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02:51:01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1篇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在指定的教学目标引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案的过程,学生被捆绑在教材和教案的阴影下。而在网络环境下的语言探究活动的特点是“源于教材,广于教材,个性发挥”,为学生在更大范围了解自己所急切关心,了解的知识提供了舞台。因此,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研究目标,并在网络中去研究,去发现。这种活动目标不是强加的、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网络课件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输技术,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设备于一体,能使自然事物及发展过程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搭建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如在教学《黄崎山》一课时,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黄山风景区的精美画面,内容包括黄山四绝、黄山四季、黄山晨夕、动物植物、黄山冷暖等。师导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与奇,并结合电脑课件形象感知“黄山石”的奇,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个性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自我发现,提出活动目标

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容易产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全球气候变冷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以选择了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认为行星撞击地球更容易导致恐龙灭绝,因此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则不满足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从因特网中再搜索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用表单提交到公告板,同时学生也可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观点,起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究内容,让内在兴趣成为整个活动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给予学习者以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航,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的组织者,导航者。

三、利于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再是单一的线形结构,而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每一环节的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可随时在网上下载相关学习内容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也可延伸至45分钟之外的大课堂中,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充实。这也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

如教学《指春天》一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春天,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网络的学习资料库,调看有关春天的学生习作,儿歌、动物、植物、以及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和词语。学习资料库的建立,在于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自主读书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能使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阅读的空间。网络上的资料库,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这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化教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兴趣;思维;感悟

正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学校的基础建设和教育装备得到很大改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都把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计算机用在教学中,可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中发挥其日益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投影、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和声、图、像、文、情、境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1. 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积极探究的学习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开课伊始,教师便可利用投影仪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教师适时配上解说,这就是我国安徽省的黄山,黄山的云海、奇松、温泉都非常有名,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黄山的奇石,这些奇石形状各异,非常有趣,孩子们愿意学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道:愿意。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同时,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还可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由于受方言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在范读时往往会出现吐字不够清楚,字音不够准确,这样的范读是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时,可采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来替代教师的范读。用类似的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中,使学生直观感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如《火烧云》一课,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我利用CAI设计了9种颜色的投影,将书上所描写的颜色都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对于葡萄灰、茄子紫、半灰半百合色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喜爱火烧云绚丽多彩的景色。而形状方面,我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了马、狗、狮子等形状的火烧云,并配以声音。学生通过逼真的画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多端,形态各异。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也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将CAI技术引用课堂教学以后,电化教学的效果大为改观。它具有特殊的魅力,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古诗教学中,一般都强调通过学习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现在运用计算机教学,我们将诗上的画面制作成一些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来取代教师枯燥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概念。

2. 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休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达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为个目标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是一种最好的办法。如教《小池》这首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想象一下小池那美丽的景色。然后打开计算机请学生欣赏一个小动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从池塘那小小的泉眼中缓缓涌出细细的泉水,绿树那茂密的枝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荫映在清清的水面上,荷叶刚刚冒出小小的尖角。这时飞来了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上面。为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内容,进行情感朗读打下了基础。最后学生有感情朗读当然就水到渠成了。可以说,没有情境的渲染,就没有“语文”也就没有语文教学。

3. 利用电教手段,感受直观,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为了克服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缺点,缩短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克服教学难点,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语文教学在实效性。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空间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讲的索然无味,学生学的也是似懂非懂。这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重视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四句话说明的。第一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由于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以达到突破重点和难点。

5. 培养学生能力

5.1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5.2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在现在的教材中,有很多讲述革命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这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已经很遥远了,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能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内容,但在情感上不能引起共鸣,课文的朗读时掌握不好朗读的节奏,没有激情。在教学时,用电教手段指导朗读,学生在朗读时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电影、录像、投影等画面所描绘的情景,更好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王二小》一课,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王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事。在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时先播放歌曲《王二小》引出课题,在学习课文时,通过电影再现当时的场景,让学生了解敌人的残暴,了解王二小的机智勇敢,面对敌人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不仅仅是在表面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在情感上也引起了共鸣。因此在朗读第二段时,读出了敌人威逼王二小带路时凶狠的样子。读第三段时学生体会到了王二小“装着顺从”“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的情景。在第四段的朗读中不用教师指导,学生就用先急、快,后低沉的声调,读出既沉痛又惋惜的心情。读第五段时,自然而然的就读出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5.3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电脑小报,在出版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要进行筛选、排版、打字等,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4 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上,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利用电化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会把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摆脱书面语言的沉闷。这种具有动感的知识情景,会把学生带入现场去体味,去感受。教师更能有意识地控制学生的思维流向,形成轻松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课程学习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电教》

[2] 《中国电化教育》

[3] 《语文课程标准》

[4] 《小学语文教师用书》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体现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了捷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具备哪些突出的优势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二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策略所体现的优势谈几点认识。

一、深刻领会整合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

二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搜索能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指导,就可以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四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而多媒体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五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而是从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然后分类放入资源库中,在教学策略的层次上将教学资源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集体备课有可能是根据本周的教学重点、难点,就各种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达成共识。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通常应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多种方式解决。然而,如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加粉笔末飞舞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难以理解,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并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关心现实生活中的话题。

三、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但是,对于我们地处张家口地区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因此,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视频点播”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四、突出学练结合的功能

关于这一点,我仅以学生写作教学为例谈点体会。我们都说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依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干巴无味。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情实感,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学生的习作投在大屏幕上,让大家一起来浏览,修改,不仅真实直观,还有利于扩大学生交流的范围,使改作文不再成为教师的专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将作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写作能力的差距,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 应用方法

一、引言

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靠黑板、粉笔和教案开展教学。同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下,教师无法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无法有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无法达到预期理想成效。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这就促使教师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基于此,我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及应用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与进一步建设。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一)能够凸显小学语文学科的生动性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传统教学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就能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以图片、音乐等形式,将传统教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有意地填充大量人文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涵盖古今中外壮丽的山川景色,包括亲人间、朋友间诚挚的感情,也拥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人文性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魅力,利用语文学科的神奇魔力带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自然的风光和人文的魅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小学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利用黑板、粉笔和传统的教材将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内容展示出来。再加上小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阅历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语文教材中阐释的内容,也就无法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利用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丰富的元素制作更具生动性的多媒体课件,以此凸显小学语文学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主动性和积极性高。

以《黄山奇石》这一课的教学为例,仅仅依靠文字性的叙述及课文中穿插的图片,学生很难将课文描绘的景致在脑海中形成直观具体的形象,也就无法领略黄山奇石的壮丽。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黄山奇石的壮丽景色,将真实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与真实的图片结合起来,领略到文字的魅力,突出语文学科的魅力。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更和谐的教学氛围。随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师已经意识到,只有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课堂才会具有活力,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引导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但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很难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学硬件设施的局限导致的。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使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快速地消除上一堂课的紧张情绪。同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入趣味性的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达到营造和谐氛围的目的。

例如教学《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小星星》等歌曲,利用朗朗上口的少儿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在《惊弓之鸟》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课件,将这则寓言故事以卡通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卡通的形式将文章内容夸张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欢乐中更有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既可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又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更深层次的领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完成语文教学内容。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阅历和教材的描述,很难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也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为学生展示圆明园重建后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圆明园的美丽,对圆明园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圆明园的废墟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对比对学生进行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重大损失,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梦想的力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轻松地完成生字词的教学,却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梦想,并进一步感受梦想的力量。从本质上说,梦想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教师不能将其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常影响到教学质量。

此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收集和整理什么是梦想,可以为学生收集更详细的资料。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众多名人的生平事迹,让学生观赏众多伟人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帮助学生对梦想有直观的认识,并进行更有效率的语文学习。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极大的便利。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魅力,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就需要众多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交流,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文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5).

[2]谭跃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探讨[J].才智,2012(34).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5篇

1.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远程教育设备的引入,为语文教学打开窗户、看到世界。教科书编排的大量图像和文本、活动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展示,增加可读性和说服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在今后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系统,参考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素材等,根据学生及本校具体情况,遵循课程内容标准,适度扩充教学内容,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教学活动不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而是“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从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活动来看,教师不宜过多的采用讲述、演示等方法,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听取陈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尊重学生,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收集信息、自制课件,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

目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还是“就教材教教材”、“就案例学案例”,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学重心仍然放在去记忆材料上,难以展现教学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现代教育设备多样化的展现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利用图片、录像、动画等视听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动口去表达、动眼去观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学会探究、合作、参与、体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远程教育的图片入手,激发兴趣,感知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的图片,激发兴趣。感受美。如:教学《小小的船》时,师介绍:它是一首写景的诗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晴朗的夜空美丽的景色。以“闪闪的”、“蓝蓝的”等词语从动、静两方面描绘了一幅万里蓝天、群星闪烁的动人画面。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协调,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课文。怎样一开始就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呢?从远教资源上动态的课文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小朋友看见了什么?然后再分步观察:小朋友看见的星星和月亮是什么样儿的?这月亮像什么?让学生知道天空是蓝蓝的,星星是一闪一闪的,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就像坐在两头尖尖的小船上。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激发学生兴趣,又为学生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4.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远程教育音影并用,创设情境,领悟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远程教育音影并用,创设情境,领悟夜空美。如:教学《小小的船》这首诗,共三句话,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理解的重点,首先结合远教资源上的图片,帮助学生弄清月亮和小船的关系。为什么月亮像小船呢?引导学生边看图片边想象船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弄清了月牙儿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似,所以联系在一起。从中学生也理解了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结合图片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等词语的意思。在教学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学生对“小朋友为什么能坐到月亮上去呢?”感到很好奇,于是创设情境,一边播放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的《小白船》乐曲,一边引导学生想象:假如现在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你坐在阳台上抬头看蓝天,看啊、想啊,想啊、看啊,眼睛不由的闭上了,这时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此诱导之下,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孩子和月亮的关系,生:我好像插上了翅膀,飞上了蓝天,在月亮上遨游夜空呢。同时又借助远教资源上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学生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一闪一闪、忽明忽暗的繁星动态的美,对比之中学生也理解了“蓝蓝”一词,知道这不仅描绘了夜空的颜色,而且给人以广阔而寂静的美感。评析:音乐和图片的适时运用,使学生领悟到夜空不仅美,还充满了情趣。

5.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远程教育图片显示,理清脉络,再现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远教资源上的图片显示,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再次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而后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理清脉络:这首诗先写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然后写了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最后写了小朋友坐在“小船”里,他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接着就让学生看着图片背诵课文,最后让学生跟着音乐看着图片进行表演唱。评析:学生在学文时体验到的星空之美在表演中又一次展现出来。

6.语文教学活动中用远程教育图片启发,展开想象,描绘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用远程教育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图片的具体形象美,领略诗的意境美之后,拿出找到的一张绘制各种星体的图片提问:当你坐在这只可爱的小船向四周望去,在夜空中除了星星以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心情怎样?此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夜空,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生1: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生2:看到了地球上中国的万里长城,为中国而骄傲……,由此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评析:远教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使教学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乐学”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使用远程资源,激情引趣,启发诱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7.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获益非浅

远程教育系统是一个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教学网,通过教学网下载为师提供教学所需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访问从中得到大量教学资料,帮助更好完成教学;在师支教活动中,通过教学资源,获得大量教学所需课件,应用到教学中,得到较好评价。如:教学《黄山奇石》时,应用黄山奇石课件,把生引入到黄山美丽风景中,在各种变化多端的奇石情景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学效果;而授课教师通过参考互联网和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教案,完善自己教案,根据自己教案,完善课件内容,使教案与课件统一,达到教学目标,成功完成此课教学。另外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科技课件,帮助生理解课文。如:《看月食》,应用月食动画课件演示整个月食形成过程,让生一目了然,把一篇很难讲解的课文变生动有趣,生在观看过程中学到月食科普知识,达到教学目的。评析:目前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师的好帮手,一线教师乐于使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6篇

远程教育设备的引入,为语文教学打开窗户、看到世界。教科书编排的大量图像和文本、活动中的阅读材料、想一想、做一做等内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展示,增加可读性和说服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在今后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电子备课系统,参考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案示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素材等,根据学生及本校具体情况,遵循课程内容标准,适度扩充教学内容,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教学活动不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而是“用教科书教”的过程。从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活动来看,教师不宜过多的采用讲述、演示等方法,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听取陈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尊重学生,保护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收集信息、自制课件,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远程教育资源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做学习的主人

目前语文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还是“就教材教教材”、“就案例学案例”,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学重心仍然放在去记忆材料上,难以展现教学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落实。现代教育设备多样化的展现手段,为学生创设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利用图片、录像、动画等视听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动口去表达、动眼去观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见解。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去学会探究、合作、参与、体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3.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远程教育的图片入手,激发兴趣,感知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的图片,激发兴趣。感受美。如:教学《小小的船》时,师介绍:它是一首写景的诗歌,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晴朗的夜空美丽的景色。以“闪闪的”、“蓝蓝的”等词语从动、静两方面描绘了一幅万里蓝天、群星闪烁的动人画面。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协调,是一篇深受儿童喜爱的传统课文。怎样一开始就能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呢?从远教资源上动态的课文图片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小朋友看见了什么?然后再分步观察:小朋友看见的星星和月亮是什么样儿的?这月亮像什么?让学生知道天空是蓝蓝的,星星是一闪一闪的,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朋友坐在月亮上就像坐在两头尖尖的小船上。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蓝天星空的美景,激发学生兴趣,又为学生理解诗句打下基础。

4.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远程教育音影并用,创设情境,领悟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远程教育音影并用,创设情境,领悟夜空美。如:教学《小小的船》这首诗,共三句话,第一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是理解的重点,首先结合远教资源上的图片,帮助学生弄清月亮和小船的关系。为什么月亮像小船呢?引导学生边看图片边想象船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弄清了月牙儿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似,所以联系在一起。从中学生也理解了这句话实际上是说“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结合图片理解了“弯弯的”、“小小的”等词语的意思。在教学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学生对“小朋友为什么能坐到月亮上去呢?”感到很好奇,于是创设情境,一边播放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的《小白船》乐曲,一边引导学生想象:假如现在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你坐在阳台上抬头看蓝天,看啊、想啊,想啊、看啊,眼睛不由的闭上了,这时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此诱导之下,学生马上就明白了孩子和月亮的关系,生:我好像插上了翅膀,飞上了蓝天,在月亮上遨游夜空呢。同时又借助远教资源上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的”,学生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一闪一闪、忽明忽暗的繁星动态的美,对比之中学生也理解了“蓝蓝”一词,知道这不仅描绘了夜空的颜色,而且给人以广阔而寂静的美感。评析:音乐和图片的适时运用,使学生领悟到夜空不仅美,还充满了情趣。5.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远程教育图片显示,理清脉络,再现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远教资源上的图片显示,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学生对诗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采取配乐朗诵的形式,再次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而后指着图片帮助学生理清脉络:这首诗先写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然后写了小船的两头是尖尖的,最后写了小朋友坐在“小船”里,他看见了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接着就让学生看着图片背诵课文,最后让学生跟着音乐看着图片进行表演唱。评析:学生在学文时体验到的星空之美在表演中又一次展现出来。

6.语文教学活动中用远程教育图片启发,展开想象,描绘夜空美

语文教学活动中用远程教育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图片的具体形象美,领略诗的意境美之后,拿出找到的一张绘制各种星体的图片提问:当你坐在这只可爱的小船向四周望去,在夜空中除了星星以外,还看到了些什么?心情怎样?此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五彩缤纷的夜空,激发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创造。生1: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造卫星,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生2:看到了地球上中国的万里长城,为中国而骄傲……,由此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评析:远教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但可以使教学立体化、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乐学”的氛围,丰富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使用远程资源,激情引趣,启发诱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7.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获益非浅

远程教育系统是一个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教学网,通过教学网下载为师提供教学所需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访问从中得到大量教学资料,帮助更好完成教学;在师支教活动中,通过教学资源,获得大量教学所需课件,应用到教学中,得到较好评价。如:教学《黄山奇石》时,应用黄山奇石课件,把生引入到黄山美丽风景中,在各种变化多端的奇石情景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教学效果;而授课教师通过参考互联网和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教案,完善自己教案,根据自己教案,完善课件内容,使教案与课件统一,达到教学目标,成功完成此课教学。另外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科技课件,帮助生理解课文。如:《看月食》,应用月食动画课件演示整个月食形成过程,让生一目了然,把一篇很难讲解的课文变生动有趣,生在观看过程中学到月食科普知识,达到教学目的。评析:目前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师的好帮手,一线教师乐于使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六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体现在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逐步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再加上我们的有效指导,就可以让农村孩子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更为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农村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5.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正确处理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小学的教学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不过我们也需要冷静的对待融合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万全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并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现在小学生也是如此,借助多媒体的网络技术他们很快沉迷于电脑游戏中,使得家长无奈有茫然,往往把过错都归咎于电脑,大有“都是电脑惹的祸”一说。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这就需要家长和我们教师的争取引导,努力使弊端转变为优势所在。我们知道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小兴安岭,了解小兴安岭,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小兴安岭的传说,小兴安岭的概况,并欣赏了小兴安岭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我国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影响较为深远,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深入,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变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而更为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语文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进行语文能力的学习,通过进行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能更好地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1 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教学设计要以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秋天的图画》课文的课堂阅读时。

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

生:四个季节。

师:丰收季节和黄色季节的是四季中的哪个季节呢?

通过这样较为简单易懂的循循善诱后,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的讲解,这样学生的印象会相对深刻,在进行课堂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质量也会提高很多,能有效地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2 通过学习生字优化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

不同的课堂阅读习惯培养,是要有侧重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字掌握相对较少,在课堂阅读习惯的培养,字词的掌握是重点,因此,字词的训练尽多地照顾学困生,多给他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有种成功感,喜悦感,让他保持对语文课堂的阅读学习兴趣。而那些好学生,字词对于他们来说,已不是他们十分想要挑战的项目。而对于朗读方面,应体现一个层次性,先让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读,老师适时点拨,让他有所进步后,再请好同学展示读,这样一来,不仅让差的学生有了进步,又给好生搭建了一个自如展现的平台。也使整个阅读堂课有了不断进步的过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首先要进行的课文全篇阅读,随后就会为学生进行生字的学习,教会学生生字的发音读法,写法及生字的意义和使用语境。这个过程过后学生就会自己进行生字的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重点就会放在学习生字上,而忽略了课文的深入阅读,进而不能有效地形成好的低年级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字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好地联系课文内容。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秋天的图画》,课文内容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天景色。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进行生字的教学,同时更有效的优化语文课堂阅读。

师:稻子是不是粮食的一种呢?

生:是。

师:粮食一般都是什么偏旁呢?

生:米字旁和禾字旁。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一个禾字旁的稻子的“稻”字。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浅显易懂的方式更容易记住生字和课文的内容,教师要通过一定的联想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字,完全理解课文,进而对阅读起到一定的作用。

3 教师通过贴近生活的联想提高课堂阅读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高谈阔论,更多的时候要贴合生活,贴合低年级学生的生活,通过进行讨论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关注重点,这样更好地通过联想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阅读能力。教师应该通过一些联想教学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使低年级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当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上升后,自然而然的课堂阅读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地提高。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秋天的图画》中的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多数小学生是没有见过稻海的,可他们见过波浪,教师应该通过简单的对话。

师:水会随着清风泛起一波波的波浪。

生:秋天的稻田就是黄色的水,当风吹过就会泛起淡淡的波浪。

通过这样简单的联想,小学生会更容易理解稻海,同时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更容易理解课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小学生的交流讨论获知小学生的兴趣,这样在进行联想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枯燥的情况,在语文课堂阅读的联想,是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年级的联想,让小学生们不断的对课文进行阅读,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水平。

4 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习惯

低年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处在一个相对较被动的状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会进行自我学习,更多的是从教师那获取已经被分析好的知识,教师认为学生还小不能很好地进行课文的阅读学习,通常都会进行课文的通篇讲解,这给学生养成了一个被动学习语文课文的习惯,使得语文课堂缺少应有的阅读教学过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通过对学生的启发来进行教学,通过课文的全文内容进行生字的学习,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全文的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堂阅读力,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多元化的手法为小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黄山奇石》,课文的内容讲述的是黄山的奇石是如何美妙,课文是一篇具有较多修辞手法的文章,内容中充满了较多的比喻,小学生又处在一个想象力较为丰富的阶段,更好地运用多元化手段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进而能有效地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阅读方式,使得低年级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师可以根据《黄山奇石》课文中提到的奇石景观找一些图片或者是一些简单的视频图像进行多元化结合的课文讲解。

师: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是什么水果?

生:桃子。

师:对,是一个桃子,同学们想想,一块石头长得就像这个桃子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呢?

生:是的。

当小学生们了解了课文中奇石的景观后,在通过课文内容中美丽语言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喜欢,从而更为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的优化。同时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低年级小学生是吸取知识较好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最容易形成学习方式的过程,所以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优化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的目标。

5 结语

低年级小学生就像是一块海绵,他们处在一个不断吸取知识的阶段,可以说是人生学习知识的最好时间段,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知识有较强的渴望,但是没有较为系统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语文是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保障学科。阅读能力可以决定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水平,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亦要从小培养,这样才能通过时间的累积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案中,都会提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有效地了解课文的内容,多数的教师都是做不到这点的,完成的只是教案中的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阅读,没有阅读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语文课堂,同时也是语文教师的败笔所在。

参考文献:

[1]黄志专.强化探究性阅读,促进理解感悟[J].作文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2]何强生.语文探究性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董庆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1年06期

[4]陆丹.探究性阅读的指导艺术[J].广西教育.2009年13期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刍议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地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逐鹿县辉耀学区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地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地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地融合,便会使过去靠老师口如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加粉笔末飞舞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们知道,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小兴安岭,教学之前我专门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小兴安岭的传说,小兴安岭的概况,并欣赏了小兴安岭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总而言之,如何才能发挥“融合”的功能,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农村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最优化。这样,你会觉得“其实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很有趣、很轻松的”。

黄山奇石课文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小学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五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为:一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三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四是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充分发挥融合的优势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虽然作者用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张家口地区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那我们就走进黄山区旅游。”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体现教学的高效性。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农村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促进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我是什么》一课时,就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上网查询有关“水”的知识,通过网上搜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当堂交流:“我知道了在地球的温度变化下,水可以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在地球上出现,这就是冰、水和水蒸气。”“我知道了南极的冰山就是水的固体形态!”“我还知道水的用处很大,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农业灌溉也离不开水,就连我们人体百分之七十也是水,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随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提倡合作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长城》一课时,我请学生为雄伟万里长城设计一个旅游广告,于是孩子们先在网上查阅了长城的相关图像资料,认真阅读后进行了交流,然后他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结合成小组,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于小组每个成员的特长各不相同,有的擅长文字描述,有的热衷于图片设计,大家写的写,画的画,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广告设计出来了,看着孩子们这些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广告设计,我感到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合作中得到学习,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

我们知道,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小兴安岭,教学之前我专门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小兴安岭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小兴安岭的传说,小兴安岭的概况,并欣赏了小兴安岭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范文 下一篇:国庆节作文范文

友情链接