

无手老师马复兴,感动中国的人物,他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思索。

一、不认输

马复兴幼年时因意外失去了双手,人们都说这娃恐怕是废了,但幼小的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别人去上学,他也想上学,姐姐说:“你都没有手,怎么上学呢?”倔强的小复兴忍着泪水,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学写字,妈妈回来后,一把将双臂磨得鲜血淋漓的孩子抱在怀里哭道:“娃,咱不练了……”可小复兴却说:“妈妈,我什么时候能长出一双手呢?我想上学,我不想成为废人!”

不想成为废人!不向命运认输!忍受着难以想像的痛苦,没有手的马复兴成为村里唯一以优秀成绩念完高中的孩子。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他,当他满怀希望地在高考志愿上写下“北大”两个字时,班主任却一把扯过他的卷子,心酸地说:“你不用考了!就算你考上了,花昂贵的学费念完大学毕了业,又有哪家单位会聘用一个没有手的人呢?”

残酷的打击使年青的马复兴几乎绝望了,可他仍然没有放弃,命运给了他一个机会——担任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马复兴成了一名无手老师。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自己从来都习惯抱怨命运如何的不公,机遇莫名其妙溜走,梦想已经渐行渐远。可我有没有反思过,我有多少次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前表现出软弱、懒惰、彷徨和恐惧?又多少次向现实和挫折屈服,向命运认输了呢?

二、知敬畏

听说要当老师的消息,马复兴满怀希望开始了“痛苦”地准备工作。学写板书、备课……妈妈看到儿子日渐消瘦憔悴,又一次哭着把马复兴抱在怀里说:“娃,咱不干了……”而马复兴说:“妈妈,我是没有手的人,这辈子机会不多,我怕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第一次走进教室,顽皮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无手大盗”四个字,马复兴默默地把字擦掉,用工整的板书写下“无手老师”,并且诚恳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希望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朋友。”天真的孩子们看到“无手老师”漂亮的板书和亲切的脸庞,一齐开心地拍手欢迎起来。

知敬畏,所以懂珍惜。马复兴这一生失去的太多,因而倍加珍惜手中的机遇。他四处跋涉,到处去听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还搭上了他那点微薄的工资,为贫困的孩子们交学费、添置文具……

妈妈说:“你一个月才那么点钱,都搭进去了,自己怎么办?将来怎么娶媳妇呢?”马复兴傻呵呵地回答:“我用钱的地方少……再说,有哪个姑娘会嫁给我这没有手的人呢?”

对人生、对机遇、对生活充满敬畏,这是没有手的马复兴能够胜任工作,赢得信任与尊重的原因。很多双手健全的人,抱怨工作的苦、生活的难,抱怨好活都叫别人干了,好事都叫别人摊上了。其实他们自己何尝不是抛掷了无数的机会,总想着下一拨是牛市,下一条是大鱼,下一趟活轻松又挣钱多。每当工作没干好,总是因为老板弱智,同事倾轧;每次机会溜走了,总是小人作梗,朝中无人。总之都不是自己的问题,况且不用怕,自己还年轻,后面机会大把。抱着这种思想的人,失去的只会越来越多,反而是没有双手,却懂得害怕和珍惜,一味埋头拼命苦干的马复兴,却抓住了机会。

三、有担当

抓住机会需要苦干,但要成就卓越,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马复兴所在的贫困山区小学,失学率相当高,眼看着班里的孩子越来越少,他心里像开了锅一样。作为民办教师和残疾人,能把课上好就算不错了,孩子失学这种在当地极普遍的事,根本不是他能管的。

但什么叫做老师呢?心里揣着学生前途的马复兴说出了那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我班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这谈何容易?拖着残废的双臂,马复兴走家串户,上城下乡,跑牧区钻矿场,忍受白眼奚落,面对打击羞辱,搭上自己积蓄,把班里失学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找了回来。这份不屈的意志,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使他从平凡中闪现出让所有人感佩的光辉。

马复兴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也有脆弱和想不通的时候。影片中细腻地刻画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弱点,例如妻子比他先转为公办教师后,他表现中的“酸劲”,但这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起来,也丝毫无损他伟岸的人格。

作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马复兴是当之无愧的。虽然命运夺去了他的双手,但他却用心中的那双手,去拥抱生活,去重塑人生。他不仅不是一个废人,而且靠自身的努力,回报了母亲,回报了社会,实现了人生的理想价值,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这是多少双手健全的人都做不到的。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5篇

电影与语文课的优化整合,不但能弥补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不足,让课堂教学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而且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部电影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利用电影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能触发学生的写作情思,挖掘电影的语言特质,能让学生积累语言。电影资源更能再现生活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将在多彩的电影世界中受益匪浅。

利用电影情感因素,触发学生写作情思

电影作为现代化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人们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一部优秀电影的声音、视频相互无缝衔接,往往能触发观片者的情思,甚至有一种想写下来的冲动。古语有云:“情动而辞发。”一部优秀的电影也一样,只要能触动心弦,打动人心,学生就会有写的欲望。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想不想写是十分重要的。利用优秀的电影辅助作文教学,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对每一部电影的感悟均不相同,电影作文不能每次都“一刀切”——写观后感。把影视引进作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升华。电影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给学生带来的强烈审美效应,深化了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优秀的影视片可以通过直观显现的美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欣赏情趣,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一个也不能少》使学生了解到在广大的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背起爸爸上学》主人公石娃的顽强意志、热爱学习的精神、孝敬父母的品质深深地教育了学生们。《一个都不能少》中13岁的魏敏芝老师为了找回失学学生张慧科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有了切身的情感体验,写出的文章情真意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提高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素养。

挖掘电影语言特质,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什认为,成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潜意识的习得,即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二是有意识的学习,即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知识的方法并非完全分离,它们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成人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电影的作用相当于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条件。电影语言生动、形象,使学习者习得大量的语词,并在逼真的交际环境中学到词义、词的搭配、句子表达和感彩,从而真正掌握现实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形式。经典的台词会让人反复吟诵,在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上都值得学生参考、借鉴。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看电影的“余兴”中受到陶冶,得到提高。

每一部电影在语言方面都有其不同的特质。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就能从影片中积累到丰富的语言,从而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如电影《变脸》,最大的特色就是影片中人物的对话有大量的俗语、歇后语。如“蚂蝗缠住腿——甩也甩不掉”、“三月间的樱桃——红透了”等,让人拍案叫绝。教师在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观中巧记的方法,及时摘录、积累片中精彩的俗语和歇后语,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还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词句,可谓一举两得。

记得我的一位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与自己的小伙伴吵架后,心里十分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就写了一张字条给小伙伴。字条中就有一句“金盆打水银盆装——圆(原)亮(谅)圆(原)亮(谅)”。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从电影《变脸》中摘录下来的歇后语吗?这小家伙学得真快,放在文章中恰到好处!由此我深信,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但可以在大量的课外读物中获得,在电影中也可以获取,而且这种学习是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获得的。厚积才能薄发,从优秀电影中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再现生活情景,指导观察想象

“文质兼美”、“图文并茂”,这些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小学语文课本从过去的黑白插图到现在精美的彩图是一个飞跃。这些插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甚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都起到极大的作用。插图的特点在于,表现生活中的一瞬间,它是静止不动的,要将图画写活,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电影资源就可以弥补这一点不足。它让我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轻点遥控器,就可以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在指导写景文章时,我们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巧夺天工的颐和园、壮观的黄山景色、可爱的草塘……我们可以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在指导写动物时,我们可以先来观赏神奇的海底世界,看白海豚、海狮等,也可以来到非洲的大草原与狮子同游。这些影视资源,都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前观察的好材料,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诱发其丰富的想象,提高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之后,认为主人公宋江的角色有些与史实不符,于是我要求学生先看原著中“宋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然后阅读并讨论《雪健难容宋江》、《别骂宋江》、《雪健把宋江演活了》这三篇文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去阅读名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语文素质。课外的优秀影片要充分利用,课内的影视资源更要充分利用,如教学录像片《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荷花淀》、《祥林嫂》等。学生观看后,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能获得大量教科书上得不到的知识,使艺术感觉、创造灵性、意志品格得到加强和提高。

利用电影教学写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途径,它不仅丰富了写作教学的内容,还增添了写作的趣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精选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电影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手段,达到有效、迅速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6篇

边建利

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迎接党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的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改革、构建对外开放型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内容。

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主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作出的部署、展开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等展开。 本集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大板块结构全片,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在第一个板块中鲜明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与方向,是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本集展开了一幅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生动画卷。

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显著。本集聚焦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便民利民改革等,用生动的改革故事,讲述了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突出本轮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本集里有不少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有大量对权威人士的采访,清晰勾勒了党的十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老百姓身边鲜活生动的文化故事。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七集《强军之路》(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反映“为什么改”,深刻阐述领导推动改革强军的政治意蕴和战略考量,讲清改革的“时与势”。二是反映“怎么改”,采取讲故事手法,叙议结合,生动展现亲自领导和运筹设计改革,再现这轮改革科学周密的研究论证过程,从总体上介绍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本集还初步总结了军队改革组织实施的经验做法,体现这轮改革的缜密筹划、谋定后动,在无声中实现巨变,在行进间完成转身等特点。

第八集——《强军之路(下)》。

《强军之路》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统揽,以亲自领导决策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主线,系统阐释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解读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

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主要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担负起最大的责任为认识起点,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本集讲述了中央以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以雷霆之势,反腐败无,反不停息;针对三起被查处的贿选案,改革选人用人机制;防止带病提拔,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以改革强党,制度建党,综合施策;推进全球追逃;改革中央巡视体制机制,探索三个不固定、专项巡视回头看,派驻监督无死角;通过抓两个责任落实,执纪运用四种形态等,强化管党治党;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等改革试点。

本集有首次公布的落马腐败分子的画面,有对党的自我革新决心与能力的深刻剖析,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生动采访。

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2013年深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由此,中国展开了一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一场努力实现13亿人全面发展的大变革。本集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有更高追求的中国。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吴海婷

7月17日,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开播。这部专题片共分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和《人民的获得感》。

第一集《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专题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的姿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接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新常态”这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穿全集,生动展现了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回答对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干什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的伟大实践。而以《人民民主新境界》为主题播出的第三集,讲述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目标,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共产党推动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信心与决心。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带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沿着中国道路去讲述一个伟大生动的中国故事。其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讲述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如何为老百姓更好地守护公正,司法便民利民改革如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讲的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事。是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自信的思想为主线,勾勒了党的十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百姓身边的好故事。我们中国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四个自信”的提出。延续中华文脉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守住青山绿水》讲述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论述了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最让我热血沸腾的《强军之路(上下)》描述了人民军队从弱变强,从小变大,由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可以说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我们改革发展的历史,我们的军队从战争时期的小米加**到现在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武装力量,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令人不慎唏嘘,让我们不仅为革命前辈破头颅洒热血而肃然起敬,也为当今人民的强大而倍感自豪。人民军队的一步步强大,与我国各位领导人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举措是分不开的。 改革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坚持和党中央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讲述了自党的十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以及党对贪腐问题的零容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作为大学生党员应该严守党的纪律,坚定党的信念义不容辞。《人民的获得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收尾篇,它全景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不同群体的感受再现了改革带给人民的红利。

通过对视频的学习,我认为大学生党员应充满激情讲党性,从党的优良传统中去感受这种激情,从身边的先进典型中体会这种激情。不断自我完善,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奋进前行。同时也要从点滴中积累公道正派,保持高尚情操,敢讲真话,而不能抵不住诱惑,并且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陈俞 观后感

近期热播的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权威、全景报道,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展现了伟大的改革实践。追剧“十天”,让我体会到“永远在路上”的改革中,需念好“严”字诀。

论证从严,谋定而后动。影响历史的重大思考与行动,往往源于经年累月沉淀的精华,全面深化改革涉及人口之多前所未有,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改革不是一种方法走到底,需要顺应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论证都要有大胆的设想、谨慎的态度、细致的钻研,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执行从严,撸起袖子干。制度设计如果缺乏执行,就只是墙上的一张白纸,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方案,执行不到位,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相去甚远。如何提高执行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点。制度执行从严,思想认识要到位,制度笼子要扎紧,制度威信要树立,把执行效果作为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传递压力,推动落实。

反思从严,思深方益远。反思的本质是求异与扬弃,反思失败之处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取得进步,反思成功之法,可以精益求精。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举成功,而是蜿蜒曲折、不断反复。要放弃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真反思总结,哪些事情做对了、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事情没做到,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磨、完善,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严是一种态度和方法,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路上,我们要拿出严的态度、严的决心、严的举措,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贾佳妹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句话深深的引起了我的共鸣。以为代表的党中央能够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全面深化改革,其决心和胆魄鼓舞着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断奋斗。学生组织在维护学生权益、加强思想引领、去四化等方面也应该直面问题和挑战,将改革进行到底,在摒弃官味儿的改革中针针见血,在加强新媒体建设的改革中刀刀见肉。不能满足于之前的改革成果而止步不前,在这个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时刻更是应该跟上党中央的步伐配合做好学生组织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工作。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担当,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钱琴美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说的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永远都是新手。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改革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为了向更好方向发展。

建党以来,无论是党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顺应历史和群众的诉求。革命也好,建设也罢,都是在不断地改变。改革也是如此,一次次历史证明,党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苦难就在于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

改革不是口头上说说,也不是下发几个文件而已,而是要有身体力行的付出和十二分的勇气来迎战,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决心来面对,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否则,改革的目的也就达不到,改革的成效就不明显。

关于当今中国的改革,深刻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期,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干部需要勇于担责,要以舍我其谁、敢为敢当的气概,推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改革时代,不要问青春何处安放,而是要问青春如何为改革担当。要体现这种担当,青年就要立大志、立长志,立足改革前沿阵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就要开足马力认真学习,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就要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里大展拳脚……青年干部只有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个体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才能收获更好的人生,才能推动时代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青年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青年是改革发展的活力源泉,他们以青春的名义为改革担当,以奋斗的姿态走在时代前列,谱写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青春之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要忘记立党之本,不要模糊视线,不要离开正确的方向;不要陶醉在我们已有的功劳簿上面,不要懈怠,要创造新的成绩,向人民、向历史交出更合格、更好的令人满意的答卷。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陈舟莲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央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在火热播放中。我们作为大学生党员,要首先做好榜样作用,观看此片,学习如何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一共有十集。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观看每一集之后的收获。

第一集,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第二集,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的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进程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改革、构建对外开放型新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内容。

第三集,主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作出的部署、展开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等展开。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大板块结构全片,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

第四集,聚焦司法责任制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便民利民改革等,用生动的改革故事,讲述了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第五集,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突出本轮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第六集,本集聚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出发,反映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七、八集,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为统揽,以亲自领导决策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为主线,系统阐释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入解读我军这一轮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时代背景、战略考量和重大举措,生动展示我军改革重塑的全景画卷、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

第九集,本集主要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担负起最大的责任为认识起点,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第十集,本集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有更高追求的中国。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部专题片,代表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改革从来没有完成时,一直在路上,我们要本着大刀阔斧的决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让人民群众真真实实地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韩佳迈

改革就是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中国发展的重要拐点,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以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布局,进一步体现了“全面”二字。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转型升级更加依赖于全面改革的突破。改革的任务重,时间紧,更要求我们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和恒心,常抓不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上来,将工作重点聚焦到改革上来,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如期完成各项目标。

作为一名实习生,刚进入社会,更是要做好一言一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是要做好带头作用,努力积极关心国家改革,做好本职工作!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汪佳飞

正值七八月,烈日炎炎,大多数学生们都放了暑假,电视上、网络上各种综艺节目、电视剧席卷而来,夺人眼球,争占收视率。但是,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带动人们经济思想的发展前进吗?然而答案是不能确定的,但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由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是一面改革前进的旗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一部令人振奋的纪录片诞生了。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党的十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国家的发展所作出的统筹和规划,突出了以为核心的党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个单位的干部、科员对于改革的信息以及对于国家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不难想象,党的发展、国家的改革是曲折的,但是也正是这种曲折才考验了我们国家团结一致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在的带领之下,在新的思想、新的形势之下,我们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新的想法和新的做法。

当然,《将改革进行到底》不仅仅是一面旗帜,也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功勋墙,在这面墙上,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都在其上,其中也记录了各个地方、各个领导、各个党员对于改革积极作为,展示了改革的艰辛和人们的不畏艰辛。更凸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新形势下的改革势在必行。纪录片虽然只有十集,但是包含的内容和精神却是无尽的,党的领导、人们的创造与创新,带给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获得感,更是国家的成长,党组织的成长。作为一名党员,在这十集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中我们更多的是要学习党中央的精神,学习先进党员的精神,学习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

在这部纪录片中汇聚了中华儿女的梦想,也汇聚了中华儿女对于改革的激情,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而是一种成长,一种征程,可谓振奋人心寄希望。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汪萱

第1集《时代之问》观后感:

改革开放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要富民强国就必须大家的共同努力。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也就是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但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所以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既继前人伟业,又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

第2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后感:

这一集展现了党的十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正在经历的空前深度变革。

第3集《人民民主新境界》观后感: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党的领导是根本和关键。改革由谁领导和引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改革是一场革命,更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来作为后盾和保障,这是无可非议的。领导就是方向,就是航向,更是一个灵魂和主线。没有共产党,就不能改革的正确方向和路线。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改革同时也需要接地气,征求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改革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

第4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观后感: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人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正如片中所说,“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当前司法领域仍存在着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等问题,削弱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想要更加有效地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症结,让人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

第5集《延续中华文脉》观后感:

这一集通过生动的任务和故事,清晰勾勒了党的十以来文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讲述了老百姓身边鲜活生动的文化故事,凸显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坚持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第6集《守住绿水青山》观后感:

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干秋,惠及子孙万代。所以,每一个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在保护着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不再遥远,必将为全人类营造出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

第7集《强军之路(上)》观后感:

“落后就要挨打,军事上的落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是致命的。”“军事上一旦落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我们的经济发展了,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军事力量。”我们主张世界和平,但绝不是“软柿子”。我们国家经历过战争,战争的伤疤提醒我们,国家应该有强军之梦。

第8集《强军之路(下)》观后感:

讲述了我国军队改革的历程,阐明了新一次改革的目标及伟大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名族长久以来最大的愿望。中国梦就是强国梦,而强国必须强军,所以在军队中,中国梦就是强军梦。“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中国军队的发展史,是一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伟大篇章。在军队发展的道路上,改革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在军改的漫漫征程上,同样也需要全党全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的决策部署上来,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以党的正确领导引领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9集《党的自我革新》观后感:

这一集全面展示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问题。其中,面对暴露出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刮骨疗毒,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彰显了我们党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第10集《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

国家主席说:“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改革,就是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着力点与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必须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的群众。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要分好“蛋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不同群体间的差别仍然很大。将改革进行到底,无论是改革初期,还是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其最大的公约数都是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获得感。

时代之问

张依蕾

随着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的开播,在学校的组织和号召下,作为预备党员的我观看了第一集纪录片——《时代之问》。

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围绕“什么是中国梦?”向我们阐释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新?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指出:邓小平同志不愧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长征。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这次学习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正用深入思考和丰富实践,作答着新一轮改革“全面”和“深化”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曾这样阐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强调“全面”,就是强调必须构建起丰富全面的改革目标体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下,中央明确了各领域的分目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凸显。就是强调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重要性。各领域改革紧密联系、相互交融,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它领域,同时也需要其它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唯有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才能开辟改革新局面。就是强调要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体现在各领域改革的联动和集成里,体现在改革的总体效应、总体效果里。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曾做过这样的比喻: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一比喻,生动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其“深化”二字的含义。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必须在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上层楼、再进一步、再深一层。就是强调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改革越入纵深,各种矛盾问题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就是强调改革者要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改革者要敢闯敢试,能尽责,敢担当。

总之,改革这条路是长期的无止尽的,对于改革创新,现阶段的我们,应该在护理工作上应该积极向上,善于发现问题,多多学习,才能在将来在护理中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才能融入改革大潮流中。

不忘初心,改革到底

赵锡芳

近日,大型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一套的热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热潮。《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全片共十集,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该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作为一部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有着厚重的底色、扎实的根基、客观的理据、严谨的逻辑;作为一部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有着温情的故事、丰盈的细节、火热的氛围、激昂的节奏——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记录了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浩荡实践。

观看了前面几集内容,内心感触很大。就如对于当今中国的改革深刻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期,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这是一场新的长征,这是一场新的持久战,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正如第一集的解说词中所指出的那样,“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这些改革的实践和改革的思想,“夯筑着一个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石”,“塑造着一个更具实力、引领时展的社会主义中国,也开辟了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全新境界”,“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那么,作为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知道,改革没有旁观者,人人都在现场。面对当今中国的改革,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需要勇于担责,要有舍我其谁、敢为敢当的气概。改革时代,不要问青春何处安放,而是要问青春如何为改革担当。要体现这种担当,我们就要立大志、立长志,立足改革前沿阵地,就要开足马力认真学习,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力量;要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要熟知世情国情党情,坚持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理论与优良作风,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让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跟上改革的步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里大展拳脚,我们需要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个体发展与时代进步紧密联系,才能收获更好的人生,才能推动时代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要忘记立党之本,不要模糊视线,不要离开我们的方向,不要陶醉在我们已有的功劳簿上面,不要懈怠,永保创新,实现我们的价值。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4 黄佳音

近期,在进入临床实习的同时,在休息时间观看了央视大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感触非常深。《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自7月17日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该专题片充分反映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高度智慧和辉煌成就。

“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向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发出了动员令,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信念。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革故鼎新的魄力,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具体方式,是一个总揽全局的前进目标,也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理解、把握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制度自信与深化改革、价值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关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开创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一系列重大战略如“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脱贫攻坚、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形成了我们党新时期的治国理政战略布局。

党的十以来,一场动真碰硬的自我革新在全党拉开帷幕。从“从严治党”的政治宣誓到“八项规定”的严厉执行,从思想教育的常态推进到党内法规的有序完善,我们党每一次的改变、每一步的迈进,都饱含着改革者“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无法一劳永逸。过去五年,全党兴利除弊,党内政治生态为之一新,靠的是改革;未来五年,我们蓄势待发,推动党的建设走上新征程,依然要靠改革。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顺应变革,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

将改革进行到底,要学得更深、悟得更透,把思想共识聚得更牢。古语云: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作为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基层组织、8900多万名成员、在人口超过13亿的大国执政的大党,没有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思想共识,就难以跨过改革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更难打破改革涉及到的各种利益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恪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内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和全社会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改革共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的改革能量。

坚持自己的担当,不忘初心,将改革进行到底。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建国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作为一名光荣的学生党员,我们要始终忠诚党的事业,保持一股革命热情、一种拼命精神,在细微处建功,善小而为,物小亦为,用责任担当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作为。我们要从一言一行上见担当,从一点一滴上把响应我党的改革工作。要真正把自己的责任担当落实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4韩吉

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正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片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景报道,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看完第一集后,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既为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又深感作为学生党员的一份子,要努力的学习并将国家的改革精神从自身做起。

以思想为先,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创新是发展之源、成事之本”,组工干部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摒弃束缚手脚的“老框框”、“老套套”、“老调调”,大胆探索,敢于突破,开辟新途径,寻找新路子,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好组织工作,跟上时展的脚步。

以实干为主,打牢改革创新基础。“空谈误国,实干新邦”,“实干是发展之基、成事之道”,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特殊群体,更应树立与时俱进、时不待我、扬鞭奋蹄的进取精神,发扬钉子精神,克服畏难情绪,做到莫尚空谈重实干。只有坚持实干,工作中狠抓落实,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所做的工作才能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的检验,才能为下一步改革创新实现飞跃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以群众为本,检验改革创新成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得民心者得天下”,各项事业的改革创新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为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摆正心态、摆正位置,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体味民生,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民群众,用感恩之心服务人民群众,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用激情、智慧和才干发展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业,用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果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4章力亚

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改革,我们从《将改革进行到底》这大型证论专题片中深入了解。

本片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本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全片共分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

在党的即将召开之际,这部政论专题片的推出,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保持改革定力和韧劲,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把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一集《时代之问》,节目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改革的坚定,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第二集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焦经济体制改,关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始终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的伟大实践。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以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经济现在不得不面对解决的问题,的确,现在改革难度只会越来越大。但不得不改革,先吃肉后啃骨头避免不了。

第三集《人民民主新境界》也在表达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民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创新与实践当中,不断与时俱进。

第四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讲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现代文明国家里,司法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老百姓的心里,法就是天。公平正义如同空气与水。它不能缺席、不应迟到。

第五集《延续中华文脉》中聚焦文化改革,以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其实中华文化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随着时代的智能化,机械化使得有些文化变得稀有,文化改革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做自信民族,拥复兴之魂。

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讲述了中国灿烂的农耕文明。自然环境对现在发展的重要性,生态兴则文明兴由此而来。们的生态环境有历史遗留问题,但我们共产党有这个信心担起这个责任。

第七集《强军之路上》可以看出一支军队的改革,一批人员的削减,这次改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非凡。敢于强军,敢打仗,打胜仗是总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不能有一点点懦弱,减兵三十万但是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减,重塑军队,是实现强军梦的重要一步。

第八集《强军之路下》中向新成立的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战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的画面异常令人振奋。我只想说中国军人,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第九集《党的自我革新》中题了党要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刀刃向内,自我刮骨疗毒,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无,全覆盖,零容忍,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九十多年,栉风沐雨,持之以恒,坚定的践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幸福的。

改革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也与每个平民百姓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每个人为改革‘带盐’、为改革添柴,做改革的推动者、实干家,立足本职岗位顾全大局做好工作,一项项改革举措就能落地见效、一个个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我们就能创造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5 张梦云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该片讲述了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通过观看陆续播出的十集《将改革进行到底》,让我对深化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最开始国内外形势出发,紧紧围绕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让我们知道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简单的说说。说的好,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都是在路上。经济建设对于整个国家发展尤为重要,怎样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当下突出的重点,抓住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在如今社会,不良事件仍然存在,人民心中有时会有担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坚持依法治国,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这也是对人民的保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怎样保护传统优良中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十分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其他。在杭州召开G20时期,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和环境优美共存的好现象。建设强大的军队,改革军队整体性,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的调整,我们在阅兵时看到整齐的步伐是所有军人对祖国深深的爱,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维和部队在全世界的身影,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作为学生党员,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人,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跑好自我革新的接力棒,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历史答卷!希望祖国繁荣昌盛。

改革论札记

护理1405陆飞颖

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就,由中

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将于近日开播。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对全国人民认识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动力,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专题片形容改革:“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提起改革,没有人不赞叹它带给中国的翻天覆地变化,没有人不希望将改革进行到底。历史早已深刻证明,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将被时代所淘汰。我们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改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四年多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改革思想,构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2013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肩负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重任。自成立之日到今天,中央深改组共召开了36次会议,审议了200多个文件,破解了诸多领域的改革难题,践行着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的庄严承诺。

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从深改元年全面播种、次第花开,到关键之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立柱架梁、击楫勇进,继而到深化之年狠抓落实、形成示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大考”中获得了高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破解了一批议论多年、阻力较大、长期难啃的“老大难”。晒权力清单,推政务公开,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自贸区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改革抓住了涉多部门、跨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高考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全面放开二孩,户籍制度改革坚定推进……改善民生福祉,守望公平正义,改革给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改革也是干出来的。沙滩上建不起高楼,没有求真务实的态度、狠抓落实的干劲,再好的改革举措也难以落地生根。在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初就提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反复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每推进一步,党中央对抓督察促落实的要求就更进一步。这也是改革得以不断推进的关键所在。纵观中央深改组36次会议,从倡导领导干部做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到突破“中梗阻”,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从提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的“六个抓”要求,到部署“三督三察”的改革督察工作,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改革方法论,坚持把抓落实放在深化改革的突出位置,为推进改革不断注入真抓实干的正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排头兵,无论何时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伟大旗帜,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完成好赋予广东的“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新使命。

展望未来,将改革进行到底

护理1405徐佳敏

《将改革进行到底》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

该片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中国人民,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长征路。该片将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示了社会各领域、各级各部门在开展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果,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和好处。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我国十以来,全面开展深化改革最权威的报道,凝聚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改革意味着创新,在这个创新争优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于我们学生党员来说,要紧跟党中央的步伐,改革创新,时刻保持发展激情,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通过真实的改革题材让正义震撼人心。该剧中不少内容取材于真实案件,形象反映了我国当前改革工作的高压态势。这种源于真实题材的提炼,甚至让有的演员担心剧本会过审不了。然而,这恰恰也是这部电视剧的独特魅力所在。导演说:“电视剧能拍到这个尺度,是国家改革力度使然。”大时代、大制作、大力度,必然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该剧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敢于曝光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充分证明了党在改革斗争中的坚定决心和高度自信,大气磅礴,正气凛然,让人振奋。

通过精彩的情节让正义震撼人心。看该剧,人们感悟到的是正义的力量,阳光的精神,正气的浩然。《将改革进行到底》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各领域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关键突破,展示了各地方各部门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的积极作为,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新、奋斗,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他们是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正气,勇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使者。他们身上的正义精神传承昨天,启迪今天,当然会震撼观众。

通过精湛的表演功力让正义震撼人心。一句为激情燃烧的岁月骄傲,击中全民泪点,“剧中所有的艺术家,要的真心好!在这里,演员的表演功力发挥到了极致,表演功力与正义精神融合、升华,塑造出了观众心中的那个最好形象,演员演到了观众的心坎上。

通过精彩的语言让正义震撼人心。“坦率地说我们一些干部,其素质已经远低于一般国民的素质了”,这是义正词严之言;“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人民币服务的”,这是正气浩然的语言;“你大把大把捞黑钱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现在出事了,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中国农民那么倒霉,有你这么个坏儿子”,这是一针见血的批评语言。仔细研究该剧,你会发现那些老百姓心中想口中说的语言在演员那里,信口拈来,通过语言提升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通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使我更加坚定对中国共产执政的信心,我们内心深处都有对正义的呼唤,都在崇尚正义,期盼正气事实上,改革从来都不仅仅是中纪委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改革进行到底》就是这样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上乘之作。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护理1406谢雨涵

《将改革进行到底》,反映的是当我们再次探寻党的足迹、翻开历史的画卷时,更应明白今日我们祥和宁静生活的来之不易,国家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这本大型政论专题片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本片紧紧围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反映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整体谋划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幕,徐徐拉开。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体制、生态文明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

关于经济,主要关键词为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人民民主新境界,通过梳理“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一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讲:“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保障人民当 家作主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社会资源、提高国家效率,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说:“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政府要学会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破”冗余“立”新规,用法制的武器向推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桎梏“动刀”,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处理改好革和立法的关系。关于中华文化,我们要延续这一文脉,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复兴之魂,深植其中。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关于环境,我们要守住这绿水青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军事,强国必须强军。

一支军队,只有勇于变革,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谋民族复兴伟业,布富国强军大局,立安全与发展之基。关于党,要自我革新,该集有首次公布的罗马腐败分子,有对党的自我革新决心与能力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生动采访,反映了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砥砺前行,才能淬炼成钢。该片以任命的获得感为结束,讲了民生方面的进展,就医、就业、孩子们的求学之路等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书记常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所有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这是改革必须直面的严峻现实。如提出“健康中国”这个概念,包括身心健康。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7篇

而反驳文章认为“朱先生当年批判‘谢晋模式’,言犹在耳,现在却发现作者自己也陷入了‘两个凡是’的模式中:凡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就必须反对(文中首先就煞有介事地梳理了一遍张艺谋的‘艺术堕落史’);凡是有情怀的电影,就不能追求票房。这纯粹是为批判而批判,主题先行,罔文本事实而不顾,令人遗憾。”

以著名学者朱大可为代表的文艺批评与张艺谋电影渊源已久,自从1987年《红高粱》问世,知识界就与张艺谋电影结下了亲密关系。回到1988年,据西影厂厂长吴天明的回忆,《红高粱》出来后,赞扬的,批评的都有,当时南京有个老同志,写信寄到西影厂,后来还寄到中央,要求禁映这部电影,认为这种电影给社会主义抹黑,是反动电影。

这种声音对正处于开放期的中国来说难成主流,《红高粱》在捧回中国第一座西方A级电影节大奖后,被官方认为“为国争了光”,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后来回忆说,“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国家广电部门当时还为其举办了庆功宴。

但没过多久,就有媒体开始用严厉的词汇大加鞭笞这部作品:“丑化、糟蹋、侮辱中国人的影片”,“贩卖中国的落后和愚昧给外国人看”,等等斥责之声让那时的张艺谋倍感委屈乃至愤愤不平。

与“贩卖落后和愚昧”形成对应的是,朱大可在“十三钗的爱国主义”一文中对《金陵十三钗》做出了“贩卖”的判断。

不过在当时,朱大可是站在力挺张艺谋的阵营里的。1986年,朱大可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对第四代最具代表性的电影导演制造“道德神话”和“一味迎合”的奴性进行批评,而1987年的《红高粱》恰逢其时,其迥异于第四代电影的美学观念成了那一拨批评者最顺手的武器。他们不会想到日后的张艺谋会“辜负”厚望,成了文艺批评新的最大标靶。

“窥阴癖”的《菊豆》和“伪民俗”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继续着张

艺谋电影国外得奖,国内挨批的待遇。这一阶段是关于张艺谋“揭露中国阴暗面”论调最甚嚣尘上的时期。

朱大可曾撰文说《大红灯笼高高挂》“为洋人而写”的意向更为明确——“大红灯笼不再是喜气的,而毋宁说是专制和淫邪的。这种在西方观众窥视和有意制造的被看的‘东方奇观’中,张艺谋日渐明确自己的电影观众不再是中国市民,而是坚持西方中心主义的评委。”

除了这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倾向的批评,这一时期对张艺谋艺术创作上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重造型、轻人物和叙事,张艺谋的自我反思促成了他创作上的转型,在自述中他说道:“用最通俗的方式叙事,这是第五代导演们或者说我本人过去最不屑于做的,可我认为我们总得甩掉过去的拐杖。” 实际上《秋菊打官司》在艺术上已经转向,开始注重叙事和塑造人物,但张艺谋认为“那种偷拍的纪实风格还是有点走极端,所以我一直想反过去的风格”,而“余华的《活着》是很荒诞的,而且戏剧性很强,而我那时正想用最朴实的手法,以平常人的心态去拍平常人的故事,以此对自己来一次彻底的‘反动’。”

这部看起来手法朴素的《活着》因其反思和批判意识,成了张艺谋在知识界口碑最好的作品,不仅在戛纳摘得大奖,在国内也多收获好评,但却在电影审查面前栽了跟头,这回没有被骂,但却遭到实实在在的惩戒——禁映,意识到“不能再找敏感题材”的张艺谋风平浪静了几年后,在1999年的《一个都不能少》退出戛纳事件上,再度成为文化界攻击的对象,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把这起事件看做是“张艺谋的退场秀”认为他要借此机会洗刷之前“贩卖民族丑恶面”的骂名,“现在他实在太需要一个机会来显示一下自己的政治态度。”而王朔甚至直言怀疑张艺谋“一直就是个投机分子”。

9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权利和资本咬合愈加紧密的时期,电影的商品属性得到大张旗鼓的强调,张艺谋用《英雄》启幕中国大片时代,并用票房拯救了他作为“票房毒药”的危机感,但伴随而来的批评声音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讨伐,在艺术上嘲讽其大片美学为“搞装修的”和“团体操表演”,并对其讲故事的能力多有诟病,文化精英则以“向权利团团作揖”对其意识形态上的不正确集中开火,甚至陈凯歌也针对《英雄》的价值观说,“我不认为牺牲个体生命成就集体是对的。”张艺谋由此成了当年那些批评者口中的“第二个谢晋”。而张艺谋对此的回应是:“我们在社会和政治的诸多政策性要求下工作,已经不能100%地按自己的意思做,一定要去妥协和调整自己。”

随之而来的是张艺谋电影越来越受到权力和市场的青睐,同时知识分子的批评也在《黄金甲》后达到高峰,其中又以知识界宠儿贾樟柯以“好人”搏“黄金”事件最具对抗意味,把批判引向了戏剧性的高潮。

贾樟柯的批评言论也最具代表性:“从一开始他们就跟行政资源完全结合在了一起。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帮忙,我相信,他们不可能形成这样大的垄断。”更猛烈的批评甚至上升到道德层面,认为张艺谋良心已被资本吞噬。

“爱国主义”一文重复了这一批评模式,认为张艺谋将深化源于《红高粱》的流氓叙事,变成一种庸俗的商业文本,并将主要火力引向影片前期宣传以为噱头,是对屠杀死难者的不尊。

有趣的是,《金陵十三钗》开映后,朱大可15日以“商女们站起来了”为题的观后感,纠正了前文的个别观点,称自己“小看了张艺谋的自我进化能力。这部影片无疑比以往那些烂片有很大改观……张艺谋终于找到了、暴力和人性的比较正确的表述方式,并为叙事找到了坚硬的道德支点。我们不妨把‘爱国主义’分为高级的和低劣的两种。而张艺谋终于为这条看起来毫无希望的路线,画上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句号。”而豆瓣网上对《金陵十三钗》的评分,从15日下午的6点几分,到隔日晚上从7分迅速蹿升到8分的转折,让观众的视角与文化精英的判断形成了呼应。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8篇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线教师很多时候都会将电影片段用到教学当中。本文不对电影片段在教学中的演示作用进行阐述,而是侧重讨论整部影片如何应用到我们的德育活动中。

传统的德育方式可能已让部分学生产生了些许厌倦和反感,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说说将电影融入到日常德育工作中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影片的选择

电影中的人物,特别是自己崇拜的偶像饰演的角色会深深的影响自己的行为,一个好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也常常会引起观众思想的共鸣。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理所应当成为我们教育者首先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根据学段选择。对于小学低年级而言,他们的心中还没有什么偶像的概念,所以不必考虑演员的因素,他们对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动画片更感兴趣一些。

小年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引导他们观看社科类的影片,但不必设目标,只需要让他们对未知事物形成一点儿印象即可。如:选择《行星地球》系列、《深海探奇》、《海洋》、《哈勃望远镜》等,这些电影可让孩子们了解世界的奇妙,生物的习性,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积极探索新事物的良好品格。

到了小学高年级,教师在选择影片时重点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如:《宝葫芦的秘密》、《长江七号》、《父子》(适合家长陪同观看)、《我的左脚》、《一个都不能少》等。其中《我的左脚》是一部屡获大奖的经典励志电影,把主人公与命运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还应注意的是,这时的学生已行成了偶像概念,选择影片时要考虑到明星所饰演角色是否正面,是否阳光,切不可疏忽,要知道《古惑仔》系列,足足影响了一代青少年。

其他初、高中及高等学校,可根据学生的鉴赏能力适当选择,由于我身在小学,对除小学外的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故不在此处讨论。

2 根据课程需要选择

这个就简单多了,我们的课本一定不会出现不健康的内容,而跟其有关的电影也都是很正面的。如《王二小》、《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这些影片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能让正面人物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形成更深刻的印象,进而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 根据时事进行选择

这要求教师要关注时事动态,根据常规节日或当前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选择。比如:关于中国奥运史的《一个人的奥运》;关于汶川地震的《汶川.168小时》、《应对地震灾害》;关于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飞天》、《歼十出击》等。这些电影不但能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的知识,还能让孩子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 根据具体对象选择

如果你正带领着一支篮球队去参加比赛,我建议您可以选择下面这几部电影让队员们看看,如:《篮球梦》、《乔丹传人》;如果您是学校政教负责人,正要对付一群调皮捣蛋、寻讯滋事、屡教不改的“坏”孩子,可以试一试《少年犯》、《流年》(本片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及以上)。

老师们还须特别注意的是,一部影片中或许会有一些不适合学生观看的镜头,老师们一定要先完整的看一遍,仔细检查是否有不适合学生观看的内容,并做适当的删减。

5 影片的使用

5.1 写观后感。这是最老套,也有可能是学生不愿意接任的方法,对高年级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方法已用过多年,就不再累述。

5.2 讲电影。这是运用在我自己的实践中最多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利用一个月内的班会或思品课,和学生一起看一部电影。不要一次性看完,每一部电影都是由若干个小情节构成的,和学生一起看,当看到某个有意义的情节时,暂停下来,利用刚刚看到的情节给同学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并把这个道理推广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而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这里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度讲解理论。

5.3 讨论电影。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高年级。故事电影实际是靠一个个矛盾的戏剧冲突来吸引观众的,面对矛盾时,主人公会选择其中一种解决方式去解决矛盾,那么,可不可以有另外的方法呢?当然有,我们可以在电影结束后来组织一场讨论会,命题基本上都可以是“如果主人公不……,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们会有许许多多的答案,在轻松而活跃的氛围中,不仅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收获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5.4 自编自导自演。这种方法实施起来难度最大,但收益却是最大的。高年级的老师可以让有兴趣和条件的学生来参与,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写成剧本,组织排练,演出给其他同学观看,有条件的还可以拍成小电影。这对学生的锻炼可是全方位的,一部小电影拍下来,你会发现,学生们都会进步很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素材;评价方式;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25-02

一、培养学生在农村生活的这个环境中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食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我们应大力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其写作内容。农村小学生作文,学生大多完全按照老师所读范文而写,老师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章,连章成篇就是作文了。其实农村有广袤的田野,清澈的河流,静谧的树林,为农村学生提供了廉价的玩耍嬉戏,释放童真童趣的广阔舞台。春天折柳枝编草帽,夏天去河里游泳、捉鱼,到树上捉知了、捕螳螂,秋天捉蛐蛐,冬天到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老鹰捉小鸡、放风筝、丢沙包、折纸船、滚铁环……各种游戏应有尽有,玩得痛快,看得眼馋,令人回味无穷。

二、帮助学生拓展选择素材的空间。

1、通过看“电影、电视”,发现素材。“电影、电视”是学生发现素材的途径之一。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学生感触很深,很多学生还主动来表演其中的片段,再通过观后感的写作,通过观看《跳出我天地》,学生又积极的绘声绘色的表达,这样的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掌握到很多得素材。

2、利用直观、新颖、形象的网络资源来收8集素材。教师利用的是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来收集素材,而现在随着网络的出现,新媒体成为了重要的素材收集工具。教师可以将网络上好的素材下载下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讲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素材空间。讲解课文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触发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课后让学生多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使知识得到转化。

3、读书笔记积累法。作文需要积累多方面的素材,这就必须扩大阅读范围。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碰到有价值的,写得精彩的美词佳句,即把它存入作文材料库,在闲着的时候朗读或背诵。这样,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三、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说、读、写的能力,使孩子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学生是存在个体的差异的,在作文的教学中也不例外。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要在作文中实施因材施教就要区别对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思维和语言的差异,巧妙的对孩子实施帮助,孩子们的作文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类别,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案。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要分类去帮助和指导孩子。在作文的教学中把孩子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喜爱写作文,并且中心明确,语言生动的孩子。第二类是有一定的内容,语言平实,语句还算通顺的孩子。第三类孩子是不喜爱写作,提起笔写不出什么东西的孩子。

针对第三类学生我认为对他们的作文目标定位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是最基本的,把句子基本写通顺,把过程基本写完整,错别字尽量少一点,重要的是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我制定的初级目标是让孩子有内容可写,并且有一定的框架结构,有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其实这类学生主要是平时懒得动脑子,动手去写作。那么就必须从简单的做起, 第一步要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第二步积累好的文章、好词、好句。第三步要多读书,用心读,学会仿写。第四步要脱离别人的文章,自己动手去写一篇作文。

针对第二类中等学生,主要是树立榜样,激发兴趣。跟优良生相比,他们的作文能力相对弱了一些,要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如果有闪光点还可以加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以优秀生为榜样激励给他们的作文增色,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他们写出中心明确,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作文,平时要求他们多去读一些优美的范文,去记一些优美的句子,以备自己用.

第一类学生本身就有很好的语言思维的天赋,这类学生拓展素材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未来世界,重视想象的开发,挖掘个体潜能,放胆让学生自由写,随意发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学生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

四、改变作文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爱写作文。

《新课标》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创意的表达。随之也要求很多的教师去改变作文的评价手段。

1、评价要有灵活性。作文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是“学生习作,老师批改”,很显然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规律。新课程要求评价必须多元化,

2、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3、优化评价流程,使评价有可操作性。评价的手段可以丰富多彩但要能操作,才能使学生受益,所以在评价中我认为可以按照这样的流程去做: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或家长评)――学生自改――师生再共评――学生再自评、谈感受――总结评价

五、注重日积月累,形成好的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技巧能开启思维之门,使人在阅读作文时能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彻悟到博大的精神,感受到自然的美景,体会到人间的真情。所以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作文写作技巧能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在具体的写作中,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所以一篇作文的优美则依靠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内容包括文章谋篇布局、表达方式、语言韵律、修辞等。其中包括: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技巧一直是困扰农村小学作文的一个难题,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技巧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学生在积累写作技巧主要两点:

1、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阅读优秀的作文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这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并仿照这种写作技巧,来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学校应该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学校的图书室定时开放,把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课外书籍提供给学生,通过贴近他们学校、生活的报纸,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的用精读和泛读等不同方法,学会积累词汇丰富语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第10篇

1996

中国可以说不。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热销,之后“说不”的声音风起云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1500米!

――1996年瀛海威公司在中关村竖起了这块著名的广告牌。如今瀛海威已黯然谢幕,但当时提出的这一命题已经无需回答。我每天给中央电视台开进一部桑塔纳,开出一部豪华奥迪,我们是一年走了10年的路。

――1995年年底秦池酒厂夺得央视广告标王,该厂厂长如是说。由于广告的巨大效应,秦池1996年1月即完成产值2.18亿元,而此前只有1.6亿元。

各位观众,现在站在跳台上的是英国裁判!

――据传是韩乔生在主持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的口误。韩乔生语录曾被当成笑资,但要到多年之后人们才明白其实韩老师是最富有娱乐精神的。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前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1996年的名言,后来张朝阳把这句话改造为“只有诚惶诚恐者才能生存”。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的名言,

后来被反复引用。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一则药品广告的广告语。

没什么大不了。

――一则丰乳产品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品牌宣言,和爱立信“一切尽在掌握”相比,诺基亚这一宣言不仅超越了英文原文(Connecting People),而且更人性。

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

――国产洗发水广告词。以“国货”作为广告诉求,在“中国可以说不”的语境下很能激起人们的认同。

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新一点。

――1996年8月,《新周刊》创刊,此为创刊词。

1997

小平同志您走好。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北京人民打出这样的横幅。老人家以92岁的高寿辞世,人们虽然悲痛,但平静接受。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回归后的首个赛马日,几乎所有香港报纸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显现政权交接后的平稳过渡。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1997年起,《大话西游》开始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这段话成为他们特有的切口。

有话好好说。

――出自张艺谋同名电影。对于面对“世纪末”躁动,神经越来越脆弱的人们来说,“有话好好说”是解决问题屡试不爽的百搭良方。

中国不踢球。

1997年,中国男足在“十强赛”上失利,《新周刊》以不可思议的黑色封面推出这本名为“中国不踢球”的号外,轰动一时。

作为一个以古代狩猎女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女孩,到最后却成为摩登时代里被追猎得最多的人。

――1997年,戴安娜在狗仔队的疯狂追逐下撞车身亡,她哥哥在葬礼上这么说。狗仔队没有因此停止对名人及明星的窥视,因为泛娱乐化时代的大众对此有旺盛的需求。

一个不相信年轻人的社会注定是要失败的,或者,甚而言之,是一个残缺的社会。

――耐克的广告语。年轻人、年轻文化一直是耐克创意的主体。

1998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8年朱基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这样表示。

严防死守,死保死守,咬紧牙关,背水一战。

――1998年长江抗洪标语,“严防死守”也因此成为当年流行语。严防死守的不仅是长江大堤,还有8%的增长率。

网络就是新生活。

――网络从1998年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当广州一个路牌广告打出这个旗号的时候,其实还没有谁能真正明白网络新生活的真义。

上网的都知道新浪,不上网的都知道搜狐。

――互联网进入中国初期,IT业界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张朝阳注重“注意力经济”,所以当时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反而高于新浪。

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主题歌中最提劲的一句歌词。

你跳,我也跳。(You jump,Ijump.)

――《泰坦尼克号》经典台词。迄今为止,《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仍居世界第一,也保持着中国引进大片票房之最的纪录

我比窦娥还冤。

――作家赵瑜写出《马家军调查》,马俊仁气得住进了医院,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比窦娥还冤”,没想到倒成了当年的流行语。

你算哪根葱?

――1998年热播的《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口头禅。小燕子没心没肺、浑不吝的劲头切合了人们新的审美要求,所以得到异常的追捧。

愈堕落愈快乐。

――源自香港电影《愈快乐愈堕落》,但新世代就喜欢反过来说。“堕落”可能仅仅是懒得起床,懒得上班,但要的就是这种颠覆劲儿。香港不是提款机。

――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动用1180亿港元狙击国际金融大鳄,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这样说。

请别克林顿我。

――因为克林顿和莱温斯基那档子事,“克林顿”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有媒体这样做标题。后来出现了克林炖莱温斯鸡这道菜,还有人用他们的名字注册安全套商标。

1999

知识改变命运。

――张艺谋等人在央视播出的大型公益广告系列中现身说法,使得这个口号深入人心。

你穿得太好了,简直不像一位绅士。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这样说。这本社会学著作在中国意外成为“完全格调手册”,热卖一时,表明中产阶层在中国渐成气候。

看上去很美。

――1999年王朔先是以《看上去很美》,继而以抨击金庸小说为四大俗之一引起公众哗然,但并不妨碍“看上去很美”成为流行句式。

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句乍听上去不太明白的广告词成全了农夫山泉这个品牌,也使它成为1999年最具标识特征的广告语。

将爱情进行到底。

――这部电视剧捧红了李亚鹏和徐静蕾,“将……进行到底”也成了流行句式。4年后,王菲把“将爱情进行到底”简化为“将爱”,作为专辑主打歌的名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如果把整个浴虹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

爱情的火。

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

可以。

所以,是的。我爱你……

――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经典段落。在总结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时没有人能够跳过这部里程碑式作品。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市场反映平平,倒是成全了借用他的片名做广告的商家。

出门要小心点,小心挨揍。

――冯小刚对某报编辑如此扬言。2004年,冯导故伎重演,当众对某记者说“我XX真想抽你”。

常回家看看。

――继《新周刊》以《过年就是回家》为题报道春节后,《常回家看看》在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撩起了人们对家的久违的温情。

下一个世纪将会有超性别的群体出现。他们兼备男性女性的优点,属于最先进,最具亲和力。最受欢迎的新人类!

――1999年,台湾女作家张曼娟如此预言。在以“中性”为时尚的今天,让人不得不佩服张曼娟的先见之明。

2000

漂泊者还在地上跋涉,飘一代已在空中飞翔。

――2000年《新周刊》创造了“飘一代”概念。

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

至少热爱一项运动,哪怕是床上运动;

不对别人嘘寒问暖,也不喜欢被人嘘寒问暖。

――《新周刊》以《飘一代的50个细节》描述飘一代的特征。

你是美女吗?去当作家吧。

――中国青年报的李方一篇文章的标题。

2000年是美女作家盛行的―年,同时也是以韩寒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显山露水的一年。

高潮还是在恐惧与不适中降临了。

――美女作家卫慧小说中的一句话。次年,王安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证券市场,并称中国股市虽不规范,但无碍高潮迭起。

我长得挺漂亮,又是单身,男人不可能对我没兴趣!

――2000年章子怡凭《我的父亲母亲》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她的气焰也开始见长,继说过上述这句话后,2001年又宣称:“别人不敢穿的我敢穿,别人不敢说的我敢说,别人不敢做的我敢做!”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加强劲的臂弯。

――张卫健在2000年版《鹿鼎记》中的经典开场白,堪比周星驰的无厘头式话语。

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韩寒不觉得辍学有什么不妥。2000年,韩寒的《三重门》出版,取得惊人的150万册的销售成绩,少年作家作品出版作为一个产业开始成型。

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等老了贼心贼胆都有了,贼又没了。

――电影《一声叹息》台词。冯导的贺岁片部部成功,难怪他敢说“是我的电影帮助了中国电影,而不是中国电影帮助了我。”

2001

翠花,上酸菜!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火爆网络,这句歌词也因此成为2001年的流行语。

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

――王朔一篇序言的题目。从“我是流氓我怕谁”到“无知者无畏”,王朔的每次造句总能引起效仿,如果不是他的创造力太强,就是其他人实在太贫乏了。

你们是为自己读书,只有增长本领和才能,长大后才能有成就,获得优厚的报酬,取得良好的生活待遇,甚至可以挣大钱,娶美女。

――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尹健庭因这句原话被媒体曲解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而失去教职,直至2006年才重返讲台。

态度决定一切。

――神奇教练米卢在2001年率领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他的这句口号被国家队队员挂在嘴边,更被引申到社会领域。

中国男足从此站起来了!

――2001年,中国队冲进世界杯后阎世锋像伟人一样喊道。以后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看见了,中国男足在2002年世界杯上颗粒无收,2006年世界杯索性只有在家观战的份儿。做的事。

――源自2001年广州与非门乐队推出的专辑主打歌《做的事》,歌中唱道“做,做的事,爱,爱爱我的人”,表达了现代人的自由观,因此在白领中广泛流行。

你确定?

――智力游戏节目在2001年的华语电视屏幕上大红大紫,央视《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的这句问话因此成为大众口头禅。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2001年《流星花园》风靡一时,片中男主人公道明寺最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全世界范围浪费时间(WorldWideWasteOfTime)。

――对互联网的一种评价。

泻停封。

――一种药品名,技巧地与“谢霆锋”同音。

摇够了我就滚。

――摇滚音乐人何勇接受采访时说。你妈才是小姐呢。

――“小姐”和“同志”等词汇逐渐变味,被称呼为“小姐”成了奇耻大辱。

单身是领悟,恋爱是失误,分手是觉悟,结婚是错误,离婚是醒悟,再婚是执迷不悟,没有情人是废物,情人多了是动物。

――2001年情人节短信。

有点野哦。

――生力啤酒的广告语。因为表达了不甘平庸平淡生活的人们的心声,在都市青年中颇受青睐。

2002

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成为2002年最牛的励志读物,《我能动谁的奶酪》等跟风书一涌而上,“谁动了我的XX”句式则成了万金油。比你是个暴发户更糟的是,你看起来就像个暴发户,只有暴发户才这样糟蹋钱。

――抄袭自英国一时尚女作家的话:“比你是个穷人更糟的是,你看起来就像个穷人,只有富人才穿便宜鞋子。”经过几年关于“格调”、“品位”的教育之后,2002年“生活方式”概念大热,谁也不希望看上去像个暴发户。

想死……这回你死定了!

――《我的野蛮女友》中女主角折磨男主角之前总要这么说。从小燕子到野蛮女友,可以清楚地看到偶像审美的演进过程。

如果他不选我,我就会成为最让他头痛的敌人。

――2002年6月姚明加盟NBA,成为2002年度最闪亮的体育明星。当被问及一支球队的总经理为什么要选他时,他这样回答。

世界杯上,人家是在玩命,而我们是在玩。

――2002年世界杯,中国男足一球未进,好像在梦游。据说,这句话已经是来自有关方面的最“严厉”的评价。

男人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再强的人也有权利去疲惫。

――刘德华2002年发行的专辑《男人哭吧不是罪》同名主打歌的歌词。高仓健式的铁男已经out了,流行的是精致的“花样美男”,所以“男人哭吧不是罪”。

你数学不好,还可以去当英国首相嘛(丘吉尔),不行也可以去当台湾作家嘛(李敖),还可以去英国作诗嘛(徐志摩),当然以上的都需要签证。再不行你可以在内地当作家嘛(钱钟书),最次你也可以当个老师嘛(罗永浩),

如果你连课都讲不了,你也可以去当个校长吧(俞敏洪)。

――和韩乔生老师一样,罗永浩老师也以语录在网上成名。

不在放荡中变坏,就在沉默中变态。

――《东北一家人》台词。在《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普及东北话之后,《东北一家人》这样的方言情景剧即便在南方也有了一定的收视率。我的地盘听我的。

――中国移动子品牌动感地带的广告语,目标受众非常明确,说明商家已经注意到了“我世代”所蕴含的巨大消费潜力。

我就喜欢。(i'm lovin’it.)

――麦当劳宣言。同样是深得“我世代”们欢心的口号。

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

――由李连杰代言的某国内服饰品牌的广告语。2006年,周建安出任国家男排主教练,也用这句话鞭策自己。

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SARS肆虐期间,钟南山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身体越来越胖,心胸越来越小;胆量越来越大,正气越来越少;娱乐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搞笑越来越多,幽默越来越少;恋的越来越多,爱的越来越少;发言越来越多,真话越来越少;活动越来越多,运动越来越少;职称越来越多,学问越来越少;权势越来越高,威望越来越少。

――有人给现代都市人画像。

云南了吗?

――云南省省长徐荣凯以《新周刊》“你丽江了吗”的说法为蓝本“克隆”了这句话,并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云南旅行,这句话会成为时尚用语。

玫瑰花可以不送,板蓝根不能不送;烛光饭可以不吃,抗病毒不能不吃;气氛可以没有,熏醋不能没有;可以不戴套,接吻一定要戴口罩。

――2003年情人节流行的一个短信。

电视,电话,网络,告诉女人。

――戏说世界上最快的传播手段。

女人如果不性感,就要有感性;如果没有感性,就要有理性:如果没有理性,就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了,她只有不幸。

――台湾漫画家庸论女人。

别再找借口,别再罗嗦,因为我是我,我的对手就是我,输掉了,再接开,没什么好说,因为我不爽,为何那么多猪头!

――五月天《摇滚本事》歌词。

小心把你送到昌平筛沙子。

――孙志刚事件前在北京流动人口中流行的一句话。

2004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怎么办。

――2004年“11・21”包头空难,机上47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地面2人遇难。这是从现场打捞出来的黑匣子中破译出来的机长语气急促的三句话。

中国,China,拆啦。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地,外面一个圆圈、里面一个“拆”字的拆迁图案已经为中国城镇居民所熟知。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男子110米栏冠军刘翔豪气冲天,“我感觉今天自己是一个奇迹的主角”。

我要感谢所有人,包括憎恨我的人。

――罗雪娟在奥运夺冠后说。她在九运会上说了一句更为石破天惊的话:“泳池的水不干净,我是干净走出来的。”

向我们冲过来了!

――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解救人质现场的电话报道。

我能!

――中国移动子品牌全球通的广告语,简洁而有力量感的两个字,显示处在上行社会的国人心态,因而成为2004年度广告语。现代男人站着理亏,躺着肾亏。

――台湾男性文化杂志女作家蓝怀恩感言,当今的男儿太没有男人味儿。

正方;第一,对爱情失去了信心;第二,对物理学失去了希望。反方:第一,对爱情更有了希望;第二,对物理学更有了信心。

――杨翁恋披露之后,专栏作家沈宏非对网上评论归类道。

其实新郎是谁并不重要。

――原《快乐大本营》主持人李湘情急之下对传媒说出这样的话,赶忙补救说:“重要的是,我是否幸福。”

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

――加菲猫的爱情理论。2004年,电影《加菲猫》上映。

谁的机场最好,谁就将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城市。

――广州市市委书记林树森3年视察广州新机场逾百次,他期待广州成为华南门户,像法兰克福成为欧洲门一样。

我觉得,你把所有人都得罪了,也就谁都不得罪了。这就是辩证法。

――针对国家部委的审计报告曝光后的各方反应,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如此解释他的官场哲学。

21世纪有三种愚蠢的人;不懂电脑的人.不会欣赏音乐的人和还在吸烟的人。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朝鲜领袖已经成功戒烟,这是报道中援引的话。朝鲜卫生部官员说,应改掉吸烟的坏习惯,好身体献给祖国建设事业。

我喜欢美男子,我爱坏男人。

――小甜甜布兰妮把这两句话一前一后地印在T恤上。

世界上有两三个秘密是人们不知道的,可口可乐的秘方,英国女王的财富,还有罗纳尔多的体重。

――法国《队报》说罗纳尔多越来越胖。

做人要厚道。

――电影《手机》中这句台词当选2004年度网络流行语榜首,有专家说与我们的社会诚信度差有莫大的关系。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电影《无间道》台词,就像《河东狮吼》使“鄙视你”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一样,如果对这句对白没有任何反应,换来的将是“鄙视你”!

2005

连爷爷,您回来了!

――西安后宰门小学学生用这样的诗句欢迎连战回到母校访问。这句话在台湾意外地形成了搞怪效果,不仅成为人们调侃的口头禅,还被录成手机铃声供下载。

全球化,去你的后现代!

――云南画家赵青这样表达自己对全球化的看法。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叫“今天下雨了”,我们还没等写呢,水就进来了……

――一名在黑龙江大洪灾中幸存下来的四年级学生说,洪水袭来之前,教师没有及时疏散学生。

没有医保和寿险的,不要在天黑后管闲事。

――网友总结的《广州安全攻略》之一。

3.3亿美元打一炮,值!

――某媒体报道“深度撞击”探测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标题。

你这个年轻人思想那么复杂干什么?老是像举着个手枪干嘛?抓特务啊?

――浙江电台《伊甸园信箱》主持人万峰的语录之一。在网上,万峰语录和韩乔生语录有着同样的传播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朵奇葩。

――《南方都市报》评论“超级女声”想唱就唱。

――由于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想唱就唱,要唱得漂亮”也取得了最大范围的传播效应。

我们一直错怪了张艺谋。

――韩寒的《无极》观后感。有好事者为此算了一笔账,说《无极》会因此损失多少观众。

请问刀郎的成名曲是《2001年的第一场雪》,《2002年的第一场雪》,还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

――在2005年6月举行的全国电视舞蹈大赛中,为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而出的一道考题。我一定要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来。

――舒淇获得台湾金马奖影后,这句她多年前发下的誓言终于可以实现了。有网友说,“当年不脱该多好,现在就不用穿了”。

内事不决问老婆,外事不决问Google!

――某网友语。

让我们按照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来理发。

――朝鲜政府2005年提出这个口号,要求男子把头发长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

要爽由自己。

――可口可乐于2005年启动的新广告语。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冯氏贺岁片擅长抖机灵,《天下无贼》同

样贡献了不少让人笑翻的经典台词,其中尤以“后果很严重”这句引用率最高。

200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

――2006年年初爆红的郭德纲最著名的切口。

比北京还土?

――2006年4月17日的北京遭遇了一次大规模的沙尘暴,下了35万吨土。

未解决!未解决!!未解决!!!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香港“巴士阿叔”因―段偷拍视频而走红,不少香港市民认为这两句话颇能反映他们的心声。

“超女”选出来一个男的,“好男儿”选出来一个女的。

――韩寒说。在2005年“超女”的大热之后,2006年成了名副其实的选秀年,有“超女”,就有“好男儿”与之叫板。

人不能到这个地步。

――被胡戈的“馒头”恶搞后的陈凯歌显然很不爽,他在柏林电影节上突然这样炮轰胡戈。窦文涛不以为然,说“香港导演会让律师说话”而不是亲自骂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李安说。《断背山》让李安历史性地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断背山”也因此成为流行语。

影片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纯真的友情。

――央视电影频道评论李安的电影《断背山》。

嗯,我并不在场。

――电影《达・芬奇密码》在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首映,主演汤姆・汉克斯如是回答他是否相信耶稣基督结过婚。

我要站出来,做处女保护者,保护童男童女。别一上来,就被这些虚情假意所迷惑,被这些假摇滚给欺骗了。

――窦唯评价摇滚圈。2006年他发飚大闹某报社的行为让公众着实议论了好一阵子。

用各种花言巧语把人迷惑,然后就让人把钱送给你们;

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让男人付钱;从产品的成本/价格比,奢侈品公司是在制造……

――一传媒人士列举奢侈晶公司的“罪行”。

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韩寒在博客上力“踩”评论家白烨所说的文坛。“韩白之争”称得上是2006年头号文化事件。

有人为了爱情自杀,有人为了婚姻自杀,有人为了名誉自杀,但很少有人为了工作自杀。因为工作本身已经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了。

――庸说。

老虎不发威,你以为我是Hello Kitty!

上一篇: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范文 下一篇: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